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01服务需求预测与优化课程设计指导书
服务需求预测/服务系统优化
课程设计指导书
柴小青
为了使学生掌握服务需求预测/服务系统优化的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学校关于加强实践教学的有关精神,特在服务企业管理课程中,增加课程设计内容。要求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项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占用教学时数为3课时,要求在结课考试时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注:学生可以在需求预测和系统优化中人选一个方向)
报告名称:…………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要包括:
一、内容背景描述
二、目的三、方法选择
四、数据收集
五、预测/优化
六、结果分析
注:要求提交书面报告(1500-2000)
第二篇:《数控机床与编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控机床与编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电一体化专业用)
徐州工程学院
二○一一年十二月
前 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制造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普通机械逐渐被高效率、高精度的数控机械所代替,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专家们预言:二十一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其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现代的CAD/CAM,FMS和CIMS、敏捷制造和智能制造等,都是建立在数控技术之上;数控技术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必不可少的物质手段;数控技术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物质,是国际技术和商业贸易的重要构成。因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控技术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其水平高低和拥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机械制造业生产方式、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带来深刻的变化。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数控技术在制造业中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目前,我国制造工业中,从事数控机床制造和生产的科技人员以及数控机床的操作员、程序员和维修人员都非常缺乏。特别是在我国的经济特区,数控人才非常抢手。因此,数控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数控技术推广应用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在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开设了《数控机床与编程》课程。《数控机床与编程》这门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通过认识和具体操作、使用数控机床才能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并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为了配合《数控机床与编程》的教学,巩固数控编程的知识,我们安排了数控编程课程设计,编写了课程设计指导书,达到掌握微机数控系统的数控编程的目的。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学完数控编程之后,进行的下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它一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零件图,用ISO码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熟悉加工程序输入、检查、编辑及执行的方法,另一方面,为今后的毕业设计、今后从事数控加工进行一次综合训练。
二、课程设计任务
根据指导书提供的零件图及相关技术要求,用华中I型数控系统(车削数控系统和铣削数控系统)的编程指令编程,并加工出工件。
三、设计题目、内容及步骤(具体题目见附录)
1.根据零件图样要求、毛坯情况,确定工艺方案及加工路线; 2.选择机床设备; 3.选择刀具; 4.确定切削用量;
5.确定工件坐标系、对刀点和换刀点; 6.编写程序。
四、完成的工作量
1、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课程设计目的,本人的设计任务,设计步骤,结论,心得体会和建议;
2、上交加工好的零件或蜡模。
五、进度安排
按教学计划的规定,本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 方案确定 约占15% 坐标点的计算 约占15% 程序的编制 约占20% 程序的效验和调试 约占20% 操作加工 约占20% 编写设计说明书 约占10%六、附录(设计题目及参考例题)
下面工件毛胚的材料为尼龙棒,编写程序并加工成工件。
图一
图三
图五
图二 图四
图六
用提供的刀具(Ø12㎜/Ø10㎜立铣刀)在蜡模上完成下列零件的加工,图示凸块外侧面,有刀具半径补偿功能,图二凸块厚3㎜。
图一
图三
图二
图四
例题一
如图所示工件,毛坯为φ45㎜×120㎜棒材,材料为45钢,数控车削端面、外圆。
1.根据零件图样要求、毛坯情况,确定工艺方案及加工路线
1)对短轴类零件,轴心线为工艺基准,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持φ45外圆,使工件伸出卡盘80㎜,一次装夹完成粗精加工。2)工步顺序
① 粗车端面及φ40㎜外圆,留1㎜精车余量。② 精车φ40㎜外圆到尺寸。2.选择机床设备
根据零件图样要求,选用经济型数控车床即可达到要求。故选用CK0630型数控卧式车床。3.选择刀具
根据加工要求,选用两把刀具,T01为90°粗车刀,T03为90°精车刀。同时把两把刀在自动换刀刀架上安装好,且都对好刀,把它们的刀偏值输入相应的刀具参数中。4.确定切削用量
切削用量的具体数值应根据该机床性能、相关的手册并结合实际经验确定,详见加工程序。5.确定工件坐标系、对刀点和换刀点
确定以工件右端面与轴心线的交点O为工件原点,建立XOZ工件坐标系,如图所示。
采用手动试切对刀方法,把点O作为对刀点。换刀点设置在工件坐标系下X55、Z20处。6.编写程序(以CK0630车床为例)
按该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和程序段格式,把加工零件的全部工艺过程编写成程序清单。该工件的加工程序如下:
N0010 G59 X0 Z100 ;设置工件原点 N0020 G90 ;
N0030 G92 X55 Z20 ;设置换刀点 N0040 M03 S600;
N0050 M06 T01 ;取1号90°偏刀,粗车 N0060 G00 X46 Z0; N0070 G01 X0 Z0; N0080 G00 X0 Z1; N0090 G00 X41 Z1;
N0100 G01 X41 Z-64 F80 ;粗车φ40㎜外圆,留1㎜精车余量 N0110 G28; N0120 G29 ;回换刀点
N0130 M06 T03 ;取3号90°偏刀,精车 N0140 G00 X40 Z1; N0150 M03 S1000;
N0160 G01 X40 Z-64 F40 ;精车φ40㎜外圆到尺寸 N0170 G00 X55 Z20; N0180 M05; N0190 M02; 例题二
毛坯为120㎜×60㎜×10㎜板材,5㎜深的外轮廓已粗加工过,周边留2㎜余量,要求加工出如图所示的外轮廓及φ20㎜的孔。工件材料为铝。
解答:
1.根据图样要求、毛坯及前道工序加工情况,确定工艺方案及加工路线 1)以底面为定位基准,两侧用压板压紧,固定于铣床工作台上 2)工步顺序
① 钻孔φ20㎜。
② 按O’ABCDEFG线路铣削轮廓。2.选择机床设备
根据零件图样要求,选用经济型数控铣床即可达到要求。故选用华中Ⅰ型(ZJK7532A型)数控钻铣床。3.选择刀具
现采用φ20㎜的钻头,定义为T02,φ5㎜的平底立铣刀,定义为T01,并把该刀具的直径输入刀具参数表中。
由于华中Ⅰ型数控钻铣床没有自动换刀功能,按照零件加工要求,只能手动换刀。4.确定切削用量
切削用量的具体数值应根据该机床性能、相关的手册并结合实际经验确定,详见加工程序。
5.确定工件坐标系和对刀点
在XOY平面内确定以0点为工件原点,Z方向以工件表面为工件原点,建立工件坐标系,如图所示。
采用手动对刀方法把0点作为对刀点。6.编写程序(用于华中I型铣床)
按该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和程序段格式,把加工零件的全部工艺过程编写成程序清单。该工件的加工程序如下: 1)加工φ20㎜孔程序(手工安装好φ20㎜钻头)%1337 N0010 G92 X5 Y5 Z5 设置对刀点 N0020 G91 相对坐标编程
N0030 G17 G00 X40 Y30 在XOY平面内加工
N0040 G98 G81 X40 Y30 Z-5 R15 F150 钻孔循环 N0050 G00 X5 Y5 Z50 N0060 M05 N0070 M02 2)铣轮廓程序(手工安装好ф5㎜立铣刀,不考虑刀具长度补偿)%1338 N0010 G92 X5 Y5 Z50 N0020 G90 G41 G00 X-20 Y-10 Z-5 D01 N0030 G01 X5 Y-10 F150 N0040 G01 Y35 F150 N0050 G91 N0060 G01 X10 Y10 F150 N0070 G01 X11.8 Y0 N0080 G02 X30.5 Y-5 R20 N0090 G03 X17.3 Y-10 R20 N0100 G01 X10.4 Y0 N0110 G03 X0 Y-25 N0120 G01 X-90 Y0 N0130 G90 G00 X5 Y5 Z10 N0140 G40 N0150 M05 N0160 M30 8
第三篇:《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课程设计--指导书
《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代号:41110150 总学时(或周数): 一周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
一、课程设计(实践)目的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辅助教学课程。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数据通信及网络的基本概念,结合实际的操作和设计,巩固和加深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课程设计训练,基本掌握对网络架构的分析问题,加深对OSI七层模型、TCP/IP模型的各层功能和设计思想的理解,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特别是网络规划、设计和IP地址的分配,使学生获得初步的网络应用经验,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把理论课与实验课所学内容做一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实践)要求
我们首先虚构一个校园网或企业网的实际需求,然后按照需求对这个网络进行规划及配置。通过全面的综合练习,使学生了解网络设计及规划的步骤,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及使用方法。集中安排1周进行课程设计,每个同学独立完成。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布置题目的需求描述,进行需求分析、调研、以及上机实践操作,最后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要求如下:
1、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3、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成绩以不及格计。
4、课程设计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者,其成绩 1 按不及格处理。
5、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严肃、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设计。
三、课程设计(实践)内容
根据所学知识,自己设计一个校园网的建设方案(假设有计算机系楼,数学系楼,英语系楼,物理系楼及行政楼。建议分为5个VLAN)。同时,校园网通过一台路由器与分校区网络的路由器相连(注:两个校区分配的IP地址属于不同网段)具体要求如下:
1、根据要求对指定校园网及企业网进行需求分析,提交需求分析报告;
2、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设计、技术选型,规划、设计网络的逻辑拓扑方案、布线设计等,划分子网,设计子网地址、掩码和网关,为每个子网中的计算机指定IP地址;
3、根据条件进行设备选型,决定各类硬件和软件的配置和经费预算方案;
4、在Boson中按照已规划好的网络拓扑图,进行计算机与交换机或路由器的连接;对计算机进行配置(配置IP地址、掩码和网关等参数),对交换机及路由器进行配置,根据网络需求创建不同的VLAN,实现不同VLAN计算机之间的隔离,但要实现特定VLAN(计算机系与物理系)间的计算机之间的连通。
5、在两个校区的校园网出口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实现两个校区的计算机之间的连通。
6、对网络应用服务器(DNS、DHCP、WEB、EMAIL、FTP)进行规划及配置(在虚拟机中完成)。
7、在书写课程设计报告时要求:网络设计拓扑图清楚,规划方案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课程设计报告的目录可参考附录。
注:
1、第1、2、3、4、5项是每个学生的必做项目。
2、第6项是为学生的选做项目。
四、课程设计(实践)进度安排
课程设计按照教学要求需要一周时间完成,一周中每天(按每周5天)至少要保证3-4小时的时间来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大体分五个阶段:
1、搜集资料:进行课题调查,搜集相关资料。
2、需求分析:对给定网络的实际要求进行分析,确定网络规划的总体架构。
3、网络设计:进行网络拓扑图的设计,网络设备的选型,网络IP 地址及虚拟局域网的规划,网络设备的配置,网络服务器的配置等。
4、网络测试:对网络设备进行测试,验证各种网络设备之间的连通性及网络服务器的可用性。
5、课程设计报告书的书写。
6、验收与评分:指导教师对每个同学所规划的网络进行综合验收,结合设计报告,根据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方法,评出成绩。
时间安排:
1、搜集资料,进行需求分析 半天
2、网络设计,设备配置及网络测试 2天
3、课程设计报告书的书写 2天
4、验收与评分 半天
五、使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数据通信与网络(影印版)》 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2.《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冯博琴主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年
3.《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刘四清,田力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出版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质量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及实践操作完成情况等综合打分,其中课程设计说明书占50%,实践操作配置占30%,工作态度占20%。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优秀者人数一般不得超过总人数的20%。不及格者不能得到相应的学分,需重新做课程设计,经指导教师考核及格后,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七、本指导书编写参照系、编写根据、编制人
编写人:吴征远
2010年2月12 附录:
参考目录:
第一章 现状与需求分析.....................................................................................1.1校园网建设思路与规划.....................................1.2校园网建设目标...........................................1.3校园网建设要求...........................................第二章 网络方案设计.........................................................................................2.1 设备选型考虑............................................2.2 网络拓扑结构............................................2.3 设备配置描述............................................2.4 广域网与拔号网设计......................................第三章 网络设计分析.........................................................................................3.1高性能、高带宽的网络主干.................................3.2 可靠性设计..............................................3.3 网络的安全性设计........................................3.4 IP地址规划..............................................3.5 VLAN规划................................................3.6 路由协议规划............................................3.7静态路由.................................................第四章 网络应用设计.........................................................................................4.1 服务器平台选择..........................................4.2 服务器分析与设计........................................4.3 服务器的配置.............................................
第四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集中实践性环节系列之一,是学习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在于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使用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用信息系统开发工具(例如VFP等)开发一个实用的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
1、根据课程设计时间选择适当规模大小的设计课题。
2、根据合理的进度安排,按照系统开发的流程及方法,踏实地开展课程设计活动。
3、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选题的具体需求,在开发各环节中撰写相关的技术文档,最后要求提交详细的课程设计报告。
4、开发出可以运行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上机检查。
5、先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请提前将设计报告交老师看一下),经验收老师认可后方可验收。验收时,小组成员必须都在场。不在场的小组成员验收老师将一律判为不及格。
三、课程设计时间
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15~16周)。
机房将开放3台机器的软驱供拷贝数据使用。请注意每次上机完毕备份自己的成果到软盘上,否则被别人删除责任自负。
四、课程设计的考查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情况(包括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情况40%、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30%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30%)综合打分。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优秀者人数一般不得超过总人数的20%。
五、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是报告原则上不少于4000字,需在封面注明设计选题、班级、姓名、学号及课程设计日期、地点,其正文必须按如下内容格式书写:
xxxx管理信息系统一、系统可行性分析
需求分析、调查情况 管理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可行性结论。
二、系统分析
1)系统组织结构图
2)系统功能分析
3)系统业务流程图
4)系统数据流程图
5)数据字典
6)主要数据加工处理的描述
三、系统设计
1)系统功能结构图设计
2)系统信息处理流程的设计
3)输入设计
4)输出设计
5)存储文件格式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有哪些数据库、自由表、字段名、类型、宽度、小数位等)
6)代码设计(如:学号、身份证号、职工证号和部门代号等等,不是程序代码)
7)程序设计说明书
四、系统实施部分
1)源程序代码
2)模拟运行数据
3)打印报表
4)系统使用说明书
五、系统总结
指出你开发的系统优势和不足
六、附录或参考资料
第五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是学习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在于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使用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同时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用信息系统开发工具(可以自己选择)开发一个实用的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
1、根据课程设计时间选择适当规模大小的设计课题。可以由指导教师指定课题,也可以从社会调查过程中得到一个实际的项目。自选题目必须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
2、根据合理的进度安排,按照系统开发的流程及方法,踏实地开展课程设计活动。
3、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选题的具体需求,在开发各环节中撰写相关的技术文档,最后要求提交详细的课程设计报告。设计报告用A4纸打印,字迹清楚,页面整洁,并装订成册。
4、开发出可以运行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上机检查。
三、课程设计时间
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
四、课程设计的考查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情况(包括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情况40%、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30%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30%)综合打分。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优≥90分、良≥80分、中≥70分、及格≥60分和不及格<60分)
五、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是报告原则上不少于4000字,需在封面注明设计选题、班级、姓名、学号及课程设计日期、地点,其正文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可行性分析(2)系统分析部分
1)业务流程图
2)数据流程图
3)功能分析图
4)数据字典
5)数据加工处理的描述
6)管理信息系统流程设想图(新系统模型)(3)系统设计部分
1)功能结构图设计
2)新系统信息处理流程设计
3)输出设计(主要指打印输出设计)
4)存储文件格式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
5)输入设计(主要指数据录入设计)
6)代码设计(职工证号和部门代号等)
7)程序设计说明书(4)系统实施部分
1)程序框图
2)源程序
3)模拟运行数据
4)打印报表
5)系统使用说明书(5)附录或参考资料
六、选题及要求
见任务书
(详细设计过程,见教师提供的设计案例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