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均为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硕士,热爱学生,敬业乐业,教学严谨,方法灵活。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包括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公共事业单位从事公共事业管理、法律服务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习形式】:网络教育
【 课程设置及主干课程介绍】
公共课:《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应用写作》
专业必修课:《管理学》《社会学概论》《公共事业管理导论》《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社会政治分析》《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应用统计》
专业选修课:《公务员制度》《秘书与公文写作》《企业管理》《社区管理》《学校管理学》《办公自动化》
主干课程介绍:
《管理学》
该课程由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德清老师主讲。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曾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运用管理工具的能力比较低,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如果你具备管理技巧、能力,而不掌握管理理论,那么你充其量是一个技术员。”学习本课程,可以初步掌握比较系统的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管理学》研究现代管理的一般规律,主要阐述管理学研究对象、管理一般原理和管理过程(职能)。重点是管理原理和管理过程,管理原理主要包括系统原理、动态原理、人本原理和创新原理;管理过程主要以职能为主线,分为导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社会学概论》
该课程由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易连云老师主讲。
社会学是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同时也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是运用社会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
学习社会学的目的是力图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理解和认识社会以及社会运行的条件与机制,分析各种社会问题产生的缘由。并能初步运用社会学理论知识和社会学研究方法解释社会现实,从事社会问题研究的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导论》
该课程由西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陈恩伦老师主讲。
《公共事业管理导论》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新的世纪,我国已进入WTO,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改革传统的事业管理体制,完成从事业单位向公共事业组织的过渡,与国际标准接轨,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独特的课题。该课程立足于以上背景,从公共事业的内涵入手,在对国内外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考察了公共事业活动的性质、功能、管理特征、组织形态、制度基础、社会化发展过程以及管理体制的改革模式。
《管理心理学》
该课程由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博士柳老师主讲。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是一门边缘学科、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管理心理学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地位和作用;学习和理解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和掌握个体心理、群体
心理和组织心理的活动规律,提高自己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学习这门课程,除了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内容之外,要密切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加深对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认识,并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方法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该课程由西南大学管理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杨东老师主讲。
人力资源管理是研究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的战略性和整合性的管理,以及对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进行开发的一门学科,它是管理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其它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边缘学科、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核心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实践;使学生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地位和作用;学习和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环境和组织行为;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管理流程,包括:工作分析与设计、人力资源吸收、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员工开发与培训、绩效管理以及薪酬设计与管理。学习这门课程,除了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内容之外,要密切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加深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认识,并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方法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中国社会政治分析》
该课程由西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李强老师主讲。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国社会政治的主要内容,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有利于学生政治素养的提高,更好地认识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增强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
本课程教学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与方法。教师讲授为主,注重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
该课程由西南大学副教授、博士张振改老师主讲。
本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是在管理学、公共管理学一般原理的基础进一步深入了解公共管理的各个领域而开设的学科。该课程主要涉及当前我国政府在公共管理的诸多方面所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实际,为学生了解中国政策的现实提供了理论工具和方法。同时,也为社会保障制度、财务制度等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
《应用统计》
该课程由西南大学博士周玲老师主讲。
本课程运用数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客观现象的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动规律,从而提供对客观事物进行数量分析的工具。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习其它课程打基础,同时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工具。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的作用,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熟悉统计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术,具备阅读统计资料的能力,并能用统计思想和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课程是工具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科学性、示范性和实践性,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学主要采取讲授法、谈话法、自学指导法、练习法等方法。
本课程的学习要循序渐进,联系实际,重视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明确统计方法的用途、使用条件和统计结果的意义,要及时练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形成应用能力。在学习中灵活使用教材、参考其它书籍。
【最低毕业总学分的规定等】
1、本专业实行弹性的学习年限,学制2.5年,学习年限为2.5-6年,最低毕业学分80学分。
2、在学习期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达到毕业学分,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准予毕业。
第二篇:公共事务管理专业
一、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在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及后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或公共服务的管理者、领导者和政策分析人才及高级职员。在培养过程中,重视实际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教学内容面向社会实际,尤其是公共管理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政治学原理、公共政策分析、社会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学、公共财务管理、公共行政学、电子政务、市政管理学、公共事务管理概论、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组织行为学、教育学等等。就业前景
1、可到市、区、县、乡等各级社区管理委员会、民政管理机构、和社会工作部门从事规划、建设和行政管理工作。
2、可到各企业(如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物流公司等)和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如学校、共青团、妇联、工会、儿童福利院、青少年宫等)从事机构管理、活动策划和社会工作。
3、可到各级社会服务中心、各类社会福利机构中从事行政管理、服务等工作。
二、公共事务管理(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社区管理与服务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社区服务技能与技巧,掌握社区管理和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高级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市、区、乡镇等社区管理机构、民政管理机构管理工作者,以及为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培养从事社会工作的应用人才。
课程设置:专业课程设置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践训练包括认知实习、课程见习、对口单位社会实践与毕业实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社会学知识与应用》、《社会心理学知识与应用》、《管理学基础》、《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行政管理常识》、《物业管理》、《社会福利与保障》、《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
毕业去向
1、可到市、区、县、乡等各级社区管理委员会、民政管理机构、和社会工作部门从事规划、建设和行政管理工作。
2、可到各企业(如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物流公司等)和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如学校、共青团、妇联、工会、儿童福利院、青少年宫等)从事机构管理、活动策划和社会工作。
3、可到各级社会服务中心、各类社会福利机构中从事行政管理、服务等工作。
4、毕业生还可以参加每年全省统一的专升本选拔,合格者学习两年可获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
三、公共事务管理(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文秘与公关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既掌握管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又具有公共关系协调及秘书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适应社会工作与处理公共关系事务的能力,同时熟练掌握外语和现代化办公技能的职业型人才。
主要课程:专业课包括《秘书理论与实务》、《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社会学知识与应用》、《行政管理学常识》、《社会心理学知识与应用》、《言语交际与实务》、《公关实务》、《办公自动化》、《应用文写作》、《秘书礼仪》、《秘书英语》等。
多门课程的设置与国家级职业资格考试相互衔接,学生在校期间可取得高级秘书证、公关员证等职业资格证书。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和岗位广泛,可胜任企事业单位、现代社区的文秘、公关、管理
等岗位。
毕业生可以参加每年全省统一的专升本选拔,合格者学习两年可获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
第三篇:公共事务管理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培养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具有较高政策水平,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公关策划能力与实际问题处理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适合做党政机关公务员,政府及社会事务中的公共事务管理、社区及街道管理、物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部门的管理工作及咨询工作。
培 养 要 求
(一)知识结构
通过理论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
1.掌握专业所必需的公文写作、英语及计算机等基础知识。
2.掌握专业所必需的法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基础知识。
3.掌握专业所必需的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社会保障、财务管理、保险学、民事法律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理学等等专业知识。
(二)能力结构
通过技能训练、实验室模拟训练及实习实训,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掌握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基本技巧与管理艺术。
2.具备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基层管理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实际
问题处理能力。
3.熟悉并解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具有较强的事务管理、公关策划、交际开拓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素质要求
1.掌握科学的专业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2.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
3.掌握良好的工作方法,具备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创新意
识。
4.具有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吃
苦耐劳的良好职业道德。
主 要 课 程
主要开设:公共事务管理、公共政策与法规、市政学、公共关系学、公共行政学、社会学、社会保障概论、民事法律制度、保险学、大型公共活动策划、人力资源管理、物业管理、管理心理学等课程。
第四篇: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
XXX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 工作职能及机构设置方案
(修订稿)
为了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充分发挥“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的优势,满足街道政府组织“统筹辖区发展,组织公共服务,指导社区建设、加强城市管理、维护治安稳定”职能定位的要求,将原街道办事处职能及机构进行重新整合,按照“强化服务功能,坚持效能优先,创新组织设臵,实施流程再造”的原则,成立“XXX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努力把XXX建设成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新型和谐街道。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XXX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机构设臵
1、XXX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是代表政府行使区域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的行政派出机构。整合后的“XXX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和“XXX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社会综合治安管理委员会”,三块牌子一套班子,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负责本辖区的行政工作。
2、XXX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下设“三个中心、一个办公室”。即:街社区服务中心、街协管中心、街企业服务中心和街公共事务管理办公室。
3、XXX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主任由街办事处主任担任,副主任由“三个中心、一个办公室”的主任担任;成员由辖区派出所所长、工商所所长、税务所长等政府职能部门主要领导组成。
二、XXX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能
1、在上级政府和街道工委的统一领导下,行使人民政府的权力,负责本辖区的行政管理工作和公共服务工作。
2、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开展多种形式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活动。
3、对辖区内的经济发展、城市管理、社会管理、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安全、稳定等方面的工作,行使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的职能。
4、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和变革政府服务企业的措施,调动辖区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推动辖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升街道综合经济实力。
5、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不断改革、规范和完善公共服务体制,全面引入标准化、程序化流程管理,加强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落实人口计划指标,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搞好残疾人救助、帮扶及康复等服务工作;做好劳动保障及再就业工作;指导、帮助社区开展群众自治组织工作,推动社区民主自治;鼓励无物业管理小区的社区居民成立非盈利性群众自助服务组织开展各类自助式服务,维护小区的公共秩序,满足小区居民在治安、保洁、家政及其它方面的需要。
6、负责辖区内的市容环境、环卫保洁、控违拆违、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等项城市管理工作和环境整治工作。
7、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平安创建及安全生产工作,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8、提高公共事务管理水平。加强绩效目标管理,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数量,探索试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探索公共服务外包新机制,用市场经济规律,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节约行政成本。能用市场经济解决的问题,一律用市场经济手段解决的管理模式。
9、负责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10、承办上级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XXX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运作方式
为了进一步加强街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领导、决策、协调、管理行政工作的作用,领导和推动全街各项工作健康发展,街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运作方式,采取 “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领导、议事和决策,“主任办公会”执行的运行机制。具体办法如下:
(一)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是全街行政工作最高领导决策机构,负责领导全街各项行政事务。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参加。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主要任务是:
1、传达上级政府机关有关文件精神和重要指示;贯彻执行上级政府的决议、决定。
2、审议和决定本街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
3、讨论和决定街道行政管理与行政服务体制改革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
4、研究落实绩效目标和行政工作任务的主要措施;对绩效管理进行调度。
5、审议涉及全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及建设“两型社会”等重要行政工作的财经预决算;
6、决定其它重要行政工作事项。
(二)街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各项职能由主任办公会来执行。主任办公会是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的常设机构,代表街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履行各项职能,管理辖区行政工作。办公会由主任或主任委托分管副主任召集和主持,一般每一至二周召开一次,参加范围为街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可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召开,可安排有关有关工作的责任人列席会议。主要任务:
1、传达贯彻上级行政机关重要会议、有关文件、领导指示的精神;传达街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的决议、决定。
2、研究本辖区行政工作计划,制定街道各项行政工作绩效目标,协调和调度街道各责任单位完成绩效目标。
3、讨论和处理街道在改革、管理、落实中的各项具体行政工作和问题;统一调度街道各类全局性行政工作。
4、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召开一些专业或专题工作会议。
5、通报上级交办有关工作的完成情况;对或阶段性的行政工作作出安排、调度、考核、总结和表彰。
6、向街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汇报行政工作完成情况。
(三)提请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讨论的议题,由主任提出或由分管领导协调和审核,报主任审定后提出。会议的组织工作,由街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承办。会议通知、会议文件和议题应于会前送达与会人员。
(四)街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讨论的议题,由街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提出。副主任可以建议主任提出某项工作议题,经主任同意后委托副主任提出。主任办公会的组织工作由街公共事务管理办公室负责承办。如需要召开专题会议,专题会议文件、资料,由有关责任部门、责任人负责,街公共事务管理办公室配合承办。
(五)街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和主任办公会会议纪要一般由街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主任签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应及时传达;宜于公开的,应及时通报、报道。
(六)要注意遵守规范,提高质量,确保效果。凡需要提交街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和主任办公会讨论的事项,或需在专题工作会议上公布的重要政策,事前应深入调研、充分协调。尚未协调一致未经批准的政策性、规定性内容,不得对外公布。
四、有关要求
1、XXX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在履行政府管理与服务各项职责中,要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和谐社会,体现服务型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塑造亲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
2、严格执行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抓好各项行政工作的同时,自觉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赋予的职责,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依法行政、高效行政、廉洁行政。
3、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在履行政府管理职责,特别是召开各类会议时,要严肃工作纪律和会议纪律,确保取得实效。召开主任办公会时,与会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通知要求参加会议,如有特殊情况不能与会,必须向会议主持人请假。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要集中精力参加会议,关闭通讯工具,不得随意进出会场或中途退会。
五、附则
1、本方案由XXX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2、本方案自颁布之日试行。如上级另有新规定,从其规定。
第五篇: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论证报告
关于开设社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论证报告
一、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及人才需求分析
社区是城市或城镇组成的基本单元,和谐社会的构建来源于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在政治经济生活中,基层社区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社区管理也越来越重要。在经济改革的推动下,社会管理的方式不断变革,政府对社区管理的职能也在转变,很多过去由政府包下来的公共事业管理职能客观地需要由非政府的公共事业管理或服务部门完成,政府相关部门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以社区为平台,通过各种组织形式,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及时、方便、快捷地为社区群众提供各类服务。社区的管理也因此分为社区行政事务管理、社区公共服务、社区自治管理等三个方面。为了推动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2000年中办、国办23号文件中提出了要推进社区工作的职业化、靠职业社区工作者来开展工作的要求,以此为依据,各地都在开始试行社区专职工作者制度,对社区工作人员的需求呈现出增长态势。同时,随着公共事业领域的扩大和职能的丰富,对有关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会有更高的要求,现有的从事相关领域的管理人员,在知识结构、素质及能力方面还不能满足公共事业发展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只有通过专业的建设、人才培养来解决公共事业管理对人才需求这一迫切的问题。因此,公共事业管理的变革、专业人才的需求使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应运而生。目前,许多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大多偏重政策理论、行政事务管理,综合性强、层次高、针对性不强,许多学生也是冲着政府机构、公务员而来,就业要求高、期望值大,不太安心基层社区工作,更不要说做社区的服务性工作,而恰恰这方面的工作是最需要人去做的,需求非常大。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来说,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空缺,利用自身的优势,培养有针对性的社区工作者。我校就是基于这样的背境增设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掌握一定的社区服务技能与技巧,掌握社区管理和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市、者,以及为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培养从事社会工作的应用人才。
三、主要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设置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践训练包括认知实习、课程见习、社会实践与毕业实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社会学知识与应用》、《社会心理学知识与应用》、《管理学基础》、《社区服务与管理》、《婚姻与家庭》、《家庭保健与护理》、《社会调查与实务》、《信息管理》、《物业管理》、《社会福利与保障》、《人际沟通技巧》等。
四、职业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沟通技巧与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实践问题处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
五、就业前景
1、可到市、区、县、乡等各级社区管理委员会、民政管理机构、和社会工作部门从事基层公共事务管理及服务性工作。
2、可到各级社会服务中心、各类社会福利机构中从事管理、服务等工作。
3、毕业生还可以参加每年全省统一的对口升学考试,合格者学习两年可获大专毕业证书并可继续深造。
六、师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