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当代文学(上)重点
1、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对男性的方式反映了什么?
对于苇弟,莎菲只有同情和可怜,而对凌吉士,莎菲只有肉欲的冲突和内心的鄙视。当莎菲发现自己陷入对凌吉士的身体的迷恋,竟至于差点失去自我的理性时,终于一脚踢开了他。作品写出了莎菲内心深处那无人理解的苦闷,带着深刻的女性感受和体验。小说发表后,茅盾内心深处那无人理解的苦闷,带着深刻的女性感受和体验。茅盾称赞这部作品“满带着‘五四’以来时代的烙印,笔下的人物“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床上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莎菲女士这一形象,是“五四”以来的独立女性继争得“人”的权利之后,经过痛苦的反省,首次喊出女性自身的性别意识。这时丁玲塑造莎菲这一形象的意义。
2、中国诗歌会
1932年9月,中国诗歌会成立。该会的前身为“左联“领导下的诗歌组。后来诗歌组扩大为中国诗歌会。中国诗歌会对当时诗坛上的“新月派”、“现代派”、“象征派”等脱离现实、追求唯美、沉醉在风花雪月里的倾向展开斗争。代表人物有蒲风、任钧、杨骚。其纲领为:反对帝国主义,特别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范穗封建统治;批判那些以“不谈政治“为幌子的脱离现实的诗歌、不关心人民命运的诗歌,主张诗歌应当成为革命斗争的武器;在形式上主张提倡大众化,即诗歌要让读者读得懂、听得懂、容易上口;工作方法上则主张在群众中吸取力量。
3、新感觉派小说的共同倾向
他们接收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与传统 的写实主义相对立,他们反对单纯描写外部现实,而是强调直觉,强调主观感受,力图把主观的感觉印象投入到客体中去。他们提倡新的文学要以快速的节奏的特殊的表现为基础,从理想的感觉出发去创造新的现实。
(一)首先,从题材上看,表现力机械文明中快节奏的现代大都市生活i,展示了人物的灵
魂和病态,从而开拓了一种独特类型的都市文学
(二)其次,在艺术表现上,讲人道主观感觉、主主观印象渗透、融合到客体的描写中,从而创造出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所谓“新现实”
(三)在小说结构上,完全打破时空顺序
4、曹禺的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中任选一位人物形象
5、曹禺对于中国话剧的意义
曹禺即使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者之一,有时20世纪中国现代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人物。她的剧作,尤其是《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四大名剧,一起独特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形成了现代话剧艺术的一座高峰,在中国乃至世界话剧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6、孤岛文学、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有一部分留在上海租界这一类似“孤岛”的特殊环境中的作家,仍然坚持创作,并利用各种艺术形式,配合抗日救亡运动,史称“孤岛文学”。“孤岛文学”中戏剧运动最为活跃,包括有“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组织的“上海剧艺社”在内的各种专业和业余的剧团,最多时达120之多。这些剧团组织联合演出,出来配合抗日的剧目,也上演较有艺术水准的翻译剧和历史剧。这时一些比较优秀的剧作,如于伶的《夜上海》、《长夜行》,阿英的《碧血花》、李健吾的《草莽》以及他改变得一些外国剧作,都代表了“孤岛文学”时期戏剧创作艺术的水准。
7、京派小说的特点
(一)文学首先是远离政治与商业操作的一种文人趣味。
(二)由“常”观“变”,城乡对立的乡村叙述架构
(三)审美感情;城市、从容、宽厚
自由主义基础上的情绪内敛与理智自制
(四)小说文体:抒情与讽刺
如废名,短篇《竹林的故事》、长篇《桥》。以田园牧歌风格著称。
8、戴望舒“《雨巷》时期”诗歌
《雨巷》时期,风格感伤幽婉,讲究音乐美,受法国象征派魏尔伦、英国颓废派道生的影响,与中国唐五代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9、艾青诗歌的贡献
①艾青对中国新诗的第一个历史贡献,是继承“五四”以来的新诗的爱国主义传统,应和着时代和历史的需要,以土地意象为核心,建立起一个把个人命运和民族命运
10、小剧场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的戏剧改革运动。针对戏剧的商业化倾向,提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小型业余演出,以提高戏剧的艺术质量并增强其社会作用。中国的爱美剧运动曾受其影响。
11、《上海屋檐下》的结构特点
剧作结构别开生面,采取“同步表演”的形式,在同一舞台空间,同时展现五户家庭的生活悲喜剧,主、副线交织,同时写出命运、性格各不相同的十几个人物形象,反映出1930年代都市人生穷愁惨淡的社会生活画面。
12、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点
首先,在结构上,赵树理采用中国传统小说常用的具有历时态性质的线型结构,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和情节的连贯性。
其次,在描写与叙事的关系上,以叙述为主,将描写融化到叙述中去。他的小说注意把人物放在充满矛盾对立的动态环境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而少有对景物和人物心理的静态描写。
最后,在创造民族化大众化的语言方面,赵树理的作品从叙述语言到人物对话都做到了彻底口语化。
13、举出张爱玲的创作的两个特点
中国传统小说与西方现代手法之间的巧妙融合。
① 在小说结构上,张爱玲小说既有中国传统小说的纵式结构,也有截取生活横断面的西方
小说结构形式,但更多剑手“情节小说”和“性格心理小说”
② 在人物心理刻画上,收到了弗洛伊德等现代心理学家和现代西方心理小说的影响,而且
善于通过含义深远的意象,表现人物的复杂心理。
③ 在小说时间的处理上,具有现代小说的跳跃性。
④ 语言既有中国式的华美、典雅,也有西方式的幽默、通脱。
14、七月派诗歌的共同特征
七月派诗人继承了30年代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强调诗歌美学的战斗精神与诗人社会职责之间的有机统一,深入突进生活,发掘既包含诗人强烈的主观感情,又具有深厚社会历史内涵的艺术世界,在抗战时期的诗坛上产生量广泛的影响,促进了现实主义新诗艺术的进步。
15、沦陷区、国统区、解放区三个地区文学的雅俗融合,各自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沦陷区因新文学的地盘一度空出,通俗文学的市场需求突然增大,而显得分外繁盛。上海地区的言情文学的这种繁盛情景,一直延续到抗战胜利以后。华北沦陷区以北以武侠小说为代表,达到了现代武侠的一个高峰。
国统区的新文学力量是最强大的,本时期显示了多样的雅俗联手过程。在解放区,由于文学更大范围地转入了战时状态,读者对象转向偏僻农村的文化偏低的农民,通俗化的必要性、紧迫性加强了,运用行政手段鼓励写作包含新思想的农民读物便成了当务之急。
解放区通俗文学基本不受文化市场机制的支配,面对的也不是城市市民,而是由抗日民主政府的政权力量加以自觉推行,对象变为农民。各根据地之间有统一的文化政策做指导,在战争环境下,也有不平衡性。原有的文化基础也不相同。
第二篇:现当代文学30年重点篇目
第一个十年
1、鲁迅:《彷徨》 《野草》
3、叶圣陶:《倪焕之》
4、冰心: 《斯人独憔悴》《两个家庭》
5、王统照小说:《沉思》《微笑》《湖畔儿语》
6、郁达夫小说:《银灰色的死》《茑萝行》《迟桂花》
7、郭沫若诗歌: 《女神》
8、徐志摩:《志摩的诗》
9、朱湘:《草莽集》
10、周作人:《苦雨斋集》
第二个十年
11、茅盾:《蚀》
12、茅盾:《腐蚀》
13、老舍:《老张的哲学》
14、老舍:《猫城记》
15、巴金:《憩园》
16、沈从文短篇:《龙朱》《虎雏》《八骏图》
17、沈从文:《长河》
18、蒋光慈:《丽莎的哀怨》
19、柔石:《二月》
20、张天翼小说:《三天半的梦》《包氏父子》
21、萧军:《八月的乡村》
22、萧红:《生死场》
23、艾芜:《南行记》
24、张恨水:《啼笑因缘》
25、鲁迅:《故事新编》
26、曹禺:《原野》
27、夏衍:《上海屋檐下》
28、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29、钱钟书:《围城》
第三个十年
30、路翎:《财主的儿女们》
31、张爱玲:《白玫瑰与红玫瑰》
32、张爱玲:《半生缘》
33、徐訏:《风萧萧》
34、丁玲:《在医院中》
35、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36、无名氏:《塔里的女人》 《北极风情画》
37、周立波:《暴风骤雨》
38、艾青:《艾青诗选》
39、冯至《诗选》
40、穆旦《诗选》
41、贺敬之等:《白毛女》
42、陈白尘《升官图》
第一个十年:
第二章:鲁迅
第三章:小说与通俗小说
问题小说家:
冰心:《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超人》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
王统照:《沉思》、《春雨之夜》、《湖畔儿语》、《生与死的一行列》
乡土小说家:
王鲁彦:《柚子》、《菊英的出嫁》
彭家煌:《怂恿》、《隔壁人家》、《我们的犯罪》、《莫校长》、《皮克的情书》
庐隐的《海滨故人》
淦女士《隔绝》
许地山《缀网劳蛛》
废名《竹林的故事》
第五六章:郭沫若和现代诗歌
新诗:现代第一个专门的诗社:“湖畔诗社”应修人和 中学生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 第七八章:散文、戏剧
周散文代表作:《喝茶》、《谈酒》、《北京的茶食》《乌篷船》、《故乡的野菜》等。冰心散文创作:《往事》、《山中杂记》
郁达夫:《还乡记》和《还乡后记》
徐志摩的散文集:《落叶集》、《自剖集》、《巴黎的鳞爪》、《秋》
第九章:三十年代思潮、第十章:矛盾
重要作品:
长篇《子夜》 《虹》 《霜叶红似二月花》 《腐蚀》。
中篇《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短篇(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林家铺子》。
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
第十一二章:老舍巴金
老舍代表作: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8)
《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
《猫城记》《离婚》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正红旗下》;
中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断魂枪》、《月牙儿》;
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巴金:
《灭亡》、《家》、《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春》、《秋》、《火》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憩园》、《第四病室》、《寒夜》
第十三章:沈从文
讽刺:《有学问的人》、《绅士的太太》、《八骏图》
散文:《从文自传》、《湘西散记》、《湘西》
第十四五章:小说与通俗小说
左翼小说:蒋光慈《丽莎的哀怨》、《咆哮的土地》
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韦护》、《水》、《母亲》
张天翼《包氏父子》
沙汀《代理县长》
艾芜《南行记》、《山峡中》
叶紫《星火》
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
鲁迅的奴隶丛书:萧红《生死场》与 叶紫的《丰收》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萧军《八月的乡村》。
端木蕻良:长篇《科尔沁旗草原》、短篇《鴜鹭湖的忧郁》。
京派小说:
废名
萧乾《篱下》《矮檐》
芦焚,师陀。
李劼人 “大河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
海派小说:
张资平代表作《最后的幸福》《上帝的儿女们》。
叶灵风《菊子姑娘》
刘呐鸥短篇小说《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热情之骨》《礼仪和卫生》。
穆时英小说集有《南北极》《白金的女体塑像》《圣处女的感情》
施蛰存作品集有《将军的头》《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等。
通俗小说:张恨水 代表作《啼笑因缘》《春明外史》《金粉世家》
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投名状》
顾明道的《荒江女侠》。
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
第十六七八章:新诗、鲁迅散文
现代派诗人的创作: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废名、林庚等。“汉园三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是因《汉园集》而得名。
林语堂散文:《大荒集》《我的话》
第十九、二十章:曹禺和戏剧
曹禺生命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
三大戏剧运动代表人物:田汉、白薇、洪深
大剧场三大剧目:《赛金花》(夏衍)、《大雷雨》(俄国奥斯特洛夫斯基)、《日出》(曹禺)
第二十二十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
第二十三、二十四章:小说与通俗小说
张天翼的《华威先生》
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
钱钟书的《围城》
路翎中篇《饥饿的郭素娥》,长篇《财主底儿女们》。
东北作家群:
有萧红的《呼兰河传》,端木蕻良的《科尔沁草原》,冯至诗化小说《伍子胥》
师陀《无望村的馆主》《果园城记》
汪曾祺《鸡鸭名家》《大淖纪事》
苏青自传性小说《结婚十年》
梅娘 “南玲北梅”《鱼》(1943)《蟹》(1944)《蚌》。
徐訏主要代表作:中篇小说《鬼恋》,长篇小说《风萧萧》
无名氏主要作品:《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野兽·野兽·野兽》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章:艾青诗歌散文
第三篇:大学《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战争思维侵入文学思维
1、两极化思维
集团对立性取消人与世界存在的复杂性;阶级性取代人性在文学中的存在;《第四十一》
2、重结果 轻过程
个体的牺牲被合理化;文学反战的人类立足点被扭曲;文学与政治的差异被模糊;毛泽东《长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3、乐观主义
悲剧精神与批判精神消失
二、文学新规范总结:政治一元化(可能会出简答题)主题:政治化 题材:工农化 形式:民族民间化
风格:乐观化、英雄化 生产方式:组织化
三、胡风事件后遗症(可能会出简答题)
1、制造了流行性批判话语
2、制造了表演性人格面具
3、制造了思想定罪模式,全民运动批判模式
四、反右运动及其影响(可能会出简答题)
1、文学精神萎缩
周扬:从此文学只能赞美,不能批评
2、庸俗社会学统治文坛
本质化、同构化
3、作家队伍的严重损失 五、十七年诗歌的基本特征
1、诗人的陨失
2、颂歌是主调
3、生活抒情诗与政治抒情诗的发达(抒情叙事化,代表诗人:李季、闻捷;政治抒情诗,代表诗人:贺敬之,郭小川)六、十七年散文基本特征
1、前期:通讯特写是主体
2、纪实散文的小说化倾向
3、抒情散文的两次勃兴
4、乐观的情调、进取的精神及其异化
5、诗化散文的勃兴
七、陷入的误区
1、追求诗的强化抒情方式
2、追求诗的概括与象征模式
3、形式错位带来的情感虚假
八、老舍与《茶馆》(论述题)
1、老舍的话剧之路
2、新旧对比结构
3、主题话剧
4、《茶馆》
A 《茶馆》的演出遭遇
文革前只演出一轮与文革后的火爆 周恩来的意见 葬歌与挽歌 B 五十年历史
一个茶馆:裕泰茶馆
三个时代:百日维新失败、北洋军阀混战、抗战胜利 C 七十多个人物
王利发 -- 男。最初与我们见面,他才二十多岁。因父亲早死,他很年轻 就做了裕泰茶馆的掌柜。精明、有些自私,而心眼不坏。
唐铁嘴 -- 男。三十来岁。相面为生,吸鸦片。松二爷 -- 男。三十来岁。胆小而爱说话。常四爷 -- 男。三十来岁。松二爷的好友,都是裕泰的主顾。正直,体格好。二德子 -- 男。二十多岁。善扑营当差。马五爷 -- 男。三十多岁。吃洋教的小恶霸。
刘麻子 -- 男。三十来岁。说媒拉纤,心狠意毒。康 六 -- 男。四十岁。京郊贫农。黄胖子 -- 男。四十多岁。流氓头子。
秦仲义 -- 男。王掌柜的房东。在第一幕里二十多岁。阔少,后来成了维新的资本家。乡 妇 -- 女。三十多岁。穷得出卖小女儿。庞太监 -- 男。四十岁。发财之后,想娶老婆。宋恩子 -- 男。二十多岁。老式特务。
吴祥子 -- 男。二十多岁。宋恩子的同事。a、人物及其出场
b、身份职业不变与子承父业 c、人物类型化
d、社会类型的命运铺排与社会环境性质的揭示 D 小说、散文化戏剧
a、性格冲突的线性打断与场景的日常化呈现 b、情节线的平行发展与中心冲突的消失 人物的命运轨迹与其他人无关 c、细节穿插的大量使用 增加社会类型 刻画其他社会类型
九、《创业史》(论述题)
1、评价的历史困惑
2、从理念出发的创作理念 柳青:《创业史》“只有一个主题——农民是如何放弃私有制,接受公有制的。这个主题写完了,小说就写完了。” 理念的政治制约与历史、现实的现实主义背离
3、梁生宝
思想的高地与艺术的洼地——新英雄塑造的艺术困境 严家炎:三多三不足:
写理念活动多,性格刻画不足 外围烘托多,放在冲突中表现不足 抒情议论多,客观描绘不足
4、梁三老汉
梁三老汉的真实性与代表性——新与旧之间 作家的情感共鸣——诗一般的同情 土地情结 发家情结
十、诗化散文的勃兴(论述题)•杨朔:“把每一篇散文都当成诗来写” •刘白羽:追求“有充分诗意的散文”
1、诗意的理解
A、崇高的思想感情 •片面追求崇高、伟大
•忽视散文的平凡、现实特征 •忽视真实、细节的体验与品味 •代表:刘白羽
B、诗的传情达意方式
•诗的意趣、含蓄、寄托、象征 •代表:杨朔 2 存在的问题
A 想象机制定向化
•意识形态背景而来的诗意价值 •意义指向的定向化:美好、赞颂 B 形式规范的定位错位 •美”的形式之维 “•以诗的形式规范指导散文的形式规范 •散文的自我特征模糊
•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美女实验与《拉奥孔》
•外来艺术方式必须在自身规范内成为有机整体 C 作家与文体的个性缺乏
3、陷入的误区
A 追求诗的强化抒情方式
•诗:情感与想象对对象的突破与超越-强化 •散文:常态情感的追求 •汪曾祺:“自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几乎没有美文,只有政论。偶有散文,大都剑拔弩张,盛气凌人,或过度抒情,顾影自怜。” •叶圣陶:《朱自清新选集序》:“每回重读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倾听他的闲谈的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我常常想,他这样的经验,他这样的想头,不是我也有过的吗?在我不过一瞬而逝,他却紧紧抓住了。他还表达得恰如其分,或浓或淡,味道板正而且醇厚。只有极早的几篇,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不免有点着意为文,并非不好,略嫌文胜质。稍后的《背影》《给亡妇》就做到了文质并茂,全凭真感受、真性情取胜。” •厨川白村:“用这种文体是最便当的,既不像戏曲和小说那样要操心于结构和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刻画之类,也无须像做诗似的劳精疲神于艺术的技巧。为表象不伪不饰的真的自己计,选用了这样一种既是费话也是闲话的eassy体的小说家、诗人和批评家历来很多的原因,即在此。” •散文的格调:“如果在冬天,便坐在暖炉边的安乐椅,倘在夏天,便披浴衣,啜香茗,随随便便,和好友仁心闲谈。将这些照样的移在纸上的东西就是eassy”
•散文:以平静的常态情绪写平凡生活的动人之处,情感节制,少渲染,少形容。
•孙犁:对盲目强化效果不以为然,追求神韵于平淡中表现,甚至追求情感的弱化效果。•五六十年代散文:
•①追求感觉的感觉的强化与膨化: •杨朔《荔枝蜜》蜜——生活——甜 •②追求情感的强度与浓度 •刘白羽:澎湃激烈的情感抒发 B 追求诗的概括与象征模式
•诗:以类概括方式把握对象,抓总体特征
•散文:客体特征的精确性与独特性把握上的抒情 •高尔基:“在我看来,散文比诗还难,它需要特别敏锐的眼力,需要有洞察力,要能看到和发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东西。”
•唐敏《心中的大自然》精细独特的把握、富有层次的精确造型、突兀奇崛的感受 •五六十年代:个性的排斥——感觉能力的退化,独特性消失——借助于诗的类概括 表现
•①追求构思、形象的集中:以象征性形象笼括全文 •②对象由实到虚、由描写到象征:意蕴与形象高度统一 •③急于追求诗性升华而失去感觉、情感的丰富性。C 形式错位带来的情感虚假 •艺术假定与形式规范
•情感历程与对象特征的非真实性 •为文造情
第四篇:中国现当代文4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主讲:刘纳
一、诗歌
《尝试集》是现代汉语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
初期白话诗的基本思想是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湖畔诗社
湖畔诗社成员有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湖畔诗社用新鲜活泼的白话,听凭自我感觉,大胆写爱,大胆写我,这在白话诗歌历史上是首创。 象征诗派代表诗人李金发,时称“诗怪”。
《十四行集》是冯至最重要的作品,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郭小川的《望星空》因写宇宙的浩渺与无限而受到批评与责难。
《相信未来》是诗人食指(郭路生)的成名作。
舒婷的《这也是一切》一诗带有理想主义的特点。
分析北岛《回答》的主题思想。 北岛写于1976年天安门“四五”运动的《回答》,突出表现了他这个时期的意志理想。一方面,诗有力地指斥了那个社会环境的颠倒、荒谬的性质:“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另一方面,表现了一个挑战者于历史的颠倒者进行抗争的不可动摇的决心,“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的描述,就包含着对民族历史新生的不可逆转的坚定信念。 非非主义 1986年5月,周伦佑、蓝马、杨黎、尚仲敏、何小竹等创办《非非》和《非非评论》报,宣告“非非主义”的诞生。“非非意识是从对语言的不信任开始的”。他们提出包括“感觉还原”、“意识还原”、“语言还原”的“创造还原”,具体途径是:三逃避——逃避知识、逃避意识、逃避意义;三超越——超越逻辑、超越理性、超越语法。 诗人海子的语词具有一种神性色彩,如“王”、“祭司”、“太阳”、“女神”、“大地”都是出现频率极高的语词。
二、小说 《狂人日记》的成就。
第一篇具有严格现代性意义的白话小说。写的不是一个普通狂人,而是借狂人之口传达自己的思想。在对中国封建礼教的批判和“人”的主题的发掘上表现出深刻性,确立了中国现代文学“人的 1 文学”这一主题。确立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现代白话”和“现代思想”这两大原则,宣告了现代白话小说的成熟。 新感觉派作家施蛰存擅长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来写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带有世俗化而非英雄化的倾向。
巴金著有小说《寒夜》。 《金锁记》的主要内容及题目喻意
《金锁记》主要内容是写麻油店女儿曹七巧,为了金钱,做了富贵姜家瘫痪少爷的媳妇,于是在黄金的枷锁里挣扎、焦虑,以至于人格扭曲变形的这一过程。《金锁记》题目喻意很明显,就是黄金的枷锁。另一层寓意是黄金所代表的权势、地位及宗法制度的家庭制度。 李劼人的历史小说被文学史誉为“大河小说”。
路翎的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曾被誉为“中国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果园城记》是师陀的小说集。
“中间人物”梁三老汉是《创业史》中最富有历史厚重感的人物。
王蒙于1956年发表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引起了热列的争论。
三、戏剧与散文 郭沫若通过剧本《蔡文姬》为曹操恢复名誉。
曹禺的《原野》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复仇故事。 《寄小读者》奠定了冰心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夏衍的《包身工》兼顾“报告”和“文学”的双重特征。
第五篇:《中国现当代文学》(下)复习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下)复习重点
一、客观知识部分
(一)50-60年代文学
1、小说:
识记:作家、作品、主人公。
杨沫《青春之歌》,主人公:“林道静、卢嘉川”
梁斌《红旗谱》,主人公:“朱老忠”
柳青《创业史》,主人公:“梁三老汉、梁生宝”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主人公:“刘世吾、林震” 宗璞《红豆》
茹志鹃《百合花》
2、诗歌:
识记:作家、作品
郭小川《望星空》《团泊洼的秋天》,贺敬之《桂林山水歌》
3、散文:
识记:作家、作品
杨朔《荔枝蜜》《茶花赋》,秦牧《土地》《花城》
(二)台港文学
1、小说:
识记:作家、作品、主人公
白先勇《台北人》,刘以鬯《酒徒》
金庸《射雕英雄传》(“郭靖、黄蓉”)、《笑傲江湖》(“令狐冲”)、《鹿鼎记》(“韦小宝”)。
2、诗歌:
识记:作家、作品
纪弦《你的名字》《狼之独步》
郑愁予《错误》
余光中《乡愁》《等你,在雨中》《白玉苦瓜》
洛夫《石室之死亡》
痖弦《红玉米》
(三)文革文学
识记:
八个革命样板戏(课件10)
“地下诗歌”:食指《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课件10)1
(四)80-90年代文学
1、小说:
识记:作家、作品、主人公
(1)70年代末——80年代小说
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
王蒙《蝴蝶》(“张思远”)
张贤亮《绿化树》(“章永璘、马缨花”)、《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章永璘、黄香久”)
谌容《人到中年》(“陆文婷”)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陈奂生”)
汪曾祺《受戒》(“明海、小英子”)
王安忆《小鲍庄》(儒家仁义文化的象征人物:“捞渣”)
阿城《棋王》(道家文化的超脱者:“王一生”)
韩少功《爸爸爸》(原始畸形的文化怪胎:“丙崽”)
张承志《黑骏马》(蒙古草原的出走者“白音宝力格”)
莫言《红高粱》(“余占鳌”)、《透明的红萝卜》(文革中心灵扭曲的乡村少年形象“黑孩”)
马原《虚构》《冈底斯的诱惑》《拉萨河的女神》
余华《现实一种》、《在细雨中呼喊》、《活着》(“福贵”的苦难人生)、《许三观卖血记》、《兄弟》
苏童《妻妾成群》(悲剧女性“颂莲”)(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红粉》、《1934年的逃亡》、《我的帝王生涯》、《米》
(2)90年代小说
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
刘震云《一地鸡毛》
方方《风景》
陈染《私人生活》,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陈忠实《白鹿原》(主人公“白嘉轩”),被称为“一个民族的秘史”,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王安忆《长恨歌》(主人公“王琦瑶”)
张承志《心灵史》,王小波《黄金时代》,王朔《顽主》
2、诗歌:
识记:作家、作品
(1)“归来的诗人”
艾青《鱼化石》
曾卓《悬崖边的树》
(2)朦胧诗
北岛《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一切》(“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舒婷《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神女峰》(“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生命幻想曲》(“太阳是我的纤夫,它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一步步,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
(3)新生代诗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五月的麦地》《亚洲铜》
于坚《尚义街六号》,韩东《有关大雁塔》
3、散文:
识记:作家、作品
巴金《随想录》(“说真话的大书”,敢于说真话)
杨绛《干校六记》
余秋雨《文化苦旅》
4、戏剧:
识记:作家、作品
高行健《车站》《野人》《绝对信号》
沙叶新《寻找男子汉》
二、名词解释
1、“百花小说”(时间、界定、内容、作家作品)(课件3:十七年小说)
2、伤痕文学(界定、命名、内容、时间、作家作品)(课件11:“80年代文学思潮”)
3、反思文学(界定、内容、作家作品)(课件11:“80年代文学思潮”)
4、寻根文学(时间、命名、内容、作家作品)(课件13:“寻根小说”)
5、新生代诗(命名、时间、产生标志、诗歌团体、主张特征、代表诗人)(课件15:80-90年代诗歌)
6、现代派诗社:(时间、地点、刊物、代表诗人、诗歌主张)(课件8)
三、主观分析部分
1、分析老舍话剧《茶馆》的艺术特色。(课件5)
2、分析林道静形象及其意义。(课件3)
3、结合具体诗歌,分析朦胧诗的思想、艺术特点。(课件15)
4、分析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课件13)
5、结合作品,分析莫言《红高粱》的文本特征,理解《红高粱》为何成为新时期小说创作的一座里程碑。(课件13)
6、分析先锋小说的探索性、创新性表现。[如先锋小说的概念(界定,共同特征,基本观念),先锋小说的主要特点等]。(课件14)
7、结合作品,分析马原、余华、苏童等先锋小说家的小说特点。(课件14)
8、分析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价值与意义。(课件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