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教学的能力研究》工作报告(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5 11:1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在教学的能力研究》工作报告(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在教学的能力研究》工作报告(本站推荐)》。

第一篇:《信息技术在教学的能力研究》工作报告(本站推荐)

尊敬的领导、同事:

大家好!

在座的各位都是教师,或是由教师出身的领导干部,对自己的教学都有很好的认识,我也知道,大家的教学能力都很强,业务知识也很突出,所以我在作出我的研究报告后,也请大家能够认真的对我的观点进行总结,找出我的缺点,我会做好的。不过目前来说,我的研究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的。

一、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基础教育正在着力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支柱。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以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在学校教学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发挥传统教育手段和方法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辟一条新的高效的途径。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这一实验课题。我们试图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将创新的理念转化成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创新之路,让我们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让我们的学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平台上,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为日后能成为一名适用于信息社会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价值。

创新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态,既是指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也是指一种积极的自我激励的活动过程。思维活动积极,才能产生创新。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思维是创新人才智力的核心。

以计算机、校园网和因特网为主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和学科教学,用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着力在教育活动和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批判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等得到更好的培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将来成为创新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二、研究过程:

(一)根据实情,制定方案。

方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题的开展。认真制定课题方案是课题实施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研究方法案的制定。在制定方案时,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认真调配,细致分析,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总的实施方案,然后按照总方案要求,各实验教师进一步细化目标要求,找准切入点,找到结合点,结合班级实际,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实施计划,为课题的顺利开展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为了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及价值,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学术论文。通过学习我们对如何制定规范、科学的研究方案有了更直观、更详尽的了解,对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果,对作文评价方式的改革、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对课题中心词的界定,对课题的过程管理、调查报告的撰写等有了较清晰、较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完成了研究方案的初稿。

(二)课题组的组建。

课题研究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求参加研究的人员必须有浓厚的兴趣,必须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奉献,围绕本课题不断进行学习、探索、实践,才能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按时完成,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在组建课题组的时候,我们依据自愿申报的原则吸纳课题组成员,目的在于吸纳对此课题感兴趣的成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进行研究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科研质量。我们根据《利用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的实验研究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导处协调下精心挑选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组成了一支团结一致、致力科研的实验队伍。

建立健全了实验组成员的实验考核制度,将实验组成员的工作效果与个人中工作绩效挂钩,并纳入到个人考核中。对实验中表现积极、成果显著的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保证实验按计划顺利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三)优化软硬件环境

1、加大投入,添置硬件。我校拥有学生用机60台,教师用机60台,微机室2个,有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1座。学校先后投资建成了校园网,将学校内的全部教室、功能教室、办公室接入青州教育城域网。我校多方筹措资金,为实验的顺利实施提供相应的经费和物质保障,为实验的开展提供了所需的客观条件。

2、创建学校地理网络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形成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越环境。它的建设是开展《利用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这一实验课题的根本保证。我们在购买了k12和科利华地理学校资源库的基础上,由课题组成员自主设计并完成了初中地理主题资源网站建设,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库,为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校园育人环境奠定基础。

(1)资源收集、制作、分类

内容规划:确定资源建设的具体内容,按教学大纲和课程目录的顺序划分要建设的资源的详细内容。

资源征集:分配各实验老师资源征集任务,在任务分配时要考虑到各个教师的特长,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保证资源征集的质量。

资源审核:对征集到的资源进行审核,筛选和优化,整合并确定资源的等级,为优质资源入库做准备。

(2)资源数字化

利用潍坊佳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主题资源网站管理与应用系统”对资源进行整合。批量或单个将资源存入数据库中,在入库时要对资源的所有属性进行预校验,确保资源库中数据的准确。地理教学资源分为地理教学基本元素材与地理教学集成元素材两类。基本元素材包括: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集成元素材有课件、课案等。基本元素材供地理教师自己组合课件时使用,集成元素材是已经组合好的课件,地理教师可以在地理教学中直接使用。实现对资源的快速检索,用户可通过查询注册信息库,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要的教育资源的注册信息,并且通过存储地址或者有关描述使用的信息,方便快捷地找到需要的教育资源并加以利用。

它是一种具有开放式性,功能强大,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管理系统,实现对多种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分布管理,从而实现资源数字化和资源检测自动化。

(四)组织培训,提高认识。

1、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培训和校内研讨。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使课题组成员熟练运用和掌握电脑的操作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题组成员普遍学习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一些信息处理软件的使用,如操作系统、文字处理、上网浏览等。XX年2月份到2009年4月份期间还多次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了校教导处组织的网页制作培训、主题资源网站的使用等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师们在各类现代技术的考核中过关率达100%。为了鼓励教师们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学校还组织教师们进行了一次课件制件比赛。比赛前教师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练习,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竞争的热潮,比赛中各显身手,使教师们课件制作水平大大提高。另外,袁安全、王华东等老师还经常利用空余时间,给老师们技术方面的指导,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2、通过有关建构主义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及评价方式的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现代教育意识。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研究的实效性,课题组人员多次从网上、书刊上选择理论和实践文章组织理论学习。教师们开展了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讨,做了学习笔记,加深了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地理课堂教学及评价和建构主义理论的认识。同时,教师们把自己在网上搜索到的有关文章学校网站上“我的学习”一栏中供大家学习。通过学习组员们不断接受新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增强实验能力和责任感。

另外,我们还积极地“走出去,请进来”,向兄弟学校学习,向专家行家请教。参加学习的教师在集体交流中把其他学校的好课介绍给大家,把最新的教改动态带回了学校。

3、通过相应的培训,使实验班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课题组据随机编班、随机确定的原则,确定了试验班,并在信息技术老师的配合下,于XX年6月到12月期间对实验班的学生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了电脑操作技术。通过这些培训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为顺利进行网络教学打下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1)对学生进行了word文字处理的培训,教会学生文字输入、复制、粘贴,以及有关文字处理的方法;还教给了学生ppt及简单动画的制作方法。为了检测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我们也组织实验班的学生举行了一次文字输入比赛。比赛中评出了各年级的一、二三等奖。通过比赛激发了学生们练打字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强化练习,提高了他们的打字速度和技巧。

(2)对学生进行了上网搜索、浏览资料、下载等操作的培训,教给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方法。

(3)对学生进行熟悉校园网站上发表文章、编辑文章,和老师、同学、网友进行网上交流的培训。

(五)加强过程管理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积极开展“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等活动,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全体实验教师的素质,成为既能上好学科课程,又能开展实验研究的多面手。为了使本课题得以顺利实施,我们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作到管理规范化,操作程序化,研究一体化。为了使课题计划落到实处,我们主要是抓住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1、组织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地理课堂教学的研究课,组织老师进行听课、评课。在此期间,课题组在学校的组织下,先后由刘美玲、王桂莲等老师展示了《中国的土地资源》、《中原之州-河南省》等网络评讲实验课。老师们按照要求在课堂上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从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能力入手,作了一系列的探索。课堂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主题资源网站进行自主互助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评价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评价他人,或根据他人评价如何修正提高,学生在教师有的放矢的指导下,自主评价,自主修改,不断提高。同时,老师们以研究课、公开课为中心,加强备课、讨论、上课、评课、总结等方面的工作,推动了本课题实验的深入开展。课题实施中采用“学习—研讨—开课—再研讨”的形式,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

四、问题与努力方向

1、师生的信息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需要他们的全程互动,师生信息素养水平是关键,如何加强师生信息技术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是今后研究进程的关键。

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地理自主互助学习的模式有待具体细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符合教学实际,但可以借鉴的经验却不多,这给研究工作增大了难度,所以,课题组教师还必须经历“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探索过程。

3、创新能力的检测量表有待完善。

创新思维的测量与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能仅通过各种测试问题来判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应将测量结果与创新活动中的表现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尽管前进的道路上会有许多的困难与曲折,但迎难而上、敢于拼搏正是第一线教师所特有的精神,我们将脚踏实地、一如既往将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下去,课题的结题并不代表这一探讨的结束,它将成为新的起点,成为其他课题研究的又一有力的垫脚石。

教学是需要我们不断的进步的,我们的教学就是为了学生服务,为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为了我们国家的将来能够顺利的发展下去,我们一定要将我们的学生教育好,将他们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我相信我会做好的,我会积极努力的!

谢谢大家!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工作报告

长春市正阳小学课题组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借助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于2001年10月,承担了中央电教馆的子课题,“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在总课题组的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关怀指导下,经过全体实践教师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取得一定成效。下面仅就课题的工作情况作简要回顾。

一、第一阶段(2002年9月前)课题启动筹备阶段

1、建立课题研究机构

学校成立了以王淑荣校长为组长,孔祥云副校长和尹芳主任为副组长,栾晓薇和郑东慧两名教导主任为指导教师,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将课题组实验教师分为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研究小组,并有信息技术教师参与,共31人,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组织保证。

2、注重教师培训与提高工作

整合的关键是教师,离开教师的积极参与,整合将无从谈起。此期间认真组织课题研究小组成员集中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学习《走进新课程》、《学科课程标准》等新课程理论书籍,学习《中国电化教育》《上海教育》等教育期刊。并制成学习题纲、目录、索引,让教师反复研读。与此同时,我校还寻求市区教研室、教科所、附小、一实验特级教师等专家教授的引领指导,邀请附小宋喜荣校长、于晓琳特级教师进行教学现场听课指导,邀请潘景峰院长讲新课程新理念讲座,陈铁桥教授讲创新思维的发展讲座,二实验黄宝国校长讲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讲座,为课题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多次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专题学习网页制作、网络建设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为教育教学的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3、确定课题的研究项目,并撰写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经过前期理论学习和培训,以及文献资料的研究,课题组对课题研究的题目进行了详细的研讨和论证,最后确定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并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规定了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和课题研究的具体任务。

4、确定课题研究工作思路。

为保证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教研工作紧密结合,学校确立了“以研促培、以研促变”的研究思路,注重营造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良好氛围,突出“群众性自我反思研究,实践性的行动研究,理论提升教育科研”研究特点,确保研究工作实效性。

5、加大投入,完善软硬件建设

硬件建设:学校资金在极其困难条件下,想方设法筹措大量资金,2001年10月投资近40万元,建成多媒体教学交互系统,班班配置电视机,并将2兆光纤校园网接入互联网;2002年7月投资40多万建成大网络教室,另完善多功能教室音响设备、录像设备。信息化环境改善,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需求,为整合研究提供了必备条件,强有力的环境支持。

软件建设:为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学校购置三辰影库、知识性动画,各学科图片素材、影像光碟等1600张。

6、举行课题的开题仪式。2002、8、29,在我校举行了课题研究开题仪式,标志课题研究工作正式开始。

二、第二阶段(2002年10月到2003年12月)

在课题组的领导下,全面落实研究计划,控制实验过程,开展实验研究,及时总结、展示和推广阶段性成果。

1、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

● 各学科教师制定课题研究实施计划、总结。

●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实施方案阶段工作总结。

● “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三年规划

● 典型课例、论文、课件、网页制作。

● 整合课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研究文字与影像资料。

● 建立学校教科研网。

● 数学、语文科专题网页。

2、在研究中调整完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策略及模式。

工作报告

各课题组在不断研究探索实践中,构建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模式。即基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下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语文学科注重信息技术及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模式的研究,形成信息技术应用于识字、阅读、写作的教学模式。数学学科针对不同学习领域知识特点,形成信息技术应用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圆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模式。英语学科针对低、中、高学生年龄特点,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

3、开展研讨交流活动

研究期间,学校多次为研究教师提供展示与交流机会。2002年12月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研讨交流活动,语文教师张健《鲸》一课,数学教师《快乐的动物》一课,受到市区领导与专家好评。2003年10月聂伟芳《惊弓之鸟》、邹海燕《周长》在绿园区做了“新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现场观摩课,孔校长在会上做了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经验介绍,受到与会领导教师的认同。

4、开发科学实用校本教材

为促进学生全面富有个性发展,学校根据学生实际,社会对人才发展需要,开发低、中、高三册信息技术教材。其中一册一部分内容已收录到长春市信息技术教材,同时开发小学生语文1-----6年古诗电教教材,诗画一体,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

三、第三阶段(2004年3月至2005年4月)全面总结思考阶段。

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制定了关于结题工作的计划,召开了全体课题组教师参加的结题工作会议,明确工作任务,筹备课题结题。

2、撰写“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3、撰写“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4、整理课题资料,形成成果集。主要包括: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工作报告、课题研究论文、研究课例、课件、网络等。

5、研究成果。

研究期间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先进单位各一次,优秀组织奖三次,教师撰写论文获奖近百篇,获奖课例40节,获奖课件50个,教学设计及说课20篇,网页制作获奖52人。4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本课题被确定为秦皇岛市级课题后,我们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定向、连续、有序的研究。回顾历时一年的研究,我们的研究过程可以小结如下:

一、观念上与时俱进

我们广泛深入地学习,改变了以往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观念上的错误认识,真正意义上认识了“信息技术”的内涵,以现代教育思想指导实践。具体说来,做了这些工作:

1、自愿申报,组建队伍。

课题研究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求参加研究的人员必须有浓厚的兴趣,必须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奉献,围绕本课题不断进行学习、探索、实践,才能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按时完成,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在组建课题组的时候,我们依据自愿申报的原则吸纳课题组成员,目的在于吸纳对此课题感兴趣的成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进行研究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科研质量。

2、调查研究,了解现状。

作好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前提是对我校研究前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学习能力的现状有较全面、客观的了解。因此,我们广泛查阅资料,并向一些专家请教,然后集体商量,针对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及广大教师,设计了调查表,分别用于检测低、中、高三个年级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学习能力现状及教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现状。然后对一、三、四、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了“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学习能力”抽样调查,由参加本课题组的教师每班随机抽取学生参加检测(均不计名字),同时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检测表”,分年级段、随机下发给位教师进行检测。检测完后将所有检测表上交课题组,由课题组随机抽取样表进行分析。调查共收回有效检测表120份,我们对随机抽样的样表进行统计分析(详细检测表及检测结果见《我校小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前测调查报告》)一个个真实的数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为什么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学习能力水平低?长此以往,我们为社会所输送的人才究竟是怎样的人才?我们的教育又失败在哪儿?怎样才能改变现状,提高学生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学习能力呢?同时,又如何提高我们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能力呢?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这也更坚定了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决心。

3、组织培训,提高认识。

为了使广大教师能顺利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我们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各类培训。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培训;有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有课件制作的培训;学校教育宽带网开通后,进行了网络常识和网络教学技术的培训;组织教师观看优秀网络教学的录像;教师的培训做到集中培训和分散自学相结合,为了确保分散自学的效果,每个教师要定期学习,课题组及时在《学习笔记》的“理论学习”一栏的记载中进行抽查。另外,我们还请了一些教科研专家和行家到学校做现场指导。

4、规范制度,加强管理。

坚持每月一次“课题组交流会”,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研究工作的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和完善。认真制订每学期的实施计划,按计划上好实验课,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各环节,强化科研教师的研讨意识,提高研究能力。要求实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写上课、听课的心得体会,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写好研究性论文。在第一阶段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老师经历了一场艰难的思想磨合。什么叫“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怎样认识学生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学习能力?怎样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我们边摸索边实践,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认识。回顾这一个阶段的研究进程,发现我们开始时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认为就是上上网,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从而导致研究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然而正是这迂回曲折的过程,才使我们的研究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向前迈进。

二、实践中勇于探索

1、加强学习,提高能力。

这一阶段下发给教师学习任务,学校花钱为教师订阅资料,扩大了教师学习的面,提高了教师自学材料的质量。另外,我们还积极地“走出去,请进来”,向兄弟学校学习,向专家行家请教。外出学习习近平到中心校,远到秦皇岛,北戴河等教科研强校,参加学习的教师在集体交流中把其他学校的好课介绍给大家,把最新的教改动态带回了学校。为确保外出学习的质量,课题组成员每次学习回来后都要写好小结。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还请县教研室对我们课题组的老师进行指导,促使课题组成员尽快成熟。

2、强化管理,严格制度。

(1)针对该课题特点,进一步完善课题组研究的管理,要求每一位研究成员期初制订明确可行的实施方案,按方案扎扎实实开展研究,期末将对照方案检查每一位教师的研究情况,根据实际成果评出“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四个档次,跟年终考核挂钩。这一措施对课题研究正常、高效地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2)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不光要学习一些理论材料,撰写一些学习笔记、研究小结或论文,更重要的是要将课堂真正落实为研究的主阵地,因而规定教师每人每学期要上校级公开研究课,反映研究情况。每月必须上交一篇实验课教案,由实验课教案为基础,课题组成员共同交流研究课过程中的得失。每学期上缴一份课件。(3)提高实验教师撰写研究论文的质量。这几年,我们的教师对论文比较重视,平时写得也比较勤,但在前几轮课题研究中,均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论文的数量是有了,但质量不高,与课题的联系不紧密。为了提高实验教师撰写课题研究论文的质量,我们经过商量,经校长室同意,在原定论文发表、获奖发放奖金的基础上,所撰写的课题论文再提高50%的金额,促使课题组教师善于积累,积极思考,撰写反思自己研究动态的论文,课题组成员获电教方面的奖项(4)开展本课题研究时,我们确立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几个课题组,意在全面地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但随着课题研究的进展,我们发现这个设想有点不切实际,因为在音乐、、美术、活动课题组的人员过于薄弱,而且随着新学期教职员工的调整,这影响了音、美、等课题组研究的深入开展,而且面铺得过于大,精力够不上,势必影响研究的深度。因此,我们及时对原来的研究思路进行了调整,重点抓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学科的课堂教学研究,在一年级试点逐步推进,争取扎扎实实地取得一些成效。

4、立足课堂,深入研究。

在研究中,我们着重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的研究进行了探索。根据课题组人员分布情况(语文教师居多,高年级语文教师特多,数学、英语、老师较少),我们利用语文教师居多的人员优势,先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的研究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了在语文课堂教学(包括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5、结合实际,资源共享。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创建资源库的必要性。一方面是实验教师平时制作的软件需要妥善保存,实验教师讨论交流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个人的研究范围毕竟有限,需要借鉴和学习,教学软件需要共享,基于这样的需求,我们课题组于2005年5月开始组建小寨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2、整理材料,收集成果。

2005年11月,我们进入中期评估阶段。课题组教师一方面继续按课题要求开展好常规研究活动,一方面积极开展总结活动,汇总研究成果。课题组对所有材料整理归档,对研究过程、成果等进行总结。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我们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倡导一种观念。引用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Word和Powerpoin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模版)

利用多媒体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马素平

本课题被确定为呼伦贝尔市市级课题后,我们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定向、连续、有序的研究。回顾历时两年的研究,我们的研究过程可以小结如下:

一、观念上与时俱进

我们广泛深入地学习,改变了以往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观念上的错误认识,真正意义上认识了“多媒体技术”的内涵,以现代教育思想指导实践。具体说来,做了这些工作:

1、自愿申报,组建队伍。

课题研究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求参加研究的人员必须有浓厚的兴趣,必须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奉献,围绕本课题不断进行学习、探索、实践,才能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按时完成,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在组建课题组的时候,我们依据自愿申报的原则吸纳课题组成员,目的在于吸纳对此课题感兴趣的成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进行研究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科研质量。

2、调查研究,了解现状。

作好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前提是对我校研究前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学习能力的现状有较全面、客观的了解。因此,我们广泛查阅资料,并向一些专家请教,然后集体商量,针对高中三个年级段及广 大教师,设计了调查表,分别用于检测高中三个年级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学习能力现状及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现状。然后对学生进行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学习能力”抽样调查,由参加本课题组的教师每班随机抽取学生参加检测(均不记名字),同时用“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检测表”,分年级段、随机下发给位教师进行检测。检测完后将所有检测表上交课题组,由课题组随机抽取样表进行分析。调查共收回有效检测表300份,我们对随机抽样的样表进行统计分析。

3、组织培训,提高认识。

为能顺利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我们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多次的课题研讨活动。有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有课件制作的;有网络教学技术的;组织教师观看优秀网络教学的录像等。

4、规范制度,加强管理。

坚持每月一次“课题组交流会”,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研究工作的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和完善。认真制订每学期的实施计划,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各环节,强化科研教师的研讨意识,提高研究能力。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写上课、听课的心得体会,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写好研究性论文。

二、实践中勇于探索

1、强化管理,严格制度。

(1)针对该课题特点,进一步完善课题组研究的管理,要求每一位研究成员期初制订明确可行的实施方案,按方案扎扎实实开展研究,期末将对照方案检查每一位教师的研究情况,根据实际成果评出“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四个档次,跟年终考核挂钩。这一措施对课题研究正常、高效地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2)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不光要学习一些理论材料,撰写一些学习笔记、研究小结或论文,更重要的是要将课堂真正落实为研究的主阵地,因而规定教师每人每学期要上校级公开研究课,反映研究情况。每月必须上交一篇实验课教案,由实验课教案为基础,课题组成员共同交流研究课过程中的得失。每学期上缴一份课件。(3)提高实验教师撰写研究论文的质量。这几年,我们的教师对论文比较重视,平时写得也比较勤.2、立足课堂,深入研究。

在研究中,我们着重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与课程有效整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的研究进行了探索。

三、整理材料,收集成果。

2013年9月,我们进入中期评估阶段。课题组教师一方 面继续按课题要求开展好常规研究活动,一方面积极开展总结活动,汇总研究成果。课题组对所有材料整理归档,对研究过程、成果等进行总结。

中期评估后,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又进入了一下轮新的工作,进行成果的收集等工作,已经形成材料。

2015年我们审请了课题结题工作。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习能力的研究》工作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习能力的研究》工作报告

[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325文章录入:wjljxcx ]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校在二00三年申报常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基础上,于2003年9月立项市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暂由数学、地理老师参与这个课题的实践研究。

一、领导重视,转变观念,是课题研究的保证。

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学校领导认真组织学习,更新观念,统一认识,明确到:教学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部分,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首先必须转变观念,确立现代化教育思想,让学生享受最好的教育,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于是学校领导把教育的信息化提到工作议事日程,进行全面部署,并以电教课题为笼头,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有学习能力的高素质的学生。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扎实开展,我校成立了以教务处庄常澄主任为组长,以信息处管泽锋老师为副组长,以数学和地理学科为核心的课题组队伍,有教务处具体负责管理、实施。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有效实施,我们修订了《课题组管理制度》,明确了职责和义务,从而起到了很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按照课题组管理规定,有计划组织学习、研讨,培养我们现代教育的理念,不断完善和修正研究计划。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有效实施,课题组正组长带头上研究课,组织课题组成员听课,围绕研究目标议课,为大家示范,供大家参考。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参与课题研讨,督查,使我们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加大“两件”建设投入,完善设施,使课题研究不断深入。

1、硬件建设

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大环境下,我校进行了校园网的建设。我校校园网于2001年9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校园网工程包括网络中心、办公楼、标准化机房2间、20个机位的教师电子备课室、理、化、生综合多媒体实验室各一间、综合多媒体教室2间及各处室办公电脑。2004年11月份开始进行了校园网工程的重建,这期工程主要是包括网络中心、办公楼、各教学楼、图书馆、教工宿舍楼的光纤主干线、校园网终端(班班通工程)的建设,12月份完成36套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每位教师配置笔记本电脑。全校园的网络互连,校园内主要楼层的所有电脑都连接到网络上,并通过武进教育城域网接入Internet。连接各主要楼群的千兆主干、百兆交换到桌面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具有先进性、经济性与可扩充性。网络支持FTP、E-mail、Web、BBS等功能,满足校园内各信息点的VOD视频点播和实时广播要求,并建立有丰富的信息资源等,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园内资源共享,满足学校的各项基本信息处理(如办公、人事、学籍等),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和教职工的工作效率;有助于教师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功能进行电子备课,应用计算机网络开展课堂教学,实现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全新的教学方式。

2、软件资源建设

硬件建设只是给我们搭建了一个信息传输的平台,要发挥现有设备的效率,还必须有大量教学资源的支撑。为此我们备授课平台,老师们根据网络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利用Internet收集和整理教学和学习资源,我们将其放在网页上供全校师生使用,这就充实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同时购买了校园行政管理平台,这极大丰富了校园网的内容,为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在网络上建立教学图片库、视频小片段库存和电脑小课件库,让网上的任意结点都可以调用这一资料信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在线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新的教育模式下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大幅度提高师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和水平,为培养和锻炼师生的创造性素质提供信息资源支撑;为课程整合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我们主要选用网页作为教学资源的组织形式,首先是因为网页制作软件比较容易上手,教师会用Word等字处理软件,要掌握如FrontPage 网页制作软件不难,目前已有一批年轻教师掌握了FrontPage、Dreamweaver等网页制作软件。另外,网页上的信息是采用超文本格式,能集文字、图象、声音、动画及视频等多种媒体为一体,具有操作灵活,开放性强,具有修改和二次开发等特点,不但可用于课堂教学,还可通过Internet ,学生坐在家中即可进行课后学习。

三、加强教师培养,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水平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前提。我校一向重视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强调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要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校还每年一次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专家来校讲学,传经送宝,使我校全体教师都能亲自接受全国各地前沿的教育信息。

我们将利用校园网,继续培养全体教师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如:网上查询资料,下载文件,BBS使用方法等网上操作。做到每个教师会上网查询各种教学信息,会利用网上的教学资源备课,可以从网上课件库下载自已需要的小课件和素材,再用多媒体编制软件把它们编成特定的课件上课。

用好现代化的设备靠的是人、靠的是掌握现代教育思想、知识和技能的师资队伍。2001年8月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内容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Powerpoint2000幻灯片制作、Word2000字处理系统及基本网络知识的全员培训,2003年9月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网络课件制作的培训,内容包括Dreamweaver4.0、Flash5.0、Fhotoshop6.0。这些培训对老师们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基本技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四、课题研究过程管理规范、扎实有效

(1)方案制订 “综合化”。所谓综合化,是指综合大家之言、集思广益的意思。一方面,我们充分认识到课题研究方案在实施课题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本着思考一些、学习一些、借鉴一些的原则,多讨论、多咨询。在掌握课程整合理论基础上,逐渐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如在课题中期鉴定过程中,专家们对本课题方案内容的阐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我们及时作出了修正。还有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介及时捕捉了解最新的研究信息,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处理、消化,更新观念,不断优化研究思路。

(2)课题分工“协作化”。考虑到本课题的特殊性,虽然每位老师担任学科不同、都有明确的分工,但我们非常强调课题研究的协作性。如贺刚老师在课件开发制作上是强项,因此,每到平时的课题研究时,就必须为其他教师及时提供帮助和服务。王小春老师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上经验丰富。那么,在平时的课题中,必须对教学设计多提建议。在市区级教学设计评比中,王小春、高如玉、沈建正等老师获奖。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在做好自身研究工作的同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其他成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研究活动的质量。

(3)理论学习“实效化”。平时的学习是课题研究得以深入的条件之一,也是提升教师理论素养的必要基础。因此,我们在理论学习的安排上从形式到内容都进行了针对性的布署。形式上要求定时间、定方式、定中心发言人。内容上要依据课题研究的进程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扎扎实实地开展学习活动。如研究开始我们围绕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法的具体相关操作。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抓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进行多方面学习,并学习一些关于建立教学模式的理论材料。总之,学有目的,学而有得成为课题组在组织活动时贯穿研究始终的一项原则。

(4)课堂研讨“序列化”。关于课题研究,我们认为,不能为“研究”而研究。要改变那些“无理性”和“无意识”的教学常态,使每一项活动安排有序。实验中,强调课题研究活动与学校教研活动相结合。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研讨都要有条不紊地进行。在集体备课中主要针对如下五个方面来讨论:研究专题、学科确定、内容选定、教学设计及媒体运用。课后上课教师要向课题组成员交流课后心得并形成材料,在此基础上再综合大家意见,探讨成功之处及要改进的地方。

(5)调查研究“方向化”。对研究对象的学习能力进行测试和调查,有助于课题研究重点的确立,指引研究的方向。因此,课题组在研究开始及在研究过程中,一直把实验的调查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试题来源是在广泛查阅了大量的试卷的基础上,确定了能够达成一定效度,同时又有利于操作的测试卷作为我们调查的依据。在完成调查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测试效果的形成原因及改进措施,而且这些都必须在调查报告中体现出来。然后调整研究计划,优化研究方法。如经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由于受地域和原有学习习惯的影响,对“能力”的适应性差,学习上对教师依赖性强。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尽可能地体现学生为中心,以达到培养各种能力目的。另外,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通过情景再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途径,创造时空,培养学生能力发展。

(6)研究交流“民主化”。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大家的共同发展与提高,我们积极鼓励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因此,无论是课题的管理工作,还是学习交流,每位课题组成员都可各抒己见,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的建议。这样,既锻炼了教师,又给课题的研究带来了活力。如本课题的研究时逢新课程改革,因此,有人提出研究不仅关注课题研究本身,还应有机贯彻新课改的精神,于是及时调整学习内容,进行了有效的学习。还有人提出,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机会少,视野窄,要求能够多一些机会外出学习和培训,鉴于此,我们一方面珍惜外出学习的机会,尽可能地为每位课题组成员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学校征订和购买的课堂教学实录并经常性地组织教师收看,大家从中受益非浅。

(7)资料收集“无纸化”。在每个研究阶段,课题组成员都必须按照《课题研究管理办法》的要求,定时上交常规性研究资料。如教学心得、论文、教案、课件等。课题组则有计划地进行课题研究阶段计划的制定,并在阶段研究结束时,认真进行课题阶段总结,对台帐资料

进行收集整理。课题组提出采用电子上交的方式进行,通过课题管理网页上传,经过尝试,方便易行,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课题实施情况回顾

学校对该课题的研究极为重视,对课题研究进行了条件分析和可行性分析,确立了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制定了研究的计划与具体的步骤。

课题实验的实施分三个层次:

根据课题组安排,结合本课题具体情况,拟定本课题实验研究周期为二年,即2003年6月--2005年12月。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02年6月--2002年9月)

1、调查分析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现状,整理、收集各种数。

2、填写课题申请书,设计实验方案,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班级,制定实验计划,培训实验教师,认真做好实验前的各种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03年9月--20005年9月)

1、结合各年级的数学、地理、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设计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组织一线教师编写脚本,制作基于校园网络的多媒体软件,进行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现代化意识、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

3、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测量与分析,探讨它对学生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优化网络和多媒体软件,研究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的中的一些理论、技术问题。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05年9月--2005年12月)

1、撰写“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的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按科目分类整理,并加以综述。

2、整理网络和多媒体软件脚本,最终研制成果将在我校校园网上发布和用多媒体教学光盘的形式向广大教师推广。

3、展示实验成果,迎接上级领导和专家的评审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的研究促进下,我校在研究本身和相关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

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之下,建成了课题组的课题管理网站,全体教师充分利用这个平台,阐述对课题的看法。通过的的建立,使得研究过程材料得以在网站全面展示。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可喜地发现,教师和学生的的信息技术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自主协作、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表达能力等得到的发展。课题组成员管泽锋制作的专题网页《中国古塔》荣获市级三等奖,全区课题组上王小春老师网络环境下的研究课《沙风暴》获好评。齐涛老师的网络环境下评优课《地震—影响和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获区级一等奖。多位教师在区级教学设计评比中获奖,其中,王小春教师的《行动研究与地理地图阅读》荣获区二等奖;沈建正老师的《直线与平面平行》荣获区三等奖。多位学生在校级比赛荣获一二等奖。武进区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网页评比二等奖。同时,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多位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

七、课题研究问题与反思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习能力。因此,研究的落脚点又主要表现在对学生能力的把握上,媒体运用的设计上,以及课堂实施的方式方法上,尽管本课题组已经在这些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反思。

1、课件制作上,受教学精力及现有电教资源的影响,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状态,制作一个教学软件需要很多素材及投入大量的精力。另外还需要几个人的协调配合,但由于每个人平时工作繁忙。因此,很难制作和开发出精品,也很难使平时的课堂研究经常化。

2、由于是农村中学,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整体水平不高,给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带来了难度,因此,在这一块,学校很难有所突破,也造成了我们研究中的遗憾。

3、课题组成员中,大多数是年青教师,虽然有较强的积极性,但缺乏深厚的教学理论功底及丰富的教学研究经验,致使在研究过程中层次不一,也对有些学科的研究工作带一定的影响。

下载《信息技术在教学的能力研究》工作报告(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在教学的能力研究》工作报告(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1、一棵二叉树中共有70个叶子结点和80个度为1的结点,则二叉树中的总结点数为()。一棵二叉树中,度为2的节点数等于度为0的节点数(no=70个叶子结点)减1,即n2=no-1,叶子节点即度为0,故......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南京市共青团路小学季必胜摘要: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知识爆炸、技术革新的严峻形势下,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章作者]朱燕[文章来源]武进区芙蓉中心小学江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

    课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阶段总结

    课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 实验开展阶段性报告八门城镇中圈中心小学 2013年10月 课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 实验开......

    研究工作报告

    研究工作报告 东平县第一人民医院 陈春梅 赵娥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其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并发症少以及留置时间长等优点,为长期输液,特别是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的病人提......

    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研究工作报告 本课题是我承担的曲阳县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旨在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分析、归纳整理和总结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方法的......

    研究工作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分层教学研究》研究工作报告 一、课题进展情况 1.1 申请立项过程 我校的《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经安新县第四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评审委员会评......

    研究工作报告

    研 究 工 作 报 告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组 卢龙职教中心 一、组织工作 2008年5月,河北省教师教育协会下达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