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认真贯彻市教育局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结合“xx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试点学校工作方案”,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为目标,以科组建设为重点,以“广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试点学校阶段检查”和“综合实践科组巾帼文明岗的创建”为契机,加强对科组建设成果的总结和梳理,同时抓好省、区“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使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继续在规范中不断向前发展。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学期,随着学校班级的增多,科组团队老师也有所壮大,在保证整体队伍稳定的情况下加入了5位新成员,不同学科背景的11位教师分别指导12个不同的班级。尽管科组中大多数老师都有多年执教综合实践活动的经历,专业素养较强,但是也有相当部分是第一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或者对本课程理解不深,通过各种形式的校本研训,特别是新加入教师的培训,使他们的教学水平在专家以及科组老师的帮助下迅速提高。
1、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
本学期围绕 “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研究专题,继续加强指导教师业务学习,努力探讨校本研训的多种形式,除了传统的专家开设讲座外,还有提供书籍让指导教师“阅读”的自我培训,让学科骨干率先“研读”组织交流的培训;指导教师根据研究专题轮流担任科组活动学习的主讲人;组织科组老师围绕学校征订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进行深入的研读和交流,进一步理清课程的课型及实施的策略。围绕主题,推荐科组四位新手老师上校内研讨课,通过课例的展示,课后集体的研讨反思,进一步的改进课例并在市试点学校检查中把改进后的课例进行展示。上课的教师在实践、探究、反思、积累中快速的成长起来。同时,还多次邀请市、区专家到校指导,开设讲座,参加科组的集备,科组的研讨和座谈,通过不同形式的理论培训和实践研讨,使指导老师的课程指导和实施水平不断提升。
2、选派老师外出参加各级研训活动
本学期,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区各级教研活动,并把学习、培训及观摩活动内容及时向科组老师传达,共同学习,实现“互动互强”培训目的。科组2位老师参加了9月份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的第九届全国综合实践年会;2位老师参加了10月份在佛山南海举行的“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食品教育研讨会”;2位老师参加了11月份在深圳市水库小学举行的“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全科组的老师参加了在增城市荔江小学的广州市现场会;科组老师还积极参加区组织的每次区教研活动和网络教研。
3、科组内结对帮扶,共同提高
按照新旧配对,同年级互帮,同主题共享的原则,把科组教师组成一个个学习的共同体,充分发挥科组骨干老师的带头、引领作用,让新加入的老师尽快进入角色并逐渐成长、成熟,“熟手”老师的专业素养也在结对帮扶中得到稳步提高。在迎接市试点学校检查课例展示的筹备过程中,各集备小组从课前集体备、试教、课后的反思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规范课程资源开发,推进课程建设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特色教育。
1、规范博客组群等网络建设
2、全方位把握,多层次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尽管老师们课程开发的意识增强了,主题开发的范围也从单纯的xx社区延伸到珠江新城,但是老师和同学们兴致勃勃开发出来的活动主题由于涉足的范围扩大,却面临着调查困难,难以深入开展研究的问题,导致有些主题活动研究深度不足,甚至半途而废。本学期,科组加强研究活动领域的规划,从学校现有的资源及学生的实际出发,整体布局,多层次开放校本课程资源。以“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邻居”、“我爱cbd现代建筑”三大活动领域为主导,细化各研究领域的活动范围,加强对各班级研究过程的进展情况及相应的指导,确保主题的顺利开展及主题的深入研究。同时,考虑到起始年级的年龄特点、原有知识水平、能力、兴趣与爱好等,可以弹性选择活动主题,除了学校开发的三大领域主题外,还可以根据“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领域选择活动的主题。
三、规范课题建设,推动学校科研上新台阶
教育科研引领学科教研,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坚持以综合实践课题研究为抓手,扎实开展各项教科研工作。
1、规范课题成果管理
本学期,我校以“广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试点学校的中期检查”和“综合实践科组巾帼文明岗的创建”为契机,加强对科研成果的总结和梳理。不仅重视研究阶段性的总结、科组以及课题资料的梳理,还对课题组成员撰写的教学案例、教学研究过程中学生的一些成果资料做好规范的整理和管理;同时,教师要根据每一阶段的活动情况,经常进行反思,并上传天河部落,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本学期,区级“十一五”课题研究成果——《校本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成果集》由东南大学出版社集正式出版。
2、有效落实各项课题研究实施工作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科6项课题:潘国洪校长承担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及市特约教研员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 池瑞香副校长承担的天河区“十二五”规划课题面上一般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科组研究”;以及2项市子课题以及1项区级小课题有序开展研究,同时,本学期还积极申报了广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我校参与课题研究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与人数达到60%以上,本学期,在课题的带动下,教师的研究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我校的科研工作正行走在规范化化发展的道路上,并向有效化道路迈进。
3、规范奖评制度,调动科研热情
为了增强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水平,也为了加强学校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本学期我校根据学校“科研奖励制度”以及“课题管理”规定,对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撰写的结题报告、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案例、论文等成果资料进行奖励。同时每学期都进行教科研积极分子评比,评选出 “教科研标兵”以及 “教科研积极分子”,充分发挥科研骨干的带动作用以及促进教师的研究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四、课程实施成果
在教学科研实践中,老师们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得失,积极撰写论文、案例,取得了点滴成果。在“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九次研讨会案例论文评比活动中:我校3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成果《校本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成果集》正式出版;本学期在“广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试点学校阶段检查”中,我校认真对待,积极筹备,四位新手教师分别展示了4节不同课型的方法指导课,并受到好评;科组的规范管理,课程的常态有效实施受到检查专家的高度评价。2010年我校综合实践科组申报了区的“巾帼文明岗”,本学期10月份接受了区妇联和妇委会的评估;我校还积极申报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继往开来,我校将不断深化对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致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丰富和积累成果,创造新的佳绩,不断推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规范中完善,在规范中创新。
五、存在的问题以及努力的方向
在下一阶段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校将接续严格执行原方案的计划,致力于课程的深度开发和课程的有效实施。
1、评价体系尚未完善由于内容的不具体性,从一定程度上给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带来
一定的难度,目前我校还没有一套完善的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2、各项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确保校本开发建设和实施有章可循,保障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
3、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档案资料的管理。
第二篇: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认真贯彻市教育局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结合“xx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试点学校工作方案”,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为目标,以科组建设为重点,以“广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试点学校阶段检查”和“综合实践科组巾帼文明岗的创建”为契机,加强对科组建设成果的总结和梳理,同时抓好省、区“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使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继续在规范中不断向前发展。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学期,随着学校班级的增多,科组团队老师也有所壮大,在保证整体队伍稳定的情况下加入了5位新成员,不同学科背景的11位教师分别指导12个不同的班级。尽管科组中大多数老师都有多年执教综合实践活动的经历,专业素养较强,但是也有相当部分是第一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或者对本课程理解不深,通过各种形式的校本研训,特别是新加入教师的培训,使他们的教学水平在专家以及科组老师的帮助下迅速提高。
1、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
本学期围绕“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研究专题,继续加强指导教师业务学习,努力探讨校本研训的多种形式,除了传统的专家开设讲座外,还有提供书籍让指导教师“阅读”的自我培训,让学科骨干率先“研读”组织交流的培训;指导教师根据研究专题轮流担任科组活动学习的主讲人;组织科组老师围绕学校征订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进行深入的研读和交流,进一步理清课程的课型及实施的策略。围绕主题,推荐科组四位新手老师上校内研讨课,通过课例的展示,课后集体的研讨反思,进一步的改进课例并在市试点学校检查中把改进后的课例进行展示。上课的教师在实践、探究、反思、积累中快速的成长起来。同时,还多次邀请市、区专家到校指导,开设讲座,参加科组的集备,科组的研讨和座谈,通过不同形式的理论培训和实践研讨,使指导老师的课程指导和实施水平不断提升。
2、选派老师外出参加各级研训活动
本学期,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区各级教研活动,并把学习、培训及观摩活动内容及时向科组老师传达,共同学习,实现“互动互强”培训目的。科组2位老师参加了9月份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的第九届全国综合实践年会;2位老师参加了10月份在佛山南海举行的“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食品教育研讨会”;2位老师参加了11月份在深圳市水库小学举行的“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全科组的老师参加了在增城市荔江小学的广州市现场会;科组老师还积极参加区组织的每次区教研活动和网络教研。
3、科组内结对帮扶,共同提高
按照新旧配对,同年级互帮,同主题共享的原则,把科组教师组成一个个学习的共同体,充分发挥科组骨干老师的带头、引领作用,让新加入的老师尽快进入角色并逐渐成长、成熟,“熟手”老师的专业素养也在结对帮扶中得到稳步提高。在迎接市试点学校检查课例展示的筹备过程中,各集备小组从课前集体备、试教、课后的反思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规范课程资源开发,推进课程建设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特色教育。
1、规范博客组群等网络建设
本学期,我校加强搭建网络学习交流的平台,开通新申报课题的组群博客,完善课题的成果管理,合理利用好科组QQ群进行及时的信息发布和研讨交流,营造良好的科组网络教研研讨氛围。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通过天河部落博客给科组老师提供研讨交流的平台;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积累的优秀课程资源素材及时进行汇集和上传共享,通过网络平台,为我校教师提供必要的理论材料,促进互动与交流,共享课程资源。使博客和QQ群成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重要阵地。
2、全方位把握,多层次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尽管老师们课程开发的意识增强了,主题开发的范围也从单纯的xx社区延伸到珠江新城,但是老师和同学们兴致勃勃开发出来的活动主题由于涉足的范围扩大,却面临着调查困难,难以深入开展研究的问题,导致有些主题活动研究深度不足,甚至半途而废。本学期,科组加强研究活动领域的规划,从学校现有的资源及学生的实际出发,整体布局,多层次开放校本课程资源。以“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邻居”、“我爱cBD现代建筑”三大活动领域为主导,细化各研究领域的活动范围,加强对各班级研究过程的进展情况及相应的指导,确保主题的顺利开展及主题的深入研究。同时,考虑到起始年级的年龄特点、原有知识水平、能力、兴趣与爱好等,可以弹性选择活动主题,除了学校开发的三大领域主题外,还可以根据“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领域选择活动的主题。
三、规范课题建设,推动学校科研上新台阶
教育科研引领学科教研,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坚持以综合实践课题研究为抓手,扎实开展各项教科研工作。
1、规范课题成果管理
本学期,我校以“广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试点学校的中期检查”和“综合实践科组巾帼文明岗的创建”为契机,加强对科研成果的总结和梳理。不仅重视研究阶段性的总结、科组以及课题资料的梳理,还对课题组成员撰写的教学案例、教学研究过程中学生的一些成果资料做好规范的整理和管理;同时,教师要根据每一阶段的活动情况,经常进行反思,并上传天河部落,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本学期,区级“十一五”课题研究成果——《校本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成果集》由东南大学出版社集正式出版。
2、有效落实各项课题研究实施工作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科6项课题:潘国洪校长承担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及市特约教研员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池瑞香副校长承担的天河区“十二五”规划课题面上一般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科组研究”;以及2项市子课题以及1项区级小课题有序开展研究,同时,本学期还积极申报了广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我校参与课题研究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与人数达到60%以上,本学期,在课题的带动下,教师的研究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我校的科研工作正行走在规范化化发展的道路上,并向有效化道路迈进。
3、规范奖评制度,调动科研热情
为了增强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水平,也为了加强学校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本学期我校根据学校“科研奖励制度”以及“课题管理”规定,对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撰写的结题报告、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案例、论文等成果资料进行奖励。同时每学期都进行教科研积极分子评比,评选出“教科研标兵”以及“教科研积极分子”,充分发挥科研骨干的带动作用以及促进教师的研究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四、课程实施成果
在教学科研实践中,老师们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得失,积极撰写论文、案例,取得了点滴成果。在“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九次研讨会案例论文评比活动中:我校3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成果《校本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成果集》正式出版;本学期在“广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试点学校阶段检查”中,我校认真对待,积极筹备,四位新手教师分别展示了4节不同课型的方法指导课,并受到好评;科组的规范管理,课程的常态有效实施受到检查专家的高度评价。XX年我校综合实践科组申报了区的“巾帼文明岗”,本学期10月份接受了区妇联和妇委会的评估;我校还积极申报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继往开来,我校将不断深化对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致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丰富和积累成果,创造新的佳绩,不断推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规范中完善,在规范中创新。
五、存在的问题以及努力的方向
在下一阶段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校将接续严格执行原方案的计划,致力于课程的深度开发和课程的有效实施。、评价体系尚未完善由于内容的不具体性,从一定程度上给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带来
一定的难度,目前我校还没有一套完善的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2、各项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确保校本开发建设和实施有章可循,保障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
3、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档案资料的管理。
我校将以取得的成绩为起点,以创建“广州市优秀科组”、“天河区特色学校”为目标,努力打造xx文化品牌学校。
第三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基本模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基本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体现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等。下面就我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提出几点建议。
一、课程实施分五个阶段
1.确定课题、拟订方案阶段。这是教学的起始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筛选、确定要研究的主题和子课题,然后拟订研究活动实施的计划方案。
2.活动实施、具体实践阶段。这是教学的第二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按照计划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解决产生的问题,激励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指导学生不断修订、完善研究活动的计划方案。
3.技术实践,设计制作阶段。这是教学的第三个阶段,主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融合,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方面的教学,渗透技术设计理念,培养技术素养。在这一阶段,教师指导学生依据技术设计的原理,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动脑进行与主题和子课题有关的作品图纸设计,动手按照设计图纸把作品制作出来。
4.展示汇报、交流分享阶段。这是教学的第四阶段,是教师指导学生将研究成果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班展示汇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渠道。通过交流,师生共享实践活动研究的成果,分享成功的快乐,分析失败的原因,排泄经受的苦涩。
5.结题总结、全面评价阶段。这是教学的最后阶段,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总结,以文本的形式完成结题报告,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个人自评、同学互评(小组评价),并由家长和教师填写评语。
二、课程实施中六种基本课型 1.定课题、拟方案课
主题确定后,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围绕主题讨论提出要研究的问题,从中筛选和确定子课题;然后根据研究兴趣,划分活动小组,并讨论和拟订活动实施方案。如《风筝》根据老师的主题设计思路,组织学生看多媒体,初步认识感知风筝,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想探究的问题,整合提升成为活动主题——《风筝》。对学生提出的不同小课题进行合并归类或者修正,形成以下主要研究问题:风筝的来历,风筝的种类,风筝的作用,制作风筝的材料等。根据爱好确定研究小组,组内共同制定活动计划方案,完成任务分工。
活动方案中一般包括小组名称、组员名单、指导教师、活动步骤、活动分工、预期成果、成果表达方式等内容。
2、活动方法指导课
针对形成的活动专题,教师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如何去开展活动,如何进行采访,如何写调查表,怎样进行分工与和作等。多在三、四年级上此类型的课。
3、社区服务实践课
根据活动主题,依照自我设计的活动方案,参与实践活动,经历、感悟、体验、探索方案的实施价值。学生分小组按研究专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有的上网搜集有关风筝的来历,有的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搜集有关风筝的种类,有的走访调查身边的人,了解制作风筝的材料及方法,并对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对资料进行整理,合作完成组内任务。老师参与并指导学生活动。
4、展示交流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成果,用各种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展示交流课主要是让学生口头发表实践活动的成果。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汇报形式分组展示汇报探究成果。程序是:各组推选一名主汇报人进行汇报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讲解,同时进行师生评价。有的组同学撰写了研究小论文《风筝的发展》,有的同学采用现场放风筝的形式等,全体同学参与到交流汇报、评价中。
5、技术实践课
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和子课题研究的内容,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劳动技术的作品设计和制作。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技术设计,构思作品图纸,并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准备需要的材料和工具,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作品的制作。
6、成果展示汇报课
活动基本结束后,引导学生将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书面的文字材料(活动过程记录、采访调查资料、活动感想及反思等)、图片及实物资料等进行交流展示,引导评价。
总结时根据汇报评价情况对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完善,个人撰写活动总结与反思,确定后续研究的内容。
评价是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进行同学互评和小组评价,最后由教师完成对学生的评价。
三、课程实施中两套基本表格 1.活动情况与过程的记录表 主题(课题)和子课题研究计划表
个人研究计划表
问卷调查计划表
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
实践活动过程的情况记录(如查阅资料记录、调查访谈记录、实验记录、设计制作技能记录等)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单等 2.学生学习情况评价表
学生的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家长评价等。
四、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一个主题结束以后,教师指导学生将两套表格和技术设计与制作作品及其他的相关材料装入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的样式、规格、收集作品的数量由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自行决定。
当然,这些仅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初步探索。对如何创造性的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环节、课程方法、课程效果的设计和评价还在“填石子过河”,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在理论上归纳和提高。
第四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1、评价理念
a、整体观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b、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c、过程性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第五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王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平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
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班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