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研及调研文稿写1
调研及调研文稿写作
办公室的工作职能就是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调研及调研文稿在机关工作中的作用,起着参政议政资政的作用。在乡镇和县直机关单位将会越来越运用得多。根据培训会的安排,我和大家共同学习机关调研及调研文稿的基本写作基本知识,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希望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机关调研的意义和作用
(一)领导工作的需要
领导的特点就着眼宏观抓大事,立足微观抓落实,需要对某项工作作事前决策,事中纠偏,事后总结。这项担子的前期任务就落在了文字工作人员的身上,领导事前决策是否科学,事中纠偏是否准确,事后总结是否到位,就取决于调研工作的成败,也就说就是要当好领导的耳目;总体来说,调研是领导重大问题,重要工作决策的依据,是完善、落实决策,推动工作的需要。
(二)提高单位和个人地位和形象的需要。抓好调研、做好文稿、当好参谋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任务,也是对办公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检验。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是自己立足单位展示才能,领导重视的一个重要砝码。作为文秘人员若果只能干事务性的工作,如端茶倒水等,不能做参与政务的工作,一方面自己也提不高,另一方面领导也不在意的。特别是目前干部队伍中文秘同志荒芜的情况显得特别的突出。从单位的角度来讲,工作做了,不能总结出来,领导需-1-
要深入了解某一领域的工作,部门无法提供深层次的东西给领导参供,单位及单位在上级领导中的形象和地位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的。调研部门工作在中央、省、市党政办公室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大的。基本所有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意见的出台都是出处政研部门。
二、调研报告的定义、特点
(一)调研定义:就是调查和研究的意思。
(二)调研报告的定义:
调研报告是指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这就是调研报告。
因为它不仅是调查的产物,更是研究的产物。调查报告主要功能是搜集情况,并通过对调查所得情况的深入研究,提出一定的见解。因此调查报告是根据某一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某一事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将这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系统地、如实地整理成书面文字的一种文体。像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及××调查等都是常见的调查报告体裁。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占有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至于
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
二、调查报告的特点
1、真实性。真实性是调查报告首要的、最大的特点。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彻底抛弃“假大空”的虚伪作风,不仅报喜,还要报忧,不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还要准确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写出真实可靠,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
2、针对性。这是调查报告所具有的第二显著特点,这是由具有很强的工作针对性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一项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大型调查研究,要花费较大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是随意组织进行的,而是针对一些较为迫切的实际情况,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调查研究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调查报告的写作上,必须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明确交待这一问题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3、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也就是共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4、系统性。调查报告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调查材料所
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不能只摆出结论,而疏漏交待事实过程和必须的环节。因为这样疏忽势必造成不严密、根据不足以及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印象。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方面,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同时也要掌握好写作的基本程序格式。
5、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归纳、提炼、总结的过程,环环相扣,体现较强的逻辑性)比如这次县庆工作中,县委领导在接到县庆工作总结的第一稿,看了叫我重写,重新操刀。我的构思:
(一)取得的成绩和效果,1、扩大了知名度,提升了影响力;
2、增强了引资效果,加快了发展进程;
3、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了文明新风的形成;
4、展示了民族文化,振奋了民族精神;
5、凝聚人心,鼓舞了斗志。
最后,作一名工龄比较长的办公室同志,用三句话和大家共勉,水平不高加强学习补,工作未完延长时间补,效率不高提高能力补。作为:调研工作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用领导的眼光,用全局的观念,用自己的事责任去思考。我们就能调查得清楚,研究得明白,看起来满意,调研成果就会变为决策成果。最后祝大家:幸福安康、事业有成。
第二篇:2013调研文稿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民的政治生活。因此,提高人大代表素质、提升代表的履职能力,是人大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人大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宣传语,实践起来却并非易事。近年来,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人大职能的增强,尤其是代表法颁布实施以来,各地人大积极探索实践,代表工作不断改进和加强,代表作用逐步得到重视和发挥,人大代表整体素质在逐届提高,年龄结构更合理、文化素质更高、专家更多、社会活动能力及议政能力更强。但不可否认,目前人大代表的工作与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职责,与人民群众对人大代表的期望还是存在的差距,仔细分析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是部分人大代表文化水平偏低,法律知识欠缺,社会阅历不够,议政能力不强。记得在一篇文章里看过对部分代表履职情况的生动总结——“见面拉拉手,会上拍拍手,表决举举手,散会挥挥手”。有的议事漫无边际,人云亦云,空洞无物,无的放矢,缺乏对事物的分析能力,谈不出自己的观点。甚至有的当一届代表,一次言不发,一条建议不提,形同虚设。二是部分代表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把当代表仅仅看成是一种地位和荣誉,没意识到当代表所担负的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把代表开展活动当作社交的手段,热衷于交际应酬,招摇过市。有的只片面强调权利,不同时履行义务,为民代言、为民办事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还有少数代表,往往以工作忙为由,不参加或很少参加代表活动,甚至把代表工作看成是一种额外负担,能免则免,不愿作为。三是工作方式单一。有的代表把人大工作局限于一年出席一次人代会,不懂得运用视察、调查、询问、提出建议等人大特有的工作方式来参政议政。四是联系选民和原选举单位不够。有的当了一届代表,除在选举前与选区的选民见过一次面外,当选后石沉大海,与选区和选民失去了联系。所在选区的选民的意愿是什么,一无所知,难以体现“代表”二字。
上述代表的表现,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不称职。那么,代表必须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称得上一名称职的代表呢?去年我镇主席团配合上级人大在我镇属人大代表中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就是你认为人大代表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大家的回答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一是政治素质,人大代表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忠实
地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模范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二是道德素质,人大代表只有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时刻不忘人民的信托,随时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忠实维护人民利益,敢于同腐败现象和违法行为作斗争,才能有效地维护法律的遵严,依法办事。三是业务素质,掌握和熟悉人大工作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是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四是文化素质,人大代表要有较广的知识面,有一定的书写能力和较清楚的语言表达、阐述问题的能力,才能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提出好的议案和建议。五是心理素质,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盲目从众、不畏难不怕苦不惧挫折,坚持真理,坚持为民请命。
下面我就如何提高代表素质,谈谈我的一点粗浅的想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用。
首先,改善现有的人大工作机制,提高代表素质的必要条件
提高人大代表素质,重点着手几个方面:
一是抓学习,强化培训到位。学习是新时期赋予人大代表的重要政治任务。各级人大在换好届时,要及时地对当选代表进行必要的培训,帮助他们认识人大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掌握行使职权的方法和方式。在届中,要及时地组织代表进行学习和交流,帮助他们丰富知识,拓宽思路,学习当好代表的经验,提高管理国家事务的水平和能力。平时要注意安排代表参加常委会组织的审议、视察、检查、评议、调研等各种活动、强化代表的知情权,当好人民的代言人。
二是抓提高,自身修养到位。加强代表自身修养是代表提高素质的关键。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要不断加强学习,强化代表的“五个”意识。即:职责意识、代表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中心意识,做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表。
三是抓监督,工作述职到位。人大代表应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主动每年定期向选民或原选举单位报告学习、工作和活动情况,有条件的可以采取当面述职报告的形式,有些不在原选举单位工作的代表,或暂时不具备条件当面述职的,也应采取书面述职材料的形式,向选民或原选举单位报告。
四是抓机制,自我约束到位。各级人大应根据近年来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按照《选举法》、《代表法》的有关精神,建立约束代表行为规范的制度,如“学习提高”制度、“会议活动”制度、“表扬鼓励”制度等。鼓励代表努力学习,积极履行代表权力与义务,积极参加代表大会和代表活动。对于经常联系选民,为民说话办事,提出有较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者,可由人大常委会通报表扬或给予奖励等。
五是抓协调,整合力量到位。各级人大机关和有关部门要努力为提高人大代表素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良好的环境条件,对于无固定收入的代表,应根据实际情况由本级财政给予适当的学习资料费用的补贴,对部分年高体弱、行动不便的代表,应安排相应的车辆接送或解决交通费用,保证参加活动。代表所在单位要按《代表法》的规定积极支持代表参加各种代表活动。各新闻单位要经常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式、地位、作用;宣传人大代表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意义;宣传人大代表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切实为民说话办事,积极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各级人大代表为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动性,积极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文稿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文稿
——调研文稿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善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举措。党的基层组织要积极投入教育活动,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党的自身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决定着执政的成效。正是因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要同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结合起来。要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都紧密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包括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发展党内民主;加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坚持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的原则,保证政令畅通。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在推进“强基工程”上求实效,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创建“五个好”党组织活动为载体,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有效机制。机关党组织要把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与经常性的机关党建结合起来,着力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提高党务干部素质,并要大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深入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支部、学习型干部队伍创建活动,构建机关党员知识更新的平台和机制,着力提高机关党员和党组织服务“两个率先”的能力和水平。社区党组织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同时,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
各级党组织要注意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发现和培养人才,切实解决一些基层干部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xxx水管站:xxx
第四篇:新时期公安机关群众工作调研文稿
新时期公安机关群众工作浅谈
[摘要]公安机关做好群众工作,是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根本保证,也是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途径。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已经成为公安机关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当前公安机关在群众工作中存在的现状问题,提出全面提升基层公安民警的群众观念,提高民警热情沟通群众、教育宣传群众、组织引导群众、真诚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
[关键词]新时期 公安机关 群众工作
[作者简介] 徐青松,男,宁化县公安局办公室
新形势下公安机关群众工作浅谈
当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结构和群众状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构建和谐社会,群众工作面临着新任务、新问题,这对公安机关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充分认识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涵义,切实提升公安机关群众工作能力,解决、应对新时期群众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挑战,是当前公安机关亟待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仅对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涵义,当前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现状、成因以及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作粗浅的探讨。
一、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涵义
从《党的群众工作大辞典》论述中,清楚地得出公安机关的群众工作具体含义是指:基层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为完成自身的历史任务,为维护和实现群众的利益,而进行的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公安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明确指出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具体内容:深入群众之中,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疾苦,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做好服务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的有关工作;及时受理报警求助,在规定时限内办理群众申办事项;积极参与排查调处民间矛盾纠纷,努力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向居(村)民代表定期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
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量工作同党的群众工作有密切联系,要求我们把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做得更好。”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基层公安机关全面理解和把握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层公安机关要深刻熟悉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极端重要性,牢牢把握构建和谐社会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强调:要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全力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
二、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现状及成因
(一)现状:
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不断增强队伍管理力度,同时经过“三基”工程建设、“三项”建设、“大走访”……“开门评警”等各种活动,从总体上来讲,基层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开展状况是良 好的;基层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积极性、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内容、形式也越来越丰富;群众工作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警民关系也越来越和谐。正面评价:大多来自党政机关、企业和部分群众认为,近年来,公安机关在自身队伍建设上成绩显著,在各项业务工作上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警务工作能够跟上治安形势的不断变化,特别是警力前移大大提高了街面见警率,社区警务的开展延伸了公安机关为民服务的触角,“警民恳谈”、“大走访”等活动的开展增加了彼此之间的沟通渠道。另外,公安机关帮助解决了实际问题的群众,大都对公安机关比较赞许。
但受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警民之间还是产生了距离,公安机关群众工作中免不了存在不少问题。批评指责:部分受访群众认为,现在社会治安总体平稳,但街面案件、盗窃案件、吸贩毒、群体性打架等事件常有,社会阴暗面太多,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与公安机关打击力度不够有关,直接造成负面影响:
1、对公安的信任度不高。群众看公安,首要看破案。各地发生事件以后,公安维稳任务艰巨、繁重,广大民警将主要精力放在维稳和侦破大要案件上,对部分一般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侦破、查处未能及时,社会面管控力不强,人民群众就缺乏安全感,并对民警执法的公正及时和执法水平产生怀疑,导致公安机关社会公信力下降。
2、对公安的非议责难增多。有相当一部分关心时事和热衷于上网的个体业主反映,目前公安机关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大,正面的宣传报道过于形式化和完美化,反而让人觉得可信度低,由于前些年对警察的一些误导性宣传,比如“有困难,请拔110”致使部分群众认为警察是万能的,既要侦察破案、打击犯罪,又要排忧解难、有求必应,甚至不在警察职责范围内的事也要求民警办,一旦办 不成或办不好就产生消极看法,制造负面舆论。部分群众不了解民警的艰辛工作,加之近年来的一些媒体为追求轰动效应和经济利益,将少数民警的不良行为无限放大。媒体时常对民警执法进行片面报道甚至有悖事实的报道。公安工作的社会支持度下降。
3、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各类警务工作的透明度不高,组织群众开展各类防范工作的机制不健全,让一些对公安工作有浓厚兴趣、有心参与到防范工作中去的治安积极分子望而却步,加之报纸上、网络上经常性出现的涉警的负面新闻极大破坏了他们心目中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部分群众因害怕遭受打击报复,往往不愿主动配合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感明显淡化。
(二)成因:
通过归纳分析群众评价意见、剖析调研走访收集的信息,笔者认为当前公安机关群众工作难做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不强。部分民警对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忽视政治学习和自身修养的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甚至存在特权思想,忘掉了依靠群众这一根本;认为警务前移就是把办公地点搬到社区、村寨,把警务室当成了派出所的又一个“小机关”,把警务工作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巡逻、防范上,工作方法简单,在群众中没有真正树立威信和感召力。另一方面,民警群众基础薄弱,对群众熟悉度不高。部分地方不通公路,加之警力短缺,导致有些村庄见警率几乎为零,群众工作和群众满意度更是无从谈起。
2、部分民警的素质低,缺乏新时期群众工作能力。目前基层派出所会做群众工作的民警越来越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打击任务日益繁重;另一方面是近年来 新增警力基本上是刚从学校毕业,缺乏群众工作能力的培养,缺少做好群众工作经验。有些青年民警思想观念滞后、法制观念淡薄、服务群众意识不强。有的不掌握基础业务知识,缺乏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有些基本技能、自身素质不过硬,对本职工作一知半解,该做的工作不会做或做不好,损害公安机关的形象,降低威信。
3、民警做群众工作的目的不明确,工作方法不当。一些社区民警对社区情况不明,平时不注意搜集、掌握各种人员、信息情况,找不到做群众工作的方向。在案(事)件调节、处理上方式方法欠妥,甚至有的民警对群众盛气凌人,以管理者自居,以命令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把群众合理诉求斥为“无理”,把来访群众视为“刁民”,不善用说服教育、引导示范等方法做群众工作,结果是方法不得当,工作不到位,伤害了群众感情,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4、警力不足,影响群众工作质量。据调查了解,各地、县、特别是乡镇的现有民警数与编制数相差很大,警力不足。在有限的警力下,许多民警身兼多职,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体力和心理严重透支,工作中容易出现抵触、烦躁和易怒情绪,这些心理压力缺乏有效的排解渠道,在和人民群众的接触中难免会流露出来,造成警民关系紧张。
5、警务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当前,基层基础工作的主要对象人正在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社区人”过渡,而当前的警务工作仍然依赖静态的台帐式、日常式管理,工作时间固定、勤务方式变化少,“见警率”低,群众上班我上班,群众下班我下班,难以接触群众。而且民警绩效考核机制上,缺乏科学的量化考核标准,民警不可避免受失衡的绩效评价、工作导向的影响。
6、公安机关职能限制。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的凸显。虽然公安机关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也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但是与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造成群众对公安机关不满意,一些群众把社会治安状况不好的主要原因归责于公安机关,也降低了公安机关的公信度。据电视、报纸、网络媒体报道,全国各地因拆迁、土地征用、环境污染、企业破产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而一旦发生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就被直接推到了“第一线”,推到了风口浪尖,若稍有不慎警民关系就会引起严重冲突,成为矛盾的焦点,造成了警民关系的紧张和对立。公安机关职能限制与面临的社会复杂局面之间矛盾明显。
三、新形势下如何提升民警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孟建柱部长在《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着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指出:“当前,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社情的深刻变化,面对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严峻考验,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大限度地防止脱离群众、丧失民心的危险,变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更为紧迫。”在全国公安厅局长会上,孟建柱部长强调:要坚持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一项基本功,公安民警要学会: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要服务、会宣传发动,“三懂四会”的要求和加强人民警察公共关系、礼仪知识的学习训练。
笔者认为,当前,要提高民警适应新时期群众工作能力,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增强民警密切联系群众的观念。了解群众、联系群众是 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毛泽东同志曾把共产党人比作“种子”,把人民喻为“土地”。密切联系群众,极其重要,新时期公安民警必须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密切联系群众,就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民声,汇集民智。胡锦涛同志强调:“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到较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 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在言行上高度自律,远离觥筹交错、灯红酒绿、声色犬马,深入到群众生产生活一线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探索改善党群关系的途径,才能增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不断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做好群众工作需要“一”腔热血、为群众着想,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二”角臵换、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三”处深入,掌握实情。深入田间地头,就是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群众家中,与群众促膝谈心;与群众进行贴心的交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
二是民警要勤学苦练群众语言。深入群众,关键是民警要熟悉群众语言,会运用群众语言。近年来各地新招录的新警力大都是地方院校毕业生,新鲜血液有利激活队伍,但他们群众工作的基本功不扎实,有的新警不会也不懂运用群众语言去做群众工作。所以公安民警应当在勤学苦练群众语言上下工夫,多学多用群众语言,做到既能说会道,言语又贴近群众,才能密切联系群众、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三是提高民警热情沟通群众的能力。沟通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桥梁。党员民警必须具有与群众平等互动、有效沟通的能力和本领。因为沟通群众,首先要建立信任,然后才能实现真诚交 流。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决不是靠权力,而是要靠工作业绩、人格魅力、工作的方。要多说群众能懂的话、多办群众认可的事、多让群众表达诉求、反映意愿。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就要苦练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技巧。在日常工作中,要勤动脑,多思考,揣着问题去解决群众的问题。根据实际需求,有针对性为群众“说事”。通过与群众沟通,多方协调,化解隐藏在群众间的矛盾,及时了却埋藏在群众心中的心事,使自己在工作中得到成长锻炼。要做到“三要、三不要”。即:要说“热情”话,不要说“冰凉”话;要说“劝慰”话,不要说“过激”话;要说“区别”话,不要说“一律”话。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讲究沟通技巧。随着沟通协调和化解矛盾纠纷的日积月累,民警自己的沟通技巧日渐成熟。
四是提高民警教育宣传群众的能力。教育群众、宣传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证。群众工作的本质就是做好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说服教育。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注重用先进思想、先进文化教育引导群众前进。要加强对舆论宣传。可以用电视、报纸、网络新兴媒体的正确引导,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完善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牢牢掌握关键时刻、重大问题上的话语权,把公众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
当前,一些干部至今未改计划经济时期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还在搞强迫命令,这些过时的工作方法,已无法适应新时期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要求,还会引发矛盾,激起事端。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直接面对的是广大普通群众,要想在工作上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就必须提高做好宣传群众工作的能力。要紧密结合群众工作、生活和思想的实际,紧紧围绕群众最为关心的热 点、难点、疑点问题做好思想宣传工作。要善于运用群众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善于将书面语言、文件语言转化为通俗语言、口头语言。要向群众讲真话,不讲假话,讲什么问题都要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民警必须体察实情解民意,才能有提高说服、教育、宣传群众的号召力
五是提高民警组织引导群众的能力。组织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在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组织群众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要有效地组织群众,就要尊重群众,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广大党员民警作为群众工作的组织者,我们要准确把握政策,不断加强学习,强化素质,努力提高自身政策水平。同时,要牢固树立依照法定程序办事的观念,坚持做到解决问题要合法,处理事情要合规。
公安民警能否有效地组织群众,直接关系到公安工作的成效。民警品德高尚、自身素质高、形象好,群众就信服,说话群众就听,就愿意跟着你干,反之亦然。特别是在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强调党员民警的形象建设、提高组织群众领导力就显得尤为迫切。
六是提高民警真诚服务群众的能力。服务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保证”。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把历史唯物论和群众路线有机结合起来,深刻阐明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因此,党员民警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从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做起,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急迫的问题入手,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准确把握当前社会心理的变化,深入体察群众疾苦,及时了解群众呼声,全面 掌握群众诉求。
“诚”是一个人的人格表现,是感召他人的魅力,可以促进人际关系向着和谐的方向发展,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说“至诚”的力量,可以贯穿金石,更何况是人心。因此,群众有危难找到民警时,我们民警就要运用“诚”去帮助他们,解除他们心中的疑团,让他们感到民警是贴心人、知心人。从而更加坚定信心,站在我们民警一致的立场上,为创建平安和谐环境而更加努力。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七是提升提高民警化解矛盾、调处纠纷的能力。当前新形势下,随着利益进一步多元化,导致了群众间的矛盾纠纷明显增多。大量纠纷不及时化解,必然会增加不安定因素,可能激化演变为恶性案件。一起小纠纷,乍看很小,但事关邻里关系,事关双方家庭成员日常生活。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就是要苦练调处群众纠纷基本功。基层公安民警要强化调处一件纠纷,就是贡献一份和谐的理念,只要接到辖区群众报警纠纷,应当迅速来到现场。到场后要动脑筋,讲事实,摆道理,舍得花时间和精力,不怕麻烦,不怕辛苦,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让纠纷双方心服口服。努力在调处纠纷中锻炼自己,在调处纠纷实践中提高自己,增强自己胜任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党的群众工作大辞典》
2、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3、《公安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
4、孟建柱《创新走访群众制度 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1、孟建柱《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着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五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怎么写及
一.调研时间:
20xx年12月21-22日
二:调研地点:
南京新街口莱迪商尝中央商尝大洋商尝新百商尝东方商城等。
三、调研目的:
通过这几天的参观实习和调研,对各种类型的专卖店的观察,并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增加关于商业空间设计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并认识到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今后的室内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调研内容:
考察商场各专卖店(服装店、鞋店、包店、珠宝店等)的空间设计。
通过这几天的调研,我们发现商场店内装修设计都各具特色,风格迥异。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赖以生存的环境开始重新考虑,并由此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特别是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原先简单的室内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现在设计师们要做的不仅是从色彩,材料,总体预算上为人们考虑,而且更要在室内空间使用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更符合人们要求的设计。
随着多元性的时代,风格、个性等特别显得突出,有研究的必要。风格和个性看来比较抽象,但仔细想来也并非不可捉摸,例如室内色彩,有的喜欢强烈的色块,有的喜欢淡雅,用线脚纹饰。又例如有的喜欢在照明、光和色方面有更多的表现;有的喜欢作更多的细部装饰。莱迪商场给人一种活泼,欢快的感觉。
专卖店的空间设计要考虑的要素:
专卖店形象设计是品牌展示的灵魂。品牌时代,专卖店是其最重要的代言人之一,专卖店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品牌的传播和产品的销售。一个优秀的专卖店设计除了在视觉上要求整洁、美观以外,还要能够很好的传达给顾客相关的销售信息,能最大限度的使顾客产生购买的欲望和形成购买的行为。 专卖店往往具有较明显的特色,其设计也与销售的商品有很大关系,并体现出较强文化内涵。
服装品牌风格,店面的风格:
在进行服装专卖店设计时,根据服装品牌风格、色彩等特征的不同,对卖场环境做出相应的设计,在整体协调的前提下,形成丰富的变化效果。不同款式、不同品牌的服饰有不同的装饰风格,设计时要赋予时装店自己的个性,在顾客心目中突出形象。在装修时要根据不同的服饰种类来选择地板装饰材料和颜色及地板图形设计。比如女装卖场要有女人味,卖场的线条要流畅、纤细,带有柔和气息;而男装则以深沉、粗矿的线条为主,突出阳刚之气;童装店可以采用不规则图案,可在地板上铺设一些卡通图案,显得天真与活泼。
专卖店的招牌应避免不常用的字。招牌的目的在于使人清楚明白,故弄玄虚只会招致顾客的反感。
橱窗是专卖店的眼睛,店面这张脸是否迷人,这只眼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橱窗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是吸引顾客的重要手段。走在任何一个商业之都的商业街,都有无数的人在橱窗前观望、欣赏,他们拥挤着、议论着,像是在欣赏一幅传世名画。
商场出入口的设置:
在商场设计中第一关便是出入口的设置,招牌漂亮只能吸引顾客的目光,而入口开阔才能吸引顾客进店。入口选择的好坏是决定商店客流量的关键。商店的出入口设计应考虑商店规模、客流量大孝经营商品的特点、所处地理位置及安全管理等因素,既要便于顾客出入,又要便于商店管理。
店面的布置:
店面的布置最好留有依季节变化而进行调整的余地,使顾客不断产生新鲜和新奇的感觉,激发他们不断来消费的愿望.一般来说,专卖店的格局只能延续3个月时间,每月变化已成为专卖店经营者的促销手段之一。
店内的灯光效果:
室内灯光设计5∶3∶1三种光源的黄金定律。这 套“5∶3∶1灯的黄金定律”,所谓“5”是指光亮度最强的集中性光线,如投射灯;“3”是指给人柔和感觉的辅助式光源;“1”则是提供整个房间最基本照明的光源。集中式光源:集中式光源的灯光为直射灯,以集中直射的光线照射在某一限定区域内,让您能更清楚。不同的光源打在物品上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应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灯具,以配合店内的整体设计。
地面的设计:
地面设计与灯光照明色调要统一,避免灯光照射地面材料上的反光对商品色彩的干扰。有些服饰专卖店通过灯光的多功能光色,使顾客对店内装饰和服饰产生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