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唐诗(五)6

时间:2019-05-15 10:0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唐诗(五)6》,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唐诗(五)6》。

第一篇:2014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唐诗(五)6

长沙市一中2011届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

2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

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注】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作者从长安外调任滁州刺史,此时唐王朝经安史之乱 后战乱频仍,统治日趋式微。此诗为作者在滁州刺史任上作。李儋,字无锡,作者好友。(1)简要概括诗中表现哪些“愁”情?(3分)(2)宋·苏轼在《书黄子思诗

集后》中评价道:“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于秾简古,寄至味于澹(淡)泊,非余子所及也。”结合此诗,简要分析韦应物“寄至味于澹(淡)泊”的特点在诗中的体现。(4分)答案

: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感怀时事,思念友人的情怀。开头意在说明花落花开,别来不觉又是一年。中间四句触景生情,写一年来的感受。世事渺茫难料,因而愁绪满怀;从自身来讲,既多病而思归,又为没有能做好父母官而自愧。最后两句表示渴望和友人畅叙。全诗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为七律中名篇。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以答。诗中叙述了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就在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到写此诗时,探者还没有回滁州,可以想见诗人的心情是焦急忧虑的。这就是此诗的政背景。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

2013高考复习全攻略

知识点全集一模题库二模题库三模题库高考真题

2光。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尾联便以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和语言技巧,并无突出的特点。有人说它前四句情景交融,颇为推美。这种评论并不切实。因为首联即景生情,恰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比衬,景美而情不欢;颔联以情叹景,也是伤心人看春色,茫然黯然,情伤而景无光;都不可谓情景交融。其实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黄彻更是激动地说:‚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巩溪诗话》)这些评论都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美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格。但也反映出这诗的中间两联,在封建时代确有较高的典型性和较强的现实性。事实上也正如此,诗人能够写出这样真实、典型、动人的诗句,正由于他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深的生活体验。

太原五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月考(10月)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古意九首(其一)唐〃贯休古交如真金,百炼色不回。今交如瀑流,倏忽生尘埃。我愿君子气,散为青松栽。我恐荆棘花,只为小人开。伤心复伤心,吟上高高台。

8.诗中“古交如真金,百炼色不回”是温家宝总理最近引用过的诗句,请解释两句在诗中的含义,并对其情感态度做出评价。(5分)9.本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要写出两点)(6分)答案:8.诗意:古代人的友情像金子,千锤百炼之后仍然颜色不改。评价: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时友谊的纯洁和坚固,即使经历风风雨雨,也不会变色,表现了诗人对古代友情的赞叹,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看重。9.(1)对比。“古交” 与“今交”、“真金”与 “瀑流”、“百炼色不回”与 “倏忽生尘埃”、“君子”与 “小人”、“青松”与 “荆棘”,五处对比,写出了表明现代很多人的感情已经不如古人之情那样纯洁高尚,对比鲜明本地表达了诗人的观点和态度。(2)比喻。“古交如真金”、“今交如瀑流”古人的友情像金子,百炼色故;今人的友情像湍急流水很容易变成尘埃。“我愿君子气,散为青松栽。我恐荆棘花,只为小人开。” 我希望有君子一样的气度,希望像青松一样永远正直的站立在任何一个地方(我希望君子正气,像山上的挺

拔青松一样,遍布人间)!比喻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时友谊的纯洁和坚固,以及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希冀和赞叹。

太原五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月考(3)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 ~9题。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①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②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铀,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怖谢公

。[注]①这首涛是诗人于天宝十三年(754年)第二次到宣城登楼时所作。②“两水”指句溪和宛溪。8.请分析颔联、颈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6分)9.请分析尾联表达的作者情感。(5分)山西太原五中2011届高三年级五月月考语文试题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7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方干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

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8.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慨?(6分)9.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8.(6分)【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本唐诗的颔联为“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回答描写的景象,实际就是要求将诗歌本身的内容完整呈现出来,具体解答时,要注意诗句中所用意象以及其动作、情态等。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认真揣摩“盘”“残”“ 投孤屿”

5“ 过别枝”等词语的深层含义,进而得出诗人清高而又无奈的感慨。【答案】写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等景象。(3分)寄寓了怀才不遇、虽自视清高脱俗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慨。(3分)9.(5分)【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分析鉴赏能力。具体分析时,要从思想内容和结构形式两个方面入手,全面理解尾联的作用。【答案】①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3分)②末句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字。结构严谨。(2分,答出一点即给分)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8~9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方干(唐)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凉月照窗攲⑴枕倦,澄泉绕石泛觞⑵迟。青云⑶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注】⑴欹(qī):斜倚。⑵泛觞:古园林中常引水流入石砌的曲沟中,宴时以酒杯浮在水面,漂到谁的面前,就谁饮。⑶青云:高位。平行:平步。

8.本诗的颔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6分)答:9.本诗颈联中一个“迟”用得极其传神,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答案:8.(1)第二联描写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这样一种凄厉、悲凉的景象。(2分,解释诗句1分,概括特点1

分)。(2)诗人运用借景抒情(或“托物寄情”、“比喻”)的手法,通过“鹤投孤屿,蝉过别枝”的凄凉景象寄托情感(或把情感寄托在“鹤”、“蝉”之上,或把自己比喻成“投孤屿”的鹤,“过别枝”的蝉,来表达情感)。(2分,答出手法1分,结合诗句解说1分)(3)此联蕴含着诗人怀才不遇、客居他乡的无奈与悲哀之情。(2分,答出情感的起因1分,答出情感的类型1分)9.“迟”写出了酒杯漂流迟缓的特点,(2分)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沉浸在仕途失意(1分)与思乡(1分)而产生的忧愁(1分)之情。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旅居洋州时写的。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首句以‚非我有‛扣诗题‚旅次‛,说明举目所及都是异地之景,托出自己落泊失意、他乡作客的境遇,透露出一种悲凉的情调。次句写诗人触景而起对家乡的怀念。身处异地而情怀故乡,不难想见其失意之状和内心的苦涩。‚举目‛、‚思量‛是诗人由表及里的自我写照,抬首低眉之间,蕴含着深沉的感伤。第二联写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诗人写景寄情,即以鹤蝉自况,前者脱俗,后者清高。这是说自己空有才学,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鸣,却落得个异地依人、他乡为客的境地,犹如这鹤投孤屿、蝉过别枝一般。一个‚投‛字,一个‚过‛字,一个‚孤‛字,一个‚别‛字,寄寓着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慨,自怨自艾,自悲自叹,却又无可奈何。‚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这两句前人十分称道,被认为是齐梁以来所未有过的佳句。(见尤袤《全唐诗话》)从写景角度而言,诗人眼耳并用,绘形绘声,传神逼真,对蝉声的描写更有独到之处。骆宾王诗‚西陆蝉声唱‛,许浑诗‚蝉鸣黄叶汉宫秋‛,黄庭坚诗‚高蝉正用

第二篇:高考语文古文复习必修五

必修五

本单元课文篇目有:《鸿门宴》《陈情表》《段太尉逸事状》《游褒禅山记》《郑伯克段于鄢》《报任安书(节选)》

知识整理

一、通假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距,通“拒”;内,通“纳”)2.置之坐上(坐,通“座”)3.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6.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7.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8.夙遭闵凶(闵,通“悯”)9.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10.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有,通“又”)11.常在床蓐(蓐,通“褥”)12.不嗛,辄奋击(嗛,通“慊”)13.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14.太尉判状,辞甚巽(巽,通“逊”)15.庄公寤生(寤,通“牾”)16.佗邑唯命(佗,通“他”)17.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18.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19.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20.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21.不义不暱,厚将崩(暱,通“昵”)22.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率”)23.无庸,将自及(庸,通“用”)24.段不弟,故不言弟(弟,通“悌”)25.遂寘姜氏于城颍(寘,通“置”)26.若阙地及泉(阙,通“掘”)27.永锡尔类(锡,通“赐”)28.其次剔毛发(剔,通“剃”)29.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30.及以至是(以,通“已”)31.及罪至罔加(罔,通“网”)3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33.太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34.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

二、实词 1.幸

(1)妇女无所幸(宠幸)(2)故幸来告良(幸亏)2.善

(1)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好)(2)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3.故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连词,所以)(2)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的)

(3)故遗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副词,特意)(4)无缘无故(缘故)(5)故非有志者不能至(所以)(6)广故数言欲亡(故意)(7)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8)故人具鸡黍(旧有的、原来的)(9)中原遂多故(事故)4.意

(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2)今昔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心意)5.如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像,如同)(2)沛公起如厕(往,去)(3)固不如也(不及,赶不上)(4)如今人方为刀俎(现在,双音词)6.辞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2)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告辞,告别)(3)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4)无伤也,请辞于军(致辞)

(5)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辞却)(6)太尉判状,辞甚巽(言辞)7.置

(1)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放)(2)沛公则置车骑(放弃,丢下)8.谢

(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2)乃令张良留谢(辞谢,辞别)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9.当

(1)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介词,在„„的时候)(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动词,抵挡)

10.行

(1)行年四岁(动词,经历)(2)九岁不行(动词,抵挡)11.矜

(1)犹蒙矜育(动词,怜惜)(2)不矜名节(动词,自夸)(3)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12.至

(1)至微至陋(副词,极其)(2)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13.见

(1)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2)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动词,看见)14.拜

(1)拜臣郎中(动词,授官)(2)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15.过

(1)是谁之过与(过错)(2)幸勿为过(责备)(3)过故人庄(经过)16.夙

(1)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2)夙夜忧叹(名词,早晨)17.状

(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陈述事实的一种文书)(2)太尉判状,辞甚巽(判决书)(3)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逸事状)18.注

(1)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附着)(2)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敷上)19.市

(1)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集市,名词)(2)市谷代偿(买,动词)20.固

(1)尚书固负若属耶(难道,副词)

(2)泚固致大凌三百匹(坚决,坚持,形容词)(3)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坚固)(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5)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牢固)

(6)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牢固)(7)蔺相如固制之(坚决)

(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本来)

21.道

(1)有碑仆道(道路,名词)(2)何可胜道也哉(说,动词)(3)策之不以其道(方法,名词)

(4)传道授业解惑(规律、法则、道理,名词)22.名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字、名称,引申为命名、称名)(2)名不正,言不顺(名义、名分)

(3)山不在高,有仙侧名(名望、名声,引申为闻名、著名)(4)莫名其妙(说出)(5)不名一文(占有)23.观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观察)(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24.克

(1)郑伯克段于鄢(动词,战胜)(2)克勤克俭(动词,能够)25.鄙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形容词,庸俗,浅陋)(2)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动词,轻视,看不起)26.乘

(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动词,登,升)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动词,趁着,凭借)(3)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名词,战车)27.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2)齐师伐我(军队)(3)吾从而师之(以„„为师)(4)若望仆不相师(效法)28.望

(1)任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2)先辈德隆望尊(名望)(3)吾尝跂而望之(眺望)

(4)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指望)(5)若望仆不相师(责备)

三、虚词 1.以

(1)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介词,凭借„„身份)(2)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介词,因)(3)天子以生人付公理(介词,把)(4)又以刃刺酒翁(介词,用)

(5)今不忍人无冠暴死,以乱天子边事(连词,因而)

2.然

(1)父利其然也(这样,代词)

(2)沛公然其计,从之(对的,引用为“认为对”,动词)(3)杂然相许(形容词、副词词尾)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连词)(5)太后曰:然(好、对的,表应答之辞)3.其

(1)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代词,代自己)(2)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那,那些)(3)公问其政(代词,其中)(4)北风其凉(形容词词头)

(5)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连词,如果,假设)(6)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语气)(7)其真无马耶(表反问语气)(8)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

(9)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助词,不译)(10)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代词,那)

(11)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代词,它的)4.于

(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从)(2)亟请于武公(介词,向)(3)遂寘姜氏于城颍(介词,在)

(4)郑伯克段于鄢(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5.焉

(1)虢叔死焉(兼词,于之,在那里)(2)姜氏欲之,焉辟害(疑问代词,怎么)(3)君何患焉(句末语气词,呢)6.为

(1)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动词,是)(2)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3)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4)军中无以为乐(动词,做,干)(5)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6)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7.因

(1)不如因善遇之(介词,趁机)

(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副词,于是,就)

(3)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介词,趁机)8.且

(1)且大乱,若何(副词,将要)(2)甲者出,太尉笑且入(并列连词,又)(3)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递进连词,而且)

5(4)罪且及副元帅(副词,将要)(5)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副词,几近)

四、活用 名词活用

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名词用作动词)2.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名词用作动词)3.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名册,名词用作动词)4.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名词用作动词)5.若入前为寿(前,上前,名词用作动词)

6.刑人如恐不胜(刑,施加肉刑,处罚,名词用作动词)7.道芷阳间行(道,取道,名词用作动词)

8.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晚,名词用作状语)

9.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表对人的态度,名词用作状语)10.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词用作状语)11.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从小道,表方式,名词用作状语)12.躬亲抚养(躬亲,名词用作状语,亲自)13.则刘病日笃(日,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地)14.晞一营大噪,尽甲(甲,名词作动词,穿上铠甲)15.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16.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命名,名词活用为动词)

17.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说明白,在这里指识其本名,名词用为动词)18.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侧,从旁边,名词作状语)19.今京不度,非制也(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20.多行不义必自毙(名词作动词,符合义)21.隧而相见(隧,名词作动词,挖遂道)

22.太史公牛马走(牛马,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动词活用

23.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续者,动词用作名词)24.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下来,使动用法)25.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使动用法)26.匀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止步,使动用法)27.无以终余年(终,动词使动用法,使„„结束)28.保卒余年(卒,动词使动用法,使„„终了)

29.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进退,动词用作名词,此处指是否出来做官之事)30.谨拜表以闻(闻,动词使动用法,使„„知道)31.乃我困汝(困,动词使动用法,使„„受困)32.以刃刺酒翁,坏酿器(坏,动词使动用法,使„„坏)33.奈何欲以乱败郭氏(败,动词使动用法,使„„败坏)34.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动词活用为名词)

3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传,流传的文字,动词活用为名词)36.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动词活用为名词)37.爱共叔段,欲立之(立,使动用法,使„„立)

38.无生民心(生,使动用法,使„„产生)39.公赐之食(食,动词作名词,吃的东西)

40.且勇者不必死节(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41.韩非囚秦(囚,动词的被动用法,被„„囚禁)形容词活用

42.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43.大行不顾细谨(细谨,细枝末节,形容词用作名词)44.夙遭闵凶(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凶丧这事)45.猥以微贱(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46.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形容词作名词,诚心)4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作名词,远的地方)48.问其深(深,深度,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49.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艰险偏远之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50.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51.后世之谬其传(谬,弄错,形容词活用为动词)52.火尚足以明矣(明,照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53.惊姜氏(惊,使动用法,使„„受惊)54.何足贵乎(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称道)其他活用

55.不得极夫游之乐(极,尽情享受,副词活用为动词)

五、古今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 指黄河以北的地区、黄河以南的地区。

2.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 指崤山,函谷以东地带。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指意外变故。

4.约为婚姻 ..古义: 指结为亲家。

5.至于成立 ..古义: 到。

6.至于成立 ..古义: 成人自立。

7.九岁不行 ..古义: 不能走路。

8.后刺史荣举臣秀才 ..古义: 优秀人才。

9.则告诉不许 ..古义: 申诉。

今义: 让别人知道。

今义: 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今义: 不可以。

今义: 创立。

今义: 程度副词。

今义: 指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今义: 不同寻常;十分,很。

今义: 指山东省。

今义: 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10.臣之辛苦 ..古义: 辛酸苦楚。

11.纵士卒无赖 ..古义: 指横暴。

12.折人手足 ..古义: 指手和脚。

13.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古义: “生民”,避太宗之讳,指老百姓。

今义: 陌生人。

14.段公,仁信大人也 ..古义: 指长者。

15.朱泚幸致货币 ..古义: 指财物。

古义: 求学的人。

17.于是余有叹焉 ..古义: “于” 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为单音词连用。今义: 合用为一个连词。

18.都城过百雉 ..古义: 城邑的城墙。两个词。

19.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古义: 把„„当做。

20.意气..勤勤恳恳....

①古义: 情意。

今义: 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②古义: 诚恳,恳切。

21.夫人情贪生恶死 ..古义: 两个词,夫为语气词。

22.无乃与仆私心相刺谬乎 ..古义: 自己的内心。

23.下流多谤议 ..古义: 负罪受辱的处境。

24.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古义: 言论。

六、句式 1.省略句

(1)沛公欲王关中(沛公欲王(于)关中)(2)欲呼张良与俱去(欲呼张良与(之)俱去)(3)则与一生彘肩((左右)则与一生彘肩)(4)谨拜表以闻(谨拜表以闻(陛下))

(5)逮奉圣朝,沐浴清华(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华)(6)则告诉不许(则告诉(陛下)不许)

今义: 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

今义: 下游;卑鄙龌龊。

今义: 利己的念头。

今义: 对已婚女人的称呼。

今义: 勤劳而踏实。①②

今义: 身心劳苦。

今义: 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今义: 比喻弟兄,或指举动、动作。

今义: 指成年人,区别于“小孩儿”。

今义: 指钱。

今义: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16.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今义: 京城,京都。

今义: 认为。

8(7)少仕伪朝(少仕(于)伪朝)

(8)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注(于)槊上,植(于)市门外)(9)为白尚书,出听我言(为(我)白尚书)

(10)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农以(之)告谌)(11)吏以告泚,泚取视(吏以(之)告泚)

(12)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使(之)勿知)(1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而又不随(之)以怠)

(1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15)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16)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汗未尝不发(于)背沾(于)衣也)2.宾语前置

(1)籍何以至此(籍以何至此)(2)客何为者(客为何者)(3)沛公安在(沛公在安)(4)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

(5)乱天子边,欲谁归罪(乱天子边,欲归罪谁)(6)汝将何以视天地(汝将以何视天地)(7)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何厌)(8)敢问何谓也(敢问谓何也)(9)君何患焉(君患何焉)(10)其是之谓乎(其是谓之乎)3.被动句

(1)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2)公见人被暴害(公见人被暴害(“被”表被动)

(3)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于”)表被动)(4)重为乡党所笑(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被动))(5)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被”表被动))4.定语后置

邠人偷嗜暴恶者(偷嗜暴恶之邠人)

七、课内作文素材挖掘

1.最好舒舒服服就能取得成绩最好不流汗就参登上事业的顶峰,不少人还在做着这样的白日梦。宋代的王安石有句名言:“世之非机动车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朋友,不要只在平地观望了,到“险远”处去寻求“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吧。(《游褒禅山记》)素材运用示例:可用于“努力”“最好的风景”“更上一层楼”等话题。

2.自信是一种良好的素质,盲从则是可悲的行为。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宋代的王安石也有过一次令他十分后悔的盲从,他曾与四位朋友去游褒禅山的一个山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本来渐可探得奇景,但有一人害怕了,说“不出,火且尽”结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后,大家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们在生活中,不是也经常遇到这种令人后悔的事吗?(《游褒禅山记》)素材运用示例:可用于“自信”“不可盲从”等话题。

3.志、力、物三者,可以说是我们成功的三大要素。有远大的志向,还得有真才实学,最好还获得某些帮助,或者良好机遇,王安石在游褒禅山时,就悟出了这个道理:“有志矣,„„ 9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朋友,你想想,自己主要缺了哪一样?(《游褒禅山记》)

素材运用示例:可用于“成功的要素”“志、力、物”等话题。

4.司马迁在《史记》中所歌颂的几乎都是一些勇于进取、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他们为了某种信念、某种原则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有一种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他遭受宫刑,痛不欲生,为了完成《史记》他顽强地活了下来。他视为榜样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劂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报任安书》)

素材运用示例:司马迁的个人奋斗经历与《史记》中所歌颂的这些艰苦奋斗的思想,是司马迁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它永远给我们以激励,给我们以启迪,当我们灰心丧气、濒临绝望的时候,给我们以无比的力量、信心与勇气。可以适用的角度:抗争、勇气、信心、财富等。

5.“神舟载人飞船”已成为另航天史上的骄傲,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但是,我们不能不为他的这种为科学而甘愿冒险的精神所感动。科学是需要人作出牺牲的,甚至包括生命的。他和中国古代的万户一样,都是科学探索的勇士。

素材运用示例: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适用角度:“勇敢”“探索”“坚韧”等。

6.一生以水稻为伴,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素材运用示例:为了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为了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年入古稀的他,依然奔走在实验室和试验田间。„„七十多岁的袁隆平依旧在自己的跑道上迈着矫健而执著的步伐。对于他来说跑道没有终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适用角度:“执著”“创新”“奉献”等。

7.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要任务,是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深层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度保证,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改革的难度不断加大。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目标指向是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而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崇尚经济法治,把法律作为对经济运行宏观调控和微观调节的最主要手段,其他各种手段也都必须纳入法制的范围,并要求整个社会生活的法治化与之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确立一套完备的市场规则,形成和维护高度规范化的市场秩序,保障市场机制的良性运行。(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素材运用示例:适用角度:“公平”“良性竞争”“双赢”“遵守规则”等。

第三篇:必修五唐诗

将进酒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⑫,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⑬。人生得意须尽欢⑭,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⑮。岑夫子,丹丘生⑯,将进酒,杯莫停⑰。与君歌一曲⑱,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⑳,但愿长醉不复醒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⑵。

主人何为言少钱⑶,径须沽取对君酌⑷。

五花马⑸,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⑹。[1] 梦游天姥吟留别1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2。越人3语天姥,云霞明灭4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5,势拔五岳掩赤城6。天台一万八千丈7,对此欲倒东南倾8。我欲因之9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10。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11。

谢公12宿处今尚在,渌13水荡漾清14猿啼。脚著谢公屐15,身登青云梯16。半壁见海日17,空中闻天鸡18。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19。熊咆龙吟殷岩泉20,栗深林兮惊层巅21。云青青22兮欲雨,水澹澹23兮生烟。列缺24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25。

青冥浩荡26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27。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28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29,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30惊起而长嗟。惟觉31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32。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33。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34。安能摧眉折腰35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者:杜甫【唐代】赏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旅夜书怀

作者:杜甫【唐代】赏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兵车行》 作者: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唐代】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使至塞上⑪

单车欲问边⑫,属国过居延⑬。征蓬出汉塞⑭,归雁入胡天⑮。大漠孤烟直⑯,长河落日圆⑰。萧关逢候骑⑱,都护在燕然⑲。[2] 过故人庄⑪

故人具鸡黍⑫,邀我至田家⑬。绿树村边合⑭,青山郭外斜⑮。开轩面场圃⑯,把酒话桑麻⑰。待到重阳日⑱,还来就菊花⑲。次北固山下⑪

客路青山外⑫,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⑬,风正一帆悬⑭。海日生残夜⑮,江春入旧年⑯。乡书何处达⑰? 归雁洛阳边⑱。[1] 从军行①

烽火照西京②,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③,铁骑绕龙城④。雪暗凋旗画⑤,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⑥,胜作一书生。[1]

与诸子登岘山

作者:孟浩然【唐代】赏析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1]。渡头余落日,墟里②上孤烟。复值接舆③醉,狂歌五柳前。[2]

汉江临泛

作者:王维【唐代】赏析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行路难

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xiū)直万钱。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说:雪暗天)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qí)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jì)沧海。[1] 听蜀僧濬弹琴

作者:李白【唐代】赏析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月夜

作者:杜甫【唐代】赏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房兵曹胡马诗

作者:杜甫【唐代】赏析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燕歌行

作者:高适【唐代】赏析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长恨歌

作者:白居易【唐朝】赏析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听颖师弹琴

作者:韩愈【唐代】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李凭箜篌引》唐朝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黑云[3]压城城欲摧,甲光[4]向日金鳞开。

角[5]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6]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7],霜重鼓寒[8]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9]为君死。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作者:李商隐【唐代】赏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作者:李商隐【唐代】赏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赋得暮雨送李胄

作者:韦应物【唐代】赏析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除夜宿石头驿

作者:戴叔伦【唐代】赏析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作者:韩愈【唐代】赏析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作者:韩愈【唐代】赏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马诗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1] 乌衣巷

作者:刘禹锡【唐代】赏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刘禹锡【唐代】赏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作者:元稹【唐代】赏析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遣悲怀三首·其三

作者:元稹【唐代】赏析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题李凝幽居

作者:贾岛【唐代】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剑客

作者:贾岛【唐代】赏析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唐代】赏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泊秦淮

作者:杜牧【唐代】赏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唐代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咸阳城东楼

作者:许浑【唐代】赏析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沈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作者:李商隐【唐代】赏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晚晴

作者:李商隐【唐代】赏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商山早行

作者:温庭筠【唐代】赏析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雨霖铃 编辑

宋 柳永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②,骤雨③初歇。都门帐饮无绪④,留恋处⑤,兰舟⑥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⑦。念去去⑧千里烟波,暮霭⑨沉沉⑩楚天⑴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⑵!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⑶,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⑷,更与何人说? 望海潮·东南形胜

作者:柳永【宋代】赏析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桂枝香·登临送目

作者:王安石【宋代】赏析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水调歌头

【创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定**

【创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作者:贺铸【宋代】赏析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從。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凤栖梧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作者:晏殊【宋代】赏析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作者:晏殊【宋代】赏析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作者:欧阳修【宋代】赏析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朝中措·平山堂

作者:欧阳修【宋代】赏析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第四篇:2013年高考语文复习

高二语文小测试卷

姓名分数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狰狞zhēng诤言挣脱峥嵘岁月铁骨铮铮

B.撩拨liáo潦倒燎原眼花缭乱寥若晨星

C.悭吝qiān歼灭虔诚潜移默化阡陌纵横

D.缉拿jī编辑作揖羁旅生涯疾言厉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积腋成裘猝不及防曲突徙薪群贤必至

B.瓦釜雷鸣歪风邪气目光如聚铤而走险

C.优柔寡断源远流长钟灵毓秀常年累月

D.自立更生遗笑大方弱不经风气势凶凶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勇往直前的汩汩泉水相信,在岁月的过滤与涤荡下自己将永远一脉

[2]由于摆脱了功利之争,田园山水诗人便有了一种恬静

[3]时间的长河无影无形,看不见摸不着,每天都在悄无声息地

A.清莹淡薄流失B.轻盈淡泊流失

C.轻盈淡薄流逝D.清莹淡泊流逝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是实干家,而不需要那些大巧若拙的智叟式的人物。....

B.在俄罗斯流光溢彩的古典文学长廊里,有不少卷帙浩繁的文学名著值得我们流连。....

C.百位知名学者十余年来殚精竭虑,通力合作,《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终于问世了。....

D.工作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人干不好工作的重要原因。....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校九十周年校庆徽标设计大赛的参赛者大多是以高二年级的师生为主,其他年级的师生也有,但数量不多。

B、我国如果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构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D、中宣部有关人士指出,如果不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扰乱正常的社会,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6.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开展的“当一日校工”体验活动,包括巡查校园、分报递信、清除杂草„„等内容。

B.今天下午,同学们都要去看《天下无贼》的电影,你去呢?还是不去呢?

C.“我们只要心灵相通,就会精诚合作。”宋楚瑜充满深情地说,“让我们为共同的未来奋斗。”

D.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从小事做起,力求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小题。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 .

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

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泅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少无赖,数行窃,令捕之.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痛苦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腾跃 ..

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做官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碰到 ..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智能亦自可韬语其妻曰„„ ..

B.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

C.令捕之杖毙,弃诸野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D.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 ..

9.下列各组词语,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②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③俟船过,附而锯其舵④乃改行,投身军营⑤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⑥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齐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解决了猴患。

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

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

答案:

1.B(A诤、挣zhèg;C歼jiān;D辑、疾jí,揖yī)

2.A(A集、毕,B炬,C长,D贻、禁、汹)

3.D

4.C(大巧若拙:拙:笨。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卷帙浩繁:卷帙:书籍或书籍的篇章。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殚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5、C(A、句式杂煣,应将“大多是以高二年级的师生为主”改为“大多是高二年级的师生”或“以高二年级的师生为主”;B、搭配不当,“缓解„„负担”动宾不搭配,应将“负担”改为“压力”;D、成分残缺,“扰乱”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社会”一词后面加上“秩序”。)

6.C。(A.“省略号”与等内容重复。B.“你去呢?还是不去呢?”选择关系的复句,中间用逗号,最后一个分句末尾用问号。D.为间接引用,句号应在引号外。)

7【答案】C(A.为„„所苦,苦于„„,使困苦,困于。例:《列子·汤问》:“何苦而不平?”(苦于山挖不平)《史记·陈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 B.释放;放走。例:纵火,纵虎归山,七擒七纵。D.到达,抵达。例:抵京,抵临,平安抵达。)

8【答案】B(凭,介词/相当于“而”,表顺承。A.他的,代词。C.他,代罗提督。D.将,将近,副词。)

9【答案】B(①叙述他曾经率兵到南山。④叙述他投身行伍。⑥叙述他跟妻子商量卖身以求钱治病事,这点勉强可算是。)

10【答案】D(“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无依据。)

东乡罗提督的战功,在《圣武记》中已经被记述得很详细了。他的智力与才能之多但也是怀才不露,并不只是凭借武力称霸一时。罗公曾经带领士兵深入南山,搜寻漏网之贼。南山村民不堪群猴偷吃粮食之苦,每天早晨都发射火器恐吓猴群。罗公知道村民们发射火器吓猴的原因之后,命令他们抓获一只猴子来并将猴子的毛剃光,又在猴子的脸上画上大眼睛等,将猴子扮成丑陋的妖怪的样子。第二天等猴群来之后,就将这只画了脸的猴子放归猴群,猴子都惊吓得四处逃走。以后再也没有来过。

罗提督任职夔州游击之时,夔州的关隘临近峡谷,山上流水迅猛湍急,眨眼流泻千里之远,盐枭(私自贩卖食盐的团伙,通常配备武装)到这里总是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地越过关卡离开夔州,他们的船都设有火炮枪械,船的两旁绑着大竹子,弯弯的像弓一样,如果有其他的船追近他们,他们就砍断绳索发射竹箭,追船必定会倾覆,因此没人敢抓他们。罗公招募擅长泅水的人,(令他们)手拿锋利的铁锯藏在上游的水下,等盐枭的船经过,就依附在船身并且锯损船舵。盐枭的船到达夔州关时船舵恰好就断了,船不能继续前进,又撞到暗礁而损坏,罗提督将他们全部抓获。

罗提督小的时候很无赖,屡次行窃,官府下令抓捕他后杖刑至死,并将他抛尸野外。

半夜里,罗提督醒来,爬行到一个老妇人的家中,老妇人细致地照顾了他。于是,他就不再行窃,投身到军营去了,在军营里他的骁勇善战在同辈中实属第一。在赵金龙叛乱的时候,罗提督受命平乱,和总督卢坤前往平定赵金龙。赵金龙等叛贼已经被围困,将要被捉拿到手。当时宣宗派尚书宗室禧恩来监督军队,但是他迟迟没有到,诸位将领商讨决定仍然继续等待禧恩到来才发兵,罗提督说:“如果围困赵金龙过久,我们的军队会懈怠,叛贼肯定会趁势逃走。”于是力排众议发兵征战,将叛贼杀得差不多片甲不留。

罗提督每次都会和人说他以前做过窃贼这样的事,没有一点避讳,并且请文人将他的事迹全部记述下来,他确实是一个奇特的男人。他参军后才娶了一房妻子,忽然得了一种怪病,用了很多的方子都没有治好。有一个道长拜访他说:“有一个方子可以救你,但是需要三十千的钱才能给你配药。”罗提督自忖家里没有钱,从哪里获得三十千的钱呢?就对他的妻子说:“我现在病得要死了,你也会被饿死。如果把你卖掉,换来一些钱买药,那么我们两个都可以活下来。”他的妻子哭着听从了他的建议,他的病后来果然痊愈了。

罗提督任职游击之后,就派人找他的妻子,并且用很多的钱将她赎回来,他们破镜重圆,他就像当初恩爱自己的妻子,用来报答妻子卖身救夫的意气。这件事不足以成为典范去效法,但是看到世间很少有与妻子共同经历艰难困苦的男子,他们一旦富贵之后,就会讨厌抛弃自己的妻子,他们与罗提督在对待妻子薄情厚恩方面不是一点点的差距啊。罗提督天生是豪杰之士,行事光明磊落,怎么能用卫道士们的标准来要求他呢?

第五篇: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五 诗词鉴赏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五 诗词鉴赏 【高考真题体验】

1.(2010·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送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的能力。

【思维轨迹】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参考答案】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思维轨迹】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耐人涵咏,此为第三层。

【参考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3)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思维轨迹】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想象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2.(2010·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样的品性?

【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思维轨迹】联系阮籍生活的时代背景,联系竹林七贤的常识,联系《滕王阁序》关于阮籍的典故,了解阮籍的处境和思想。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眼思考“凤凰”的品性。饮醴泉——体现爱洁净,提取“洁”;栖山冈——体现居高处,提取“高”;彻九州——以声高写才高,提取“才高”;望八荒——以望远写志远,提取“志远”。【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思维轨迹】咏怀诗一般都是托物言志诗,用所写之物来曲折的表达自己的志向,思考出第二小题第一问,整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抓住关键句子“但恨处非位”,联系“彻九州”“望八荒”,回答第二小题第二问,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英雄失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伤。

【参考答案】托物言志、象征。怀才不遇的悲伤。3.(2010·北京高考)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⑴、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

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命题立意】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思维轨迹】解答这一问题,需要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然后看诗句的内容是怎样体现的,或者分析与诗歌内容是否吻合。全诗来说,主要抒发作者李白对现实及人生的看法,而且是很消极的看法。A选项却说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这与全诗萧索的已经特点完全相悖。【参考答案】A。

⑵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

【命题立意】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

【思维轨迹】解答这一问题,需要了解诗歌末尾一句在全诗中所起到的作用,它是整首诗歌的总结。而这首诗所要抒发的感情又不仅仅是一点,所以要全面概括。“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是就人生经历来说的,“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是就官场现实而言的。【参考答案】

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3 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4.(2010·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命题立意】考查“炼字”和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思维轨迹】作者南宋陆游,大家非常熟悉。本题的考查楔入点在于“炼字”。“炼字”的关键在于把握这个字所引领的画面和情感,紧扣内容和写法作答。具体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考生平时要多读诗歌,注意增加积累和鉴赏经验,并掌握这类题的答题技巧,规范答题,是可以拿到理想得分的。【参考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命题立意】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思维轨迹】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把握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内心小环境,搞清了两个环境,再套上相应的答题模板,就能很快搞定。答题步骤:第一步,联系背景(注解),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赏析的区域为下片,要简述下片的内容;二是指出词中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5.(2010·全国Ⅰ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素蝶诗

刘孝绰[注]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命题立意】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E。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思维轨迹】解读出诗中各句的含意,即可写总结、整理出素蝶的种种活动。素蝶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诗中没有孤立地描写素蝶,而是通过它在优美的环境中表现它的自由可爱的本性,所以借助了其他景物来表现的。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映来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命题立意】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E。

【思维轨迹】首先结合诗句分析作者笔下的素蝶形象的特点,结合结尾的议论抒情诗句,能够非常明显地感悟到作者对素蝶的喜爱、羡慕之情。本诗中,作者强调的是素蝶面对不同对象时的不同的活动方式,而且是轻松自然,从容应对。尤其是最后一联,四非常明确的议论抒情语句,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希望得到一个美好的依靠物。联系注释内容“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可知诗中蕴含着作者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因为这是一首咏物诗,在诗中作者欲以素蝶自比,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志向。素蝶不同于绚丽的彩蝶,其“素”色自有清高傲世之喻。这与作者自身“恃才傲物”有着相似之处。而且,一般的咏物诗都有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特点。所以,这首诗所用手法也是如此。

【参考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6.(2010·新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思维轨迹】解答这一问题,要有整体意识,根据诗中所提供的意象“雨雪”“边塞”“天寒”“地暗”“鼓声低”“愁云”等意象,我们可以看出塞外阴沉的自然气氛,从而概括出环境的特点。而“别路”从诗中第二句可以看出这是从军的戍卒刚刚来到了陇西,由此联想,这个“别路”应该是指从家乡到边关的路,即别后之路。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了解作者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思维轨迹】“天寒”加之“雨雪”之天,才是战旗的色彩显得暗了许多;阴暗的天气也使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大地一片暗淡,从而使“鼓声”也显得低沉,其实“旗彩坏”“鼓声低”都是心理感受,这样写更显得逼真。回答戍卒的感情要结合“边塞诗”所表现几种主要的思想感情:厌恶战争,为国征战、奋勇杀敌的豪迈之情,思乡之情。通过上面的分析,本诗的感情应属于第三种。【参考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高考目标定位】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核心要点突破】

一、鉴赏古诗词的形象

诗歌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景、物。高考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识别,对其象征意义的感悟,对其特征的把握,对其社会价值的认识等。一般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高冠谷口招郑鄂 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①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注】

①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诗人来谷口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也就是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说郑鄂这个人物并没有正面出场,因此作者也就不是正面描摹。对郑鄂的形象展示主要是通过对他所隐居的环境的描摹而烘托出来的。因此,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就要从景物描写入手。谷口山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常来,何其幽静!隐居在此处的人也一定是一位高雅而又恬淡闲适的隐者了。而将“衣裳与枕席”喻为“山霭碧氛氲”就更显现出郑鄂的高雅闲适。答题时,既要有对环境场景的分析,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或定位。

【答案】

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步骤一)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从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的角度进行。怎样分析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形象,从本质上讲还是分析人物的情感、志向、追求等。解答时首先从相关诗句中确定诗人或主人公的心情基调,然后结合注解、题目、时代背景、相关诗句来确定忧愁或快乐的原因。最后用一句话来整合答案。【例2】阅读下面的唐诗,概括诗人的形象特征。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 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解析】 ①先定位人物的情感,看有关诗句“独怆然而涕下”,人物心情基调是忧愁、孤寂。②结合注解等找原因,所登幽州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由此可断定是无人赏识重用自己而涕下。除此之外还要抓住题目、时代特点、情感寄托物、诗人身世性格等因素来概括。【答案】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李世南①画扇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③知村近,隔坞④闻钟觉寺深。

【注】

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 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能力。本题有两问,回答第一问时应结合诗句内容进行描述,而不能只是简单地把景物罗列出来;回答第二问应在第一问景物描述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眼,如“潺潺”“瑟瑟”“平”“细”等细细地品味并概括景物特点。

【答案】

画面大概: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3.事物形象

诗人经常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梅、竹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例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 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注],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注】 崇光:美艳的光彩。

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

【解析】诗的开头两句于正面描写中兼顾侧面渲染。“袅袅”,春风吹拂;“空蒙”,月色朦胧。“崇光”,指海棠花光泽高洁美丽;“香雾”,指海棠花香气浓郁。后两句由花及人,生发奇想;“睡”“红妆”妙用拟人,足见作者爱花惜花之情,虽近痴语,但情真意切。

【答案】前两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两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二、鉴赏古诗词的语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和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炼、隽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诗歌语言的考查类型主要有鉴赏炼字型、鉴赏诗眼型和鉴赏语言特色型。1.炼字型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句一词甚至一字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诗歌“炼”字,主要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叠音词的炼字效果。设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③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 【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

【解析】

本题从炼字角度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鉴赏时,我们要揣摩诗意,把握特殊语境,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由表面深入本质,多层面理解诗歌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炼字的妙处。

【答案】 “网”字既是比喻又有想象。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解答古诗歌“炼字型”题目的方法 1.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

2.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3.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4.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5.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2.诗眼型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对全诗的把握程度。分析诗眼就是抓住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词进行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顾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抓住“诗眼”命题往往可以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设问方式:

①某字(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

②全诗围绕某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例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眼的赏析。诗眼就是一首诗最为关键的词语。而一个词的关键性主要体现在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的是眼前景,第三、四句写的是故园情,而连接这两者的正是这“折柳”二字。它自然就成了全诗的关键。它唤起了诗人一连串具体的回忆,激荡起了诗人蕴藏在心底的思乡之情。因此,从全诗的结构来看,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答案】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情别怀远之意,而本诗的主旨正是抒写了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由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也是全诗的诗眼。解答古诗歌“诗眼型”题目的方法

1.指出该字(或该句)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或该句)写了哪些内容。3.分析该字(或该句)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4.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3.语言特色型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绚丽多彩,有的质朴无华;有的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有的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鉴赏语言特色,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进行赏析。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不同的诗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鉴赏语言特色,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要记忆一些常用术语,如沉郁顿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奇奔放、悲慨沉郁等,以便表述恰当,答题规范。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③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例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曲(其一)

崔 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答:

【解析】第一步,用一两个词语(最好用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明白道出;“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把过程和心理展露无遗。感情朴实,流露自然;语言明快,风格清新。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刻画了一个素朴直率的船家女形象,蕴涵了作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者欣赏、赞许的感情。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答案】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直率的船家女形象。解答古诗歌“语言特色型”题目的方法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

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按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三、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含蓄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它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1.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例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

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

【解析】

本题以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第二年的诗歌为背景材料,体现出一种暂得安居的悠闲之乐。主要考查对古典诗词表达技巧的鉴赏。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应注意知人论世。杜甫是大家熟知的诗人,诗后的注释尤其重要,让我们了解杜甫此时诗歌的主旋律,从而帮助我们尽快读懂诗歌的主题:表现作者暂得安居时的一种淡淡的喜悦。然后,结合题干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如抒情方式、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烘托衬托、正面侧面、细节描写等。最后,抓住主要几点,高度概括或者分点列举。一定要注意切中题干,少说废话;要点全面,保证得分点;抓住关键词,如借景抒情、细节描写等。【答案】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 “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好像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也知道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2.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鉴赏古诗中的描写手法,主要是鉴赏侧面描写中的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和白描等。【例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

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

词的标题为“咏鹰”,上片没有正面描写鹰搏击苍穹、猛扑狐兔的娴熟本领,而是从“寒山”“中原路”“秋空”等写起,这些场所都是鹰的活动之地、出没之处,易于激发读者对鹰的矫健雄姿的联想,对鹰起到了衬托作用。

【答案】

①主要运用衬托(答“烘托”也算对)的手法。②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 3.修辞手法

古人写诗很注重修辞。为了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常采用比喻、比拟等手法;为了突出诗歌主旨,常采用夸张、对比、反问等手法;为了使字句更为精巧,常采用借代、双关、对偶、反复等手法。

【例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

①一水:亦作“二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解析】

本题以李白的诗歌《登金陵凤凰台》为背景材料,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大意,并且很好地掌握和正确使用文学鉴赏的专业术语。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他们使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为统治者所重用。

【答案】

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4.表现手法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鉴赏诗歌中的用典、抑扬、象征、托物言志等表达技巧。【例1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斋即事 刘一止 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答:

【解析】

通过题干可看出,本诗是一首感物抒怀诗。作者写“琴”“棋”二物,托物言志。借琴的“直”、棋局的“方”,来表现自己的”直、方”之志,抒发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寄寓了作者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四、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主要考查点有:(1)概括诗歌的内容与主旨;(2)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析评价作者对人事的观点、态度。1.概括内容与主旨

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诗歌的主旨是诗人写作诗歌的主要目的。分析诗歌的内容主旨,就要从整体上把握,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例12】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 衣 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 月 圆①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金]吴 激

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

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 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这三篇作品均通过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之感。

【解析】意象,即作品中的具体事物,可通过寻找三首诗词的所用意象加以分析对比,从中找出相同事物作答;作者的感情应通过诗中的一些关键词去理解把握,如第一首中“旧时”,第二首中的“同是天涯”,第三首中的“亡,都尽说”。【答案】燕子 兴亡 2.分析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就是诗歌通过其所写的生活内容所流露出来的感情。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就是要把握其感情基调,评判其深层内涵。鉴赏思想感情应多注意以下几点:

(1)情感类别:①忧国伤时。有描写战乱离散的痛苦的,有表现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阶级腐朽的。有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有表达对山河沦陷国破家亡的痛楚的。有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穷兵黩武的。②建功报国。有书写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的,有表现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的,有表达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的,有抒发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咏叹的。③思乡怀人。有羁旅天涯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④离愁别绪。有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鼓励,坦陈心志的告白。⑤生活杂感。如寄情山水的闲适,弃官归田的自在,昔盛今衰的慨叹,儿女情长的蜜意等。

(2)情感载体:杨柳——离别,菊花——傲岸,圆月——思念,落叶——失意,等。

(3)抒情方法: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例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注]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

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语言及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要先从整体上理解诗歌内容,再结合具体诗句揣摩具体词语的意思,进而品味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注释中对人物的相关介绍。本题第一问中“肝胆”在词典中比喻真诚的心。结合全诗具体语境分析可知, “肝胆”这颗真诚的心为诗人的爱国之心,忠肝义胆之心。“阅”的本义为“看”,所在句意为江山看着我花白了双鬓。当诗人向世人表明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决心时,“江山”的“阅”即是一种“见证”。第二问,这两句诗表达的思想情感.在第一问分析的基础上,其实已经很清楚了。应注意的是:在没有第一问的情况下,问某两句诗表达的思想情感时,亦要运用整体意识。

【答案】肝胆:指诗人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达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3.评价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诗人对诗歌所写的事物的态度以及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悟。评价,就是鉴赏者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

【例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 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答:

【解析】解答此题,一定要结合诗歌中的诗句和命题者所给的注解进行分析。从对诗歌的“人不到”和注解的分析,可以知道题干表述的观点是正确的。考生也可把“人不到”的“人”理解为泛指,这样,题干表述的观点就不正确。作答这类评价题,无论是赞成还是否定,关键是要说明理由,言之成理即可。【答案】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专题模拟演练】

1.(2011·兴宁一中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御街行 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②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③,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 ①香砌,飘满落花的石阶。②真珠帘,珍珠帘,华美的珠帘。③敧,yǐ,倾斜貌。(1)这首词的上片描摹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

(2)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寒声碎”“愁肠已断无由醉”中各有一个字最能体现作者情感,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小重山 陈亮①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②。江南阔,无处觅征鸿。注释:

①陈亮,南宋政治家、哲学家、词人。他才气超逸,关心国家大事、古今用兵。②据记载,唐御史裴质和官妓灼灼有情,裴被召还朝,灼灼以软绡聚红泪为寄。(1).词的上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略加分析。

(2).词的下阙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手法来抒发情感的?

3.(2011·济南外国语第二次质检)读下面诗歌,完成⑴⑵题。小园 黎简(清代)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注:寒花:菊花)

⑴你认为这首诗的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⑵本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人的形象特点。

4.(2010·安徽合肥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晚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1).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2).人有认为,尾联破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不能删去。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5.(2011·东北师大附中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问题。昭君怨 南宋•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本词上阕咏赞的是什么事物?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6.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杂诗三首(其三)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①,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②。【注】①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②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⑴ 请分析颔联中“月”这一意象在运用上的妙处。

⑵ 综观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怎样的态度。7.(2010·北京西城区二模)读下面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元)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1).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说,远远看过去,瀑布就象是由天机织就的一幅白练,垂挂在高高的石壁上。B.作者靠近瀑布时,飞沫就飘落到身上,让人感到有凉气袭来,觉得衣服太单薄了。C.作者写瀑布,由远观转而写近景,声音与色彩兼备,写出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D.全曲想象奇特,虽不见“瀑布”二字,但瀑布的奇特韵致却通过词句表现了出来。2)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瀑布?请举出两处并作简要赏析。(2).对于乔吉,有人认为其堪称元曲作家中的李白,你如何看?试以上面一首元曲为例,结合你对李白诗歌风格的理解,就你的认识作简要分析。不少于200字。8.(2010·陕西省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 筝 柳中庸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答: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答: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然后回答问题.金陵驿二首

(一)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蹄鹃带血归。

[注释]:①这是文天祥被俘北上,经过金陵(今南京)时所作的诗。(1).诗中哪一句是“述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

(2).本诗用多种方法写亡国之悲,试说出一种并作简要分析。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本诗收束蕴藉有味,为诗家青睐,请稍加点评。

答案: 1.答案:(1)①词的上片描摹了坠叶、香砌、寒声、玉楼、珠帘、银河、月华等秋夜意象,突出了景物的冷寂。②表达了人去楼空的落寞感,并抒发了良辰美景无人与共的感情。(2)①“寒”“愁”。②“寒”,寒冷或寒意,既是时令的寒冷,又是处境的孤寒(心境的孤寒)。③“愁”,愁思或愁意,既是酌酒垂泪的愁意,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又状写出作者孤眠愁思的痛苦。2.答案:(1)上阕描绘了秋天薄暮时的景色,意境凄冷。蓝天上轻绡般的彩云透出了一缕红色,夜幕即将降临;槐枝里投宿的鸟在啼叫,冷烟浓密;诗人怀着愁绪倚在画阑之东,看到的是凄冷的朦胧的月光,听到的是透过风传来的幽怨的笛声。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2)下阕用典抒情(借古抒怀),以屈原自比,表达与屈原一样的渴望尽忠却不被理解的愁怨;以灼灼自比,表达自己想像灼灼一样用丝巾裹着泪寄托情感,却找不到鸿雁的无奈;又以苏武自比,表达了没有人能把他的心意转给君王的痛苦。全词抒发了作者耿耿忠心以及救国大计难以实现的孤愤。

3.答案:⑴分析示例:窥:角度好,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魅力。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

“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

“深”深树本谓茂密的树林,从水中倒影能看出树林茂密的深浅层次,更突出了水之深,之清。

⑵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负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壁无瑕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4.答案:(1)鸟儿隐没于碧空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一“收”一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

(2)同意后一种意见。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闲适这感,最后两句点出农村的穷苦和内心的沉重。作者运用“以乐写哀”的手法(或“以乐景衬悲情”、“对比”),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鲜明。

5.答案:1.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进而写花枝旁逸、栽种在农家院内的姿态。2.用了对比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洁品格、高尚情操。

本词译文:说它是花,春天却未到来。说它是雪,却香得出奇。冒着严寒,傍着竹林,在乡村的农舍绽放。

无论是生长在荒野人家还是在亭台水榭的富贵之乡,都是一样的盛开。6.答案:⑴明月高挂中天,照着不眠的闺妇,也照着思念亲人的征夫。以月写人,以月寄情,一笔写出两人的离恨,抒发了饱受战乱之苦的离人相思之苦。⑵这首诗既有对战争长年不断,给百姓带来离乱之苦的不满,也包含着希望有人能带兵克敌,一举夺胜的期盼。7.答案:(1)1)C(曲中并没有写瀑布的声音)

2)比喻。作者把天比作织机,把月比作梭子,把瀑布比作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壁垂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垂挂于悬崖的景观。

①作者将瀑布自石壁下注比喻成白虹深入水面,似要吞饮涧水,生动地写出了瀑布高悬而又急下的态势。

②作者将瀑布自山顶奔流而下比喻成玉龙下山,形象地表现出瀑布倾泻时生龙活虎而又曲折翻腾的姿态。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③作者将瀑布的水花飞溅于山石之上比喻成片片飞舞的雪花落在沙滩,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水花的形与色。

手法的运用一问,若涉及其它,视合理程度及分析情况酌情给分。

(2)明确提出见解;能从李白、乔吉的诗中合理引用并作分析;分析层次清晰,结构完整;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认同,可从这首元曲想象奇特、比喻新颖、气势恢宏等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手法角度分析两人诗风的相似。

不认同,可从李白诗歌才调高迈、涵容天地、气势超凡脱俗,非乔吉所能追比等角度分析两人诗风的差异 8.答案:(1)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修辞,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9.答案:(1)末句。表达了作者决不曲膝求生的崇高气节,和心向故国、哪怕死了也要让一腔忠魂化鹃而归的心志。

(2)1)用 典。本诗主要化用典故,委婉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恨,全诗沉郁雄捷,充分体现出诗人的爱国精神。“山河风景元无异”化用《世说新语》记王导“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语,“城郭人民半已非”化用丁令威“去年千年今始归,城郭犹是人民非”句,表现了“国破山河在”的深深悲慨。“芦花”句暗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故垒萧萧芦荻秋”,寓“一片降幡山石头”的亡国之恨。这在刘禹锡是怀三国的东吴之古,而在文天祥是写今日之悲,他的沉痛要深切的多。“旧家燕子”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典故。

2)对比,如颔联,以物是人非的对比写出山河“无异”而人民“半非”的令人痛心的现状,强烈地表达了“国破山河在”的沉痛情感。

3)托情于景,情景交融。如首句皇家行宫日渐湮没在夕阳的草丛中,亡国之产能尽在这无声的画面中。

4)设问。颈联说到自己年岁已老,国破家亡,不知以前屋檐下的燕子将有谁为新主人,深切表达了自己家园不再的亡国之痛。10.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早行鲁山所见到的千山竞秀、山路幽深、野趣盎然的景象。抒写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欣赏之情.写出了作者从容、闲适的心境。

(2)尾联以设问收束。以“一声鸡”表明白云生处有人家;回应作者“山行”见闻。含蓄蕴藉,令人余味无穷。

【备课资源】

一、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3.分析角度:

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三)写景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得住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二、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1.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2.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

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渲染(描摹景物以加强效果)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绘声绘色 3.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描绘人或动物行为举止和心理)诗情画意(语言优美、形象)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4.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语言自然流畅)形神兼备(对人物外貌、形状和情态、思想、心理的描写

都很具体、完备)简洁/洗练(语言简练利落)浅显/明白如话(语言通俗、平实,不加雕饰)明快(明白通畅)质朴无华(语言不追求华丽)淡雅(着色素淡雅致)辞藻华丽(用词色彩华丽)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 【高考题库】

1.(2009·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

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儿,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动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回”做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寂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

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做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寂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

本题考查考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要注意从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四方面入手来回答。这就是高考中的“小切入,大联系”,平日要多积累多练习。答案:(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透露出江上的清寂。(1分)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1分)为第三句的“客心孤回”作铺垫。(1分)

(2)诗人的情感由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1分)正当诗人心境孤寂时,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这幅色彩鲜明的图景,充满画意,不妨当做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2分)在客心孤回之时,意绪本来有些落寞无聊,流目江上,忽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2分)2.(2009·宁夏、海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特别是理解领会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在抓住诗歌描写对象的基础上,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加以叙述。由词中所描绘的“桑”“蚕”“细草”“黄犊”“斜日”“暮鸦”等意象构成的意境可以揣摩出本诗描绘的景象。叙述时抓住关键词,注意每个事物的情态和特点。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2分)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1分)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叫;(1分)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1分)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鉴赏能力。要注意从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四个方面来入手回答。通过阅读全词可知:“愁风雨”的“桃李”和在春光中争艳的“荠菜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褒一贬,态度鲜明,也表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可知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作者绝非在纯粹地写“桃李”“荠菜花”,而是和诗人的自身境遇有关,因此,所谓的“代人赋”只是托辞而已,其实是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思想。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2分)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4分)

3.(2009·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满

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词创作时代较耳熟能详的“怒发冲冠”词略早,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全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珠翠绕”、“笙歌作”,写出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珠翠”,妇女佩戴的首饰,这里指代宫女。“珠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第二段由“到而今”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铁骑满郊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翠歌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心情是无法平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生无限感慨。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表示今日“靖康耻,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从头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乐观必胜的精神与信念洋溢字里行间。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第(1)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2)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第(3)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参考答案:(1)想当年,到而今。(1分)借代。(1分)(2)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每个要点1分)

(3)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感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2分)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2分)

4.(2009·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 ①瞿唐:瞿唐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闲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

七、初八德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形象和情感,首先通读全文,结合背景,从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出发。第(1)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第(2)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注释①作答。参考答案:(1)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2分)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1分)

(2)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的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及孤独寂寞之情。②“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③“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答对任何两点得4分)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5.(2009·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的布套。(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鉴赏诗的内容,理解主旨。这是一首咏物诗,理解咏物诗就要抓住作者所吟咏事物的特征。诗中作者着力描绘的形象是“竹”,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荫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2)“色侵书帙晚”一句描绘竹子的形象,注意描写的是竹影,结合全句加以描绘。注意鉴赏具有刻画效果的词语,即要锤炼的字“侵”的动态效果和“晚”字的衬托效果。(3)理解诗的主旨要紧扣住诗的最后一联“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因为咏物诗往往寄寓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判断。这种题的答案不求一致,但求合理。就像对《诗经》中“窈窕淑女”的理解一样,她可以是现实的人,也可借喻理想,这里也不求一致。

咏物诗往往扣住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阅读鉴赏时要注意抓住咏物诗的这些特征就可以读懂了。解题时注意考题的考点,注意筛选答案要点。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2分)(2)翠竹的影子投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1分)“侵”写出了竹影移动阴影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1分)

(3)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2分)6.(2009·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对诗歌意象的鉴赏,要抓住诗中描写意象的诗句,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理解意象的特征,再赏析意象的表意效果。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常常是描绘意象+作者的情感。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2分)第五句用拟人手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2分)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2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这道题有两问,一问是问作者的思想感情,一问是问“怎样表现的”,问的是表达技巧及效果。可以从诗的题目“晚泊岳阳”看到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背景——在外漂泊;再从“失江路”“月下归”等词语中可以理解出作者的思归的无奈凄凉情绪,从而概括出作者凄凉无奈的思乡之情是诗歌的主题。

表现手法可以从诗句中察觉到,因为诗中句句写景,句句含情,所以可以判定所用的手法应该是借景抒情,或者触景生情。答题时,可以用诗中的意象作为组织语言的材料。

主题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所以在鉴赏任何一首诗词的时候都要先把握住诗词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思想情感题的解答格式是:通过意象抒发感情,或这首诗抒发了„„感情。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要注意它的格式是:手法,用法+效果分析。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1分)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4分)7.(2009·福建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整首诗来看,作者那种离家日久、思乡情切的情感主要通过“厌听棹歌声”尤其是“厌”来得以表露。前三联主要写自己旅途所见,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觉。第(2)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生通过解答第(1)题以后,对本诗的情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因而,在解答本道题时,要紧密结合第(1)题的答案,进而从命题者所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赏析的“景”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二是答出运用的表达技巧;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情”。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参考答案:(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2分)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2分)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2分)8.(2009·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6分)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__________,“一家”指的是_________。(2分)(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考查对古典诗词中重要词语的理解。第一空:根据上片“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可判断出来;第二空:要分析作者为何说雪花和梅花是“一家制作”的,显然是要求归纳二者的共同点。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整篇去理解。

第(2)题考查鉴赏古典诗词的写作手法及作品思想情感。解答此类题目要有整体意识,首先要审读题目、诗句和注释,其次要用相关鉴赏知识对原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按题目要求进行解答。这首词通过雪花与梅花的对比,着意歌颂梅花的品格。分析时应该抓住最后两句“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这两句生动地表现了梅花的孤高与雪花的随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梅花“惟高一着”之意。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答案:(1)梅花与雪花

大自然(每空1分)(2)手法:对比(反衬)。(2分)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2分)

9.(2009·北京高考)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10分)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 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B.

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

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

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第七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像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第八句则是表达他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楼远眺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由此可以看出D项中的“期盼”的说法是错误的。(2)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语言风格的欣赏和判断能力,宋代的词人从语言风格上来分主要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苏轼、辛弃疾等人为代表的豪放派;一类是以李清照,姜夔等人为代表的婉约派。从诗歌的语言和内容上看,本词应属于豪放派。答案:苏轼、辛弃疾。豪放派。(每个要点一分)

(3)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从“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今宵露宿何妨”和“准拟岳阳楼上”等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胸襟和气度。答案: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2分)第二问:“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描写,由自我的想象而进入一种主观幻觉的心理境界。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像鱼鳞般的波纹。作者的用意,不是正面描绘汹涌澎湃的波浪,而是着眼于波臣风伯的“善戏”。豪迈气势、乐观胸怀,略见一斑。(3分)10.(2008·全国Ⅰ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⑴“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在烟雨朦胧中归去!【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下载2014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唐诗(五)6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唐诗(五)6.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届高考语文语病一轮复习(五)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2017届高考语文语病一轮复习(五) 表意不明 【类型讲解】 1、词的多义导致歧义 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解析】(“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

    2011届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

    2011届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金戈(ɡē)斧钺(yuè)驿站(yì)睨柱(nì) B.千骑(jì)寒蜩(tiáo)揾泪(wèn)诡言(ɡuǐ) C.......

    2015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2015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司马迁创作的,被郭沫若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必知技巧 一:多音字识记技巧 1.多音字要做到据义定音。多音字的意义不同,读音也相应改变。因此要根据一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去判定它的读音,......

    2017语文高考复习材料

    17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一、课本文化常识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复习

    1、学习目标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复习本部分共选诗词25首。其中古典诗13首,现代诗5首(包括外国诗1首),古典词5首,赋1首,曲1首。通过者25首诗词,赋,曲的学习,1,要掌握诗词的主要写作特......

    2018年高考语文冲刺练习五

    冲刺练习5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已传承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先人们丰富、深刻的行为规则,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

    语文七上第五单元复习

    语文七上第五单元复习一、基础知识 1.生字词: 第二十一课 蟹 花蕾 堕 丫杈 寂寞 憔悴肃杀 诀别 荡漾 嫌恶 笑柄 可鄙 什物 惊惶 瑟缩 傲然 虐杀 宽恕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