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程预算-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附件1:
《工程预算》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课程名称:工程预算
课程代码:9900493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学时:32其中,理论学时:20实践学时:12
学分:2
课程开设目的:
工程预算是高职高专室内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具有其较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专业理论性及技术操作性。工程预算就是事先确定建设项目中从开工到竣工所需投入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价值及活劳动为社会新创造价值的经济技术文件,也就是确定建筑装饰工程预算造价的经济技术文件。根据工程行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开设工程预算课程,积极培养学生对装饰工程造价方法、预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等专业素质。该课程的衔接的前期课程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构成》、《室内设计》、《展示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等,后续课程有《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专业实践课程。
一、课程考试改革的背景
本课程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进行本专业所需的专业能力、知识和职业素质要求,确定课程目标和考核内容。
(1)本课程的教学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工程预算的实训和实例演练,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某设计项目的工程预算。
(2)本课程的授课内容应随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行业发展状况随之调整,将新理念、新科技与新技术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
1.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本专业课程的考核制定了一套规范,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作业占30%,平时考勤占10%,期末考核占60%。其中期末考核主要以实践考核为主,即期末考核主要是完成一次期末大作业,或交出一份作品成果。
前课程现行课程考核存在问题。(1)考核观念陈旧落后。命题、批阅方面都是以一次大的作业考核为主,课程考试都是任课教师自己命题,自己批阅,教师一般根据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进行命题,很少对应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等目标层次进行命题,导致命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阅卷更是有较大的随意性,不利于全面,真实的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能力。
(2)考核内容缺乏与岗位的贴近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考核主要以实践考核为主,而我们目前的一些实践考核内容与社会岗位的贴近度有一定的距离,考核内容与培养目标也有差距,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很难适应岗位的要求,达不到我们高职培养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
(3)考核重结果、轻过程现象严重。期末课程考核主要是完成一份期末课程大作业,由于完成作品需要大量时间,因此作业可以在课外完成,导致一些学生以抄袭来完成作业,有的甚至找人替做,而教师由于精力有限,一般主要对期末结果进行成绩评定,在教学过程中也缺少其他过程性考试,使得这样的考核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
2.考试改革的目标与主要任务。
使学生通过三年的高职教育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需要借助考核评价体系进行监控。要结合我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际,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使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能更加科学、有效,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课程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线索,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任务引领型
课程。
三、课程培养目标
《工程预算》课程是根据知识技能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以环境艺术设计项目为线索,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选取教学内容,以各项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与之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不受学科课程的限制,建构新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体系。同时,也要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设计理论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在复杂的设计工作过程中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课程考试模式
1、更新传统考核观念,注重能力测试
单门课程考核由多人成立考核小组,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能力目标,以能力测试为中心改革专业课程考核方法,将有利于改善当前课程考核的不足。
2、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关注过程性考核。
单凭结果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不符合实际,要注重过程性考核,课堂评价也是主要的考核内容。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书面报告、讨论问题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
3、课程考核与设计项目、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鉴定接轨。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尝试引入项目教学,或以该课程相关的技能证书代替这门课程的成绩,以提高考核评价的社会可信度和有效度,同时让学生可以熟识实际设计项目的工程预算和得到相应岗位的资格证书。
工程预算课程考核各部分所占比例:
实验操作考核20% 作业30% 考勤20% 课堂表现20% 其他10% 合计:100%(以上各种类型的考核均须有具体的评分标准及评分记录表)教材及参考资料:
1.《实用装饰工程预算教程》
2.《全国室内装饰工程预算定额》
3.《全国统一建筑装饰工程预算定额》
其他有关说明或要求:
第二篇:《XXX》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附件1:
《XXX》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课程名称:XX
课程代码:XX
适用专业:XX
学时:XX其中,理论学时:XX实践学时:XX
学分:XX
课程开设目的: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与目的,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等。
一、课程考试改革的背景
1.前课程考试现状与存在问题;
2.考试改革的目标与主要任务。
二、课程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
三、课程培养目标
1.认知领域;
2.操作技能与能力领域;
3.情感领域(职业素质)。
......
四、课程考试模式
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为导向,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核心,采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课程结束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时间与空间按需设定的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考试模式,根据考试目的和考试内容进一步具体化,包括平时形成性考试和期末总结性考试的方式方法、时间、成绩所占比例等。
例如:期末半开卷考试X分钟XX%
平时开卷考试(X次)X分钟/次XX%
实验操作考核X分钟/次XX%
口试XX% 面试XX% 作业XX% 考勤XX% 课堂表现XX% 其他XX% 合计:100%(以上各种类型的考核均须有具体的评分标准及评分记录表)
教材及参考资料:
其他有关说明或要求:
第三篇:《市场营销学》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适用班级:物流本111
一、教学改革实施目的实施《市场营销学》课程考试改革,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实现学生三方面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对市场营销原理的掌握能力。
2、培养学生营销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教学改革实施内容
1.教学模式改革
(1)课上教学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学习教材外,可以在阅读材料中包括一些重要的专著和期刊文章,要求学生去阅读。课下,安排本次课程相关的内容进行自己独立搜集资料和独立分析,在市场营销课程的结束后,学生自己总结所有内容,完成小论文。
(2)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减少教师授课时间,增加学生讨论时间和动手时间;增设学生课下研讨;课上安排热点问题进行小组研讨。课堂上简单易懂的内容,减少教师的授课时间,多引入案例讨论来理解和消化,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营销组合策略设计等章节,增设情景模拟教学方式。
(3)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可以以三种方式来应用项目导向方法。
(1)课堂分解。将2学时的教学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教师对难于理解的内容进行快速讲解;另一部分用于项目导向教学内容。这种方式下,教师在设计项目导向内容时应注意时间分配。
(2)市场营销调研方案设计。学生学完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内容后,针对本次课程的内容,完成教师布置的大作业。大作业以项目导向方式为基础,分组设计市场营销调研方案,自行确定主题,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研,然后做成PPT的形式讲解,展示,大家互相学习,讨论。
(3)营销方案设计。学生在系统掌握营销策划内容后,设计营销策划方案,并进行现场营销模拟。这个过程中,可以将以前的知识串联起来,较强的综合性,即能包含学过的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性。
2.教学模式改革
《市场营销学》考试整门课程考核成绩为100分,其中平时成绩20分,期末闭卷笔试成绩70分。
试卷内涵改革力度较大,综合性应用性内容达到80%以上。平时成绩根据平时出勤、课堂研讨、方案设计、小论文情况综合给分。
三、教学改革实施形式
1.综合项目、方案设计由课后完成,课上展示;
2.案例分析事先布置,课上研讨;
3.课外自主学习与课上研讨相结合。
物流系李虹
2013.03.01
第四篇:建筑构造与材料-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附件1:
《建筑构造与材料》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课程名称:建筑构造与材料
课程代码:9900486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学时:32其中,理论学时:24实践学时:8
学分:2
课程开设目的:
《建筑构造与材料》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本课程主要学习建筑的构造与材料的相关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的获得建筑构造与材料的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建筑构造与材料的分类、性能,选择应用以及建筑构造与材料的基本原理和做法。为以后该专业的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际设计打下基础并适应本专业要求。
本课程主要任务
1.学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分类和各类材料的组成特性技术性能;
2.培养学生在建筑构材料的合理选择与应用的初步能力;
3.学习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方法;
4.培养学生根据功能要求、材料特点来选择和设计出既合理实用又安全、简约的构造方法和能力。
该课程的衔接的前期课程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等,后续课程有《室内设计》、《展示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专业和实践课程。
一、课程考试改革的背景
本课程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进行本专业所需的专 1
业能力、知识和职业素质要求,确定课程目标和考核内容。
(1)本课程的教学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训和实例演练,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在设计中熟练地运用装饰构造和材料。
(2)本课程的授课内容应随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行业发展状况随之调整,将新理念、新科技与新技术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
1.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本专业课程的考核制定了一套规范,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作业占30%,平时考勤占10%,期末考核占60%。其中期末考核主要以实践考核为主,即期末考核主要是完成一次期末大作业,或交出一份作品成果。
前课程现行课程考核存在问题。(1)考核观念陈旧落后。命题、批阅方面都是以一次大的作业考核为主,课程考试都是任课教师自己命题,自己批阅,教师一般根据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进行命题,很少对应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等目标层次进行命题,导致命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阅卷更是有较大的随意性,不利于全面,真实的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能力。
(2)考核内容缺乏与岗位的贴近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考核主要以实践考核为主,而我们目前的一些实践考核内容与社会岗位的贴近度有一定的距离,考核内容与培养目标也有差距,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很难适应岗位的要求,达不到我们高职培养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
(3)考核重结果、轻过程现象严重。期末课程考核主要是完成一份期末课程大作业,由于完成作品需要大量时间,因此作业可以在课外完成,导致一些学生以抄袭来完成作业,有的甚至找人替做,而教师由于精力有限,一般主要对期末结果进行成绩评定,在教学过程中也缺少其他过程性考试,使得这样的考核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
2.考试改革的目标与主要任务。
使学生通过三年的高职教育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需要借助考核评
价体系进行监控。要结合我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际,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使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能更加科学、有效,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课程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线索,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任务引领型课程。
三、课程培养目标
《建筑构造与材料》课程是根据知识技能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以环境艺术设计项目为线索,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选取教学内容,以各项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与之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不受学科课程的限制,建构新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体系。同时,也要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设计理论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在复杂的设计工作过程中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课程考试模式
1、更新传统考核观念,注重能力测试
单门课程考核由多人成立考核小组,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能力目标,以能力测试为中心改革专业课程考核方法,将有利于改善当前课程考核的不足。
2、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关注过程性考核。
单凭结果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不符合实际,要注重过程性考核,课堂评价也是主要的考核内容。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
以通过面谈、书面报告、讨论问题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
3、课程考核与设计项目、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鉴定接轨。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尝试引入项目教学,或以该课程相关的技能证书代替这门课程的成绩,以提高考核评价的社会可信度和有效度,同时让学生可以熟识实际设计项目的工程预算和得到相应岗位的资格证书。
建筑构造与材料课程考核各部分所占比例:
实验操作考核20%
作业30%
考勤20%
课堂表现20%
其他10%
合计:100%
(以上各种类型的考核均须有具体的评分标准及评分记录表)
教材及参考资料:
1.《材料与构造-上-室内部分》,张长江,陈晓蔓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材料与构造-下-景观部分》,詹旭军,吴 王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建筑装饰构造》,谭建新 ,刘广洁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建筑装饰材料》,丛遵昌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其他有关说明或要求:
第五篇:环境设计表现技法-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附件1:
《环境设计表现技法》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课程名称:环境设计表现技法
课程代码:9900485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学时:48其中,理论学时:10实践学时:38
学分:3
课程开设目的:
本课程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为必修课。设计表现技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视觉形象思维能力,即培养视觉的认识能力、辨别判断能力以及对造型信息的敏锐感受能力和物体形态审美特征的把握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表现操作能力,即培养对技能的掌握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对视觉信息的表达能力;如何培学生对空间造型的分析、理解和富于理智的认知能力,又要培养感性的直观感受能力,即培养综合创意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该课程的衔接的前期课程有《设计素描》 《设计色彩》 《设计构成》等,后续课程有《室内设计》 《展示设计》 《模型设计与制作》 《景观设计》 《园林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实践或专业课程。
一、课程考试改革的背景
本课程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进行本专业所需的专业能力、知识和职业素质要求,确定课程目标和考核内容。
(1)本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实践环节,通过设计表现技法的实训和实例演练,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某环境空间中的表现效果图。
(2)本课程的授课内容应随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行业发展状况随之调整,1
将新理念、新科技与新技术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
1.前课程现行课程考核存在问题。
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本专业课程的考核制定了一套规范,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作业占30%,平时考勤占10%,期末考核占60%。其中期末考核主要以实践考核为主,即期末考核主要是完成一次期末大作业,或交出一份作品成果。
(1)考核观念陈旧落后。命题、批阅方面都是以一次大的作业考核为主,课程考试都是任课教师自己命题,自己批阅,教师一般根据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进行命题,很少对应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等目标层次进行命题,导致命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阅卷更是有较大的随意性,不利于全面,真实的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能力。
(2)考核内容缺乏与岗位的贴近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考核主要以实践考核为主,而我们目前的一些实践考核内容与社会岗位的贴近度有一定的距离,考核内容与培养目标也有差距,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很难适应岗位的要求,达不到我们高职培养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
(3)考核重结果、轻过程现象严重。期末课程考核主要是完成一份期末课程大作业,由于完成作品需要大量时间,因此作业可以在课外完成,导致一些学生以抄袭来完成作业,有的甚至找人替做,而教师由于精力有限,一般主要对期末结果进行成绩评定,在教学过程中也缺少其他过程性考试,使得这样的考核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
2.考试改革的目标与主要任务。
使学生通过三年的高职教育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需要借助考核评价体系进行监控。要结合我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际,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使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能更加科学、有效,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课程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
工作过程为线索,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任务引领型课程。
三、课程培养目标
《环境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是根据知识技能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以环境艺术设计项目为线索,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选取教学内容,以各项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与之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不受学科课程的限制,建构新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体系。同时,也要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设计理论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在复杂的设计工作过程中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课程考试模式
1、更新传统考核观念,注重能力测试
单门课程考核由多人成立考核小组,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能力目标,以能力测试为中心改革专业课程考核方法,将有利于改善当前课程考核的不足。
2、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关注过程性考核。
单凭结果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不符合实际,要注重过程性考核,课堂评价也是主要的考核内容。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书面报告、讨论问题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
3、课程考核与设计项目、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鉴定接轨。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尝试引入项目教学,或以该课程相关的技能证书代替这门课程的成绩,以提高考核评价的社会可信度和有效度,同时让学生可以熟识实际设计项目和得到相应岗位的资格证书。
环艺设计表现课程考核各部分所占比例:
实验操作考核20% 作业30% 考勤20% 课堂表现20% 其他10% 合计:100%(以上各种类型的考核均须有具体的评分标准及评分记录表)教材及参考资料:
1.《设计表现技法》,梁展翔、李永絮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产品设计表现技法》,戴端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诠释手绘设计表现》,马克辛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环境艺术设计表现与创意》,尹传垠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5.《手绘室内外设计效果图》,陈新生 著,安微美术出版社
其他有关说明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