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肖镇旅游产业的调查策划书

时间:2019-05-15 11:2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东肖镇旅游产业的调查策划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东肖镇旅游产业的调查策划书》。

第一篇:关于东肖镇旅游产业的调查策划书

关于东肖镇旅游产业的调查策划书

一、前言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及其在旅游地经济中作用的日益增强,如

何造就高度满意的忠诚旅游者,打造特色的核心旅游品牌,保证稳定的客源,成为各旅游地关注的焦点。而由于旅游产品和其他服务产品

一样,具有无形性和不可转移性的特点,它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同时发

生的,因此,旅游业更多地是在营销“经历”。若旅游地希望消费者

为自己作良好的口头宣传,就必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旅游经历,让旅

游者在各方面都得到满足!那么,东肖镇要进一步挖掘它的潜力,打

造出自己的特色。所以对东肖镇现有旅游资源的调查成为了重中之

重。

二、调研目的1、针对东肖镇现有的旅游产业进行实质性的调查和梳理,找出东肖镇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具体的针对性措施,为东肖镇整

体旅游开发与规划作贡献。

2、结合东肖镇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相

衔接,利用其现有的优势提出战略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

3、把发展东肖镇“红色”和“绿色”生态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

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手段,促进东肖镇旅游产业体系建设的发

展。

三、调研对象

东肖镇的旅游景点:

华侨博物馆→邓子恢纪念馆→自助葡萄园→后田暴动纪念馆→红四军二支队纪念馆→农家乐→森林公园→动漫城

四、调研时间

2011年7月21日——2011年8月10日

五、调研方式

访谈调查和实地调查

访谈调查:通过收集有关材料、访问镇相关领导及沿途的各村干部和

村民。

实地调查:深入实地考察对从东肖镇往森林公园这条主干上的旅游景

点进行深入调研和思考。

六、调研内容

1.现有的旅游资源和基本情况

2.存在哪些问题

3.与周边重要景点相对比,找出差别、差距在哪里

4.了解一些可开发的资源,提出建议性措施

5.对正在规划开发中的东肖镇未来旅游业的展望

七、调研安排

第一阶段: 7月21号——8月5号

(一)收集有关材料

(二)询问镇长、村委、沿途的村民相关信息

(三)由领导带我们下村进行讲解考察

(四)自行下村进行调研

第二阶段:8月5号——8月12号进行材料整合、撰写调研报告。

八、注意事项

(一)由于时间、天气等一些不确定因素会导致某些活动不能按原计划进行,组员应及时进行协商并作出新的安排。

(二)调研过程中应注意人身财产安全。

第二篇:广西桂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调查

广西桂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调查

广西桂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调查 2016-04-13 15:12:00

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黄尚宁 李强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城以东20公里的桂林市蓝溪谷旅游项目,规划占地面积666公顷,总投资8亿元。过去,项目占多少地就得征收转用多少地。如今,享受了旅游用地“新政”的蓝溪谷项目用地只需征收转用13.33公顷,余下653公顷集体山林地,由当地村民以自然景观用地入股的方式解决。

不改变土地权属,不改变土地用途,不需高额用地成本,把农民请进来参与旅游开发,就解决了旅游用地、村民收入、农村就业等一系列问题。

这样的例子在桂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实践中不胜枚举。自2012年国土资源部将桂林市列为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城市以来,短短3年多的时间,这座山水文化名城就在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中,打了一个转型升级的漂亮仗:全市新引进旅游项目160个,目前已成功落地26个,正式营业10个,创造产值9000多万元。

旅游用地改革试点的实施,让桂林旅游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潜力和活力。分类管理 外来措施破解项目落地难

“桂林山水甲天下”。盛名之下,新时期的桂林旅游业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2009年12月,国务院明确提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目标。2012年3月,国土资源部将桂林市确定为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单位,成为第一个率先支持桂林旅游综合改革的国家部委。2013年6月,《桂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获国土资源部批复同意,成为全国5个试点中第一个方案获得通过的城市。旅游产业用地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有旅游设施用地、旅游地产用地和旅游景观生态用地等类别,并不全具有建设用地的属性。桂林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周江认为,当前旅游产业用地管理存在着机制性障碍,旅游产业用地都归类为建设用地,与旅游产业投入高、收益时间长的实际不相符,造成了旅游项目落地难问题,影响了旅游业的投资积极性,从而对旅游业的长足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改革试点启动后,桂林如何破解旅游项目的用地瓶颈? 为深入分析困扰旅游产业发展的土地问题,2013年9月,桂林市国土资源局开展了旅游产业用地现状调查与需求分析,掌握全市旅游项目总用地中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所占的比例。同时,将全市域划分为13个重点旅游片区,规划重点旅游项目172个。桂林市国土资源局与市发展改革委密切联动,将有影响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民生效益好的120个旅游项目纳入桂林市重大旅游建设项目名录。这些基础性工作,为探索实施旅游产业用地分类管理模式,科学界定旅游项目用地规模、推进旅游项目差别化管理、制定旅游项目准入和退出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破解旅游产业用地管理机制性障碍创造了条件。

旅游用地需求的“家底”摸清后,政策和体制成为桂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必须突破的第一攻坚点。

如何在现有土地政策框架内,探索出一条适应旅游新业态的用地管理体制?桂林市经过多轮实地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组织起草了《桂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若干政策(试行)》,形成了31条针对性政策措施,并于2014年6月颁布试行。桂林市国土资源局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办公室主任廖官红说:“这31条是桂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的核心成果,明确了旅游产业用地分类管理政策,为建立符合旅游产业发展特点和要求的用地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政策“破题”后,很快在旅游项目用地保障中得到了应用。位于灵川县大圩镇的古东瀑布景区于2001年开始建设,当时基于用地政策的掣肘,整个景区范围内的用地必须按建设用地办理征收转用手续,办理时间长不说,还加重了企业的负担。而与其相邻的桂林逍遥湖景区,2010年进驻大圩镇茯荔村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项目迟迟未能启动。桂林市明确,旅游景区中不改变农用地、未利用地用途,未固化、未破坏耕作层、发挥生态景观功能的用地,可不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允许旅游企业在明晰产权的情况下使用。景区内宽度未超过6米或路基宽度未超过6.5米的道路,仍按实际地类管理,亦可不征收转用。

根据用地“新政”,除宾馆等旅游设施用地需报批转用外,其他未固化的地面均不用报批,因此,古东瀑布景区很快就建成开业了。整个项目征地范围仅为13公顷,景区内的186公顷林地因未改变土地用途,依据改革试点政策仍按原地类管理,项目业主可直接租用作为生态景观用地,不但缩短了开发周期,而且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多元投入 调动旅游开发积极性

按照总体方案,建立符合旅游产业发展特点和要求的科学化、差别化、精细化、生态化的土地利用和管理制度,是实施桂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的终极目标。然而,在现行的用地分类体系中,并无旅游产业用地类别,旅游项目用地价格一直参照商业服务类用地的基准地价来执行,造成了旅游用地成本的偏高。

实行旅游产业用地分类管理后,桂林市启动了旅游产业用地基准地价编制工作,合理设定旅游用地准入门槛,努力构建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基准地价体系。

过去,旅游开发多为政府投入、政府管理,农民的土地被征收,而获得的实惠并不多,用地补偿基本都是一次性。在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中,为充分调动农民利用集体土地参与旅游项目开发的积极性,桂林市以农民“不失地、不失业、不失居”为原则,在符合相关规划和政策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集体农用地、未利用地以作价入股、合作联营或者租赁等方式参与旅游开发,解决了旅游开发涉及集体土地征收的问题,让景区周边农民享受到了长远的旅游红利。

其中,典型的就是天上海洋景区和矮山门村的做法。据了解,灵川县天上海洋生态景区采取门票分成的模式,即农民以土地入股参与旅游开发,每年从景区门票收入中提取10%作为分红,既解决了旅游用地问题,又满足了农民的增收愿望。阳朔县矮山门村则自发成立农家乐合作社,当地13户农民自主参与,主动利用集体土地和家庭住房参与旅游开发。目前,全村拥有标准化厨房13间、客房57间、床位158张,能同时接待900人用餐,农民在家里就有稳定的旅游收入。村民夏春燕利用住房办农家乐,旅游旺季仅住宿收入每天就有1100元。夏春燕感慨地说:“相比前几年到广东打工,钱挣得更多了,也更轻松了。”

自2014年5月挂牌成立以来,矮山门村农家乐合作社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超过百万元,村民们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再也不用外出务工。富裕起来的矮门山在集体土地上新建了集文化、体育为一体的村级公共活动场所,群众安居乐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前来游览消费的旅客络绎不绝。

旅游业属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类多、容量大、门槛低,能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可直接或间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桂林旅游用地管理制度的革新,带来的不仅仅是旅游投资的多元化,更带动了交通、食宿、商贸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从而拓宽了城乡就业渠道。在桂林漓江逍遥湖景区,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不仅改善了茯荔村的道路、饮水、消防、绿化等基础设施条件,还解决了村民就近就业的问题。据逍遥湖旅游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刘迎军介绍,公司每年支付当地村民用地租金20万元,并优先聘请附近村民到景区务工。在现有的128名员工中,来自茯荔村的员工占到70%以上。如今,公司已同当地村民签订了50年的土地租赁合同,随着二期工程的启动,下一步聘请村民到景区务工会越来越多。立足多赢 拉动转型升级强引擎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是桂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必须始终遵循的原则。在改革试点的工作探索中,桂林市坚持节约优先战略,推行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供地政策,推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2014年,桂林市将743个城镇低效用地纳入再开发利用范围。其中,前期条件较成熟的再开发利用项目达21宗,总用地面积73.56万平方米,仅电焊条厂、桂冶厂等4个项目预计可收取土地出让金2亿元。桂林市政府明确规定,在2016年以前,市中心城区除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工业和民生项目用地外,其他用地原则上不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尽量通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的方式解决。位于桂林市崇信路3号的地块原是住建预制厂,面积3.24万平方米,容积率仅为0.17,且闲置多年。桂林市国土资源局对其重新规划改造,引进新业主建设住宅小区,使建筑容积率提高到2.5以上,土地用途由工业用地变为居住用地。无独有偶,位于叠彩区北辰路88号的富庆房地产开发公司仓库,面积8578.2平方米,容积率仅为0.05,长期作临时停车场使用。该局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其重新规划改造,引进新业主建设商场及酒店,土地用途由工业用地变为商业用地,容积率提高到3.6以上。两个低效地块的再开发利用,完善了桂林老城区的基础设施,提高了城市品位、人居环境和土地利用效率,对桂林旅游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记者注意到,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土地利用效益外,生态环境效益同样在旅游产业用地改革中得到体现。桂林市政府要求,旅游开发建设必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第一前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以节约集约为原则,努力促进旅游与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著名旅游景点月亮山前,坐落着总投资达33亿元的瑞盛阳朔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依山而建,与周边的农耕田园、山水环境高度融合。为保障项目用地,阳朔县国土资源局主动上门服务,指导业主利用改革试点政策,做好项目用地报批涉及的规划调整等工作。同时,严格督促业主在不破坏土地原貌的前提下布景,使旅游开发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相得益彰。目前,项目已落实的17.67公顷用地仍按原地类管理,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旅游产业用地改革带来的多赢效应初显。

改革就意味“摸着石头过河”,必须及时总结经验教训。2015年底,桂林市国土资源局启动了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中期总结评估工作,对试点实施以来的工作措施、进展、成效、经验等进行全面分析,就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新的工作措施及建议。周江认为,当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各级政府的协调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对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认识上存在误区,甚至以为有了试点就可以碰触土地管理的“高压线”。他建议,国土资源部、广西国土资源厅应从政策把握上加强对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引导桂林市在现有土地政策框架内,探索出一条适应旅游新业态的用地管理体制,努力为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在采访中,旅游用地“新政”的贯彻者和受益者也向记者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阳朔县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陈发祥说,阳朔山水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每年旅游人数已突破1200万人次,但用地计划指标缺口很大。预计从现在到2020年,全县旅游产业用地缺口达1800公顷以上。“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就是要提升旅游品质,由目前的粗放型、观光型旅游上升到休闲型、度假型旅游,没有足够的用地指标保障是不行的。”陈发祥认为,制约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土地问题主要是规划空间不足、用地政策不够灵活。“试点的目的就是先行先试,允许突破政策藩篱甚至法律边界,最终找到能够在全国示范推广的做法和经验。”陈发祥担忧,目前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尚未建立“试错机制”,有心推进旅游产业用地改革的人可能要冒一定的风险,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瑞盛项目副总经理方哲西则建议,旅游综合改革涉及的不止国土资源部门一家,相关部门也应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这样才能协调共进。

“一本蓝图绘到底”,是桂林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坚定信念。自2012年改革试点启动以来,桂林市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在旅游产业用地改革实践中一马当先,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成效。据统计,全市新引进旅游项目160个,目前已成功落地26个,实现营业10个,创造产值9076.4万元,实现税收2234万元,新增就业人数2000多人,年游客接待量81万人次。如今,与改革试点相配套的31条政策措施也已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认可,并在全区20个旅游名县创建县中推广应用。

可以预见,立足于破解旅游项目用地难、调动旅游开发积极性和实现旅游效益最大化的桂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的实施,正逐步成为推动桂林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强力引擎。

第三篇:无锡水上旅游产业的发展的调查

关于太湖新城开展水上旅游的调研报告

近期由资产部和瑞景公司文化旅游部组织人员就我市水上旅游营运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也对省内周边城市水上旅游开发建设情况也作了了解,并结合太湖新城的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一、我市水上旅游现状

目前无锡现有三类水上旅游:

1)古运河:无锡古运河水上旅游运营单位主要有2家,即无锡市城投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无锡古运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2)太湖及蠡湖:

市园管中心(现文旅集团)下属的蠡湖、鼋头渚及外事旅游游船公司主要经营蠡湖景区、蠡园、鼋头渚及太湖中的水上旅游项目。

3)湿地

长广溪湿地公园内游船由山水城管委会及滨湖区城投负责,新区梁鸿湿地及惠山区阳山旅游度假区也有分散的摇橹船经营。

二、周边城市开发水上旅游的基本做法

水上游作为旅游开发的新亮点,越来越受到各地滨水城市的青睐和重视。省内各城市都在充分挖掘自身条件,大胆创新开发机制,加大力度发展水上旅游,打造城市旅游品牌。以下以苏州和南通为例,南通市整合各类资源,建立统一运营管理机制。南通市在濠河风景名胜区实行管养分离改革后,整合各方资源,组建濠河旅游园景建设发展公司,统一实施景区旅游开发营销、园林绿化管护服务、园林市政工程建设,将濠

河沿线资源串点成线、水岸联动,推动水上游项目做大做强。目前濠河水上游共有大型游船20艘,每艘载客量11-40人,每年接待游客数量近8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1000万左右。

苏州市采用特许经营模式,创新旅游开发机制。2003年12月出台《苏州市环古城河水上游管理办法》(政府令第45号),明确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通过招投标取得经营权后均可从事环古城河水上游。市交通、旅游等部门会同环古城河风貌保护工程投资建设单位根据市场需求和环古城河的具体条件,对水上游的游船投放实行额度管理。苏州环古城河水上游自2003年开发至今,市场培育较为充分,目前有苏州文旅集团及6家民营游船公司参与运作,有效监管之下的适度竞争有利于游客选择和市场发展。

三、我市水上旅游开发的存在问题分析

与周边城市相比较,我市水上旅游开发,尤其是水上游的营运管理体制仍存在诸多问题:

1)各单位都是市区级投融资平台下属国有企业,尚未完全建立现代管理体系,体制机制不甚灵活。

2)是资源未能有效整合,以古运河水上旅游为例,南长区城投和市城投各自组建不同的营销团队,且产品十分类似,不得不相互拉低价格,平均每人的销售价格仅30元左右。

3)投入机制比较单一,以上水上旅游项目由于准入门槛较高,且投资和管养成本巨大,目前都是以市区投融资平台下属国企作为经营主体,民间资本进入难且意愿低。

4)营销渠道单一,缺乏管理经验,盈利能力薄弱:以上水上旅游经营单位除文旅集团下属鼋头渚管理处负责的鼋头渚游船因打包在门票中,尚有部分盈利外,其余各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特别是在严寒酷暑中更是难觅游客踪影。

四、太湖新城目前适合开展水上旅游的水域主要位于尚贤河湿地及贡湖湾湿地,而区域内大致又可以分为四块来分别开发,1)尚贤河三期水域可以开展水上自行车及皮划艇等自主休闲水上休闲活动;

2)尚贤河二期近巡塘古镇区域可以开展乌蓬摇橹船等仿古水上旅游活动;

3)贡湖湾四期可以引入商务型电瓶船开展水上商务旅游活动;

4)亲水河可以引入小型电瓶船开展水上巴士旅游活动。

而这些都必须组建公司并引入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而且需构建营销团队和养护团队,船只折旧也需考虑在中,投资较大。

五、几点的总体思考和建议

无锡将未来三年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锁定为“一城一带一岛”。2013年的获得太湖新城金点子的特等奖的“金点子”是建议沟通这“一城一岛一带”水上旅游项目。因此鉴于无锡水上旅游的营运现状,建议由指挥部办公室向市政府打报告,加快整合现有各类水上游资源,优化营运管理体制,实现无锡市域内水上旅游规划、管理、品牌、营销的“四统一”,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水上旅游产业,有效提升无锡城市形象。

一是组建统一营运管理主体。根据“合作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以无锡文旅集团为主,太湖新城、南长、崇安、北塘、滨湖等地区相

关投融资平台参与,整合古运河及太湖沿岸游船、码头、配套基础设施等各类经营资源,组建无锡市水上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暂定名),统一实施水上旅游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统一管理和开发无锡水上旅游资源。经营范围包括水上游线路、产品的策划与经营,游船及码头等配套设施的管理与维护,与水路两侧水岸景点的合资、合作、经营和投资开发,水上旅游衍生产品的开发经营。

二是结合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混合制企业的思路。借鉴常州、扬州等地做法,注重多元化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无锡水上旅游开发。无锡市水上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暂定名)可根据公司运营情况进行增资扩股,适当引进国内大的旅行社及具有水上游运营经验的企业参股,进一步扩大公司资本和经营规模。也可在水上游相关产品开发及配套设施建设中逐步引入社会资本,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是探索政府特许经营模式。古运河、蠡湖等水上游作为公共资源,具备实施特许经营的条件。近期市场培育阶段,可重点扶持重组成立的无锡市水上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文旅集团旗下的重点惬意。今后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可考虑将蠡湖水上游、太湖水上游等其他各类水上旅游资源实行统筹规划,同时制定地方规章明确水上游特许经营实施细则,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选定水上游运营主体并实施特许经营。

四是加强市场规范监督管理。水上旅游的发展壮大必须兼顾市场化发展方向与规范监管要求。同质竞争、无序经营不利于市场的培育,也必然损害游客的利益。要建立市场监管协调机制,统筹交通、旅游、规划、物价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水上游的监督管理,促进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第四篇: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根据**安排,最近,我们先后深入**、**县,通过视察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听取情况汇报,与有关专业人士座谈等形式,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了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问题,并就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提出了一些对策。

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文化旅游名市”为目标,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我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品牌目的地”等荣誉称号。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64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8.3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0%和27%,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做法是:

(一)政府主导,规划引领。市、县(区)政府坚持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科学谋划,加力推进。市上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指导和服务;各县区也成立了相应的

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出台了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市、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市上编制完成了《**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为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勾画了蓝图。扶风县把文化旅游作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连续三年召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县在出台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将**风景名胜民俗区打造成为**经济区旅游名片、全国知名的周易体验与寻根问祖圣地。**县先后聘请10多家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规划权威机构,编制全县文化旅游总体规划,引领文化旅游产业向高层次、高品位发展。

(二)项目带动,突破发展。市、县政府将项目建设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突破发展的重要引擎,按照规划出项目、项目引资金、资金促发展的思路,精心策划包装旅游项目40多个,采取主动出击、外引内联等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引资活动。截止10月底,全市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合同引资90多亿元;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全市在建、续建和完成旅游项目61个,总投资114亿元。**文化景区一期工程、中华**城、中华**园等一批旅游标志性工程相继竣工并对外开放。结合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山—**河区域旅游核心区开发进展顺利。**县今年确定并实施了投资6亿元的十大旅游项目,**古镇、中

华民俗风情一条街、**旅游小镇、**民俗园4个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营。**县全面启动了**山游客服务中心、林泉雨居游客中心、明天展示馆等五大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前期工作,并投资2000多万元对部分景点和宾馆饭店进行包装改造,使景区的旅游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注重促销,扩大宣传。各级政府旅游部门比较重视旅游促销,在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上做了大量工作。精心制作了《游**》旅游指南和《炎帝故里》旅游画册,在《中国旅游报》、《陕西日报》、**电视台等媒体上开辟专栏,专题宣传我市文化旅游产品;抓住举办世园会的机遇,在100辆客流量大、受众面广的世园会专线旅游接待车上设置车体广告,全面推介我市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暨**山旅游登山节”,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我市旅游资源禀赋,提高宝鸡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县采取重大节庆宣传、与媒体联手宣传和走出去宣传促销的办法,大力推介**山旅游品牌,使国内外游客对**山的知晓度明显提升。**县深度挖掘历史人文资源,打响周文化、民俗文化和三国文化三大品牌,利用多种媒体向省内外宣传推介,增强了景区的文化感染力和游客吸引力。**县着力打造推介“水韵江南、七彩凤县”品牌,使其成为享誉省内外的“中国最美小城”。

困难和问题

我市的文化旅游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就宝鸡拥有的旅游资源和开发情况,与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城市相比,差距依然较大,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从我市纵向看,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开发建设,一些新的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对调整全市旅游产品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横向比,我市的旅游产品结构仍然比较单一,主导性产品以传统观光为主,娱乐、休闲、度假、购物功能不足;旅游资源内涵挖掘不够,旅游品牌的吸引力不强;旅游景区规模普遍不大,游客滞留时间短,旅游综合收入仍然较低;旅游产业链条不长,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占GDP的比重明显偏低。

2.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重点旅游景点至交通干线旅游公路等级不高,可进入性较差,不能很好满足游客的需求;高速公路“十字”骨架尚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一些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比较陈旧,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3.融资渠道不够畅通。从全市情况看,在开发建设旅游景区上,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由于市县财政不够充裕,政府对旅游的引导性资金投入不足;我市旅游项目投入开发机制不够成熟,投资风险相对较大,金融单位对旅游项目贷款顾虑较多;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效果不佳,民间

资本对旅游开发的参与率仍然较低。

对策和建议

文化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增长极,对提升地方文明程度、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用巨大。针对目前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委员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着眼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省政府前不久出台的《关于支持**加快建设**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意见》,提出要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建成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这为我市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抢抓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按照“科学规划、重点开发、项目带动、建设精品”的原则,高起点、高品位制定适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近、中、远期总体规划,尽快制定、完善各景区景点的整体开发详细规划,用规划引领文化旅游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要在旅游总体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依托炎帝陵、北首岭遗址博物馆和延安黄帝陵、天水伏羲庙、大底湾遗址等资源,建设中华民族远古文化长廊;依托周原遗址、雍城遗址、中华石鼓园、青铜器博物院和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天水及其附近礼县大堡子山遗址等资源,建设周秦文化长廊;依托法门寺、龙门洞、金台观和西安楼观台、天水玉泉观、麦积山等资源,建设宗教文化长廊;依托秦岭北麓的茵香河、天台山、太白山等自然资源,建设生态文化长廊。规划形成后,要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科学论证,力求使规划凸显宝鸡特色,体现人文内涵,努力实现我市文化旅游产业新突破。

二、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精心打造精品工程 我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理地貌特殊,既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又有独特的自然资源,还有纯朴的民风民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品牌条件优越。要在加大财政对旅游重点项目投入力度的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和“让小利,得大利”的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大招商、招大商,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提供保障。要把推进旅游产品升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在精、细、美上再下功夫。一是要着力建设名景。**的旅游景点不少,但精品不多,应该确立几个最具宝鸡特色的景点进行重点开发,形成全国有影响的“名景”。要突出抓好***等景区建设,突显资源特色,挖掘文化内涵,精心包装景点,提升景区品味,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观光旅游;二是要倾力打造名品。结合旅游特点、地方风情、材料资源,研究开发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纪念品。如可用钛材、泥塑制造炎帝、周公图像和周秦珍宝等,也可将手工布、剪纸、皮影、刺绣、社火脸谱等制作和销售引入旅游景区,为旅游产品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巧的民间工艺,增强互动性,让游客在参与中消费,买到称心如意、便于携带的旅游纪念品;三是要注重开发名吃。**的地方小吃独具特色,如臊子面、农家醋、文王锅盔,豆花泡馍,鹿糕馍、“一口香”等在省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我们要在继承传统小吃风味的基础上,像关中风情园、民俗村那样,进一步挖掘当地的饮食文化,开发出既有地方特色,又受游客喜爱,还便于携带的系列小吃产品,不断提高我市旅游产品的影响力。

三、着力牵龙头、带“三产”,不断强化服务功能 文化旅游是第三产业的龙头,第三产业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要以“做大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线,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创新旅游营销思路和方式,带动第三产业繁荣发展,努力打造区域经济新兴增长极。要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加快交通、娱乐、购物、接待等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着眼打造宝鸡都市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抓住旅游环线等干线公路建设的机遇,形成贯通主要景点的旅游大环线。规划建设沿秦岭北麓至市区景点的旅游专线,开通高速公路沿线景点快速旅游客车,使景区之间的衔接更加便捷;大力

发展文化娱乐、美食购物、中介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提升旅游硬件设施的品味和档次,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进一步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完善现有旅游网站,设立文化旅游信息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投诉、旅游救援等增值服务;围绕发展文化旅游,拓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工业,建设生态乡村,不断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积聚人气,留住游客,真正把我市建成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第五篇:大河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大河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根据县人大关于开展乡村旅游发展专题调研的文件精神,现将我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大河镇七二村目前共有乡村旅馆16家,接待床位1000余张,2011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天次,实现旅游毛收入1500余万元。目前在建乡村旅馆8家,新建乡村旅馆投入运营后,可新增床位800余张。目前七二乡村旅游点对点上2.6公里村寨公路进行了水泥硬化,硬化登山人行便道2.3公里,修建完善凉亭等配套设施。建设垃圾周转池8个。

二、存在问题

一是乡村旅游点的开发建设呈现单一性,缺乏综合性统筹规划,整个旅游协作需要加强。二是乡村旅游点基础设施建设还跟不上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制约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主要表现在水利设施和电力设施上,一到旅游旺季,游客饮水、用水、用电都极为困难。

三、发展建议

一是建议县旅游产业办对乡镇乡村旅游点建设进行统一规划,提高乡村旅游点发展档次。二是建议县水利、供电部门在乡

村旅游产业发展上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帮助乡镇解决好乡村旅游点的饮水和供电问题,这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特此汇报

大河镇人民代表大会

二O一二年二月十六日

下载关于东肖镇旅游产业的调查策划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东肖镇旅游产业的调查策划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镇文化旅游产业招商方案

    Xx镇文化旅游产业招商方案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文化旅游行业招商工作的力度,全面完成文化旅游行业招商任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我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

    浪河镇旅游产业发展思考

    浪河镇旅游产业发展思考浪河镇地处武当山东麓、丹江口水库西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襄渝铁路、汉十高速、316国道穿境而过,镇域面积184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

    绿林镇旅游产业工作发展情况汇报

    绿林镇旅游产业工作发展情况汇报 用品牌造势举内外之力建荆楚旅游明星乡镇──绿林镇旅游工作情况汇报各位领导:今天,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在万忙之中亲临绿林,召开旅游......

    x镇旅游产业发展调研[五篇]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加速了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旅游业已逐渐发展成为第三产业龙头。目前,国家已明确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内需......

    金仙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某某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暨2012“庆元旦迎新春”文艺汇演总结岁月如梭,光阴似箭。某某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暨2012年“庆元旦迎新春”文艺汇演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协办单位......

    绿林镇旅游产业工作发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今天,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在万忙之中亲临绿林,召开旅游工作现场办公会,共商绿林旅游发展大计,为我镇工作传经送宝,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充分体现了市委、市......

    七都镇旅游产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七都镇拥有20公里太湖岸线,区域内空气清新,水质清冽,素以“一级空气、二类水质”而闻名遐迩,是传统的太湖明珠、鱼米之乡。“一年结多 熟,天天有鱼虾”是对江南水乡七都镇的高度......

    东陈镇人力资源调查数据分析

    东陈镇人力资源调查分析报告 一、开展调查工作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发挥村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站作用,建立完善的劳动保障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水平,扎实做好各项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