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语文学习的反思
对语文学习的反思
我们从幼儿园一直到现在都在学习语文,然而我们到底从中学到了什么呢?学习语文我们到底可以用它做什么呢?我们中国的历史虽然悠久,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对他到底了解多少呢?我们从中汲取了多少营养呢?对于这些我们都很迷惑!其实,对于这里的每一个问题我们都应该深思!
说实话,我和很多理科生一样喜欢逻辑推理,喜欢数学,物理……唯独对语文不感兴趣。
虽然经过了十多年对语文的学习,我感觉除了会认识几个汉字外,其他的真的说不上来了!
转眼之间我们就进入大学的生活。我们经过高考的独木桥之后,我们难道不应该对语文的态度有所转变吗?如果我们还用对待应试教育的态度来对待语文,我们怎么可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怎么可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伟大历史重任!
现在我们身处大学的校园,这里不会有老师的鞭策和督促,学习全靠自觉,对于语文的学习更是如此!
我个人认为,要想在语文课中学到有用的东西,我们首先应该端正我们的学习态度。我么要想学好语文,从中获得有用的知识,我们必须从内心里喜欢它,我们应该摒弃厌恶语文的心里,在接触和了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慢慢地发掘语文的魅力。
然后我们就要用审美的眼光来欣赏我们的语文!实际上,语文本身就是艺术品,我们要尝试着与它接触,用心地与它沟通,慢慢地培养我们的慧眼,到时自然就会发掘到这座我们身边的宝藏——语文!
语文就像滋味儿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就像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语文就像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听之动容;这就道出了语文的真正用处,或许语文不能带给我们财富,但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心灵的满足!其实,我们学习语文重要的不是考了多少分,而是通过学习语文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能够对我们的人生有所启迪,能让我们体会到我们的人身价值所在!这才是语文的精华所在!
第二篇: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几点反思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几点反思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近几年的各类考试中,这类考题屡见不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虽对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说明和要求,但这些说明和要求都是钢性的,概括化的。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对综合性学习课的一点看法,愿与同仁们共勉。
一、目标的确定要具有明确性
《语文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是:“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这个
目标的确定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鉴于此,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确立上,一定要突出明确性。目标的确立不需要面面俱到,一次综合性学习只需要确定一个主题,同时还要考虑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跨学科的学习,真正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
二、内容上要体现语文味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属于语文学科的一种学习,它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组成语文学习的四大板块,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综合性学习的课堂上,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
要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形式上应灵活多变,让学生体味到语文课堂的快乐。课堂上,教
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活动的设计要开放、多元化,巧借声、光、电等高科技的配
合,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语文的乐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营造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对语文化的枯燥说教敢于说不。
三、活动过程要体现以人为本
综合性学习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现实生活,真正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活动课中。
教师通过某个综合性活动课,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德道情操,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
活方式,增强抵御风俗和侵害的意思,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在综合性
学习课中,教师力求真正意义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活动环节的设计力求体现人性化,要多角度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平台,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即对学生人格完美的教育。总之,综合性学习课的开展,方法是多样的,形式是灵变的,只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一定会寻求到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有效途径。、
第三篇:语文主题学习反思
一路前行,一路收获
北捍中心校 郑芳
踏上“语文主题学习”的旅程,我的语文教学充满了阳光与雨露,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沁人心脾的书香,浓郁醇厚的书情。孩子们在课内大量阅读中,带着对语文的遐想与憧憬,走进了文字王国,感受着语言的无穷魅力,感受着读书的无限乐趣。作为教师的我,也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感谢“语文主题学习”与我结缘,走进我的课堂,伴我前行,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我想和大家分享我从接触到实施“语文主题学习”的点滴:
一、相识与相知
2016年阳春三月,校领导派我和学校一位老师一起去河南林州参加语文培训会学习。在林州二小第一天的观摩与聆听,我一直处于激动与羡慕之中,觉得自己坐井观天了好多年,他们的语文课是这样上的:老师将一个单元进行整合,一节语文课孩子们学三四篇文章,课外读物课内读,很大程度的扩大了孩子的阅读量。同时一连串的问题浮现我的脑海:这是他们的常态课,还是因为听说我们来听课他们才这样上的?一节课孩子们要读三篇甚至更多的文章,学生都能听懂吗?都能消化得了吗?这样大容量的任务在40分钟内都能完成吗?这些都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下午侯华丽校长给我们做了“语文主题学习”专题报告,我才知道我太孤陋寡闻了,我的担心与质疑无疑是多余的。原来这就是“语文主题学习”,她提倡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地大量地阅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能够大胆地重组教材,整合教材。同时补充大量的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和渗透,找出学习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适合学生高效学习的学案。在精读课文中引导学生摸索出学习方法,然后在略读课文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交流。
侯华丽老师的精彩讲座,让我茅塞顿开。就这样,我和“语文主题学习”相识了。
二、摸索与实践
学习回来后,我向大家介绍了“语文主题学习”,老师们听了我的汇报,都觉得新奇,都想投入“语文主题学习”的怀抱。我先给大家作了一节示范课,虽然问题多多,但我向大家传递了什么是“语文主题学习”。于是,我校全体语文老师都行动了起来,也让我们的孩子在语文课上大量阅读。考虑到我们的教情与学情,我们开始尝试一篇带一篇,没有丛书,我们自己在网上下载类文阅读,可是几节课下来,我们就进入了盲区:教材的整合与取舍,语用点的确定,一课一得如何落实......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眼前。
后来,校领导又派我去林州观摩学习,解决疑惑。回来后反思我们的课堂,我觉得我们得脱胎换骨,得改变自己,改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改变我们的课堂。为了能让学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我把课前预习调整为课内预习,教给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在课上指导学生预习;课上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圈、点、勾、画、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们班有几个孩子发生了变化:每次上课,他们几个都能很快地投入到阅读内容中去,并能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到他们的进步,我觉得孩子们就像雨后洗涤过的春笋充满了勃勃生机。可同时其余的孩子却成了“看客、听众”。后来观摩了我县优秀老师的优质课,看到老师们精心设计的每一节课,孩子们积极踊跃的表现,我觉得自己课上设计的问题还是不够精练,自己还是没有放开,对学生的表现没有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肯定。我知道只有学习、反思、实践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
如今,我县教研室推出的高段语文七种课型教学模式已经融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与我的伙伴们都在积极研讨,大胆实践,力求适合自己学情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与反思中我深切地感悟到:“生活就是语文,生活的内涵多大,语文的外延就多大。”的真谛。我们都已经将“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深入内心,融化在每一节语文课堂里,我们北捍完小的师生终将走遍天下以书为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相信只要目标正确了,路就不怕远。
“最好的教育是教会学生阅读”,“成功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主题学习”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出发点,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课改路上我们肯定会辛苦,会遇到荆棘,绊脚石,但我相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要我们一路前行,必会硕果累累。
第四篇: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教学《湖》的课后反思
道观小学王建军
在语文课堂一线教书十载,其中历经韵语教材,人教版,鄂教版各种教材,各种实验改革历经下来,一堂课下来总有很多遗憾,反思我们的教学我们走了很多弯路。什么才是我们真正所追求的课堂,我们到底要在课堂上讲些什么?学生到底一堂课下来学到了什么?教学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概括的语言,精辟的见解。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等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记得去年在教学二年级的徐悲鸿画马这一课时,在教学这一单元是我前后看了几遍教学单元教学要求,这一单元都是人物精神的学习审思良久在教学是仍感觉无处着手在上完第七课张衡后要教学的东西总没有得到贯彻。在上第八课时我从新设计课堂从文本出发紧紧抓住徐悲鸿画马是观察的细致以及以后的刻苦精神。课堂取得良好的效果,课后反思这堂课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学有所得,学得轻松,构建有效的课堂才是我们所追求。
有效的课堂首先应是高效的。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必须节约学习时间,有效分配和利用课堂40分钟,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还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
不能到能的变化上。首先应该要课前精心备课,以学生为本,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朗读、理解,才能去感受文本。其次是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教学中我尝试用创设情境,入情入境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受生活的美好,并运用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去想象,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有这样一些反思:
一、精心备课,以学生为本。
备课时,我反复琢磨教学目标,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学生为本”,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备课中,我抓住了教材中的重难点,也明确了阅读教学应抓住关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朗读、理解,去感受文本。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在教学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诗歌《湖》时,我通过朗读诗句,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美丽风景和湖边的美妙音乐,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我在备课过程中始终将学生摆在学习的主体位置,坚持学生想学什么,学生应该学会什么,学生能够学会什么,一切为了学生服务的教学理念。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运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注重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生的不同情感体验。
二、学会倾听,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会倾听。倾听的内涵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注学生,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只有心里有学生,才能作到真正的倾听。我也悟出:只有在平等合作的课堂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学习伙伴,在学生伙伴有疑难,需帮助时,我们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点拨、引导,决不能越俎代庖,剥夺学生学习的权利。如在引导学生想象在湖边你会做什么时,其中有个学生说:“我会一面看电视,一面做作业,遇到这个问题我并没有急于告诉他这样做不好的,而是请别的同学去说,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的习惯。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让他们用“一面„„一面„„”说说假日里,你在湖边还会做些什么,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湖的美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情”。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导入课题阶段,我将学生引入美丽的湖景中,课堂中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让图、文、声融为一体。我紧接着缓缓道来这样一处风景:有这样一片美丽的树林,有这样一池圆圆的湖水,树绿油油的,水亮晶晶的,当微风吹过的时候,水波会轻轻地荡漾。这时,大自然中各种鸟叫声、虫鸣声,小动物的啼叫声悄悄响起。曼妙的话语,有趣的声音,顿时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如:初读课文扫清生
字词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用一边听一边想的方法听我配乐朗读,心灵去感受。和谐的音乐,抑扬顿挫的语调,把学生带进了诗中所描绘的情境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思维被激活,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着他们向这片湖走近。
有人说,学生的情感是最真挚、最朴实、最热情的,我们的语文教学贵在要唤醒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使它们跟随语言文字、跟随教师情感,喷薄而出,欢快流淌。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寻求并构建了“入情入境,读中感悟”的学习模式,在学生思维跃动的地方,创设情境,体验感悟。在学习“它亮得像面镜子,它绿得像块翡翠。”这两行诗时,我采用多种形式,以交流、评价促进学生的朗读和感悟。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读出感悟,读出体会。使朗读成为学生感悟、体验、欣赏诗歌的重要手段,指导学生通过有层次的朗读,走进文本,与金波一起欣赏湖的美景。使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通过恰如其分的评价来提升学生的感悟,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
第五篇:语文《对对歌》教学反思
一直认为,识字写字课在低年级是最枯燥、最难上好的课。正因为如此,我们年级组选择了执教自己至今还没敢当众上过的识字写字课《对对歌》。《对对歌》的内容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反义词儿歌,在儿歌中作者把一些常用的反义词穿插其中。在孩子唱“对对歌”的同时,把十二对反义词的知识融合在其中,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在本次教学中,我力求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轻松、愉悦的教与学,使识字课有情有趣,有法有效,让每一个学生爱识字、乐识字。
一、自主识字,以学定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本课是一节识字写字课,在教学过程中,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的设计环环相扣,引导孩子们在认读生字后,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独特的方法识记生字,让识字教学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当孩子们识记“单”字,怎么也说不清时,老师以学定教,顺时而导,指导学习新的偏旁部首“倒八字”,然后教给孩子们记“单”的方法。
二、依托想像,突破难点
《对对歌》中单字反义词的理解,我采用了看图猜词语的游戏形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亲身体会到反义词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了孩子进一步学习反义词的兴趣。这一课的难点是理解“虚心——骄傲、容易——困难、复杂——简单、胜利——失败”这几组词语,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当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读熟课文后,我就用教秘诀的方式,告诉他们“读词语时,运用想像,联系生活来理解“的方法,一下子,孩子们都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就这样,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三、以读促背,积累语言
《对对歌》琅琅上口,短小精炼,值得背诵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指名分小节读、男女生分行轮读、比赛读,师范读,课件填空助读,拍手诵读等形式,让孩子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能达到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四、大胆创编,读写结合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
当孩子们对课文都能熟读成诵后,我引导他们在教室里,到生活中找找“反义词”。孩子们开动脑筋,仔细观察,找出了很多反义词,并把这些反义词适当地运用到句子中。从字对字的反义词到词对词的反义词,步步提升,为孩子们在后面自己试编《对对歌打》下基础。
“老师是最好的榜样”。当孩子们对反义词有了一定的积累后,我编写的下水文《对对歌》,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创编的兴趣,一个个跃跃欲试。当他们编出属于自己的《对对歌》时,小家伙们特有成就感。就这样,孩子们在他们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听说读写的能力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提升。可惜时间不够,没有安排学生动笔把自编的《对对歌》写下来。
当然,这堂课也有不少遗憾和有待改进的地方。例如说话练习的时间较少,在课的最后让孩子读了百花园五的《对对歌》,本想让孩子认识近义词的对对歌,可是听了评课老师的意见,认为这样会让学生对反义词的概念混淆。看来以后教师备课时要更深入地钻研文本、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