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共五篇)

时间:2019-05-12 23:2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第一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三)精读课文,披文入情。

这是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的主要教学过程。教师以“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画出来并简要地写出你的感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并试着找关键词,作批注。接着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总结抓关键词的方法,如反复读、联系上下文、删除关键词等,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完善自己的批注。在教师引导点拨的基础上,教师接着放手让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的4——10自然段,并出示学习要求:一是反复读课文,找出关键词句;二是揣摩关键词句,写上批注。学生先自读学习、小组交流,最后小组选出代表进行班级交流,展示自学成果,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进行及时地点拨与提升。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把课文的重点内容2—10自然段的学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为教师引导学习2、3自然段,借助重点语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教给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第二个步骤是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的4—10自然段,放手让孩子们进行读书,找具体的语句,体会法布尔而的对昆虫的痴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了学生情感体验的个体性,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默读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样的学习过程更符合孩子掌握知识的规律。同时,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小组交流、班级汇报,让学生学会合作,产生思想的碰撞,激起思维的火花,借鉴别人的优点补充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充分利用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资源。第二题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学生都能读出孔子是谦逊有礼,不骄傲自满,不

畏艰辛,积极进取,知道学无止境的人。从学生的做批注情况来看,都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并写好相关的批注。具体数据如下:

做批注找到3处关键词句的有2人,占全班的5%。

做批注找到4处关键词句的有10人,占全班的26%。

做批注找到5处关键词句的有6人,占全班的15%。

做批注找到6处关键词句的有9人,占全班的23%。

做批注找到7处关键词句的有8人,占全班的21%。

做批注找到8-11处关键词句的有4人,占全班的10%。

能找到5处以上关键词句的占全班的69%。

可见,学生都掌握了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一方法进行阅读实践。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二篇:浅谈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课文主要内容

浅谈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课文主要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而阅读能力较差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之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是我们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中重点提高内容。对于这个问题,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经验,深刻的感受到实施教学需要重点提高的是“抓住重点文章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自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提高:

一、是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

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比如:我在三年级教学《小虾》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环节:“那么小虾还有哪些特点?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翻开书,快速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个自然段主要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这句话也叫作这个自然段的什么句子?(生:中心句)那哪些句子是在具体写小虾有趣的?请你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来读读,并在旁边批注你的体会。老师有个温馨提示:你可以抓住关键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你的感受才会更深刻。” 在这堂课中,我觉得整节课是不但抓住了词语,而是在句子当中提炼词语去进一步感悟小虾的吃食的小心和脾气不好的特点,并结合整个句子整段话进一步让孩子品读,达到感悟的效果。所以说这节课是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学生学校兴趣浓厚,也进一步进行了文本细读。

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广为人们所引用,都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试想,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章,在朗读正确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这个阶段,不管你老师怎样精心设计导语,学生也不可能理解课文,感悟情感。你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借助各种阅读工具自由地、充分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把课文读通并初步读懂,这是引导学生悟情的基础。但课堂上教学时间短,如何让学生快速达到读正确、流利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一篇文章,总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往往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如果我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就能帮助学生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比如:我教学《一枚金币》一课时,紧紧围绕关键词语“受不了”进行“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受不了’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老人为什么受不了?从些词句中看出?儿子为什么受不了?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并随机进行感情朗读等”

教学环节,并以此来突破重难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注意教给他们理解句子中关键词语的方法,教会他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等来理解词语。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在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的基础上,学习时理解词语,就能读懂文章内容。每篇课文都会出现一些没学过的词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我们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一、查字典理解词意;

二、联系一下文理解词意。而字典中查出的解释到了句子中有时不一定适合,甚至还会弄巧成拙。所以结合上下文理解词意是最经常、最重要的理解词意的方法,是培养自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对日后的再学习也是不无捭益的。比如教学三年级《翠鸟》一文“鲜艳”一词下文有“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么一段文字。它本身已能够说明“鲜艳”了。学习时应先读下面的语句,再提炼出“鲜艳”一词。勿急,否则适得其反,这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最直截了当的方法。

三、是抓住过渡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阅读教学中突出过渡句的教学,也可帮助学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小学阶段,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还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只要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句适当作些补充、修改就能顺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总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有一种理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多学习、多反思、多实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朗读、、自主理解、自主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了解周恩来的相关资料,并尝试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教师搜集租界、周恩来的相关资料图片,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一起来读一句名言。(出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齐读。)

2、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对,他就是把毕生精力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出示周总理的照片)

3、周总理从小志气高,在 12 岁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课题,齐读)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提出问题,帮助梳理出主要问题:周恩来为什么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初读交流,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什么原因让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书”?

2、检查生字词:

帝国主义 欺凌 得意扬扬 租界 繁华 热闹非凡 巡警 训斥 耀武扬威

妇女 哭诉 衣衫褴褛

(指生竖向朗读,出课件介绍背景:在中国近代,英国、法国、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发动战争、强占领土、签定条约等多种方式,对我们国家进行侵略,这些国家就是我们所说的帝国主义列强。租界,就是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

国获取的租借地。)

(再横向朗读,说说读到“衣衫褴褛”时,仿佛看到了什么。最后齐

第四篇:抓关键词句_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抓关键词句,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府谷镇沙后河中心小学 王芳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第二学段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所谓关键词句,是指在课文中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重要作用的词句,它在课文中或准确表达文章主旨,或真切体现作者情感,是快速准确读准课文的有效信息。关键词句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关键词句作用的发挥,不失为良好的教学策略。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学会阅读,而抓住关键词句细致分析,能更好地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在阅读教学中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是有效阅读的窍门之一。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读感知是悟情的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试想,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章,在朗读正确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这个阶段,不管你老师怎样精心设计导语,学生也不可能理解课文。你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这是引导学生悟情的基础。但课堂上教学时间短,如何让学生快速达到读正确、流利的要求?抓中心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课文的中心句常常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其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文章的总起句,如《桂林

山水》的开头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有的是抒情句,如《一夜的工作》中“他(周总理)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有的是议论句,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最后一句:“伯父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抓住这些中心句,联系上下文,深刻理解其含义,便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理解关键词句是悟情的保证。

小学阶段的课文,大多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对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应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诸如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词句,表现事情意义的词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思想感情。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也应抓住表现景物特点的词句来体会。有的记叙文,还夹以议论、抒情。这些句子,含义深刻,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应抓住不放、深入体会。

三、品读关键词句是悟情的关键。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学生有了对课文内容和作者语言特色的理解之后,心中就会产生一种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激情,有一种与作者心灵的沟通的需要,这就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实现。而文中的关键词句就是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关键,因此,引导学生对课文关键词句进行品赏,进行个性化地读,就能更深入地去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进一步地升华思想。

四、积累关键词句是悟情的深化。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具有具象性的特点,熟读甚至是背诵课文中的精彩句段比系统的分析讲解更有效,更需要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学生在理解感悟基础上熟读成诵,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吸收,发展语感,更进一步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具体的中年级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抓关键词句,激发学生情感

如《风筝》一文体现了孩子们放风筝的快乐。我在教学这一课时,紧抓“憧憬” “依然”这两个关键词语,首先引导学生去猜想孩子们有什么样的憧憬? 大部分学生有过放风筝的经历,放风筝的快乐心情顿时洋溢在他们幸福的脸上,孩子们的憧憬也就变成了他们自己的憧憬。他们纷纷说着:孩子们憧憬着他们的风筝越飞越高;憧憬着他们的幸福鸟带着他们的名字,飞在高高的蓝天上,其他人都非常羡慕;憧憬着幸福鸟把幸福洒满整个村庄„„带着他们的憧憬,带着他们的美好希望,朗读句子,学生们读得有滋有味。就这样反复诵读,边读边想象孩子们做风筝的情景,放风筝的神情,细细品味,深化情感。

二、抓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形象

文章中,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通过特别的环境、特别的行为举止、特别的谈吐体现出来的,这些都是通过精炼的语言来表现的。理解课文,只有理解这些关键词,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内心。如《小摄影师》这篇文章,主要体现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和蔼可亲和关怀爱护,同时也体现了小男孩的聪明机智。我在教学这一课

时,抓住“纸团” “摆弄”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一个纸团飞进高尔基的窗口,要求给他照相,这种方式虽然是不正规的,不礼貌的,但高尔基没有因此生气、拒绝孩子的请求,说明他理解、爱护孩子。小男孩平常没有办法接触到高尔基,只好通过纸团来传递信息,说明他很聪明,遇事会动脑。“摆弄”一词更是反映了高尔基对孩子怀有极大的耐心,积极配合小男孩的工作,同时也反映了小男孩对工作的认真。抓住“纸团”“摆弄”引导学生品读感受,很容易地感受到了小男孩的聪明和高尔基的和蔼。再如,我在讲《孔子拜师》这一课时,抓住

“相距上千里”、“终于”等词语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体会孔子不畏艰辛的品质。

三、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感情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每篇文章都倾注了作者深厚的感情,通过文本语言表达出来。刘勰说过:“ 夫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我们在解读文本时,如何做到“披文以入情” 呢?关键词句就是切入点。关键词句往往是作者用意所在,字字珠玑,句句传情。抓住这样的词句进行教学,才能走进文本深处,走进作者内心,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如,我在教学《白鹅》这一课时,先请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再从文中找出哪些词语能够体现白鹅的高傲?学生便很容易找到了“傲慢、傲然、毫不相让、架子十足” 等词语,通过对这些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分析,学生感受到了虽然作者表面上说不胜其烦,而实际上是不亦乐乎、乐在其中,而能够体现白鹅高傲的那些词语,其实恰恰表现的是作者对这只白鹅由衷的喜爱之情,抓住这样的反语进行品读,使学生的思维充满张力,强化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

四、抓关键词句,感受意境之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一些含义深刻的关键词句往往能引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学生在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多元的阅读体验,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而大胆的想象,也会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意境之美,意蕴之深。

如,我在教学《长城》一课时,抓住关键词“单看”,并从这个词入手对原文进行再创造,采用填空形式:先看这数不清的条石,再看那_____。学生先后说出了:“ 再看那宽宽的马路,有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再看那糯米和石灰粘接的石条,城墙三面风雨不透” 等精彩的回答,用关键词唤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思考,想象文字背后的画面,体会文字的情感,学生精彩的语言就是智慧的闪动,这样有层次的教学,层层深入地透析文本,使学生感受到了想象思考的乐趣,接下来,我话题一转:“ 作者为什么不像我们一样写这么多的内容呢?” 此时,学生对长城这一伟大奇迹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各种

拍摄角度的画面中,学生品词赏句、想象语段,思想高度上升了。

五、抓关键词句,感悟人物内心

我在教学《掌声》这一课时,通过第一自然段的“默默”“文静”感悟英子的性格特征,想象她内向的各种性格表现;在第三自然段中,抓住“犹豫”推测老师让英子上台讲故事时英子的心理活动,通过“骤然”一词体会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深深地鞠了一躬”让我们想象到英子受到鼓励后的激动、感激和谢意。这些词语品读,加深了对主人公情感的理解和性格的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抓关键词句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见,品析词语、涵泳辞藻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学生学会品析关键词句,形成阅读能力,感受阅读乐趣,最终形成语感,学会表达。总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有一种理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多学习、多反思、多实践,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自主朗读、自主理解、自主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五篇:抓关键词句,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抓关键词句,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包五十二中 李海花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第二学段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所谓关键词句,是指在课文中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重要作用的词句,它在课文中或准确表达文章主旨,或真切体现作者情感,是快速准确读准课文的有效信息。关键词句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关键词句作用的发挥,不失为良好的教学策略。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学会阅读,而抓住关键词句细致分析,能更好地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在阅读教学中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是有效阅读的窍门之一。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读感知是悟情的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试想,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章,在朗读正确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这个阶段,不管你老师怎样精心设计导语,学生也不可能理解课文。你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这是引导学生悟情的基础。但课堂上教学时间短,如何让学生快速达到读正确、流利的要求?抓中心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课文的中心句常常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其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文章的总起句,如《桂林山水》的开头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有的是抒情句,如《一夜的工作》中“他(周总理)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有的是议论句,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最后一句:“伯父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抓住这些中心句,联系上下文,深刻理解其含义,便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理解关键词句是悟情的保证。

小学阶段的课文,大多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对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应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诸如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词句,表现事情意义的词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思想感情。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也应抓住表现景物特点的词句来体会。有的记叙文,还夹以议论、抒情。这些句子,含义深刻,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应抓住不放、深入体会。

三、品读关键词句是悟情的关键。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学生有了对课文内容和作者语言特色的理解之后,心中就会产生一种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激情,有一种与作者心灵的沟通的需要,这就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实现。而文中的关键词句就是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关键,因此,引导学生对课文关键词句进行品赏,进行个性化地读,就能更深入地去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进一步地升华思想。

四、积累关键词句是悟情的深化。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具有具象性的特点,熟读甚至是背诵课文中的精彩句段比系统的分析讲解更有效,更需要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学生在理解感悟基础上熟读成诵,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吸收,发展语感,更进一步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具体的中年级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抓关键词句,激发学生情感

如《风筝》一文体现了孩子们放风筝的快乐。我在教学这一课时,紧抓“憧憬” “依然”这两个关键词语,首先引导学生去猜想孩子们有什么样的憧憬? 大部分学生有过放风筝的经历,放风筝的快乐心情顿时洋溢在他们幸福的脸上,孩子们的憧憬也就变成了他们自己的憧憬。他们纷纷说着:孩子们憧憬着他们的风筝越飞越高;憧憬着他们的幸福鸟带着他们的名字,飞在高高的蓝天上,其他人都非常羡慕;憧憬着幸福鸟把幸福洒满整个村庄„„带着他们的憧憬,带着他们的美好希望,朗读句子,学生们读得有滋有味。就这样反复诵读,边读边想象孩子们做风筝的情景,放风筝的神情,细细品味,深化情感。

二、抓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形象

文章中,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通过特别的环境、特别的行为举止、特别的谈吐体现出来的,这些都是通过精炼的语言来表现的。理解课文,只有理解这些关键词,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内心。如《小摄影师》这篇文章,主要体现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和蔼可亲和关怀爱护,同时也体现了小男孩的聪明机智。我在教学这一课时,抓住“纸团” “摆弄”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一个纸团飞进高尔基的窗口,要求给他照相,这种方式虽然是不正规的,不礼貌的,但高尔基没有因此生气、拒绝孩子的请求,说明他理解、爱护孩子。小男孩平常没有办法接触到高尔基,只好通过纸团来传递信息,说明他很聪明,遇事会动脑。“摆弄”一词更是反映了高尔基对孩子怀有极大的耐心,积极配合小男孩的工作,同时也反映了小男孩对工作的认真。抓住“纸团”“摆弄”引导学生品读感受,很容易地感受到了小男孩的聪明和高尔基的和蔼。再如,我在讲《孔子拜师》这一课时,抓住 “相距上千里”、“终于”等词语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体会孔子不畏艰辛的品质。

三、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感情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每篇文章都倾注了作者深厚的感情,通过文本语言表达出来。刘勰说过:“ 夫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我们在解读文本时,如何做到“披文以入情” 呢?关键词句就是切入点。关键词句往往是作者用意所在,字字珠玑,句句传情。抓住这样的词句进行教学,才能走进文本深处,走进作者内心,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如,我在教学《白鹅》这一课时,先请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再从文中找出哪些词语能够体现白鹅的高傲?学生便很容易找到了“傲慢、傲然、毫不相让、架子十足” 等词语,通过对这些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分析,学生感受到了虽然作者表面上说不胜其烦,而实际上是不亦乐乎、乐在其中,而能够体现白鹅高傲的那些词语,其实恰恰表现的是作者对这只白鹅由衷的喜爱之情,抓住这样的反语进行品读,使学生的思维充满张力,强化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

四、抓关键词句,感受意境之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一些含义深刻的关键词句往往能引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学生在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多元的阅读体验,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而大胆的想象,也会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意境之美,意蕴之深。

如,我在教学《长城》一课时,抓住关键词“单看”,并从这个词入手对原文进行再创造,采用填空形式:先看这数不清的条石,再看那_____。学生先后说出了:“ 再看那宽宽的马路,有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再看那糯米和石灰粘接的石条,城墙三面风雨不透” 等精彩的回答,用关键词唤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思考,想象文字背后的画面,体会文字的情感,学生精彩的语言就是智慧的闪动,这样有层次的教学,层层深入地透析文本,使学生感受到了想象思考的乐趣,接下来,我话题一转:“ 作者为什么不像我们一样写这么多的内容呢?” 此时,学生对长城这一伟大奇迹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各种 拍摄角度的画面中,学生品词赏句、想象语段,思想高度上升了。

五、抓关键词句,感悟人物内心

我在教学《掌声》这一课时,通过第一自然段的“默默”“文静”感悟英子的性格特征,想象她内向的各种性格表现;在第三自然段中,抓住“犹豫”推测老师让英子上台讲故事时英子的心理活动,通过“骤然”一词体会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深深地鞠了一躬”让我们想象到英子受到鼓励后的激动、感激和谢意。这些词语品读,加深了对主人公情感的理解和性格的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抓关键词句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见,品析词语、涵泳辞藻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学生学会品析关键词句,形成阅读能力,感受阅读乐趣,最终形成语感,学会表达。总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有一种理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多学习、多反思、多实践,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自主朗读、自主理解、自主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抓住关键词句进行阅读教学课题报告

    《抓住关键词句进行阅读教学课题报告》杨杏芝 抓住关键词句进行阅读教学课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的读书活动,是阅读、思维、想象、口诵能力的......

    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方案

    教研材料——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与策略研究》 实施方案 ——中年级语文组教研主题实施方案 (2012——2013年度 肖玉波)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阅读教学......

    政治生活关键词句集锦

    《政治生活》主观题答题关键词句集锦(主体是公民和政府) 一、有关公民为什么、怎么做? (一)涉及的知识点 1是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1......

    品读重点词句 体会人物情感

    品读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情感 ——《给予树》(第一课时)教学谈 云南省建水县临安镇中心学校 杨保鸿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爱的奉献”来编排的,课文《给......

    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突出重点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各级管理干部特别是矿班子成员必须按照中央、省委和......

    必须抓住关键

    必须抓住关键、增强素质,不断提高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必须高度重视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注重把优秀干部选拔到国有企业任职。同时围绕促进企业发展,开展培训、深造、......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父爱的伟大

    作业1:运用“ 随机点拨,因文入理” 的方法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父爱的伟大 我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时,就尝试了运用“ 随机点拨,因文入理”......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科学家伽利略也说过:“你不能教人什么,你只能帮助他们去发现。”调查我们周围的学生,上课根本没有主动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