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承担责任人生之根本
承担责任——人生之根本
一、责任是什么
责任,从“字面”上解释:一是份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
责任,从“意义”上解释:是一种担当;是一种约束;是一种动力;是一种能力,又远胜于能力;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发展自我的机遇和自我发展的手段;是一种素质,是一个优秀人所必须的条件;是做人、做事的基础。总之,就是对自己的工作,毫无怨言地承担,并认认真真地做好,这就是责任。
二、感悟责任
也许你会觉得责任是一个触不可及、高不可攀的事情,其实不然,它就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责任只有轻重之分,而无有无之别。责任大到——父母等着我们去照顾;儿女等着我们去抚养、教育;国家等着我们去建设;民族等着我们去振兴„„。责任小到——在工作中为企业节约一支笔、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看到丢在地下的产品、杂物,主动弯下腰拾起来;发现水龙头、电灯、电扇、风机、空调未关,举手之劳把它关上;发现安全隐患,做到不整改完毕誓不罢休。这些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却能杜绝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所在。
三、加强责任心和责任感
责任是第一要素,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到位的责任。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决定他能否做到最好,取得最佳成绩和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其智商与学历的高低,而取决于它的工作态度,也就是工作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义务。一般地说,工作责任心就是职业义务;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具有责任心的员工,会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把实现组织的目标当成是自己的目标。
责任感:具体体现就是一个人对待国家、社会、家庭、企业、工作、事业和同事等等的态度;是一种自觉意识,表现得平常而又朴素;责任感也是一种传统美德,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责任感的培养。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的是热爱祖国的责任感。
四、责任胜于能力
一个伟人说过:“人生所有的履历都必须排在勇于负责的精神之后”。一个愿意为企业全身心付出的员工,即使能力稍逊一筹,他也能通过努力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是每一位优秀员工迈向成功的第一准则。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不是智商、领导力、沟通技巧等,而是责任。
五、学会感恩 担当责任
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国家富强、太平,民族团结、振兴,使你自豪;感谢社会繁荣、进步,使你受益;感谢父母的抚养和教育,使你健康成长;感谢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使你发展和提高;感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使你得到了培养和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感谢同事的帮忙和协助,使你感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和温馨;感谢„„。
担当责任,还要讲究技能和掌握方法,不是一句“出了事我负责”就可以了事的。担当是一种使命,是能力的体现、是制度的执行。只有能够承担责任、善于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是可以信赖的人。人们只尊重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对于不敢承担责任的人只会嗤之以鼻。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责任在于我,义不容辞;责任在他人,我会尽力帮他降低风险。保持一份责任感、一颗善良的心、去待人处事。
常言道:“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作为社会人,不可能脱离责任而生存。有收获必有付出,有享受必有奉献,这是生活的法则。尽力履行你的职责,那你就会立刻知道你的价值。逃避责任、坐享其成、虚度光阴,这样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勇敢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人生才会充实,生活才有意义。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人,不为失败找理由,因为他敢于承担责任;不为错误找借口,因为他善于承担责任;不为公司添麻烦,因为他乐于承担责任!
六、责任制的建设
责任制建设,是企业制度建设的主题和根本,一切制度的执行和
落实,离开了“责任”都无法实施。讲责任,要有履责要求,也要有责任追究。落实责任制,一是履行责任,二是问责。没有问责,责任制形同虚设。问责,要贯穿到履行责任的全过程。事前问责是“提醒”;事中问责是“督促”;事后问责是“诫勉”。对认真负责的,要给予奖励和表彰;失职渎职的,要予以追究和惩罚。只有把责任和责任制统一起来,把履行责任和问责制结合起来,才能在全社会确立一种良性的责任导向,增强责任心、培育责任感、提高责任意识。
结束语
从认知、感悟责任,到勇于承担责任,这是一个心态转变的过程。要实现这个转变,首先要做到:“三要三不要”。要讲主观,不要讲客观;要讲自己,不要讲别人;要讲内因,不要讲外因。就是说,不论做任何事,不找任何借口,不推卸责任。让我们听从责任的召唤,珍惜自己的每一份责任,用感恩心做人,用责任心做事,充实自己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境界。
张福生
2012年1月
第二篇:承担责任就是成就人生
承担责任就是成就人生
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必须坚守责任,坚守责任就是坚守我们人生的准则。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我觉得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叫他承担一种责任,给他一个平台,看他干得怎么样,这是检验一个人能力水平的最好方法。
据有关材料显示:在世界企业500强当中,最近20年,从西点军校毕业的董事长就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也有2000多名,总经理或者董事这一级的人才有5000多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商学院(包括赫赫有名的哈佛大学)或经济管理学院能培养出这么多顶级人才!但西点军校却做到了,是什么原因?我们来看一看西点军校的校训,很简单,只六个字:“责任、荣誉、国家”。也正是美国西点军校把责任放在了首位,才培养出如此多名人伟人。
阿里巴巴商业网站的总裁马云是网络时代的精英,50年来美国《福布斯》杂志封面上没有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企业家,马云第一个上了!他说:“所有到我这里来的员工必须认同我的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责任。责任意味着成功,成就来源于责任。”
责任对企业管理如此,对个人亦然。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一次在南京大学演讲,有位女学生问他:“什么最能体现男人的魅力?”余秋雨毫不犹豫地回答:责任感!场下顿时掌声如潮。
零点公司在京、沪、穗三地的调查结果勾勒出公众心目中好男人的形象。结果显示:在1530名接受调查的公众中,有75.9%的调查对象认为好男人应具备的首要素质是“有责任”。
托尔斯泰有一段名言:“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和失败。这在人与人的所有关系中无所不及。”成功的事业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而全身心的投入需要发自内心的责任,个人的才华也只有在责任的推动下,才能发挥到极致。
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寻找成功之道,就是要在责任的驱使下,决不放弃,永不言败。我们常说:双脚达不到的地方,眼睛可以达到;眼睛达不到的地方,心灵可以达到。人能够走多远,不要问你的双脚,而要问自己的志向;人能够攀多高,不要问你的双手,而要问你的意志。精神的力量往往能够创造奇迹。作为青年学子,那么,我们的责任是什么?就是要不断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增强综合素质,不管今后走上什么工作岗位在什么岗位,都要勤奋向上,尽职尽责,扎实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承担责任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找到成就感和满足,体会到真正的快乐。所以说,承担责任就是成就人生!
细雨品人生闲花悟境界
唐刘长卿《别严士元》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读来别有一番滋味:细雨如丝,沾湿衣襟,浑然不觉;闲花落地,飘零纷撒,任它去也。一种飘逸与闲适,一种超然与洒脱,流露于字里行间。
鲲鹏展翅,腾空九万里云霄,如此壮观,亦非庄子所称道,因为它还需要风的依托,他所希冀的是无所依凭的逍遥境界。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必须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做到无我、无物。“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不就是这一境界的形象体现吗?
陶渊明是这种境界的集大成者,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一曲高歌归去来,远离尘网,结庐人境,采菊东篱,悠然见山。对他而言,五斗米的俸禄,污浊的官场,有如细雨闲花,浑然不介,因为这些是对他人格的摧残,人性的压抑,自由的扼杀,他希求的是率性,超然与洒脱。
王维,好佛好山水的他也通透着飘逸与洒脱。闲静时,夜望天空,看桂花飘落;狂放时,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兴来时,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刘禹锡,讥诮政敌,一再被贬,前后共二十三年,可他丝毫没有被打垮,还发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强音。可见,打击对他而言简直是牛毛细雨,闲花落地一般无足轻重。
苏轼,也是一生被贬,可他很少流露伤感与怀忧,他的词风更多的是激昂磅礴,或者恬淡超然,流传千古,深为后人赞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此豪情,细雨湿衣又何足道哉?
在历史的长河,这种令人心怀敬意的人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这种人生境界也是高山仰止,世人大多敬而远之,蹈之者寥若晨星。
有一同志,在原单位已经退休,儿女早已成家,本该颐养天年,享天伦之乐,可她偏欲老骥伏枥,就反聘到我们单位,每天和年轻人一起早出晚归,辛苦奔波。不仅如此,还时常对现状满腹牢骚,比如工作量啦、评先进啦,总之是对利益斤斤计较,弄得大家都对其由敬而疏,由疏而远之。按说,作为长者,有了那么多的阅历,应该参透些人生的真谛,然而还是如此锱珠必较,不能不说缺乏一些淡然处世的人生哲学。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这个思想多元的时代,是一种奢望。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也被颠覆得让人对公序良德产生动摇。
所以,品味“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好像燥热的酷暑中一阵骤雨,感到那么清凉和舒爽。其实,品味这两句诗,就是在读一本人生的大书,赏一种人生的境界。
继承与创新
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便难以成功。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英国17世纪的科学巨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的三大定律,创新不可谓不丰富。可当别人问及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成绩时,他说:“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虽然这只是一时谦虚之词,但细细想来,如果没有伽利略夜观星空,如果没有第谷数十年如一日研究天体的运行规律,那么牛顿想要总结出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费周折了。可见,继承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继承中创新才是可取的。
马克思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光辉巨著《资本论》,他的创新精神鼓舞和造就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为社会的进步而奋斗。诚然,大英博物馆的一桌一椅见证了他的冥思苦想之后的豁然开朗,之后的奋笔疾书,见证了他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理论。但是如果没有他翻前人之作时的专注,摘抄资料时的认真,圣西门、傅立叶他们的空想理论,他也不会成功的。甚至可以断言,如果没有他们,《资本论》也许不会这么快地完成,我们也许还要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可见,在继承中创新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其实不用更多的证明,那指导我们走上富裕之路的邓小平理论,那真知灼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便雄辩地说明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盲目的创新往往会弄巧成拙,让人传为笑谈。君不见那“邯郸学步”的郑国人,总想学习别人的步法,以便自己跟本国的人走路不一样,似乎是创新了,但是动机不纯,方法不对,不知继承,落了个爬回去的下场。前几年的小品《如此包装》也是说的这个道理,本来评剧便是一门值得继承的艺术,可是那个“总监”非要进行“创新”,将原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流行音乐与民族艺术强行配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创新”出来的“四不像”让我们津津乐道了好些年。若不得要领,便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
继承和创新是雨与水的关系,没有了继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死寂,毫无生气。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正如创新和继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一样。
创新是重要的,但是继承同样是重要的。你要想获得成功,继承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了继承便是无源之水,而没有了创新便是一潭死水,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会真的“清如许”了。
1.创新要勇于否定权威(普朗克和爱因斯坦)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他沮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料竟因权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锐意破坏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新权威。
2.齐白石老人五易画风。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他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说,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3.保守是创新最大的障碍(牛顿晚年趋于保守)牛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对科学的贡献是史无前例的。他的一生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冷却定律以及微积分等。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学说的范畴而不能自拔。他花了十年的时间研究上帝的存在,结果自然毫无所得。由此看来,即使一个伟大的学者,一旦落入陈旧的范畴,也谈不上有丝毫的成就。
4.创新即是表现个性(郑板桥独创一体)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自幼爱好书法,立志掌握古今书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学苦练,然开始时只是反复临摹名家字帖,进步不大,深感苦恼。据说,有次练书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画来画去。妻子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是在练字。他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郑板桥听后,猛然醒悟到:书法贵在独创,自成一体,老是临摹别人的碑帖,怎么行呢!从此以后,他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渗在书法艺术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板桥体。
5.创新推动历史前步(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商鞅为维护秦国统治者的利益而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轻的国君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于是下了一变法图强的求贤诏令。商鞅就是在这个时候自魏国来到秦国的。商鞅到秦国后,宣传“强国之术”,决心协助秦孝公进行社会改革,因此得到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为左庶长。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秦国两次公布了新法。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面貌焕然一新。秦国从落后国家,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正是由于它的作用,秦朝的历史才变得如此辉煌。
第三篇:承担责任成就人生
承担责任成就人生
人,从来就不轻松。因为每个人都负有一份责任。
想必大家都听过这样一首诗,“小时候,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里头,父母在外头;上学后,责任是一方讲台,我在下头,老师在上头;后来呀,责任是一张温暖的小床,我在外头,女儿在里头。”
小时候,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我们的责任就是孝亲敬长。《二十四孝》中有一个故事叫“扇枕温衾”,记述了东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九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对父亲极其孝顺。在炎热的夏天,他用扇子为父亲扇凉席子,在寒冬时节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黄香后来的事我不知道,但我相信,一个从小就懂得孝亲敬长的人,走向社会定能有所担当。
现在,我们作为青年学子进入课堂,我们要承担的责任是什么呢?那就是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增强综合素质。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因勤奋而精通,但它也会荒废在嬉笑声中;行动因深思熟虑而成功,但它也会毁于随随便便。上课时,有些同学常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看上去是在认真听课,实际上心思早就飞到了九霄云外。课后,对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无从下手,第二天只好找同学的“借鉴借鉴”。这是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呢?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目标,时刻提醒自己要为之奋斗。其次,要集中精力听好每一节课,勤学善思,按时完成作业。只要以端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不怕吃苦,勇于付出,那么定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将来,我们要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我们要承担的责任将会更多,更艰巨。记得李大钊先生说过一句话:“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夫。”由此可见,要创造出一份成功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唯有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任何的虚妄浮躁,都是对责任的回避,只有在目标的驱使下,执着地坚持,决不放弃,永不言败,才能取得成功。
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同学们,热情就是责任心,热情就是坚持,只要我们热情于自己的责任,敢于担当,人生就会有更多的辉煌!
第四篇:师德——教师之根本
师德——教师之根本
我曾经听到一个常年工作在教学一线、真心爱学生、深刻懂得学生的教师说过:你是一个好教师吗?听听学生们怎么说吧!的确,对任何一位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
讲台是是教师之根本,师德最重要的舞台。教师用心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总是抽课余时间和他们谈心,询问他们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然后讲很多自身的经历给他们听,尽量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重新进入学习状态。当看到学生取得进步的喜悦,当看到学生对知识理解恍然大悟的神情,当看到学生欣喜地朝自己走来,作为教师都会感到一种由衷的快乐。艾青的一句诗很能说明这一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教师行风,指得应该就是教师职业风范。教育系统的行风建设,不仅事关教师形象,涉及校风、学风和教风建设,事关学校形象,而且事关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事关千家万户的子女培养、子女成才,是关系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大问题。促进教育行风建设的关键在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切实加强教育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才能保证教育行风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实现教育行风的根本性转变。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教师是一面旗帜,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是一块路标,信其道,则循其步。若是在师德方面有所缺陷,我们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喊破嗓子都不如做出样子,要学生毫不迟疑、毫不犹豫地跟着你走,师德就是吸铁石,它的魅力是无声的,它的效力是无形的,但它的功力是无穷的。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学生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的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当我登上那讲台,不,应当是舞台,我似乎觉得两侧的帷幕正缓缓地拉开。最富有生气的戏剧就要开始了。最令我兴奋的是这戏剧拥有一群忠于自己的角色的演员——我的学生们!这戏剧也许是世间最长的了,为此,我愿做一名合格的导演。我渴望导出充满时代气息的戏剧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它的主调;理解,友爱,开拓,创新应当是它的主要内容;爱着这个集体和被这个集体爱着是它的主要故事。作为导演我将要精心设计出生动的情节,典型的角色,迷人的故事奉献给所有的演员。我也心甘情愿地做一名配角,尽我的力量为主角服务、效劳。不仅如此,我还要做一名最虔诚的观众,为演员们真诚的演出微笑,流泪,鼓掌,欢呼。早在中学课文里就学过韩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名句。如今自己做了教师,才知道这句话读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以己之昏昏,岂能启人之昭昭?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并驾齐驱为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育人”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而是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做好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作为教师,我觉得应以研究者的心态去对待教育活动,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学生是师德最重要的载体,是教师的生命。有人说差三岁就是一个代沟,如此算来,我和我的学生之间已经横着多个代沟了。但我坚信,代沟是可以跨越的,根本之道就是沟通。这沟通不仅仅在课堂,更是在课外延伸。作为一名教师,我很愿意成为同学们的大朋友、大姐姐,去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学生交往就是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教育是对生命情怀的倾诉与关注的过程,是知识的构建与生成的过程,是师生的世界彼此融合升华的过程。
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教师,可是我认为当代教师比春蚕更有智慧,比红烛更有价值。春蚕为了吐丝耗尽了自己的生命,而教师在奉献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红烛为了光明牺牲了自己,而教师在学生成才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这就是教师的品德,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这就是教师的精神,愿为基石,甘当人梯;这更是教师的价值,撒播希望,收获成功。
学高为师,道高为范。师德不是靠讲出来的,行风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靠内心世界的丰富、文化底蕴的提升、人格素养的完善。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是越分越多的,那就是爱。我爱故我在,只要心中有爱,爱我们的学生、爱我们的学校、爱我们的教育事业,我们才会更有价值地活着。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让我们携手并肩,不迷茫,不彷徨,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吧!
第五篇:诚信,人之根本
诚信,人之根本
古语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诚信既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世界文明进步的一种驱动力。
一叶知秋,同样的道理,“一馒头见诚信”,“无人售馒头”横空出世。很多时候,我们都渴望诚信,希望别人讲诚信,但是又喜欢假借各种或客观或主观的理由,有意无意的禁锢和扼杀了自己的诚信,始终难以迈出诚信的第一步,让自己陷入“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的沼泽,先把自己从某种观念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做一个与人为善、诚实守信的人,我们或许就会发现,整个社会的诚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讲诚信大有人在。
或许大多数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华盛顿用斧头砍倒了一棵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倒,非常气愤,扬言要给砍树的那个人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愤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逃避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并且表扬了他,说他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的多。相反的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水门事件”撒谎败露而被迫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暗中撒谎而险遭弹劾。同样是美国总统,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而另两位却因为撒谎而在史上留下了污点。
诚信是金,但黄金有价,诚信却无价,诚信比黄金更贵重,比钻石更闪耀。诚实守信对一个社会来说,对一个国家而言,可以说是立国之根本。中国自古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训,“诚信”就是取信于民,让人民信任国家的领导,甘愿为了祖国奉献自身的一切。
“无人售馍”这个实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人们重视讲诚信的原则,是因为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友好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没有诚信也就不可能有道德,所以诚信是支撑社会道德的根基。
让我们都做个讲诚信讲信用的人,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他人,从而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