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今名人良好的学习习惯(力德教育与您共勉之)
古今名人良好的学习习惯(力德教育与您共勉之)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欧阳修借阅典籍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
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蒲松龄草亭路问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屈原洞中苦读
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
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玄奘苦学佛法
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刘绮燃荻读书
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
“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常林带经耕锄
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李密牛角挂书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管宁割席分坐
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李晟练成神箭手
李晟的父亲是一员威武的大将,李晟希望长大成为父亲一样的人。可是,父亲却总是说他年纪小,不能习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学习射箭,终于练成了百发百中的神箭手,让父亲刮目相看。
陆游书巢勤学
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刘勰佛殿借读
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阎若璩口吃成大器
著名的考据学家阎若璩小时候是个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负,在母亲和老师的鼓励下,阎若璩凭着勤能补拙的精神,刻苦读书,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赶上了正常的同学,此后,阎若璩仍旧凭着这股好学肯吃苦的精神,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贾逵隔篱偷学
贾逵,字景伯,出生于公元30年,东汉人,是有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他是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父亲贾徽也是一个大学问家。贾逵深受家庭的影响,从小聪慧过人。为了能够读书,贾逵小时候隔着竹篱笆,偷听老师讲课的故事。
孟柯改过勤学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但是,孟子并非是一个天生就有学问的人,他幼年的时候非常贪玩,不喜欢读书。后来,孟母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还剪断布匹开导他。终于,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勤奋的道理。
宋濂冒雪访师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陶弘景菜园求学
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相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说,还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他在村边的菜园子里找到一窝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陶弘景发觉它们有雄也有雌,经过许多天细致的观察,陶弘景终于揭穿了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原来蜾蠃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衔到窝里给幼虫当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义子”这回事!从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亲自观察,绝不能人云亦云。
知识链接:力德教育是专注于3—12岁少儿成长所需的12种核心能力与6项多元才能训练为主的智能教育连锁机构,是以提高少儿学习能力为主的培训机构,是目前最权威智能研发机构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学校和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主课题单位,我国少儿智能教育行业领跑者。主要活动项目有:核心能力(CEO智能)训练课程、少儿MHA专项训练课程、QQ主题俱乐部课程。
力德聚集百余位著名专家,斥资近亿元,历时八年,倾力开发了多媒体全情景式教学的系列课程,已对数万名少儿进行了有效训练。该课程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内各大教育评测机构的高度认可,众多媒体已进行了特色专题报道。
详情:咨询电话:400-883-9866QQ:2318810663微博:http://weibo.com/leederedu001http://blog.sina.com.cn/leederedu010
第二篇:名人良好学习习惯的故事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管宁割席分坐。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厉归真学画虎。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李晟练成神箭手。李晟的父亲是一员威武的大将,李晟希望长大成为父亲一样的人。可是,父亲却总是说他年纪小,不能习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学习射箭,终于练成了百发百中的神箭手,让父亲刮目相看。
陆游书巢勤学。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刘勰佛殿借读。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阎若璩口吃成大器。著名的考据学家阎若璩小时候是个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负,在母亲和老师的鼓励下,阎若璩凭着勤能补拙的精神,刻苦读书,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赶上了正常的同学,此后,阎若璩仍旧凭着这股好学肯吃苦的精神,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欧阳修借阅典籍。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蒲松龄草亭路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贾逵隔篱偷学。贾逵,字景伯,出生于公元30年,东汉人,是有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他是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父亲贾徽也是一个大学问家。贾逵深受家庭的影响,从小聪慧过人。为了能够读书,贾逵小时候隔着竹篱笆,偷听老师讲课的故事。
孟柯改过勤学。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但是,孟子并非是一个天生就有学问的人,他幼年的时候非常贪玩,不喜欢读书。后来,孟母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还剪断布匹开导他。终于,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勤奋的道理。
宋濂冒雪访师。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陶弘景菜园求学。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相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说,还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他在村边的菜园子里找到一窝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陶弘景发觉它们有雄也有雌,经过许多天细致的观察,陶弘景终于揭穿了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原来蜾蠃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衔到窝里给幼虫当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义子”这回事!从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亲自观察,绝不能人云亦云。
这是个极普通的家庭—爸爸陈克正是武汉市江夏区卫生学校的副校长,母亲是家庭妇女;然而他们却培养了三个极不普通的女儿—陈中原、陈中静和陈中洲,三个分别在德国耶拿大学、慕尼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分校攻读博士学位的女孩子。
这一切,都缘于陈克正的一整套家教方法。归纳为两个字,就是:快乐;归纳为一个字,就是:玩!
到底是怎样一种玩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
陈克正刚进入卫校工作时,单位只分给他一间房,所以,妻子只好带着3个孩子在乡下种田。
陈克正老师的全家福
有一次,单位放假,陈克正抽空回家。
3个女儿浑身脏兮兮的,正和男孩子用弹弓打麻雀。翻开她们的作业本,陈克正看到的是一个个鲜红的“×”;考了她们几道简单的算术题,她们都算错了。这样下去不行啊!陈克正决定把女儿们接回来,亲自辅导她们学习。
因为她们没有城镇户口,求爷爷告奶奶地才联系到了一所小学,可老师出题考了考三姐妹,十分为难地表示不愿收她们入学,因为她们基础太差了。陈克正再三恳请老师给孩子一个机会。“入学一年内学习没有进步,我自动让她们退学!”陈克正说。那位老师终于勉强同意了。
可是,怎样才能在一年时间里,使孩子玩野的心收回来落到学习上,学习成绩有个明显的提高呢?陈克正觉得,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都爱玩儿,在玩中能得到快乐,那么,堵不如疏,截不如导,何不把学习融到玩中,让孩子既玩得快乐,又在快乐中提高了学习成绩呢?
挑战爸爸:两套卡启动头脑风暴
陈克正注意到了两套卡。
当时,北京石景山实验小学有两套答题卡,每套60张,每张两面,每面22题(都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陈克正不由心中一动,这不正是个适当的“玩具”吗?为了让孩子们喜欢这个“玩具”,陈克正动开了脑筋。他认为,孩子喜欢玩具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玩具的玩法。如果玩法没意思,就算再好看的玩具孩子也不一定感兴趣。
他对女儿们说:“爸爸用13秒钟就做完了一面卡上的题,你们愿不愿意和爸爸比一比?” “好!我们愿意。” 女儿们欢呼起来。看来,这种“挑战爸爸”的游戏,孩子们都挺喜欢。
陈克正心里暗暗地高兴
大女儿陈中原做这套题时第一遍花了30秒,第二遍只用了15秒,第三遍就达到了13秒。二女儿陈中静第一次用了65秒,练习了1个小时,终于达到20秒,可是,无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超过19秒了。她不服输,硬是坐在桌前算了一下午,累得汗流浃背。陈克正心疼了,怕中静从此对这个游戏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玩下去,就骗中静说:“到了,到了,也是13秒!”中静这才松了口气,擦把汗,到一旁休息去了。
老三中洲开始玩这个游戏时,竟然兴致勃勃地花了两个多小时,把两套卡上的5280道题都算完了。中洲在前面算,陈克正跟着批改,那个紧张劲没法提了。
“挑战爸爸”这个环节的玩法,只是训练了孩子们做题的速度。当她们做题的速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陈克正又发明了另外一种玩法,开始训练孩子们做题的准确率。为此,他将女儿们做这两套卡上的习题时允许的错误率定到了千分之一。
看起来似乎很难,但在陈克正所创造的游戏中,3个女儿都乐呵呵地去做了,而且渐渐地都达到了陈克正所设立的标准。
两套卡的游戏不断变化着玩法,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不断上升,在第二年的期末考试中,中原、中静都考了全班第一名,这让她们的老师吃惊不小。
全面引导:玩学习“秘诀”出炉
陈克正和女儿们渐渐迷上了“玩”学习。
三个女儿都喜欢看小说,对她们来说这也是玩耍。但是如果让她们沉迷于其中就会耽误学习的时间,为此,陈克正发明了“一瞬二字”、“一瞬多字”的阅读方法。“一瞬二字”就是把两个汉字看成一个阅读符号,“一瞬多字”就是把多个汉字看成一个阅读符号。例如将“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当成一个“国”字来读,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看小说的速度。这种一目十行的阅读方式,是传统教育一直摒弃的,陈克正却把它当成了宝贝—读小说,只要抓住中心句,领会主要内容就可以了!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他让女儿们阅读周而复的小说《上海的早晨》一书的第14章,这一章共12000字,女儿用4分钟就读完了。为了检查女儿们是否囫囵吞枣,陈克正特意用14分钟自己阅读了这一章,并制作了十几个问题来考问女儿们,结果她们都完全正确地回答出来了。读小说的时间被如此压缩之后,女儿们不但学习的时间更多了,所读的课外书也增加了。学习玩耍两不误。
尝到了甜头,这种方法又被陈克正用到了数学上。他教育孩子们,不要看3+2=5,应该把它直接看成是5。孩子们最初时有些不太理解,后来却玩得兴致勃勃,因为她们发现,用爸爸的方法进行数学运算时,要比同学快好多倍—这多好玩啊!平时玩游戏,不也是为了在游戏中占上风吗?有了爸爸的学习方法助威,三姐妹玩得不亦乐乎,玩出了速度、玩出了质量、玩出了骄人的成绩。
陈克正把“玩”字在教育孩子上发挥到了极致。即使是一些枯燥乏味的课程,陈克正也要女儿们动一翻脑筋,想办法去“玩”。政治课与其他科目相比枯燥了一点,然而中静念高中时,政治竟然得过两次满分。老师找到陈克正请教,陈克正说,根据“普通逻辑学”的理论,结合自己的经验,我告诉女儿们政治不能死记硬背。政治十分讲究层次,有它的逻辑美,每层逻辑顺序不能颠倒,还要记住关键性词语。体会到了这种逻辑美,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啊!这样,在考试时还怕交不上圆满的答卷吗?
硕果累累:总结 “玩”学习的核心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大女儿中原考进了武汉大学,毕业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同济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1999年3月,又考入德国波恩大学免疫分子生物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研究人体器官移植上的排斥反应。
1992年,老二中静考进了北京石油大学,学习精细化工专业,继而考入该校硕士研究生,专门研究化妆品中的活性物质;2000年6月,被德国慕尼黑大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系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同年,老三中洲被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录取为硕博连读生。此时老大中原已完成在波恩大学的博士学习,又转入德国耶拿大学攻读生物化学的博士学位。
看着三个女儿的成长,陈克正感慨万千:自己在女儿们身上20多年的精心栽培,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
反观自己的“玩”学习的教育方法,陈克正总结出了“玩”学习的核心:要想让孩子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家长需训练孩子的“速度标准、智力标准、错误率标准”,同时,要做到“三导”—引导、辅导、指导,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最终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的事来“玩”,让学习成为孩子的一种快乐—一种任何其他游戏和玩具都无法替代的快乐。
第三篇:中外名人良好学习习惯故事
《中外名人良好学习习惯故事》比赛活动方案
——小学低年段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研究课题组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习惯能使人走向成功,也能使人滑向失败。良好的习惯是获得良好的性格以及美好人生的基础。为了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校二年级全体学生开展一次了解《古今中外名人良好习惯故事》讲故事比赛。具体事宜如下:
一、比赛内容:
讲述有关良好学习习惯的故事,可以是古人也可以是现代成功人士或自己身边的有关良好习惯的故事。内容要健康,故事情节要感人。
二、参赛对象及选拔
二年级全体学生,各班在班上进行初选,各选送3名选手进行年级比赛,于2014年10月25日前将本班参赛选手及故事名称报送张德华老师处。
三、比赛要求:
1、比赛顺序一律由班主任抓阄决定;
2、一律用普通话讲演,声音洪亮,表情自然大方,衣着整洁,声情并茂。
3、讲演时间不得超过6分钟。
四、人员安排:
组长:龚玉美(负责全面组织活动开展)
副组长:张德华、姜浩(负责场地布置和统计分数、奖状书写)主持人:张安琴
评委:黄建云老师、金燕老师、王小红副校长、张羽芳老师、杨兰梅老师
五、比赛时间:
2014年10月28日下午2:30
六、比赛地点:
一小西楼操场。
七、评奖:
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4人。
第四篇:教育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教育小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前言
我国的家庭教育还处于朴素、自发的随意阶段,科学的、系统的家庭教育还很不普及。长期以来家长们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重智力轻情商”高投入、大搞“黄金家教”,只把眼睛盯在孩子的考试分数、名次和考上大学方面。至于孩子是否具备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生存能力、思想道德,将来能否自立于世,父母们根本不去进行非智力能力的培养。他们很少了解社会信息、知识信息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把孩子禁锢在书本知识的海洋里,忽视孩子生活习惯、日常行为的培养,一味地要求他们死读书、读死书,结果导致孩子生活习惯差、日常行为不规范,知识面狭窄,生活单调。因此让每个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德育目标真正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养成教育是一种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一种素养和人格的教育,是关怀学生一生的教育。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习惯成为性格,性格影响人生,而青少年时期是形成良好习惯之关键。养成教育是一种形成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2.1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内容
小学生行为习惯主要包括以下你个方面:(1)举止文明的习惯: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2)诚实守信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 “人格力量”。(3)尊重他人的习惯: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4)守时惜时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小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
(6)勤俭节约的习惯: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7)遵守秩序的习惯: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秩序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8)勤于动手的习惯:自己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9)锻炼身体的习
惯: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成才的基础。锻炼身体不但能让身体结实健康,还能磨炼人的意志。(10)讲究卫生的习惯: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2.2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特点
儿童的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情感性和不稳定性,他们的行为随兴趣而转移,还不懂得所有的行为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更不懂得形成良好的习惯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要唤起学生的习惯养意识,使他们将自己的行为自觉地纳入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等要求上来,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心理习惯等。要运用以下几个方法:
2.3 怎样唤醒学生的养成意识
2.3.1 从认识入手,达成共识切入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哪些行为习惯不能养成,为什么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还要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辨别能力,并通过与优秀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从而和自己进行对比,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别人以及自己成绩不如他人的原因,让学生达成共识,并通过共识自然切入,取长补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2.3.2 教师和家长的配合家庭教育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大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已接受了教师正确的引导,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而失去了行为习惯是非判断的标准。因此,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通过家长、学校、校园开放日等多种渠道,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各方面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帮助家长提高育人的意识和能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实现同步。
2.3.3 反复并养成习惯
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可每周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将本周学生的行为与规范要求做比较,并每月根据学生的实际更换新的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教师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地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真正养成。
2.3.4 分层教育
行为习惯养成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重点地分层次进行。如一二年级学生可通过儿歌、讲故事等形式,了解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让学生在公共场所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在墙壁、桌面乱刻乱画,保持地面、桌凳、窗台的洁净;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三四年级学生渐渐有了自我意识,能够开始主动思考、判断是非对错。可以通过编故事、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达标等形式强化常规制度。五六年级学生已基本由他律转为自律,可以通过出黑板报、演讲会等活动巩固常规行为习惯。
2.4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价值和意义
小学生阶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他们如一张未曾写过的白纸,没有形成难以修正的坏习惯,且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期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行为习惯教育,让学校、家长、社会共同携起手来对他们施加教育和引导,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不是通过
一、两次教育或
一、两个教育活动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在教育工作中长期不懈地抓住这个德育工作重点,坚持从点滴做起,把修订后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各项要求渗透到全部教育活动中去,持之以恒,使各项要求逐步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一、正确认识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行为习惯是人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它将影响人一生的成长,从一定程度上说它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和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所以,我们说“细节决定成败”,行为习惯教育不是无足轻重的细微末节,而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基础和重点。从小处说,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可能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从大处说,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华民族才会拥有德才双馨的建设者,才能把祖国建设成自主创新型国家。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
不良影视文化对学生精神的污染和污浊的社会风气对学生心灵的毒害。
二、家庭环境
隔代教育让孩子在这缺乏教育的环境中,许多孩子便在一种“自然”的环境中成长,因而学习成绩差,道德品质差,行为习惯差。
三、学校教育
1、重学习成绩轻养成教育。
2、重制订规划轻贯彻实施。4 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应该注意:
(1)创设重复良好行为情境,让学生不断的重复,每次重复都要给以肯定或赞扬。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并教育学生与坏习惯作斗争。
(2)提供良好的学习榜样。
(3)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意识地练习良好的行为习惯。
(4)根除学生的坏习惯时,要使学生知道坏习惯的害处,增强克服坏习惯的决心。5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养成1.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而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核心在学生,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养成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对一个人的良好习惯有过绝妙的比喻――“良好的行为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才成长,终生发展的基础。“习惯若自然。”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终身受益,而且裨益于社会;反之,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要改变它,则十分困难,也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由此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意义。
2.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行为习惯。
3.现代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作业马虎,拖拉,上课开小差等,而且有部分家长的素质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4.小学阶段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五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浅谈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叶圣陶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可见,行为习惯教育虽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的着,是实实在在的。抓紧行为习惯的培养,才能使孩子成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在叶圣陶看来,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如,学习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上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德上有良好的道德习惯,生活上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接下来,我谈谈自己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一些做法与见解:
学习习惯包括许多方面。如,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等等。
就拿认真完成作业这点来说,能做到的孩子并不多,能一贯坚持认真到底的孩子更是少之又少。我们常听身边的老师和家长抱怨:"这孩子,明明是'+'怎么抄下来变成了'-'"。"怎么又忘记带课本了?"……在我自己的班级中,这样的现象每天都在发生。课堂上没带课本的,没带学习用具的;写作业时多一横少一撇的。孩子们似乎每天都在丢三落四中生活。马虎在孩子中间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我拿班上的孩子做过分析比较,有一个小孩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两名,当然他首先是一个聪明且勤奋的孩子,但班上比他更聪明机灵的孩子还有不少,可为什么成绩总不如他呢?有的甚至和他相差甚远。后来我观察发现,这个孩子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从未发现他有忘带课本和学习用具的现象。作业本清清楚楚,字迹工工整整,学习时也不开小差,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不仅如此,做每一件事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相反,那些平时机灵但又有些淘气的孩子,在学习上的态度就截然相反。忘带课本,严重影响课堂听课;作业本残缺破损,字迹潦草;边学习边玩。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就暴露出不良学习习惯带来的严重后果。那这一切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分析了3点原因:(1)有些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是在家长和老师的"逼迫"下学习,这样的孩子在班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这样的孩子学习态度自然好不了,敷衍了事,于是渐渐就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2)还有的孩子,比如,我班上的林俊越,这个孩子本身对学习比较有兴趣,善于动脑筋,但就是性子急,是个典型的急脾气,和别的同学争论不到两句就脸红脖子粗,做作业时更不用说了,虽然他总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作业,但字迹潦草,错误率还挺高,这样的孩子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对他的成绩有所影响;(3)还有一种就是边学边玩的孩子,比如我班上的林其炎同学,这个孩子十分活泼好动,即使在做作业的时候,也玩得乐此不彼,什么东西到了他的手上都能变成玩具,好好的一支笔拆了又装,装了又拆,到头来他总是最后一个完成作业。不少的家长也反映自己的孩子晚上在家总要到半夜才能完成作业,其实总共不到一个小时的作业量,为什么有的孩子需要成倍的时间完成?家长们总是埋怨:"气死了,总是边做边玩。"像这些类型的孩子,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的学习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找到了原因,就要对症下药。对于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除了要用各种方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之外,是不是可以给他们的学习降低一点难度,比如,对待那些"被迫"学习的孩子,可以先让这些孩子把课本中最基础的知识学好,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让这些孩子也能感受到学习原来也不太难,这样就增强了孩子对学习的信心。等到他们把基础的知识掌握好了,再视情况一点一点地提高要求,让孩子在自己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学习。只要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学习是有所收获的,是快乐的,不再排斥学习,自然而然的他们就会珍惜自己的学习成果,对学习也就不那么马虎了;对于比较"糊涂"的孩子,反之应该比其他的孩子提更高的要求,决不允许他们在学习的时候马虎,更不允许作业本中的字迹潦草,应付了事,甚至可以让他们一遍遍地做到认真为止,然后让孩子自己比较一下,哪种做法"事半功倍",哪种做法"事倍功半",几次之后孩子对马虎有了芥蒂之心,渐渐地就养成了认真的习惯;对于边做边玩的孩子来说,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强行制止只能受到短暂的效果,不一会儿他们又会故伎重演,因此这样的孩子除了要多花心思督促之外,还可以顺着他们的个性合理地帮助他们安排学习与玩的时间。比如,可以承诺孩子,如果你认真学习完成这项作业,等会允许你自由活动,甚至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但前提必须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而且要保证质量。让孩子自己选择,权衡利弊,作出正确的选择。当然,所有的做法都要因人而异,不同类型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是众多良好习惯中的一小部分。但总的来说,培养良好的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