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作者:刘建军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31更新时间:2010-11-19热
★★★【字体:小 大】
华容县实验小学在市县教研领导、专家的关心与指导下,在2009年9月开始进行了《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研究,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学校在本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及实验研究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使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与实施可行性研究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现将我校课题的中期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一、对综合实践活动理论的深入学习与研究。
为保证课题的正常开展,在确立课题后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对目前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涉及的学生小制作的指导进行了反思与分析,发现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不能得法,同时也缺乏创造性的思维。我们在课题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如何理解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理论知识,同时对所有的成员进行分工,让每个成员对自己研究的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二、课题工作扎实开展
本课题自2009年10月开题以来,在市、县专家的引领下,对课题成员进行了培训,学习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理论,进一步了解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对本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布置。
为了更好地做好我们的课题,我们在校园网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
三、课题实施稳步推进
1.开展了一系列的课例设计和实施活动。
根据我们课题组的计划,我们每学期要完成三个课例的研究,并且能很好地完成课例报告。我们从学科的特点以及本校的教学资源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活动设计进行优化,创新学生活动过程。
2.继续做好课题成员的培训工作。
在研究活动中,教师的理论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课题组组织成员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的内容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还学习了大量有关指导文献资料。
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课题组成员明确了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任务。在活动过程中能做到:一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指导制作的方法;四是跟踪活动全过程。课题组提倡教师在活动预设和生成中,能挖掘地方资源,注重活动内容的趣味性,活动过程的实践性,制作方法的创造性。
到目前为止,我们按照议定的计划,每人均已完成各自的课题分工,我们课题组成员在活动中能发扬团结精神,勇挑重担,相互协调,互帮互助。
【研究工作主要活动形式】
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应用的初期,我们根据学校、老师当时的实际情况,采
取循序渐进,不断探索,逐步深化的做法,不断完善课题的开发和实施。我们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有效的研究。
一、学习培训,完善方案。
实验的初始阶段,我们遇到很多的困难。包括:对课程本身的理解;对课题的选取;目标的制定;资源的开发;活动实施的手段与方法;如何进行评价等等。老师们教育思想的转变是科研实验的关键,也是最艰巨的一项工作,要改变人的传统思想,就象要改变他的生活习惯一样,需要他认同、内化才能变成自觉的行为。我们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自学和集体研讨相结合的办法,学习教改趋势、科研内涵、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心理辅导等理论,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融入到实践工作中,随着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整学习内容,力求给老师最及时、最有效的信息。我们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对首批参与课题开发、实验的老师进行培训辅导,边学习,边实践,不断完善实施方案,不断明确实施的要领和步骤,不断提高实施的能力。通过这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老师们对“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目标、构建等认识、理解逐步清晰和加深,从而使课程的开发、实施、试验有了基础和保障,得以顺利开展。
二、循“学习—实践—总结—再学习-再实践”的工作思路,稳步有序地进行研究。2009年9月初,首先按课题实施计划成立了以分管校长为核心,教研主任负责,骨干教师参与的《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组。其次加强组内的理论学习与研讨,以开展调查、座谈等形式,对校外教育、社会需要等校外环境和学生群体、师资队伍、教研氛围、教学设施等内部环境进行分析,制定出研究的大致方向与内容,为进一步研究夯实基础。接下来,我们课题组结合自身的实际,首先认真制定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阶段方案,然后组织全校各班级围绕阶段目标,积极广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各班不断总结和完善自己的方案,积极开展活动,课题组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了评议、指导和总结。一年来,我们总结实践,也发现了不少值得今后借鉴的东西。
三、实际出发,进行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开发与探究。
实验的第一阶段,学校根据课题的实际,以课程改革为动力,针对课题目标,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计划,提出了学校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安排建议,要求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方案,充分利用课内外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有本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方式的研究。
在活动的内容上,我们将活动资源主要概括为“两大四小”。“两大”是校内和校外两大资源,“四小”具体指的是校内的学科活动、由少先队大队部牵头的活动以及校外的社区活动和家庭活动。
在活动的方式上,我们要求每一次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性。活动准备阶段,包括宣传动员与师资的培训,组建课题组,选择课题,制定活动计划、方案等。活动实施阶段,这是整个活动的关键性阶段。先要做好活动前的具体准备工作,这是使活动按预定的计划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证,直接影响到活动质量,比如要组织访问,首先要拟定访问的提纲;其次是指导学生扎实开展活动,就是按主题活动计划,扎实分步实施。主要活动大都是利用周末、课余时间进行。
四、着眼于发展,着力于素质,让课堂步入家庭、走进社会与大自然。
充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落实全面育人的观念,让每一个学生都从学校走进家庭、社会、大自然等更为生动、广阔的课堂中,边实践,边学习,并整合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课内外知识进行探究、创新。因此,该课程的诞生,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他们利用课内外时间,围绕活动的主题,以个人或合作的方式积极自愿的完成一项项特殊的“作业”。课程涉及范围之广、研究的领域之大是老师们始料不及的。
【课题的研究成果】
到目前为止,课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如下:
一、在课题研究方案的框架内制订了学校年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以及各年级段的年度课题实验计划和实验活动指导方案,启动研究活动。课题组相关老师先后参加了科技创新大赛或综合实践活动研讨,开拓了眼界、汲取了信息、借鉴了经验,推动了课题实验的发展。
二、大力营造课题实验教育环境、扎实开展实验活动。一年来,在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学校被评为岳阳市综合实践活动先进学校。同时,课题组成员还成功开发了校本教材《科技小实验》,并设立了作品陈列室。召开了全市综合实践活动现场,并将我校课题的校本研训材料在会上作了交流。
《科技小实验》校本教材在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校本教材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
三、积累了相关活动案例。
1.华容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手抄报汇编》
2.华容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社会实践活动征文汇编》
3.华容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爱心义卖资料汇编》
4.华容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废品回收资料汇编》
5.华容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冬季运动会资料汇编》
6.华容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学生春游、秋游资料汇编》
7.华容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学生作品汇编》
四、学生的多项作品在市各项比赛中获奖。
1.刘琪伟、蔡菡菡制作的《便携防风衣架》获岳阳市第2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2.白家瑞制作的《风向标》获岳阳市第2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3.严臻杰制作的《三角梯》获湖南省第3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4.曾爽制作的《扇形洗衣盆》获岳阳市第2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5.刘习武制作的《电动沐浴擦》岳阳市第2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6.张利军、刘建军、胡祥捷等老师辅导的综合实践活动《变废为宝科技实践活动》获获湖南省第3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五、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活动案例。
张利军老师:《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整合》送市参评。
刘建军老师:《学生自主,教师引导,有效构建综合实践大课堂》送市参评。刘思老师:《节约用纸综合实践活动》送市参评。
杨慧老师:《在实践中求发展》送市参评。
孙燕老师:《在小学数学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探讨》送市参评。胡祥捷老师:《搭建“生活”舞台,“实践”多姿多彩》送市参评。
季梅老师:《保护水资源综合实践活动》送市参评。
侯云莉老师:《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寻找之我见》送市参评。
李艳芳老师:《刍议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指导作用》送市参评。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课题研究过程中,由于我校的条件限制,对小制作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对活动方案的设计,学生作品的质量带来一定的难度。还由于我们课题组成员并不是都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所以对活动案例的研究、学生的研究很不利。再而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还会受到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不能对学生放手、放心,这对我们研究的初衷不太合拍,我认为,我们只有跳出思维的约束,大胆尝试,反复实践,才能有更适合更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和作品产生。
同时,我们的课题组成员平时在课题实施和研究过程中不能及时总结和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能及时收集一些过程性资料,所在在论文写作和活动设计方面还是我们弱点,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重要变更】
在上次课题开题研讨会上,我校综合实践课题组成员根据市县专家的建议,将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作出了适当调整,原课题名称为《农村小学现代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实践和探索》,现在变更为《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
【下阶段研究计划及主要措施】
通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发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小制作研究活动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的素养参差不齐,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活动过程性资料收集不能及时收集,教师投放精力不够,研究方法需进一步改进等,这些都是今后许可迫切解决的问题。我们正视问题,迎难而上!
当然,我们的探索也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找到了方向,铺平了道路。下一阶段,我们开展研究与实践的基本思路是:
1.反复学习、讨论、修改课题方案,把课题方案及时向教师解读,其目的是:一让老师把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小制作研究有哪些意义?对学生的生命成长和生存发展有什么关系?二让老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认真思考——在我们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指导?怎样改变我们目前的教学,真正把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逐步做到工作即研究,研究即教学。
2.要围绕课题开展制度化、经常性的研究活动。把从传授、灌输知识与方法转变为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参与,动手制作,亲身体验一般学科课程难以得到的感性认识和实践体会,拓宽视野,发展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真正提高综合素质。
3.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和抓住问题,及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随着研究开展和深入,肯定会碰到很多问题。我们现在力求从更高的层面来审视、分析研究和解决。
真正的课题研究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只要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保证课题健康进行!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培养农村学生自评自改作文能力的 中期研究总结
2015年4月份,本课题顺利立项以后,课题组重视此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宛城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的教研员对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指导。经过半年来的实验与探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中期研究总结如下。
一、研究目标明确
通过前期的课题研究,让学生亲自评改作文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在反复动脑评改过程中逐步提高写作鉴赏水平。教师也可以从原来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节省出时间加强备课,探索一套切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更好地给予学生作文指导。学生掌握了自评自改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养成自评自改作文的习惯,既提高了学生的评改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鉴赏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内容实用性强
基于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学生层次多样化,家长水平多样化,造成农村作文教学的困难比较大,特别是学生在修改自己的作文方面,学生觉得无从下手,老师觉得困难重重。针对这种情况,2015年春期开学,以董建敏老师为首的课题组成员, 摸底了解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定以“培养农村学生自评自改作文能力的研究”作为课题研究,并确定了如下的研究内容。
1、深入调查了解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评改作文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找准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的研究。
2、农村教师在学生自评自改作文过程中的地位及操控方法与过程监控的研究。
3、培养农村高年级学生自评自改作文兴趣的研究。
4、培养农村高年级学生自评自改作文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5、构建“培养农村高年级学生自评自改作文能力的教学体系”的研究。
6、培养农村高年级学生自主探究品质和鉴赏能力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清晰
1、建立严格的科研组织管理结构
学校要顺利开展教育科研,必须建立相应的机构。课题领导小组及时建立起来,对课题的管理和研究进行具体操作。课题组及时制定了“培养农村学生自评自改作文能力”具体要求和实施措施,以及实施阶段步骤。使课题有目的、分步骤顺利进行。课题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会议,组织老师学习教育科研理论,教育科研管理细则,及时调整修订研究计划,总结交流研究得失,不断总结完善研究方法、步骤、措施和研究成果。
2、努力学习吸收先进经验,拓展课题研究
关于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研究,不少同仁已经做了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果。我校课题组为了吸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通过各种信息途径学习他人研究方法,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先后派人到南阳市第、九小学、南阳油田实验小学、南阳油田第五小学参观、取经后,课题组茅塞顿开,收益匪浅。依据同仁们成功的尝试来拓宽课题研究。
3、利用校园广播扩大影响,增强实验效果
2015年4月,课题顺利立项以后,为了强化宣传,扩大影响,及时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田店小学成立了校园广播站。课题组利用校园广播,首先对参与实验的教师进行专访和宣传,同时也是对全校,对社会,对家长的大力宣传。扩大课题影响,让社会都来关心、参加课题研究,也敦促了所有学生磨拳擦掌,投身实验研究。使实验迅速扩展到所有班级参与实验。
四、研究方法丰富多样
针对学生及家长的多样化,我们结合学生及家长的实际情况, 研究方法也是丰富多样,深受学生的好评,我们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及时在研究过程中找出问题,再研究,再实践。
2、调查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的每个阶段,都要通过相关调查,进行结果分析,找出学生自评自改作文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并针对性分析、指导、总结。
3、文献资料法
从学科角度开展对课题资料的比较研究,搜集、把握国内外有利 于课题研究的研究动态、理论著作、网络文献,学习相关理论,用理论指导研究实践活动。
4、案例研究法
我们根据学生作文及作文自我评改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类,并建立相关档案。追踪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变化,对相关的表象与特征进行分析、对比、总结,从而不断调整研究方案。
5、对比实验法
在研究中,采用实验班和普通班的自评自改和教师批改的模式进行对比,比较两者存在的差异,检验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6、经验总结法
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中,积累研究资料,根据研究资料进行筛选、归纳、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论文,完成研究成果,确保本课题顺利、按时结题。
五、实施过程
在前一段的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4月)主要工作:
1、确立课题,并确立课题组织机构。
2、完成课题研究设计和申报工作。
3、组织学习作文评改教学理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组织领导机构 董建敏——负责课题的策划实施,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落实对课题组成员的培训,指导课题研究,协商研究过程中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统计分析数据制定实施方案;负责撰写结题报告等。
成员:按照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学习和实验,每个月进行一次交流,交书面总结(相关论文、案例、反思、教案等)提供相关的资料等。
杜景云——负责课题过程中的课题管理
课题研究前期论文、报告的撰写
课题研究中资料、信息的分析与评价 张秋改——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交流
课题研究中资料、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资料收集整理、优质课例汇编
牛荣兰——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交流
资料收集整理、实践经验汇编
课题研究中期论文、报告的撰写 蒋金莲——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交流
资料收集整理、实践经验汇编
课题研究中后期论文、报告的撰写 第二阶段:调查分析阶段(2015年5月)
1、制定调查方案。
2、调查分析农村高年级自评自改作文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完成调查分析记录。第三阶段:研究实施(2015年6月——2016年2月)
1、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积极开展研究活动,积累研究材料,总结经验和操作方法。
3、通过实验班与普通班的作文成果,检验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4、积累课题原始资料,进行阶段小结.六、中期研究成果
1、树立了学生对作文学习的自信心。
(1)实验前后数据对比测试表明学生的作文自信心得到提高。我们在实验前进行了调查问卷,实验结束时再次进行调查问卷,通过对比表明:标志学生自信心提高的三个基本要素——兴趣与爱好、习作水平、快乐体验这三个方面,优等生大幅度提高,中等生迎头赶上,学困生逐步好转,充分说明了课题研究的成效。
(2)个案追踪体现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
如:五年级蒋老师班上有一个小男孩,简直就是班上的另类,语文学习习惯不好,成绩差,尤其是作文,提笔就挠头,总是愁眉苦脸的,一节课下来,憋不出几个字来,考试的时候,干脆作文白卷。就是这样一个“差生”,但是他的口才好,擅于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搞笑视频。于是蒋老师安排了一次现场模仿的作文课,找他谈心,希望他能在节目中有好的表现。这孩子一听,正是他的强项,立马来了兴致,精心准备,演出获得阵阵掌声。蒋老师又让孩子们把他演出的过程进行写作,孩子们把他的演出描绘的惟妙惟肖,他高兴极了。于是蒋老师顺势安排他先把这次成功演出的准备工作、演出现场、同学们的夸 奖等等先说一说。这男孩立马说的头头是道,口如悬河,蒋老师又安排他试着写一写刚刚说的场面。这孩子动笔就写,第一次写出了比较成功的作文。然后蒋老师又手把手,一句一句教他修改„„就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男孩慢慢对作文充满了兴致,作文水平也不断提升。
2、参与研究教师科研能力、业务能力得到提高
课题组教师自觉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收集有关材料,认真撰写论文,教学心得,在对参与研究教师的后测问卷中,老师们认为在课题研究中的主要收获有:
A、掌握了一定的课题研究的基本操作方法;
B、学会了如何系统的按一定的方法和途径来实施作文自评自改教学;
C、课题研究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
D、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升,老师的教学也变得轻松;
E、教师自身作文教学素质的提升。
随着课题工作的深入开展,我校科研型教师不断涌现,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正逐步成型。他们勤学善思,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行为,积极撰写课题科研论文,对课题内涵作出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3、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作文自评自改能力培养的方法(1)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想让学生掌握作文自评自改的方法,首先得让学生有兴趣去写作文,学生只有愿意去写作文,对习作有了一定的兴趣,才能为下一步学习自评自改打下基础。因此我们课题组首先在此环节上下了一番功夫,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
a、让学生有内容可写。例如:写一次活动,我先带领同学们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然后给他们一个突如其来的要求:
(一)把刚才所玩的游戏说一说,看谁说的最精彩。先分四人一小组说,一人说三人听,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选代表在班上说,大家评议。
(二)把刚才所说的内容写下来,看谁写的好。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内容可写了。
b、教给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方法,给学生分类,如:写人、写景、状物等。并分阶段,给一定的时间观察一类作文,有时分小组观察(只限于写景、状物等)大多是自己随意观察,教给他们观察事物的要领。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难了,兴趣也就慢慢提起来了。
c、抓住学生闪光点,大加赞赏。这一点对学困生用得最多,他们的习作哪怕内容不具体,中心不突出,但文中有一个比喻句,有一个精彩的词语,无哦也会在评语中写几句表扬的话,使他们感受到习作的乐趣,会爱上写作。
d、佳作展示。每次习作完后,我都会把写的较成功的文章筛选出来,有时办一期作文竞赛栏,把所选的作文贴在教室里,供老师、同学欣赏。有时把好的文章分类装订成作文集,在班上传阅。被选上 的学生喜不自胜,他们对写作兴趣越来越浓,没有被选上的也是羡慕不已,暗下决心把作文写好。
(2)激发学生自评自改习作的兴趣
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还要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而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是调动学生自评自改作文的内在动力因素。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因此,培养兴趣,调动学生自评自改作文的情感因素,是培养学生自改自改能力的先决条件。我们认为利用班级量化管理的模式对自评自改作文效率高的学生奖励:
a、额外加分:评改时,规定自改、互改附加分二十分,结合学生自改互改态度、过程、方法和效果加以评定鼓励。
b、诱发兴趣:初稿作出分数评价,修改后提高分数褒奖,让学生品尝进步的乐趣,诱发学生自改兴趣。
c、教师引领:通过教师入手、入眼、入理评改,克服学生自改、互改的畏难情绪,引发学生自改、互改兴趣,提高自改、互改的自觉性。
d、榜样带动:将自评自改能力强的学生树立为榜样,带动其他学生自评自改的热情。
(3)教给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文章不仅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值得培养的好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要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高年级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可见,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以往的很多时候学生写完作文后交上,没有想过修改的问题,交给老师就完事大吉。老师应该要求学生每写完一篇文章,都要出声朗读几遍,自己感觉不舒服的地方好好修改一下,还可以和同学互相修改,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强。对于学生的评改作文,教师要多用鼓励性评价,要善于从习作评改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讲评学困生的评改作文时,即使他们的评价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只要有进步,有亮点,也要加以鼓励,使他们能鼓起作文评改的勇气,下次作文评改时有所进步。教师在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要从多角度,运用多种方法长期训练,逐步培养,让每一个学生在修改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发展能力,提升素养。
七、问题与改进
回顾半年来的研究经历,我们已明显地感觉到了学生们的作文自评自改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那些习作“高手”不仅能修改自己及他人的习作,还能给同学们写出精辟的评语,有的甚至比老师还写得好,成了同学们崇拜的“小老师”,老师得力的小帮手。然而我们通过反思研究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下一步的改进。
1、存在的问题:
a、课堂上存在着耗时低效现象。有时一节课过去了,有的小组还没有完成修改任务,有时有些小组改完了,但质量并不高。b、和研究相关的书籍比较少。我们查找相当多的资料,但能供于本课题研究的理念和方法微乎其微,可以说对我们课题的研究的价值不大。
2、改进的方法
加强学习,开动思想,尝试多样的方法进行课题研究。
第三篇: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探索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探索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我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更新教育理念,结合农村的实际,进行有特色的德育教育和农业科技教育,以实践活动为突破口,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以亲历实践为原则,指导学生深度探究;以周边社区为依托,挖掘地方教育资源;以特色教育为途径,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实践性课程,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我校从2008年起一直坚持以实践活动为办学特色,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持续发展。
一、以“少年农校”基地活动为依托,以教师和学生的自由和创新的农业科技教育实践为基础,针对中高年级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思维特点,由不同专长的校科技辅导员分别开设科技活动课程。分别有农作物栽培课、大棚饲养研究课、果树管理课、环保研究课、实验操作训练课等等。我校大部分教师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都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家中都有实验基地,既是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科技农业的实践者。我们根据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每月组织两次农业科技教育课。
二、我们积极开展少先队科技活动。少先队科技活动开展与参观、访问、观察、实验、制作、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对于发展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在启迪智慧、发展创造才能方面,都有帮助。少先队活动形式有:以科学故事会、信息交流会、科学讨论会为主的农业科技系列队会;以科技小论文、小调查报告、金点子评比为主的农业科技竞赛活动;以种一种农作物、读一本科技书刊、看一次农业科技
电影或电视节目、观察记叙一个农业科技自然现象、写一篇农业科技小论文、提一个农业科技小建议、给家庭选一项致富技术等“七个一”活动。
三、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了地方课程,每个班级每周安排两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周边的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探究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水资源现状和垃圾处理问题的调查研究。例如:语文课教师结合“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组织学生到街上考察商店的店名是否规范(啄木鸟行动),数学课老师指导学生在农贸市场调查蔬菜的价格、丈量操场等,科学课教师带领学生考察学校的树木,测量树的大小,高矮,观察下雨前蚂蚁搬家的情景,探索它们搬家的原由等。信息技术课教师指导学生将平时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其中的原由,撰写调查报告和科学小论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参与活动前期的调查,计划的制定,过程的落实,后期的终结汇报等每一个环节。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为实现素质教育找到了突破口。
四、以周边社区为依托,挖掘地方教育资源。社区作为学生生活、成长的地方,学校应优先考虑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敬老院、蔬菜基地、养殖场以及社区的自然资源;学生家长、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社区和各单位的负责人等人文资源;以及与有关部门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让全社会的人都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资源。我校地处农业大乡,周边有许多农田、果园、大棚养殖植等一系列农业示范园区,我校紧密结合实际,开辟校外活动基地。校外活动基地的开辟,使学生走向更广阔的田野,使活动更具有开放性和实效性。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和周边社区、行政村、单位、企业的联系,开发利用周边的地方教育资源。目前,我校以学校周边的
社区、单位为依托,根据其自身优势建立了多个实践活动基地。如以农业科技研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养殖场、蔬菜基地;以反映地方经济发展变化为主题,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人文景观和环保意识的实践活动基地——黄河及黄河大堤标准化工程,以了解我们身边的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工业园实践活动基地——大年陈工业园区,以及关心孤寡老人生活的献爱心活动基地——敬老院等。
五、深入家庭农业实践,体验农业科技。由于农村小学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民家庭,在他们的家庭中有着丰富的农业科技经验和农业科技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家庭农业实践,可以弥补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师资上、时间上、程度上的不足。因此,我们给学生每人布置一些家庭方面的实践作业。学生参与家庭农业实践,帮助家长解决一些浅显的农业科技问题,这样,一可以让学生有更为充分的农业科技体验,二也可以减轻家长的劳动力方面的负担,向家长提供一份如何进行作业指导的建议。
经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已初具特色,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第四篇:农村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探索
农村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探索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渴望自己能在舞台上旋转自己的人生。新课程改革为学生们搭建了这个活动的舞台。综合实践以整合性、主体性、实践性、生活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点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宽阔的旋转舞台,且综合实践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被设置为一门必修课程是使这个舞台永不倒塌的保障。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体系的构建与阐述已经比较完备,但在实践操作层面上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探索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未雨绸缪,做好充分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丰富学生的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在活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国家的政策方针不能变。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国家课程,其名称、构成、各部分的课时都是由国家课程方案严格加以规定的。高中3年,学生必须完成15学分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每学年一周、共6学分的社会实践,不少于10个工作日、2学分的社区服务。这些规定具有强制性,各学校必须严格执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个部分的侧重点不同,目标、内容、实施时间安排及组织方式上都有差异,不能相互替代,学校在具体实施时不能随意归并或者整合。
其次,学校要争取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和支持。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或者开放的、积极的心态就是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实施的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
第三,师生们主动参与是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形成特色的保证。大多数师生认为高中高考是最重要的,而新课程改革一些先行省市已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基本能力”纳入高考,这一信息有力的说明综合实践活动已经与高考联手,使师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后顾之忧。
二、规范社区服务,引导学生回报社会
社区服务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开展,但为了更好的开展,形成特色,学校进行了整体规范,精心设计。
1.明确组织。由德育处、团委和年级组负责开展活动,主要是由团委统一安排,由各班团支部具体负责组织。以班为单位开展,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智慧和学生的主动性。
2.形成特色。因学校特点主要开展两大系列活动。义工活动系列:如开展打扫社区卫生、科普活动、宣传教育、修理家电等活动;爱心活动系列:如爱心资助、慰问孤寡老人与贫困家庭和保护环境等活动
3.认真评价。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其中主要是在高一和高二进行社区服务,每次活动需到团委申请,填写外出活动有关材料。领取义工活动登记表或者爱心活动登记表,每次活动要求拍照片。每次活动后将活动记录交团委,团委以班级为单位存档。每参加一个工作日的义工活动或者爱心活动记0.2个学分,由班主任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公开评价。
三、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开扩学生的视野
社会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较活跃的、实践性最强的内容。由社会实践课的综合性、开放性、灵活性、实践性等特征学校精心开展系列活动。
1.教学内容:因学校和当地社会资源因素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主要有三大系列:系列
一、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性活动。如学工、学军、科技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系列
二、学校传统活动。如值周活动、社团组织活动。系列
三、校外考察、实践基地活动。
2.教学管理:社会实践的教学组织既是松散连接型的又是紧密连接型的。其教学活动通常是在宽松的情形下进行,学生能在民主、自由的氛围中获得活动的愉快感。学校把不同系列的活动明确由各个部门组织开展:系列一由德育处和年级组组织开展;系列二由德育处和各年级班主任组织组织开展;系列三由德育处和年级组团支部组织开展。
3.教学评价:社会实践的教学评价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过程评价的办法。首先是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以参加与否、时间是否达到要求为依据,不参加或时间不足,不给学分;其二填写社会实践活动表,班主任做好落实。并通过自评、组评、师评肯定相应学分,并统计上报德育处并及时录入管理系统。
四、落实研究性学习,提升个人素质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中最难开展的科目,我校从2003年开始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经过几年的探索,目前我们总结出了重点解决五个问题的做法。
1.从全体任课教师中抽调有责任心的教师
学校师资不足无法设置专职指导教师。同时指导教师的课程角色是“导师”,他们是认识者、咨询者、协商者、促进者、合作学习者。教师的任务是让小组的研究活动进行下去,而不是非要教师知道研究结果之后才可以指导。同时学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教师加强校本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指导能力。定期召开全体指导教师联系会,学习专题,共同探讨遇到的问题等。并且提高指导教师的待遇,如在考核评优时优先等,这样充分调动了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2.构建内容体系,明确学习目标
研究性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完成5个课题研究,每个3学分。主要集中在高一和高二开设,高三的一个课题安排在高二的署假。
高一年级重点:从《研究性学习包》中的《指导手册》和《综合主题》这两本书中精选十一专题。如:研究性学习的背景分析、典型案例剖析、选择和确定课题、如何撰写结题报告、成果答辩等。并要求第一学期完成一个侧重查找资料类课题;第二学期完成一个侧重社会调查类课题。
高二两个学期重点:结合科技创新简介、科技创新评价标准、实验设计、数据整理、成果汇报等九个专题。并鼓励学生在项目制作和科技小发明上课题各完成一个课题。
3.规范过程研究,把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指导方法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觉得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把握七个环节,注重过程指导。
(1)解读案例:选题之前,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题选择典型的研究案例,给学生进行全面剖析,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学习范例;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中掌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体会在研究过程中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分组要求:过去我们先让任课老师预先设置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来选,结果有的课题组人数太多,难以控制,也很难组织学生开展研究。现在我们首先让学生在班级里自由组合,成立课题小组,然后各小组讨论选定题目。规定每个课题组的人数原则上为6~10人,每个课题组推选1个人担任组长。我们不鼓励学生单干,也不允许超过10人,因为单干,学生很难做出优秀课题,人数太多,有的同学就会滥竽充数,而且出现互相推脱的现象。
(3)研究时限:一般情况一个课题研究必须在一个学期内完成,以便结题评审。通过几年的实验,只要学生的课题研究组织得好完全可以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当然如果学生遇到特殊情况,也可以申请适当延迟。
(4)开题论证:过去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开题论证后才能进行,但是面对很多课题,学校难以及时组织学生开题,那么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就是让学生边研究、边汇报、边调整,这样就不至于让学生虚耗时间。
(5)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需要课堂组织教学,课程纲要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分散和集中使用课时,我们把它转换为正确处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内主要进行方法教学和过程指导,而开展具体的实验、调查、考察、访谈、座谈等活动,让学生到课外进行。如果单纯利用课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学校很难安排,教师也不可能组织,因为学生的具体实践活动不同,活动地点不同,活动方式也不同。
(6)撰写成果:进入总结成果阶段,学校布置结题任务,明确结题要求,并把结题《手册》发给学生:课题申请表、课题研究报告、活动记录表、实验记录表、访谈表、研究日记、自我考核评定表和其他相关的原始材料。这样学生提交的材料才会比较齐全,也比较规范。
(7)汇报成果:每个课题组做完一个课题后,一定要给予及时评价,否则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难以有成就感。过去我们搞全校性的研究性学习答辩,结果给组织工作带来很多困难。目前我们就在班级进行答辩,评选一、二、三等奖。评委由指导老师、班主任和学生代表组成,一个班的课题利用两、三节课就可以完成,组织工作也很简单,而且效率高。
4.构建评价体系,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认定制度
评价是有效推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有评价才有促进和发展。学校注重过程性评价,具体来说:一是评价指标系列化,让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起来;二是评价方式多样化,有自评、互评和终结性评价。
结合本校的实际,我校规定研究性学习课题被评为校一、二、三等奖,分别获得5、4、3个学分。获得一等奖的课题,课题组长可以奖励1个学分。设置参加课时和课堂表现学分1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每个学生在高中三年中必须参与5个课题研究,至少修满15个学分,否则不予毕业。
5.分级、分层规范全程管理
教务处:制订规划方案与配套制度,订购和发放教材,组织落实学分认定,定期召开学习小组长会议,考核课题指导教师。
学科组和年级组: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定期召开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交流会,检查督促课程的进展。
指导教师:组织指导选题、开题、证题和结题,定期组织小组活动,促进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活动正常开展,搜集学生成果上交学校。保证研究性学习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新的问题,我们会不断努力探索,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常态化,并有效实施。
(责任编辑:林文瑞)
第五篇:XX市XX小学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 期 研 究 报 告
----XX市XX小学
2015年我校申报了XX市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模式的探索》得到立项批准,自课题立项至今,在县教育局和中心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按照课题方案稳步推进课题研究进程,扎扎实实地开展具体的探索与实践,现就此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执行情况
自课题批准立项以来,XX市XX小学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在人员、资金和研究时间等方面给予了充分保障,并加大了信息技术建设力度,为课题研究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镇各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配备计算机、投影仪,建设多媒体教育室,接入互联网等,现全镇各所小学已接入互联网,收集资料、传递信息迅速、方便,处理信息容易。为开展课题研究及教学研讨提供了场所,搭建了交流平台。先进的设备和水平,以及强有力的资金保证,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人、财、技术、设备的保证。在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课题研究负责人的带领下,全体成员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中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