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再塑生命》导学案(模版)
5、《再塑生命》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积累词语,丰富语汇。
2、品味文章清新朴实的语言,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
(二)技能性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从课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以及概括能力。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在探究作者成功的原因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与困难作斗争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
2、领会莎莉文老师深沉隽永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了解海伦凯勒战胜挫折的精力,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3、理解海伦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陶冶学生情操,升华学生情感。
二、学习重点:
1、把握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理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体验作者的情感。
2、品味课文中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
三、学习难点:
1、探究作者成功的原因,理解再塑生命的丰富内涵。
2、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写法,理解文章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3、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思考人生。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打通文字关
1、生字注音:搓捻()()怦怦()繁衍()迁徙()觅()食 小憩()遨()游枝杈()刹()那穿梭()花团锦簇()冥思遐()想惭()愧譬()如栖()息
2、多音字注音组词:
曾{涨{泥{爪{将{种{闷{艾{
3、形近字注音组词:
搓:绽:即:膝: 磋:锭:既:漆: 暖:梭:杯:耍: 暧:逡:抔:要:
4、解词:
企盼:繁衍:迁徙: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不可名状:期期艾艾: 小心翼翼:困惑:
冥思遐想:恩惠:油然而生: 恍然大悟:不求甚解: 混为一谈:不屈不挠:
(三)、本课解题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3、文体知识:
(四)、课文结构分析:
(五)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叙述的?
2、最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围绕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事情?为什么要选择这些事情?
3、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4、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5、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6、课文是怎样展现“我”的性格特点与人生起步的足迹的?
7、在作者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作者直接表达对莎莉文老师评价的话加以说明。
8、回顾本问题目,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再塑生命”和含义是什么?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为题?
(六)、主题思想探究:
第二课时
(七)、课文细节探究
【阅读第一部分,探究1--9题】
1、课文开头说“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句话有何作用?
2、第三段:“下午的阳光穿过阳台的金银花,„„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这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搓捻”“抚弄”的动动作描写又有什么作用?
3、第四段:“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这出心理描写有何作用?
4、“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5、第6段作者写莎莉文老师送给她一个洋娃娃时说:“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学生赠送的。衣服是由年老的萝拉亲手缝制的。”这句话似乎与文章中新关系不大,可否删去?为什么?
6、第9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叙述“我”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摩擦?
7、第十段课文描述散步的情节有怎样的作用?
8、第11段作者叙述了井房的经历后为什么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
9、第13段说:“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作者意在抒发什么情感?
【阅读第二部分,探究10-13题】
10、第14段:“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予人类的恩惠,„„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三个“懂得了„„如何„„”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1、第17段:“忽然间风云突变,„„散发出一股怪味。”这句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12、第18段:“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还隐藏在利爪哩!”句中”利爪“一词有什么表现作用?
13、第20段:“那是春天一个美丽的早晨,我分得出来那是含羞树的花香。”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阅读第三部分,探究14-16题】
14、第23段:“通常,有听力的孩子可以轻而易举第学习语言„„并且模仿着说出口。”作者为什么从常人写起,再写到我艰辛地学习运用语言的情形?
15、爱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可视可触的事物,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处处能感受到它的存在。例如在课文的第三部分师生的问答中,有几个探讨什么是爱的句子,找出来说说它们的含义?
16、第39段:“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你认为“我”明白了什么道理?谈谈这句话的含义。
(八)、人物形象分析
1、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莎莉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2、海伦能走出黑暗,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莎莉文老师是光明的引领着,但同时也是海伦自己努力的结果。课文展示了儿时海伦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起步的足迹。请同学们通读全文,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说说海伦性格中的特点。
(九)、板书总结:
第二篇:5《再塑生命》导学案
靖边县第六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总第课时上课时间:主编人: 慕智慧审核人:班级:组名:学生姓名:
1.《再塑生命》导学案
【教师寄语】面对光明,阴影就在我们身后----海伦•凯勒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3、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课时计划】一课时 【知识链接】
1.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光无语的世界里,成为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认识的孩子,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但她顽强的生活下来了,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考入了著名的哈佛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00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并于1904年荣誉毕业。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莉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
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2.安妮·莎莉文,1866年4月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5岁时因一场眼疾失去大部分视力,1880年10月进入帕金斯盲人学校,此间经过两次眼部手术,安妮的视力得到部分恢复。从帕金斯盲人学校毕业后,1887年3月,安妮来到海伦·凯勒家做家庭教师。她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在没有任何教育经验可以遵循的情况下,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兴趣出发,在摸索中成功地将海伦从一个心智未开、任性无知的小女孩逐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才华横溢少女,直到进入大学。【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引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能感受阳光的五彩斑斓,树木的青翠葱绿,聆
听鸟儿的悦耳鸣叫。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更不要说出类拔萃。有所成就了。今天,我们要结识一位奇女子。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搓捻(niǎn)繁衍(yǎn)迁徙(xǐ)觅食(mi)惭愧(can)譬如(pi)栖息(qī)小憩(qì)遨游(áo)花团锦簇(cù)冥思遐想(xiá)
2、解释下列词语。
企盼:盼望。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期期艾艾:形容口吃。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3、下列加点的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绽开(zhàn)搓捻(niē)疲倦(pí)小心翼翼(jì)B.惭愧(kuì)觅食(mì)繁衍(yǎn)花团锦簇(cù)C.预兆(zhào)迁徙(xǐ)企盼(qǐ)落英缤纷(bīn)D.穿梭(sōu)煎熬(áo)冥思(míng)不可名状(míng)4.填空(1)《再塑生命》选自《》作者是国女作家。(2)本篇文章的题目是<<再塑生命>>,思考文中_______ 帮_______再塑生命。
(二)合作探究
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课文一共写了三件事:①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②莎莉文老师带“我”走进大自然;③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爱”这种抽象事物。
2.通过这几件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
靖边县第六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总第课时上课时间:主编人: 慕智慧审核人:班级:组名:学生姓名:
无比的热爱和感激。
3.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莎莉文老师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说,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4.“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2)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5.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说说海伦性格中的特点。
文中的“我”是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海伦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极高的悟性和敏感而丰富的心灵。她不单是用触觉感知事物,更是用心灵体验事物,在求知中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文中在春光中,她热切体察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当掌握了语言的钥匙之后,她运用于生活。寻求进一步的理解,如对“爱”的执著探求。联系全文内容看,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
三、交流展示
四、达标练习
(一)品一品
(1)“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 【十分形象的展示了坠入黑暗而沉寂世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
(2)“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
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藏着利爪哩!”
【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严厉暴躁的一面,以“利爪”形象说出。】(3)“爱有点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觉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将抽象的“爱”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形象地演绎出来,使抽象的道理说的具体形象,深刻的内涵又与孩子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二)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课文“一阵沉寂之后„„还隐藏着利爪哩!”,完成下面的练习。1、第一句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还是比喻?为什么?
【是夸张。因为第一句只是效果上的夸大,“似乎”也只是对状态的描摹】 2、选段中哪句话可以作为本段的中心句? 【最后一句】
3、有人说:这次惊险的经历是莎莉文老师有意的安排,你认为呢?说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4、这一次的经历,使作者学到了什么?
【体验到大自然严厉、暴躁的一面,让作者获得对大自然全面、深刻的体验】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海伦·凯勒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士,请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并说说你准备向他们学习什么? 【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贝多芬双耳失聪奏出——《命运交响曲》;阿炳双目失明创作——《二泉映月》;史铁生身残志坚写出——《我与地坛》;张海迪„„】
【我的疑惑】
第三篇:再塑生命 导学案
再塑生命 导学案
课题
4、再塑生命课型自读课文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企盼、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等词语;
2、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过程与方法目标:
3、培养学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
4、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5、理解作者对莎莉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情感与价值目标:
6、领会莎莉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7、学习海伦·凯勒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重点目标3、4难点目标4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活动形式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老师。
二、新授
(一)作者简介海伦·凯勒,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900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并于1904年荣誉毕业。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莉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我的一生>)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详见《教师教学用书》P50-51)
(二)字词掌握搓捻
觅食
惭愧
譬如栖息
小憩
遨游
冥思遐想企盼:盼望。
迁徙(xǐ):迁移。繁衍(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期期艾艾:形容口吃。西汉周昌口吃,往往连声“期期”。三国魏邓艾口吃,往往连声“艾艾”。板书课题、作者可由有资料的学生回答,也可教师念读。小组内分工合作,定时完成,做在作业本上,当堂订正。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活动形式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理解课文描述的生活世界。体会莎莉文这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及她高超的教育艺术。带着下列问题,从文中筛选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1)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2)莎莉文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抽象事物的?试以“爱”为例具体说明。(3)莎莉文走进海伦的生活后,她的生活起了怎样的变化?可根据下列例句,用一个比喻写出来。(4)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但后来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个“再塑生命”奇迹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答案参考见《优秀教案》P41-
422、请学生通读全文,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说说海伦性格中的特点。答案参考见《优秀教案》P423、深层研读,体察文意(1)指名学生感情诵读课文10~12语段。作者为什么说井房的经历“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快乐和自由”。(2)文题“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文中它的深刻含意是什么?答案参考见《优秀教案》P
43三、小结
本文是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同时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学生思考后讨论再回答,教师提示。抽学生回答,教师归结留与学生充分时间进行讨论,然后再回答订正。教师小结,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布置作业本课资料习题板书设计再塑生命
理解、关爱、教育莎莉文老师
“我”
井房散步(光明的使者、出色
走进、体验自然
(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的教育艺术家)
解释“爱”
热爱生命)
无比的敬爱、感激 教学后记
第四篇:再塑生命导学案
5再塑生命
学习目标
1.识记、积累课后重点词语;能概括各部分意思。
2.品味并说出重点语句的效果和含义,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说出其品质。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情意,领会莎莉文老师爱心和教育方式。
3.学习海伦·凯勒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积极上进、热爱生活等精神。
学习重点
1.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掌握重点句的含义。
2.理解并说出海伦·凯勒的品质和莎莉文老师爱心和教育方式。
学习难点:
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求知的困难和沙利文老师“爱”之伟大,进而学习海伦·凯勒的精神和品质。
导 读
一读课文
【要求】自由读,分别给各部分标段序,正字音。
(一)借助工具书,批注下列加点字拼音到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没有的词语补充在后面。
搓捻()觅食()企盼()譬如()繁衍()......
栖息()小憩()遨游()迁徙()冥思遐想().....
(二)看注释,查字典,并联系语境认识和理解下列词语。
油然而生美不胜收不可名状花团锦簇期期艾艾(ài)..
二读课文
【要求】
1、出声认真读,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2、请你结合课文批注对“再塑生命”一词的理解。
三读资料
(一)走近作者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猩红热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籍着她的导师安妮·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并且毕业于哈佛大学。一八八二年,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因为发高烧,脑部受到伤害,从此以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后
来,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长大。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苏利文老师。代表作有《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我的天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自传)
【任务验收】
1、组长检查批注情况。
2、教师巡视检查订正。
导学
一、整体感知
(一)速读课文。试分别用三句话概括本文三个部分的内容。
(二)文章共选取了6件事来展现莎莉文老师的爱心和教育智慧,请你把它归纳出来 12
(三)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莎莉文老师的情意是什么?试用2—3个词语回答。
二、特色品读
1、你认为海伦·凯勒是一个怎样的女孩?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请结合原文分析。
2、为什么海伦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
3、爱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可视可触的事物,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处处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课文第三部分师生的问答中,有几个探讨什么是爱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含义,也可以模仿着写几句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收获质疑
(一)谈谈你学习本文后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二)作者说,井房的经历“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三)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由学生自主发挥,教师补充)并积累海伦凯勒的名言
附资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简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是由著名作家海伦·凯勒所写。在这本书中主要写了海伦·凯勒的一生,写了她的奇迹般的生活,她遇到的不幸,她的不屈不饶精神,她的爱心等等。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写了海伦·凯勒变成盲聋哑后的生活。刚开始的海伦·凯勒对于生活是失望的,用着消极的思想去面对生活,情绪非常的暴躁,常常的发脾气,她感觉现实生活中没有爱等等,她是多么希望从新得到光明。在她父母的寻求下,帮海伦·凯勒找到了一位老师——安妮·莎莉文,这为老师成为了海伦·凯勒从新生活的引导者,使海伦·凯勒重新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充满着激情。在莎莉文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海伦·凯勒学会了阅读,学会了许多的字,也让她知道了爱。随着时间的推移海伦·凯勒在老师和亲人的陪同下体会到了许多不同的事物,比如:过圣诞节、拥抱海洋、体会秋季和冬天等等。
后来是介绍了海伦·凯勒的求学生活。在海伦·凯勒的求学生活中,海伦·凯勒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同时她也结识了许多的朋友等等。海伦·凯勒在学习中,由于她的不屈不饶的精神,她学会了说话,写作,虽然在这过程中海伦·凯勒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但她并没有放弃。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她成功的实现了她的大学梦想,她进入了哈弗大学。在她的而大学生活中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所以在繁重的功课中她非常的吃力,在老师的帮助下和她非常努力,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大学毕业后她也遇到了悲伤的事,比如:慈母的去世。海伦·凯勒后来介绍了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伟人比如:爱迪生、马克·吐温等等。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后来写了她的慈善活动等等。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在她的世界只有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但她却顽强地认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透过“灵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励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温厚与心怀感动的人们。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也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第三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是中度过,到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体验的他们的快乐、忧伤、感动与善良。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记录了她的一生,从而引起我许多的感触,生活中有着许多的无奈,但我们可以去努力的改变自己的生活和把握好自己的生活。
参考答案:
整体感知
(一)概括段意:(3min)
1、莎莉文老师来我家并教“我”识字。
2、莎莉文老师“我”认识、了解大自然。
3、莎莉文老师逐步引导“我”认识“爱”
(二)略
(三)自觉、感激、崇拜。
二、特色品读
1、沙莉文老师是一个出色的教育艺术家,有爱心、耐心的老师。海伦
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情感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学生。分析略。
2、从字面上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文中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在莎莉文老师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教“我”懂得什么是“爱”。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3、“爱是花的香味吗?”—— 爱是给人带来愉快而美好感受的东西。
“爱是不是太阳?”—— 爱能给人光和热,能使万物茁壮成长。
“爱有点儿„„也不想玩了。”—— 有了爱,你就快乐,生活就变得美好。
仿例造句略
三、收获质疑
1、略。
2、见教参课后练习二答案。
3、A、奥斯特洛夫斯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贝多芬谱写《命运交响曲》;
C、民间艺人阿炳奏响《二泉映月》;
D、司马迁身受宫刑,完成《史记》;
E、美国连任三届的总统、二次大战英雄罗斯福从小患小儿麻痹症;
F、张海迪自学成才;
G、孙膑受膑刑,著《孙膑兵法》;
I、埃及第一任教育部长、大作家塔哈·侯赛因是盲人。
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海伦凯勒
面对光明,阴影就在我们身后。
--海伦凯勒
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海伦凯勒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可能显出生命的价值。
----海伦凯勒
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东西时看不倒也摸不到的„„它们只能被心灵感受到。——海伦凯勒
第五篇:《再塑生命》导学案
《再塑生命》导学案
编写:张伟娜审核:八年级语文组
温馨寄语:亲爱的同学们,课堂是你们的舞台,就让我们在这个舞台上大胆的展示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学习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研读文章,赏析人物:安妮-莎莉文和海伦.凯勒。
(三)在探究作者成功的原因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与困难做斗争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
重、难点
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朴实,感悟莎利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资料链接】
1海伦·凯勒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幼年时患病而失聪失明。后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的悉心帮助下,先后就读于剑桥女子学校和拉德克利夫学院。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活的故事》,主要叙述自己如何战胜残疾、战胜自我的过程,此书给世人以巨大的精神鼓舞。后来成为许多杂志的撰稿人,并写了几部自传体小说,如《我新生活的世界》等。她先后在美国各地、欧洲、亚洲发表演讲,为残疾事业和慈善机构筹集资金。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1965年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马克·吐温称她和拿破仑是19世纪最杰出的两个人物。著有《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日记》、《走出黑暗》、《老师》。1866年4月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5岁时因一场眼疾失去大部分视力,1880年10月进入帕金斯盲人学校,此间经过两次眼部手术,安妮的视力得到部分恢复。从帕金斯盲人学校毕业后,1887年3月,安妮来到海伦·凯勒家做家庭教师。她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在没有任何教育经验可以遵循的情况下,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兴趣出发,在摸索中成功地将海伦从一个心智未开、任性无知的小女孩逐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才华横溢少女,直到进入大学。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通过阅读、跳读等读书方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筛选重要信息。
【学案自学】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搓捻()企盼()繁衍()迁徙()觅食()绽开().......
惭愧()小憩()期期艾艾()恍然大悟()冥思遐想().......
二、解释下列词语。
截然不同:
油然而生:
冥思遐想:
期期艾艾:
不可名状:
三、填空:
1、《再塑生命》的作者是,美国,本文选自
2、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文字资料或有关的图片资料。
【小组合作】
学法指导:跳读课文,用蓝笔记下你智慧的火花。
一、通读课文:根据自然空行概括三部分的内容要点。
①.
②.
③.
二、你认为沙莉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在课文中划出依据)
三、你认为海伦是一位怎样的学生?(在课文中划出依据)
四、本文的标题有怎样的含义,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有关阐述'爱'的句子,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好好体会
并说一说它们的含义。
【班级展示】
将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给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发现问题可及
时提出。
【质疑探究】
你还有哪些问题或者有不同的想法?请大胆的提出来,比一比看谁最有才。
【自悟自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可以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谈出自己的收获)
【达标测试】
1、下列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绽开(zhàn)搓捻(niē)疲倦(pí)小心冀冀(yì)....
B.惭槐(kuì)觅食(mì)繁衍(yǎn)花团锦簇(cù)....
C.预兆(zhào)迁徙(xǐ)企盼(qǐ)落英缤纷(bīn)....
D.穿梭(sōu)煎熬(áo)冥思(míng)不可明状(míng)....
2.选词填空。
(1)直到有一天,抵挡不住那繁花满枝、香味扑鼻的含羞树的诱惑后,才___(A.克服B.克制C.说服D.压制)了这种恐惧心理。
(2)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上尽兴玩耍,冥思遐想,遨游在(A.美好B.曼妙C.奇妙D.美妙)的梦境中。
(3)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A.奇特B.神秘C.神奇D.特别)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3.将下列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1)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
(2)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
(3)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4)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
4.海伦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士。请同学们联系阅读体验,列举一个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不少于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