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册5课祥案(5篇)

时间:2019-05-15 10:3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册5课祥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册5课祥案》。

第一篇: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册5课祥案

2、《笠翁对韵》(节选二)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2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

一、检查复习

检查节选一学习情况,阅读与背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

讲解

重点点拨:奇对偶、吹竹对弹丝

雨伯

雷公

薄、浓

河、汉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收集对联。

3、楹联试对。

3、小儿语(节选)

教学目的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过程设计

问题提出

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重点解释:沉静、从容、体悉、从宽。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6.检查背诵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5、《治家格言》(节选二)

教学目的:

1、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善欲人见,不是真善;„„便是大恶。”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检查节选一的诵读。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善欲人见,不是真善;„„便是大恶。”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别人有了成绩或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做?当别人误解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7、《 名贤集》(节选二)

教学目的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过程设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名贤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

一、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

2、重点句子:

3、翻译:

3、课文知识的补充

曹娥碑: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2、做联句游戏,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一家人要和和气气;劝

诫我们凡事都要从小处做起;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互相尊重。

9、《幼女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UGG shoes。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幼女词》,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童年是最美好的印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

2、总结谈话。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幼女词》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第二篇:一年级传统文化试题上册

一年级《传统文化》期末测试题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每空6分)

1、河对汉,绿对红,2、天对地,雨对风,3、善画对海树,4、一切言动,5、一粥一饭,7、善欲人见,8、得人一牛,9、在家敬父母。

10、家和贫也好,二、默写《逢老人》(40分)

第三篇: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43名学生。一年级的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课堂太随便。受识字少的限制不愿读书,更不愿背诵。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说话随便。首先应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使他们觉得《传统文化》是一门趣味性很浓的学科,丰富多彩的画面,和脍炙人口的儿歌,使他们喜欢统文化。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艺术乐园”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教材基本呈现形式:“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的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成长袋”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等。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欲望,正确理解背诵传统文化中的选文。

五、教学措施

根据以上的情况分析和本册的教学目标,本学期的传统文化教学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法学法:

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常规教育

第二周《笠翁对韵》

(一)第三周《笠翁对韵》

(一)第四周《笠翁对韵》

(二)第五周《笠翁对韵》

(二)第六周《小儿语》(节选)第七周《小儿语》(节选)

第八周《治家格言》(节选一)第九周《治家格言》(节选一)第十周《治家格言》(节选二)第十一周《治家格言》(节选二)第十二周《名贤集》(节选一)第十三周《名贤集》(节选一)第十四周《名贤集》(节选二)第十五周《名贤集》(节选二)第十六周《逢老人》

第十七周《逢老人》

第十八周复习

第四篇:一年级美术上册1至5课教案

第一课《让大家认识我》

时间:

班级: 一年级(1)班

科目: 美术

授课老师:

新课题: 《让大家认识我》

教学内容:教材2至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运用纸材,采用撕、剪、贴、画等方法表现大树。

2、方法与过程:

初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介绍自己,表达自己对新集体的感受。在集体创作中建立合作意识,增进学生对集体和同伴的情感,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师生一起协作完成“集体大树”的制作。

教学难点:

剪或撕“名字树叶”的方法课业类型

工艺制作

学具准备:剪刀、胶水、彩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集体大树”的范图,介绍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

1、提出问题:如何才能使这棵大树变得完整?并且我们都能来到这个集体中?

2、结论:制作树叶——写上名字——贴在大树上。

3、教师小结: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一年级X班,但它不是一棵完整的树,只有我们每位同学都来到这里,成为它的一员,这棵树才能茁壮地成长。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外形和制作方法不同的两片树叶,树叶上写着老师的名字,老师做自我介绍。

2、教师展示其中一片对称形树叶 提出问题:如何制作出这种对称形树叶?

3、教师总结并演示实验结果:对折——从开口处剪或撕树叶的一半——展开成为完整的叶子(教师辅助演示)

4、提出问题: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6、出示课件:树叶的常见形状、颜色和特殊形状、颜色

5、教师小结:大家一起动脑筋,用自己的方法来制作“名字树叶”,看谁的树叶最好、最漂亮、最先来到“集体大树”上。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纸张和适合自己的方式,最好能自己创作出其他方法;在树叶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反面写上自己的爱好。

师生共同将“名字树叶”贴在“集体大树”上。围绕“集体大树”,请“名字树叶”的小作者逐个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如:姓名、年龄、爱好等等。全班同学给以掌声鼓励,使介绍者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用“名字树叶”装点的这棵“集体大树”多美呀!集体因为有我们的存在才充实,才充满活力,我们也因为有集体的爱护、培养才能够茁壮成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共同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用我们的行动去维护它,用我们的双手将它建设得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教具 :

课后作业:

组长批阅:

课后反思:

让大家认识我

剪刀、彩纸、美术书

在图画本设计自己的信息

第二课《看谁涂得更好看》

时间:

班级:一年级(1)班

科目:美术

授课老师:

新课题:《看谁涂得更好看》

教学内容:教材5至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至少8种常用颜色的名称,并能自由组合各种颜色,通过对比的方法,初步了解体验水彩笔、油画棒等常用绘画材料的基本特征和使用效果。

过程与方法:

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对色彩的感知,创新表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色彩的艺术魅力,体验绘画的乐趣,激发勇于探究的意识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及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教授绘画时的一些技巧。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的绘画材料及其不同的画面效果。

课业类型:绘画

学具准备:

水彩纸、水粉纸、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张线描的花朵范图

1、提出问题:这朵花儿是颜色呢?花儿都有什么颜色呢?

2、结论:花儿的颜色有很多种

3、教师小结:除了花儿以外,还有很多有色彩的物体,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把它画出来。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两张图形,出示两种材料水彩笔和油画棒。

提问:小朋友们知道这两种材料的名称和绘画特点吗?

2、多位同学用接力的方式,分别用水彩笔和油画棒来完成两幅图形的涂色。

3、教师总结并演示实验结果:油画棒的风格是粗犷有力,而水彩笔的风格是柔和匀净。

4、出示课件:大师作品欣赏,学生作品欣赏。

5、教师小结:大家一起动脑筋,用自己准备好的工具来画画,看谁画得最好、最漂亮。

6、学生绘画,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首先选择自己的绘画主题,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纸张、工具和适合自己的方式,最好能自己创作出独特的画面效果。

7、老师将学生作品贴在大画板上,展示交流,并请小作者逐个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画,如:绘画材料、工具和画面的主题等等。全班同学给以掌声鼓励,使介绍者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8、课后延伸

同学们设计的画面很漂亮,希望你们以后的生活也象画面一样美。那么,大家都回去试一下还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画出漂亮的画面。

板书设计:看谁涂得更好

教具:绘画材料、美术书

作业:在图画本上画一个五颜六色的石头

组长批阅:

课后反思:

第三课《圆的世界》

时间: 班级: 一年级(1)班 科目: 美术 授课老师:

课题: 《园的世界》

教学内容:教材8至1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用基本形——圆形概括表现生活中的物象。

2、过程与方法:

培养观察、想象力和用圆形进行造型的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善于观察的习惯,并感受生活中圆形之美。

教学重点:

通过回忆、联想,发现生活中能用圆形概括的物象,学习用圆形大胆的表现。

教学难点:

如何借助圆形表现物象特征。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吹泡泡游戏:请一位同学玩吹泡泡游戏。大大小小的泡泡飞起来,同学们特别高兴。

师问:我们可以用什么形状概括这些泡泡呢? 真是圆的世界呀!板书:圆的世界

二、讲授新课:

师:看到这么多圆形你还能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 生:花朵、太阳、球类、车轮„„

1、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用彩色粉笔将黑板的圆形改变成大西瓜、气球、盘子„„

2、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8页《圆的世界》,说一说、想一想,图片中的物体是什么?哪些部分是球,可用圆形来概括?

师小结:大到星球、热气球,小到篮球,这些球状的物象可以用圆形来概括,其余的钟表、鼓面、花朵、自行车轮、风车等也可以用圆形概括。

4、小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圆形概括。

三、教师示范:

在横竖不同的纸张上,演示一张完整的画面的创作方法。在过程中渗透选择的内容、画面安排及涂色方法。

选择的内容:

一幅画面不要画各种圆形物体,尽可能以一种形象为主,比如一堆圆形的小饼干、一些圆形各色纽扣、几个大小不同的球等等。可以巧妙地将几种类似的圆形物体概括到一个画面中。比如篮球、足球、排球等。

画面安排:低年级儿童画的画面尽可能饱满,在演示过程中渗透物体大小、在画面的位置、多少、多少,在变化中体现和谐的美感。

涂色方法: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注意油画棒黑白色的运用要考虑先后顺序。

四、欣赏作品:

看教材中的第10 页学生作品。

教师:都画了什么,用了哪些绘画材料,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师引导:小朋友们表现生活中的向日葵花头、线描想象画盘子等等。

六、评价展示:

作品评价方式:个人评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七、课后拓展:

请继续观察生活中圆形的物体,感受圆形的美吧!

板书设计:园的世界

教具:美术书

作业:

1、运用水彩笔、油画棒或其他材料表现生活中类似圆形的物体。

2、画面构图饱满,涂色均匀

组长批阅:

课后反思:

第四课《各种各样的形》

时间:

班级: 一年级(1)班 科目: 美术 授课老师:

课题:《各种个样的形》

教学内容:11至13页课本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形的分解方法,发现和了解生活中的物象可以用不同形状概括,初步掌握观察和概括的基本方法。能用形的组合方法,学习运用剪、撕、卷的方法,利用各种各样的形状表现自己喜欢的物象。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过程初步树立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可以概括生活中的物象,学习用形的组合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尝试利用不同的方法和多种形状完成一幅粘贴画。

教学难点:

剪、撕、卷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七巧板——变变变》。

师问:你看到什么形状?这些形状分别组成了什么?

二、游戏:

出示各种形状的教具,让学生观看并快速说出形状的名称: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

三、讲授新课:

1、指导学生看美术课本,分析生活中各种物体的外观是什么形状组成的。师:请你找一找,图片中的物体都由什么形状组合而成的?

2、组织交流、研究。

游戏活动:教师展示生活中物体图片,如书包、服装、电视机、台灯、手推车、房子„„

3、拼摆游戏:指导学生分组利用教具摆出一个生活中的物品或自然界中的形象。

教具:每小组一个学具盒,装有彩纸制作的各式各样的形状。

4、指导学生欣赏书中的学生优秀作品,并回答问题:(1)、小朋友的作品利用了哪些基本形?表现的是什么?(2)、你喜欢哪一幅?并说出理由。

四、教师演示:

任选一幅小组拼摆的作品继续进行演示:

1、摆形状。

2、粘贴。

3、加细节。

使用剪、撕、卷等不同的方法。

五、艺术实践:

1、所表现的物象要突出特点。

2、综合概括形状的组合有变化。

3、粘贴的方法。

4、鼓励有创意地大胆表现。

六、评价:

1、你学会了在生活中找出不同的形状吗?

2、你的作品都运用了哪些基本形?分别都表现了什么?

七、拓展:

观看课件,动画介绍七巧板游戏。

板书设计:各种各样的形

教具: 美术书

作业:

1、用剪、撕、卷的不同方法,将彩纸变成不同的基本形。

2、将不同的基本形进行有趣的组合,粘贴出自己喜欢的物象。

组长批阅:

课后反思:

第五课《画汽车》 时间:

班级:一年级(1)班 科目: 美术 授课老师:

新课题: 《画汽车》

教学内容:教程14页至1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了解浅显的汽车相关知识,通过对汽车外形的观察分析,学习概括、表现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征,并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外形新颖的汽车。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画汽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发展个性。

教学重点:

汽车的功能及外形特点及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表现出造型新颖、外形特征突出的汽车。

课前准备:

(一)学生准备:玩具汽车、汽车图片、课本、彩色水笔、油画棒、剪刀、不同质地的纸张

(二)教学准备:玩具汽车、汽车图片、学生作品、范画。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嘟、嘟„„(教师模拟汽车喇叭声,展示汽车模型或图片)“小朋友们喜不喜欢各式各样的小汽车啊?”

(2)(学生回答:“喜欢”)今天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做一次汽车旅行,欣赏图片汽车。(教师介绍汽车的历史、发展过程及汽车现代的情况。)

2、讲授新课

(1)回忆、欣赏不同种类的汽车。

①汽车发展到今天不仅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还有很多新的功能,并且形成了一种文化。“小朋友想一想你见过哪些汽车?”

②欣赏多种用途的汽车的图片(用途分:货车、客车、推土车、赛车、挂车、吊车、救火车„„等。)

(2)分析概括汽车的特征。

①我们看了这么多种汽车图片,小朋友们结合你桌子上的汽车模型,小组边看边想一想讨论,这些车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通过学生的概括,教师用剪贴法演示汽车的组成。(或通过课件演示)如:车身、车门、灯、保险杠、车轮等。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展示概念汽车。

①未来汽车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不想提前看一看?工人叔叔为我们设计了很多未来的汽车。欣赏概念汽车的图片。

(4)结合小朋友的作品,感受不同的表现方法。

小朋友的脑子中汽车是什么样的,老师很想知道了,我们就通过画笔把它画下来吧。我今天还为小朋友带来了其他同学的汽车,看一看他们用了什么方法。欣赏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说一说运用的方法(线、线色结合、色块、剪贴或者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设计成橡皮泥、立体纸盒等方法。

3、学生完成作品。

提作业要求:每人选择一种方法,把见到过的汽车或想象中的汽车表现出来,参加我们小朋友的汽车展。

4、展示、评议作品。

(1)每个学生走下座位小组交流。介绍自己汽车的用途、功能、特点等。(2)集中讨论,请一位汽车设计师向全体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评价,鼓励学生的设计作品。

5、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一次愉快的汽车之旅。汽车为什么能在路上行驶?汽车里面又有什么呢?我们都可以回去想一想、查一查。小朋友,下次旅行再见。

板书设计:画汽车

教具:美术书、玩具汽车

作 业: 练习画画

组长批阅:

课后反思:

第五篇: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整理好

1、《笠翁对韵》(节选一)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

下响

高舂

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收集对联。

2、《笠翁对韵》(节选二)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节选二)。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节选二)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

(1)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河、汉:奇:偶:吹竹:弹丝: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收集对联。

3、小儿语(节选)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2、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切言动,都要安详。”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译文: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4《治家格言》(节选一)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5《治家格言》(节选二)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人有喜庆„„便是大恶。”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过程设计:

一、背诵《治家格言》(节选一)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节选二)。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人有喜庆„„便是大恶。”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

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6《 名贤集》(节选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过程设计:

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名贤集》。

一、背景介绍:

《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二、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3、翻译: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

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谜面:呀(打一成语)

(2)谜面: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

(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1)唇齿相依

2)幼儿园

3)西施

7《 名贤集》(节选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过程设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名贤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

一、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3、翻译: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2、做联句游戏,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一家人要和和气气;劝诫我们凡事都要从小处做起;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互相尊重。

8《逢老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一里二里行,四回五回歇。”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逢老人》,作者是唐代诗人隐峦。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总结学习方法:

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4、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龟虽寿》(节选)

2、读一读,背一背

3、比较一下两首诗中的老人有什么不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描写老人的古诗。《 幼女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 幼女词》,作者是唐代诗人施肩吾。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总结学习方法:

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2、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乞巧》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介绍乞巧节的相关资料。

下载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册5课祥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册5课祥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册1-7课时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第一课 《笠翁对韵》(节选一)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选文。 2、 借助注释读懂选文,了解对韵这种艺术形式的基本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实......

    一年级 上册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5篇可选)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为了使学生喜欢上国学,也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开展教学,特制定国学教学计划如下:一、教材的选择。 “经典驿站”里,会让人感到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

    传统文化一年级

    1、《笠翁对韵》(节选一) 教学目标: 1、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能够顺畅朗读课文。 3、理解明白课文大意。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能够顺畅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背诵课......

    一年级传统文化

    一年级传统文化《小松》教案 2010-05-07 22:46:33| 分类: 传统文化教案|举报|字号 订阅 【教学目标】 1、学生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

    一年级体育上册导学案案

    一年级体育上册教案 第1课时:队列队形练习学习目标: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乐于进行反复练习,能与同学合作开展活动。 学习内容:队列队形练习游戏:快快集合 学习步骤: 一、复习队列队......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台阶祥案(精选合集)

    公开课教学设计 台阶淮北市梧南中学陈凯 教学目标: 1、 了解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劳动人民勤劳、质朴、忠厚、善良而又有所追求的优秀品质 2、 体会本文围绕“台阶”命......

    艾滋病基本知识讲稿(祥案)

    第二章 艾滋病基本知识讲稿(祥案) 课程名称:艾滋病基本知识 教学对象: 预防医学本科 教材:《预防医学》 教学目标:掌握艾滋病的定义,窗口期的定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熟悉......

    《窃读记》祥案

    《窃读记》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 同学们好,我姓王,大家可叫我王老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规则是(不过待会在课堂中我们也要实行这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