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文言文《师说》重点词句解释
《师说》知识梳理参考答案
一、文常填空
1、《师说》选自《韩昌黎文集》卷一,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韩昌黎、韩吏部,“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领袖,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著有《昌黎先生集》。
2、《师说》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表现出作者“奋不顾流俗”的非凡勇气和斗争精神。
二、词法、句法知识梳理
(一)指出句中的通假字现象: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2.句读之不知:读,通“逗”。3.或不焉:不,通“否”。
(二)指出句中的古今异义现象并解释:
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求学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用来„„的。3.吾从而师之:从而,跟随并且。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无论。5.今之众人:众人,一般人。
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所以,„„的原因。7.句读之不知:读,诵读时略作停顿。8.小学而大遗:小学,学了小的(知识)。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不一定。
10.好古文:古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
(三)一词多义:
1、师:
惑而不从师:老师。
吾师道也:学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学习)。吾从而师之:以„„为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指有某种专业技能的人。
2、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在。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不拘于时:被。
师不必贤于弟子:比。学于余:向。
3、其: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他们。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的,他们的。
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推测。其可怪也欤:确实,表加强语气。
4、乎:
其皆出于此乎:语气词,与副词“其”相呼应表揣测语气,可译为“吧”。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感叹语气。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第一个表时间,可译为“在”。第二个表比较,可译为“比”。
(四)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惑而不从师:惑,名作动,有疑惑。
2.吾师道也:师,名作动,学习。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名作动,从师(学习)。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作动,低于,不如。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名作动,从师(学习)。
6.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书,名作动,读书。7.或师焉:师,名作动,从师(学习)。
8.不耻相师:师,名作动,学习。
9.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名作动,从师(学习)。
10.则群聚而笑之:群,名作状,成群的。
1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作名,圣人、愚人。12.小学而大遗:小,大,形作名,小知识、大知识。13.吾未见其明也:明,形作名,明白道理的地方。
14.其贤不及孔子:贤,形作名,品德才能。15.吾从而师之:师,意动,以„„为师。
16.而耻学于师:耻,意动,以„„为耻。
17.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耻,意动,以„„为耻。
18.不耻相师:耻,意动,以„„为耻。19.孔子师郯子之:师,意动,以„„为师。
(五)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2.人非生而知之者。
判断句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判断句 4.而耻学于师 介宾后置句 5.师不必贤于弟子
介宾后置句 6.不拘于时,学于余
介宾后置句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句 8.小学而大遗
宾语前置句 9.不拘于时
被动句
三、请鉴赏《师说》的艺术手法。
论证严密,说理透彻;对比手法逐层深入论证;整句和散句穿插变化。
第二篇:高中文言文《琵琶行》重点词句解释
《琵琶行(并序)》知识梳理参考答案
一、常识填空
1、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除此之外,与“行”同类的表示诗歌体裁的还有歌、引等。
2、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之一是倡导和推动了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其重要的创作主张。
3、《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我们初中还学过白居易写的另外一首叙事诗《卖炭翁》。《长恨歌》是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为题材写成的又一首叙事诗。
4、白居易诗歌语言的最大特点是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二、词法知识梳理
㈠、请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及意义
1、本长安倡女
㈡、写出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
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2、因为长句
3、铁骑突出刀枪鸣
4、整顿衣裳起敛容
5、弟走从军阿姨死
6、暮去朝来颜色故
7、老大嫁作商人妇
8、凄凄不似向前声
9、年长色衰
㈢、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注明用法并解释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2、歌以赠之
㈣、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的词
1、命 ⑴、遂命酒
⑵、命曰《琵琶行》
2、言
⑴、凡六百一十六言
⑵、东船西舫悄无言
⑶、自言本是京城女
倡:同“唱”,歌妓
明年:第二年 因为:于是写了 突出:突然出来 整顿:整理
阿姨:倡女的养母的姐妹,一说倡女的养母,又说是倡女的姐妹 颜色:容貌 老大:年纪大了 向前:刚才 色:容貌
夜:名作状,在夜里
歌:名作动,作歌
叫,吩咐 命名
字 言语,声音 称,说
⑷、感斯人言
3、拨
⑴、转轴拨弦三两声
⑵、曲终收拨当心画
4、数
话语
拨动 拨子
⑴、使快弹数曲
几(表不定数)⑵、一曲红绡不知数
数量
5、轻
⑴、轻拢慢捻抹复挑
轻轻地 ⑵、商人重利轻别离
轻视
6、重
⑴、添酒回灯重开宴
重新,再 ⑵、商人重利轻别离 重视,看重 ⑶、又闻此语重唧唧 再,又
7、泣
⑴、满座重闻皆掩泣
哭泣,流泪 ⑵、座中泣下谁最多
眼泪
8、于
⑴、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向 ⑵、转徙于江湖间
在
9、是
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这,此 ⑵、自言本是京城女” 是,表判断
10、为
⑴、委身为贾人妇
做 ⑵、因为长句
写,作 ⑶、初为《霓裳》后《六么》
弹奏 ⑷、为君翻作琵琶行
替,给
三、句法知识梳理
1、送客湓浦口(介词“于”)
2、使快弹数曲(宾语(或说兼语)“之”)
3、曲罢悯然(主语“倡女”)
4、闻舟中夜弹琵琶者(主语“余”)
以上为省略句
5、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6、感斯人言
7、妆成每被秋娘妒
8、感我此言良久立
以上为被动句
9、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10、转徙于江湖间
以上为介宾短语后置
四、熟读诗歌第二段,结合具体诗句简析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的。参考:
运用比喻:急雨——音乐的粗重;私语——音乐的轻细;大珠小珠落玉盘——音乐的清脆圆润;莺语——音乐的婉转流畅;等等,化无形为有形
运用叠词、拟声词等来摹声拟音:嘈嘈、切切、幽咽、嘲哳、呕哑等,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性;
运用烘托:“主人忘归客不发”、“唯见江心秋月白”,把音乐效果与环境气氛、人物感情结合,烘托出音乐的美妙和饱含深情;
直抒胸臆:“未成曲调先有情”、“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揭示乐曲的无穷意蕴。
第三篇:高中文言文《兰亭集序》重点词句解释
《兰亭集序》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填空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朝代)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曾任右军将军等职,人称王右军。
二、词法、句法知识梳理
(一)重点实词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全)(都)..
2、引以为流觞曲水
(疏引).
3、亦足以畅叙幽情
(内心深藏的感情)..
4、所以游目骋怀
(开畅胸怀)..
5、信可乐也
(实在).
6、夫人之相与
(交好).
7、俯仰一世
(指社会人事的应酬进退周旋)..
8、放浪形骸之外
(放纵无拘束)..
9、向之所欣
(过去,从前).
10、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发生,引起).
11、趣舍万殊
(不同).
12、不能喻之于怀
(明白).
1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本来).
14、故列叙时人
(一个一个地)(记下)..
(二)一词多义
1、修
(1)茂林修竹
(高)(2)况修短随化
(指寿命长)(3)乃重修岳阳楼
(修建)(4)修守战之具
(整治)
2、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趣,情致辞)(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3、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
(面对,引申为阅读)(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面对,迎)(3)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面对)(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将要)
4、次
(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旁边)(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下一等)(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按次序)(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行军途中的驻地)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
1、列坐其次
(其次,古义:这个地方。今义:次一等的。)
2、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古义: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
3、或取诸怀抱
(怀抱,古义:思想抱负。今义: 怀里抱着。)
4、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5、夫人之相与
(夫人,古义: “夫”用在段首引发议论,是发语词,可不译。“人”,人们。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6、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古义:这篇文章。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四)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映带左右
(带,环绕,名作动)
2、流觞曲水
(流、曲,使动用法,使……流;使(水)弯曲)
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少、长,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
4、所以游目骋怀
(游、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游;使……骋)
5、固知一死生
(一,数词的意动用法,看作一样)
6、齐彭殇为妄作
(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看作相等。)
7、一觞一咏
(觞,名作动,喝酒)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
2、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像)
(六)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1、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定语后置句)
2、会于会稽山兰亭
(介词结构后置句)
3、当其欣于所遇
(介词结构后置句)
4、亦将有感于斯文
(介词结构后置句)
5、晤言一室之内
(省略介词“于”)
6、引以为流觞曲水
(省略介词宾语“之”)
7、死生亦大矣
(判断句)
三、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
写兰亭的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涧水渚之间,绿树相映,鲜花吐艳,但在作者笔下,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唯山、水、林、竹、天、风而已。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写水,言其“清”而舍其碧;叙气候,亦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已。一切尽显淡雅,而这景物正是与作者心境的淡雅一致。东晋之时,玄学盛行,名士们对山水的欣赏,不仅“目寓”,而且“神游”,到自然中去,并认真观察思考,不只是怡情养性,还可以“明理”和“悟道”。
第四篇:高一文言文《病梅馆记》重点词句解释
《病梅馆记》知识梳理
一、文常填空
1、《病梅馆记》选自《龚自珍全集》,作者龚自珍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清代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我国清(近)代的杰出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
2、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小品文,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要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与他的《己亥杂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词法、句法知识梳理
(一)重点实词
1、以欹为美,正则无景(倾斜).
2、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砍削).
3、删其密,夭其稚枝(使„„弯曲、摧折).
4、锄其直,遏其生气,(阻碍).
5、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卖).
6、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宣告).
7、甘受诟厉(辱骂)..
8、安得使予多暇日(空闲).
(二)一词多义
1、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动用法:使„„成为病态)
而江浙之梅皆病(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形容词,病态的,做“梅”的定语)
2、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作为)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做)
(三)虚词
1、以
(1)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把、拿)
(2)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来)
(3)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可以:能够)
(另一说法是:以,按,“以”后省略“之”,代病态的审梅标准。)
(4)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把来、用来)
(5)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凭)
(6)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把)
(7)以求重价(来、用来)
(8)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来、用来)
(9)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来、用来)
(10)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来、用来)
2、之
(1)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的)
(2)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的)
(3)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的取独)
(4)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它、代梅)
(5)辟病梅之馆以贮之(的它、代梅)
(6)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的)
(四)指出句中的古今异义现象并解释:
1、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智力:智慧、力量
(五)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夭:使„„弯曲。病:使„„成为病态。)
2、夭其稚枝(夭:使„„弯曲。)
3、纵之顺之(纵:使„„放纵地生长。)(顺:使„„顺其自然地生长。)
4、必复之全之(复:使„„恢复、使„„复原。)(全:使„„健全。)
5、既泣之三日(为„„哭泣 为动用法)
6、心知其意(心:在心上 名词作状语)
7、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号,号召;绳,约束 名词作动词)
8、而江浙之梅皆病(呈病态、成为病态 名词作动词)
9、予购三百盆,皆病者(呈病态、成为病态 名词作动词)
10、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明,公开形容词作动词)
11、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竭尽、用尽 形容词作动词)
12、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隐,隐衷形容词作名词)
(六)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1、予本非文人画士(„„非„„判断句)
2、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非„„也 判断句)
3、甘受诟厉(受:被 被动句)
4、予购三百盆,(“盆”后省“病梅” 省略句)
5、纵之顺之(前面省主语“予” 省略句)
6、悉埋于地(全在地里种植 介词结构后置)
三、请结合文本就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加以赏析,并请评价其思想性。
本文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喻手法,借梅喻人、托物言志,反映了作者反对专制主义,向往人格自由和精神解放的思想。文中以“文人画士”偏爱梅花的病态美,来影射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摧残,揭露封建专制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束缚,表达了作者要求政治改革、培养人才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愿望。
作者能从当时的现实及自己的遭遇出发,深感拯救人才之重要,才在文章里提出疗梅的措施。作为一个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一个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者,能在“文字狱”恐怖气氛笼罩下用这种曲笔揭露时弊,大声呐喊,提出改良措施,是难能可贵的,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他的良好愿望毕竟是无法实现的。
第五篇:师说字词句整理
整理通假字
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讲授
⒉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表否定
⒊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通"逗”,阅读中的断句 一词多义
【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或者是乐师)
③吾师道也:(名词做动词,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
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⑥则耻师:(动词 拜师)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 老师)(者也判断句)
【之】
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
②郯子之徒:(结构助词,这)
③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⑤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⑦士大夫之族:(这些人)
⑧古之圣人:(的)
⑨师道之不复:(主谓间,无义)
⑩吾从而师之:(代词,他)
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翻译为“这些”)
【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指示代词,那(些))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
⑦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强调,确实)
【惑】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③吾师道也:(名词,道理)
④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乎】
①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于】
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传】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③六艺经传:(名词,传文)
【无】
①孰能无惑:(没有)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词类活用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2.吾从而师之:
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3.吾师道也:
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
6.则耻师焉:
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7.小学而大遗:
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8.吾未见其明也:
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
古今异义
⒈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用来„„的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⒊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并且
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⒋无贵无贱
古:不论;不分
今:没有
⒌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风气
今:道理
⒍句读之不知
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⒎圣人无常师
古:永久的;固定的 今:平常的⒏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⒐年十七,好古文
古:秦汉的散文
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⒑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大多数人
⒒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习了
今:初级正规教育学校。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介词结构后置
1、学于余。
2、耻学于师。
3、师不必贤于弟子。
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人非生而知之者。
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省略句
1、则曰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被动
1、不拘于时
所字结构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重点背诵句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