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情况调研(合集)

时间:2019-05-15 11:2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情况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情况调研》。

第一篇: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情况调研

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情况调研

人民调解属于民间调解。它是在依法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被西方称之为: “东方一枝花”。

我县建立各级人民调解组织389个,其中村、居民委员会调解组织370个,乡镇调解组织15个,行业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4个(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消费者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在全县3个基层法庭、13个公安派出所、检察院设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还组织公检法司业务股室负责人成立了流动调解庭。目前,我县已经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和行业性的调解组织网络,全县1600余名人民调解员,时刻在为我县的和谐稳定工作默默奉献。

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当前人民调解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通过走访大部分乡镇民调组织,倾听调解人员以及乡镇干部的意见后发现,当前基层人民调解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基层人民调组织涣散,有名无实。在县乡综治办的统一要求下,人民调解组织在广大农村和社区基本实现了广覆盖,达到了村村有调解委员会,个个社区有调解委员会的目标。然而,部分基层民调组织却是只有牌子,无人员,民调功能基本没有发挥。即便对有落实人员的民调组织,其工作也是由村主任、村支书等担任,由于村主任、村支书等身兼数职,在农村工作繁芜丛杂的情况下,对人民调解工作基本无暇顾及,并且在面对较为棘手的纠纷问题时,有些民调组织成员则是推脱,使得本可通过民调组织解决的矛盾激化,导致上访、上诉情况。

2、调解员整体素质与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要求有差距。在当前,我国基层民调组织的文化程度相对不高,文化层次多为初中或者小学学历,高中以上学历的较少,特别是没有经过较为系统的法律知识学习和培训,法律政策水平较为有限,在处理涉及政策和法律社会经济活动的矛盾时,要么就是显得无所适从,要么就是凭自己的威望和经验来解决,当此类纠纷没有得到履行而诉诸法律时,调解意见往往与法律规定相悖,从而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增加纠纷解决的难度。

3、调解制度不健全,工作方法简单。虽然国家颁布了《人民调解法》,对人民调解工作原则及组织原则上作了相应规定,但在人民调解实践中,调解随意化,调解程序不规范,文书制作简单化等问题突出,很多纠纷解决只重结果,缺乏文字依据和调解记录。部分调解组织制度不健全,工作职责不明确,对调解的纠纷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档案管理,调解经验也没有得到较好积累和总结。

4、经费没有保障。按照现在的村组财务管理制度,由于许多村集体总体经费偏少,乡财政基本只能就村组公益设施维护等方面经费进行拨付,对需要日常开展工作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的经费就拨付不足,或者没有拨付,由此也就难于调动调解成员开展调解工作的积极性,人民调解工作得不到顺利开展。同时,由于经费困难,也导致了人民调解

工作没有专用电脑打印机等物质装备,在调查的调解组织中,没有一个村级调解组织有专用电脑及打印设备。

5、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力不从心。当前,为加强了对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指导,司法行政机关和基层司法所一般都会定期或者不定期举办人民调解员培训班,帮助人民调解员提高其法律素质,拓展其业务能力。然而,由于人民调解员大多数由村支书和村主任担任,而他们工作千条万绪,在举办培训班时,能抽挤时间参与培训的非常少,培训效果非常不理想,再加之上述人员的容易异动性,导致整个调解员队伍很不稳定,司法行政机关由此浪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资源。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应采取措施提高人民调解员调解能力,增强调解成功率,实现基层稳,全局安的目标:

1、整合资源,建立一支稳定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应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使在当地有威望,知识层次较高,经验丰富,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老党员、退休老干部、致富能手、劳动模范等加入到人民调解队伍中来,对由村组干部担任人民调解员的,不应职务变动而影响人民调解员职务,须保持人民调解员队伍的稳定性。同时,要及时吐故纳新,对不符合人民调解员条件的要及时予以解聘,对符合条件的积极力量也要及时充实到队伍中来。

2、要加强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提高人民调解员的整体素质。党委政府、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机关应提高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识,加大投入,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其他社会知识培训及指导,培训方式应根据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特点,采取方便灵活的方式,如以训

代会,举办夜校,观摩开庭,邀请参与办案等形式,切实提高人民调解员的法律知识,提高其理解党的政策的水平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

3、完善制度建设,增强调解工作的严密性。要严格按照调解的程序进行调解,弄清纠纷情况,分清是非曲直。要认真填写人民调解工作文书,保证人民调解协议书从内容到形式,从过程到结果都合法、合理。要加强调解工作的档案管理,对调解成功的纠纷要形成书面或电子档案,做到有据可查,形成良好的调解工作规范。对没有当即履行的调解协议,人民调解员应进行跟踪督促,提高调解成功率。

4、加大投入,充分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的物质和经费保障。充分的物质和经费保障,是人民调解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性和基础性条件。党委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改善人民调解组织的办公条件,对人民调解员调解的案件可以参照人民陪审员经费补助方式,实行绩效管理,切实提高人民调解员献身调解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基层矛盾,基层解决,群众内部矛盾,群众自治力量先行解决的导向,筑牢维护基层稳定第一道防线。

蓝山县司法局

2012年5月16日

第二篇:基层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浅谈当前基层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众所周知,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门兼容情、理、法的“化干戈为玉帛”的艺术,因为调解在解决纠纷时依据的规则不仅有法律与政策,更重要的则是大量依据公共道德、习俗、情理等社会规范,对这些规则的适用和依赖,实际上体现着“和为贵”及礼义伦常等传统价值观、维护公共道德和公共利益、培

养社会凝聚力及健康的人际关系的社会力量,具有传承与维系传统文化、社会公共道德和社会联系的功能。如何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体现,现结合我镇实际,谈谈基层人民调解工作。

一、当前我镇矛盾纠纷主要特点

(一)民间主要矛盾纠纷发生新变化,呈多样化、复杂化趋势。新时期市场经济的推动,使农村产业经济由单一向多样化转变,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夫妻关系稳定性降低,传统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仍是民间主要矛盾纠纷外,过去被忽视和边缘化的资源权属、环境及生态、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工程建设中群众利益维护等经济内容的新型矛盾纠纷日益突出。其中,因土地承包、交通事故、劳动争议、村务管理、征地拆迁、拖欠工资和党群干群关系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大幅增加。参与者成分日渐复杂,涉及工人、农民、学生、离退休干部、个体户等多行业人员,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纠纷亦不断增多,调解难度越来越大。

(二)重点工程建设引发的矛盾纠纷突出。一是在解决西康复线建设工程遗留问题时,一些群众视为“机会”,想分杯羹,若未满足自己要求便采取“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想,对政府施加压力,以达到个人目的,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如跪访人大代表事件。二是按照旬阳“三镇一体化”的大布局,镇域内大量重点工矿企业建设过程中,涉及拆迁、征地、迁坟、矿山资源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纷至沓来。相当多的农户认为搞建设正是捞钱好时机,企业建设的区域内农户,可以在一夜之间搭建起遍地开花的违章建筑和临时移载的花草林木,并借此向工程业主漫天要价。

(三)纠纷参与人数向群体性发展。一是西康一线、二线工程建设等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群体性纠纷不断,如白柳社区三组、八组拆迁户安置工作;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如西沟河村、十里洼村至前坪村等道路硬化遗留问题;三是区域内在建企业因民工工资问题引发群体事件不断,如旬阳县实验学校主体工程、张湾移民小区工程、鼎盛建材市场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等等。上述群体性纠纷参与人数动辄数十人,甚至上百人,而且组织化倾向比较明显。这些群体性纠纷事件背后有组织者操纵指使,事前和事中都有较为严密的组织领导和周密的行动计划,造成的社会影响恶劣。

(四)非正常上访大幅攀升。相当部分纠纷当事人诉求方式和行为方式偏激甚至违法的特点明显。今年以来,白柳镇非正常上访群众已达20起,诉求越来越偏激,如双庙垭村的刘某某、白岩村的鲁某某、白柳社区的王某某、柳村社区的王某某等上访户,已把上访作为一种威协政府的手段,提出的诉求不断攀升,加大了人民调解工作和信访维稳工作难度。

二、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人民调解作为基层维稳的“第一道防线”对于全镇的政治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镇人民调解工作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基本形成,但基础不牢。一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基本上不是经过专门选举产生的,大多由村(社区)、单位指派设立,随意性较强。二是调委会主任及其组成人员大多数由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和单位职工兼任,由于身兼多职,导致个别调委会形同虚设。三是调解员、调解信息员公众认知度差,自身角色感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四是企事业单位、行业性区域性组织民调组织的设立还不能达到要求,有的有其名无其实。

(二)司法所对调委会的管理指导难度大。从行政管理体制上看,司法所对农村“两委”没有任何隶属关系,村级组织对司法所安排的工作反应不够积极主动,导致了村级调解工作陷入困局。

(三)奖惩制约监督机制有待完善。由于广大的农村调委会和调解员没有办公经费,调解员的工作责任心就受到了影响,认为自己是在义务的为社会作贡献,能干多少就多少,甚至不想干也是应该的。虽然实行了“以案定补”的资金保障措施,但所补的钱与调解成本相比差距太大,只能是杯水车薪,同时,又没有形成较为普遍的、完善的奖惩制约监督机制,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矛盾纠纷往上移交。

(四)人民调解业务建设有发展,但创新不够。纠纷发生后,能积极劝说当事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和为贵,折中处理。但是在新的形势下,针对人民调解工作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适应新的人民调解制度,做好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调解文书规范,内务档案管理规范,形成自己的特色等方面,往往行动与实践滞后,没有与时俱

第三篇:基层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对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一些思考

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人民调解具有面向基层、贴近群众、服务生活、便民、利民的优势,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群众自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广大人民

群众的关注与支持。然而,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种调解制度在性质、职能、原则、程序、效力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人民调解体系存在不足日趋显露。就此,笔者谨结合基层工作实际提出一些粗识拙见。

一、人民调解与其它几类调解的主要区别

我国的调解制度主要有诉讼内调解和诉讼外调解两大类。虽然不论是何种形式的调解,其设置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当事人的纠纷,采用的方式方法都是通过说服教育、宣传法律政策、促使当事人互相谅解达成和解协议,适用的原则基本都包括“自愿原则”、“合法原则”、“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原则”。但是,作为一种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以及社会主义道德为依据,以自愿为原则,以说服教育的方法促使民间纠纷双方当事人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活动,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其它各类调解活动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区别,这主要表现在:

(一)范围有所不同。人民调解仅限于调处民间纠纷;行政调解也限定在各行政机关职能管辖范围的纠纷,如治安调解的范围就是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情节轻微的行为;仲裁调解主要是商务活动中发生的合同纠纷以及劳动争议纠纷;法院调解则囊括了所有纠纷,包括自诉刑事案件。

(二)程序有所差别。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均属诉讼外调解,调解不是必经程序,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调解未能达成协议的,除仲裁机关可以作出仲裁裁决外,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相关行政机关是无权对纠纷作出处理决定,也不能依职权移送人民法院审理。而法院调解则属诉讼内调解,其中离婚诉讼的调解是法定必经程序,调解不成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作出裁判。

(三)强制效力各异。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所达成的协议除当事人自觉履行外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当事人不能凭此调解协议为依据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只能另行提起诉讼;仲裁调解所达成的协议也不尽有完全法律效力,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仍然要经过人民法院的审查确认无误,否则,人民法院不予执行,当事人只能另行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法院调解则具有完全法律效力,确有错误的需要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撤销改判,否则原调解仍需执行。

二、人民调解的优势和不足

作为一种由宪法、法律规定的注重强调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人民调解具有公益性、民间性、自律性、自愿性的特点,他简便、及时、经济、亲和,在正确处理各种纠纷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民调解组织的覆盖面比较广。顺应昭通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市已建成各类调解组织1520个,其中乡镇(街道办事处)调解组织143个,村(居)级调委会1269个,企事业单位调委会74个,区域、行业性调委会16个,其他调委会18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调解组织网络的基本形成,对及时有效地调处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类纠纷创造了条件。

(二)人民调解的受案范围比较宽泛。由于人民调解是民间群众自治性活动,其受案范围除重特大刑事案件外,一般都没有明确的界限。而且各级调解组织之间也没有严格的职级和秉属关系,只要双方当事人同意参与调解,人民调解组织认为可以受理,调解活动就可以开始。因此,大量的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所出现的纠纷都可以在人民调解组织的主持下进行。

(三)人民调解的依据形式多样。法律只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矛盾纠纷如果光靠政策、靠依法办事不一定能得到妥善处理。人民调解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对双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它不像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非常严格的调解依据,只要不与大政方针相冲突,不违反法律硬性规定,感情因素、公序良俗、调处者的个人威望等都可以影响是否达成调解协议。

(四)人民调解有利于定纷止讼。人民调解有专门的组织形式和程序规定,而且不收取任何费用,在调解形式和运用手段上更为灵活多样,这可以大大降低诉讼成本,方便群众参与。同时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信访相比,人民调解方法灵活,程序简便,没有时效限制,特别对一些陈年旧事的处理有明显优势。同时人

民调解员与当事人大多是邻里乡亲,情况比较了解,对双方当事人比较熟悉,调解也主要运用日常生活中掌握的涉案人物及事件的背景知识、“地方性知识”来解决纠纷,调查取证、调处都更加方便,对妥善处理纠纷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以人民调解方式结案有利于增进社会和谐。民间有这样一种认识:如果邻里之间发生矛盾,一方被告上法庭,最后无

论法庭如何公正判决,都将伤害彼此的“面子”,甚至形成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更有结为世代冤家者。而人民调解双方当事人并未对簿公堂,面对的不是铁面无私的法官,而是本村组、本乡镇的可以信赖的“熟人”,调解人员在以实事为依据,依法律为准绳的前提下,在合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合情合理“和为贵’,调处的结果,并不是一纸判决,而是双方都同意的调解协议,调解以后,双方当事人往往会化干戈为玉帛,成为友好的、不计前嫌的邻里乡亲。这对全面推进集体制度改革,不断增进农村社会和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看到人民调解对增进人民团结,防止矛盾激化,预防、减少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我国人民调解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概括起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工作随意性大。人民调解由于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可能被人操纵利用,调解员可能利用事实上的力量左右调解方案使调解的自愿难以保障,最终演成弱肉强食的格局。

(二)队伍素质不高。调解员的法律政策水平低,适用程序法能力弱,文化素质低,难以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和难以充分体现公正公平的目的。

(三)缺乏强制效力。调解的结果在效力上缺少权威性、确定性和强制性等。充分利用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地位。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以及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出台,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地位有所提升。但是总的说来仍然缺乏足够的法律约束力,一方当事人一旦反悔,都需要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三、对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特别随着昭通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各种矛盾纠纷也在日渐增多。虽然,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人民调解工作的确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也还的确存在很大差距。就下步的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笔者谨提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切实提高对人民调解的认识。人民调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平安建设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人民调解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社会转型期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机遇,充分认识人民调解维护公平、主持正义的宗旨,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人民调解工作。通过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着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构建平安和谐社会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不断建立健全调解工作网络。按照“哪里有人群,调解委员会就建在哪里;哪里需要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就在哪里发挥作用”的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巩固和完善村、居、企调委会等传统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同时,不断延伸工作领域,努力使人民调解全面覆盖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三)努力构建各种工作长效机制。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要坚持“以防为主,调防结合,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工作方针,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改革,增强内部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坚持人民调解“六统一”要求,努力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工作运行和责任追究、奖惩激励等机制,特别要加强与人民法院的联系,充分发挥镇、街道调解中心作用,重点加强对村一级调解员的配备和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和处置涉法信访的能力和水平,以努力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四)争取设置司法机关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机制。目前,调解作为一种诉讼程序之外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方法,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人民调解毕竟只是一种民间组织,其主持达成的协议没有强制执行力。所以有必要这样操作: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一方当事人反悔而起诉到人民法院的符合某些条件的人民调解协议,建议创设专门的、合理简便的司法机关确认程序,以便更合理地运用社会调解资源和司法资源。这不仅能有效减少国家司法资源的浪费和当事人诉讼成本的额外支出,也能维护人民调解的权威性。

(五)全力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如调查取证、制作材料、召开例会、组织培训、宣传教育、调解员补贴、总结表彰等。因此,各级政府应把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时划拨,实行专款专用。同时,健全激励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调解组织、调解员,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进行宣传和表彰奖励,以调动工作积极性,使其尽心尽责地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六)稳步推进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人民调解员队伍的素质是人民调解工作质量、效果以及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特别在当前处于矛盾凸现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有一批具有较高政治、业务素质和文化水平、年富力强的人员加入到人民调解队伍中。但是,目前已建立的村级人民调解队伍素质状况不尽人意,有相当一部分调解员素质较差,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改革和发展人民调解工作的需要。因此在今后工作中,务必要在提高人才素质上下大力气,积极推广“首席调解员制”、“调解人员等级制”、“调解员聘任制”和“持证上岗制”等好的做法和经验,把好调解人员选配关口,并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交流、经验演讲、以会代训、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加强对调解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政策水平和道德水平、文化水平和调解工作技能。

第四篇:基层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调研

当前基层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调研

众所周知,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门兼容情、理、法的“化干戈为玉帛”的艺术,因为调解在解决纠纷时依据的规则不仅有法律与政策,更重要的则是大量依据公共道德、习俗、情理等社会规范,对这些规则的适用和依赖,实际上体现着“和为贵”及礼义伦常等传统价值观、维护公共道德和公共利益、培养社会凝聚力及健康的人际关系的社会力量,具有传承与维系传统文化、社会公共道德和社会联系的功能。如何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体现,现结合我镇实际,谈谈基层人民调解工作。

一、当前我镇矛盾纠纷主要特点

(一)民间主要矛盾纠纷发生新变化,呈多样化、复杂化趋势。

新时期市场经济的推动,使农村产业经济由单一向多样化转变,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夫妻关系稳定性降低,传统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仍是民间主要矛盾纠纷外,过去被忽视和边缘化的资源权属、环境及生态、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工程建设中群众利益维护等经济内容的新型矛盾纠纷日益突出。其中,因土地承包、交通事故、劳动争议、村务管理、征地拆迁、拖欠工资和党群干群关系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大幅增加。参与者成分日渐复杂,涉及工人、农民、学生、离退休干部、个体户等多行业人员,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纠纷亦不断增多,调解难度越来越大。

(二)重点工程建设引发的矛盾纠纷突出。

一是在解决**复线建设工程遗留问题时,一些群众视为“机会”,想分杯羹,若未满足自己要求便采取“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想,对政府施加压力,以达到个人目的,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如跪访人大代表事件。二是按照**“三镇一体化”的大布局,镇域内大量重点工矿企业建设过程中,涉及拆迁、征地、迁坟、矿山资源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纷至沓来。相当多的农户认为搞建设正是捞钱好时机,企业建设的区域内农户,可以在一夜之间搭建起遍地开花的违章建筑和临时移载的花草林木,并借此向工程业主漫天要价。

(三)纠纷参与人数向群体性发展。

一是**一线、二线工程建设等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群体性纠纷不断,如**社区三组、八组拆迁户安置工作;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如**村、十**村至**村等道路硬化遗留问题;三是区域内在建企业因民工工资问题引发群体事件不断,如**县实验学校主体工程、**移民小区工程、**建材市场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等等。上述群体性纠纷参与人数动辄数十人,甚至上百人,而且组织化倾向比较明显。这些群体性纠纷事件背后有组织者操纵指使,事前和事中都有较为严密的组织领导和周密的行动计划,造成的社会影响恶劣。

(四)非正常上访大幅攀升。

相当部分纠纷当事人诉求方式和行为方式偏激甚至违法的特点明显。今年以来,**镇非正常上访群众已达20起,诉求越来越偏激,如**村的**某某、**村的**某某、**社区的**某某、**社区的**某某等上访户,已把上访作为一种威协政府的手段,提出的诉求不断攀升,加大了人民调解工作和信访维稳工作难度。

二、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人民调解作为基层维稳的“第一道防线”对于全镇的政治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镇人民调解工作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基本形成,但基础不牢。

一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基本上不是经过专门选举产生的,大多由村(社区)、单位指派设立,随意性较强。

二是调委会主任及其组成人员大多数由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和单位职工兼任,由于身兼多职,导致个别调委会形同虚设。三是调解员、调解信息员公众认知度差,自身角色感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四是企事业单位、行业性区域性组织民调组织的设立还不能达到要求,有的有其名无其实。

(二)司法所对调委会的管理指导难度大。

从行政管理体制上看,司法所对农村“两委”没有任何隶属关系,村级组织对司法所安排的工作反应不够积极主动,导致了村级调解工作陷入困局。

(三)奖惩制约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由于广大的农村调委会和调解员没有办公经费,调解员的工作责任心就受到了影响,认为自己是在义务的为社会作贡献,能干多少就多少,甚至不想干也是应该的。虽然实行了“以案定补”的资金保障措施,但所补的钱与调解成本相比差距太大,只能是杯水车薪,同时,又没有形成较为普遍的、完善的奖惩制约监督机制,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矛盾纠纷往上移交。

(四)人民调解业务建设有发展,但创新不够。

纠纷发生后,能积极劝说当事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和为贵,折中处理。但是在新的形势下,针对人民调解工作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适应新的人民调解制度,做好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调解文书规范,内务档案管理规范,形成自己的特色等方面,往往行动与实践滞后,没有与时俱进,缺乏开拓创新。同时在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互动对接,形成“大调解”格局,有效化解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方面,认识上不深,措施上不力,没有能够形成有效的机制,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三、当前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主要对策

(一)认清形势,提高对做好农村纠纷调解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要认识到村级调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调解员生活在群众中能了解千家万户的喜怒哀乐,能利用人熟、地熟,就近便利等优势,及时调解疏导民间纠纷,防止民间纠纷激化,是社会治安的第一道防线,在保一方平安维护广大农村和基层稳定中具有不能替代的作用。

(二)深化认识,着力构建“大调解”体系。

在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工作中,要本着

“人民调解为主导、司法调解为后盾、慎用行政调解”的调解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三种调解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切实搞好三种调解方式的衔接和转化,提高调解的法律效力和履约率,使调解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工作实践中,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抓好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衔接,充分调动人民调解优势,发挥司法调解的后盾作用。二是抓好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的衔接,发扬人民调解的亲和力优势,发挥行政力保障。三是抓好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衔接,建立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的沟通机制,切实发挥调解的效力。

(三)夯实基础,全面加强调委会规范化建设。

在新形势下,特别要注重如下几点: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重点的学习、例会、排查、重大纠纷讨论、回访、信息报告、档案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要定期开展标准化调委会评定、复核和“四无”村评定活动,促使调委会建设上台阶上水平。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村(居)调委会主任一般可由村支书或村主任兼任,调解员、调解信息员要配齐配强,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选聘一些威望高、懂法律、热心调解工作的人士成为专职调解员。要全面推行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和调解员持证上岗制度。同时,定期开展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工作,促使调解队伍素质普遍提高。三是加强业务建设。要建立健全辖区基本情况和调解业务的各种统计台帐和工作记录,做到情况明,底数清。

(四)落实经费,保障人民调解工作长效运转。

为充分调动调解人员积极性,稳定基层调解队伍,确保人民调解工作健康、稳定开展,必须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一是调解组织的设立单位必须将调解人员的误工报酬和必要的工作经费列入开支计划,按时拨付。二是乡镇财政可以按调委会调解案件数量和调解难易程度据实给予办案补贴,作为调委会工作经费的有效补充。通过形成保障体系,满足人民调解工作的正常经费需要,有效地激励和保证人民调解工作的长效运转。

(五)强化责任,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的考核奖惩机制。

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工作方式较为灵活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因此,广大调解员必须加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民调解工作考核奖惩机制。一方面要将人民调解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考核范围,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量化分解到村组和单位,可以充分利用综合治理的“一票否决机制”。另一方面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司法行政部门为主体建立专门的人民调解考核奖惩机制,实行量化考核,把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好坏与调解人员的报酬补贴直接挂钩。

(六)整合人民调解资源。

由于新时期的矛盾纠纷牵涉面广、复杂性强,单靠镇、村调委会已远远不能适应现阶段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需要。建议成立和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协调指挥中心,由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人民法庭、社事办、经济办、社保站、规划所等单位组成。整合调解资源,形成高效、联动、便捷的综合调处机制,真正地实现“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加大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

总之,新时期下,加快发展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是历史赋予的使命,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必然结果。我相信,在县司法局、镇党委人大政府的领导下,在人民调解员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下,人民调解工作将在新时期逐步完善和发展,为及时消除和化解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和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五篇: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人民调解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是诉讼程序之外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有效手段,也被国际司法界称为“东方经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司法行政系统特别是基层广大人民调解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建平安河源、构建幸福河源的总要求,忠实履行人民调解的神圣职责,充分发挥纠纷化解的职能作用,勤于奉献,敢于克难,勇于实践,出色完成了各项调解工作任务,全市人民调解工作呈现出“创新发展、有为有位”的良好态势,为维护全市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快打造“广东绿谷”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我市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伴随着发展的深化,矛盾纠纷将会进一步增多,表现方式也会更加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河源,为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人民调解以其程序简单、直接方便等优势,在化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和优势日益显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调解工作将以创建平安河源为目标,以“规范、拓展、提升”为主题,以化解矛盾纠纷和提升调解率为主线,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网络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真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夯实平安创建基础,为加快经济发展、创建平安河源和打造“广东绿谷”做出新的贡献。重点坚持做到“三个三”。

一、充分发挥“三大功能”

充分发挥“三大功能”即要充分发

挥人民调解预防矛盾激化的功能、化解民间纠纷的功能和法制宣传教育的功能。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预防矛盾激化的功能。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和预警预防制度,努力在预防上下功夫,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潜在因素,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确保人民调解在消除矛盾隐患、超前预防纠纷发生、有效稳控事态中发挥积极作用,使人民调解工作真正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化解民间纠纷的功能。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在做好日常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同时,突出重点时段、重点部位、重点领域、重要节点适时组织开展集中性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初始阶段、萌芽状态,解决在当时当地,实现纠纷不激化、矛盾不上交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县终结”目标。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教育的功能。调解的过程就是普法的过程,每一宗矛盾纠纷的调解就是一次生动、成功的普法教育活动。广大人调解员在做好矛盾纠纷调解的同时,也要扮演充当好普法教育的宣传员,在调解过程中进行普法教育,努力使每一宗矛盾纠纷的调解都成为普法教育的具体实践,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公平正义就在眼前,增强法制观念和对法律的信仰与敬畏,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努力营造全社会良好的法治风尚。

二、积极推进“三大建设”

积极推进“三大建设”即要积极推进调解组织的网络化建设、调解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和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积极推进调解组织的网络化建设。重视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根据社会转型,矛盾纠纷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和地区多发易发的特点,努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覆盖。特别是针对当前社会矛盾的成因复

杂化、表现多样化的特点,把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延伸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既要一如既往地抓好为传统的邻里、家庭类矛盾化解而设立的调解组织,又要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非传统的征地拆迁、医患纠纷、物业小区、环境保护等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逐步在人口密集场所、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行业、领域建立调解组织,进一步扩大调解组织覆盖面。

积极推进调解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首先主动掌握调解的三个阶段。当前,由于案件调解以双方当事人自愿为原则,一般分为对主持调解人员的公正公道品行认可,对案件涉及的行为合法与否、是非曲直的认知,对调解方案或纠纷解决办法的认同等三个阶段。因此,调解员的品行靠自律和实践形成口碑;案件性质与是非认定,一方面要善于引导当事人,另一方面要有能力引导当事人,这就要求加大对调解员的专业化培训和学习积累;对调解方案的认同,一

方面是“认可”和“认知”心理驱动选择,另一方面又要做好疏导分析和规劝工作,催促当事人主动选择。其次善于把握调解规律。每一宗案件的调解均是双方利益冲突过程中的博弈,有妥协、有放弃。要分析案件涉及利益种类,善于引导当事人哪些是核心利益、长远利益,哪些是可放弃利益、眼前小利,区分悬空利益与现实利益的关系,正确认识有舍才有得、有放弃才有收获的道理。同时还要善于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道德的手段规劝引导当事人接受调解方案,实现案结事了。再次加强调解员选聘和能力培养。想方设法把懂法律、懂政策、有经验、办事公道且热爱人民调解工作的同志选聘到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来,也可以聘请律师和在本地德高望重、公道正派、善做群众工作的老党员、老干部担任义务调解员。及时调整充实人员,保证调解员队伍的相对稳定。经常性地对调解员进行专业知识和调解技能培训,特别是注重加强对广大调解

员“三种能力”和“六心”的培训教育力度,“三种能力”即广大调解员要有社情民意和纠纷排查的综合分析能力,与群众百姓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做好调解工作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六心”即广大调解员对待自己的岗位工作要有热心、爱心,对待基层群众诉求事项要有真心、诚心,调处矛盾纠纷要有耐心、恒心。

积极推进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人民调解法》,把“六统一”作为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组织机构、调解程序、调解文书、工作制度、台帐资料、纪律要求等方面全面加强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全市人民调解工作的软、硬件水平,促进人民调解工作不断向网络化、专业化、规范化迈进。

三、健全完善“三大机制”

健全完善“三大机制”即健全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机制和督查考核机制。

健全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建立

和完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协作,整合资源,形成以人民调解组织为主体,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密切配合、相互协作、集中化解矛盾纠纷的“大调解”工作格局。特别是要加强与人民法院及各法庭、有关信访单位、综治部门、重点乡镇、企业与村居的沟通联系,建立互相联系、互通信息、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摸排分析和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稳定。

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机制。在人民调解工作中,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系统的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和统计报表制度,为各级党委政府正确把握维稳形势、及时掌握社情民意、科学决策提供了准确信息,今后要继续坚持好、完善好这一制度,在坚持按时上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报表的同时,定期对本地区本系统的矛盾纠纷情况进行分析研判,随时掌握和上报涉及社会稳定的重大纠纷信息和重大突发事件,为党委政

府科学决策提供更精准的依据。

健全完善调解工作督查考核机制。加大对人民调解的督查考核工作,尤其是要争取纳入到各地党委综治工作考核之中,形成良性竞争和创先争优的氛围。推广东源、连平等地经验做法,积极探索和推动“以案定补”、“以奖代补”或“固定补贴”等多形式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人民调解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的正面宣传,发挥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效应,促进互相学习交流,树立调解工作的良好形象、扩大调解工作的社会影响,积极传播人民调解正能量。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争取上级关心和支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把人民调解经费列入到同级财政预算,确保人民调解工作各项经费的落实,推进调解工作创新发展。

下载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情况调研(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情况调研(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文章

    浅析司法行政机关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的优势、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 松潘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东接平武县,南依茂县,东南与北川县相邻,西及西南紧靠红原县、黑水......

    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人民调解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深度契合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传统理念,被誉为治国安民的“东方经验”,在化解民间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人民调解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深度契合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传统理念,被誉为治国安民的“东方经验”,在化解民间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人民调解工作状况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初会经济不断高速发展,基层社会矛盾有了新的变化,作为司法所的主要工作之一的人民调解工作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按上级的指示精神进......

    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2009年)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为我国宪法所确认的一项法律制度,它是在依法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

    当前基层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调研

    当前基层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调研 当前基层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调研 众所周知,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门兼容情、理、法的“化干戈为玉帛”的艺术,因为调解在解......

    关于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充分做好人民调解文章 积极构建稳定和谐社会 ----关于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调研报告 莘县司法局妹冢司法所 (2011年11月20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人民调解调研

    三合镇村级人民调解工作调查报告调查目的:通过对三合镇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查,针对目前三合镇村级人民调解工作的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设性建议,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