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诚信教育
浅议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
摘要:高校是培养社会所需专业知识人才的沃土,教育大学生诚实守信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针对目前大学生的诚信危机,高校诚信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区。正确认识诚信教育的种种误区,探寻诚信教育的正确途径,对培养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尤为重要。
关键词:诚信教育误区途径
[摘 要]诚信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存在着诚信危机,原因在于历史积 淀、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以及教育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要建构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创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建立监督机制,强化大学生诚信意识和规则意识。
[关键词]高等教育;诚信;大学生
On Sincerity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Students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an shan243002)
Abstrac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ertile soil producing qualifiedprofessionals needed in the society.Educating university students to be honest and keep their promises is one of the objectives of our moral education.However , faced with the sincerity ’scris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there exist some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sincerity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essay analyses these misunderstandings and suggests establishing a security mechanism for the sincerity education so as to bring up more excellent talent in the mondernization age.Key Words:sincerity education;educational misunderstanding;university students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企业无信不兴,社会无信不稳。根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每年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000亿元,这还只是有形的可以用数字计算的损失,而更多的则是不可以用数字衡量的损失,后者对社会产生的危害更大。这一切妨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对大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和腐蚀作用。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诚信危机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对深深地担忧。因此正视这种现象,形成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社会共识,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一、新时期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受市场经济价值取向功利化的影响。改革开放,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随着价值观念的转化和利益杠杆的作用,使得部 [作者简介]赵龙 1971年生,男,安徽桐城人,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分大学生在道德行为上的自我意识愈来愈强,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日益突出。在处理社会与他人的关系时,以是否有利于自我为尺度,在涉及到自身利益时可以不惜牺牲诚信道德原则为代价。
2.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道德转轨的大环境有关。与经济体制转轨同样
重要的是经济道德的转轨。在转轨过程中,一方面,维系市场经济中信用关系的制度和道德体系尚未建成;另一方面,计划经济下的指令计划约束逐渐失灵。制度与法律上的漏洞,以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的存在,在客观上助长了不讲信用的风气。
3.高校学生道德心理幼稚的反映。从人的心理发展来看,20 岁左右的年龄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正所谓“性,犹湍水也,决诸西方则西流,决诸东方则东流”。由于市场经济利益杠杆的作用和教育失误等原因,社会上普遍存在着许多不守诚信道德原则的现象,特别令人瞩目的是近来的一些学术腐败现象,而这些行为往往又因制度的缺陷使不守诚信者受益,从而给缺乏是非判断力的青年学生以误导。
4.受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与其发展的速度不协调的影响。近几年高校扩招,在校生人数大量增加,学生由原来的固定班级小组的学习生活方式,逐步代之以上大课、住公寓等流动性大的学习生活方式。这就给高校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以极大的挑战,一些社会不良习气乘虚而入。同时,由于扩招,使高校的生源素质有所下降,而许多高校又还未实行真正的弹性学分制度,这就使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自主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压力 较大,在考试的时候就不免有人试图通过“作弊”蒙骗过关。另外,高校以“面向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取代了以往的“国家包分配”的大学生就业制度,而由于这种制度正处于转轨时期,一些关系尚未理顺,导致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矛盾和困难比较突出,部分大学生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取胜,不惜采取伪造求职简历等不守诚信原则的做法。
5.受西方思潮的冲击。中国越来越与世界接轨,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就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当中,他们对中华民族原有的道德、信仰产生了怀疑和动摇,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模式潜移默化,根植于大学生们的心中,一些人为了自我的目的就放弃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
二、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误区:
作为未来中国社会的精英分子、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将直接影响着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因此,只有加强诚信教育,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从而推广信用规范,构建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也只有加强诚信教育,才能使大学生运用诚信约束自己,从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然而,由于整个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突出,以及诚信教育的“急功近利”,目前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误区。
误区一:诚信教育中唯“诚信”
诚信即诚实、守信。它是个人在与他人和社会处理各种关系时,所应遵循的一种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我国古代传统道德就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因此,诚信本身所蕴含的道德内涵,就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道德约束,还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修养。即诚信不仅仅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态度,而且更应是人的全部道德素质借以体现的重要方面。从这个意义来说,诚信是人的美德的重要体现,它折射了人的道德内涵。基于此,把诚信教育看作是“旨在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品质的努力”是不够的,是狭隘的,是对人道德的片面认识。因为,诚信包容于当代社会的其他道德品质,而诚信教育也不可能在缺乏其他道德品质的支撑下独立进行。没有对关爱他人的理解,没有对父母长辈孝敬的理解,没有对教师尊敬的理解,没有对社会义务和责任的理解,没有对国家发展、民族发展意义和责任的理解,以及没有对其他许许多多的社会道德的理解,诚信本身根本就没有其立足之地。离开了这些道德认识和道德品质,诚信也就失去了它的道德土壤,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道德的生成意义。这样,孤立的诚信教育,单独的诚信教育,在缺乏其他道德品质的支撑下,学生
们就只能把它理解为一种教条,一种简单的规范,一种社会或他人强加给他们的道德意识,因而他们永远也不会真正地接受,不会真正地认识,更不会养成真正的诚信品质。
因此,诚信教育与其说是一种有针对性、非常有现实意义、培养诚信品质的道德教育,还不如说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反思的突破口,因为对道德培养而言,并不是因为人或个体某一具体道德品质的“残缺”,才会导致人的整个道德行为的“不合格”,往往是整体道德素质都具有“不合格”的性质,然后才表现在某一具体行为上、表现在某一具体道德品质上。所以,诚信教育应是全面道德教育,诚信教育不应只把培养大学生的诚信作为自身的主要目标,而应把诚信品质的培养看作是培养大学生健全道德品质一个有效途径,或是突破口,进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大学生在现代社会应有的健全道德品质。
误区二:诚信教育不是对“诚信”行为的鼓励,而是对“不诚信”行为的限制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高校道德教育中,都存在这样一种教育模式:培养道德品质,即是培养有这种道德品质的行为习惯,进而就对没有这种道德品质的行为习惯进行种种限制。而限制的手法多种多样,如面壁、罚款、劳动、跑操场等。这样教育者们就把许多有意义的道德品质,简化为各种校规校纪,更严格的说,是一种“道德行为的教条”。进一步说,这种对“不诚信”道德行为的限制,实质上是一种消极的道德教育方式,它并不能让学生从心灵上感受某种道德的真正内涵,不能从意识上真正发现这种道德的社会意义,不能把握这种道德的社会价值,即不能对此道德进行真正的认同,当然也不能产生一种自觉的道德意识,不能养成一种真正的道德品质。如果能形成一种鼓励学生养成诚信品质的教育方式,并且学生因为诚信可获得相关的正面的评价,就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学生们就会在发现诚信道德价值的基础上更深入地去认识诚信品质,进而自觉地去养成这种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相比而言,这种诚信教育方式就比以前的那些“不怎么样就会怎样”、“违反了什么就会怎样”等消极教育方式有效得多。
误区之三:诚信教育只是道德说教,而不是道德行为的引导
当前我国诚信教育的突出特点,可能就是“急功近利”。因为社会中出现了诚信危机,然后在学校才强调具有“临危受命”意义的诚信教育;但在学校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却忽视了对社会的诚信宣传。这就似乎形成了我国诚信教育的“双轨制”,而这种畸形的诚信教育自然无法走出“只有学校里的道德说教,而没有社会上的道德行为引导”的两难困境。这其实是一种具有巨大社会影响的“不诚信”的“教育”。目前现实社会中太多的失信行为,使学生有了对诚信的怀疑心理,从而产生了“老实人吃亏”、“当谎言已成为商业社会的一种共识时,如果你不说谎你就很难生存”的意识,它在某种意义上误导了学生们的不诚信,并且其效果比学校里的诚信“说教”大得多。实质上我们的学校也逃离不了这种社会怪相。如现在谈得很多的“教育乱收费”、大学里教科书的盗印、大学食堂的“缺德”等等学校里的不诚信行为,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诚信教育南辕北辙。这样,不管从社会来看,还是从学校来看,我们现在的诚信教育都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对诚信教育本身来说,因为缺乏社会诚信行为甚至是学校里诚信行为的引导,这些事实似乎就已把学校里的诚信教育“架空”了,成了一种“意义虚无”的道德说教,没有教育行为本身的说服力,甚至还要抵制那些不诚信行为的负面影响,其有效的教育影响作用可想而知是多么的无力。
因此,我们除了在学校里进行诚信教育,还应在社会上宣传诚信,建立有效的关于诚信的社会机制,把道德培养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把学校里的道德教育与社会上的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把美好的诚信品质与现实中的社会行为结合起来,进而把诚信教育发展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运动。只有这样,才可能培养起整个民族的诚信意识和诚信品质。
三、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目的及社会地位决定的,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决定高校必须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因此,高等学校要严格遵循诚信的原则,积极开展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以便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水准的合格人才。
(一)提高社会的诚信度,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现在的大学校园已不能脱离现实社会而成为一方净土,学校诚信教育的落实,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对于承担诚信道德建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社会而言,坑蒙拐骗、弄虚作假、贪污腐化、偷税漏税等失信行为无不时时冲击着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减低了社会的诚信度,使大学生有了诚信的怀疑心理。国家、政府要下大力气,尽快完善和健全社会的诚信制度,建立由诚信管理系统、诚信评价系统、诚信监督系统组成的诚信监督管理体系。重拳打击各行各业的失信行为,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度,消除大学生对诚信的怀疑心理,培育出整个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形成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观念,营造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正本清源、治标治本。
(二)树立诚信教育的大教育观。诚信问题是大学生诸多问题中的一种,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不能就诚信教育论诚信教育,它只是大学生全面道德教育的突破口。对此,高校要整合现有资源,在教学、管理、服务、联系家庭、反馈用人单位信息等诸多方面融合起来,并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过程中,不要片面的讲解,可以教育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要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同步,要把自己理想的实现与诚信养成结合起来。诚信于己是道德品质问题,于人则是一种社会责任。因此,我们还必须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努力使大学生中具有健全的道德品质。
(三)建立个人诚信档案,配套奖罚机制。进行个人信用信息的登记,使学生的道德信用和经济信用有案可查,有据可信,对失信行为进行惩罚,奖励诚信行为。就大学生的诚信评价而言,我国高校目前还缺乏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但可以尝试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方向,形成一个诚信教育的积极的方式:即设立德育学分,并将其作为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其中大学生诚信档案必须在内容细致、可操作性强的基础上,建立一系列科学规范的诚信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记录,以便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来分析其诚信素质与水平。另外,通过对这些记录的不断积累、更新,定期对诚信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在学生毕业之前对其诚信品质做出一个最后的总体评价,而这种评价应该是学校对学生的一个较为公正、公平的鉴定,这种鉴定就暗含了对大学生失信行为的惩罚。
(四)鼓励大学生参加诚信的宣传实践教育活动。诚信教育固然需要通过相关的课程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其涵义、内容和要求;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接触生活、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道德教育,尤其是诚信教育,仅仅通过老师讲授或灌输,学生是不会欣然接受的。而笔试答卷这一格式化的考试更容易使学生停留在单纯知识的表面,出现言行分离的现象,这实际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道德需求,因而很难调动学生在诚信教育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体性也无从发挥。因此,在平常的诚信教育过程中,要拓展教育载体,组织系列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诚信的宣传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教育活动中感受诚信的力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作为社会发展生力军之源的大学生,要在诚信教育活动中勇于实践,走出校园,深入社区,深入农村,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机会,广泛开展各项诚信教育活动。另外,学校还要鼓励大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知识水平的优势,在校内外广泛传播诚信理念,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使诚信宣传教育通俗易懂、深入人心。这样,高校就可以从过去的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道德说教中走出来,使学生学会在各种道德冲突面前坚持正确的道德选择,逐步形成道德判断能力,使大学生真正做到诚信待人、诚信处世、诚信立身,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诚信教育真正内化,推动全社会诚信教育工作的开展。
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但我们应该有理由相信,只要去共同努力,多管齐下,年青一代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一定会逐步走出诚信危机,树立诚信观念,成为合格的科学的发展观的践行者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徐冠军.传统诚信教育的反思[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2]曲恒晶.创建“诚信教育”,迎接WTO 挑战[J].比较教育研究,2003(4).[3]汪 敏.大学生的信用危机和诚信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5).[4]顾建亚.论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02(8).[5]金保华.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教育思想与实践学校研讨会综述[J].中国教育学刊,2001(4).[6]黄家驹.公民道德建设教程[M].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7]李文凯.美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及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320(B4).[8]向 欣.关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3(6).[9]钟念军.大学生诚信教育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6).[10]万清祥.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3(4).[11]洪跃雄.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7).[12]徐仁权.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3(5).
第二篇:大学生诚信教育
调查目的:了解师范大学的大学生诚信意识状况,探索影响大学生诚信意思的因素,以及为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提供一些建议和理论依据。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个别谈话,收集资料。
调查对象:湖南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在对诚信的基本态度问题上,70的学生对诚信问题是很重视的,20的同学认为诚信问题只是一些琐碎小事,觉得无所谓,由此可见,诚信仍是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在作自我诚信评价的问答中,大部分同学选择“基本上做到诚信”,存在一定比例的同学“看情况而定”。从心理的角度分析,一个人都有想在别人面前有个好印象的意识,因此,这个问题本身也是一个对诚信问题的考验,大部分人都相信自己是一个基本讲诚信的人。我们也相信大部分人的诚信,但是“基本”这个修饰词说明了大部分依然存在不讲诚信的时候,为什么许多人认为自己大体上是诚信的,而有时就可以不诚信了呢?许多人的诚信是建立在有利于自身利益或者不会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而当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时,他就会可能做出失信行为,或者只是纯粹的心理仿效,看到别人做出不诚信行为,就认为自己也可以那样做,当被问起为什么那么做时,还会理直气壮地说“别人都是这样做的”,这个理由似乎成了“一般性”的道理。当然事实上大部分同学是诚信的,这也有利于扫除那些所谓的“一般性”的道理,营造更诚信的校园环境
二,对于“你觉得生活中细小事情能反映一个人的诚信意识吗?”的问题,结果是64的同学认为能,36的同学认为不能。可见大部分同学把诚信意识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这是值得肯定的,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把诚信意识贯彻到实际生活中,不迟到,不旷课,不乱扔垃圾,不浪费粮食,不对别人撒谎,这就是恪守诚信的表现。如果一个人能从生活细节中遵守诚信,那么在关键时刻不用怀疑,他一定会做出崇高的选择,当然在那36的人群中,也不乏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人,只是有些人心存大义,却不拘小节,不在意生活中的小事。虽然在一部分人的眼里,生活细节不能体现一个人的诚信态度,但是现实告诉我们诚信就是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乱帖广告,乱扔垃圾,浪费粮食等正成为大学校园里不和谐的因素。这些是否应该归结于大学生诚信约束的缺乏呢?至少应该存在一定的联系吧。或许就是那36的比例,才使我们的大学校园无法达到更高的境界。
三,对于“你如何评价学校目前的诚信状况”的问题,61的同学认为较好,24的同学认为一般,15的同学认为较差,认为较差的同学中,大部分是对学校环境的抱怨。尽管一部分人认为学生抄袭论文,考试舞弊,填报虚假材料的情况比较严重,但多数人还是相信我们的学校是公平公正的,相信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诚信的。我们无法保证某些调查的真实性,但是我们相信群体的力量,大部分人的意见才能代表学校的真实情况。也许那些广告的泛滥,个别的炒作会影响到少部分人的价值判断,我们相信我们同学多数是对校园的诚信环境持乐观态度,只有少数人对人对己在诚信方面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不仅会影响到自己今后人生的发展,也是影响整个校园诚信环境的不利因素。我们认为大学这个相对良好的环境里,我们应该严于律己,宽与待人,养成诚信的好习惯
第三篇:大学生诚信教育
大学生诚信教育
诚信包括诚实、信誉,它体现于人们所做的每一件事,甚至出现在举手投足之间。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将“诚”视为哲学本体,既是天道自然,也是所有人道的本源。
作为大学生,“诚信”同样重要。很多学校的校训上也带有一个“诚”字,如南京大学的校训是“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安徽财经大学的校训是“诚信博学,知行统一”,厦门集美大学的校训是“诚以待人,毅以处事”。这些都说明大学很重视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而近年来大学生中出现的考试作弊、助学贷款违约等诚信失范的状况表明,大学生的诚信状况难以令人满意。
首先,目前,各高校都存在着考试作弊的现象。据一份对892名大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有82.74%的大学生曾有过作弊行为(包括夹带纸条、给别人传答案、替考、高科技舞弊等),成绩中等以上的舞弊者占80.66%。其中,目的是“帮助”同学的,占8.86%。即使作弊一旦被发现有着相当沉重的后果,作弊现象也屡禁不止。其次,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还表现在:家庭不困难还要申请贫困补助,恶意拖欠助学贷款,图书馆借书不归还。以上种种现象都反应了当代大学生缺乏诚信、与自身高学历难以相一致的素质状况。
那么,当下大学生的诚信危机为什么会产生呢?
在我看来,大学生缺乏诚信最主要的还是受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下的社会环境没有将诚信作为一项评判一个人是否成功、是否有地位的标准。整个社会处于一种向钱看齐的扭曲的道德准线上,在这种前提下,诚信在人们眼中、在大学生心里也就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第二,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还与家庭教育和小学、中学、大学教育有关。首先,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孩子的诚信状况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家长的素质。而后在小学、中学、大学各个阶段的学习中,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使得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和智力的培养,而诚信等德育无形中受到忽视,随着近两年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对学生的教育也越来越倾向于实用性的,以解决就业为第一目标,对诚信教育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往往涉及很少。学校和学生自己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却忽视了道德教育,没有认识到身为一名新时期的建设者所应具备的起码的素质。
诚信是一个遍及全社会的课题,对大学生更是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它代表中国素质教育的程度,诚信问题“何去何从”应引起中国大学生的深思。
树立诚信,不能只靠个人的道德完善,它还应该形成一种具有约束力的公众舆论,一种体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完备机制。整个社会应该树立明礼诚信的良好社会风貌,将诚信纳入评定社会发展的机制中,在制度中与品德操行记录挂钩,不要再把品德考核作为一项可有可无的考试,将它看作是形式主义,要把品德考试作为评判一个人人格的重要标准。
树立诚信,不能制依靠学校的教育,更应该从小做起,在家庭、学校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普及诚信教育。家长要严格把握诚信大关,使孩子从小就明白诚信的重要性;学校更应该注重德育教育,让学生进一步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在生活中,每个人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诚实守信,提高自身素质,那么整个社会的风气便会提高,诚信教育会深入人心。
在我看来,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跟社会、跟教育、跟个人等方面面是脱不了关系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诚信问题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我们应做的、能做的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时时刻刻要求自己成为一名诚实守信的人。
第四篇: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总结
2009年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德育教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2009年本院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以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的卫生习惯为目标,以全校上下齐抓共管、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措施,加强了我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力度。通过本的德育教育工作,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习惯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校的德育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好地做好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现对我校2009年的德育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一支优秀的德育工作骨干队伍。建立一支优秀的德育工作骨干队伍,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学校领导重点抓,分管领导靠上抓,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突出抓。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我们利用例会、集会等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加强“科学发展观”理论及《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提高了全体教师德育教育业务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对德育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结合心理教育理论的学习,把德育教育与心理指导相结合,提高了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加大了德育教育工作的力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采用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全方位的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由于以上措施的落实,由于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德育教育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促进了我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二、以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培养为目标,加大教育力度,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德育教育工作要以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为目标。鉴于此,我们加强了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及自觉性的培养,从个人卫生的管理到安全知识的掌握,从遵规守纪自觉性的培养到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我们还注意了学生自我防范知识的学习。对应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在活动中初步达到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通过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不但使我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上了新台阶,而且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新学期进行常规系列教育,各班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确定不同学年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改进教育工作的方式与方法,充分体现德育工作的整体性,阶段性和实效性。
2、为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校风,开学后,各辅导员、班主任立即组织学生学习贯彻《学生守则》、《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我校各种规章制度,并做到及时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为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抵制社会大小环境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我们要求每位班主任每周至少联系一位家长,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
4、认真上好每一节班会,班主任老师认真设计班会内容,班会内容要体现实效性和针对性。重点班会有设计方案。
5、进一步利用好校园“正午阳光”广播、班级板报、墙报、学生征文等,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文明习惯、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6、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文明监督岗职能作用,监督岗成员参与学校班级日常工作的检查与评比,做好当日的值班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7、面向全体学生,继续深入开展以转化学困生为重点的系列活动,学生处建立问题学生跟踪档案,配合班主任常抓常管,把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
8、学生处处深入到各年级、班级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指导督促班级管理,每周一次对全校班级进行量化考核,每月一次班级管理评定,并评出文明班集体。每周(月)检查情况反馈各班主任。
9、有计划的培养各班、团干部,定期召开会议(班、团干部工作会议各两次),提高他们在班级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发挥学生教育学生的功效。
三、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切实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在2009年的工作中,我们把学生的德育教育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学校安排领导专门抓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要求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坚持不懈地抓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结合各科课程的教学,将德育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同时把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纳入对教师、班级的工作考核,强化了措施,明确责任,加大了我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力度。由于我们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使我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推动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为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四、主要经验:
1、深入领会文件精神,因地制宜开展活动
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把握各项政策法规,研读上级工作指导方案,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是取得活动成效的关键。只有掌握了大政方针,把握时局,只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益。
2、加强领导、创新工作思路
加强领导,强化组织过程,创新工作思路是开展好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是领导班子把德育工作放到首位,把抓好安全稳定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把每一次上级号召开展的活动都能开专题会议,制定活动方案,研究部署落实任务亲自抓。其次是成立领导小组,分工落实责任具体抓,作到抓方案制定,抓组织过程,抓活动效果,抓工作总结。
3、强化措施、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制定切施可行的保证措施是开展好各项活动的有利保证。我们在每次举办活动时,都能认真制定活动方案,成立领导小组,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强而有力的保证措施,通过各项工作会议,使全体教师明确活动的目地和意义,把开展活动的取得的成效纳入到教师考评中,落实到工作的实际中,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成绩的获得只能说明过去,总结本学期的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做好下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地加大德育教育工作力度,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争取德育教育工作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第五篇:大学生诚信教育有感
大学生诚信教育有感
仁义礼智信,是贯穿古今的为人以善思想,几千年来深深影响着中华人民。然而,令人费解的是,随着经济的飞跃发展,这几个字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尤其是其中扮演着重要地位的“信”。诚信的缺失表现在生活中似乎随处可见。作为大学生,面对大学校园里存在的诚信缩水现象,我们该何去何从?
尽管在大学这个远离喧嚣的圈子里,却依然存在着诚信的缺失现象。一场再寻常不过的考试,有些人却动起歪脑筋,将十几年来受过的“诚信为本”的教育抛诸脑后;一次神圣的奖学金的荣誉,有些人却使尽手段,力求收入囊中;一份再简单不过的作业,有些人却懒惰散漫,宁愿夺取他人劳动成果也不愿自己动手;一回再容易不过的请假,有些人却不以为意,撒谎外宿。这些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然而我们却不曾正视过它们的存在,直到麻烦降临了,灾难诞生了,我们才瞥一眼。
大学是锻造素质的重要阶段,是进入社会的助跑时期,性格也将定型。而诚信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标准,让他人取信于你的标志。想要成为立足于社会的人才,诚信是必不可少的。为了短暂的利益,使诚信断送在自己手中,让自己成为别人嗤之以鼻的人,无疑是弄巧成拙。只有在每件小事上要求自己,做到诚信待人,才有可能成为别人尊重的人物。
从孩提时代,父母曾时刻叮咛我们不可盗窃,不可撒谎,不可巧立名目,我们也在父母的监督下努力做到最好。然而,进入了大学这样一个使性格微妙变化的阶段,面对诱惑,面对利益,我们是不是动摇过?是不是在某一刻想抛开所谓的诚信,只为了一丁点好处?而甚至,我们也那样做了。归根结底,诚信的缺失只是因为自身的意志力不够大,尚不足以抵抗外界的诱惑。所以,接受诚信教育,是使自身变得优秀的必经之路。
首先,我们应当牢固诚信的观念,努力抵制外界的诱惑,增加课外书籍的阅读量,了解诚信的重要性及增强诚信意识的方法。其次,我们应当虚心接受老师的建议及教导,同时与自制力强的同学深入交往。只有在这样的熏陶下,我们才能成为诚信的大学生,为大学校园增添和谐丰富的色彩,使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