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重点词句进行阅读教学
抓重点词句进行阅读教学
徐家庄小学周月红
词汇是文章实体的建筑材料,是文章思想灵魂的细胞,关键词常常是作者用意所在,往往字字传神。教学中思想感情的渗透,都离不开这些可以独立运用活跃的最小言语单位。汉语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对语词的揣摩、品味过程中应是“满嘴留香”,意味无穷。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以关键词句作为切入口才能感受人物的形象,领悟人物的情感,准确把握作品的重点。教学时,对文本中的疑难或关键词句进行拓展教学,有利于准确全面掌握理解文本内容。
抓关键词进行语文教学是由语文阅读的终极目标决定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读中了解作者的意图,学习作者的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境界,而这一切都要依靠对文本中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才能够得以实现。在平时的教学中教者要引导学生扣住语言文字,特别是抓住关键词句咬文嚼字,因为关键词句是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这些词句在文章中统领全文或全段,或提示中心,或蕴含深意,可以据此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与作者、文本达成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洗礼。
抓关键词句也都会判断一位老师教学能力的标尺。好的老师能够从文本中解读关键词句,或让学生用几个关键词句串联课文,或是用一个关键词句统领全文,奠定文章的主题中心。善于抓关键词句的老师必定对文本有充分的解读,对文本有着基于自己生活经验的独特领会。
抓关键词句进行教学也是由三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决定的,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篇章段落的理解都建立在对重点字词把握的基础上。字词句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知识,也是朗读的起点。我们要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要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词句可以为我们的朗读起到提示作用,读好关键词句为读好全文奠定了基础。学生也正是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课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句,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美丽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思路清晰,词句精确而具体。
具体内容和目标
①探索抓关键词句,理解文本,升华体验的方法。比如移情体验法、创设情境法、联想法、填补空白的方法等。课文是以文字的形式再现的,避免学生的认识停留在文字表面,情感浮于浅层,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可触的,可体验的语言,无疑是符合小学生学习心理特点,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境,增强体验,提高实效。
②洞悉中段语文课文中语素内涵,挖掘课文语境中的关键词句。能精确找到每课的关键词句。
③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升华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语文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多边互动、融合和提升的复杂体验,而学生的主体体验正是这一过程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
实践过程
1、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在课堂实践中找到每课的关键词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展开教学,紧紧抓住“美丽”“富饶”等中心词展开教学,突出了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理解文本,升华情感体验。
2、探索抓关键词句,促理解文本,升华体验的方法中初步应用了移情体验法、创设情境法、联想法、填补空白的方法。
3、词、句教学落到实处。如,比较“五光十色”“五颜六色”的细微差别;让学生感悟描写鱼多、鱼美等优美句子的同时,进行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说话训练;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比喻句。
4、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让学生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和每段的中心句,感悟课文内容和文章结构。
总之,抓关键词句进行细读感悟,有利于更好的训练语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深入,情感领悟更为深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提高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篇:抓重点词句教学论文
抓重点词句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雷琴 本学期,我们围绕“抓重点词句教学,提高阅读能力。”这个课题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展开教研活动。下面是自己的几点小体会:
一、读通是感悟的基础。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有了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前就读通课文,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这自然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对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我从一年级接班便下足了功夫,那时主要是在家长的配合下,让孩子们在上课前先试着读课文,把生字圈起来,这样上课时孩子们对学习更得心应手。上了二年级,生字的自学能力更强了,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预习形式也有了一些变化。
二、抓重点词句展开教学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文章是以字词句段篇的形式存在的,了解内容,领悟情感,离不开理解语言文字,因此,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学习语文,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有效策略。
首先,教给学生抓重点词句的方法。
1、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很多课文往往会有蕴含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我们通常把这类句子叫做“中心句”。
2、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找出特殊作用的句子,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这些特殊句往往是起到总结,引领的作用,使条理清晰。
4、找出揭示文章中心的语句。
其次,学生学习重点词句教学的策略。
1、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
2、运用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使用语言,可以创设语境造句或写一段话;也可以运用关键词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关键语句的朗读训练。
第三篇:钟晓玲《抓重点词句进行阅读教学》
抓重点词句进行阅读教学
华阳实小
钟晓玲
一个又一个词语是文本的建筑材料,是文本灵魂的细胞,关键词语往往是作者用意所在,字字传神。教学中思想感情的渗透,都离不开这些可以独立运用活跃的最小言语单位。汉语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对语词的揣摩、品味过程中应是“满嘴留香”,意味无穷。以关键词句作为切入口才能感受人物的形象,领悟人物的情感,准确把握作品的重点。教学时,对文本中的疑难或关键词句进行拓展教学,有利于准确全面掌握理解文本内容。
抓关键词进行语文教学是由语文阅读的终极目标决定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读中了解作者的意图,学习作者的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境界,而这一切都要依靠对文本中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才能够得以实现。在平时的教学中教者要引导学生扣住语言文字,特别是抓住关键词句咬文嚼字,因为关键词句是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这些词句在文章中统领全文或全段,或提示中心,或蕴含深意,可以据此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与作者、文本达成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洗礼。
抓关键词句也都会判断一位老师教学能力的标尺。好的老师能够从文本中解读关键词句,或让学生用几个关键词句串联课文,或是用一个关键词句统领全文,奠定文章的主题中心。善于抓关键词句的老师必定对文本有充分的解读,对文本有着基于自己生活经验的独特领会。
抓关键词句进行教学也是由三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决定的,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篇章段落的理解都建立在对重点字词把握的基础上。字词句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知识,也是朗读的起点。我们要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要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词句可以为我们的朗读起到提示作用,读好关键词句为读好全文奠定了基础。学生也正是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
《翠鸟》是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鸟儿”为主题,安排了4篇课文,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学生通过准确的词句便会领略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时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孩子们也喜欢这样可爱的小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但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自己的念头,把翠鸟看作了朋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具体内容和目标
①探索抓关键词句,理解文本,升华体验的方法。比如移情体验法、创设情境法、联想法、填补空白的方法等。课文是以文字的形式再现的,避免学生的认识停留在文字表面,情感浮于浅层,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可触的,可体验的语言,无疑是符合小学生学习心理特点,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境,增强体验,提高实效。
②洞悉中段语文课文中语素内涵,挖掘课文语境中的关键词句。能精确找到每课的关键词句。
③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升华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语文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多边互动、融合和提升的复杂体验,而学生的主体体验正是这一过程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
实践过程
1、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在课堂实践中找到每课的关键词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展开教学,紧紧抓住“颜色非常鲜艳、小巧玲珑”等中心词展开教学,突出了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理解文本,升华情感体验。
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让学生找出翠鸟捉鱼动作的词语,感悟翠鸟捉鱼的熟练、敏捷。
总之,抓关键词句进行细读感悟,有利于更好的训练语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深入,情感领悟更为深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提高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第四篇:抓重点词句促进阅读感悟
科研视角
抓重点词句 促进阅读感悟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阅读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信息输入强化记忆,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和审美情趣。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对于中段学生要做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要达到上述目标,老师就得深挖教材,找准读懂文章的切入点,沿着一条主线来设计教案,文章是以字词句段篇的形式存在的,了解内容,领悟情感,离不开理解语言文字,因此,抓关键词语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读懂文章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也是学习语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那么究竟该怎样抓重点词句促进阅读教学呢?
一、抓住中心句,把握课文的脉络。
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我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甲”是什么意思?作者用哪些具体的景物来突出这个“甲”字?桂林的山究竟有哪些特点?桂林的水又有哪些特点?通过理解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已初步懂得整篇课文是围绕着这个“甲”字来写,用了先总后分的叙述方式,以下的内容都是“甲”字的具体化和形象化。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无疑起了先导作用。另外还有《哈尔威船长》中我抓住“面对死亡的考验,谁能说他不是一名英雄!”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首先和学生一起理解英雄这个词的含义,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自己心目中英雄的形象,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
二、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广为人们所引用,都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一篇文章,总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往往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能帮助学生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注意教给他们理解句子的方法,教会他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等来理解句子。例如《哈尔威船长》中我着重和学生一起分析了船长下达的两次命令,以及船长与船同沉哪一自然段,要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场景以及人物的心情,来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从而更好地体会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再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我抓住“真是‘舟行碧波上,人
在画中游’”这一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把漓江的水说成“碧波”,把游览桂林山水说成“在画中游”,这分明是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从而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抓学生感受最深的词句,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抓住学生感受最深的词句,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是对所谓的重点词句加以单
一、孤立的分析、讲解或者简单地一股脑儿地对字、词、句面面俱到地“肢解”,也不是一厢情愿地设计一些练习在研读品析中,而是保存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和意境完美性。以读促解,以读悟法,以读动情。
如教学《看不见的爱》一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母亲的语言:“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通过读读议议,感悟母亲对盲童的信任和期待。“做”字体现母亲看中不是结果,而是有没有毅力去坚持,教育孩子在“做”的过程中学会自立,寻求人生目标,一段平实的语言却表达出一种不寻常的母爱。就是这样一位不寻常的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在接下来的找、读、谈、引导学生抓住前后两处描写母亲轻轻递石子的神态动作细节的描写,抓住理解重点词语“轻轻”“递”“安详的微笑”等词语来体会。为了支持儿子不知疲倦,即使眼睛看不见,母亲始终保持安详的微笑,体现母亲的耐心、宽容和信任,再次领悟母亲不寻常的爱。随即在此提问:母亲“递”到孩子手中的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探究,不仅仅是石子,是希望、是鼓励、是支持,感受深情的母爱。
四、抓地位特殊的句子,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
这些特殊句往往是起到总结,引领的作用,使条理清晰。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在《哈尔威船长》这篇课文中,我抓住了“救援工作进行的井然有序。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舰桥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通过“井然有序”对比之前的“乱得不可开交”来体现船长的指挥有方。再如在教学《看不见的爱》一文中,通过对比“过了很久,那男孩动作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和“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两个句子,引导学生发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使学生感悟到虽然动作、速度慢了,但没变的依旧是那----------安详的微笑,鼓励,支持,信任,理解,耐心。
总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有一种理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多学习、多反思、多实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朗读、自主理解、自主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五篇:抓重点词句 提高阅读能力
抓重点词句 提高阅读能力
——小课题研究计划
一、任教学科:语文。
二、研究课题:《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三、研究目标:
课题的提出:
目前在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对儿童的阅读日趋重视。对于阅读教学我们感到学生阅读能力差,阅读方法掌握不好是普遍的,反思问题形成的原因是我们在教学中缺少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我们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让阅读的触角与信念散播开来,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生活的方式,使学生能从阅读中体会充实盈满的阅读乐趣。
四、研究措施: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教师要拓宽阅读的范围,不光是学习哪篇课文就阅读与之相关的一些书籍,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组织安排一些文学业余活动,让各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总量。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讲一些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这类书本有《西游记》、《聊斋志异》、《安徒生童话集》、《格林童话》等,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积累一些原始素材。到了三年级,让学生逐步接触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郭沫若、巴金等文学大师的短篇文章,并在班级中开展一些相应的文学活动,可以形式多样,内容自行设计,包括叙述故事情节,说感受,讨论问题等,加强学生对内容的记忆。高年级的学生,要求适当高一点,让其慢慢接触一些中国现代和古代的文学名著以及外国文学经典名著,为以后学生持续阅读打好基础。我们让学生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其汲取更多的文学养分,而不是去增加学生学习以外的负担,为此,我们必须得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
1.要求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读书。2.让学生从开始读书便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每个学生都用一本专用的笔记本,在平时阅读中将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优美的修辞,好的用词„„可以摘录下来,在空闲时可以拿出来琢磨琢磨,以加深记忆,循序渐进,阅读中积累一些原始的东西。引导学生写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之类的,加强对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恢复记忆。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丰富积累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
(二)本课题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重视语文本身教学目的和一般发展目的的统一,要求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语文教学的灵魂,贯穿在语文教学始终。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语文能力发展与一般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二者的结合点是主体性和实践性的统一。“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强调学生的阅读实践,主要特征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语言的积累,实现发展语言的目的.
书籍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在新世纪里,课外阅读是儿童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的教育要赶超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学生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出现“如饥似渴”的状态,教师必须谆谆善诱,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读书的机会,给学生提供读书的方便,让他们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逐渐让读书成为习惯和生命的需要。犹太人有句俗语:书本是甜的。对孩子们而言,能够从小就体味到读书是一桩快乐的事情,从而终生享受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也许就是社会、学校与家长所共同给予他们的最好的童年礼物。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主动帮助他们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经常性地围绕课外阅读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让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航灯。
(三)实验假设: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认识什么是重点词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含义体会思想感情,培养阅读能力。使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养成多读、精思、勤记、善用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快速阅读能力、想象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五、本具体工作安排计划:
(一)五具体工作安排:
1、制定计划阶段: 查找所要研究问题的资料,进行学习,把握问题的实质,提出解决的方案,并进行论证,争取专家指导。
2、具体实施阶段: 学习课题实施方案,明确专业成长需要每一位教师尽的职责和义务以及享受的权利,以学期为阶段开展行动研究,制定学期研究计划,进行阶段检测、小结,并不断调整方案。
3、结题阶段:
对所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评价,写出结题报告。展示研究成果,邀请专家鉴定。
4、预期成果的表达形式:结题报告、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