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时间:2019-05-15 04:4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第一篇: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科学家伽利略也说过:“你不能教人什么,你只能帮助他们去发现。”调查我们周围的学生,上课根本没有主动提问题的习惯。长期的接受性的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个性,增加了依赖性,提不出问题,也不知道从何提问:要么是面面俱到(无选择,无重点),要么是提书上现存的思考题。这就导致学生不想问,不会问,这样便形成恶性循环。这就需要教师教给他们提出问题的方法,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文章题目中提出问题

题目好比是文章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视全文的主要内容。学生阅读时,可以针对题目提出一些问题。

(2)就文章的主旨性内容提出问题

这种提问直接指向阅读目标和要求,具有较强的真对性,并且阅读着力点集中在文章的重难点上,具有较强的集中性,在阅读中能起到导向作用。因为人们阅读文章时,总是选择某些部分作精细阅读。围绕主旨提出问题,正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为完成阅读目标而需要深入加工的信息上。学生通过这些段落的阅读,较为准确的把握了全文的主旨。

(3)依据文章结构、文体特点提出问题

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光了解词句的表达还不够,还需要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从整体把握,教会学生段、篇的提出问题的方法。那么段、篇的提问如何进行呢?我认为:尽管文无定法,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各类文章的基本阅读方法,以及与此相关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其次,了解析段的基本手法:划分层次,归纳段意,理清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注意段落层次之间的过渡与照应等。明确了这些知识,就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比如,面对的是一篇说明文,学生就会联想到这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要了解说明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掌握说明的方法、揣摩说明的语言等。就此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本文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征?分几部分来说明?是如何说明的?运用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课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语言的特点是怎样的?其他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同样如此来质疑提问。(4)针对课文中的难点提出问题

学生面对一篇阅读材料,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接受的信息总有不相适应的地方。由于知识面不广,往往会弄不懂。这就是课文的疑难点,就是学生难以理解之处。我们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紧扣这些疑难点质疑提问,就可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向,进入搜索的境界,以浅化难点,平化坡度,使之进入自我求通的境界。

(5)找寻关键词句提问

阅读文章总是从词语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阅读时要把文章的词语、句子、段落联系起来,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如果对部分语句、段落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就会影响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因此,对语句隐含义的质疑释疑,无疑是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就要引导学生能在文章看似平常实有深意的文字中质疑,也就是找寻文章的关键词句提问。

什么是文章的关键词句呢?一般来说,关键的词语指:记叙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语及一些看似矛盾的词语。这些词语是最能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表现人物品质的;说明文中最能说明事物特征的词语及一般文章中与中心有关的用的好的词语。关键的句子指: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句子;含义深刻蕴含哲理的句子;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最能突出中心的句子等。明确了这些,关键的词句也就找到了。那么,教师也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关键词句质疑提问了,从而顺利地完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对关键语句隐含义的理解,一不能离开特定的语境,二不能忽略写作的背景。切不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

(6)指导学生从文章矛盾处提问

如果认真阅读课文,我们就会发现有些文章在内容之间、内容与形式之间、语言之间存在着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现象。这些矛盾现象其实大多是作者有意安排的,往往体现着作者巧妙的构思。因此,善于从文章中找出这样的矛盾之处,并进一步深入探究,无疑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有效方法。这种矛盾有时产生在作者客观的叙述过程中,(举一个初中三年级语文课的例子):如《孔乙己》最后一段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其中的“大约”和“的确”是矛盾的,两者并用产生了弦外之音。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感觉矛盾的地方进行质疑释疑,破译弦外之音。学生研读后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由此展开对孔乙己死因的探究,再进而过渡到对全文主题的探究,所以这个看似矛盾的叙述是指导学生探究课文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也是提问的落脚点。

(7)从比较中质疑提问

毛主席说:“有比较才有辨别。”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认识问题的方法,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可以作为阅读理解的一种重要手段。将有可比意义的几篇文章或几处语段等组合在一起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分析比较,从中挖掘出更为深刻的疑点质疑,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具体把握,大大提高学生感知文本、理解作者思想情感、写作思路、文章技法等方面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而阅读能力较差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之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是我们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中重点提高的内容。对于这个问题,根据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的感受到实施教学需要重点提高的是“抓住重点文章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提高:

一、是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

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比如:(我去听课)有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小虾》一课时,设计了以下环节:“那么小虾还有哪些特点?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翻开书,快速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这个自然段主要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这句话也叫作这个自然段的什么句子?(生:中心句)那哪些句子是在具体写小虾有趣的?请你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并在旁边批注你的体会。老师还有个温馨提示:你可以抓住关键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你的感受才会更深刻。” 在这堂课中,我觉得整节课不但抓住了词语,而且还在句子当中提炼词语去进一步感悟小虾的吃食的小心和脾气不好的特点,并结合整个句子整段话进一步让孩子品读,达到感悟的效果。所以说这节课是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也进一步进行了文本细读。

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的教育名言,广为人们所引用,都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试想,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章,在朗读正确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这个阶段,不管你老师怎样精心设计导语,学生也不可能理解课文,感悟情感。你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借助各种阅读工具自由地、充分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把课文读通并初步读懂,这是引导学生悟情的基础。但课堂上教学时间短,如何让学生快速达到读正确、流利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一篇文章,总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往往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就能帮助学生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再举一个例子:我在听一位老师教学《一枚金币》一课时,这位老师就是紧紧围绕关键词语“受不了”进行“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受不了’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老人为什么受不了?从哪些词句中看出?儿子为什么受不了? 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并随机进行感情朗读等”教学环节,并以此来突破重难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注意教给他们理解句子中关键词语的方法,教会他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等来理解词语。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在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的基础上,学习时理解词语,就能读懂文章内容。每篇课文都会出现一些没学过的词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我们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一、查字典理解词意;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而字典中查出的解释到了句子中有时不一定适合,甚至还会弄巧成拙。所以结合上下文理解词意是最经常、最重要的理解词意的方法,是培养自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对日后的再学习也是不无捭益的。比如三年级《翠鸟》一文“鲜艳”一词下文有“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么一段文字。它本身已能够说明“鲜艳”了。学习时应先读下面的语句,再提炼出“鲜艳”一词。勿急,否则适得其反,这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最直截了当的方法。

三、是抓住过渡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阅读教学中突出过渡句的教学,也可帮助学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小学阶段,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还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只要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句适当作些补充、修改就能顺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总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有一种理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多学习、多反思、多实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朗读、自主理解、自主感悟,最终能让我们的学生会问,会思,会答,会读、会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课文的能力这个目的。

第二篇:阅读教学中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阅读教学中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是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我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甲”是什么意思?作者用哪些具体的景物来突出这个“甲”字?桂林的山究竟有哪些特点?桂林的水又有哪些特点?通过理解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已初步懂得整篇课文是围绕着这个“甲”字来写,用了先总后分的叙述方式,以下的内容都是“甲”字的具体化和形象化。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无疑起了先导作用。

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注意教给他们理解句子的方法,教会他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等来理解句子。如《乡下人家》中“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这句话的理解,我就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你见过的城里的鸡是什么样子的,你在乡下见到的鸡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进而比较来理解乡下的鸡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而理解“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三是抓住过渡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阅读教学中突出过渡句的教学,也可帮助学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篇:抓关键词理解课文

抓关键词理解课文

——教学设计《琥珀》有感

成都市成华区红花学校 毛俊梅

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采用“抓住关键视点”的策略,可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这种策略不以分析、讲解全文为主,而是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找到课文的一个关键视点,也就是一个支点,牵动整个文本的学习,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此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这种策略在《琥珀》的教学中,我有特别深刻的体会。

《琥珀》的教学设计大概是这样的:

在对课题质疑后,归纳出问题:什么是琥珀?它是怎样形成的?随后出示琥珀的幻灯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很快就会找到是“推测”出来的。

老师板书“推测”后,追问:“推测”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推测”一词,可以先让学生查字典,找到正确的解释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然后和它的近义词“猜测”进行比较。学生通过查字典可以找到“猜测”的意思是凭想象估计。通过对比,可以知道“推测”是有根据的,是可靠、可信的;而“猜测”是无根据的。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理解“推测”一词的意思,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学家的合理想象打下基础。

老师提问: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老师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呈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部分。据此给课文分 段:第一部分(1-14)琥珀的形成(想象)第二部分(15-19)琥珀的发现 第三部分(20)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这样学生及深刻的理解了推测的含义,又清晰地把握了文章的脉络。在此基础上再继续深入地学习。老师继续问到: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能否背着书来说说。学生会说到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老师随即转入第二个教学步骤——学习琥珀的形成。默读第一部分,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抓主要内容说说。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追问: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老师可以分别指读描写苍蝇的第3、4自然段,描写蜘蛛的第5自然段。在读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到这是一只快乐的苍蝇,是一只小心翼翼的蜘蛛。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理解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正因为苍蝇轻松得意,所以丧失了警惕,它把注意力全集中在做自己的事上,就没有注意身边的危险。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苍蝇当美餐,就忘记了所处的环境。这为下文松脂把它们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

后面的想象松脂球成为化石就顺理成章的讲下去了。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从松脂球变成化石的条件,并能体会到想象的合理性。

由此可见,有的关键词是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琥珀》这个课例中“推测”就是这样的一个关键词。找准关键词,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非常的有利。同时我的教学思路也非常的清晰,学生理解文本也比较轻松,比起按部就班的从头讲到尾,效果要好许多。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扣住语言文字,特别是抓住关键词咬文嚼字,可以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与心灵对话。我们教师一定要细读文本,研究学情,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发现课文的关键视点,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删繁就简,精心设计教学,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此达成教学目标,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抓关键词句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抓关键词进行语文教学时由语文阅读的终极目标决定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读中了解作者的意图,学习作者的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境界,而这一切都要依靠对文本中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才能得以实现。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该抓哪些关键词呢? 我认为可以在从几个方面考虑:

一、抓住概括文章内容的关键词;

二、抓住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 词;

三、抓住印象深刻的关键词;

四、抓住起线索作用的关键词;

五、抓住有对比效果的关键词;

六、抓有过渡作用的关键词。因此,看似普通的课文背后蕴藏着不一般。词汇是文章实体的建筑材料,是文章思想灵魂的细胞,关键词常常是作者用意所在,往往字字传神。教学中思想感情的渗透,都离不开这些可以独立运用活跃的最小语言单位。有的关键词就是课题,有的则统领全文,还有的点明主旨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用慧眼去发现,用心去研读教材,去挖掘文本,方能发挥语言文字的魅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第四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_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小结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小课题小结

崇文街小学 李娟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阅读则是达到目的的重要途径。阅读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信息输入强化记忆,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和审美情趣。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而阅读能力较弱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之一,尤其是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因此,我围绕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是的我是从以下几方面,你们呢?做的:是的,没错

一是让学生做好预习,圈出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利用字典、词典来解决。课上同桌汇报,这是前提。我觉得这样做也很好

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注意教给他们理解句子的方法,教会他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等来理解句子。

三是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例如教学《落花生》一文时,我围绕课文第十四段父亲说过的一段话展开理解,“做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一点好处的人。”联系父亲说过的苹果石榴高高挂在枝头的炫耀和花生作对比,学生马上能深刻领悟落花生的品质指的是什么。也就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是父亲对我的希望。这样,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无疑起了先导作用。

围绕研究课题,本学期我认真地参与各种教研沙龙活动,通过这次研修活动,我自身的素养有所提高,对研修主题有了进一步的探究。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自身在理论和实践中均有收获,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提高,尤其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在以后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还将继续这一研训主题,扎实地提高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五篇:抓关键词句_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抓关键词句,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府谷镇沙后河中心小学 王芳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第二学段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所谓关键词句,是指在课文中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重要作用的词句,它在课文中或准确表达文章主旨,或真切体现作者情感,是快速准确读准课文的有效信息。关键词句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关键词句作用的发挥,不失为良好的教学策略。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学会阅读,而抓住关键词句细致分析,能更好地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在阅读教学中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是有效阅读的窍门之一。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读感知是悟情的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试想,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章,在朗读正确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这个阶段,不管你老师怎样精心设计导语,学生也不可能理解课文。你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这是引导学生悟情的基础。但课堂上教学时间短,如何让学生快速达到读正确、流利的要求?抓中心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课文的中心句常常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其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文章的总起句,如《桂林

山水》的开头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有的是抒情句,如《一夜的工作》中“他(周总理)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有的是议论句,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最后一句:“伯父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抓住这些中心句,联系上下文,深刻理解其含义,便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理解关键词句是悟情的保证。

小学阶段的课文,大多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对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应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诸如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词句,表现事情意义的词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思想感情。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也应抓住表现景物特点的词句来体会。有的记叙文,还夹以议论、抒情。这些句子,含义深刻,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应抓住不放、深入体会。

三、品读关键词句是悟情的关键。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学生有了对课文内容和作者语言特色的理解之后,心中就会产生一种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激情,有一种与作者心灵的沟通的需要,这就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实现。而文中的关键词句就是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关键,因此,引导学生对课文关键词句进行品赏,进行个性化地读,就能更深入地去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进一步地升华思想。

四、积累关键词句是悟情的深化。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具有具象性的特点,熟读甚至是背诵课文中的精彩句段比系统的分析讲解更有效,更需要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学生在理解感悟基础上熟读成诵,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吸收,发展语感,更进一步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具体的中年级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抓关键词句,激发学生情感

如《风筝》一文体现了孩子们放风筝的快乐。我在教学这一课时,紧抓“憧憬” “依然”这两个关键词语,首先引导学生去猜想孩子们有什么样的憧憬? 大部分学生有过放风筝的经历,放风筝的快乐心情顿时洋溢在他们幸福的脸上,孩子们的憧憬也就变成了他们自己的憧憬。他们纷纷说着:孩子们憧憬着他们的风筝越飞越高;憧憬着他们的幸福鸟带着他们的名字,飞在高高的蓝天上,其他人都非常羡慕;憧憬着幸福鸟把幸福洒满整个村庄„„带着他们的憧憬,带着他们的美好希望,朗读句子,学生们读得有滋有味。就这样反复诵读,边读边想象孩子们做风筝的情景,放风筝的神情,细细品味,深化情感。

二、抓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形象

文章中,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通过特别的环境、特别的行为举止、特别的谈吐体现出来的,这些都是通过精炼的语言来表现的。理解课文,只有理解这些关键词,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内心。如《小摄影师》这篇文章,主要体现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和蔼可亲和关怀爱护,同时也体现了小男孩的聪明机智。我在教学这一课

时,抓住“纸团” “摆弄”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一个纸团飞进高尔基的窗口,要求给他照相,这种方式虽然是不正规的,不礼貌的,但高尔基没有因此生气、拒绝孩子的请求,说明他理解、爱护孩子。小男孩平常没有办法接触到高尔基,只好通过纸团来传递信息,说明他很聪明,遇事会动脑。“摆弄”一词更是反映了高尔基对孩子怀有极大的耐心,积极配合小男孩的工作,同时也反映了小男孩对工作的认真。抓住“纸团”“摆弄”引导学生品读感受,很容易地感受到了小男孩的聪明和高尔基的和蔼。再如,我在讲《孔子拜师》这一课时,抓住

“相距上千里”、“终于”等词语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体会孔子不畏艰辛的品质。

三、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感情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每篇文章都倾注了作者深厚的感情,通过文本语言表达出来。刘勰说过:“ 夫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我们在解读文本时,如何做到“披文以入情” 呢?关键词句就是切入点。关键词句往往是作者用意所在,字字珠玑,句句传情。抓住这样的词句进行教学,才能走进文本深处,走进作者内心,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如,我在教学《白鹅》这一课时,先请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再从文中找出哪些词语能够体现白鹅的高傲?学生便很容易找到了“傲慢、傲然、毫不相让、架子十足” 等词语,通过对这些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分析,学生感受到了虽然作者表面上说不胜其烦,而实际上是不亦乐乎、乐在其中,而能够体现白鹅高傲的那些词语,其实恰恰表现的是作者对这只白鹅由衷的喜爱之情,抓住这样的反语进行品读,使学生的思维充满张力,强化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

四、抓关键词句,感受意境之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一些含义深刻的关键词句往往能引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学生在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多元的阅读体验,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而大胆的想象,也会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意境之美,意蕴之深。

如,我在教学《长城》一课时,抓住关键词“单看”,并从这个词入手对原文进行再创造,采用填空形式:先看这数不清的条石,再看那_____。学生先后说出了:“ 再看那宽宽的马路,有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再看那糯米和石灰粘接的石条,城墙三面风雨不透” 等精彩的回答,用关键词唤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思考,想象文字背后的画面,体会文字的情感,学生精彩的语言就是智慧的闪动,这样有层次的教学,层层深入地透析文本,使学生感受到了想象思考的乐趣,接下来,我话题一转:“ 作者为什么不像我们一样写这么多的内容呢?” 此时,学生对长城这一伟大奇迹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各种

拍摄角度的画面中,学生品词赏句、想象语段,思想高度上升了。

五、抓关键词句,感悟人物内心

我在教学《掌声》这一课时,通过第一自然段的“默默”“文静”感悟英子的性格特征,想象她内向的各种性格表现;在第三自然段中,抓住“犹豫”推测老师让英子上台讲故事时英子的心理活动,通过“骤然”一词体会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深深地鞠了一躬”让我们想象到英子受到鼓励后的激动、感激和谢意。这些词语品读,加深了对主人公情感的理解和性格的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抓关键词句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见,品析词语、涵泳辞藻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学生学会品析关键词句,形成阅读能力,感受阅读乐趣,最终形成语感,学会表达。总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有一种理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多学习、多反思、多实践,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自主朗读、自主理解、自主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载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抓关键词句,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抓关键词句,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包五十二中 李海花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第二学段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

    政治生活关键词句集锦

    《政治生活》主观题答题关键词句集锦(主体是公民和政府) 一、有关公民为什么、怎么做? (一)涉及的知识点 1是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1......

    抓词句品析

    抓词句品析,落实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特殊学科,它主要不是学习文本的内容,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拥有的言语形式。因此,对于语文教学,特别......

    “如何抓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形象”语文教研活动总结

    康各庄联小“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语文教研活动研讨稿 杨桂兰 本次教研活动,我们教研的主题是“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提出以下看法。文章的思......

    抓关键抓重点

    抓关键抓重点持续夯实案防工作基础-什邡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召开1季度案件防控工作联席会议2013年4月9日,什邡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召开了“2013年一季度案件防控暨安全保卫工作......

    作文抓关键

    一、有跑题嫌疑或容易写跑题的观点 1、换个角度看问题。而实际上这个题写的就是打破思维模式。 2、最简单的方式。是说不要把问题想复杂了,要用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增加栅栏......

    抓重点词句教学论文

    抓重点词句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雷琴 本学期,我们围绕“抓重点词句教学,提高阅读能力。”这个课题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展开教研活动。下面是自己的几点小体会: 一、读通是感悟......

    抓重点词句促进阅读感悟

    科研视角 抓重点词句 促进阅读感悟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阅读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信息输入强化记忆,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