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调解工作调研课题的申报
人民调解工作调研课题的申报
一、课题
关于人民调解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情况的调研
二、该课题调研的目的以婚姻和血缘关系建立起的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细胞,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数以万计的和谐家庭。婚姻家庭纠纷成为社会多发纠纷之一,且人民调解是解决婚姻家庭纠纷的重要手段,人民调解工作开展的好坏,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否。通过进行人民调解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情况调研,了解人民群众对人民调解的认识、镇婚姻家庭纠纷的现状、人民调解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情况。
三、调研内容
(一)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知程度;
(二)走访经过调解成功解决婚姻家庭纠纷的群众,了解纠纷现状;
(三)查阅调解登记记录、案卷,了解人民调解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情况;
四、调研对象
镇人民群众、人民调解员。
五、调研方法
(一)调查法。走访镇上群众,了解人民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识程度。
(二)文献法。收集、查阅调解登记记录、案卷,了解人民调解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情况。
六、调研阶段计划
第一阶段:(2012年3月30日—4月20日)准备阶段,了解人民调解工作情况,确定调研课题;
第二阶段:(2012年4月21日—5月10日)调研阶段,走访人民群众,收集资料,查阅调解案卷及调解登记记录本;
第三阶段:(2012年5月11日—5月20日)总结阶段,对走访情况和案卷信息进行总结,得出调研报告。
司法所工作人员
二0一二年四月十七日
第二篇:人民调解调研课题
人民调解调研课题
1、大调解工作格局建设中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现状、定位
2、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衔接联动机制
3、基层调解机构设置、组织形式新的发展途径
4、人民调解状况城乡对比研究
5、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对医院医疗纠纷联合调解机
制
6、和谐社区的形成与人民调解的关系
第三篇: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文章
浅析司法行政机关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
松潘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东接平武县,南依茂县,东南与北川县相邻,西及西南紧靠红原县、黑水县,北与九寨沟县、若尔盖县接壤。地貌东西差异明显,以高山为主;地形复杂,海拔悬殊。全县幅员面积8486平方公里,辖2镇23个乡,总人口74166人(2010年),由22个民族构成。
随着2009年《人民调解法》的实施,标志着松潘县人民调解工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凌乱到规范,逐渐走上了快速健康的发展道路。
司法局是政府的司法行政部门,是基层政法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工作,向广大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法律保障、进行法制宣传和指导管理人民调解等职能。当前司法局在党委、政府,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帮助下,克服诸多困难、开拓进取、狠抓业务学习,勤奋工作,为我州社会稳定、经济建设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成兰铁路、工业园区、古城改造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导致我县各类矛盾层出不穷,各级党委、政府应接不暇,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根据全县的实际情况,要求全县各乡镇要突出人民调解的重要性,以案说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用调解的手段去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减少党委政府的压力。这一举措得到了全县各乡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响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司法行政机关在指导人民调解工作中的优势
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是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根据人民调解工作的特点和目标,结合司法行政机关工作的性质和保障,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司法行政机关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熟悉社情民意。司法所作为司法行政系统的基层单位,驻扎在各个乡镇,通过走村入户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亲情帮教大走访等司法行政工作,使得司法所最直接地和群众打交道,与广大农牧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有着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对于社情民意更是相当的熟悉,平时收集矛盾纠纷情报就要容易一些,准确一些,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就会多元化一点,就能基本达到“一般矛盾不出村,大的矛盾不出乡镇,疑难复杂矛盾不出县”的工作目标。
(二)工作熟悉、业务精湛、法律素养较高。司法所九大职能中,一项是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调解疑难、复杂民间纠纷;另一项是协助基层政府处理社会矛盾纠纷。这就使得司法行政机关在平时指导人民调解工作中,对此项工作熟悉,加之司法所无论在法律支持、信息筹备、宣传教育方面,还是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方面可能都更胜一筹,尤其是近年来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招录起点高,法律知识相当于其他单位就普遍较高,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就更加专业化,同时司法所对适应新时期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新办法、新需要,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三)双重管理、身份多元、所处位置特殊。司法局是政府的司法行政部门,是基层政法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机关最基层的组织机构,是县司法局在乡镇的派出机构,履行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开展安置帮教工作等职能。同时,由于我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遗留的诸多原因,导致我县司法所具有双重管理的性质。在日常工作开展中,由于司法助理员的身份多元,所处的位置特殊,更加便于人民调解工作的沟通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突出了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
二、司法行政机关在指导人民调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人民调解工作中,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排头兵,是主力军;司法行政机关是教导员,是指挥官,担负着指导人们调解工作的重要职责,指导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调解的成功与否。目前,全县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180个,其中: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25个,村人民调解委员会147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8个。司法行政机关下设司法所25个。但就全县总体的情况来看,虽然组织机构健全,但发展相对滞后,使其司法行政机关不能更好的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结合司法行政机关的调研,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转变的问题。在乡镇有些同志甚至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是党委和政府的事,人民调解工作是政法委大调解办的事,有没有乡镇司法所无所谓。这种观念不仅阻碍了司法所建设的进程,也阻碍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更影响了司法所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
二、意识不到位的问题。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是司法行政九大职能中的一项,是必要的,有益的。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司法体制的变革,司法行政职能日益增多,在完善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司法行政机关还兼职着党委政府的大量工作,在众多工作面前很难做到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面面俱到,具体工作中产生了行于表面、流于形式;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很大程度上仅仅停留在文件、口头上的形式。对于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对人民调解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起的作用,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投入力度等几方面在思想上还未能完全重视到位。
三、司法所用房紧张的问题。由于诸多原因,我县绝大多数乡镇司法所办公用房紧张,严重影响了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人民调解工作需要独立的专门的办公场所(人民调解室),很多制度需要上墙,很多档案材料要完备,但司法所不具备条件,很多乡镇只能依托乡镇政府把会议室变成调解室,来开展此项工作。
四、人员配备少的问题。县局基层股一直肩负着对人民调解工作指导的职责,但就人员配备上看,县局基层股只有三人,还承担着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司法所建设和其他的工作职能,少数几个人很难以胜任全县全部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对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往往事倍功半。
五、调解员水平不高的问题。调解员的素质是人民调解工作质量、作用以及发展前途的决定性因素。但由于我县属于半牧半农区,群众法律意识普遍不高,虽然我县司法局先后组织全县人民调解员培训了三次,也要求各乡镇司法所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但总体来看,人民调解员在业务上不熟不精的状况仍然突出,加之基层人民调解员更换频繁,每一次换届,每一次局部人事变动等因素都使人民调解员在调解技巧和法律知识掌握上跟不上需要,导致调解员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人民调解在群众中的公信力。
三、司法行政机关在指导人民调解工作中的建议对策 司法行政机关在指导人民调解工作中有着诸多的优势,更是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主力军和主角。要适应新时期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新办法、新需求,司法行政机关在指导人民调解工作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坚持服务大局,提高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识。支持与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是司法行政的法定职责。司法行政机关应当重视人民调解在解决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优势和作用,克服唯案办案的局限思维,积极投入大调解格局的创建工作。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进一步完善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大调解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二、坚持长期指导,建立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人民调解工作是司法行政机关的本职工作,司法行政机关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有效指导作用意义重大。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直接关系到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的好坏。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机关,司法行政机关要坚持“依托大调解,构建大格局,营造大和谐”的原则,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各项工作机制,加强指导,保障人民调解工作有序开展。
三、坚持提升素质,充实司法行政机关工作队伍。松潘县处于半农半牧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现有调解员素质不高,在处理纠纷时,往往依据道德和简单的法律常识作出片面的判断,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有效的把握,调解工作不着重点,不能合理分配当事人责任,调解工作开展的不够理想。为进一步开展好人民调解工作,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素质。那么,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实司法所人员,只有充实了司法所人员,通过司法所对调解工作的指导与培训,才能提高调解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他们从业的自信心和使命感,为全面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四、坚持互通有无,加强三大调解的衔接配合。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解调的衔接配合,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多元化机制,是构建大调解格局的必要要求,也是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形成民间纠纷大联合、大调解格局。建立协作制度,定期研究,加强沟通协同配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五、坚持考评问效,夯实人民调解基础工作。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重在实事求是,切实将指导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挥指导作用,切忌行于表面、流于形式。因此要建立考评问效机制,对工作开展好,效果明显的,均给予相应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没有完成工作任务的,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或者调离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岗位。这样才能夯实人民调解基础工作,使广大参与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司法干警从思想上对人民调解工作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参与到该项工作中,为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司法行政机关在指导人民调解工作中有着自己特有的优势,更是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的主力军和主角。同时,又存在诸多问题,就要求广大司法干警应当切实履行好人民调解的工作职责,切实筑牢维稳“第一道防线”,为人民安居乐业创造和谐稳定的外部环境,让人民调解这支“东洋之花”开的更加灿烂。
(单位:松潘县司法局
责编:梅佳鑫)
第四篇: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新形势下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几点思考
人民调解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制度,是化解民间纠纷的有效手段,在社会管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高速发展,基层社会矛盾有了新的变化,人民调解工作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按上级的指示精神抓好人民调解工作,这是目前基层调解员的工作重点问题。为此,按照主题教育调研课题的要求,对全县人民调解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及工作的基本情况
1、现全县共有178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其中村级154个,居委会9个,乡镇8个,另外7个行业调解委员会,共计有856名调解员。
2、人民调解组织在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年初以来我县共排查矛盾纠纷119件,调解119件,调解成功118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9.16%。目前我县有6个乡镇建立了医疗调解委员会,4个乡镇建立了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通过巩固提高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的建设力度加强了矛盾纠纷调解,减少了矛盾激化升级,我县医调委成立以来共受理医疗纠纷8起,调解成功8起,调解成功率达到100%,我县医调委所调结的纠纷均实现了“零反悔”,调解协议履行率达100%,没有发生一起因医患纠纷引起的上访事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减少全县“民转刑”案件的发生,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3、通过抓矛盾源头增强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实效性。
在村调委会推广“流动调解”工作方法,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及时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做到了“调解一案、普法一场、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4、通过“大走访”形式增强了排查矛盾的预见性。各调委会就本辖区的矛盾纠纷或本行业、专业领域的矛盾纠纷集中力量定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活动,根据矛盾纠纷的不同类型、化解的难易、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后果的严重程度,认真制定相应的调处方案,及时进行调解,防止矛盾激化。全面掌握了解社情民意,真正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
二、当前我县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支持不力。领导对人民调解工作理解上存在两个偏差,一种认为是人民调解工作只是一个说说好话,讲讲法规的事情,一种认为人民调解工作就是要抓好所有工作,务必按照100%的调解率,达不到就是调解员无能,人民调解工作抓不到位,致使出现了两个极端,从而对人民调解工作重视不够,支持不力,舍不得投入。有时正常的调解补贴不按时发放。
2、部门配合不力,工作推进难度大。人民调解组织在调解纠纷过程中,要求有关部门给予配合和参与时,存在着回避的现象,调解人员孤军奋战,无法处理涉及面广的复杂矛盾纠纷。有些部门存在甩锅,只想调解人员都要熟悉全部部门业务知识,全部处理,自己都不想参与进来,变成我的事情你来办,反正你是专职调解这样的思想。
3、调解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当前多数调解员没有受过正规的法律教育,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对相关政策法规了解不深、领悟不透,调解方式方法相对陈旧单一,多停留在说教和情感影响上,依法析理,定纷止息的能力较弱,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需要。同时调解队伍年龄“两极化”突出,老龄调解员经验丰富,但文化层次偏低,依法调解的意识不强;年轻调解员文化水平较高,但阅历较浅,经验不足,难以取得当事人信任,两个“极端”都影响了矛盾纠纷化解的水平。此外,街道、社区调委会专职人民调解员配备不到位,人员不稳定,调解员往往一人身兼数职,工作疲于应付现象仍然存在。
4、工作经费困难。人民调解经费都是含在县司法局办公经费中,并不按上级文件要求列入单独预算,调解纠纷成功一例就要正常兑现补贴,但是往往拖了好久才补发,极大挫伤调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几点建议、对策
1、提高认知,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支持力度。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改变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识和态度,积极给予实质性的支持。
2、加强培训,切实提高调解队伍业务素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及时把握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发展方向,有计划有针对性来培训人民调解员,避免空洞和虚假的做法。
3、严格责任制,杜绝甩锅现象。县里出台相关文件,严格规定各个业务部门在人民调解过程中的责任范围、协调配合、追责问责等要求,切实杜绝甩锅现象,共同推进调解成功率、满意率的提高。
4、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工作正常开展。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把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独立纳入财政预算,按时发放调解工作经费和调解案件补贴,努力提高基层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五篇: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为促进各类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进一步推进平安赤壁、法治赤壁、和谐赤壁建设,今年8月份我与人大法制委部分委员组成调研组,通过深入走访、听取汇报、个别谈话、查阅资料等形式,对我市人民调解工作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作法和成效
近年来,我市人民调解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实施《人民调解法》,学习
“枫桥经验”,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初步构建起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新格局,较好发挥了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作用,有力维护了全市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从组织建设入手,完善人民调解网络。注重强化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规范化建设。按照“六统一”(统一名称、印章、牌匾、徽标、文书格式、调解员上岗证)、“四制”(调解纠纷登记制、纠纷调解调查制、纠纷调处制度、调解文书归档制度)的要求,进行了规范化建设。
一是成立了市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市人民调解工作,下设市人民调解指导中心,协调、指导全市人民调解工作,负责市级层面人民调解工作。
二是以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司法行政部门为指导管理,成立了三大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即市司法局联合市公安局成立了市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市卫计局成立了市医疗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市人民法院、市妇联、市民政局成立了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三是以司法所为依托,在全市所有乡镇(办事处)建立了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以村民小组、网格为单位,建立了调解小组和信息员制度。
目前,我市共有人民调解组织198个,其中:市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市人民调解中心1个,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3个(市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市医疗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12个,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4个,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2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175个,调解员总数772人,其中专职调解员4人,兼职调解员768人。全市按53万人口计算,人均面对的服务对象680人。现有专兼职人民调解员中,从文化程度来看,初中或初中以下532人约占69%,高中或中专200人约占26%,大专30人约占4%,本科及以上8人约占1%。
(二)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防控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制,强化矛盾纠纷排查措施。着眼于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坚持横向排查与纵向排查、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实行乡镇(街道)一月一排查活动。在此基础上,对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期和矛盾纠纷多发季节,实行重点排查、重点跟踪监控、及时调处。始终遵循“矛盾不上交、责任不推卸”的原则,充分发挥当地村组干部、基层调解组织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特点,适时收集矛盾纠纷信息情报,做好阶段性研判和情况分析掌控,因地制宜,采取现场调解、进村入户调解、田间地头调解等方式,节约当事人经济开支,立足一般纠纷基层一线解决,复杂疑难纠纷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解决,重大热点难点问题逐级上报联合调处解决,做到一般纠纷不出村(社区)、复杂纠纷不出乡镇(街道)、热点难点问题不出市.2018年元至10月份,全市各级调解组织调解案件总数1922件,调解成功1876件,其中村居调解委员会调解1261件、乡镇办人民调解委员调解292件、三个专业调解委员会调解369件。调解成功率97.61%,履行1853件、履行率98.77%,疑难复杂案件162件,司法确认1件,涉及当事人4821人,涉及金额4159.03万元,主动调解375件、依申请调解1547件,其中山林土地纠纷542件、占21.20%,婚姻家庭纠纷371件、占19.30%,邻里纠纷310件、占16.13%,合同纠纷198件、占10.30%,道路交通事故纠纷168件、占8.74%,医疗纠纷66件、占3.43%,房屋宅基地纠纷121件、占6.30%,生产经营纠纷105件、占5.46%,损害赔偿纠纷139件、占7.23%、征地拆迁纠纷31件、占1.61%、环境污染纠纷6件、占0.31%,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20件、占10.40%,其他劳动争议纠纷7件、占0.36%,物业纠纷2件、占0.10%,其他纠纷126件、占6.56%。其间,排查矛盾纠纷145起、预防纠纷231起,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3件6人,防止群体性上访2次、4人。
在医调委未成立之前,市法院每年受理医疗纠纷诉讼案近50件,医调委成立后,市法院每年受理医疗纠纷诉讼案下降至3-5件。80%以上医疗纠纷是通过人民调解得到了解决,并且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更是如此,减少了当事人诉累,节约了社会资源,也构建了一个和谐的医患关系,让医务人员安心看病,双方权利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三)从倡导以人为本入手,挖掘调解文化
。一是抓好调解室文化建设。以建立温馨、和谐氛围为立足点,按照平等、人文、协调的原则设置首席调解席、调解席、记录席,双方当事人席和旁听席,在调解室醒目位置设立调解温馨提示,在调解室显眼位置摆设人民调解告知、调解流程、当事人权利义务板面,在显眼墙体制作伦理道德、民间传统习俗、古今中外调解名言警句、民间谚语民谣等书幅字画,以墙体画的形式绘制邻里和睦、家庭和谐、尊老爱幼、以和为贵的调解宣传墙体图画,把法制与德教相互融和于人民调解文化建设当中,使当事人在平静、平和的气氛中沟通心灵、减少摩擦、消除隔阂,消除化解矛盾纠纷。二是抓好调解文化与教育群众学法用法相融合。采取庭式调解、现场调解、进村调解等形式组织群众现场旁听,以案释法,以理说教,以案件向群众剖析法理,用道德感化教育当事人,分析矛盾纠纷发生的因果关系和自我预防、自我调节、互谅互让的重要性,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学法用法守法,把矛盾纠纷调处解决的过程变为教育群众学法用法的过程。三是抓好法制宣传文化建设。把抓好法制宣传教育作为遏制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的大事来抓,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在每个村委会、村小组挑选出1至2户威信高、群众信任、法律意识强、有公益心的法律明白人,配备必要的法律书籍,开展多位一体的日常法律辅导、调解及法律咨询工作。同时,结合各乡镇(街道)具体情况,以乡镇(街道)集市为载体,与各行政执法主体部门密切合作,采取散发资料、广播标语、法制讲座、咨询解答、庭式调解、以案释法、旁听教育、进村入户讲法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突出教育引导群众依法维权、依法合理表达利益诉求,做好矛盾纠纷“事后调处”为“事前防控”。
(四)从组织协调配合入手,有力维护全市和谐稳定。一是狠抓协调配合,加强“大调解”之间的衔接。在“大调解”工作体系中,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彼此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在具体工作中,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联系基层、贴近群众、信息灵通、方便快捷的优势,摸排清查和梳理掌握各地矛盾纠纷信息情报,积极做好矛盾纠纷的预防预测和排查调处工作;实行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联动对接,建立人民调解协议履行和诉前民事纠纷调处机制,开展人民调解进驻法庭联合办案,由人民法院委托人民调解组织在立案庭、中心法庭庭前调解和法庭诉讼调解工作中参与调解;实行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联调对接,开展人民调解进驻公安派出所、土地、林业等相关部门工作,人民调解组织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办案、现场办公,以机制联动应对处理各种行政争议,解决处理因山林、土地、资源争执、劳动用工、企业改制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实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三调对接,对涉及葬坟、边界、工业建设、征地拆迁等容易引发社会热点的复杂疑难纠纷,市、镇、村、组四级联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对接;整合调解力量,联合咸宁、崇阳、湖南临湘开展边界联防联调对接。以“四级联动”、“三调对接”“边界联防联调”等多项举措处理化解各种复杂疑难社会热点问题。二是开辟维权绿色通道。在残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和各乡镇(街道)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和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矛盾纠纷进行法律援助。三是认真抓好法律咨询服务和来信来访答复办理。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对调解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单位和部门对人民调解在新形势下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充分,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对人民调解的宣传力度不足,以致社会普遍关心、认可、支持人民调解工作的氛围相对缺乏,人民调解的作用与社会大众的认知程度相差悬殊;也有不少群众认为人民调解没有强制力、调解工作起不了大作用,以致出现矛盾纠纷时不是诉讼就是上访,或者干脆“用拳头说话”;一些部门没有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意识,以致调解组织、调解员孤军作战,难以处理一些复杂的矛盾纠纷。
(二)调解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调解组织网络体系不够严密,调解组织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存在多头管理、重复管理或相互推诿现象,工作中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机制。调解经费不足制约调解工作创新发展。人民调解不收取任何费用,但调解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必要的物质保障和经费保障。根据政府购买服务和人民调解经费保障的相关规定,人民调解经费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予以保障。目前除交调委5万元/年工作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和规范性人民调解案件45元/件(政法委转移支付)以“以案定补”的形式补助给调解员外,其他调解组织尚无专项经费,日常工作经费均由市司法局调剂,不能满足调解工作更好地开展。
(三)调解组织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目前,我市人民调解队伍构成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调解员文化偏低,由此带来调解质量不高的问题;二是队伍不稳定,兼职调解员居多,流动性大。乡镇(办事处)调解员均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和综治干部兼任,村(社区)调解员均由村支书和治调主任兼任。三是企业事业单位、区域性、行业性等新型调解组织建设目前还比较薄弱,存在着“断层”和“空档”现象,行业的调解组织覆盖率低,调解组织建设任务相当艰巨;四是少数村级调解组织产生程序不规范,人员经常变动,调解员队伍不稳定,更换频繁,工作熟悉程度及连续性较差。加上以往三年一届的村(居)委换届,导致一批已接受过指导,参加过培训,正熟悉业务的调解员被替换,而后任者又有一个从头培训、指导与熟悉过程。
三、工作建议
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地位和作用己日渐显现,且不可替代。但在当前和今后较长时间里,人民内部矛盾仍将大量存在,且呈多元化、复杂化格局。如根据民政局婚姻登记统计数据,我市2006年离婚人数为800对,2015年为1671对,10年翻了一倍,2016年为1825对,2017年为1739对,分别比2015年增加了154对、68对,呈螺旋上升趋势。按照“能调则调”的原则,有很多能够通过分析原因、帮助化解矛盾进行调解。每成功调解一对,就能挽救一个家庭,从源头消除了不稳定因素。为此建议:
(一)建立配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更能提高调解工作效率。建议设立环保、校园和劳资纠纷三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适应发展需要,做到应建尽建。
(二)提高专职人民调解员比例。调解人员的素质很大程度上技能素质决定了调解的效果。建议按照中央政法委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赤壁市实际,配齐配强专职人民调解员:每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配3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每个镇级人民调解委员会配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每个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先配置1名兼职人民调解员,以后逐步向专职过渡。
(三)建立经费保障管理机制。后勤经费保障是做好调解工作的重要条件。建立根据上级有关要求,据实测算增加人民调解经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解决人民调解安排工作经费,并探索基于绩效挂钩原则将调解案件与兑现报酬挂钩、按调解案件难易程度实行“计件”补助的方式,定期考核抽查兑现,切实保障基层调解员报酬待遇,进一步激发基层调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发展。
(四)搭建统一高效联动平台。一是整合社区矫正、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安置帮教、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等人才资源,完成人民调解实体平台建设,形成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超市。二是以市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为依托,建成人民调解网络信息协调指挥中心,实现信息随时采集,一个平台受理诉求,一套流程减少环节。及时掌握纠纷隐患基础信息,迅速组织分析研判,从而实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排查化解,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无缝对接。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做到“小纠纷不出村(社区),大纠纷不出乡镇,重大疑难纠纷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纠纷不积压”,推动我市人民调解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为社会稳定、平安、和谐发挥人民调解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