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重点句子默写

时间:2019-05-13 06:1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师说重点句子默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师说重点句子默写》。

第一篇:师说重点句子默写

1、师者,_________________。

2、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惑之不解,或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

6、孔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第二篇:师说重点句子

篇一:师说重点句子默写

1、师者,_________________。

2、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惑之不解,或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

6、孔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篇二:师说 重点句子翻译

《师说》重点句子翻译

(一)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比我早,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在这吧?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实在令人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自有专门的研究,像这样罢了。

篇三:师说字词句整理

整理通假字

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讲授

⒉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表否定

⒊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通逗”,阅读中的断句

一词多义

【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或者是乐师)

③吾师道也:(名词做动词,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

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⑥则耻师:(动词 拜师)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 老师)(者也判断句)

【之】 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

②郯子之徒:(结构助词,这)

③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⑤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⑦士大夫之族:(这些人)⑧古之圣人:(的)

⑨师道之不复:(主谓间,无义)

⑩吾从而师之:(代词,他)

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翻译为“这些”)

【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指示代词,那(些))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

⑦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强调,确实)

【惑】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③吾师道也:(名词,道理)

④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乎】 ①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于】 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传】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③六艺经传:(名词,传文)

【无】 ①孰能无惑:(没有)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

词类活用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2.吾从而师之: 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3.吾师道也: 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

6.则耻师焉: 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7.小学而大遗: 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8.吾未见其明也: 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

古今异义

⒈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用来??的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⒊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并且 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⒋无贵无贱 古:不论;不分 今:没有

⒌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风气 今:道理 ⒍句读之不知 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⒎圣人无常师 古:永久的;固定的 今:平常的

⒏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⒐年十七,好古文 古:秦汉的散文 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⒑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大多数人 ⒒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习了 今:初级正规教育学校。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介词结构后置

1、学于余。

2、耻学于师。

3、师不必贤于弟子。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人非生而知之者。

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省略句

1、则曰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被动

1、不拘于时 所字结构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重点背诵句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

攻,如是而已。

篇四:高中文言文《师说》重点词句解释

《师说》知识梳理参考答案

一、文常填空

1、《师说》选自《韩昌黎文集》卷一,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韩昌黎、韩吏部,“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领袖,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著有《昌黎先生集》。

2、《师说》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表现出作者“奋不顾流俗”的非凡勇气和斗争精神。

二、词法、句法知识梳理

(一)指出句中的通假字现象: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2.句读之不知:读,通“逗”。3.或不焉:不,通“否”。

(二)指出句中的古今异义现象并解释:

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求学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用来??的。3.吾从而师之:从而,跟随并且。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无论。5.今之众人:众人,一般人。

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所以,??的原因。7.句读之不知:读,诵读时略作停顿。8.小学而大遗:小学,学了小的(知识)。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不一定。

10.好古文:古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

(三)一词多义:

1、师:

惑而不从师:老师。吾师道也:学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学习)。吾从而师之:以??为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指有某种专业技能的人。

2、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在。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不拘于时:被。师不必贤于弟子:比。学于余:向。

3、其: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他们。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的,他们的。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推测。其可怪也欤:确实,表加强语气。

4、乎:

其皆出于此乎:语气词,与副词“其”相呼应表揣测语气,可译为“吧”。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感叹语气。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第一个表时间,可译为“在”。第二个表比较,可译为“比”。

(四)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惑而不从师:惑,名作动,有疑惑。2.吾师道也:师,名作动,学习。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名作动,从师(学习)。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作动,低于,不如。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名作动,从师(学习)。6.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书,名作动,读书。7.或师焉:师,名作动,从师(学习)。8.不耻相师:师,名作动,学习。9.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名作动,从师(学习)。

10.则群聚而笑之:群,名作状,成群的。

1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作名,圣人、愚人。12.小学而大遗:小,大,形作名,小知识、大知识。13.吾未见其明也:明,形作名,明白道理的地方。14.其贤不及孔子:贤,形作名,品德才能。15.吾从而师之:师,意动,以??为师。16.而耻学于师:耻,意动,以??为耻。

17.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耻,意动,以??为耻。18.不耻相师:耻,意动,以??为耻。19.孔子师郯子之:师,意动,以??为师。

(五)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2.人非生而知之者。判断句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判断句 4.而耻学于师 介宾后置句 5.师不必贤于弟子 介宾后置句 6.不拘于时,学于余 介宾后置句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句 8.小学而大遗 宾语前置句 9.不拘于时 被动句

三、请鉴赏《师说》的艺术手法。

论证严密,说理透彻;对比手法逐层深入论证;整句和散句穿插变化。

篇五:期末复习之劝学师说重点句子翻译

《劝学》重点句子翻译练习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千里;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

也。

1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2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3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4君子的天赋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5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

6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师说》重点句子翻译

1..

业解惑也。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皆出于此乎?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2出生比我早的人,他得知真理[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以他为师; 3所以,无论高低贵贱,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4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5不通晓句读,不解决疑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了,大的方面却丢了,我没有看出

他高明的地方[或我没有看出他是明智的呢]。

6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这类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么!7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8不被时俗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履行古人从师之道,写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归去来兮辞》重要句子翻译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修。

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4、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5、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7、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8、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9、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10、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1觉悟到过去的事已经不能挽救,知道未来的事还可以补救。12羡慕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及时生长繁荣,感叹我的一生将要过去了。

3姑且顺着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犹豫什么呢? 4 倚靠着南窗来寄托傲然自得的的心情,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5人世与我已经背离了,还要驾车出去探求什么呢?

6寄身于天地之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何不随心所欲地生活而不用管他生死呢?

我向行人问前方的道路,恨天亮得太慢。看见自己的房子,心中欣喜,奔跑过去。

(一边欣喜,一边狂奔)

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时时抬起头向远处望望。

回来吧,让我同外人断绝交游吧。

爱惜(趁着)美好的时光,独自出去,有时在田里除草培苗。

《鸿门宴》

①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谁为大王此计者?④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⑤ 孰与君少长?

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

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⑧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刘邦第二天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

⑨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

⑩ 不然,籍何以至此。?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这是灭亡了的秦国的后续者啊!我私下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大王来何操?

? 沛公安在?

?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22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谁为大王此计者?24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25 孰与君少长? 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 26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27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刘邦第二天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29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

不然,籍何以至此。31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这是灭亡了的秦国的后续者啊!我私下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37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大王来何操?39 沛公安在?40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必修二

《赤壁赋》

①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吟诵“明月”诗里“窈窕”这一章。③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⑤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我们任凭苇叶般的小船随意飘荡,越过广阔旷远的江面。江水浩浩荡荡像凭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它将要在什么地方停止;飘飘然像要脱离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飞升仙境。

⑥ 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

之嫠妇。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⑧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

⑨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而

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不停地奔流就像这江水,但始终不曾消失:时圆时缺就像那月亮,但始终没有消减或增长。如果从它的变化这一方面来看,那么,天地间连一瞬间都没有停止变化;如果从不变这一方面来看,宇宙万物和我都是无穷无尽的,又羡慕什么呢? ?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

吾与子之所共适。

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景色,占有它们,没有人禁止,使?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①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给它命名。③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④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⑤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正当这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也还足够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个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

⑥ 于是予有叹焉。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远而且无处不在。

⑦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道路平坦距离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道路艰险而又偏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也是人们很少到达的地方。

⑧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⑨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张衡传》重点句翻译练习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4、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5、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6、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7、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次重点句子补充: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

3、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5、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样子像个大酒尊。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

6、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

7、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

8、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

9、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张衡)在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

翻译练习答案

1、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他)总是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

2、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3、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4、曾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怪它这次没有应验。

5、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

6、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出来了。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

7、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

第三篇:师说 重点句子翻译

《师说》重点句子翻译

(一)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比我早,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在这吧?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实在令人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自有专门的研究,像这样罢了。

第四篇:师说 阿房宫 陈情表 重点句默写题

默写题

 陈情表

臣密言:(),()。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至于成立。既无叔伯,()。(),晚有儿息。(),()。(),()。而刘夙婴疾病,();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诏书切峻,()。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则以刘病日笃;(),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但以刘(),气息奄奄,(),()。臣无祖母,();祖母无臣,()。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乌鸟私情,()臣之辛苦,(),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 阿房宫

(),(),(),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使天下之人,()。独夫之心,(卒叫,函谷举,(),(呜呼!(),((),((),((),(()?(();(()。

 师说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4、吾师道也,()?)。戍)!);)。嗟夫!);),),),)。));生乎吾後,(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6、古之圣人,(),();今之众人,(),()。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7、句读之不知,((),吾未见其明也。

8、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9、孔子曰:“(),(不必不如师,()。()如是而已。),或师焉,或不焉,),)。”是故弟子)((

第五篇:《师说》理解性默写

《师说》理解性默写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

5、《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6、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

,,”,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

,”。

7、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

8、《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9、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

”;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

”,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

10、韩愈写作

文的缘

:“。”

11、“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一致。

《师说》理解性默写答案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9、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

圣益圣,愚益愚

10、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下载师说重点句子默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师说重点句子默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师说 重点字词

    南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讲义必修一师说《师说》(韩愈) 括号内标明字音,横线下解释词语(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

    《师说》理解性默写(全文5篇)

    《师说》理解性默写自测 1.《师说》作者开篇就提出教师的职能的句子是:, 。 2.韩愈在《师说》中,用设问的方式指出不从师的危害,从而说明从师的重要的句子是:“,?” 3.韩愈在《师说......

    《师说》《词七首》名句默写

    《师说》、《词七首》背诵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2、惑而不从师,( ),( )。 3、吾师道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 4、 位卑则足羞,( )。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其可怪也欤! 6......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默写——宋词部分重点句子

    高二语文默写训练9(宋词部分) 按原文默写: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老莫还乡,_________。(韦庄) 2. 独立小桥风满袖,________________。(鹊踏枝 冯延巳) 3. 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默写——唐诗部分重点句子

    高二语文默写训练8(唐诗部分) 按原文默写: 1. 闲云潭影日悠悠, 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诗 王勃) 2. ________________, 风多杂鼓声。(从军行 杨炯) 3. 明月隐高树, ____......

    师说重点句子翻译(十句,有得分点)(5篇范例)

    师说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得分点:判断句、所以、语句通顺。(3分,每点一分)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

    6A Unit6句子默写

    佳博中小学生课外辅导6A Unit6句子默写 1、 春节在什么时候?它在一月或二月。2、 在春节人们通常会做什么?3、 他们通常吃许多美味的食物。4、 今天格林老师正在和他的学生们......

    高中文言文《师说》重点词句解释

    《师说》知识梳理参考答案 一、文常填空 1、《师说》选自《韩昌黎文集》卷一,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韩昌黎、韩吏部,“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领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