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验中学课题检查内容(2014版)(范文)
课题检查内容:
一、1、立项书:
2、开题报告
3、课题实施方案
4、问卷调查及调查结果分析
二、上个学期 的课题内容(2013、9——2013、12)
1、课题阶段计划(本学期)任务分工
2、课题会议记录单
3、中期检查表
4、上学期有关本课题的培训或或是学习的资料。
5、上学期的过程性资料:上学期的课例研讨公开课资料(你们组组公公开开课课的的内容内容)
6、上学期的成果性资料。
二、本学期 的课题内容(2014、2到现在的)
1、课题阶段计划(本学期)任务分工
2、课题会议记录单
3、中期检查表
4、本学期的课例研讨公开课资料
5、本学期 有关本课题的培训资料
6、本学期到目前为止的的成果性资料。
第二篇:中学课题实验半年工作计划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中学生思想道德
建设特色之路”实验工作计划
课题全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特色之路 课题级别:“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效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子课题
实验教师: ***
指导思想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实验目标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有效整合实践: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具体工作安排
(一)继续学习课题相关理论
继续参加课题研究理论培训,继续参加市博大心理咨询辅导班学习,接受心理咨询培训,争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
(二)开展好宣传和发动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是最普及的教育工作,开展心理教育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它是做人的一种需要和本份,是素质教育的宗旨。要深入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宣传与发动工作,要使实验班的教师和学生家长提高认识,普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氛围,共同努力做好实验课题。
(三)建立健全跟踪档案
以班为单位,建立实验班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跟踪档案。
(四)组织交流、探讨活动
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跟家庭的环境和家教的方式、方法密切相关。许多家庭教育中对子女的心理教育是非常薄弱的,甚至是无
知的。但是,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而父母则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首任老师,这是不容忽视、不可否认的。父母的心理状态、言谈举止、教养态度与方式,直接影响子女对经历的事件的认知与适应,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组织学校与社会、家庭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的交流、探讨,尤其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交流。
(五)创设心理咨询工程
创设心理健康咨询室,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对于极少数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并建立了部分学生的心理档案,对咨询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
第三篇:课题实验
课题实验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旧的教学方法,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述、灌注知识,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现在,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进,使我更加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更加大的提高。
学生的知识的掌握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不仅指智能发展,而且包括意志、品德、性格、集体主义的个性特点的发展。祖国的建设需要大批人才,因此,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具备广博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意志、情感、才能。学生的发展与掌握知识是有密切联系的。
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呢? 我认为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对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和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各种事物,启发他们从一件事物中看到更多的东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就提高了他们的求知欲。他们越是进行精细的观察,就越能提出更多的“为什么”,就越想弄懂某些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抽象和概括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在研究某一事物时,既能坚持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又能在必要时变化看问题的角度,或者同时从好几个角度看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训练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时代在不断前进,科学技术在飞快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着眼于未来,改革旧的教学方法,更新观念,用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严格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不断吸取新的教法、理念,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使他们掌握好的知识,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四篇:《实验诊断学》骨髓细胞学检查 内容整理
骨髓细胞学检查
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髓性干细胞淋巴干细胞
(原粒原单原红原巨核原浆)原淋巴(B/T)
早幼早幼幼巨核↓
中性 嗜酸 嗜碱↓↓↓↓
中幼 中幼 中幼中幼颗粒巨幼浆
中性 嗜酸 嗜碱幼单↓↓↓幼淋巴(B/T)
晚幼 晚幼 晚幼晚幼产板巨成浆
中性 嗜酸 嗜碱
杆核 杆核 杆核网织
中性 嗜酸 嗜碱↓↓↓↓
分叶 分叶 分叶单核成红血小板淋巴(大/小)
血细胞发育形态演变规律要点:
胞体:由大变小,巨核细胞系则逐渐变大。
胞质: 量—— 由少到多(因细胞主要功能由分裂转向生理作用)色—— 由深蓝到浅蓝或灰红(带正电荷的Hb与伊红结合,带负电
荷的早期细胞与美蓝结合)
颗粒— 由无到有(特异或非特异),但红细胞、小淋巴细胞无颗粒胞核: 体积——由大到小(红细胞无核,易于变形穿梭)
形态——由圆到不规则(或消失),淋巴细胞的核型改变不明显染色质—由疏松细致到紧密粗糙
颜色——由染淡紫色到深紫色(均是由于进一步浓缩,以减小核体积)核仁——从有到无(由RNA聚集形成,分裂时分散,结束后聚集)
血细胞形态分析要点
涂片质量: a.厚薄b.染色c.部位选取
细胞发育连贯性: 注意细胞发育过程中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结合细胞功能:细胞发育与细胞功能具密切关系
临床应用
1.适应症
a.外周血数量、成分、形态等异常者
b.经一定检查原因不明的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c.出现原因不明的骨痛、骨质破坏、黄疸、紫癜等
d.需作治疗观察和其他检查者
e其他(活检、标记检测、染色体检查等)
2.禁忌症
a.血友病或凝血因子重度缺陷者
b.穿刺部位有炎症或畸形
c.晚期妊娠的孕妇
骨髓穿刺方法:
(一)部位的选择和条件
穿刺部位通常选择—髓液丰富、浅表易定位、避开重要器官。如髂后上棘、髂前上棘、胸骨、胫骨等。被穿刺部位的体表皮肤应无破损和炎症及畸型。
(二)穿刺要求:1.耐心解释。2.严格无菌操作。3.髓液应控制0.2ml以
内。4.骨质疏松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需小心。5.血小板减少等患者,穿刺后应
予压迫。6.了解病史注意禁忌症。
结果的计算:首先计算各系统各阶段细胞所占百分比。(红细胞系统20~25%,粒细胞系统50~55%,淋巴细胞系统20~25%)然后将各阶段粒细胞
百分率的总和除以各阶段有核红细胞百分率,得出粒红比值(G/E)。
检测结果分析与报告方式:
(一)结合临床分析1.一般资料2.症状3.体征
(二)结合血象分析三系数量和质量
(三)骨髓象分析1.小粒、油滴、色泽2.有核细胞增生程度3.细胞数量分
析4.细胞形态分析(粒、红、巨、淋、单、浆、其他异常细胞)
(四)骨髓象与血象结合分析
1.骨髓象相似,而血象有区别(溶贫与急性失血等)
2.骨髓象有区别,而血象相似(传淋与慢淋、白血病与类白)
3.骨髓象无变化,而血象有变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部分淋巴瘤)
4.骨髓象有变化,而血象无变化(多发性骨髓瘤、戈谢病)
5.骨髓象细胞难以辨认,而血象细胞易辨认(白血病、血液寄生虫、淋巴瘤)
(五)报告方式:须具有独立性、肯定性,依赖细胞化学染色。简明报告特征所见,而不下结论。分为肯定性诊断、支持临床诊断、排除性诊断、描述形态学所
见。
临床意义:
一、粒细胞系
增多:原始粒细胞——急性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粒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晚幼粒细胞、杆状核细胞——慢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中毒
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
二、红细胞系
增多: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急性红血病、急性红白血病
中幼、晚幼红细胞——增生性贫血、红白血病、铅中毒
减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未分化型、化疗后
三、巨核细胞系
增多: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后
四、单核系细胞
增多: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急性单核、粒-单核白血病成熟单核细胞——急性单核、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五、淋巴系细胞
增多:原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成熟淋巴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
血、病毒感染
在保持完整的细胞形态和细胞结构的前提下,应用化学反应将被检细胞内的各类化学成分和细胞结构及生理活性物质原位进行显示,从而分析细胞化学成分、生理功能、新陈代谢及细胞生理和病理改变。
应用:a.对各类白血病的确诊b.对许多血液疾病鉴别诊断c.对各种良、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疗效和预后估计提供一定的信息
原理: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内有过氧化物酶POX
参考结果: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强阳性
单核细胞——弱阳性或阳性(弥散状)
淋巴细胞、红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巨核细胞——阴性
临床意义:1.增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减低--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MDS、风湿热、放射病等
3.缺乏—先天性髓过氧化物酶缺乏症。
在急性白血病分型中的意义:临床上通常将POX染色阳性率3%作为淋巴与非淋
巴的分界标准。
原理:糖原在不同种类细胞中的含量和分布有所不同。
参考结果:巨核细胞、血小板——强阳性(胞质中出现红色颗粒状等反应物)粒细胞、单核细胞——随细胞的成熟程度,阳性逐渐增强
淋巴细胞、浆细胞——少部分阳性
红细胞——阴性
临床意义:幼红细胞强阳性反应——红血病、红白血病
阳性反应物呈粗颗粒状或块状强阳性——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呈粗颗粒状或块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呈细颗粒状或弥漫状——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呈细颗粒状或均匀淡红色——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原理:是成熟中性粒细胞的特异性酶
病理变化:增高:感染、AA、类白血病、急淋、其它
减低:粒缺、脾亢、感染(G-)、病毒、白血病
原理:此酶主要分布在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中。通常从原粒细胞后期即可见有弱阳性
反应,而到早幼粒细胞就可见强阳性反应。且酶的活性不随细胞分化成熟而增强。此酶的阳性产物比POX更为特异。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等均为阴性,临床评价:此组合酶类染色,主要运用于各种急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特别在急性
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中的分型和亚型分型提供重要依据。
原理:骨髓铁包括细胞内铁和细胞外铁。细胞内铁为幼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时的利
用形式,而细胞外铁是骨髓以含铁血黄素形式存在的储存铁。
骨髓铁染色可了解骨髓中幼红细胞对铁利用的功能和铁原料在机体内的吸受与储存情况,是诊断缺铁性贫血最重要且较早期的指标之一。
临床意义:
1、明显降低甚至阴性——缺铁性贫血。
2、明显增多——铁粒幼细胞贫血(铁含量并不缺乏,但利用率低)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可见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
本病是一组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外周血象-主要表现在三系呈不同程度的改变,可见到各类细胞在数量、质量上的异常。
骨髓象-主要以各系病态造血为突出表现。
分型:难治性贫血:伴有环行铁粒幼细胞(RARS)
不伴有环行铁粒幼细胞(RA)
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增生异常(RCMD)
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增生异常和环行铁粒幼细胞(RCMD-RS)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RAEB)
5q-综合征(原始细胞大于20%的AML且有细胞遗传学异常)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不能分类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其特点是大量原始和幼稚或异常细胞出现在骨髓、外周血和其他器官或组织。
分型:1.急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以原始或幼稚淋巴细胞为主,依据形态可分为三型(FAB分型): L1-小细胞
型; L2-大小细胞混合型; L3-空泡型;
按照免疫学特点可分成T-细胞和B-细胞二大
类,再分成多种亚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根据发病细胞种类以进行分类
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即对急性白血病进行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分型。
2.慢性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以小淋巴细胞增多为突出表现,病程温和,可延至晚期,可急变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晚幼粒细胞明显增多,病程快,死亡率高
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何杰金病与非何杰
金淋巴瘤两大类。在后期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或组织包括血液与骨髓。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生所至的恶性肿瘤。骨髓内可见大量异常浆
细胞(骨髓瘤细胞)。若外周血中见有较多这类细胞即为浆细胞
白血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恶性疾病,在骨髓中可见体积较
大、畸形且成熟程度很不一致的异常细胞。
第五篇:课题:中学理科实验考试评价研究
课题:中学理科实验考试评价研究
项目:
(一)、项目研究的意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已有的主要著作、论文、研究报告及对各种代表性观点的评述)
(三)、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及主要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调研计划。
(五)、项目组的前期研究基础,对项目研究的学术支撑。
(六)、项目研究进度及计划完成时间。
(七)、研究成果的形式,完成时间及使用去向(包括中期研究成果和最终研究成果)。
(八)、项目组已承担的项目和代表性研究成果的佐证材料。
我国初中物理新课程倡导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过程与方法的评价。然而,已有实践研究表明,无论是在课改区还是在非课改区,我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都是不容乐观的。而当前初中会考中的实验操作考试,亦由于缺乏全省统一组织而未能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甩。本文旨在设计一套全省统一组织的大规模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试方案,并对实验操作考试方案的可行性及相关问题开展实证性研究,以期通过评价引导与促进初中师生更多地参与实验活动。首先在综述国内外关于物理实验能力测量和科学探究能力评价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对于目前适于考查实验能力的四种评价方式:观察法、多媒体考察法、纸笔测验和工作单评价中,只有工作单评价方式兼具真实性、成本小、便于组织的优点,较适合于当前我国各地中学现状。国际上第二次和第三次大规模科学教育成就评价研究(简称SISS、TIMSS)以及英国GCE物理考试中的实验考查单元都采用了工作单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且皆为大规模统一考试,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由于SISS和TIMSS之间、英国07和09年GCE物理考试大纲之间在时间上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际科学能力评价的趋势,因此,基于比较研究的视角,从实验操作考试的考试目标、考试内容、考试要求等各方面对它们分别进行纵向比较,同时对试题及评分标准进行了分析,为我国物理实验操作考试方案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国际物理(科学)实验操作考试的经验和我国当前各地中考方案,依据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与评价理论,结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我国各地初中现状,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工作单评价的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设想方案,并分别从考试目的、考试的组织方式、考试的评价方式、行为目标、考试内容、实验考核设备、考试细目表、考试题型、考试样题、评分标准、题库的开发、成绩的评定以及选拔方式等方面予以了详细阐述与探讨,并在多轮师生调查访谈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正。为检验考试方案的可行性,相继开展了五项实践研究: 第一项实践研究是以调查的形式检验初中实验操作考试设想方案的可行性。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征求各地物理教师对考试方案的意见与建议。数据表明,设想方案中关于考试时间、考试形式、考试的组织、考试成绩的评定、录取方法等系列细节方案,均得到了各被试群体超过半数的肯定与支持。第二项实践研究是检验笔试考试和基于工作单评价的实验考试间的可交换性。在华南师大物理教育专业《普通物理实验课》的期末考试中,笔试与基于工作单评价的物理实验操作考试相结合,对116名学生进行实验考核。统计结果表明,三道实验操作题成绩与笔试成绩相关性不显著,说明笔试与工作单评价方式下的操作考试不具可交换性。第三项实践研究是基于工作单评价的实验操作考试命题的可行性研究。以华南师大物理教育专业四位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初中实验操作考试个案研究,探索如何把握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试题的题型、题量、难度、题目表述方式、评分标准等各命题要求,为大规模实施实验操作考试奠定基础。第四项实践研究是基于工作单评价的实验操作考试实施可行性研究。以华南师大07级理科综合1班(高考高分录取班)和07级物理教育1A班(高考普通录取班)共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要求其连续参加两场不同考卷的实验操作考试。研究表明,严格制定的评分标准取得了较高的评分者信度;两份难度具有一定差异的实验考卷,利用等值公式进行分数转换后呈显著相关,且差异不显著,为考试方案中多份考卷同时实施提供了较好的实证支持。同时进行的录像观察法和等效现场观察法研究表明,工作单评价方式与现场观察法具有较高的可交换性,相对录像观察法而言更适于大规模考试。而该次考试后对考生的调查与访谈结果表明,考生对该次实验操作考试是持肯定态度的。第五项实践研究是进一步检验基于工作单评价的实验操作考试在中学实施的可行性。以深圳市两间普通高中93位高二物理X科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小规模的物理实验操作考试。研究表明,当前高中生的物理实验能力不容乐观,有必要实行相应的操作考试予以促进;另一方面,只要命题合理,基于工作单评价的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能够区分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具备一定的选拔性,且各地中学已有的实验仪器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上满足考试方案要求。上述五项实践研究的结论证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工作单评价的高中实验操作考试设想方案具有较好的可行性的,并获得了各地师生较高的肯定与支持。最后,分析了本研究所存在的局限与不足,并对基于工作单评价的实验操作考试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与展望: 1,设计基于工作单评价的高中会考实验操作考试方案作为过渡方案; 2,设计相应的基于工作单评价的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方案; 3,设计相应的适用于初中的基于工作单评价的实验操作考试方案; 4,开发配套实验操作考试仪器; 5,尝试实行实验操作考试考证制度。
初中物理实验能力测试评价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实验由此拉开了序幕。《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做实验是学习科学最有效得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的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实验教学在初中学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常常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初中物理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对综合课程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意义,为此我们成立了由教研组专职教研员为组长,各学科组带头人为副组长,科学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初中物理科学实验核心小组”。为了提高学校对物理学科的重视,每学期结束后进行期末质量监测,到目前为止已经测试了多年,积累了一定的测试经验。同时各级科组成员对各班学生进行“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测试”,把纸质测试与实验操作测试有机结合,作为评价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依据,并且在实验操作测试的基础上,在笔试试卷里加入实验操作测试题,如“影响摆快慢因素的研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食盐计划地撰写,从问题的提出、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等。2003年课题组成员参与了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物理学科教材实验研究”子课题:新教材典型课例的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实验基地学校教师进行研讨交流,对录制研究分析的60余节典型课例进行分析,各科组成员通过数据分析,课堂观察,最终形成共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亟待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孩子科学素养的形成。我们对教科版教材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进行统计,发现初中学生分组实验 203个,教师演示实验61个,所以寻找方法和策略来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分组实验的有效性,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010年课题组组长有幸参加了教育部重点课题“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验活动与实践能力研究测试培训工作。各科组对我校进行了为期8天,270名样本个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初中理科实验操作测试”从测试结果分析:学生的实验能力不容乐观,对常用的实验仪器的使用不规范,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对实验的设计能力不足,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不能做到实事求是。初中物理实验的大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但测试结果后的分析,使课题组成员对初中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现状不容乐观,因此课题组成员由此决定:要对我校八年级、九年级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进行测试评价,找出制约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的策略和方法。
(二)成因分析
1.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测试评价不规范。学校、教师、教学研究部门没有制定学生实验能力测试评价标准,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实验能力测试与评价比较科学规范,是本课题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课题研究中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动员课题实验学校和教师及课题组核心成员研制形成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测试手册。
2.学校实验仪器配备达不到规定要求。根据中小学仪器配备标准,部分学校仪器配备不达标或在实验的过程中损坏没有及时补充。
3.教师专业素质不过关,不能科学、规范指导学生实验。我校是农村学校,大都是兼职教师,由于有些科目教学的内容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如若任课教师不及时补充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是很难开展实验教学,在听课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对初中理科常用的教学仪器使用不规范甚至不会使用,如“显微镜”“托盘天平”等基本实验仪器使用不规范,造成指导学生使用这些仪器的不规范。
4.学校不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与培养。部分学校对科学学科及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科学科学计划得不到落实,出现其它学科挪用或挤占课时。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1.制定科学、规范、合理的学生实验能力测试内容及评分标准。
2.对全校理科仪器设备进行调查,确定是否达到教育厅仪器配备标准,建议学校更新、填补教学器材。
3.有针对性开展常用仪器介绍、使用和维护培训,提高科学教师规范使用仪器设备的能力。
4.对教科版教材进行研究,归纳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内容,根据听课、调研制定操作标准,下发学校试用。
5.归纳提炼出影响和初中理科学生实验能力方法和策略。
6、研究制定符合我校理科教师实际的方法策略运用到课堂教学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中,对初中理科实验能力进行科学、规范评价,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中学生理科实验能力。
三、研究的过程
(一)基本的研究思路
1、准备阶段(2010.08——2010.12)(1)学习相关初中物理实验能力测试与评价理论书籍,查找、积累资料,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进行课题方案的撰写,讨论课题的实施目标和计划。
(2)确定学校的课题实验。
(3)确定课题组成员及根据研究专长进行研究分工。课题组组长:aaa
任务:整体规划课题的事实研究,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的撰写及组织课题开题,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和专业指导。
课题组成员:aaaa
aaaa
aaaa 任务:负责八年级课题研究和学校课题过程性资料的积累。撰写课题研究计划,及课题阶段性总结,负责学生实验能力测试与数据统计分析。小组成员:aaaaa
任务:负责九年级学校课题过程性资料的积累,进行学生实验能力测试与数据的汇总。
小组成员:aaaaa
bbbbb
cccc aaaa(bbbb 教师,多次参加
学科国家级培训,中学物理
级教师)
任务:为课题研究提供专业知识支持,审阅科学测试内容及评分标准。负责
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测试及数据汇总。小组成员:aaaa
bbbbb
ccccc 建立健全实验的组织系统,形成全校课题组三级一体的组织机构,包括学校各学科骨干教师、课题核心组成员、课题实验研究专家指导,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对实验工作的自身评价与监控。
2、实施阶段(2011.1——2013.6)
(1)设计调查问卷,分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进行问卷调查并和理科教师进行座谈交流,就初中学生实验能力的测试与评价存在问题进行前期调研。与学校商议确定研究课题。
(2)对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配备进行调查,与省教育厅仪器配备标准进行对照,建议学校补充科学实验器材。
(3)制定学生实验能力测试试卷及评分标准,进行测试并修改测试卷和评分标准。选定样本班级进行测试并分析整理测试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撰写出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实验测试报告,对教师科学教学提出改进建议。(4)根据测试结果和听课、调研诊断出制约学生理科实验能力提高的因素,课题组成员根据对初中理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涉及到的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难点,制定实验操作规程,供全校理科教师使用。
3、总结阶段(2013.7——2013.9):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撰写论文。组织教学研讨,了解区内外相关课题的最新动态,及时交流、借鉴。完成各项课题的研究任务,撰写实验结题报告,确定今后进一步研究实验的方向和重点。对整个实验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验收,形成研究成果,实施推广。
(二)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深入实验课堂和教师、学生一起研究探讨影响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的因素,制定学生理科实验能力测试与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到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进行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撰写分析报告,召开课题研讨会,根据测试结果,研究制定提高学生理科实验能力策略,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到实验课题听课调研,对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进行分析,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反复修改,汇集成册供全校实行。
调查法:采用向老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问研讨等方式,搜集关于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测试与评价的相关资料,全面、客观、为课题的实践研究做充分的依据,以便分析、改进研究工作。
观察法:确定观察对象,制定观察目标,观察学生在分组实验中实际操作情况,并加以分析得出学生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个案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选取(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对同一操作实验,不同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所反映出的水平进行个案分析研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文献法:分类阅读有关学生理科实验能力测试评鉴的文献资料,对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梳理,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理论保障,找出国内外比较成功的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测试评价过程性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成功经验。同时发现问题,寻找新的研究思路。
四、预期的研究结果
1、制定较为科学的学生实验能力测试内容及评分标准手册。
2、对教科版教材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数量和实验名称进行梳理,制定学生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目录下发全市各学校。
3、对测试中反映出的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根据不同年级实验情况制定学生科学实验操作规程,供教师和学生应用。
4、分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撰写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测试与评价测试报告,分析影响学生理科实验能力提高因素,制定改进意见和建议。
5、课题阶段成果报告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