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聆听文字之美

时间:2019-05-15 10:2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和孩子一起聆听文字之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和孩子一起聆听文字之美》。

第一篇:和孩子一起聆听文字之美

和孩子一起聆听文字之美

之所以写下这个题目,要源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母语学习的特点。从语文学科的性质来讲,对于语文,有许许多多不同的阐述:有人说,语文是语言文字和文学的简称,有人说,语文是语言文字和文章的简称。文学也好,文章也罢,语文学科是一个由工具性、审美性、思想性构成的多层次的结构。在这个多层次的结构中,工具性自然不必多说,语文就是拿来应用的,审美性和思想性或许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文性,关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崔峦老师指出: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实现“言意兼得”,也就是说,要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那么如何实现二者的统一?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从语文的审美性和思想性入手,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认识到语文是美丽的,语言文字是充满魅力的,从而让他喜欢语文这个工具,心甘情愿地接触并使用这个工具,不然,你把这个工具强加给他,他怎么会服服贴贴地接受?我们时常抱怨孩子不喜欢读书,那是

为什么?因为他们感受不到读书的乐趣,他们还没有认识语文的美丽。古代的读书人怀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样的抱负才会有“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椎刺骨”的故事出现,当然,古人的读书过于功利,但是,它却告诉我们,正是书与他们特殊的情感造就了他们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看看我们的孩子,看看他们身处的环境,电视、网络、声色犬马的大千世界,吸引他们视线、精力的东西太多了,要把他们的经历拉到书上来,强制是不行的,那就要动用语文学习中美的因素,唤醒他们对文字的热爱、对语文的执着。

翻开语文课本,俯首之处皆是美的存在,《开国大典》《搭石》这是催人奋发的社会美,《桂林山水》《鸟的天堂》这是赏心悦目的自然美,《新型玻璃》《呼风唤雨的世纪》启迪才智的科学美,《苏州园林》《颐和园》《长城》这是匠心独运的艺术美,捧读这一篇篇美文,令人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这些美的因素正是需要我们认真把握的。

从母语学习的特点来说,我们对语文的学习首先是起于听觉的。从咿呀学语开始,到后来的学龄前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我们虽然没有进过学校,但我们却没有停止学习语文,学习语言。甚至是有许许多多我们的长辈,他们从来没有进过学校的大门,可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生活中使用语文这个工具的能力是很强的,他们对语文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听说”这个互动过程来实现的,从这个层面上讲,可以说“听”是我们认识语文,学习语言的重要的一个渠道。

一个人对语言之美的认识,从孩提时代的倾听已经开始。回忆我自己的童年,听着爸爸妈妈的故事长大,看着异彩纷呈的小人书走进学校,听着半导体里的评书进入梦乡,那时的我们,不懂得语文是什么,也不懂得语言为何物,可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爱上了语文,喜欢上了语文。故事喜欢听妈妈讲的,因为妈妈讲的故事娓娓道来、绘声绘色;小人书爱看历史故事、现代战争,因为小人书里的所谓英雄人物语言可以让我们在平时的游戏中拿腔拿调地哗众取宠;最喜欢的是听评书了,我的童年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那时看电视是一种奢望,因为很多人家是买不起电视的,家里都有的便是那四四方方的半导体收音机,于是,听评书便成了我的最爱。喜欢听刘兰芳的《杨家将》,袁阔成的《三国演义》,还有单田芳的《明英烈》,王刚的《夜幕下的哈尔滨》,他们个性十足、特点鲜明地声音让人难以释怀,讲到精彩处,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会 1

使人牵肠挂肚、魂牵梦绕。日日的聆听,夜夜的相守,语言的美点点滴滴渗透了心灵,在聆听中感受了美,也认识了语言。这就是语文,这就是我所初识的文字之美。

今天,我成为了一个语文教师,该不该带领着自己的学生从一种有声的“倾听”到心灵的“聆听”,从而去发现文字的美丽,去聆听语文的美丽。我想那是毋庸置疑的。

一、认识语文之美

语文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的音乐美

由于双声、叠韵、叠音、声调等声音因素,再辅以音乐、停顿、骈散交错、长短相间等手段,使汉语具有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音乐美。汉语对声音的摹拟能力很强,几乎任何特殊的或复杂的声音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字音来表现。

再如成语大都由四字构成,平仄相对,错落有致,平声舒缓上扬,如击钟鼓;仄声曲折下抑,如击木石,读起来既富于变化又有强烈的节奏感。汉语这种富有音乐美的特点,是西方语言所不及的。语言大师们借此特点写成的文章,声调婉转,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或吟或诵,美感无穷。

伴着语文,我们听到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阵阵欢笑,听到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声声啼鸣,感受到了“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句句感慨。伴着语文,我们听到了“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莺声燕语,感悟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默默无声,领略了“蝉噪林幽静,鸟鸣山更幽”的此起彼伏。

(二)汉字的意象美

与纯粹的拼音文字相比,汉字的独特性就在于它的“象形”性。从这一视角来看,汉字是审美型文字,审美性是汉字独具的魅力。首先,汉字起源于对自然物象的摹写。在汉字的原则中,充分摄取了自然美的精英。我们的先人在造字时,或“因物构思”,或“博采众美”,创造出丰富多彩、生动优美的形象。汉字的形象中,凝结着大自然的万象纷呈,积淀着造化神秀,吞吐着自然伟力。基本笔画组成了活泼的汉字,组合紧凑,有韵味,形体匀称,给人以图画美的感觉。其次,在世界上,恐怕没有哪种文字的创造者会像中国人那样执着,醉心于字体的书写形式美之中,也恐怕没有哪种文字能像汉字一样高度自由酣畅地抒发情感,进而达到了不朽的审美境界。

在我们学校,每天下午都有一节20分钟的写字课,我们的辅导教师利用教室里的闭路电视对全校学生电视辅导,学生每天持之以恒地练习。孩子在练字的过程中不仅仅规范了书写,更重要的是他们领略了汉字的形体美,渐渐地他们对汉字产生了一种敬畏,不需要你再反复强调“提笔就是练字时”“写方正字,做方正人”这些道理不用再向他们灌输,他们已经对文字产生了情感。一年级的小学生放学后都兴奋地给家长讲“悬针竖”“垂露竖”的区别了。

(三)汉语的人文美

汉语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深深地打上了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心理的烙印,是一种从形式到表达都充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的语言。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在辽阔肥沃的华夏大地上,在封闭、自足的自然环境中孕育了整体、统一的民族意识。汉语重整体、重和谐、重意合的特点,正是中华民族的意识、性格和思

维模式的积淀和投影。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深刻影响着汉语词汇的发展。上古神话、寓言故事、名人轶事、诗文名句、佛教教义等融汇、渗透到了数以万计的词语、俗语和成语典故之中,更为华夏语言平添了无尽的美感。单就汉语言词汇的丰富就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自豪。

汉语的某些审美因素也同中华民族的心理特点密切相关。比如,中国人以“双数”为美,认为双数具有成双成对、对称和谐之义,它象征着喜庆和吉祥。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古代诗词多为偶句,讲究对仗,喜用骈句,为什么成语以四字结构为多,喜庆佳节何以爱挂对联,文章章法何以追求前后照应、首尾圆合了。这些都是应该让孩子知道的。

伴着语文,晏殊独倚西楼却见绿波东流,贺铸回转柳塘偶遇绿萍浮游,柳永静伫河岸忽见晓风残月水悠悠。伴着语文,李清照的满地黄花点缀了窗枢的优雅,李煜的帘外细雨衬托了春意阑珊,苏轼的一池萍碎又显暮色三分,一分流水。

(四)作品的情感美

语文教材多为名家名作、情文并茂,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其中既有人类的本能情感:喜、怒、哀、乐、爱、惧、恶、欲;又有基础情感:骨肉情、师生情、朋友情、爱美情;还有情感范畴中处于高级阶段的理性情感:爱国情、阶级情、事业情等等。篇篇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具有情感美。这些美丽的情感都可以唤起孩子对语文的热爱。

不说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孜孜追求,也不说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豁达,单说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胸襟,已使我们受益无穷。

带着孩提时代的美好感受,六七岁的孩子走进了学校,期望着美丽的童话再次上演;期望着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能够活跃在我们的课堂上,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了那娓娓道来,没有了绘声绘色,甚至连读书的声音也很少听到了,文字之美正在课堂上一点点流失。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带领孩子们感受语文的魅力,聆听尘封在文字里的声音,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是应该到做好的事情。

第二篇:作文《倾听之美》

倾听之美

作为一名记者,我是以和陌生人说话来挣钱养家的,每当被采访者欲言又止时,我想方设法也要把他们的话全套出来,我喜欢这个挑战。不过有一点我得承认;我结婚8年了但直到6个月前,我都不大 喜欢听妻子说话。

这倒不是说我和妻子从没有过愉快的交谈,只是很多时候我都不怎么在意她说什么,只用肢体语言和她交流,摇头,是不同意、点头是同意。我是个嘴硬的人,有时妻子问我;‘你到底听到我刚说的话了没有?”这时我会理直气壮地回答;“当然听到了!;

今年一月,我发现自己说话时经常发不出声音。医生说我需要手术,否则我的嗓子可能受到永久性损伤。为了嗓子的恢复,我在术后最初几个星期都必须完全沉默,不能说一句话。

手术刚做完个小时,两岁的儿子站在我的病床前,看起来很迷惑不解,因为无论他问什么,我都一声不吭。孩子肯定会想;“爸爸怎么不理我了呢?”这让我很受,涌出了眼泪。我当然想和他说话,但是不能说。好在我以前给孩子 读过他喜欢的书里的一些故事,并且录了音,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可以暂时给他放录音。

出院回家后,我就像个隐者似的,整天板着脸沉默不语。不久之后,我发现了沉默的一个;边际效应:;在妻子为了安慰我,和我说话时,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对她的话听而不闻,或者不等她说完就和她抬杠,而是乖乖地,全神贯注地倾听,当然这对我来说也是不得已。

不过,接下来的两周,我发现自己不想过她的说每一个字了。我开始听出她声音中的甜美,那是自我和她第一次约会后就再也没听出过的甜美。她声音里的甜美从没消失过,只是相处日久,我不再留。而且她的有些话题我以前觉得是“男人不屑一听的鸡毛蒜皮之事;,现在也理解了很多。

我还发现,刚会说话不久的儿子不是整天咿呀乱说,就他的小小年纪而言,他的话其实经常是很有想法的。就连带着小狗在我们家附近的树林里散步时,我也第一次听到了小鸟唱歌时的美妙旋律。风吹树叶的沙沙声,现在在我听起来是那样新奇悦耳。做手术之前,我经是一边散步一边打手机、短信,从来不曾听到过这些。

做完手术两个半星期后,我开始每天吹几分钟口哨。又过了一星期,我在语言治疗师的指导下开始练习最省力的发音。几个月后,治疗师让我在她的钢琴伴奏下,以正常的调唱了一首歌。我的发音很标准,完全很康复了。现在,我和家人的谈话比以前亲密多了,这并不是因为我说的话比以前多。我只不过是学会了倾听,而且我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喜欢自己听到的一切。

第三篇:和孩子一起读书

和孩子一起读书

小的时候我是很喜欢读书的。但在那个条件有限的年代,一本小人书往往都使孩子们爱不释手,想多读书是可望而不可及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增长了,社会进步了,物质条件也有了巨大的改善,琐事多了,但书却读得少了。于是人的性情也逐渐的浮躁起来了。

忘记什么时间了,无意间,听到女儿在背诵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细细听来,就像一股细细的清泉流入干涸心间,莫名有了一种想读书的冲动。不由得拿过文章读了起来,其中有些不太懂的地方还的问女儿,女儿也过了一把当老师的瘾,教的有模有样,再有不明白的只有问百度了。读得多了,也就背过了。女儿很惊奇,自己也很惊奇,想小时候背过一篇文言文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情,而且背过也很容易忘记。仔细一想,兴许是小时候只为应付老师的检查和考试而背诵的,至于作者是谁,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的这篇文章,文章要表达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根本不去考究,所以不能入脑入心,以至于考试完后很快忘记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那以后一发而不可收,从女儿课文上的优秀文章,到书店购书一本本的读了起来,女儿受到了我的感染,也不甘落后。读《百年孤独》,我们和加西亚·马尔克斯一起感受感受拉丁美洲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领略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无穷魅力;读《文化苦旅》,跟秋雨先生游览祖国的文化遗迹,考问历史和人生的深层意义;读《岳阳楼记》,品“小范老子”文章的文辞秀美,气度豁达,学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格;读《徐志摩诗集》我们和诗人一起贯彻新月派诗词的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追求鲜明的艺术个性。于是慢慢便有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感觉,体会到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深遂意境。

读书中,我和女儿亦师亦友,一问一答,其乐融融,兴趣盎然。读书,激发了孩子求知的欲望,使孩子学习起来不再枯燥;陶冶了情操,使孩子在读书中快乐的成长。同时自己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现在闲暇的时候,我都要在网上搜集一些优秀的文章,下载和女儿共读,同时还把这种方法向她学习的其他学科延伸,使孩子的学习活动逐渐生动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与孩子共同学习,是提高孩子素质的有限途径,让我们多一些时间陪孩子读书吧!

二0一四年五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和孩子一起成长

和孩子一起成长

作为教师,每每和家长沟通孩子学习的时候,很多家长总以“我不识字,教不了孩子”来推脱孩子教育的责任。确实,在农村,家长不识字,文化水平低的并不少见,但这并不应该成为家长推卸教育孩子责任的理由。现实生活中,有文化的家长依然“培养”出罪人,而农村里目不识丁的家长却培养出有出息的孩子。其教育水平和所谓的文化水平与孩子的教育不一定有直接的联系。其实,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记得一次家长会上,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代表发言,话虽不多,但孩子是哭着说完的。她说:“我的妈妈很爱我,她虽然不认识字,但非常关心我的学习。每当我做作业的时候,妈妈从不看电视,他总是静静地坐在旁边守着我。我很感激我的妈妈,妈妈,谢谢你!妈妈,我爱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环境造就人,也改变人,作为父母,其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试想,一个家庭中,父母在一旁吃喝玩乐,看电视,打麻将,孩子如何能安心学习?作为家长又凭什么义正言辞的去约束孩子、管教孩子。你家长乐此不疲的事,你有什么正当的理由要求孩子。五彩纷呈的电视节目比作业可诱人多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孩子小的时候。

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多读好书,不仅能帮助孩子识字,而且能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良好品行,书读得多了,视野开阔了,也就聪明起来了。我们农村孩子,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做父母的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家长沟通时,有的家长抱怨说:“家里买的什么书都有,可就是不看”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需要培养的。我的孩子小时候也不喜欢读书,相比小伙伴间的游戏,精彩的动画,读书也太枯燥无味了。为了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每天下班后,不管多苦、多累,我都要和孩子一起看书讲故事。开始,是我给她讲,后来让她给我讲,慢慢地她讲的越来越多,我成了她的忠实听众,在巨大的“自我表现”诱惑下,读书也就成了孩子的生活必需。

作为家长,已经吃了不识字的亏,我们不能再让我们的孩子走我们的路。我们不识字,可以让孩子教。试想,一位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的妈妈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怎样的烙印呢?不仅如此,为了胜任小老师的角色,孩子上课就会很认真的听讲、学习。这样,既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其自信心,从而帮助孩子成长、进步。

总之,作为家长,任何理由都是借口,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的将来,让我们负起责任,和孩子共同成长。

第五篇:和孩子一起成长!

和孩子一起成长!人非生而知之,做什么事情都一样,做父母也应该学着去做。

但凡孩子出了问题,先往自身找找原因,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

和子女一起成长,一方面可以了解子女,一方面也可以自我学习。因为子女不断成长,同时内外环境也在持续变化,所以,父母不能以固定不变的观点来观察子女和了解状况,必须一方面教导子女,一方面也从子女的实际反应学习到一些新东西。

“借由父母自己的调适,来改变子女的习惯”,更容易促成亲子和谐,使子女变得更乐于接受父母的教养。

因为“要改变别人,只有先改变自己,才是最有效的方式。”父母从子女身上发现自己应该改变的地方,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如果发现子女的身心发展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父母最好私底下记住要点,千万不要惊惶失措或者张扬出来,以免影响子女的心理。

例如父母第一次听到孩子说出“我讨厌妈妈”这句话的时候,多半十分吃惊,甚至愤怒。有些父亲还趁机指责母亲管教不当,双方大吵一通。

有时就算父母十分理性,态度缓和,好好和孩子沟通、讲道理也没有用。其实,这时候不要马上有反应,应该暗中把女儿的话记下来,然后先回想一下,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经历?子女反抗父母或者讨厌父母,一定有原因,只是说不出来而已。

如果父母没有办法了解,不妨向自己信得过的长者请教,交换意见,获得有效的方法,回头再做打算。

父母暂时搁置下来,等待大家情绪比较稳定的时候,让孩子有发表自己感受的机会,说出为什么讨厌妈妈。然后告诉孩子,自己当年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和孩子心平气和地交流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载和孩子一起聆听文字之美word格式文档
下载和孩子一起聆听文字之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和孩子一起看书吧

    和孩子一起看书吧《阿狸·梦之城堡献》hans 著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年《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宫西达也 文/图杨文 译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06月《正义联盟》吕新 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和孩子一起上学学习心得

    和孩子一起上学 我是一位站在小学讲台十年的教师,站在讲台上我自信,我善于和家长沟通,我能让每一个交给我孩子的爸爸妈妈放心,2012年9月我将是一个一年级新生的家长,面对这个身份......

    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儿女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 厚厚的一本书翻完,作者对女儿的一片爱心跃然纸上,本书是作者送给女儿的一份生日礼物,也是作......

    和孩子一起阅读心得

    和孩子一起阅读心得 时间过得真快啊!儿子现在上一年级已经有三个月之多了,我记得在读大班的时候买了几本书《三字经》《弟子规》《恐龙童话》那时候他认识的字不多拼拼音也不......

    《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和孩子一起跳舞》确实是一本好书得到了共鸣,因为书中的一个个案例给予老师们的指点、帮助和启发太多太多,尤其是新教师。 通过品读、反思、感悟......

    征文:“和孩子一起读书”

    找到一份逐渐成长的感觉,真好!即墨实验二小一年级(7)班学生:华香如家长:李军艳指导教师:江娟 作为一位高中语文教师,不知从何时起,读书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一种生活中不可缺少却又千篇一......

    《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利用空闲时间,我阅读了吴放老师的《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一书,收获颇多。 书中,吴放老师她以一种闲谈的方式,谈到了很多方面,提......

    《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和孩子一起跳舞》是旅美教育学者吴放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经历撰写的,作者将自己的教育生活以简洁朴素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故事,书信的形式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