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加强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
加强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
襄城县王洛镇张庄中心小学王素雅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关键词】:
加强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小学教育课外阅读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
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阅读可以说是一个人生存所必备的本领,尤其是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起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爱好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开展课外阅读还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是启迪聪明、锻炼才能的一条主要途径。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加强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呢? 下面就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学生乐与读,我首先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爱好,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活学生读书的欲望,尽最大限度地使人人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我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故事或问题引趣。把一篇篇幅较大的读物缩成一个故事讲出来,或提出一个与原著有关的问题引出来,激起学生的爱好,从而去探究原著。如引导学生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提出问题:“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看完后告诉老师。”学生看完后,让学生来总结。
2、巧借课文激趣。例如:如《草船借箭》一文后,问:“同学们还想知道诸葛亮更多的故事吗?请看《三国演义》。”
3、定期开展阅读汇课及利用课前课外阅读点滴交流。让学生谈课外阅读情况、谈体会,比一比谁读的书多,谁了解的故事多,谁熟悉的人物多,并举行文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
4、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上台讲故事。同时要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这样,学生便会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选择最适合自己读物。教师可以统一指定读物。要充分利用好与我们现行教材相匹配的自读课本。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课内,并给予鼓励,以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爱好。教给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如圈点勾画、作批注,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标点符号分别表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等。还可作适当的读书笔记,如摘抄、写体会。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出色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其它读书方法,如:略读法、浏览法等。学生就能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和运用,从而促进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同时,对于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我还引导学生要学会上网查阅资料解决。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交流读书心得,展示阅读成果。
“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就感,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和主动阅读的动力。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和读书竞赛。主要方法是:
1.对爱读书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并在班级公布学生的阅读篇数和题目,对爱读书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2.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能力竞赛,目的是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这样的竞赛效率高,效果好。
3.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心得交流,既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又向同学推荐好书。
4.开展读书比赛。本学期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能力竞赛,目的是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们还将推荐给学生的书的内容作为竞赛内容的一部分,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的竞赛效率高,效果好。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大胆探索,放开手脚,努力构建一种自主发展的教学环境。由于小学生的兴趣很不稳定,因此,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竞赛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课外阅读的成果,从中获取成功的喜悦。
总之,课外阅读活动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开创了一个开放的大语文学习氛围,同时也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提升。小学语文课使学生在感受、理解知识的同时,深入探究,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成为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教育心理学》;
【4】、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2007年第六期;
【5】、胡培培,小学中高年级课文阅读的层面浅探及操作策略,江苏教育,2007年9期;
【6】、柳夕浪,从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看课外阅读指导,江苏教育,1988年,13期。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内容摘要:
我在教学中发现,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低下,缺乏说话欲望和激情,说话缺乏条理、不流畅、表达不清等,主要原因在于农户居住不集中,除学校外,学生缺乏利于交流的环境,得不到充分的交流。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每天都在地里劳作,即使有空跟孩子说话,都是些安排干活的地方口语。尤其近年来大量农村家长外出务工,留守学生无人关心,孤独失落的小学生沉默寡言,缺少自信,不喜欢交流。刚入学的小学生往往会抢着发言,到了三、四年级,就不敢或者不喜欢发言了,到了五、六年级,老师点到名字也懒得发言了。农村小学生缺乏口语交流的良好外界环境,农村小学校园缺乏激起学生发言天性的良好氛围,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激发口语表达兴趣,让学生产生说话的动机和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已经可以从别人的动作、姿态、声调了解对方说话的内容,有自我表达的欲望,传达出生理上的需求,如饿了、渴了、想上厕所。希望这些基本要求会获得满足,渐渐地也会说出心理的需要,如不明白的事想问清楚、希望老师提问自己、需要同学帮助自己等,当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渐强时,也会说出自己对事情的看法,阅读课文时会说出自己对课文中人物的好恶,然后经由教师和同学的反应来肯定或修正自己的认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用“什么地方有什么”、“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来进行说话,根据小学生争胜好强的特点,采用“比一比,看谁说得好,就给谁戴红花”的方法,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让学生扮课文中的角色表演,鼓励站在台前当众表演,习惯成自然后便逐步提高要求,人人都讲,训练面由窄到宽,中下生讲得不够准确、流畅时,教师或学生可以马上更正、补充和鼓励,大家都能得到提高。让学生积极参与辩论,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提示的是非问题,充分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一个接一个热烈发言,很多学生都想用自己的意见说服对方。口语表达情景中,语意清晰,获得别人的称赞,因而增强自信,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个个争着讲话,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得到提高。
其次,创新口语表达训练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模仿说话,从低年级抓起,可以设计一组意思基本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句子,教师先说,再让学生仿说。可以引导学生仿电视中的某个人说话,要求做到干净利落,富有表情,特别引导学生仿正面人物说话。
读听说训练,先指导学生逐字逐句读课文,再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让一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问答说话训练,让学生收集宣传文明礼貌、学生守则、安全法规等内容,让学生进行问答对话;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交流感受,说出好恶,分享欢乐。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评论,例如课余有些女同学常常聚在一起讨论什么发型好看、服装好看,这种现象好不好,反映了什么问题等,让学生评说。鼓励学生讲新闻,说趣事;围绕“怎样养鱼”、“我学会了种菜”、“怎样洗衣服”等日常生活内容进行说话;抓住小学生喜欢向老师报告事情的机会,纠正学生口语表达语序,使其把话说清楚,把事情讲明白,讲求语言的连贯,说得有条理。
第三篇:语文教师应具备
语文教师应具备“三练”基本功
语文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而且要给学生架设通往成功彼岸的桥梁,使之思想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大力倡导有效教学的今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具备“三练”基本功。
教态要“老练”
教师的仪表要端正,态度自然亲切,姿势活而有度。毛主席说过:“以身姿助说话”。我在教授初中语文《金岳霖先生》一课时,学生坐定后,身体稍稍前倾问学生:“同学们想一想,世界上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会喜爱什么?”然后用会说话的眼睛扫视一下全体学生,试图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接着两手比划一物状,自问自答道:“我想是花朵”,随之急转身,快捷写上“花”,这样便有这良好的开局。
语言要“精练”
教师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口齿伶俐,速度适宜。语调根据表达内容之需要宜抑扬顿挫且如涓涓小溪,流畅清晰。语言不仅要准确,而且要凝练,有条理,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当我把“花”放大写于黑板上紧接着说:“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还是女人,无论大人还是小孩,花有色、香、味,那么人应有哪些素质才能受到世人的喜爱呢?今天我们学习《金岳霖先生》便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这样引情激趣,唤起了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然后师生双边活动,结合课文内容,用清晰精练的语言活话出金岳霖的才、情、趣。师生自然联想到金岳霖像一朵牡丹花——才情富贵,情趣富有,并把美丽带给人间;金岳霖像一朵菊花——不争春光,恬淡闲适,且超凡脱俗;金岳霖像一朵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纯洁质朴,正直清高又声名远播。金岳霖又像……教师要惜话如金,注重语言的逻辑性、形象性、感染性、趣味性和启发性。
板书要“洗练”
教师板书要暗合三维目标,体现教学重点难点与教学一脉,与教学思路相承,板书要力求科学性、艺术性。在讲授《金岳霖先生》一课时,主要板书为:
金 岳 霖 先 生
汪曾祺
味趣
花像人
香色情才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
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
一、“三字一话”。
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言传身教,教师写得一手好字,就能给学生做榜样,起示范作用,无论对于课堂教学还是对学生今后的人生都有很大的帮助。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与学生交流感情,能以情动人,深深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博览群书,不断“充电”
如今对语文教师要求确实很高。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的独立学科,又可以说是一门“综合课”,它与哲学、政治、文学、美学、天文、地理、历史、法律直至音乐、美术、书法……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教师要做“杂家”。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自身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较强的发展潜力。除对本学科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要准确、熟练之外,还要旁学科的必要知识与内在联系,以便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趋势,了解其发展缘由和社会意义及其蕴含的科学精神,在教学中能够深刻揭示其人文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和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品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否达到一定的深度、广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本身是否见多识广,知识丰富。而理解掌握教材,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解答这些问题并非易事。如果教师见识广,对诸如这些问题就能应对自如,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做出解答,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如果教师阅历少,见解肤浅,甚至以“以后再告诉你”来敷衍学生,无疑会给学生泼冷水,既降低了自身形象,又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准,要博览群书,在脑子中建立一个“活书库”,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
教坛上盛行一个比喻:“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教师必须通晓古今中外,通晓现代科技,精通业务,广泛涉猎哲学、文学、政治、现代科普等各个领地,“处处留心皆学问”,不断充电,自己有了知识储备和生活储备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师应做实几件事
小学语文教师应做实几件事
在日常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最需要把以下四项工作做精细、做扎实、做出成效来。
第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良好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虽然没有把学习兴趣列为明确、具体的显性目标,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隐形目标,这个目标比任何一项具体的知识目标要重要得多。我个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学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段,其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及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某个字不会写、写不好,某篇课文或一小段文字读不流畅,某一篇习作写不好……教师千万不能着急,更不能动辄批评、讥讽,甚至让学生机械的把每个字抄写多少遍、把每篇课文读多少遍。因为那样会使学生一提到语文就讨厌、反感,一学语文就害怕、痛苦!所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激发、保护好学语文的兴趣。有了这样的理念,我们的教师才会在每日的课堂教学中以慧眼去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继而给予表扬、鼓励,坚定学生学习语文、学好语文的信心和力量。教育需要等待,教育需要期待。期待的力量是神奇的,对每一个学生永不言弃,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去亲近这位教师、去亲近这门学科,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而这来自于原动力的信心,将会让学生享用一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小学是最佳时期,也是关键时期。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这样一些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一是喜爱阅读的习惯。(专心致志的习惯;边读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师通过引导、鼓励,让学生平日里一有时间,就能拿起身边的课本、报纸杂志或课外书籍静心地阅读起来,养成天天阅读的好习惯。要让阅读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的必须。一日不可间断;二是认真书写的习惯。要学生养成正确书写的习惯。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认真、正确、美观地写好每一个字。当前我县学生的书写并不令人乐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书写潦草,卷面乱,不懂行款格式;错字多;三是勤于请教的习惯。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学经常请教“无声的老师”—工具书,或向身边的老师、同学、家长、邻居、朋友请教。四是善于观察、积累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并能通过写日记的形式进行生活的积累;同时养成对经典诗文、佳句多诵读记忆的习惯。五是乐于表达、交流的习惯。不仅是书面的,还有口头的。六是自主检查、修改的习惯。作业、作文、考试卷或一件事做完后,要指导学生养成先自己检查、发现问题,然后修改、矫正的习惯。
第二,教会学生读书
这里所说的读书,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读书的能力;二是学生的广泛阅读。学生读书的能力,特别是朗读,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已被教师们普遍重视,可在这些朗读声中,却隐藏着许多的问题:一是教师仅满足于让学生出声地读起来,认为这就是学生在读书了;二是教师不进行科学朗读方法的指导、训练,学生自个儿摇头晃脑地在那儿唱读、拖声读、破着句子读、添字落字读,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了;三是教师不提任何要求,读完也不进行检查、评价、矫正。
对于朗读,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每个字的字音读正确,把每个句子读通顺、读流利,然后再考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所谓有感情的朗读,绝不是在人为技巧训练下拿腔拿调地读,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通、读懂、理解内容后,用自己的理解、感受去朗读、表现课文,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感情朗读”。
关于“有感情朗读”,我还想对教学一线的教师提醒两点:一是我们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不是都需要学生有感情朗读的,也不是课文的每一段话、每一句话都要有感情朗读的,我们要看具体文体、具体句段,区别对待,如说明性文体、叙述性的句段,根本就不需要有感情的朗读。二是小学生的朗读应当有梯度要求,低段主要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更好;中高段在读通顺课文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的指导、训练。在小学阶段,仅仅让学生学会朗读还不够,还要让学生逐步学会默读、诵读、略读和浏览,从而具备现代人所拥有的阅读能力。
对于学生广泛的阅读,由于《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只有一个大致的建议及阅读量的要求,没有具体的年级、年段阅读的篇目,更没有现成的阅读教材,这就要求我们依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本校及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为学生列出不同年级、不同年段的阅读推荐书目。开列推荐书目时,应遵循这样的原则:低年级,主要阅读短小、浅显的童话、寓言、儿歌、童谣,兼顾科学小故事,小知识等,一般为绘本、拼音读物;中年级,主要阅读长篇的童话、寓言、儿童小说、科幻作品、民间故事、短小科普读物及浅显的历史读物;高年级,主要阅读现代、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长篇科普读物、经典名著、天文、历史、地理、军事书籍等。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一定要有规划,要成序列,要尽量多涉猎一些领域,只有这样,学生的视野才开阔,知识面才广,知识结构也才能逐步完整。当然,在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对一生有用的书。
第三,教学生写一手漂亮的汉字
关于汉字,英国有位语言学家教帕默尔的,说过一句振聋发聘的话:汉字是“中国的脊梁。”没有汉字,就不会有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我们汉语,方言特多,不同的方言之间难以交流、沟通,但我们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到今天,没有四分五裂,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有统一的汉字。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中华文化的根在汉字。教小学生学会这3000个常用汉字,中华文化就能深深地植根于我们下一代的心田之中。我认为,这就是最深刻、最具体、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爱汉字,就是爱祖国。让学生会用、用好这3000个常用字,这就是语文教师对中国的发展、对人类的进步和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了。
目前学校的写字教学状况令人担忧:一是要求不严。二是重识轻写。三是方
法单一。
写好字不仅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语文素养,同时更是我们学校和教师应当认真完成的一项最基本的教学任务。一是把写字教学真正摆上位置。写字看似一件小事,但对于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身心素质、智能发展及个性塑造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对人的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些基层学校提出了“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口号,我觉得非常好。二是把工夫下在课堂上。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段,每节语文课要用不少于5到10分钟的时间来教学生写字。小学生的写字,应当是在教师的指导、监督下进行练写字,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字越写越好。否则,学生课余、回家写字时,握笔方法、坐姿坐态,写得正确与否都得不到及时指导、矫正,虽然完成了教师在写字量上的要求,但在质量方面却大打折扣。三是教师要做好示范。教师在教学生写字的同时,自己也应当以身作则,做好示范,认真、工整地写好板书、批语、备课笔记等,以自己的良好行为去感染、影响学生。四是科学指导、严格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学生规范的书写,在学生学习写字的过程中,教师要多指导、多帮助、多鼓励,并严格要求,从而保证学生一笔一画地写好每一个字。
第四,让学生初步学会表达
表达有两个方面:一是口头表达,做到能说会道;二是书面表达,初步学会写文章。
对于小学的习作教学,我想提几点建议:一是定位要清楚。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写作文的起步阶段,其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兴趣,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降低要求,切忌用作家、成人、优秀学生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习作水平,要少批评、指责、多表扬、鼓励。到小学毕业时,学生能在40分钟内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写出不少于400字的文章来就可以了。二是让学生多一些自由表达。不要人为地增加条条框框的约束、限制,逼得学生讲假话、套话、空话,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很难,害怕写;要鼓励学生想写就写、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试想,学生什么也写不出来,教师从何帮助、从何指导啊?只有当学生写下了一句句、一段段文字,教师才有可能进行指导并逐步规范、提高。三是强化过程性指导。现在的习作教学,大部分都是教师在学生习作前讲一讲要求、如何写,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带回家写作文,写好后交给教师批改,有时间教师再作一下总体的点评,下次习作课发下本子时学生看个分数完事。这样的教学过程,缺少教师的过程性指导,学生根本就不清楚本次习作究竟好在哪里?存在什么问题,怎样去修改、提高。一个相对比较好的习作流程应当是:
1、作前指导用时要少、要适度,宜粗不宜细,在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要求的前提下,重在精心设计与本次习作相匹配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尽量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习作,教师边巡查、个别指导,便发现好的习作及存在的共性问题,为作后指导准备第一手资料;
3、习作完成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进行作后修改,并进行讲评,或表扬、鼓励,或指出不足及修改要求;
4、学生再次修改、誊写;
5、教师批阅、讲评。四是注重读写结合。学生书面表达水平的高低,一方面来自于大量的习作实践,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将阅读与习作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依据不同文本自身的特点,实施一些有针对性的小练
笔。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有计划、科学的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有丰厚的积累。
小学语文姓“小”,小学语文教学是最基础的教学,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本着为学生一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想法,把应当做实的事一件一件地、日复一日地做扎实,做出成效来。唯有这样,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一天天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