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做好文稿起草和决策调研服务
我主要工作是为领导同志提供文稿起草和决策调研服务,所以主要结合“以文辅政、服务决策”的工作实践谈点体会。
1.筑牢政治功底,提升洞察谋划能力
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线,是高线、是红线,也是底线。文稿起草和调研中,凡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等重大观点、重要提法,一个字都不能多,一个字都不能少,一个标点符号也不能错。二要登高望远谋大局。把握全局、服務大局,既不以偏概全,也不限于一隅,研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要客观公正,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三要拓宽视野观大势。树立国际视野、战略思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我们不仅要关注主要发达国家走势,还要关注更多区域和力量的情况变化,及时提出应对之策,随时为领导同志提供决策服务。
2.筑牢理论功底,提升读书学习能力
当好领导的“外脑”,必须首先武装充实自己、坚持读书学习,这是我们做好决策服务工作的基本功、必修课。
一要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学马列经典著作,是增加思想深度、训练思维方式、培养高瞻远瞩战略洞察力和脚踏实地作风的过程。把读经典、学经典当作一项经常性修炼,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要拓宽业务知识面。现在有许多文稿起草和调研要跨领域。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熟悉本领域的业务知识,还要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既要术业有专攻,做本领域的专家,又要一专多能,力争做“通才”。三要多读书勤充电。把学习作为重要能力来培养,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在学习中感悟提升人生境界。
3.筑牢调研功底,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实践表明,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能力,也是领导干部分析解决问题本领、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一要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夸大也不缩小,不能报喜不报忧,也就是陈云同志所说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调研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搞调研。二要坚持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标准。前些年国务院研究室牵头组织农民工问题调查研究,我全程参与调研和报告起草。那是一次真正深入群众的调研,调研范围达18个省。通过深入调研,基本摸清了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原因,研究提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建议,调研报告获第十二届(2006)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为制定《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奠定了坚实基础。三要坚持解决实际问题。调查研究就是解决问题。这些年,我坚持带着问题搞调研,有许多成果直接推动了问题解决。比如我调研撰写的《关于重要时政新闻电视直播为听障残疾人提供手语服务的建议》,主题是根据残疾人呼声和发达国家做法,建议加快开设电视手语栏目,为我国2000万听障残疾人获取电视信息提供便利,特别是重要时政新闻电视直播要提供手语服务。这篇调研报告得到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我们看到,现在党和国家重要会议及活动直播,在电视左下角就有手语同步直播,让广大听障残疾人同其他公民一样同步“听”到党中央的声音。
4.筑牢文字功底,提升综合表达能力
多年实践中我体会出起草文稿和调研报告就像盖房子一样,可采取三步工作法:
第一步要准确领会把握领导意图、搞好框架结构设计。
第二步垒好砖头、用好素材。
第三步精心装修,反复推敲琢磨,力争多出精品。
同时,文字工作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起草一篇讲话文稿或调研报告,需要大量的综合协调,还要特别注重在文稿起草中体现思想创新性和指导性,同一项工作的讲话文稿,要力求每次都在思想创新和表述创新上有所突破。比如,近几年我们在政府工作报告起草中不断创新表述方式,在部署工作时段首有思想思路,段末有翘尾之语,许多语句概括精准、点睛提气,而且语言质朴鲜活,朗朗上口,让人民群众听得懂、记得住、有感触。
5.筑牢作风功底,提升能打硬仗能力
文字工作是个“苦差事”。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有强烈的为国为民情怀。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能直接服务国家、报效人民、见证国家发展,是我们人生最大的价值。不仅如此,我们在服务领导的同时,受到的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悟到的领导同志的崇高品格、思维高度和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我们长期历练形成的善动脑能动手的本领,也弥足珍贵、终生受用。
其次要能吃苦奉献、保持一颗平常心。由于文稿起草和调研需要高度集中的脑力劳动投入,许多同志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超负荷工作,不间歇、连轴转。没有扎实过硬的作风,没有超乎常人的奉献和坚持望星空、踱方步、冷思考的心境,就很难做好这份工作,也坚持不下来。只有自己把心态摆正,正确对待名利和待遇,以平常心对待工作和生活,才能在“冷板凳”上坐住。还要坚持带头实干、提升团队战斗力。工作中既要当指挥员又要当战斗员,急重任务面前,必须勇于靠前打冲锋、攻山头。同时,要发扬团队精神,注重抓班子、带队伍、强管理,培养业务骨干,给年轻同志压担子,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二篇:浅谈如何做好文稿起草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文稿起草工作
□东方煜晓
如何做好文字工作,结合工作实际,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四条途径。
一、勤于学习,提高素质。文字工作政策性强、理论性强、业务性强、涉及面广,要求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1、养成学习的习惯。学习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向报刊学习、向书本学习、向领导学习、向同志学习、向群众学习等。对于一些重要内容,要进行研究的学习。
2、打牢理论功底。文字秘书更应该努力学习,始终站在理论前沿,坚定政治方向,紧跟时代步伐。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学习是长期的、持续的、永恒的,要深入钻研、融会贯通,不能流于形式、浅尝辄止。
3、精通专业知识。对秘书学以及办公室各项业务知识,要了如指掌,这是做好文字工作最起码的前提。
4、了解一点文学常识。文字工作与文学创作具有互补性。文秘人员的文学修养决定着文秘写作的深度和穿透力,影响着文秘写作的效率,有助于增强文秘人员的创造力等。毛泽东的田家英中学时代即用此笔名在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和书评等,引起成都文坛的注意。在延安时,曾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鞭挞国民党专制的文章《从侯方域说起》,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后经胡乔木推荐正式做
毛泽东的秘书。
二、善于积累,占有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平时不注意收集材料,那么在做起文章来就难以得心应手。
1、学会观察。处处留心皆学问。经常留意所见、所闻并记录下来,特别是注意记录领导的言论。
2、学会分类。对各种材料进行归纳、分类。如按体裁可分为正式公文、日用公文、专用公文等;按内容可分为纪检、组织、宣传、政法、农林、水利、文教等,然后立档备查。
3、学会“剪辑”。经常从报刊上裁剪一些有用的文章,以备后用。
4、学会“上网”。利用现代媒体,查阅、下载、存储资料等。如台海形势报告会主持词的撰写。
5、学会“征集”。采取调研、开座谈会等形式,有目的的掌握有关材料。
三、精于构思,谋篇布局。只有肯动脑筋,才能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体现在公文写作上,除了立意正确外,一般要做到“一个清晰、四个符合”。
“一个清晰”,就是思路清晰。在下笔之前拟就一个比较详细的提纲,特别是篇幅较长的文稿,更要编写出非常具体的提纲。磨刀不误砍柴工。要养成在写作前编写提纲的好习惯,拟定出一级、二级标题,甚至拟定出三级标题。
“四个符合”:
1、符合上级精神。不管是起草文件,还是起草讲话稿,一定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并与上级的政策、文件、会议、领导言论等精神保持一致,不能背离,更不能歪曲。
2、符合实际情况。各地各单位基本情况不同,在执行上级政策时,采取的具体措施也会有所差异。对上级精神,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不能不切实际的盲目照搬照抄。
3、符合领导意图。构思的标准很多,重要的一条就是符合领导的意图。为此,我们要做到“平时我学领导,写前我问领导,写时我是领导”。起草文稿前,要尽量多的了解领导的思路、想法、语言风格等,明白领导想讲什么、怎么讲,想突出什么、强调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等。重要的文稿事先可约请领导谈谈思路和要求。
4、符合受众口味。无论是拟写文件,还是起草大会报告,都要看对象(听众或读者)。比如,在种类研讨会上,发言稿可以理论性强一些、逻辑性强一些,如果会议召开到村一级,就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性,做到深入浅出。
四、敢于创新,锻造精品。包括内容和形式两大创新,具体包括:
1、主题要新。比如,在农村工作会议上,部门领导、分管领导对农业和农村工作已讲得很多了,主要领导还讲什么?经过征求领导意见,他的讲话主要谈如何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大致思路是:农民收入的现状,收入减缓的原因和不利影响,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等,效果较好。
2、思路要新。要在层次上做到清晰,我的体会之一,是要学会概括和提炼,如信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主动出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再比如劳务输出工作思路是“增加数量,提高质量,搞好报务,引导创业”。
3、提法要新。观点要新颖、独到。如政法委“月五筹资法”、“值十防范法”等治安防范办法和“每人每天一分钱,家家户户保平安”提法就很好。
4、结构要新。比如总结工作时,不一定都是按照经济社会工作的顺序拟写标题,可以用实现了“五个增长”、推进了“四项改革”、解决了“一个历史性课题”、做到了“五个加强”等进行表述。
5、角度要新。如组织工作会议“求真务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节,是从要破除本位主义的政绩观、形式主义的政绩观、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单项出彩的政绩观、消极无为的政绩观等五个方面,进行反面论述,角度新颖。
6、语言要新。要多用口语,少用书面语。在适当的地方,可以进行修饰。如“精神文明建设绝不是软任务”说法,简洁明了。
7、标题要新。如《计生工作要做到“四个转变”》一文,可拟写这样四个小标题:变高压政策为优惠政策;变管理为主为服务为主;变暴风骤雨为和风细雨;变要我计生为我要计生。再如一次计生现场会上的讲话,在总结工作措施时,是这样写的:超前抓、抓超前,基层抓、抓基层,重点抓、抓重点,示范抓、抓示范,合力抓、抓合力等,运用回环辞格,比较新鲜。
第三篇:如何做好公文文稿的起草
如何做好公文文稿的起草
注:(个人从《现代文秘》杂志上看到的,感觉很实用,拿上来与大家共赏,出处及作者附后)
公文起草,亦称草拟,打草稿,是指公文起草人结合本地工作实际,融合上级文件精神、总结本地成功经验、摒弃不适本地发展的做法,在机关单位领导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构思文件的过程。公文起草应做到:
一是公文起草要讲政治。在内容和文字表述上要做到“三个符合”(符合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复核精简文电的要求,符合党委和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如何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两个关键环节,深入研究政府职能转变情况下公文所面对的具体情况,切实转变原有的思维模式,从服务的具体角度,监督的角度、管理的角度来思考和研究政策措施,在公文中切实体现出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二是公文起草要守法律。要复核国家和本省的法律法规,不与相关政策相背离、不与法律撞车。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且涉及面广、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事项,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规范性文件和设计法律法规的政策性文件,要征求政府法制部门的意见,进行合法性审查,确保发出的公文合法、有效、统一、规范。
三是公文起草要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公文起草要注重学习,多看群众实践总结的材料,多参与群众工作,从材料中凝神,从实践中聚要,认真汲取上级文件的精神,努力从各种会议纪要中挖政策,结合本地的实践,挖掘上级文件内涵、探究本地群众实践,提出适合本地发展的新措施、新方法。常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平时聚材料,才能在起草公文时一气呵成。
四是公文起草要谋大局。要以谋全局的思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能只考虑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更不能用发文件来扩张或强化自己部门、单位的权力。起草公文时有几点要着重考虑:行文意图是关键、领导指示是要求、受众因素是目的,公文起草需要思考行文意图,从中找措施;研读领导指示,从中选思路;考虑受从因素,从中选择语言。
五是公文起草要领悟。“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不会抄”。“抄”就是一种“悟”。要多看一次好公文,分析公文好的构思、写作方法、重点笔法等,将好的公文重点拆解,分层领悟,用脑消化、用心吸收、创新思路、巧妙利用。对实用性公文要认真领悟,潜心研究,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想出新的意见,提出新的看法,创新好的思路。
六是公文起草文种选择要谨慎。选择公文文种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发文机关与主要受文者的工作关系,明确双方间本来的工作关系,选取为这种关系所允许的稳重;二是发文机关的法定或规定权限,明确发文机关的职责、权力范围,选择与之相符合的文种;三是行文目的、公文要求和表现公文主题需要的具体文种。
七是公文起草要务实。公文起草要从群众和工作的实际出发,不能从上级文件中抄理论、从材料中抄方法,要从群众实践中找措施、谋思路。公文起草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所提的措施仔细调研,从群众需求中求答案、找方法。“文章合为时而著”,公文起草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要适群众所需、为群众所谋、与当地实际发展相吻合。
八是公文起草要简洁。公文是一种公务文书,是处理公务的工具,起草公文时要全面考虑、准确表达,最大限度地凝炼蚊子,简介内容。说问题开门见山、讲措施一步到位、提办法言简意赅,少谈假大空、多做短平实。
选自《现代文秘》 作者寇纪东
2014年10月14日
第四篇:做好文稿起草工作的几点感受
做好文稿起草工作的几点感受
做好文稿起草工作的几点感受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实现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文稿是领导者行使职能、推动工作、实施决策的重要手段。协助领导做好文稿起草工作是党委办公厅(室)的重要职能和重要任务。我们在文稿起草工作中有以下几点感受: 学习·积累·思考
领导文稿涉及范围广,政治性、思想性、政策性和指导性强。做好文稿起草工作,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必须善于学习、勤于积累、精于思考,并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在学习中积累,在积累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从事文稿起草工作的同志,必须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一种追求,多下功夫,多做努力。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对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要深刻理解其精髓,对党委的重要决策部署要深入掌握其内涵,努力成为理论方面的“专家”。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熟悉各种类型文稿的结构特点和写作规律,努力成为胜任本职工作的“行家”。要加强多学科知识学习,了解经济、法律、科技、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不求专、但要博,不求精、但要广,努力成为掌握丰富知识的“杂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事文稿起草工作的同志,必须把积累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高度重视平时积累,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多动眼、多动脑、多动手,不断积累知识、积累思想、积累经验。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库,重点收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方面的书籍、文件、资料,特别要熟悉掌握领导讲话类材料。积累不等于堆积,积累的过程是对认真学习、仔细研究过的资料进行再整理的过程,也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这样日积月累、积久成学,就一定能“厚积而薄发”。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从事文稿起草工作的同志,必须把思考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学有所思,思有所获。思考的过程是再加工的过程,只有经过深入思考,才能有思想有观点有深度,才能写出好稿子。学习政策理论、学习各方面知识、学习业务知识都要做到学思结合、深思熟虑,多问几个为什么,追根究底,寻根溯源,弄清“来龙去脉”,辨清“前因后果”,不断深化认识、把握规律、提高水平。揣摩·领会·感悟
文稿起草与文学创作不同,它不是个人作品,而是代领导表达观点,必须充分表达领导的思想和主张,体现领导的风格和特点,反映领导的能力和水平。文稿起草者要准确地揣摩、领会、感悟领导的意图。把握住了领导的意图,就等于把握住了文稿的主旨和基调,就等于把握住了行文的重点和方向。一要揣摩领导的思想观点。领导不可能对每一篇文稿都直接授意、详细授意,文稿起草者必须抓住领导在各种场合、不同时期的讲话、谈话和文章,特别是较能体现领导思想和要求的脱稿讲话、即席发言、批示、亲自审改的文件以及在基层调研提出的问题、发表的谈话等进行研究分析,并把领导对同一问题的观点、见解串联起来,用心揣摩,及时跟进。二要领会领导思考问题的角度。要善于与领导同频共振,凡领导了解的大事都应及时了解,凡领导考虑的问题都应充分考虑,站在领导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要敢于拓展领导的思路,围绕文稿主题对领导意图的精神实质进行必要的完善,赋予其更为深刻的内涵。
三要感悟领导的风格特点。领导的教育背景、职业经历、性格特点不同,讲话风格和语言表达习惯也大不相同,有的习惯高屋建瓴、有的习惯细致入微、有的习惯重点突出、有的习惯面面俱到、有的习惯铿锵有力、有的习惯气势恢宏、有的习惯朴实无华、有的习惯文采飞扬等等,对这些要细心感悟,多留心、多注意,努力使文稿彰显领导的风格和水平。归纳·概括·提炼
一篇好的文稿必须有观点、有内容、有层次。做到这一点,需要起草者在掌握大量素材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现状看趋势,归纳、概括、提炼出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科学性的观点,使讲话主旨更鲜明、目的更明确、层次更清晰。
一是在观察中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对于文稿起草工作,观是广泛的察,察是细致的观。观是积累,察是发现;观是学习,察是比较;在观察中理清思路,在比较中升华认识,增强文稿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
二是在调研中进行归纳概括提炼。文稿起草要利用好每一次“走出去”的机会,带着问题、收集素材、发现线索,找准立足点和结合点。要注重倾听,耳听八方才能与时俱进,广纳群言才能思路开阔。在倾听领导意见中拓展文稿视角,放远眼光、拔高层次;在倾听各方面见解中发挥集体智慧,“碰”出灵感、“撞”出火花。
三是在实践中进行归纳概括提炼。文稿工作是一门实践科学,要勤于练习,把每一次文稿起草都当成一次考试,珍惜每一次机会,把握每一个环节,归纳好、概括好、提炼好,平时沉得下去,关键时刻才能拿得出来。借鉴·消化·创新
一篇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稿出炉,借鉴是坚实的根基,消化是必需的程序,创新是成功的灵魂。
善于借鉴有利于在比较中完善文稿形式,有利于在积累中深化文稿内容,有利于在选择中甄别文稿质量。只有善于借鉴,才能开阔思路、开拓视野,才能把握精神实质、挖掘可用素材、提炼独特观点。善于消化有利于变生搬硬套为融会贯通,有利于变一知半解为胸有成竹,有利于变囫囵吞枣为含英咀华。只有善于消化,才能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使文稿在主动加工中自成一家,在精心打磨下一气呵成。善于创新是提高文稿可读性的谋篇之基,是提升文稿贴近性的布局之源,是提炼文稿独特性的架构之道。只有善于创新,打破老生常谈、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式,学会说新话、说自己的话,才能使文稿思路在延续传统中实现突破,才能使文稿语言在不失严肃中再添生气,才能使文稿形式在把握规律中更加生动,看起来新风盎然、读起来有滋有味。
借鉴、消化、创新作为文稿起草的重要环节,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借鉴为消化提供原料,消化为创新提供动力,而创新又为借鉴提供方向,从而推动文稿起草工作在借鉴中积累,在消化中吸收,在创新中提高。总结·反思·提高
文稿起草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提高的过程。
总结要着眼于“全”、“精”。“全”就是要全面分析研究,“精”就是要准确把握精髓。总结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行为,可以一稿一总结,也可以一个阶段一总结,梳理问题要认真细致,不能粗疏笼统;分析要透彻明了,不能肤浅含糊;研究要深入扎实,不能浮于表面;结论要准确精当,不能似是而非,真正做到全面总结、抓住核心。
反思要着眼于“静”、“深”。“静”就是要平心静气地回顾思考,“深”就是要专心致志地深入探索。反思是一项灵活性很强的思维活动,可以随时进行,也可以分阶段集中进行。回顾过去的工作,要实事求是,不能回避差距和不足;思考存在的问题,要冷静客观,不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也不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探索改进的方法,要切合实际,不能凭空想象,切实做到总结中有思考,发现后有解决。
提高要着眼于“快”、“好”。“快”是指提高的速度,“好”是指提高的质量。要通过精心总结、静心反思,探索文稿起草规律,掌握文稿起草本领,使文稿起草做到又“快”又“好”。爱心·耐心·恒心
文稿起草是一门硬功夫。文稿种类繁多,内容庞杂。起草者既要了解各领域的知识,又要深入把握各类文稿的特点,不下一番大气力不行。文稿起草是一门静功夫。起草者要静得下心,定得住神,离得开热炕头,坐得住冷板凳。文稿起草是一门苦功夫。文稿大多时间紧、任务重。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在所难免,休息时间要缩水,讲奉献也就成为必然。练好这三门功夫,首先要有爱心,热爱文稿事业,将奉献升华为一种自觉,正确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摆正个人位置,锤炼意志品质,在默默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其次要练耐心,将寂寞转化成一种营养,耐心分析资料,耐心收集火花,耐心谋篇布局,在寂寞中创造精品。最后要养恒心,将吃苦内化为一种习惯,持之以恒地学习、总结、积累,持之以恒地探索、实践、开拓,持之以恒地谦虚、严谨、细致,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畏难,增强工作实力,提高文稿水平。(王魁臣)
第五篇:文稿起草与文学创作
文稿起草与文学创作
虽然我们在讲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时,在外在形式上把诗歌、小说、散文和剧本划为文学类文本,把应用类文体如传记、新闻、报告、各种公文等划为实用类文本,但在实际操作时,却很难、也无必要完全将二者区别划分开来。因为文学最重要的因素是情感,而以实用为主旨的说明描述,即便是有意回避,也会隐约带出作者的情感,也就包含了文学性,也就不能将其排除在文学之外。
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本职岗位上运用文学、享受文学,用文学带动工作水平的提高,用文学审视人生、修养身心,有着自我陶醉式的体验感悟,虽不敢算作“文人”,也可以称作“文友”。这种实践和感悟基本上分为两个方面。
在文稿起草中有意融入文学因素,在恪守公文规范的前提下,用文学的浸润增强其感召力、吸引力,使枯燥冷硬的公文语言活泼起来。
参加工作以后,特别是进入机关便与文稿起草结了缘,成为“写材料”的人。这自然不能称之为文学创作,不能凭着自己的兴趣和感受来工作,那样准会闹出笑话。一般初次接触此项工作的人最容易在这一点上犯愁,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调整,迈过了这道坎儿,就基本上迈上了工作的第二个台阶了。文稿起草体现的是集体的、组织的或者说是领导者个人的思想和意图,起草者首先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意图,准确地领会和表达意图。在这一阶段掌握基本的、相对固定的一些要求,形成一个基本的框架,在这个平台上体会、理解,逐步形成符合规范的又有自己特点的路子,才可说是进入了门道。如果再向前进,则就需要融入文学的功效了,这就涉及到了文学的实用性问题。这是在掌握情况、吃透精神、理解意图、适度超越等艰苦的工作到位之后,才能着手展开的一个动作,如同给一盘即将出锅的菜肴添加作料,需要用量适度,需要掌握火候,简言之就是在“润色”。过火了味重菜焦、矫揉造作,过轻了寡淡不及、索然无味,也可惜了前面所做的努力。所以我们说文章需要反复修改,需要认真推敲,修改、推敲的效果如何则取决于主要包括文学功底在内的写作能力。这些年来,我起草完成的领导讲话、经验总结、工作报告等,自己也说不清有几百篇了,每一篇都需要付出极大心血。我曾经用一个多月时间,起草了一份重要会议的报告,引起热烈反响,被称为“近年来最好的工作报告”,赢得了不少的赞誉。那时的感觉自己就是一个主要领导,说得出格一点,这实质上是自己写出的东西得到领导满意和广泛好评的主要条件。我还写过一篇反映一个农村班子团结进取创造业绩的报告文学,一万多字,发表在《娘子关》上,文学色彩的要求就比熟悉的公文写作重了许多。反映本部门一位普通工作人员事迹的人物通讯《“打杂”之中天地宽》被中央办公厅《秘书工作》刊发后,我对公文与文学关系的认识大大深化。
我们这些机关中“写材料”的人,对那些具有鲜明特色、社会反响好的领导讲话及文件报告,总要认真学习研究,力求从中得到更多教益。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的讲话独具特色,严肃的语言中透射着活泼,恰如其分地引用典故、格言,说明深刻的道理,时常迸射出文学的火花,极少见到难以忍受的官腔。尽管他已经退休,他的讲话文稿一直为我们所推崇。当然,与身边的“高手”共同起草文稿,哪怕是他们把你下功夫写好的一个稿子完全否定,那也是得到他们“真传”的最好机会,这个机会不一定人人都可得到。
挖掘文学的实用性作用,并非是简单地做加减法,硬生生地加入作料,而是浑然天成,不露痕迹,天衣无缝,使作品具有独特风味。文学创作的最高标准自然,文稿起草的最高标准应该也是自然。因为自然比较真实,但又很难表述出来,这确实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要把文稿写活泼,在规定的框架内,用简练优美的文字增添文采,使其熠熠生辉,放射出瑰丽的色彩,这应该是另一层次的文学创作。
通过不懈的创作耕耘,从亲身经历中感悟社会,探索人生真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充分挖掘文学对人的修养功能。
参加工作30多年,年龄也超过了半百,猛然发现离退休已不到10年了,需要归纳总结一些东西,需要放弃一些不必要的顾虑,参与和体味更多的活动。这样,自己熟悉和热爱的文学就成了称手的工具。2008年举全国之力承办奥运会,全国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激发了我强烈的写作欲望。这一年,我写的《关于“吃”的记忆》通过亲身经历的事情,反映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业绩,获得全市征稿一等奖。《我的工龄三十年》通过自己参加工作后分别在学校、区级机关和市级机关三个十年的亲身感受,反映了我淋浴着改革开放春风锻炼成长的自豪和信念,获得市政协征文一等奖。我还写了《包场看电影》征文,也在全市获了奖。《三十年前的冬季》则是运用诗歌的形式,在铿锵的回忆和感叹中,赞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得到了好评。这一年汶川大地震后,我饱含深情创作了诗歌《为人师表德昭千秋》,表达了对在抢救学生中英勇牺牲的5位人民老师的敬意和怀念。
每写一篇回忆性、纪实性的文章,总是把它当作一种生活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当作从曾经有过的挫折和教训中找寻启迪的重要过程,以便能够校正生活的航标,使自己今后的路子走得更加坚实、坚定。每写一篇文章,往往是一个偶尔的因素就确定了想写的内容,然后便是较长时间的酝酿思考,一旦时间充裕,就立即下手动笔,把自己的精力封闭起来,集中时间拿出初稿,再慢慢修改润色。写完后,感觉是记录了一段正在或者已经淡漠的历史,加固了一个应当留住的记忆,心上便轻松了许多。2009年,我写了《创业进取的岁月》,反映了我曾经做过的10年老师生涯。《生日》、《责任》是我自己及家人过生日时的描述和感叹。还有《聚会》、《老爷“南巡”》、《那位美丽的大姐》,《了望那根标杆》、《雪之三弄》、《镜头中的阳泉更加美丽》,《雪之三弄》都是生活中切身的经历和感受。《三个“没想到” 一生统战情》在《中国统一战线》登载。《哦,童年》则是以轻松欢快的笔调记录的十段童年故事,公开发表后着实让我们当年的那些“小伙伴”们兴奋了一段时间。《老师你好》回忆了我在学生时代以及参加工作初期将近30位老师对我的教诲,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敬意。
要让文章成为文学作品,成为别人能看、爱看并且能留下印象的文字,那就必须有真挚的感情,首先要感动自己,不能无病呻吟。这个功夫的深浅主要看作者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实际生活中即使一件很平常的事,如果要讲给别人,效果会因人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的差异而大相径庭。讲得兴趣盎然、起伏跌宕者,必然有较好的文学功底,这种功底不一定是读书多就能具备;讲得昏昏欲睡、味同嚼蜡者,也不一定就是文化程度差。要下苦功夫,还要有悟性。几十年做文字工作,服务和接触领导同志,受到他们高层次的人品、能力、修养的感染和熏陶,确实使我获益匪浅,也使我的文章添加了灵气。
在机关工作,而且做文字稿件工作相对多一些,时常会听到一些溢美之词,如“你是秀才”,“文章写得不错”,“又看到你的作品了”。然而,连续多年一直听到这样的话,似乎就发现了另外的意思——“除了写点文章,其他方面你不行!”我的同行中有发表了不少优秀作品的领导就受到了这样的评价。之后我便消沉沮丧,有意要疏远文字,强化“其他方面”。时间再长,冷静下来,发现有些上当。机关工作中,文字水平是基本功,文学修养显示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更是提高“其他方面”的总纲。有了这样的醒悟,方向更加明确,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更加注重读书学习,注重研究探索,更加用心从事练笔和文学创作。这三年来,除了处理日常工作文稿,我还细心编辑《阳泉统一战线》刊物,创作了20多篇散文、诗歌,大都在《阳泉晚报》、《娘子关》发表,与此相应的是我在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有了新的长进。
这条路子还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因为这是成为学习型干部的要求,也是适应新时代新任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