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的课堂》读书心得
给孩子一个自由思维的课堂
—— 《我们的课堂》心得体会
教师:黄娜
自由思维的课堂
在我教授的班级中,我会告诉画画的孩子,“可爱的学生们,在我们的美术课中没有“能不能”,只有你想不到的!大胆画吧”
这句话我教授一、二年级美术课中上课时经常对学生说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几乎每次布置完作业,学生都会不断的举手问:“老师我能不能画某某某?”。刚开始我都会耐心的回答说“可以”。渐渐地我发现随着学生从一年级第一学期上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所有的孩子不论是做手工艺术设计作品还是绘画作品,都会时不时的问这个问题,这个现象让我困惑了…
为什么孩子们总是小心翼翼地问“能不能”这句话呢?一开始我认为这是作业要求不明确,上课内容学习不扎实产生疑问。于是在课堂中我首先将课堂制作着重讲解,让学生实践思考,充分掌握制作方法。其次在作业布置上我书写板书,做到作业内容,要求明确。我认为这样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奇怪的是仍然有许多孩子继续“能不能”这个问题。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要如何解决?
在查阅了很多书籍和资料后,我在《我们的课堂》一书中找到了答案。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道德的课堂是关心的课堂,是自由的课堂”。因为学生在“传递性教学”中被“隐形”的反道德现象抹杀了大胆想象,创造能力。所以他们才会问“能不能”这样让人无奈的问题。
《我们的课堂》一书中提到,课改要求教师做引导者,学生做主体,进行知识学习。但因为我们成绩要求,其他住客理论性强,答
案明确活着教师本人思维不宽广而把孩子教育成了学习刻录的机器。课堂究竟是什么样的课堂呢?它最终应该是一个:“学生们在其中合法自由地展示和探索他们多种多样的人生目的。”回想自己的课堂刚开始的解决方法虽然好但不更加深了学习刻录的效果吗?孩子在生活中需要自由,在课堂中也需要学习的自由,思考的自由。美术课堂本来就是活跃的,艺术的,感性的,充满思维左右的课堂,何须让学生都局限于同一种思考,同一种设计创作中呢?绘画失败如何,他画了,老师可以根据他的失败引导他通向成功。制作难看如何,他思考了老师可以引导他二次创作。这就是美术课堂教师需要做的事情。
书中还提到:卡尔森(Carlsen)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出发,认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师行为,而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构建“。教师必须鼓励学生阐发问题并且自己做出回答,不管怎么说,提出一个好问题常常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步。从这一点内容我明白了为什么2-3年级的学生会更多的问“能不能”而高年级会慢慢保持沉默了。
孩子的“能不能”包涵了他们在作业中通过学习去思考添加的一些内容。要问我就是要得到肯定,并且可以去尝试,避免会受到责备。想到孩子在课堂中自由思考会这么小心翼翼心里真的不是滋味。我们的孩子真的需要自由思考的课堂,我按下决心,要让美术课堂成为孩子发散思维的自由课堂。首先,要孩子在学习前美术也预先我带着孩子预习告诉他们应该预习哪些?遇到不懂的,不理解的用铅笔记一记,这就是预习。在我讲解课堂知识时,在关键点解决前我要他们先问我问题,然后我与其他学生一起帮助他解答。学生都解决不了的问
题我再来引导解答。于是今天的美术课堂很少听到“能不能”经常会听到两句话“美术课是自己动脑筋学的课”“美术课没有能不能,只有你想不想,敢不敢”。也许我的做法仍然会有一些问题,但我发现了男生是最早开始改变的,女生改变要小一点。
课也许一节课上不完,也许有人听课会说我不能抓住有效课堂,可我相信在实践中总有一天我与我的孩子们在美术的天地中一定能够自由的、有效的进行课堂学习。孩子的问题,让我费尽心思去思考,去解决,这个过程会付出时间和精力。我心甘情愿,因为我知道,作为一个教师只有在不断与学生交流中,自己的教学才能进步。孩子的创造力开启,会为自己的发展也开启一片新的天地。
乌市第71小学美术教师:黄娜
第二篇:《我们的课堂》读书心得
给孩子一个自由思维的课堂
—— 《我们的课堂》心得体会
教师:黄
娜
自由思维的课堂
在我教授的班级中,我会告诉画画的孩子,“可爱的学生们,在我们的美术课中没有“能不能”,只有你想不到的!大胆画吧”
这句话我教授一、二年级美术课中上课时经常对学生说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几乎每次布置完作业,学生都会不断的举手问:“老师我能不能画某某某?”。刚开始我都会耐心的回答说“可以”。渐渐地我发现随着学生从一年级第一学期上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所有的孩子不论是做手工艺术设计作品还是绘画作品,都会时不时的问这个问题,这个现象让我困惑了…
为什么孩子们总是小心翼翼地问“能不能”这句话呢?一开始我认为这是作业要求不明确,上课内容学习不扎实产生疑问。于是在课堂中我首先将课堂制作着重讲解,让学生实践思考,充分掌握制作方法。其次在作业布置上我书写板书,做到作业内容,要求明确。我认为这样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奇怪的是仍然有许多孩子继续“能不能”这个问题。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要如何解决?
在查阅了很多书籍和资料后,我在《我们的课堂》一书中找到了答案。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道德的课堂是关心的课堂,是自由的课堂”。因为学生在“传递性教学”中被“隐形”的反道德现象抹杀了大胆想象,创造能力。所以他们才会问“能不能”这样让人无奈的问题。
《我们的课堂》一书中提到,课改要求教师做引导者,学生做主体,进行知识学习。但因为我们成绩要求,其他住客理论性强,答案明确活着教师本人思维不宽广而把孩子教育成了学习刻录的机器。课堂究竟是什么样的课堂呢?它最终应该是一个:“学生们在其中合法自由地展示和探索他们多种多样的人生目的。”
回想自己的课堂刚开始的解决方法虽然好但不更加深了学习刻录的效果吗?孩子在生活中需要自由,在课堂中也需要学习的自由,思考的自由。美术课堂本来就是活跃的,艺术的,感性的,充满思维左右的课堂,何须让学生都局限于同一种思考,同一种设计创作中呢?绘画失败如何,他画了,老师可以根据他的失败引导他通向成功。制作难看如何,他思考了老师可以引导他二次创作。这就是美术课堂教师需要做的事情。
书中还提到:卡尔森(Carlsen)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出发,认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师行为,而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构建“。教师必须鼓励学生阐发问题并且自己做出回答,不管怎么说,提出一个好问题常常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步。从这一点内容我明白了为什么2-3年级的学生会更多的问“能不能”而高年级会慢慢保持沉默了。
孩子的“能不能”包涵了他们在作业中通过学习去思考添加的一些内容。要问我就是要得到肯定,并且可以去尝试,避免会受到责备。想到孩子在课堂中自由思考会这么小心翼翼心里真的不是滋味。我们的孩子真的需要自由思考的课堂,我按下决心,要让美术课堂成为孩子发散思维的自由课堂。首先,要孩子在学习前美术也预先我带着孩子预习告诉他们应该预习哪些?遇到不懂的,不理解的用铅笔记一记,这就是预习。在我讲解课堂知识时,在关键点解决前我要他们先问我问题,然后我与其他学生一起帮助他解答。学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再来引导解答。于是今天的美术课堂很少听到“能不能”经常会听到两句话“美术课是自己动脑筋学的课”“美术课没有能不能,只有你想不想,敢不敢”。也许我的做法仍然会有一些问题,但我发现了男生是最早开始改变的,女生改变要小一点。
课也许一节课上不完,也许有人听课会说我不能抓住有效课堂,可我相信在实践中总有一天我与我的孩子们在美术的天地中一定能够自由的、有效的进行课堂学习。孩子的问题,让我费尽心思去思考,去解决,这个过程会付出时间和精力。我心甘情愿,因为我知道,作为一个教师只有在不断与学生交流中,自己的教学才能进步。孩子的创造力开启,会为自己的发展也开启一片新的天地。
乌市第71小学
美术教师:黄娜
第三篇:高效课堂读书心得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打造“高效课堂”,就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目标明确,全面具体。
明确、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实效的重中之重。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节的小目标,然后完成好单元目标,从而达到最终完成总体目标。在教学中要做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课堂上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要“整合学生的问题”进入课堂,而不能零散破碎,一一作答。这样的课堂能包容大量的共同问题,能引起学生的群体探索,针对性强、效率高。
3、巧设活动,落到实处
巧设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每一项任务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保障。教师既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又要考虑到实效性。
4、高效课堂多样化的评价形式。看老师,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老师处在引导地位,老师的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这一主题进行。看学生,以学生来评价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看学生是否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高。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总之,高效课堂,要努力追求用最简约的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走近复杂丰富的课堂,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有效。我正朝着这方面努力。
高效课堂读书心得(2):
看完后最深的体会是它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讲述了我们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首先,它给了我们明确了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我们的教学才有方向,我们才能达到教学目标。高效课堂强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要从其效率和效益两个层面来体现、评估。因此,高效课堂应是努力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这一手段,高水平地达成培养人的目的,高效课堂应是教学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有效结合。再者,它给出了高效课堂的策略、模式以及课堂要求。也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要求,我们上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时间备空间等等。其中强调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及课堂要有小结和巩固练习。第三它给出了高效课堂的评价形式。
通过学习我才真正懂得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以及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的课堂高效。“高效课堂”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短语——“高效”和“课堂”,关键词在于“高效”。“高效”应该包含学生的高效和教师的高效。学生的高效是能在课堂上通过学习获得高效地发展,教师的高效是能通过课堂的教学来高质量、高收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略有提高。理所当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内通过学习获得高效的发展是高效课堂的根本。真正的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愿学、善学、乐学,学生能从学习中体验到一种成长的喜悦和幸福!而学生这种理想的学习状态的出现,则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对巩固练习与提高练习的精心编制。为此教师必须努力扎实的抓好学生的课前预习,并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能让学生高效自主、合作学习的活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这样教师自然而然在学生提高的同时,自身素质也能得到极大的提升。我还觉得高效课堂在某种程度上对师生关系作了一些改变,而这种改变的,是由传统课堂中教师反复枯燥的讲、学生无奈被动听的单向灌输关系转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点拨提升,引导学生多方位的交流讨论。高效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批判式的吸收与改进,抛弃糟粕吸收精华,或者说是一种变革与升华。这种课堂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师生真正平等融洽、交流零障碍、和谐温暖的新型师生关系。当然在高效课堂的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式的,这对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准和要求比传统课堂下的要求更高、标准更高!
学习了《高校课堂22条》后,我认为要想创造真正的“高效课堂”,我们必须要努力成为符合“高效课堂”的优秀教师。一个合格教师的标准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要成为一个符合“高效课堂”的优秀教师,我觉得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即高标准的“学高”,而且要做到高标准的“身正”,在校内校外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行为道德等各方面都能成为学生、家长的榜样与楷模,对学生起到模范示范的作用。此外还必须对学生有着爱心,是发自内心的爱心,但不是热情而短促的,而是如涓涓细流般长久的,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崇敬、关注并影响学生行为。对教育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能从教学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感到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具备以上条件外,课堂教学还要能做到精心设计与详尽准备,这才会上出一节节的高效课,有了这样一节节、一天天、一周周、一月月、一年年的高效课,学生自然就愿学、善学、乐学。为了这些目标,我要努力奋斗,让自己首先成为一个拥有高效课堂的老师。
高效课堂的主体是学生,然而我们如何才能在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这就看老师在课堂如何操作。可见老师的因素也尤为重要。
高效课堂喻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可谓妙笔生花。高效课堂影响着当代学生自身的成长,有助于有效的实现做学问与做人、理论思想与社会实践、宽广知识和较强能力、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健康身体与心理等有机结合,实现自身和谐健康的成长。将“高效课堂”的作用与学生的自身发展联系起来,我们能更容易地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的精髓。
第四篇:高效课堂读书心得
《高效课堂》读书心得
大丰市南阳中学 夏文剑
读完苏鸿教授主编的《高效课堂》,总的感觉,这是一本对教学、教科研有指导意义的书,书中拥有各种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解决方案,可以说是一本教学实践指导手册。阅读后,对比自己的教学情况,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发现了要奋斗方向,真的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才真正懂得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以及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的课堂高效。书中苏教授对教学活动的五个环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和深入的诠释,读后深受启发。
首先是备课,在当前高效课堂大背景下,精心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份好的教案,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做到前后衔接、逻辑严密,必须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必须做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而根据最近的新的教材,新的教学内容,我认识到我的备课应该建立在认真钻研教材之后,再加工,再创造!
其实,读完整本书,我收获最大的是关于听课。以前,我听课仅仅就是把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对于个中缘由,是好是坏思考的特别不够,以前我听课特别佩服那些能现场分析解说的老师,我的消化大多在听课后,这样由于时间关系,往往吸收效果大打折扣!
听课如同读书,听的目的不同、态度不同,效果也大不相同。如果仅仅是为了消遣时间,读书不必太认真,也不用记笔记,浏览式的看一遍就行,看后也不必掩卷深思。如果看后还要写出书评或读书笔记,那就大不一样了,不但要认真阅读,字斟句酌;还要不断思考,分析文章的结构,找出文章的特点;甚至还要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的意图等。
与读书相比,听课更为复杂,因为书本是平面的,课堂是立体的;书本是静止的,课堂是灵动的。所以评价一节课比分析一篇文章更难。评课不但反映了评课者听课的认真态度,也反映了评课者的教育理论功底,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程度,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程度。
一堂课要听的方面很多,但主要是关注三方面的事情:关注课堂教学的环节和方法是否合理适当、关注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引导是否准确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是否扎实有效。这三个方面也对应了授课教师在备课时的三备:备教法、备教材、备学生。
在书中第二章---上课:在过程中彰显智慧的力量里,让我想到了“智慧课堂”这样一个概念。关于智慧课堂的创设,首先智慧不能像知识那样“教给”,只能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自然“生成”。因此,智慧的课堂意味着平等融洽,意味着动态生成,意味着生命涌动。在智慧的课堂里,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而是善于创设教育情境、充满教育智慧的人;课堂是师生、生生的生命体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是知识与能力乃至生命的齐头并进。学生不断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对新的问题做出解释,进行加工,从而实现对新的知识、思想方法的建构。这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生成过程。智慧的课堂是师生“零距离”的沟通,是师生敞开心扉、放飞思想的真情对话,是学生个性张扬、生命成长的天地。
课堂上,学生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和教师争论,随时向教师质疑,甚至可以不同意教师的观点,教师恰当、及时地发挥主导作用。疑中求思,思中探索,才能更好地焕发出生命活力。
新课程关注的生长,是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事实上,这就要求教师要真正地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培育璀璨的七色花上,不仅助学生的知识成长,更要助学生生命的成长。
总而言之,要想课堂变得高效,老师一定要对学生普遍关注;要想课堂变得高效,必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想课堂变得高效,老师要引导学生走入一个充满神奇和智慧的乐园。希望我能把书中的案例用到实践中去,努力的扮演好高效课堂里的角色。以上就是我读完之后的一点心得体会,谢谢大家!
第五篇:课堂方法 读书心得
我们如何建构课堂
——《课堂方法》读书心得
大圩镇中心小学 黎忠福
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都必须面对的。而课堂,也正是教学的主战场,建构科学、合理有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在本次教师阅读与专业成长培训活动中,我有幸拜读了周斌教授的《课堂方法》,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初读此书,我便被周彬教授朴实、真诚的语句吸引了,不同于其它教学理论书籍的高深莫测,书中的语句,都仿佛是一位老者,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平实无华却能抓住认得心声。周彬教授就是以这样平易近人的姿态,同我们分享了他关于建构课堂的观点。
周彬教授首先提出来的是备课的方法,在这里,周彬教授阐述了很多他的观点:“备课”胜过“补课”、课堂因预习而有效、精选教学内容、应该如何“备”课堂中的学生、结实真实的学生……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课堂因预习而有效这一点。
“如果学生根本就不预习,这就注定了教师只能在课堂上讲点肤浅的东西,一旦把教学内容讲得深刻起来,那就不得不面临被学生抛弃的局面”,书中这样写道,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下,就让学生走进课堂,就如同体育运动之前没有做准备活动,就及其容易出现“伤员”。因此,在我要教授新课内容的前一天,我都会设计好相应的前置作业,让学生独立或者小组内合作完成,这样,第二天上课的效果就会好很多。这就是课堂因为预习而有效吧。
在这之后的第二辑中,周斌教授提到了上课的方法。从教三年,自己上课的方法却总是老一套,书中提到的上课的方法,我想也许会为我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吧!首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自己的课堂。我印象中特别深刻的是这样一句话:“教师是先自己学懂了教学内容,然后再来教教学内容,因此教学是从有知走向无知;而学生对教学内容往往是无知的,因此学习是从无知走向有知。从有知走向无知,自然会觉得学习是轻松的,理解学习内容是容易的。”也就是说,当我们自己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时候,要将自己看作真正的学生,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适合学生的课堂,也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掌握所学知识。
其次,是要明确自己上课的思路。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上课思路,属于自己的上课思路才能最好的发挥教师自身的优势。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模仿其他优秀教师的课,但是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的学生的。
在建构课堂的最后,还有一点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我们教学要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并争取让学生热爱我们所教的学科。我所教授的数学,在学生看来,是一个趣味性不多的学科。不像语文那么生动,也不像英语那么好玩。但是,我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更多的数学趣味知识,亦或是为他们多呈现一些趣味数学题,让他们爱上数学的解题过程,并由衷感受到解题之后的兴奋、自豪与骄傲。
在书的封底,有这样一句话:“要建设一个让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课堂,靠教师个人的天赋是可以完成的,但并不是每位教师都有这样的天赋。于是,当我们没有这样的天赋是,就必须用时间、精力和智慧,去寻找建设课堂的各种方法了。”感谢《课堂方法》,将我带上了找寻建构课堂方法的道路,也为我如何建构课堂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