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
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
为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不断提高领导决策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1、局领导班子成员每年不少于2个月的时间在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正常情况下每2个月至少安排一次。
2、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不仅要了解局机关的情况,还要了解企事业单位的情况;不仅要接触干部,而且要接触一般职工;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解决问题。
3、调查研究要做到主题清楚,目的明确,紧紧围绕事关大局,事关发展方向,带有普遍性、典型性、指导性、决策性的问题进行。
4、调研情况要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方法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每个领导干部每年不少于一篇调研报告或论文,为政策的制定和宏观指导提供直接依据。
第二篇: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
大钟庄镇党政领导干部
深入基层搞调研、走访群众制度
为切实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调查研究,实现科学决策,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和坚持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每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根据组织分工,明确其党建、经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联系点。领导干部要深入下去,经常到联系点检查指导工作,掌握实际情况,总结经验,指导和推动面上工作。
二、党政班子成员要带头深入村队、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家中,调查了解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典型经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决策水平。
三、党政班子成员深入村队、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家中调查研究每月不少于10次。
四、调查研究结束后,要撰写调查报告,为搞好决策提供依据,并提出自己明确的意见,为解决问题提出对策,每位领导干部每年要完成1-2篇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
五、坚持党员干部联系困难群众活动,领导干部要自觉经常到帮扶的困难户家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上的困难,给予有效帮扶。
六、深入企业搞好困难职工生活,帮助企业解决好生产中的困难,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大钟庄镇党委
大钟庄镇政府
2013-9-1
第三篇:公司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
第一条总则
调查研究是公司领导联系基层和群众的重要途径。开展调查研究对公司党委和公司实施科学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实现调查研究经常化、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调研任务
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和内外经营环境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真实反映公司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为公司党委和公司决策服务,为基层反映情况、解决问题、指导工作。
第三条调研内容
正职主要了解公司各单位生产经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总体情况;副职重点了解分管业务工作情况和承包单位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党风廉政建设、稳定工作,以及职工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督导管理局重要会议及文件精神的落实;及时总结承包单位的工作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指导工作;参加基层单位组织的大型会议,如民主生活会、总结大会、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党团员义务劳动等。
第四条调研时间
正职每年不少于60天,副职不少于80天。
第五条调研形式
1、集体调研:公司每年至少组织2次大型的生产经营或思想政治工作集体调研;或根据工作需求组织跨业务领域的课题调研。
2、分头调研:按领导分管业务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项调研活动。
第六条调研要求
1、坚持深入基层,尊重实际,面对现实,听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2、重视调研情况的分析、总结、上报,负责组织的大的型调研课题要在10日内写出调查报告,一般的调研课题要在3天内写出调查报告,调研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公司党委和公司反映。
3、轻车简从,不给基层添麻烦;调研时一般不在基层就餐,确需就餐的一律工作餐,不上烟酒。严禁以调研为名吃、拿、卡、要。
4、加强理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调研程序、方式、方法和技巧,使调研工作更全面、更深入、更准确、更有创意、更富实效。
第七条调研考核
1、基层调研情况,年终作为干部考核的依据之一。
2、每年公司领导正职向管理局党委,副职向公司党委至少提交1项有价值的调研成果或决策建议。
第八条附则
1、本制度由公司党政办公室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XX年月日起实施。
第四篇:离退中心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
离退中心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和群众的重要途径,开展调查研究对中心党工委和中心实施科学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实现调查研究经常化、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调研任务
围绕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真实反映局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为局党委和局决策服务,为基层反映情况、解决问题、指导工作。
第二条调研内容
要了解中心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总体情况;分管业务工作情况和安全生产、党风廉政建设、稳定工作。以及职工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督导管理局重要会议及文件精神的落实;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指导工作;参加基层党支部会议,民主生活会等。
第四条调研时间
领导班子成员每年调研时间不少于20天。
第五条调研形式
1、集体调研:中心每年至少组织2次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集体调研。
2、分头调研:按领导分管业务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项调研工作。
第六条调研要求
1、坚持深入基层,尊重事实,面对事实,听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2、调研情况的分析、总结、上报,负责组织的大的调研活动在15日内写出调查报告,一般调研课题要及时写出调查报告。调研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局党委报告。
3、加强理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调研程序、方式、方法和技巧,使调研工作更全面、更深入、更准确、更有创意、更有实效。
第七条调研考核
1、基层调研情况,年终作为干部考核的依据之一。
2、根据实际调研情况撰写调研报告向局上报。
第五篇:领导干部公选调查研究
说明:
近几年来,为了选拔优秀人才和推进政治民主化,在中央的倡导下,我国各级政权对有些领导岗位的干部实行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的办法,代表了未来政治发展的方向。经过几年试验,总体来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走向领导岗位,促进了行政管理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部分信息不公开、暗箱操作、权二代接班等,受到社会关注,成为热点问题。我们这项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深入调查,了解这方面的真实情况,发现经验和教训,为推进“干部公选”工作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为我国政治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的研究对象是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其中领导干部是指在党委、政府、国有事业单位担任科级以上职务的干部;公开选拔,是指通过公开报名、公开竞争、考试、群众推荐等方式,而非传统的由上级部门领导集体或个人决定的方式,进行领导干部选拔工作。一般要经过公告通知、报名(或群众推荐)、资格审查、考试、考察、公布结果等环节。
我们的调查对象分为三类:一是“公选”活动的组织者,一般是相关党委的组织人事部门;二是“公选”活动的参加者,指报名或被推荐参加公选成为领导干部候选人的人,包括成功者,也包括失败者和正在参加者;三是“公选”活动的旁观者,指关注“公选”活动的社会各界人士。
我们的调查活动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综合调查,就是围绕某次(或某单位、某地)公选活动进行全面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组织者、多个参加者、很多旁观者;二是专项调查,就是对某次(或某单位、某地)公选活动的一个方面进行调查,如组织者或参加者或旁观者,只选其中一类人进行调查;三是个人调查,就是只选择一个与“公选”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进行调查,这个人可以是组织者,也可以是参加者,还可以是对“公选”活动有深入了解的旁观者。
我们调查的方式有两种:主要是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调查,其次还要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如公告、试题、对参加者的介绍、网络等媒体上的报道和议论等。
这项调查有一定困难,主要是怎样接触组织者和参与者并获得详细真实的信息。所以希望大家想法设法,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寻找合适的调查对象,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
提纲:
一、“公选”活动组织者
(一)准备
1、这次公选安排了哪些岗位?为什么安排这些岗位?
2、是谁提出要进行公选的?当时有什么争议?
3、是哪位领导负责主持这次公选活动?哪个部门负责组织公选?那些人参与公选活动的组织?如何分工?对于这些有什么争议?
4、报名的条件如何确定?在确定时有什么争议?
5、(如果采取推荐方式的话)推荐的范围、程序、方式如何确定?在确定时有什么争议?
6、选拔的程序如何确定?在确定时有什么争议?
7、资格审查的方式如何确定?在确定时有什么争议?
8、考试的试题如何确定?在确定时有什么争议?
9、面试的评委如何确定?在确定时有什么争议?
10、考察的方式如何确定?在确定时有什么争议?
11、还有哪些选拔的环节?如何确定?在确定时有什么争议?
12、选拔结果的认定方式如何确定?在确定时有什么争议?
13、选拔争议的处理方式如何确定?在确定时有什么争议?
14、在“公选”的准备过程中还发生了那些事情?你听说了哪些事情?你如何看待?
15、你如何评价这次“公选”的准备工作?
(二)过程
1、各个岗位报名的情况如何?人数多少?学历高低?年龄大小?能力强弱?内部人还是外部人?社会关系如何?你如何评价?
2、(如果采取推荐方式的话)推荐的范围如何?经过哪些程序?推荐的方式怎样(投票或口头)?由哪些人具体组织?推荐结果如何?结果如何处理?你如何评价?
3、资格审查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处理?你如何评价?
4、笔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处理?你如何评价考试内容和相关问题?
5、面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处理?你如何评价评委、面试的内容、形式,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6、由那些人进行考察?怎样考察?考察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处理?你如何评价考察的人、内容和形式,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7、其他选拔环节如何进行?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处理?你如何评价?
8、选拔结果的是由什么人如何认定的?认定考察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处理?你如何评价认定的人和形式,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9、对选拔结果有那些争议?如何处理?你如何评价?
10、在“公选”的过程中还发生了那些事情?你听说了哪些事情?你如何看待?
11、你如何评价这次“公选”的过程?
(三)意见
1、公选的前前后后,还发生了哪些事情?你如何看待?
2、你认为这次公选活动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了吗?你如何看待?
3、你认为这次公选活动结果是不是选拔了真正优秀的人才?为什么?你如何看待?
4、你认为参加者成功或失败的主要(真正)原因是什么?
5、你认为公选肯定比非公选好吗?为什么?
6、你认为这次公选活动对社会有什么影响?你如何看待?
7、你通过这次公选活动得到哪些经验教训?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公选活动?
二、“公选”活动参加者
(一)准备
1、你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主要经历、原工作单位、原任职务?
2、你为什么要参加公选活动?报考的是哪个岗位?为什么要报考这个岗位?有多大把握?
3、你什么时候知道要举行公选活动?是公告以后,还是公告之前?通过什么途径知道的?
4、你周围的人支持你参加公选吗?如何支持?
5、你考虑过参加公选活动本身对你的影响吗?如果失败了,可能有什么消极影响?
6、为了参加公选,你进行了那些学习?
7、为了参加公选,你通过什么途径争取了哪些人的支持?
8、你对公选的条件、程序、考试的方式等如何看待?
(二)过程
1、报名同一个岗位的人有几个?他们的情况如何?你认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2、(如果采取推荐方式的话)在进行推荐活动时你有什么感受?推荐结果如何?你如何评价?为了得到推荐,你做了那些事情?
3、资格审查顺利吗?如果出现了问题,是如何处理的?
4、笔试的内容有哪些?你的笔试成绩如何?你如何评价考试内容和成绩,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5、面试时问了哪些问题?你怎样回答?你的面试成绩如何?面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处理?你如何评价评委、面试的内容、形式,以及其他相关问题?为了通过面试,你做了那些事情?
6、你知道由哪些人进行考察,怎样考察吗?怎么知道的?考察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处理?为了通过考察,你做了那些事情?你如何评价考察的人、内容和形式,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7、你知道选拔结果的是由什么人如何认定的吗?怎么知道的?认定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处理?为了得到认定,你做了那些事情?你如何评价认定的人和形式,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8、如果你没有被选上,你对选拔结果提出争议了吗?如何处理?你如何评价?
(三)意见
1、你认为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你的竞争对手为什么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这次公选活动对你有哪些影响?
3、你通过这次公选活动得到哪些经验教训?
4、公选的前前后后,还发生了哪些事情?你听说了哪些事情?你如何看待?
5、你认为这次公选活动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了吗?你如何看待?
6、你认为这次公选活动结果是不是选拔了真正优秀的人才?为什么?你如何看待?
7、你认为公选肯定比非公选好吗?为什么?
8、你认为这次公选活动对社会有什么影响?你如何看待?
9、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公选活动?
三、“公选”活动旁观者
(一)开始
1、你觉得执政机关为什么要举行公选活动?
2、你关注这次公选活动吗?你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次公选活动?
3、在公选活动开始,看到公选公告时,你和周围的人对公选的岗位、条件、程序等有什么看法?
4、在公选活动开始时,你认为这次活动能够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吗?
5、在公选活动开始时,你听说了哪些有关的事情?你如何看待?
(二)过程
1、你了解报名的情况吗?你和周围人如何评价?
2、(如果采取推荐方式的话)你了解推荐的情况吗?你和周围人如何评价?你参加推荐了吗?如果参加了,有什么感受?
3、你了解资格审查的情况吗?你和周围人如何评价?
4、你了解笔试的情况吗?你和周围人如何评价?
5、你了解面试的情况吗?你和周围人如何评价?
6、你了解考察的情况吗?你和周围人如何评价?
7、你了解选拔结果认定的的情况吗?你和周围人如何评价?
8、你了解选拔的结果吗?你和周围人如何评价?
(三)意见
1、公选的前前后后,你还了解或听说了哪些事情?你如何看待?
2、你认为这次公选活动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了吗?你如何看待?
3、你认为这次公选活动结果是不是选拔了真正优秀的人才?为什么?你如何看待?
4、你认为参加者成功或失败的主要(真正)原因是什么?
5、你认为公选肯定比非公选好吗?为什么?
6、你认为这次公选活动对社会有什么影响?你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