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汇总
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汇总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内容为史传散文。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对历年来选文体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复习。“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时“钦定”为“正史”的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3.课:考核、督促、征收。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因为。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三、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3.用事:掌权,主管。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5.听事:办公的地方。6.逆旅:旅馆。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四、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 ②通“促”: “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五、表示时间的词
高考文言文的第三题,也就是目前试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题——“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项”,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个别字词的错译和打乱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词为常见。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错误。因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nǎng从前)、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的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六、官员调动升迁的相关字词 1.表示授予、提升:
①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②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推荐,任以官职。③荐、举、引:由地方或某官员向中央推荐,任以官职。④简、铨(是根据资格条件选授官职的意思):选拔。⑤起:起用,起家就是起于家,在家里受征召任以官职。⑥拜、除、授:任命,授以官职。⑦擢、拔:提升;
⑧主、秉、典:主管;后面带的经常是管理的职责。
⑨知、守,尹:主管,主持。后多跟地点,知某州、守某郡、就是做某州(郡)的长官,如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尹京,即做京城的长官。2.表示降职、罢免: ①贬:降职。
②左迁:降职(但“累迁”多是升职)。③谪:被流放或被贬职。
④罢、免、黜、废:免官,废弃不用。⑤放:驱逐,流放。
⑥出:离开京城,外调(古人以入京任官为荣)。3.表示调动:
①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如:迁东郡太守。(《汉书·王尊传》)②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③调:调动官职。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④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⑤补:补充空缺官职。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⑥改:改任官职。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⑦出:京官外调。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4.表示兼职:
①兼:兼任。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②领:同时掌管、兼任较低的官职。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③判:高位兼低职。除镇安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5.表示代理,暂时担任:
④署:代理官职。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后汉书·范雎传》)⑤权:唐代以来称暂代官职。改江陵法曹(参)军,入为权知国子博士,……权知三年,改真博士。(李翱《李文公集·韩吏部行状》)摄、行或行走。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七、常见的古今异义的: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
如(到、往)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r>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欺骗言语不真实)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僭(jiàn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孤(幼年失去父亲)阪(山坡)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
勤(辛劳)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树(种植)给(食用丰足)
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县令)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
雅(平时)谢(道歉、推辞、告诉)
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甫(才、刚刚)
寻(不久)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造(造访、到)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容(宽容、或许、许可)遽(急速、就、恐惧)
还有一些相关的“高频词”虽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也要给予关注。这些词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例如: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主:掌管。轩辕之时,史有仓颉,主文之职。(《文心雕龙·史传》)
与诉讼和刑罚有关的词语有“案(追究查办)、狱具(判罪定案)、系狱、收、牵累、录(逮捕)、执、大辟、坐、诛、族灭、贷”等。
中国古代深受儒教影响的士子认为“不仕无义”,相当多的知识分子都可能千方百计去求官。隋以后,还可参加科考得官。这一部分“高频词”有“干、干谒、中第、及第、落第”等。
在中国,“以孝治天下”源远流长。“孝”有时往往凌驾于“忠”之上。表现在替父母守孝一事上正是如此。不管你多么留恋那个职位,也不管这官有多大,遇父母丧,必须弃职守孝。所以,“丁艰”“丁忧”屡屡出现于正史之中。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出仕,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
官员年老体衰,也要离休或是病退,由自己提出,叫“乞身”“乞骸”“乞骸骨”。
对人物品评的词,如“勤于吏治,恭而近礼”、“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好直谏,守节死义”中的“勤、恭、苟合(苟且附合,曲意逢迎)、守节”之类。这类词关系到对文段的准确到位的理解。从而直接影响对文言文分析、概括一题的解答。
100个常用的古今异义词(这里编写的是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100个常用词语的古今异义,现在仍然具有的意义没有编录。)A
1、爱——吝啬 异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2、安——哪里、怎么 沛公安在?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
3、北——败北、失败 追亡逐北
4、被——通“披” 被发行吟泽畔
5、倍——通“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本——推究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人欤?
7、比——等到 比及南郡
8、鄙——①偏远地区②目光短浅 蜀之鄙有二僧 食肉者鄙
9、俾——使 俾入邑庠
10、病——①困窘②缺点③担心④责备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人借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也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11、薄——迫近、接近芳不得薄兮薄雾冥冥 C
12、察——清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13、曾——竟
而侯生曾无一言不辞送我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如孀妻弱子
14、诚——确实、实在、的确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15、次——驻扎、停留 秦伯素服郊次
16、除——①台阶②任命、授予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7、存——拜访、看望、慰问 而公子数存之 D
18、殆——几乎、大概 郦远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19、得——能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诚不得已 20、短——说别人坏话、进谗言 短屈原于王
21、度——估计、考虑、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2、多——肯定、赞赏、歌颂 故传天下不足多 G
23、盖——表示猜测、不确定的语气 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4、故——①旧的、以前的、原来的②缘故③因此、所以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既克,公问其故 故木受绳则直
25、固——本来、原来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26、顾——①只是②难道 顾吾念之 顾不如蜀鄙之僧
27、鼓——演奏 今王鼓乐于此
28、国——①首都、都城②地方 去国怀乡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29、过——拜访、看望 大母过余愿枉车骑过之 H 30、函——盒子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31、恨——遗憾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32、胡——怎么 田园将芜,胡不归?
33、会——适逢、刚好遇到 会宾客大宴 J
34、疾——痛恨 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
35、既——已经、以后 始皇既没既克,公问其故
36、假——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7、间——①间隙、空余时间、偶然②暗中、悄悄③让其他人走开,然后才说④小路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侯生乃屏人而间语曰 间至赵矣
38、见——①被②作第一人称代词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君既若见录
39、就——接近、靠近金就砺则利 40、厥——其 思厥先祖父 K
41、堪——能承受、能禁受、能忍受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42、克——能 克终者盖寡 L
43、类——像 中绘殿阁,类兰若
44、怜——爱惜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45、令——美好 便言多令才 M
46、弥——①满②更加 弥天大罪
奉之弥繁,侵者愈急
47、靡——没有 靡计不施 N
48、乃——竟然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P
49、畔——通“叛” Q 50、期——整
期年,虽欲言,无可进者
51、趣——①通“趋” ②通“促”
52、请——①请允许我②拜访、看望③约请 老妇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公子闻之,往请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
53、秋——时间 诚危急存亡之秋
54、却——退后、退却 却秦兵三百余里 R
55、让——责备平原君让魏公子曰
56、如——去、到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如白沙,道海安 S
57、少——责备、批评、嘲笑 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58、胜——①尽②能承受,胜任,禁得起③美好的 何可胜道也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驴不胜怒,蹄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59、乘——(辆)兵车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60、适——到刚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彼乐土 61、示——给……看 请指示王 适得府君书 62、市——买 交广市鲑珍 63、视——比较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64、私——偏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65、属——连缀、连接 衡少善属文
66、数——①计算②数落、列举罪行③几、几个、几次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范增数目项王 67、速——招致 始速祸矣
68、素——①白色②平素、平时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且相如素贱人素昧平生 69、率——大都、全部 六国互丧,率赂秦欤? 70、爽——差错 无毫发爽 T 71、徒——白白、只是、空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为之记徒以吾二人在也 W 72、亡——丢失、遗失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以困矣亡羊补牢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73、微——如果没有 微斯人,吾谁与归? 74、委——把……交给 委命下吏 75、唯——希望 唯大王孰(熟)计议之 76、遗——送给 秦遗赵王书曰 77、恶——怎么 天下恶乎定? X 78、悉——全部、都 悉埋于地
79、咸——全部、都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80、相——①表示动作只涉及一方,有指代作用②帮助、辅助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至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81、向——从前、以前 向吾不为斯役向使六国各爱其地
82、谢——①谢罪、道歉②谢绝、拒绝③告诫、劝勉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阿母谢媒人闭门谢客 多谢后世人 83、信——确实
闻之“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信乎 84、幸——①希望②皇帝到……去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85、许——多余、左右 一百里许 86、徐——慢 徐趋
87、寻——不久 寻病卒 Y 88、要——通“邀” 便要还家 89、易——换 请以十五城易璧 90、狱——案子、案件
91、因——①沿袭,继续②趁机③通过,经由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92、遇——对待 然公子遇臣厚 Z 93、再——两次 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94、贼——害、祸害 是贼天下之人者也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95、识——①知道、记得②标记 汝识之乎 封识宛然
96、致——①表达②招致
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97、诸——之、之于 王语暴以好乐,有诸? 投诸渤海之尾 98、族——族灭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99、卒——①终于、最终②死③通“猝” 卒廷见相如 卒而葬之 卒起不意
100、坐——①犯罪②因为 王曰:“何坐?”曰:“坐盗。” 停车坐爱枫林晚 古汉语固定格式 孙长江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一样,都有一些由于沿用已久而逐渐固定下来的格式。如果我们对这些固定格式了解得不够,会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甚至会使我们丢掉许多不该丢的分。本文要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古汉语中的固定格式是很多的,本文着重要解决的是一些最常见的固定格式。⒈无乃……乎?
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例子是很多的。如:
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
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⒉……孰与……
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它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如下面的例子:
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
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
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⒊……之谓也其……之谓也
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请看下面例句: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
②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诗经》上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猜测得到它。”说的就是夫子这样的人啊!)
③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说:“《论语》上说:„他自身端正,不下达命令人民就会行动;他自身不端正,即使下达命令他的百姓也不会听从。‟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这样的人吧!”)⒋得无……乎?得无……耶?
这是一种表揣测疑问语气的固定格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应译为现代汉语的下面三种格式:恐怕……吧;莫非……吧;该不会……吧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也是相当高 的。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看到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思想感情,恐怕不一样吧?)
②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莫非告诉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③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你们恐怕被穷困所苦吧?)④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善于偷盗吧?)
⑤日饮食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⒌奈……何如……何若……何
这三个格式的用法是一样的,都表示怎样对待或处置某人某事。需要强调的是,“奈”、“如”、“若”是动词,含有“对付”、“处置”、“办理”一类的意思;而“何”则是补语,作“怎么”、“怎样”讲。在中间插入的内容属于“奈”、“如”、“若”的宾语。整个格式可译为“把……怎么样”,或“对……怎么办”。先看下面例句。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王屋、太行何?(《愚公移山》)②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与妻书》)③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力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
上面的三个例句中加线的句子应分别译为: ①把太行山和王屋山能怎么样呢? ②(我们)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③虞姬虞姬把你怎么样呢? ⒍何有于……?
这是一种表反问的固定格式。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格式究其实质是两种特殊句式的紧缩和移位。一是由介词“于”与它的宾语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原句作补语,翻译过来必须还原到动词谓语之前充当状语;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谓宾前置,也就是说“有”的宾语是疑问代词“何”,它前置了,在翻译的时候,也必须还原到“有”的前面。知道了这一点再去理解这种格式就容易得多了。这种固定格式的意思是:“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 请看下面的例句。
例句: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应译为“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呢?”)⒎何……为?
这是一种表询问或反问的固定格式。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为”这个虚词。“为”有两个读音,一是读“wèi”,一是读“wéi”。读“wèi”的时候,它只有介词性。一是读“wéi”。读“wéi”的时候,情况比较复杂,有三种情况。一是动词性,是一个“本领”很高强的动词,可以这样讲,句中需要什么动词,它都能够代替。二是介词性,只用在表被动的句子里。也就是说在被动句中,“为”必须读“wéi”。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再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两句中的“为”就必须读“wéi”。三是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在“何……为”这种固定格式中,“为”就属于这种情况。
这种固定格式的正确翻译为:“还要……做什么?”或者:“要……干什么?”请看下面例句:
例句: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划线句应译为:“还要告辞做什么呢?”
例句:②项王笑曰:“天之王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划线句应译为:“这是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做什么呢?” ⒏不亦……乎?
这是一种表示反问的固定格式。最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格式中的“亦”。这是一个很容易产生误解的词,稍一疏忽就可能把它理解为副词,其实,它是一个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只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不是……吗?”或者译为:“岂不是……吗?”
在古文中,这种固定格式的出现频率是很高的。下面的几个例句: ①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句中的化线处应译为:“像这样寻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②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句中的划线处应译为:“我射箭的本领不是很高明吗?”
③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句中的划线处应译为:“学习并且不时地温习它,不是很快乐了的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9、有……者
这种固定格式常用于叙事的开头,以突出叙事的对象。必须强调的是,这种格式还有两种情况。一是叙述的对象“人”在句首出现了,如“楚人有涉江者”,此刻,“有……者”属于定语后置;二是叙述的对象在句中没有出现,不属于定语后置,如“杭有卖柑者”。请看下面例子:
人有亡斧者。(《韩非子》)在这个句子中,“人”出现了,因此,“有……者”属于定语后置,应译为:“有一个丢了斧子的人。”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在这个句子中,叙述的对象没有出现,因而不属于定语后置,应译为:“城里有个叫成名的人。”
10、何……之有?
这也是一种宾语提前的固定格式。句中的“何……”是“有”的宾语,“之”属于结构助词,表示提宾。这种格式可译为:“有什么……呢?”如下面的例子: ①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应译为:“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②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应译为:“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呢? ③夫晋,何厌(通“餍”)之有?(《左传·崤之战》)应译为:“那晋国有什么可满足的呢?”
④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叔向贺贫》)应译为:“如果不忧虑德行没有完善,却忧虑财物不足,将要哀悼还来不及,有什么可祝贺的呢?”
应该说这种固定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相当高的。因此,无须再举更多的例子。
11、唯(惟)……是…… 惟……之为……
这种固定格式也是一种宾语提前的格式。需要再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是”与“之为”,均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作用;而唯(惟),表示的则是动作的唯一性,译为“只”。这种格式在成语中使用的频率是很高的。请看下面的例句: ①惟命是从; ②惟利是图; ③唯你是问; ④唯仁是亲; ⑤唯才是举; ⑥无乃尔是过与?
等等。例子太多太多,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12、所以…… 所以……者
所+介词(以、从、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这是古文中十分常见的固定格式,是一种名词性的“所”字短语。首先我们得知道,在古文中的“所以”与现代汉语中的“所以”是完全不同的,现代汉语中的“所以”是一个复音虚词,用在因果复句的后一分句,表结果,而在古代汉语中,可以说什么都可以表示,就是不能表示结果。那么,他都能表示什么呢?它可以表示动作所涉及到的原因、根据、工具、处所、办法、凭借等。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1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表原因)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者。(《吕氏春秋·察今》)(表根据③笔,所以书也。(表工具)
④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表处所)
⑤吾知所以距(通“拒”)子者,吾不言。(《墨子·公输》)(表办法)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表凭借)
⑦圣者,非所与熙(通“嬉”)也。(《墨子》·公输》)(表凭借。应译为:“圣人是不能与他随便开玩笑的。”)
⑧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表原因)⑨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治平篇》)(表方法)⑩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表原因)
例子太多太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13、……何所……
这是一种表疑问的固定格式,是“所……者(为)何”的紧缩和移位。懂得了这一点,也就等于知道了在阅读古文中遇上了这种固定格式时应该如何翻译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②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③白雪飘飘何所似?
⑤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孔雀东南飞》)
14、有所…… 无所……
这两种固定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就更高了,可以说比比皆是。需要强调的是,“有”、“无”是动词,“所……”是名词性的“所”字短语作它们的宾语。这两种固定格式的翻译比较灵活。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可译为:“对财物没有取什么,对妇女没有宠幸谁”
②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净过日而已。(《与妻书》)句中划线的地方,可译为:“贫困没有什么可苦恼的。”
③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同上)句中划线处,可译为:“一丝一毫的财物都不敢接近。”
例子很多很多,这里也不再一一列举了。
15、有以…… 无以……
这两种固定格式与上面讲的实际上是一回事,因为“有以”与“无以”是“有(所)以”与“无(所)以”的省写。“有”、“无”仍是动词,“(所)以……”是“有”或“无”的宾语。如“军中无以为乐”,就是“军中无所以为乐”,但不必机械地译为“军中没有用来作乐的东西”,可改变语法结构译成“军中没有什么用来作乐的”。“有以……”的译法类同。如下面的例子: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可灵活地译为“没有用来达到千里的方法”和“没有用来汇聚成的江海的方法”。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可译为:“我才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方法。”
还应该强调一下,“有以”常和“未”连用,此时,与“有以”的用法相同。如:臣未有以报也。(《庄暴见孟子》)
古代汉语中的固定格式远不止这些,但是这些却是最常见的,掌握了这些固定格式的正确翻译方法,对于我们今后的古文阅读是会有很大帮助的。
第二篇:高中重点字词,拼音及其字形
1、纵横捭阖 bǎi hã
2、稗官野史 bài
3、同胞 bāo
4、炮羊肉 bāo
5、剥皮 bāo
6、并行不悖 bâi
7、蓓蕾 bâi lěi
8、包庇 bì
9、麻痹 bì
10、奴颜婢膝 bì xī
11、刚愎自用 bì
12、复辟 bì
13、濒临 bīn
14、针砭 biān
15、屏气 bǐng
16、摒弃 bǐng
17、停泊 bï
18、哺育 bǔ
19、淡薄 bï
20、绰起 chāo
21、粗糙 cāo
22、嘈杂 cáo
23、搽粉 chá
24、刹那 chà
25、谄媚 chǎn
26、忏悔 chàn
27、场院 cháng
28、一场雨 cháng
29、风驰电掣 châ 30、瞠目结舌 chēng
31、惩创 chãng chuāng
32、鞭笞 chī
33、整饬 chì
34、炽热 chì
35、不啻 chì
36、叱咤风云 chì zhà
37、忧心忡忡 chōng
38、憧憬 chōng
39、惆怅 chïu chàng 40、踌躇 chïu chú
41、相形见绌 chù
42、黜免 chù
43、创伤 chuāng
44、啜泣 chuî
45、辍学 chuî
46、宽绰 chuî
47、瑕疵 cī
48、伺候 cì
49、烟囱 cōng 50、淙淙流水 cïng
51、一蹴而就 cù
52、忖度 cǔn duï
53、蹉跎 cuō tuï
54、挫折cuî
55、呆板 dāi
56、逮老鼠 dǎi
57、逮捕 dài
58、殚精竭虑 dān
59、虎视眈眈 dān 60、档案 dàng 61、提防 dī
62、瓜熟蒂落 dì
63、缔造 dì
64、玷污 diàn
65、订正 dìng 66、恫吓 dînghâ
67、句读 dîu 68、踱步 duï
69、阿谀 ē yǘ
70、婀娜 ē nuï 71、扼要 â
72、氛围 fēn 73、敷衍塞责
sâ 74、凫水 fú
75、辐射 fú 76、果脯 fǔ
77、准噶尔 gá 78、大动干戈 gē
79、脖颈 gěng 80、提供 gong 81、供销 gōng 82、供认 gong 83、口供 gong 84、佝偻 gōu lïu 85、勾当 gîu 86、骨朵 gū
87、骨气 gǔ 88、商贾 gǔ
89、桎梏 gù 90、粗犷 guǎng 91、皈依 guī 92、瑰丽 guī 93、刽子手 guì 94、聒噪 guō
95、哈达 hǎ
96、尸骸 hái 97、稀罕 hǎn 98、引吭高歌 hang
99、沆瀣一气 háng xiâ 100、干涸 hã 101、一丘之貉 hã
102、上颌 hã
103、喝采 hâ 104、负荷 hâ
105、飞来横祸 hâng 106、发横财 hâng 107、一哄而散 hîng 108、华山 huà 109、怙恶不悛hù quān
110、豢养 huàn
111、病人膏肓 huāng 112、讳疾忌医 huì jí 113、混水摸鱼 hún 114、混淆 hùn xiáo 115、和泥 huï 116、搅和 huî
117、茶几 jī 118、畸形 jī
119、羁旅 jī
120、无稽之谈 jī
121、跻身 jī 122、通缉令 jī
123、即使 jí
124、嫉妒 jí
125、棘手 jí 126、贫瘠 jí 127、人才济济 jǐ
128、觊觎 jì yú 129、雪茄 jiā 130、信笺 jiān 131、歼灭 jiān 132、草营人命 jiān
133、缄默 jiān 134、渐染 jiān 135、眼睑 jiǎn 136、矫枉过正 jiǎo 137、开花结果 jiē 138、拮据 jiã jū 139、攻讦 jiã
140、桔梗 jiã
141、押解 jiâ 142、情不自禁 jīn 143、根茎叶 jīng 144、长颈鹿 jǐng 145、杀一儆百 jǐng 146、强劲 jìng 147、骰子 tïu 148、劲敌 jìng 149、劲旅 jìng 150、痉挛 jìng 151、抓阄 jiū 152、针灸 jiǔ
153、内疚 jiù 154、既往不咎 jiù
155、狙击 jū
156、咀嚼 jǔ juã 157、循规蹈矩 jǔ
158、矩形 jǔ
159、沮丧 jǔ 160、龃龉 jǔ yǔ 161、前倨后恭 jù
162、镌刻 juān 163、隽永 juàn 164、口角 juã 165、迫击炮 pǎi 166、角斗 juã 167、角逐 juã 168、倔强 juã jiàng 169、诡谲 juã
170、矍铄 juã 171、龟裂 jūn 172、同仇敌忾 kài 173、不卑不亢 kàng 174、坎坷 kě 175、可汗 kâ hán 176、恪守 kâ
177、倥偬 kǒng zǒng 178、傀儡 kuǐ 179、丢三落四 là 180、落枕 lào 181、勒索 lâ 182、勒紧 lēi 183、羸弱 lãi 184、果实累累 lãi 185、罪行累累 lěi 186、擂台 lâi 187、罹难 lí 188、打量 liáng 189、量入为出 liàng 190、寂寥 liáo1 191、趔趄 liâ qiâ
192、雕镂 lîu 193、贿赂 lù
194、棕榈 lǘ 195、掠夺 lǜe 196、抹桌子 mā
197、阴霾 mái 198、埋怨 mán
199、耄耋 mào diã
200、联袂 mâi 201、闷热 mēn 202、扪心自问 mãn 203、愤懑 mân 204、蒙头转向 mēng 205、蒙头盖脸 mãng 206、靡费 mí
207、萎靡不振 mǐ 208、分娩 miǎn 209、酩酊 mǐng dǐng
210、脉脉 mî
211、抹墙 mî
212、蓦然回首 mî
213、牟取 mïu
214、模样 mú
215、羞赧 nǎn
216、呶呶不休 náo
217、泥淖 nào
218、口讷 nâ
219、气馁 něi 220、拟人 nǐ
221、拘泥 nì
222、亲昵 nì 223、拈花惹草 niān 224、泥泞nìng 225、忸怩 niǔ ní 226、执拗 niù 227、扒手 pá 228、心宽体胖 pán 229、蹒跚 pán 230、滂沱 pāng tuï 231、彷徨 pang 232、炮制 páo 233、咆哮 páo xiào 234、炮烙 páo luî 235、胚胎 pēi 236、香喷喷 pân 237、抨击 pēng 238、纰漏 pī
239、毗邻 pí 240、癖好 pǐ
241、否极泰来 pǐ 242、媲美 pì
243、扁舟 piān 244、大腹便便 pián 245、剽窃 piāo 246、饿殍 piǎo 247、湖泊 pō 248、居心叵测 pǒ
249、糟粕 pî
250、解剖 pōu 251、前仆后继 pū 252、风尘仆仆 pú 253、匍匐 pú fú
254、一曝十寒 pù 255、蹊跷 qī qiāo 256、颀长 qí
257、绮丽 qǐ 258、修葺 qì
259、休憩 qì 260、关卡 qiǎ 261、悭吝 qiān 262、掮客 qián 263、潜移默化qián 264、虔诚 qián
265、天堑 qiàn 266、戕害 qiāng 267、勉强 qiǎng 268、牵强附会 qiǎng 269、襁褓 qiǎng 270、翘首远望 qiáo 271、提纲挈领 qiâ 272、锲而不舍 qiâ
273、惬意 qiâ
274、衾枕 qīn 275、倾盆大雨 qīng 276、引擎 qíng 277、亲家 qìng 278、祛除 qū 279、黢黑 qū 280、清癯 qú
281、通衢大道 qú 282、龋齿 qǔ
283、面面相觑 qù 284、债券 quàn 285、商榷 quâ 286、逡巡 qūn
287、麇集 qún 288、荏苒 rěn rǎn 289、稔知 rěn 290、妊娠 rân shēn 291、冗长 rǒng 292、缫丝 sāo 293、稼穑 jià sâ2 294、堵塞 sâ 295、芟除 shān 296、潸然泪下 shān 297、禅让 shàn 298、讪笑 shàn 299、赡养 shàn 300、折本 shã
301、慑服 shâ
302、退避三舍 shâ 303、海市蜃楼 shân 304、舐犊之情 shì
305、有恃无恐 shì
306、狩猎 shîu 307、倏忽 shū 308、束缚 shù fù
309、游说 shuì
310、吸吮 shǔn
311、怂恿 sǒng yǒng
312、簌簌 sù
313、叨光 tāo
314、体已 tī
315、孝悌 tì
316、逶迤 wēi yí
317、崔嵬 wãi
318、冒天下之大不韪wěi
319、为虎作伥 wâi chāng 320、龌龊 wî chuî
321、斡旋 wî
322、檄文 xí
323、狡黠 xiá
324、厦门 xià
325、纤维 xiān
326、叶韵 xiã
328、省亲 xǐng
329、铜臭 xiù
327、纸屑 xiâ
330、星宿 xiù
331、长吁短叹 xū 332、自诩 xǔ 333、酗酒 xù
334、煦暖 xù 335、眩晕 xuàn yùn 336、洞穴 xuã 337、戏谑 xuâ
338、驯服 xùn 339、徇私舞弊xùn 340、倾轧 yà 341、揠苗助长 yà
342、殷红 yān 343、湮没 yān 344、筵席 yán 345、赝品 yàn 346、怏怏不乐 yang 347、杳无音信 yǎo 348、窈窈 yǎo tiǎo 349、因噎废食 yē 350、揶揄 yã yú
351、陶冶 yě
352、呜咽 yâ
353、笑靥 yâ 354、迤逦 yǐ lǐ 355、旖旎 yǐ nǐ 356、自怨自艾 yì
357、游弋 yì 358、后裔 yì 359、肄业 yì 360、荫凉 yìn 361、应届 yīng 362、应承 yìng 363、黑黝黝 yǒu 364、良莠不齐 yǒu 365、向隅而泣 yú 366、始终不渝 yú 367、伛偻 yú lǚ 368、舆论 yú
369、尔虞我诈 yú
370、囹圄 yǔ 371、参与 yù
372、驾驭 yù
373、熨贴 yù
374、卖儿鬻女 yù
375、断瓦残垣 yuán 376、苑囿 yuàn yîu 377、头晕 yūn 378、扎小辫 zā
379、柳荫匝地 zā 380、载歌载舞 zài 381、怨声载道 zài 382、暂时 zàn 383、臧否 zāng pǐ 384、确凿 záo 385、谮言 zân 386、憎恶 zēng 387、咋呼 zhā 388、咋舌 zã 389、择菜 zhái 390、占卜 zhān 391、客栈 zhàn 392、破绽 zhàn 393、颤栗 zhàn 394、沼泽 zhǎo 395、肇事 zhào
396、折腾 zhē 397、动辄得咎 zhã jiù
398、蛰伏 zhã
399、贬谪 zhã 400、铁砧 zhēn 401、鞭挞 tà
402、趿拉 tā
403、绥州 suí 404、筵宴 yàn yàn 405、雉堞 zhìdiã
406、马厩 jiù觊觎 jìyú
龃龉 jǔyǔ
囹圄 líng yǔ
魍魉 wǎng liǎng
纨绔 wán kù
鳜鱼 guì yú
耄耋 mào dié
饕餮 tāo tiè
痤疮 cuó chuāng
踟躇 chí chú
倥偬 kǒnɡ zǒnɡ 另:倥侗念kōngdòng。
彳亍 chìchu
谄媚 chǎn mèi
女红 nǚ gōng 古同“工”
佝偻 gōulóu
龟裂 guīliè 微细的裂纹(如砂浆、混凝土、抹灰面上的);颜料、釉或油漆薄膜,由于老
化和瓦解而产生的短而浅的
裂纹
龟裂 jūnliè 田地因天旱而裂开许多缝子;皲裂。人的皮肤因为寒冷干燥而布满裂纹或
出现裂口
蓓蕾 bèilěi 遗憾的是在人名中经常被念作péi。
蹀躞 diéxiè
迤逦 yǐlǐ
呷茶 xiāchá 呷作动词,义为小口饮。呷作象声词时念作gā。
狡黠 jiǎoxiá
猥亵 wěixiè
猥狎 wěixiá(怀疑是否有这个词)
委蛇 wēiyí
蟾蜍 chánchú
迷惘 míwǎnɡ
趔趄 lièqie
窥觑 kuīqù
肄业 yìyè
徜徉 chánɡyánɡ 也作倘佯。
叱咤 chìzhà
绸缪 chóumóu
纶巾 guānjīn
咄嗟 duōjiē
霎时shà shí
罹难 línàn
龌龊 wòchuò
促狭 cùxiá
皈依 guīyī
旮旯 gālá
戛然 jiárán
参差 cēncī
鳏夫 guānfū
髑髅 dúlóu
皴裂 cūnliè
妊娠 rènshēn
老鸨 lǎobǎo
东莞 dōngguǎn
孑孓 jiéjué
逡巡 qūnxún
趑趄 zīqiè
斡旋 wòxuán
弹劾 tánhé
旌旗 jīngqí
沟壑 gōuhè
交媾 jiāogòu
菁华 jīnghuá
毓婷 yùtíng
拈花 niānhuā
旖旎 yǐnǐ
褴褛 lánlǚ
蒯草 kuǎicǎo
执拗 zhíniù
匍匐 púfú
阿訇 āhōng
吮吸 shǔnxī
暴殄 bàotiǎn
拥趸 yōngdǔn
氤氲 yīnyūn
鹄的 gǔdì
整饬 zhěngchì 北京话里常念轻声。
贲临 bìlín 常被人念成pēn
踽踽 jǔjǔ
弑君 shìjūn
舐犊 shìdú
澹台 tántái 复姓
单于 chányú
尉迟 yùchí 复姓。
噱头 juétou或xuétóu 一般取后一种。
劓刑 yìxíng
木讷 mùnè
薄荷 bòhe
徘徊 páihuái
耆宿 qísù
确凿 quèzáo 现在只有一个音。
枣核 zǎohé 念hú时通常后加儿化音。
给予 jǐyǔ
说客 shuìkè
腌臜 āzā
垚(三个土,读音yáo,意:
山高,多用於人名。)
森(三个木,读音sēn,意稠
犇(三条牛,读音bēn,意:密)同“奔 ”,急走,跑,紧赶,逃跑
等。)
聂(三只耳朵,读音niè)
磊(三块石头,读音lěi,本义:石头多)
猋(三条小狗,读音biāo)
贔(三个宝贝,读音bì)
虫(3个虫重叠,读音chong)(虫的繁体)
奸(三个女字重叠,读音jian)(奸的繁体)
嘦(上只下要,读音jiào)
囍(两个喜字,每个喜字31口,共六十二口,读音xǐ)
巭(上功下夫,读音bū)
恏(上好下心,读音hào)
孬(上不下好,读音nao)
奣(上天下明,读音wěng)
嫑(上不下要,读音biáo,意:不要)
驫(三匹马,读音piāo)
嚞(三个吉,读音zhé)
譶(三个言,读音tà)
舙(三条舌头,读音qì)
瞐(三只眼,读音mò)
馫(三只香,读音xīn)
灥(三条泉水,读音xún)
靐(三个响雷,读音bìng)
畾(三个条田,读音léi)
轰(三个车,读音hōng)
皛(三个白,读音xiǎo)
惢(三颗心,读音suǒ)
尛(三个小,读音mó)
麤(三个鹿,读音cū)
龘(三个龙,读音dá,意古同“龖”,龙腾飞的样子。)
票(三个票,读音piāo,意通“飘”。轻举的样子)
鑫(三个金,读音xīn,意旧时商店字号、人名用字,取其金多兴旺之意)
第三篇:重点字词
重点字词
1、神奇的极光
俯瞰 黑魆魆 摇曳 萦绕
皓月
辐射 蚩尤 菩萨
瞥见
穹隆 秉性 棒槌 腔体 观止 出神入化 花妙笔
2、蓝蝶的光辉
债券 遐想 遐迩
3、说味
烟熏
熙熙攘攘
辕 晨曦 望 晖光 叹为生溃乱
轩瞭 免疫 疯癫 麝香
4、花的秘密
衍生 萼片 上颚 恶名昭彰
肆无忌惮 黏性 粘性 粘贴 淘汰 拟态 骨髓 掺杂 掺手
5、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
尘滓 孤迥 削弱 凤夔 箴言
甲胄 钟馗 得鱼忘筌 简明扼要 乖戾 赘疣 汲取
6、通感考
耳熟能详 瑰丽
脍炙人口 频率 笙歌 契合
7、文明与文化
衣衫褴褛
譬如 果腹 革履 木屐
鞠躬 泾渭分明 并行不悖 契约
8、路
花样迭出
登峰造极 荒谬 手腕
浮想联翩 蔑视 笼络
12、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呕心沥血 民谚 三昧 告罄 无济于事
人才济济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绞尽脑汁
为平地 夷
第四篇: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默写
《赤壁》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过零丁洋》文天祥
⑴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
⑵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句是:。⑶表现诗人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⑴词中写由月光转为思绪的过渡排比句是:。⑵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⑶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句是:。⑷“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⑴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是:。⑵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主旨句):。
⑶《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写出其险要,并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课外古诗
⑴《赠从弟》中描写风狂的反复句是:。主旨句:。
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
⑶《登幽州台歌》中指生不逢时句:。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句是:。⑸《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描摹愁绪的千古名句是:。运用想象写作者壮志豪情的诗句是:。
⑺描写秋天的古诗词:。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⑽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文天祥《过零丁洋》)30《诗五首》 《饮酒》陶渊明
(1)“晋陶渊明独爱菊”,写出《饮酒》中陶渊明的与菊相关的名句:。
(2)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3)陶渊明的《饮酒》诗中,“,”,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入境无“喧嚣”之感。《行路难》李白
(1)诗中道出了作者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昂扬之气的诗句是:。
(2)诗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杜甫虽身处漏雨茅屋,知心忧天下寒士,发出了“,”的呼唤。(2)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直接写到“雪”字的四句诗是:①②③④
(2)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3)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4)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5)纷纷暮雪下辕门。《己亥杂诗》龚自珍
(1)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是:。(2)同样是面对落花,晏殊说“无可奈何花落去”,龚自珍说“。”(3)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课外古诗
(1),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2)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默写 26 《小石潭记》柳宗元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5)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6)课文中“,”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27 《岳阳楼记》范仲淹
(1)概括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
(2)本文通过对洞庭湖景象的描绘,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抒情议论,表达了作者“。”的阔大情怀和“。”的政治抱负。(3)写出分别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以物喜”:,,“以己悲”:,,(4)“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退”指。(5)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6)《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于是:。(7)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于是:,。(8)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9)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⑽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文中的成语有:、、、、。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⑴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⑵写出文中的成语:、、、、、⑶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⑷文中作者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⑸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⑹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⑺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八年级下册语文重点字词解释、重点句子翻译 《与朱元思书》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风烟俱净俱:
2、从流飘荡从: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缥碧: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奔:
5、负势竞上负:
6、互相轩邈轩:邈:
7、蝉则千转不穷转:
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反:
9、横柯上蔽柯:上: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五柳先生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何许:
2、造饮辄尽造:
3、亦不详其姓字详:
4、因以为号焉以为:
5、每有会意会:
6、亲旧知其如此亲:旧:
7、或置酒而招之或:
8、造饮辄尽造:辄:
9、期在必醉期:
10、环堵萧然萧然:
11、箪瓢屡空,晏如也屡空:晏如:
1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俦:
13、衔觞赋诗觞:
13、不戚戚于贫贱戚戚:
14、不汲汲于富贵汲汲: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4、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piáo)屡(lǚ)空
5、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 《马说》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策:道:
2、执策而临之策:临:
3、其真无马邪其:
4、其真不知马也其:
5、一食或尽粟一石食: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食:材:
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等:
9、才美不外见见:
10、故虽有名马虽:
11、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千里:
12、骈死于槽枥之间骈死: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与常也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也.《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
2、援疑质理援:质:
3、益慕圣贤之道益:慕:
4、俟其欣悦俟: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汤:覆: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再: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逾约:
8、四支僵劲不能动支:
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
10、烨然若神人烨然:
1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硕师:
12、或遇其叱咄叱咄:
13、色愈恭,礼愈至至:
14、缊袍敝衣处其间缊:敝:
15、尝趋百里外尝:
16、不敢稍逾约稍: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6、余则袍敝衣处其间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9、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小石潭记》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水尤清冽尤: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见:
3.为坻,为屿,为嵁坻:屿:嵁:
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5.佁然不动佁然: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居:
7.隶而从者隶: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9.下见小潭下:
10.日光下澈下:
11.皆若空游无所依空: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蛇:
1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14.似与游者相乐乐: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寒:
16.记之而去去:
二、翻译重点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5.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岳阳楼记》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
2、越明年越: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制:
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其:
5、属予作文以记之予:以:
6、予观夫巴陵胜状夫:胜状:
7、衔远山,吞长江衔:
8、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涯:晖:
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
10、前人之述备矣述:备:
1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极:
12、迁客骚人迁客:骚人:
13、霪雨霏霏霪雨:霏霏:
14、连月不开开:放国:
15、薄暮冥冥;去国怀乡薄:去:
16、春和景明;沙鸥翔集景:集:
17、岸芷汀兰;此乐何极芷:汀:极:
18、宠辱偕忘宠:偕:
19、把酒临风把:
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古仁人:
21、或异两者之为或:为:
22、庙堂:江湖:
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
24、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微:斯:归:
25、若夫:至若:嗟乎:
26、不以物喜以:心旷神怡怡: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翁亭记》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环滁皆山也环: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秀:
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
4.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临:
5.名之者谁名:
6.饮少辄醉辄:
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
9.云归而岩穴暝归:
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从:
11.吾谁与归归:
1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秀:
13.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
14.休于树于:
15.山肴野蔌肴:蔌:
16.宴酣之乐酣:
17.非丝非竹丝:竹:
18.弈者胜弈:
19.觥筹交错觥:筹:
20.颓然乎其间者颓然:乎:
21.树林阴翳翳:
22.鸣声上下上:下:
23.太守谓谁谓: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满井游记》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1.恶能无纪恶:纪:
2.冻风时作作:
3.局促一室之内局促:
4.波色乍明,鳞浪层层乍:
5.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乍:
6.柔梢披风披:
7.毛羽鳞鬣之间鳞:鬣:
8.夫能不以游堕事堕:
9.麦田浅鬣寸许鬣:
10.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茗:罍:蹇:
11.而此地适与余近适: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第五篇:重点字词解释
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 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住,勤奋学习永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这些对于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孔子说:“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不如对其有兴趣的接受得快。”
9.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孔子立于河边说:“时间犹如流水一般,不论昼夜时刻流逝。”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这样)还不如去学习。” 11.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1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1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1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孔子说:“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相反。”
17.(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曾子说:“晚春换上春装,成年的五六个人,未成年的六七个人 , 在沂水(是一处温泉)中沐浴,唱着歌回去。” 夫子几乎是情不自禁的叹口气说:“我赞成正点说的啊!”
18.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孔子说:”发财作官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接受;贫穷和地位低贱是人人厌恶的,不用正当方法摆脱的,就不要摆脱。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能成就君子的名声?君子没有短时间离开仁道,紧急时不离开仁道,颠沛时也不离开仁道。" 19.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三个月进食不知肉味,说,“想不到这乐曲竟达到了如此的境地。”
20.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谏逐客书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 “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秦于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与,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 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 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官;而骏马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官,充下陈,娱心意,悦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追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声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致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是以泰山不让 士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 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译文:
秦国的宗室大臣都对秦王说:“从各诸侯国来服务于秦国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君主游说和离间秦国的,请把外来的客卿一律驱逐出境。”李斯也在计划驱逐之中。李斯于是上书秦王说:“臣听说官吏们在计议驱逐客卿,臣私下以为这是错误的。从前,穆公访求贤士,从西方的戎争取由余,从东方的宛得到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从晋国招致丕豹、公孙支。这五位先生,不出生在泰国,而穆公任用他们,兼并了二十个小国,终于称霸西戎地区。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转移风气,改变习俗,人民因而殷实兴旺,诸侯都来亲附听命,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惠王采用张仪的计策,攻占三川地区,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囊括九夷,控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取别国肥沃的土地,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联盟,迫使他们向西侍奉秦国,功业一直延续至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王室地位、遏制贵族势力,一步步吞食诸侯各国,使秦国成就了帝王的事业。这四位君王,都是依靠客卿的功劳。从上述事实看,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地方呢?假使当初四位君王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任用,那就会使国家没有雄厚富裕的实力,而秦国也就没有强盛的威名了。
如今,陛下得到昆山的美玉,占有随侯珠、和氏璧,悬挂明月珠,佩带太阿剑,乘骑纤离马,竖立翠凤旗,陈设灵鼍鼓,这几样珍品宝物,一件也不出产于秦国,而陛下却喜爱它们,为什么呢?如果必须秦国出产的然后才可以使用,那么,夜光之璧就不会装饰在您的朝廷,犀角象牙制成的器物就不会为您所赏玩,郑、卫美女就不会充满您的后宫,骏马就不会养在您的外厩,江南的金锡就不会为您所利用,巴蜀的颜料不会为您添光彩。您所用来装饰后宫、充满下堂、赏心悦目的,必须出产于秦国然后才可采用,那么,那些镶嵌宛珠的簪子、缀满小珠的耳环、东阿白绢做的衣服、锦缎绣成的饰物就不可能呈献在您面前,而那些随着社会风尚扮装雅致、艳丽优美的赵国美女,就不会侍立在您身旁了。敲瓮击缶,弹筝拍腿,呜呜呀呀地唱歌以开心悦目的,那才是真正的秦国音乐呢。郑卫《桑间》的新调,《韶虞》《武象》的古曲,都是别国的音乐。如今,放弃敲瓮击缶而听郑卫之音,停止弹筝拍腿而取《韶虞》之乐,像这样做是为什么呢?还不是为了心情愉快,看得舒服罢了。如今用人却不这样,不问可行还是不行,不分有理还是无理,不属于秦国的人都离开,凡是外来的客卿都驱逐,这样做只能说明您所重视的在于女色、音乐、珠宝、美玉,而所轻视的却在于人才。这可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政策啊!
臣听说,土地广阔,粮食就充足,国家强大,人口就众多,武器精良,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舍弃任何土壤,所以能那样高大;河海不排斥任何细流,所以能那样深广;帝王不拒绝任何臣民,所以能显示他们的恩德。因此,土地不论东西南北,民众不问哪个国家,四季都很美好,鬼神都来降福,这就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如今竟然抛弃百姓去资助敌对国家,排斥客卿以成就其他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缩而不敢向西方来,停步而不愿进入秦国,这可就是‘供给敌人武器,送给强盗粮食啊’!东西不出产于秦国,然而值得珍贵的很多;贤士不出生于秦国,然而愿意效忠者不少。如今,驱逐客卿以资助敌国,损害民众而有利仇人,对内削弱自己,对外结怨诸侯,而想求得国家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啊!
秦王于是废除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周振甫)
【注 释】
(1)过:错。(2)穆公:春秋秦君,姓嬴,名任好,都雍(今陕西凤翔县)。在位三十九年。(3)由余:春秋晋人。入戎,戎王命出使秦国,为秦穆公所用。献策攻戎,开境千里,使穆公称霸。(4)百里奚:春秋楚人,字井伯,为虞大夫。虞亡,走宛,为楚人所执。秦穆公闻其名,以五羖(公羊)皮赎他,用为相。(5)蹇叔:春秋时人,居宋,穆公迎为大夫。穆公出兵袭郑,蹇叔谏阻,不听。秦军为晋军在殽地击败。(6)丕豹:春秋晋人,父丕郑为晋惠公所杀,因奔秦,穆公用为大夫。公孙支:秦人,游晋,后归秦,穆公用为大夫。荐孟明于穆公,为人所称。(7)并国二十:指用由余而攻占的西戎二十部落。(8)孝公:战国秦君,名渠梁。在位二十四年。商鞅:即公孙鞅,战国卫人,仕魏为中庶子。入秦,说孝公变法,为左庶长。定变法令,废井田,开阡陌,倡农战,使国富兵强。封于商,称商君。孝公死,为惠王所杀。(9)获楚魏之师:商鞅率兵攻魏,虏公子卬,大破魏军。魏献河西地于秦。商鞅获楚师事不详。(10)惠王:秦孝公子,名驷。用张仪为相,使司马错灭蜀,又夺取楚汉中地六百里,始称王,在位二十七年。张仪:战国魏人,与苏秦同师鬼谷子,同为纵横家。苏秦主合纵,合六国拒秦。张仪相秦惠王,主连横,散六国合纵,使六国西向事秦。惠王卒,仪到魏为相卒。(11)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张仪与司马错争论,张仪主张取三川,司马错主张取蜀,惠王用司马错取蜀。当时张仪为相,故归功张仪。惠王死,武王立。命甘茂取宜阳,通三川,也归功张仪。三川,东周以伊水、洛水、黄河为三川。巴蜀,指今四川省。(12)北收上郡:惠王十年,魏献上郡(今陕西省北部)十五县。(13)南取汉中:惠王十三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汉中,今陕西南部。九夷:楚地的各种夷族。鄢郢:在今湖北宜城县。(14)成皋:在今河南汜水县。(15)昭王:战国秦武王弟,名稷。并西周,用范雎为相。范雎:参前《范雎说秦王》篇。(16)穰侯:魏冉,秦昭王母宣太后的异父同母弟。昭王即位,年少,宣太后用冉执政,封为穰侯。华阳:芈戎,宣太后弟,封华阳君。华阳,在今陕西商县。(17)内:同纳。(18)昆山:即昆冈,出宝玉,在于阗(今属新疆)。随和之宝:相传春秋时随侯救了受伤的大蛇,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称随珠。春秋时楚人卞和得璞,剖璞得宝玉,琢为璧,称和璧。明月之珠:即夜光珠。(19)太阿:春秋时楚王命欧冶子、干将铸龙渊、太阿、工布三宝剑。纤离:良马名。翠凤:用翡翠羽毛作成凤形装饰的旗子。灵鼍(tuó驼)之鼓:用扬子鳄皮制成的鼓。(20)说:同“悦”。(21)駃騠(juétí决提):北狄良马。(22)下陈:犹后列。(23)宛珠之簪:用宛(今河南南阳县)地的珠来装饰的簪。簪,定发髻的长针。傅玑之珥:装有玑的耳饰。玑,不圆的珠。阿缟:东阿(在今山东)出产的丝织品。(24)随俗雅化:随着世俗使俗变为雅。(25)搏髀(bì闭):拍大腿以节歌。(26)郑卫桑间:《礼·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桑间,卫国濮水上的地名。以上指当时民间的音乐。韶虞武象:韶是虞舜时的音乐。武是周武王时的乐舞,故称武象。以上指当时的雅乐。(27)五帝:《史记·五帝本纪》以黄帝、顓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28)黔首:以黑巾裹头,指平民。业:立功业。赍(jī几):给。
赏析:关于这篇上书的价值与特点,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曾有评说:“李斯之止逐客,并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作为一篇成功的上书,此文最大的特点正是“顺情入机,动言中务”。劝谏国君,必须懂得国君的心理和要求,也就是要“顺情”“中务”。当时,秦王最大的“情”、最重要的“务”就是“跨海内、制诸侯”。秦国的宗室大臣奏请秦王下逐客令,其出发点是维护自身的私利,而不是为了秦国的长远利益。李斯的这篇上书高瞻远瞩,完全抛开个人的去留问题,也不陈述自己的无辜和冤屈,而是从秦王梦寐以求的称雄大业出发,抓住秦统一六国这个战略问题剖明利害得失,以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和秦昭王四位先王“皆以客之功”的史实雄辩地说明重用客卿对秦有利,而“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是以人才资助敌国,有害于秦,“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这些为秦国竭智尽忠、出以公心的话是很能打动秦王的。虽然逐客令已下,但为了成就帝业,统一天下,秦王立即取消了有损于秦国根本利益的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李斯的上书达到了预定的目的。
一般教学遵照《史记·李斯列传》的说法,认为《谏逐客书》的背景是“郑国渠事件”:韩国以水利工程师郑国为间,劝诱秦国修筑水渠,以消耗秦的国力;工程中郑国身份败露,秦宗室大臣因而上书说:这些外来的客卿大抵都是为其主游间于秦的,“请一切逐客”;李斯亦在议逐之列,于是李斯写了这篇文章。然而,根据《资治通鉴》的考证与记载,郑国渠完工的时间是公元前246年,李斯上此书却是在公元237年;逐客令另有其背景,郑国渠事件或只能说是其远因之一。
真正引致逐客令的导火线,是嫪毐之乱。嬴政即秦王位时(前247年)十三岁,当时国家大权悉委任于相国吕不韦;嫪毐是吕不韦介绍给太后的“面首”,得宠封候,恣意妄为,广收党羽。前238年,嬴政在蕲年宫举行成年冠礼,嫪毐恐惧秦王亲政后会整肃自己,于是发动叛乱,而被早有准备的嬴政平定,然后嫪毐被五马分尸,太后被软禁,吕不韦被放逐到巴蜀。嬴政接着要大举清洗其余党,吕、嫪都是外国人,秦宗室大臣也劝秦王逐客,于是嬴政下了逐客令,也罢了李斯的官,然后才有《谏逐客书》。
我们还要考察李斯当时的背景。李斯,楚国人,少时为乡中小吏,他看到厕所里的老鼠又瘦又乏、饥馑慌张,而粮仓中的老鼠饱食无忧、又肥又大,觉得同样是老鼠,为什么差那么多?就是因为处境不同;所以我一定要找到大靠山。于是李斯开始成为一个政客。然后他去拜荀子为师,学成后入秦投奔吕不韦,也得到嬴政赏识,拜为客卿,负责重金招揽天下名士,有不从者,谋害之。
所以,逐客令一下,基于政治生命的生死利害,李斯必须向秦王输诚,也要为所有客卿辩护;而因为他本人主管这一块业务,他上书是名正言顺的。那么,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大王要肃清吕、嫪的党羽,但并非所有客卿都是间谍、乱党,若有忠心的客卿如我,大王没有理由不接纳;郑国渠事件时大王还年轻,现在也还年轻,难免冲动。宗室大臣之类“本土派”,藉这机会大叫逐客,显然是恶意排挤,但他们就是和大王一条心的了吗?大王也不会不知道他们是些什么货色、怀着什么鬼胎,也不会想被宗室包围。再者,历史也都能证明招揽客卿是对的政策。所以,我是可以说动大王的,因为我的理念、利益和国君利益一致。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把球做得漂亮,让大王睿智地“醒悟”,让本土派无从反驳,也让其它客卿感谢我。
于是,我们看到了《谏逐客书》这篇千古名文。但我们还应该注意他没有写的东西:李斯通篇没有明显为自己辩护,也没有批评、讽刺、开罪本土派,更没有谈论郑国、嫪毐之类敏感案件,这些都是做球的技巧。李斯是从天下大事、国家利益、发展的硬道理立论,从形势、理性、感性等各个层面说服秦王,而他个人的利益,也就隐含在其中。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李斯站在秦王这一边,而秦王可以挺他,也挺了他;如果当时掌权的是“本土派”,李斯写这篇文章的下场,就只可能是放逐、下狱或者死亡。
而我们后人在教室里读这篇文章时,有讲到这么多吗?似乎没有。我高中时,老师也只讲到它的文学技巧;上述这些“政治艺术”的部分,是我读了几年历史系才慢慢品味出来的。而我相信,古文两千多年来的传承中,那些真具慧眼的儒者,都会如此讲究文学的政治应用,这也才是我们真正该学习的。《谏逐客书》显示的是一个下位者应对强势者的技艺,它的表面是战略思想、文辞章法,里面是政治权谋、博奕心术;我们学到了它的正面,就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发声,遂行自己的理念和利益;学到了它的反面,我们就可以破解各种政客言论背后的意图;表里正反都学到,我们才可以成为一个具有真知灼见的士人,或者,公民。
古代读书人习文,绝大多数都是为了从政,经典如《四书》提供我们道德准则,老、庄提供我们哲学情思,而《谏逐客书》一类文章案例,提供的就是现实策略。今天我们呼吁大家重视古文教育,只从人格、性情、沟通表达等方面诉求是不够的;如果有人问我“学文言文有什么用”,我如果不说“无用之用,是为大用”,也可以回答一项绝对有用的,就是:政治。
文章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论理透彻。所举大量的事实有效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同时还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有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有着不容置辩的说服力。无怪乎后人称赞“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寓言二则
第一则:《蝜蝂传》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止。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译文: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即使他们的外形看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
赏析:《蝜蝂传》的两个部分分别扣住蝜蝂和腐败官吏各自特点展开议论。第一部分抓住蝜蝂善负物,喜爬高两个特性;第二部分讽刺腐败官僚的贪得无厌。两部分相互对应,意理一贯,内在逻辑十分严密,将小虫和官僚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用语精警,立意深刻.。
第二则:《哀溺文序》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译文: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象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
赏析:《哀溺文序》通过记叙一个平素最善于游泳的人因舍不得钱财而被淹死的故事,讽刺了世上爱财如命之人的愚昧无知,警告他们若不猛醒回头,必葬身于名利场中。其特色是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主要刻划了溺死者要钱不要命的心态,使全文叙述相当精炼,人物形象十分生动传神。
正面描写:
一是行动描写,“尽力而不能寻常”,暗示钱的累赘; 二是语言描写,“吾腰千钱,重,是以后”,说明他明知关键在钱,却仍不愿割舍; 三是表情描写,两次“不应,摇其首”,说明他要钱不要命,至死不悟。侧面烘托: 一是反衬,“善游最也”,借他人之口指出他平素善于游泳,从而反衬他今日“尽力而不能寻常”的反常行为。二是对比,把最善游泳的他反倒淹死,与本来游水本领不如他的人都能安全到达彼岸进行对比。
三是用“己济者”的呼号,从侧面揭示他的蒙昧心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