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语文学科高考复习方略

时间:2019-05-14 04:5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语文学科高考复习方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语文学科高考复习方略》。

第一篇:2014年语文学科高考复习方略

2014年语文学科高考复习方略

一、高考和高考试题

二、高考试题回顾

1、难度

2、题型

3、题材

4、题量

三、2014年高考复习备考策略

1、三个层面

2、几种方法

3、最佳角度

4、具体操作

四、自主复习建议

张老师:

文学硕士,高中语文研修员。受邀参加全国中语会、北京市教育学会相关课题。

先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北京出版社、《语文建设》《北京青年报》《现代教育报》《北京考试报》《班主任》等教育教学出版物上出版和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指导、录制新课标教材示范课,在中央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媒体进行高考备考指导,在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优秀论文评选、中语会论文评比、北京市基教研中心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第二篇:高考一轮复习方略

高考一轮复习方略

一、通盘打算 计划先行

高考一轮复习,首先要做的就是:通盘考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每一阶段、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该复习什么,怎样复习;先复习什么,后复习什么,要心中有数,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切忌茫然无措,无的放矢。无数高考成功学子的经验证明,复习之前有一个周密且行之有效的计划,是夺取高考全胜的可靠保证。当然,计划不应与老师的整体部署相脱节,计划可随情况的变化而及时调整

二、系统把握 循序渐进

到了高三,相对而言,所学知识已臻完备,且形成体系。而高考考点的设置通常是与所学知识相对应的。复习之初,考生当识得“庐山真面目”,将所学知识来个盘点和梳理,列出清单,形成网络。最好是画出知识系统“树”,理清哪是树干,哪是树枝,哪是树叶,做到成竹于胸,了然于心。尔后要做的事情,就是分门别类、有条不紊且循序渐进地作具体细致的复习了

三、夯实基础 训练能力

首轮复习的过程,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夯实基础、训练能力的过程。基本功不扎实,要想构建知识和能力的大厦,谈何容易!我们强调基础的重要,一方面是高考会直接考查基础知识且比重不小;另一方面使很多题目的解答,离开了基础知识就寸步难行(这也恰恰体现在高考当中)。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也即这个道理。我们强调能力的重要,是因为高考中,不少题目,尤其是大题的解答,一旦缺乏了能力,就只能望题兴叹。有鉴于斯,考生要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就必须扎扎实实打牢基础,且通过足够量的训练,练就一身过硬本领。

四、讲究方法 事半功倍

复习的一般规律,是每个考生都必须遵循的。然而,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对高考一轮复习尤为重要。由于考生的知识、能力,复习心里、品质、习惯等存在个体差异,故所采用的方法必须因人而异。照搬别人的经验,往往难以奏效。考生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去“悟”出一条复习的路子。

送给考生四句话:夯实基础——“善记”,驾驭知识——“善思”,解决疑难——“善问”,提升能力——“善用”。

第三篇:2013年高考语文学科备考复习经验交流

2013年高考语文学科备考复习经验交流

张安全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与在座的各位老师基本上都在一个办公室呆过,彼此也比较熟悉。来到胜境中学的第一届——2010届毕业生就是李老师带着我们一起送走的。后来我到高二上课,并当了备课组长,我深感自己的能力不足,教学上的欠缺。在组织教研活动的时候,就非常努力,提前很长时间做计划,把自己真正的当成一个服务者,在各位老师之间做好沟通联系工作。可能是沟通的工作没做好,也可能是教学教研能力实在是太差,两年的备课组长下来,2012年高考语文没考好,让年级和学校失望了。回想起来,我把这两年的感受和一点经验,和大家做一个交流,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我从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和语文教学上分几点来和大家交流: 第一点要说的就是团结。

各位老师与备课组长之间要团结

也就是说老师们要支持和理解备课组长的工作,说实话,备课组长的工作确实不好干,工资工资没多少,活路却一大堆,最怕的就是安排点事情,老师们不去做,或只出工不出力,敷衍一下了事,我当备课组长时最难过的就是这个——不支持工作。我以我曾经是这个备课组成员的身份来跟大家说,在备课组活动上,要尽量的发挥最大的力量支持李老师的工作,安排的教学进度,教研活动,出、批改试卷

等等工作要好好的完成。

还有一点要说的就是各位老师之间也要团结。

我觉得各位老师之间要削弱互相竞争的观念,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把教学上的经验互作分享,教学资源共享。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有时因个人时间有限,对某个教学方面的研究可能不是很透彻,所以把别人的经验和资源拿过来借鉴,可以很快速的掌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能力。

我很乐意接受其它老师给我的教学上的资源,也愿意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资源分享给他人。如果大家能真诚的做到这一点,对每个人来说,都将是很好的提高教学能力的方式。

第二个要说的是我们都要钻研教学

就我个人而言,第一届学生的教学是摸着石头过河过来的,没有经验,对高考的重点、难点也是一知半解,更不懂得如何构建整个高三的复习过程。但第一届下来以后,尤其是当了备课组长,对于我本人的教学上有很大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要考虑整个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就逼着我在教学上更加努力,更加认真的去想,去做。但我想,如果我不当这个备课组长,可能我就一直教下去,平庸的教下去,没有多大的提高,不会过多的考虑自己的教学,整个年级的教学,以及整个备课组老师的教学。

我是想把我的切身体会给大家做个参考。如果老师们在认真细致的做着自己对教学的研究,那真的很好;如果没有做的,建议好好的考虑一下,全面的考虑一下,深入的考虑一下高三一年的教学,来提

高自己所教班级的成绩。我们没有上过高三的老师也一定要多向上过高三的有经验的老师问问,这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要说的就是几个教学上的小建议:

一是规范

学生的答题要规范:规范化答题是一种分析思路的体现,更是一种提高学生得分的手段。我们大家现在拿来学生的试卷看看,没有人敢保证所有的学生都会规范化的答题了。对于我们所面对的这种层次比较低的学生而言,老师们真的要手把手教给他们分点答题,分层次答题,分分值答题。

试题的答题卡要规范:样式要与高考的一模一样,让学生在平时考试时就养成习惯,最大可能的熟悉高考答题卡的模样。

试卷的答案要规范:出试卷时辛苦一点,给出的分值要到具体的点,要与高考试卷的答案保持高度的一致。

批改试卷要规范:要严格按照分值、得分点给分,或按平时给学生的要求评分。这样,学生的答题规范也能慢慢的养成。不能为了赶时间而出现乱批改试卷的现象,如果这样,考试也就失去了它最基本的作用。

教与考要联系紧密

我们的备课组都有具体的教学进度,那我们该怎么样检查我们刚教过的知识点呢?有哪个老师敢拍拍胸脯说,他对自己的学生是否掌握了刚刚讲过的教学内容,或者说掌握到什么程度的情况完全清楚的了解呢?

我想说的是,备课组一定要想办法把教和考紧密的联系起来。按照备课组规定的教学进度,把刚刚讲过的内容在周考或月考中及时的体现出来,然后看看试卷,学生的回答还有多少人,还有谁没达到要求,再及时的反馈给学生,及时的做出教学上的调整。要注意的是,把教学和考试结合紧密,就要求老师们有严格统一的教学进度。

比如说,这一个月,备课组规定的教学进度是讲诗歌,第一个周大家都讲“炼字”这一模块。好,那么平时各位老师教给学生怎样答题,答题规范是什么,思路是什么等等,就要及时的在这次周考中做重点的检查,诗歌鉴赏就出一个关于“炼字”的题型,考下来大家都对自己的班级情况进行及时的分析,自己的要求学生做到了没有,还差在什么地方,该怎么样改进。

第四个要说的是两个教训:

一个是我们在默写上吃了亏

对于高中的14篇和初中的50篇背诵文章,上届的学生掌握情况非常差,希望大家重视默写课文的背诵。虽然只有6分,但如果64篇背诵下来对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理解能力也是个很大的提高。要有个计划,把这些课文的背诵分配到每天进行的早读中去。或者是每一次周考考哪几篇课文,可以提前告诉学生,提前背下来,考试之后看掌握的情况。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背诵,以免学生会对默写的背诵感到盲目。

第二个就是作文的教学是失败的。

这次的高考作文在审题上实际并不难,但学生作文的立意有点偏。

记得在备课组上也做过审题的教研活动,但当时我就觉的效果一点儿也不理想。还有就是作文的整体教学上,包括语言表达、题目、开头、结尾、结构、手法等方面的教学没能抓得更具体,更实际。最终导致作文的写作成了学生高考的一个大问题。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的这些,如果能给大家的教学上,高三的语文备课组备考上有些帮助,那我很荣幸;如果哪些方面觉得不妥,那就证明大家有更好的想法,那就更好不过了。

最后,希望在李老师的带领下,2013届的高考语文教学成绩,能够实现校长所说的跨越、突破!谢谢大家!

第四篇:2010届历史高考复习备考方略10001110000

2010届历史高考复习备考方略

从2009年起,安徽省高考开始自主命题。把握好命题的思路,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备考,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新课程改革理念和高考的衔接

1、关于高考改革

2、理想状态中的新课程高考是怎么样的

3.在考查思路上,力求与新课程的教学思路接轨,强调对历史学习能力、方法和过程的考查。

4、在考查目标上,突出历史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培养中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5、在考查内容上,强调的是历史课程知识而不是历史教材知识

三、2009年高考命题分析 1.试卷命题的思路

(1)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

一是倡导制度创新,认识到制度创新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

二是倡导社会改革。商鞅变法、戊戌变法、1861年农奴制改革、罗斯福新政与社会救济;世纪伟人邓小平、明治维新的内容。

三是倡导民主共和。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对民主的追求;民主与革命的辩证关系;辛亥革命后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历程;君主制与共和制异同。此外,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提醒学生要正确掌握民主的阶级性和时代性,民主体制的建立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等。

四是倡导理性爱国。既要反对西方人妖魔化中国,也要冷静地分析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

五是倡导生态文明。六是倡导社会保障。考查了福利国家的概念,分析了福利国家的意义和困境,倡导建立良性的社会保障体系;罗斯福新政的社会救济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容。

七是倡导民族团结。

八是倡导和平与发展。考查了20世纪以来人类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和追求;中国政府致力发展中日友好的努力;宁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了联合国为世界和平所做的努力。

九是倡导建立以追求公平和效率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关系的论述;中、苏、美、英四国的历史经验全面考查了19、20世纪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纷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从政治史走向社会史(3)从传统史学到现代史学

(4)着重考查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包括基本线索和重要史实。基本线索如每一章的前言,重要史实就是考纲中明确要考而且大事年表中又有记录的事件。

(5)用文明史的观、全球史观、近(现)代化史观看问题。斗争哲学、冷战思(6)重视人文主义教育,体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价值观 2.2010年安徽高考文综历史考什么?

安徽省2010届高考,文综科仍将自主命题。值得我们关注的首先是考试的内容。必修

1、必修

2、必修3必考无疑。选修1中的四个专题(商鞅变法、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选修2中的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第1课 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3.明确高三历史三轮复习思路

第一轮:从2009年7月—2010年3月,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

即紧扣课标和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小专题。目标是“全面、细致、系统,扎实,注意基础知识落实”,一般被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第一轮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特别要注意《考试说明》中已明确了的那些知识点

第二轮:2010年3月—5月上旬,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

第二轮主要是专题复习辅之以热点问题进行,只有对某一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特征有了全面地认识,才能“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分为专题知识结构体系、模块式专题知识结构体系、热点问题知识结构体系等。,达到“纵中有横”,实现“纵横交错,经纬沟通”。这时,教师可将前面所学知识列成专题进行讲述式复习,把分散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点组合成一个个知识群,连缀成一条条有头有尾的知识链,进而编织成一张疏而不漏的知识网。

第三轮:2010年5月上旬—6月6日,主要目的是提高解题能力,查缺补漏。

复习时执行“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薄漏)、提高(能力)”的八字方针。要求抓好两条复习主线,一方面是对照《考试说明》看教材和教材的标题,注重基础知识,把握阶段特征;另一方面是对照试卷看题目,查漏补缺,以适度紧张的平常心、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自信心,结合《考试说明》,最后落实每一个考点,个个过关。

4.适当训练,把握方法,提升能力。5.掌握解释和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 6.要正确书写历史概念。

7.与我省乡土历史有关的知识点 8.关注热点

热点问题包括三类:一是时政热点;二是周年大事;三是长效热点。历史备考每年都会关注长效热点,如近代化、科技发展观、民主进程、统一、国家关系、中 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等,这些热点在今年考题中也有所反映。

(1)武广高速铁路正式通车(2)谷超豪孙家栋获09国家最高科技奖(3)河南安阳考古确认曹操高陵 可能藏其遗骨

(4)中美联合声明二00九年十一月十七日,奥巴马于二00九年十一月十五日至十八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的会谈,成果丰富。(5)2010年中国进入世博旅游年

(6)热点一:长江流域世纪日全食(7)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8)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意大利(9)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10)联合国气候变化高峰会议

(11)2009年11月9日,是象征东西方冷战终结的柏林墙倒塌事件20周年的历史纪念日.(12)2010年中印建交60周年

(13)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4)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14)2009年10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61票赞成,47票反对,通过一项决议案,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并且赞扬儒家思想对人文社会的贡献。(15)聚焦社会周年纪念大事 科学应对社会热点(16)中蒙建交60周年

(17)胡锦涛出席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仪式(18)中国和印度正式建交60周年,2010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提纲)

一、从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看命题意图、考生答题和教学问题

例.(09年安徽35)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蒲安臣使团 ;日本:岩仓使节团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10分)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12分)

安徽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没有介绍蒲安臣使团,选修教材在明治维新的单元中也只是在图片的注解文字中说到这个大型的使节团。命题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背景,没有选取原始材料,而是用陈述性的文字介绍基本情况,这样就使考生没有任何阅读障碍,可以很快集中精力理解题意,调动储存的知识,思考如何回答问题。试题的文字平实,指向明确,在命题技术上没有纰漏。

该题有效地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概括和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比较性思维能力。考查历史思维能力一直是高考追求的目标,而比较这种理解能力又是历史思维水平较为适中的。考查比较性思维虽然涉及的基础知识面比较宽,但试题的效度和信度比较容易把握,测量上的伸缩性并不大。此类试题基本上是要求考生理解试题信息,结合掌握的基础知识。运用比较性思维,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本质的、系统的整理、对比,然后做出自己的结论。因此,考查比较性思维能力符合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水平,也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学生。

尽管这道题的答案要求并不高,考查的思维水平也比较一般,但是从整体上看,考生答题的情况并不好,得分率较低,与命题估计的难度值有一定的距离,说明大部分考生的理解力偏弱。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很多考生的基础知识混

乱,事实性知识知道很多,但概念性知识不清晰,近代化的概念有明确的内涵和时间,但不少考生从大化改新开始叙述日本的近代化。第二,对事实性知识仅仅掌握到知道的层次,理解远远不够,因此不能提炼出特点,比较出差异。如叙述中国近代化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再到五四运动,下笔千言,都停留在再现的水平上。第三,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理解材料的能力较差,审题能力较弱,题目交待的时间段很明确,材料和问题也都限定了范围,但答非所问,无条理、无要点、逻辑混乱的现象很普遍,虽洋洋洒洒,但得分甚低。第四,由于不能理解材料和问题,因此不能把握比较的角度,偏离了主题,有的貌似言之有理,却不符合题意。该题第二问是在第一问基础上的延伸,并不是脱离材料要求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差异,设问中非常明确地限定了“这一时期”,遗憾的是,不少考生却没有注意到。即使从应试考虑,以这道题反思教学也很有价值。

“第一问就事论事,大部分考生都能应付;第二问要求放大“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假如这第二问变成一道简答题:比较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者和学习西方的不同特点,可能大部分考生都不会跑题,而该题的测试结果,大部分考生恰恰都在第二问上败走麦城。究其原因,似乎就是因为比较的角度放在了“近代化”上。这反映出教学“教教材”的倾向依然十分严重。高考历史试题虽然不拘泥于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它的基本内容出自于教科书,也就是学什么、考什么。但是,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不会原封不动地考查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因此,拘泥于教材的教学无法对应高考的要求。“教教材”就是按照教材的系统进行教学,不敢打乱教材的结构。现代化已经是被史学界广泛接受的一种史学观念。高中历史教材不是完全按照现代化史观编排的,但是,现代化的历史观念渗透其中。„„明白教材的特点才能做到“用教材教”,也就是用不同的视角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重新建构知识。

——徐贵亮《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第35题解析与反思教学》(《历史教学》2009年第8期)

二、2009年安徽历史卷试题特点

1、总的特点——稳中有变平稳过渡 重大变化

2、试题依据《课标》、《考纲》和教材。

3、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4、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命题不拘泥于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2009年安徽《考试说明》

5、反映前沿成果,体现新的史观。

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09年安徽《考试说明》

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5、富有地方特色。

以选择题第一题(安徽文综,12)为代表,试卷打上了鲜明的安徽烙印,颇为适合安徽考生“口味”,富于地域特色,很有人情味。该题考查历史上安徽的行政区划,将“中国古代地方制度”这一基础知识与安徽地方史有机结合,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三、2010年高考历史学科复习建议

1、重视主干知识,全面落实基础。

全面把握《课标》和《考纲》,深刻诠释教材。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旨在准确地测量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有的学习能力,作为选拔性考试,在保持学科特点的前提下考查主干知识是一贯原则。

强化基本历史概念的诠释 加强历史比较能力的培养。

2、适度关注热点问题。

高考历史不回避对时事热点问题的考查,安徽卷体现了这一特点。“相对论题”(安徽文综,19)对应了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确立150周年(1859-2009)。“中日近代化题”(安徽文综,35)对应了百日维新开始110周年(1898-2008)和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40周年(1868-2008)两大热点。“外贸题”(安徽文综,36)对应了改革开放30周年(1978-2008)这一热点。但是上述试题并没有“单刀直入、就点考点”,每一题都只是“软切”热点,考查角度都较为新颖,基本做到“只有人猜到方向,没有人知道角度”,有效避免了被“押中”的风险。

3、注意边缘知识延伸。对策:

(1)平时注重文史知识积累。(2)课堂对文史知识的拓展。(3)临考前专题讲解和训练。(4)关于选修问题。

“考查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该科目必修与选修I的内容。”

“选修内容的考查不低于10%”。

——安徽省高考方案

可能的变化:考试内容;考试形式。

5、关注时空定位。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一段历史,有一段历史的时代特征。一切历史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时空之中,反之,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总能看到相应的历史。

借助时、空这个重要的历史要素,很多选择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6、借鉴高考试题,原创试题。原创试题的原则(1)围绕主干知识;(2)精选原始材料;(3)创设多种情境;(4)培养四种能力。

7、训练解题技巧,培养应试能力。

8、适当关注安徽史。

9、发挥集体的力量。

1、对格式的要求

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按每一万字左右分段检测。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都不会影响通过。系统的算法比较复杂,每次修改论文后再测可能会有第一次没测出的小段抄袭(经2 年实践经验证明,该小段不会超过200 字,并且二次修

改后论文一般会大大降低抄袭率)

第五篇:研究2011陕西高考数学确定2012复习方略

探究高考试题 明确复习方略

——2011年陕西理科数学高考题的分析及启示

西安市田家炳中学(710500)

【内容摘要】新课程的高考提出了“三个有利”,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中学教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特别是2011年陕西理科数学高考题,融入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对中学数学教学具有辐射、导向作用,如果我们能认真研读高考题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整合考题资源,观察亮点,发现变化,积极应对,将是一笔丰富的财富。

【关键词】分析及启示

回归教材

观察亮点

发现变化

积极应对

纵观2011年的陕西理科数学高考题,给人感觉是体现数学本质,凸显数学思想,强化思维量,控制运算量,突出综合性,以全新的面貌来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试题图文并茂,文字阐述清晰,图形设计简明,无论是在试卷的结构安排方面,还是试题背景的设计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有益的探索。应当说,本套试题符合陕西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学情,有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是一份很有特色的试题。

笔者经仔细分析,做完之后觉得难度较去年有一定提升,但变化不大。其中选择题、填空题没有难度大的把关题,解答题中的计算量整体降低,尤其是解析几何题;考生感觉难度增加较大,主要来自解答题考查顺序的调整,导致考生的心理压力增大,但对课本中余弦定理的证明(实际上是课本必修四第二章第5节从力做的功到向量的数量积中的例2)使许多考生有如骾在喉的感觉。本文从试卷结构、试题背景、新增内容、知识交汇等方面对2011年的陕西数学理科高考题探究如下,并由此得到几点启示,愿能明确2012年的迎考复习方略,对今后的高中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一、试卷结构

整套试卷的第1题设计为“有关向量的逆命题”,破除了前几年传统的“集合问题”开头的模式。第7题复数知识也不是以往的单独命题。第9题线性回归方程只考查直线的特征而非回归方程的计算;第11题是一个已知导数求该函数的原函数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很简单,学生利用所学的导数和定积分的知识稍作变化就能很好地处理这个不定积分问题。解答题的布局变动较大,第 16题是立体几何题,第二问直接求两个空间向量所成的角,与以往命题中的设问有较大的变化;第17题是一道很基础的解析几何问题,与以往考试中解析几何题作为压轴题比较,有很大的变化,是求具体数值下的弦长;第18题是“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这种考查方式使考生感到很意外,其实这种叙述并证明课本中的定理的命题方式早在1980年的高考中出现过: “叙述并证明换底公式”,没有引起师生的重视;第19题是一道函数与数列的综合问题,综合性强,对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但所用的知识与方法却很基本;第20题为用加法公式求互斥事件的概率问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题目的情景设置很好;压轴题第21题是以对数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为载体但不含参数的试题,问题情景与平时的练习变化不大。

正由于解答题顺序的改变,会使部分考生产生慌乱,如果在考场上冷静面对,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运算量的减少会给自己以安慰,过硬的心理素质是取得高分的关键。应当说,今年数学试卷新颖灵活的结构模式,是对考生应变能力的一次大检验,也会对今后的高中数学教与学带来深刻的启示。

二、试题背景

选择题、填空题在保持2010年试题平稳的基础上,以网上评卷得分、世园会等贴近现实生活的背景命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第3题将函数抽象关系与图象结合,考查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第6题的函数零点问题,将根式函数与余弦函数综合,结构新颖;第7题的集合问题,集合M实质为三角函数y=|cos2x|的值域,集合N为复数的模范围问题,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知识联系的命题模式;第8题的程序结构框图,以高考的网上阅卷评分规则为原始背景,突出实际应用性;第14题与文科第10题的植树路程问题,接近课本原题,它可转化为经典的题目:绝对值函数求和的最小值问题;第16题立体几何的折叠问题,第17题圆的压缩问题,第19题的切线数列问题,都根植于高中数学教材,均以全新的面貌闪亮登场;第21题虽以常见的函数与导数的应用压轴,但第二问比较大小,设问基本,求解灵活,第三问求范围,探究问题,设计新颖。

三、新增内容

对三视图考查的第5题,在去年单体的基础上,发展为有关组合体的体积计算;第6题里函数的零点或方程根更是结合了函数单调性与图形的考查;第9题的线性回归方程首次考查,突出了概念的理解,避免了求方程的复杂运算;第13题依然是考查归纳推理,但由去年的求第5个关系式发展到求一般结论;在第15题的选做题中,不等式选做题由解不等式发展到求参数a的范围问题;几何证明题融合了许多基本的基础知识,突出推理能力;参数方程与极坐标题的几何背景清楚,也向综合应用方向发展,即就是说,选考内容明显地增加了试题的思维难度,但运算量均不大,难度也相当。

新课程里的新增内容,框图、三视图、定积分与几何概率、合情推理、概率与统计,以及选做题里的三个试题的设计,完全吻合于陕西考试说明的界定。传统知识的设计也做了一定的调整,在保证主干的同时,尽量覆盖常用的数学知识与方法,特别是对数列解答题的设计,回避了以往考查递推数列的热点,降低了难度。

四、知识交汇

对传统的二项式定理考查的第4题,也融入了指数函数及其指数运算;第6题的算法框图问题,将数求和的基本框图紧密地与算术平均值进行结合,不落俗套;第7题交汇了集合、三角函数、绝对值、复数和不等式等知识;第11题在考查了函数的复合运算的基础上,也融合了简单的积分运算和解方程等思想方法,将定积分与几何概率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虽是一道小题,但体现了数学大知识——积分;第12题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解里整合了充要条件;第19题集函数、切线、数列通项与求和于一体;第21题将函数、导数与不等式的综合运用考查到了极致!

五、复习方略

2011年陕西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对我们有以下三点启示:

第一点启示:18题余弦定理的证明方法多样,不只局限于课本中的向量方法,在教学中如果能按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组织学生认真研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给以解决,学生应该可以很好地解决此题,但事实上我们很多的课堂是对此一带而过,直奔定理的应用,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教学方式,是对数学证明中追求理性精神的背叛。该题再一次提醒我们教学要回归教材,教学要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回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完整的过程,不能只注重知识的应用而忽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这提示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基本知识的学习,淡化技巧的演练,回归到数学学习的原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感受到数学学习带给他们追求理性精神的快乐,而不是做题、做题、再做题,带给学生的痛苦与无助。

第二点启示:解析几何问题考查的知识与方法到位,但运算量明显下降,这样命题,对于今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提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这提示我们要回归教材,注重通性通法,淡化方法技巧,避免繁琐的运算,使学生真正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如果连教材都不能读懂、理解、吃透,却整天忙于搞题海战术,那势必会舍本逐木、事倍功半,“即使在耗费大量时间后掌握了一些方法技巧,但遗憾的是这些技巧一般是命题者要刻意回避的,因为高考要考查的是考生对教材的领悟和把握,是考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是考生对通性通法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点启示:据不完全统计,不少试题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如第17题解析几何第一问“求轨迹方程”来源于选修2-1第三章圆锥曲线与方程阅读材料2中 “圆与椭圆”,第二问求弦长与选修2-1习题3-4A组第7题相同;第18题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既为必修五第二章解三角形第1节内容,又是必修四第二章第5节从力做的功到向量的数量积中的例2;第20题概率题的背景与选修2-3复习题二第2题一致等。

张奠宙教授曾告诉我们“记忆通向理解,速度赢得效率,严谨形成理性,重复依靠变式”,这些都提示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紧扣考纲要求,不失时机地回归教材,坚持“以本为纲、抓纲务本”,加强对典型例题、习题及变式问题的过手复习,尽可能地实现课本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深入研究每一道例(习)题,做到将例题、习题“变化”,巩固“双基”;将例题、习题“类化”,展现通性通法;将例题、习题“一般化”,培养思维的概括能力;将例题、习题“深化”,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等;从学生思维发展的最近点出发,引领学生深刻理解课本知识,强化知识重点、弥补知识弱点和盲点,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精髓,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网络和方法体系的构建,使知识和能力产生良性迁移,达到弄通一题带动一串之效果,进而摒弃题海战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另外对于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性质、限制条件、图形等基础知识要细读,尤其要重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课题学习”、“探究活动”、“问题与思考”、“注意”等的复习,不能在复习中留下盲点。

今年的陕西省高考数学试卷,冲破了传统的命题组卷模式的束缚,探索了新的试卷结构,这对市场流行的模拟卷是一次致命的打击,有利于引导高三数学教学回归课本,回归基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对立体几何试题与解析几何试题命制的大胆尝试,力求降低运算量,彰显空间想象能力和坐标思想、向量方法的考查,体现了学科知识的本质,与课标的基本要求接轨。考题“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的出现,有利于引导复习教学回归课本,重视教材,挖掘教材。独具匠心的新颖题、经典题、应用题、综合题,把课改的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的能力落在实处。

总之,2011年的陕西省数学试题,通过新颖灵活的谋篇布局,真正实现了“多想少算”,全卷没有一道较大运算量的试题,但思维量较过去的试题有较大的提升,体现了数学的理性特点,这将对今后的高三复习课教学会带来方向上的引导,对破除套路模式,改善教学方式,创设高效课堂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安振平、张克,《2011年陕西省高考数学试题评析》,新浪教育2011,6,10、2、段小龙、黄祥勇,《“回归教材”是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的归宿》,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半月),2009,3

3、冯爱银,《近三年高考三角函数题的分析与启示》,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半月),2011,6

下载2014年语文学科高考复习方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语文学科高考复习方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语文高考复习材料

    17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一、课本文化常识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

    高考语文学科的复习方向(共5篇)

    随着高考语文题型难度的加大,许多考生的语文成绩并不理想。好像怎么答题,都拿不到一个满意的分数。那到底考生要怎么把握解题技巧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语文学科的复......

    高考政治学科复习工作总结

    高考政治学科复习工作总结 今年高考的大幕徐徐落下,高考的大门又敞开了。客观的说,在今年的高考中,我校的成绩同比、环比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为我们今后做好教学和管理工作树立......

    【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题库:专题提升练(10)]

    1.(2014·湖北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符离吊颍川侯傅公① [清]王士禛 跃马千山外,呼鹰百战场。平芜何莽苍,云气忽飞扬。寂寂通侯里②,沉沉③大泽乡。颍......

    高考思想政治学科复习备考总结

    高考思想政治学科复习备考总结 (一)回顾一年的工作,首先在备考方向上教研室发挥了领导作用,正确把握了高考的导向,复习方法策略指导富有实效,教研活动务实,在备考指导方面成效巨大......

    指要高考九门学科二轮复习

    高考九门学科二轮复习指要 语文 □苏州市高中语文学科中心 苏州十中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似乎总有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但是,熟固然能生巧,其实也最会生厌。在这里,笔者想给各位......

    2015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2015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司马迁创作的,被郭沫若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2013年高考语文复习

    高二语文小测试卷姓名分数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狰狞zhēng诤言挣脱峥嵘岁月铁骨铮铮B.撩拨liáo潦倒燎原眼花缭乱寥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