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姓名:班级:等级: pán xuánzhì huìqìpòchóngjùnjiāyù﹙ ﹚﹙ ﹚﹙ ﹚﹙ ﹚﹙ ﹚﹙ ﹚﹙ ﹚山﹙ ﹚岭 ﹙ ﹚﹙ ﹚关 gōng diànlángdīàndiāo kâjiànzhùzhùzì ﹙ ﹚﹙ ﹚长﹙ ﹚﹙ ﹚﹙ ﹚﹙ ﹚﹙ ﹚﹙ ﹚﹙ ﹚﹙ ﹚﹙ ﹚ cōngyùyǎnyìngjībìhuīhuángbǎolěi ﹙ ﹚﹙ ﹚﹙ ﹚﹙ ﹚ ﹙ ﹚﹙ ﹚﹙ ﹚﹙ ﹚﹙ ﹚﹙ ﹚
二、“﹙﹚”里填上合适的字,组成词语。
气魄﹙ ﹚﹙ ﹚ 金碧﹙ ﹚﹙ ﹚ 神﹙ ﹚气﹙ ﹚隐隐﹙ ﹚﹙﹚﹙ ﹚山﹙ ﹚岭 神态﹙ ﹚﹙ ﹚ 久经﹙ ﹚﹙ ﹚所向﹙ ﹚﹙﹚跃跃﹙ ﹚﹙ ﹚ 若有﹙ ﹚﹙ ﹚ 殊死﹙ ﹚﹙ ﹚
三、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一匹.﹙﹚马呼应.﹙﹚血﹙﹚汗画舫.﹙﹚匀称.﹙﹚雕塑.﹙﹚陡.﹙﹚峭耸.﹙﹚立
四、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1、一径竹阴云满地,———————————。
2、树红树碧高低影,———————————。
3、四面荷花三面柳,———————————。
4、清风明月本无价,———————————。
五、按要求做题。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特性——担忧——快速——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模糊——明亮——
六、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你忍心让他一个人去吗?﹙改成陈述句﹚
2、碧绿的草原一望无际。﹙改成比喻句﹚
3、海峡两岸的人们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改为“把”字句和
“被”字句﹚
4、桂花开了。﹙改为拟人句﹚
七、辨字组词。
魄﹙﹚隔﹙﹚峻﹙﹚堤﹙﹚ 魂﹙﹚融﹙﹚俊﹙﹚提﹙﹚
第二篇: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五单元课堂检测题
四年级英语第五单元课堂检测题
(第1课时)
班级:姓名:成绩:
一、读一读下列单词,并进行英汉连线
fish汤rice当然 soup鱼beef米饭 noodles蔬菜Sure牛肉 vegetable面条milk牛奶
二、选词补全下列句子并翻译句子
Can I ______(havehas)some noodles, plea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正确抄写下列单词
ricebeefbreadmilkeggwater
四年级英语第五单元课堂检测题
(第3课时)
班级:姓名:成绩:
一、读一读下列单词,并进行英汉连线
knife盘子soup当然 plate刀子rice汤 spoon叉子Sure水 fork勺子water米饭
二、翻译句子
Can I help you ?Pass me a plate, please?三.正确抄写下列单词
spoonforkplateknifechopsticks
四年级英语第五单元课堂检测
(第2课时)
班级:姓名:成绩:
一、根据情境提示,选择合适的答案
()1.你想问一下对方晚饭想吃什么怎么说————
A.What’s his name?B.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2.你告诉别人一切都准备好了应该怎么说
A.Everything’s ready!B.You are right!
二、翻译下列词组
Wait and see __________Here you are.______ Some fish_______________rice and soup________ Everything’s ready!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下列汉语默写单词
米饭牛肉鸡蛋牛奶面包
四年级英语第五单元课堂检测题(第4课时)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根据情境提示,选择合适的答案
()1.你想对妈妈说晚安怎么说————
A.Good morning!B.Good night!
()2.你想请朋友随便吃怎么说——
A.Help yourself.B.Can I help you.二、翻译下列词组
Help yourself!__________ Dinner`s rady!______
Let me show you!_______________let me try!________ See you tomorrow._________ I can use chopsticks!________
三、默写下列单词
鱼鸡肉鸡蛋水牛奶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答案
2012——2013学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答案
9、A10、A11、C12、A13、B14、D15、(1)答案示例:①成长的驿站,心灵的乐园②家是心灵的港湾
(2)答案示例:课文:《风筝》、《散步》歌曲:《吉祥三宝》、《让爱住我家》
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
(3)答案示例:①给父母一份惊喜:送一份独特的礼物给父母,如自己设计的贺卡或小制作;给父母洗洗脚;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最佳成绩或获得的喜报;一封感谢父母的信…… ②陪父母聊聊天:每天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学校发生的事,同学之间的事,自己的心情,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16、爸爸妈妈让我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动作心理
17、冷酷,见利忘义
18、示例:礼物已经送出去,再去要回来,怎么好意思啊。作父母的也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啊。(意思对即可)
19、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作用:烘托出“我”伤心、痛苦的心情。
20、略
21、一会儿差不多约定通“否”
22、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
友人很惭愧,就从车上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家的大门。
23、略
24、失礼:因为虽然友人先不守信还没有礼貌,但是他已经承认错误,就应原谅他,而元方的做法会让友人尴尬。
不失礼:因为友人失信失礼在先,所以元方的做法不过分,而且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该如此求全责备。
25、女孩与母亲发生争吵后在一位老婆婆的开导下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意对即可)
26、第一个“又”字表明女孩与母亲发生的争吵不止一次,反映出女孩对母亲的误解之深。第二个“又”字是第二次流泪的意思表现出女孩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
27、对老婆婆的感激心理。
28、略
29、示例:我们在生活中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却不注重体会这种恩情,也不加以珍惜,反倒因为别人的一句问候或收到别人的一份小礼物,而感动不已。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感激别人的时候也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第四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第十七课 长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2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难点} 教学设计
一.看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打出幻灯片)
(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2)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崇山峻岭之间)
(3)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长和高大)
(4)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学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麽内容
三.图文结合,说一说。
1、说说生字新词。
崇(chong)山峻(jun)岭拍摄(she)嘉(jia)峪(yu)关扶(fu)智慧(hui)气魄(po)
2、理解字词。
(1)教师讲解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2)看图理解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条石:长方形的石块。
方砖:正方形的砖块。
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
了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了望:从高处监视敌人。
射口:射击用的口子。
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3、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第一节讲长城的长;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4、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定出小标题:(1)一条“龙”(2)“高大坚固”;(3)结晶;(4)奇迹。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第十七课 长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2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难点} 教学设计
一、图文对照,逐段学习。
1、观察远景图。(打出幻灯。)
(1).远景怎样?(像一条龙)
(2).课文怎样写长城的(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
(3).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麽内在联系(前者为静,后者为动,以动喻静)
(4).长字突出怎样的特点
2、看近景图学第二节
(1)读后思考。
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拉作者的观察点(来到长城脚下)
(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六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
(3)图文对照,指出图上垛子、射口、了望口、和城台的样子,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4)小节这一节近看长城,先整体后部分,构造科学,利于防守。
3、综合两图第三节。
(1)人民为什麽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围绕站、踏、扶、自然)
(2)从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条石多重)
(3)为什麽说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完成的。
4、读第四段。
(1)长城为什麽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从长城的长和大想象到建筑的困难,表现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表达拉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
二、总结全文。
1.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总结谈话: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第十八课 颐和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颐和园在什么地方?指名读,字音都读准了,大家仔细看看这个颐字,我们在书写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吗?谁能给大家提个醒。(板书: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呢。听到这个信息,你觉得课题该怎么读?指名读,带着自豪读题,齐读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颐和园一番。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认读生字词语指名读齐读(注意“堤”不能读成tí;“廊、栽”等字要注意指导笔顺。)
课文中有几个难读的句子,(出示有关句子)自己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3、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说?(板书:美、大)作者也有这样的感受。哪里告诉我们了?找找看,用波浪线画出来。指名读。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直接告诉我们颐和园很美丽很大。这种写法我们叫做首尾照应法。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4、作者游览了哪几个景点?((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5、课文的哪些语句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呢?用直线划出来。
指名读句子,(出示)请同学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我们发现作者走到哪里就看到了哪里,看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清楚地交代了游览的顺序,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做“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一般一个景点为一段,我们写游记的时候可以用上这种方法。
作者是怎样给我们描写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呢?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足迹再游览一番,从中慢慢体会吧。
三、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思考:请同学们边读文字边想,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板书:长、美)
2、出示图片和句子,体会描写方法。
(1)“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这句从哪些词看出长廊的长?用上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指名读,齐读。
(2)“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提问:观看图片说说画上有哪些内容?
看图想象说话:有的画着(),有的画着()有的画着(),还有的画着()。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各不相同。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辉煌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
谁来向游客介绍这么美的长廊?该用什么语气?(喜欢、惊奇、赞叹)
(3)“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提问:这句写什么?从哪些词看出?(“栽满、谢、开”看出长廊两旁花木众多、鲜花常开、景色宜人的特点,从侧面看出长廊的美。)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你读到连老师也闻到花香了。
(4)“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点明了长廊的位置在昆明湖的右边。理解:神清清爽,你有过神清气爽的时候吗?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这样的感觉?
3、小结:描写长廊时作者抓住两个特点来写:一个是“长”,一个是“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1990年这条长廊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列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呢。让我们一齐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对这条又长又美的长廊发出由衷地赞叹!
四、作业课作第5题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颐和园这篇课文的内容,认识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在跟随作者的脚步游赏长廊的同时,还学会了从多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收获真是不小!下一节课,让我们用这堂课学到的方法,再到万寿山和昆明湖去看一看,去领略颐和园中更多的美景。
第十八课 颐和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颐和园》,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颐和园,那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了颐和园各个景点的美丽景色)
出示颐和园景点图片,学生欣赏老师简介,师生共同领略颐和园得美。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细细地游览颐和园各个景点。
二、了解颐和园,感受颐和园的美
师: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的景色
板书:参观游览: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一)学习第二段
1、师:作者不但把参观游览的顺序介绍得很清楚,而且,描写颐和园的语句也很优美。现在就让我们一处一处细细地游览颐和园各个景点。(出示第二段)我们先去走长廊,谁带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入长廊中?
指名读第二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长廊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
生:长、美(美如果没讲出来,放到后面引导)(板书)
师:长,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1)一眼望不到头。怎么说?
师作解释:作者可能站在那里,望不到头,踮起脚尖看,看不到头,往左看看,看不到,向右看看,还是看见很多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总之不管怎么看,就是——一眼望不到头。谁来读读这一眼望不到头的感觉。(出示长廊图片)
评价:读得好的:这长廊果真长啊!
读得不是很好:我觉得就快望到头了。谁能通过读告诉大家,这长廊很长,是望不到头的!
师:还从哪里看出这长廊很长?
(2)七百多米长,273间。告诉你们,这条长廊的实际长度是72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哦!这里用具体的数字,告诉我们这长廊怎么样?生:很长。谁能读读
师:写长廊的长,除了用文字来描写,还用了数字,这种描写方法使我们更形象具体的体会了长廊的长。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到我们以后的习作中。
师:还从哪看出长廊很长的?
(3)有几千幅画。
师:是啊,这条长廊的横槛上雕刻着几千幅画,确实很长,从这几千幅画里,你除了看到长廊的长,还看到长廊的什么?(美)
师:美在哪儿?(点横线)“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出示图片)横槛在哪里?指出来。每一间是这么长,有多少间?(273间)可想而知,这长廊怎么样?这273间上面有多少幅画?(几千幅)这些画上都画着些什么?你知道吗?引:告诉你们,这上面画得都是些奇花异草,还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人物呢!(生想象画上的内容)总之,这几千幅画里,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绘画艺术多么高超啊!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画的美,画的不同!
指名生读
(4)还从哪里看出,这长廊是很长很美的?
“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生读。读的不好评价:接的不够快。好象过了一个星期,才接上去开。再读。
师:这说明花的种类很——多。这么多的花,我谢了,你开,你谢了,它开,总之一年四季都有花儿在——开放。是啊!这怎么能不说明长廊是很长,很美的呢!
2、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假如你就置身于长廊之中,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徐徐吹来,景随步移,那几千幅各不相同的画就展现在你们的眼前,你有什么感觉?生说感觉。(神清气爽)
师:什么意思,练说句子
学生用神清气爽说话
3、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评价: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受到这长廊,更长、更美了!
4、师:想一想,要建造这样的一条长廊,需要哪些人?
生可能会说:画师,工匠,设计师、花匠„„
师: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在当时建造的场景上,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说,师根据说的情况引导。如:你看的真仔细,为什么要重重地刻?
师:从这些美丽的景观中,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和能工巧匠的智慧,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读这长廊。
师:谁想做一个颐和园的小导游,带我们游览这美丽的长廊。
学生先练习
指名做导游,结合图片介绍长廊
师做评价:你这名小导游真称职,把长廊的美丽景色介绍的真具体
(二)学习第3、4段
师:这长而美的长廊,我们走过了。而且走的很尽兴。颐和园里还有其他的景色等着我们去细细游赏!现在该去哪里了。
生:万寿山
师:课文的哪几自然段是写万寿山的?(第3、4自然段)
1、请同学们把这3、4两段读一读,看看万寿山上有哪些景物?(佛香阁,排云殿)出示图片
(1)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这佛香阁、排云殿是怎么样的?从课文中画出有关它们特点的词语!出示第3自然段
(2)交流
师:谁说说佛香阁的特点
学生: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琉璃瓦闪闪发光
师:佛香阁具体的位置在哪?文中用了一个词(耸立)什么意思。(引:像我这样站在这里,能叫耸立吗?)
那佛香阁耸立在半山腰说明这个佛香阁怎样?高板书
师:琉璃瓦见过吗?出示图片(边看边解释:内层用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用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一般用来铺设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师:排云殿有什么特点?金碧辉煌(板书)金碧辉煌是怎么样的,谁来形容一下。(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从“一排排”中体会出什么
学生:说明面积很大。多,整齐
3、佛香阁和排云殿一样,规模宏大、雄伟壮观。一起读读这段话。
三、板书概括
我们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按照游览的顺序,游览了颐和园的几处景点,(指着板书)先去走了长廊,长廊的长和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看见了高耸的佛香阁和金碧辉煌的排云殿。不知不觉中,这几处景色我们游览完了,也该下课了,还真有点恋恋不舍。不过没关系,下节课我们继续游览颐和园的其他几处景色。
第十九课 秦兵马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出示课题,齐读。
二、看录象,创设情景
1、仔细欣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练读,读给同桌听。
3、说说兵马俑给你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词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正音。
2、理解词义,可联系上下文,也可查字典。
3、指名试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四、精读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集体讨论。
(1)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朗读前四句,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潮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5、读最后一个长句子,前半句讲了兵马俑的恢弘气势,“看上去真像„„”讲兵马俑的高超制作工艺。
6、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十九课 秦兵马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九课《秦兵马俑》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一课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整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而且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从而把秦兵马俑的特点栩栩如生的描绘出来。因此,作者是如何写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怎样表现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便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学情分析
上课伊始,我准备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那么,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方法,你们认为我们这节课的任务是什么呢?我想学生完全有能力一针见血地提出质疑:课文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他们都是什么样子?兵马俑具有哪些个性?课文是怎样描写兵马俑的神态的?学生的质疑肯定是零碎的,或表达不到位,我再会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成以下四个问题出示。这是学生的阅读期待,也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也是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
1理解并体会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认识冒号、分号、省略号的用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1理解并体会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2认识冒号、分号、省略号的用法。设计理念
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突出主体参与价值,体现语文学习实践性与独特体验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努力打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激情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走进了秦兵马俑,你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师: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法国总理希拉克说:“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国”。今天我们将再次出发,到这神奇的地下王国去看一看。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师引导:秦兵马俑是怎样的规模宏大呢?课文的第2自然段做了具体的描述,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具体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联想到了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学生读后交流)
2、教师展示“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重点指导学生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这句话中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学生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小结写法:运用熟悉的事物作比较,列举相关的数据,这样的写法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板书:列数据、作比较)
三、学习第4--9自然段:
1、师:是啊!在我们的眼前出现的秦兵马俑规模是如此的宏大,是不是就凭这可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了呢?(提示:秦兵马俑除了规模宏大,它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师: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请同学们自由读4--7自然段,说说文中列举了哪些兵马俑类型?(学生自由读4--7自然段,交流文中列举的兵马俑类型。)
3、师引导:这么多的兵马俑近7000个啊!竟找不到两个相同的,真是太奇妙了!我们一起走近兵马俑,仔细端详这些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这里老师给大家展示一下不同类型的兵马俑的图片和实物模型,请各组小组长上台领取一个模型,要求大家认真阅读,仔细观察,然后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多读一读,说一说,最后在全班交流。(展示图片,出示实物模型)
(1)学生观察图片、实物模型。
(2)分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例: 将军俑:
生1:我要说的是将军俑。
生2:我通过看图文资料和模型知道了将军俑是威风凛凛,沉着镇定。
师:请同学说说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真是神气啊!
生2:作为一个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这个将军俑真是威风凛凛,神态自若。
师:大家说的真好,你们能把你体会到的将军俑的个性特点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吗?(生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并请同学评价。)
师:用刚才学习的方法重点学习,看图读课文,体会其他几种兵马俑的个性特点。
4、小结这部分的写法。(板书:举例子)
四、学习第8自然段:
1、过渡: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你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引读第十自然段,兵马俑有的_________,好像_________;有的_________,好像_________;有的_________,好像_________;有的_________,好像_________;走近_________,似乎_________。
2、师:这么多的兵马俑,这么多的神态。这一句后有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3、拓展语言:发挥想象,谁能用“有的„„好象„„”的句式来替换一下?
师:这一段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不同神态。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板书:打比方、排比)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
4、生齐读这一段。
5、师引导:同学们,读完后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生发言。)
五、激发鼓励,课堂小结:
1、师:的确,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出示一组组兵马俑的图片,播放音乐。
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外展出以来,会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睹威武壮观的秦俑风采。并在参观后纷纷题词留言,课件出示,学生读:
(全国政协副主席胡绳: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
国民党主席连战:游秦冢而悯万民,跨海峡为创双赢。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秦俑坑真是世界奇迹,百闻不如一见,真是名不虚传。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六、拓展延伸:
1、背诵课文第8自然段。
2、课外再搜集一些秦兵马俑的资料,当当小导游,写写导游解说词,向来我国的外宾介绍介绍。板书设计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列数据
作比较
举世无双
类型众多
举例子
个性鲜明
打比方、排比
语文园地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 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 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 背诵积累古诗《望岳》,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教学过程
宽带网
◆ 明确任务
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 交流方法
1 方法展示台
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教师随机板书:
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
查阅或购买书籍、杂志、碟片;
查找相关古诗;
登录网站查找;
调查访问亲朋好友;
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
2 资料展示会
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3 老师的建议:
(1)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
(2)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与整理;
(3)要纠正一些不当作法。
◆ 课后实践
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专题展示活动准备。
语文园地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 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 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 背诵积累古诗《望岳》,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 激情引入,揭示话题
1 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出示相关报道。
2 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 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 4-6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 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
3 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 创设情景,模拟交际
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 课堂小结,表扬激励
语文园地五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背诵积累古诗《望岳》,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教学过程
习作
◆ 创设情景,1 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
2要求:
(1)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
(2)写出并熟悉导游词。
◆ 交流资料
1 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
2 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
◆ 阅读范文,借鉴写法
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再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 自主完成习作
第五篇:第五单元检测题
第五单元检测题
一、填空。
(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1厘米,高是12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方厘米。(2)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8分米和65厘米,它的面积是()。(3)一条水渠的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1.8米,渠底宽1.2米,深0.8米,横截面积是()
(4)一个三角形面积是4.5平方分米,如果高和底都扩大2倍,它的面积是()(5)5.03平方米=()平方米()平方分米4500平方米=()公顷6.5公顷=()公顷()平方米25200平方米=()公顷()平方米
(6)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12.8平方厘米,高3.2厘米,底是()厘米(7)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8平方分米,底是1.2分米,高是()分米(8)一个梯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如果梯形的上下底之和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那么梯形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
二、判断
(1)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他们的面积也相等。(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也相等。
(3)一个梯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如果上、下底之和是6厘米,那么高也是6厘米。
(4)一个长方形可以划分成两个完全相等的梯形。
(5)两个面积相等、形状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是梯形的2倍。
三、选择
(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0.2厘米,高是4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方厘米
A.40.8B.20.4C.408D.204
(2)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图形不可能是()
A.长方形B.平行四边形C.等腰三角形D.直角梯形
(3)右图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阴影面积是()平方厘米
A.8B.24C.16D.42(4)如右图,直线AB与DC平行,比较△ADC和△DBC面积的大小,结果是()
A.△ADC大B.△DBC大C.它的面积相等D.无法确定
(5)用四根木条作一个长方形木框,用力拉其中的一组对角线,就变成一个平行四
边形。下面第()句话的话说法是正确的。
A.因为周长没有变,所以面积也没变
B.长方形面积比平行四边形面积大 C.无法判定
D.长方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四、求下列各图形的面积
五、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六、计算
16.8÷(0.16×80-5.8)[(6.1-4.0)×0.8-1]×0.4
七、解决问题
(1)一块三角形地,底是150米,高是80米,在这块地里种小麦,平均每公顷收小麦560千克。这块地共收小麦多少千克?
(2)一块梯形铁板广告牌,上底是12.6米,下底是25.4米,高是8米,共用油漆114千克。平均每平方米用油漆多少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