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办公室文稿起草经验交流材料
办公室文稿起草经验交流材料
文稿起草是党委办公室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政务服务的主要形式,更是以智辅政的具体体现。做好新形势下的文稿起草工作,必须切实解决好文稿立意不高、内容不实、文风不新、队伍不强的问题,不断提高文稿内容的“贴近度”和领导的“满意度”,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一、站在全局高度思考问题,切实解决“立意不高”的问题
党章规定:“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其中的“总揽全局”,就是要求党委立足全党工作大局,集中主要精力抓住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把好政治方向、决策重大问题、安排重要人事、开展宣传教育、维护社会稳定、领导群众组织,形成工作合力,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加强领导,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协调各方”,就是要求党委从推进全局工作的需要出发,统筹协调好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几套班子之间的关系,统筹安排好纪检和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方面的工作,使各方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党委办公室作为党委的核心枢纽部门,在为党委服务中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谋划工作,特别是在文稿起草中更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度重视文稿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注意从全局的高度、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把握问题,力求文稿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把方向、议大事、谋全局的原则,体现从宏观思考问题、指导实践的要求。具体应从三个方面把握高度。一是善于从中央和省、市的精神中把握高度。文稿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文稿写作的一条重大政治原则。因此,在文稿起草时,要及时组织学习中央和省、市带有全局性的会议和文件精神,把握实质,掌握要点,加以运用。二是善于从领导的角度上把握高度。文稿是“代领导立言”。“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想领导所想之事,谋领导所谋之策,言领导所言之语,这是起草领导讲话的一条基本准则。文稿起草时,要注意“换位思考”,把领导的“关注点”作为思考问题的“着力点”,形成系统的理论观点加以阐述,达到参谋思维与领导思维的“同频共振”。三是善于从先进的经验中寻求高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先进地区之所以先进,首先先进在他们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方法上。因此,在文稿起草时,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查找、学习其他地区的相关资料,一方面,要特别关注发达地区特别是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等地区的有关材料,捕捉新观点、发现新思路、吸取新经验;另一方面,也要高度关注与我们在同一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相似度较高的周边其他县(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转型跨越的先进经验和好的作法,认真研究,积极借鉴,在更高的层次上引领全区改革发展各项事业。
二、努力拓宽情况收集渠道,切实解决“内容不实”的问题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空洞无物是文稿起草的大忌。把文稿写实,关键在于把中央和省、市的精神与地方实际相结合,把文稿写作的过程,当作反映工作、研究工作、指导工作、推动工作的过程,拓宽知情的渠道。一是做到吃透上情,掌握下情。吃透上情,必须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委的重要文件,认真研读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掌握立场、观点和方法,融会贯通到文稿起草工作中去;掌握下情,必须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提前准备,贴近领导关注点,确定专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成果,以备文稿吸收。二是做到熟悉内情,了解外情。熟悉内情,就是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资源、环境、人口、交通等方面的情况做到胸中有数;了解外情,就是对与本地区相邻或关系较为紧密的其他地区的情况要有所了解,多做横向比较,知晓本地区与相关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三是做到明了史情,洞察时情。明了史情,要求我们善于收集和整理本地区以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资料,特别是重大事件、重要数据等;洞察时情,要求我们对本地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有明确的把握,不说过时话,不写过时语。同时,在明了史情、洞察时情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纵向比较,进一步明确本地区发展方向。
在拓宽情况收集渠道方面,可以采取三种有效手段:一是组织撰稿前的座谈。综合性文稿或单项文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召开座谈会,了解实情,研讨思路,寻求对策,力求写出更多切合实际的富有指导性的鲜活的材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超前安排座谈课题、列出座谈题目,交给有关单位提前准备,充分调动部门的积极性,发挥部门应有的作用。二是建立材料报送制度。确定重点单位为材料报送单位,提出具体要求,按月或按季报送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以便占有更多的学习和备查资料。三是构建快速知情机制。建立联系点和联系人制度,确定重点单位为联系点,确定一名了解单位真实情况、责任心强的领导或秘书人员作为联系人,做到材料需要时随时询问,随时解答,防止出现需要资料时找不到人员、摸
文稿起草是党委办公室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政务服务的主要形式,更是以智辅政的具体体现。做好新形势下的文稿起草工作,必须切实解决好文稿立意不高、内容不实、文风不新、队伍不强的问题,不断提高文稿内容的“贴近度”和领导的“满意度”,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一、站在全局高度思考问题,切实解决“立意不高”的问题
党章规定:“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其中的“总揽全局”,就是要求党委立足全党工作大局,集中主要精力抓住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把好政治方向、决策重大问题、安排重要人事、开展宣传教育、维护社会稳定、领导群众组织,形成工作合力,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加强领导,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协调各方”,就是要求党委从推进全局工作的需要出发,统筹协调好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几套班子之间的关系,统筹安排好纪检和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方面的工作,使各方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党委办公室作为党委的核心枢纽部门,在为党委服务中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谋划工作,特别是在文稿起草中更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度重视文稿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注意从全局的高度、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把握问题,力求文稿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把方向、议大事、谋全局的原则,体现从宏观思考问题、指导实践的要求。具体应从三个方面把握高度。一是善于从中央和省、市的精神中把握高度。文稿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文稿写作的一条重大政治原则。因此,在文稿起草时,要及时组织学习中央和省、市带有全局性的会议和文件精神,把握实质,掌握要点,加以运用。二是善于从领导的角度上把握高度。文稿是“代领导立言”。“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想领导所想之事,谋领导所谋之策,言领导所言之语,这是起草领导讲话的一条基本准则。文稿起草时,要注意“换位思考”,把领导的“关注点”作为思考问题的“着力点”,形成系统的理论观点加以阐述,达到参谋思维与领导思维的“同频共振”。三是善于从先进的经验中寻求高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先进地区之所以先进,首先先进在他们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方法上。因此,在文稿起草时,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查找、学习其他地区的相关资料,一方面,要特别关注发达地区特别是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等地区的有关材料,捕捉新观点、发现新思路、吸取新经验;另一方面,也要高度关注与我们在同一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相似度较高的周边其他县(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转型跨越的先进经验和好的作法,认真研究,积极借鉴,在更高的层次上引领全区改革发展各项事业。
二、努力拓宽情况收集渠道,切实解决“内容不实”的问题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空洞无物是文稿起草的大忌。把文稿写实,关键在于把中央和省、市的精神与地方实际相结合,把文稿写作的过程,当作反映工作、研究工作、指导工作、推动工作的过程,拓宽知情的渠道。一是做到吃透上情,掌握下情。吃透上情,必须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委的重要文件,认真研读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掌握立场、观点和方法,融会贯通到文稿起草工作中去;掌握下情,必须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提前准备,贴近领导关注点,确定专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成果,以备文稿吸收。二是做到熟悉内情,了解外情。熟悉内情,就是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资源、环境、人口、交通等方面的情况做到胸中有数;了解外情,就是对与本地区相邻或关系较为紧密的其他地区的情况要有所了解,多做横向比较,知晓本地区与相关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三是做到明了史情,洞察时情。明了史情,要求我们善于收集和整理本地区以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资料,特别是重大事件、重要数据等;洞察时情,要求我们对本地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有明确的把握,不说过时话,不写过时语。同时,在明了史情、洞察时情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纵向比较,进一步明确本地区发展方向。
在拓宽情况收集渠道方面,可以采取三种有效手段:一是组织撰稿前的座谈。综合性文稿或单项文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召开座谈会,了解实情,研讨思路,寻求对策,力求写出更多切合实际的富有指导性的鲜活的材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超前安排座谈课题、列出座谈题目,交给有关单位提前准备,充分调动部门的积极性,发挥部门应有的作用。二是建立材料报送制度。确定重点单位为材料报送单位,提出具体要求,按月或按季报送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以便占有更多的学习和备查资料。三是构建快速知情机制。建立联系点和联系人制度,确定重点单位为联系点,确定一名了解单位真实情况、责任心强的领导或秘书人员作为联系人,做到材料需要时随时询问,随时解答,防止出现需要资料时找不到人员、摸
不到实情、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延误时间、影响效率的现象发生。
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解决“文风不新”的问题
“笔墨当随时代,为文常思创新。”文稿创新,离不开思维的创新、观点的创新、内容的创新和文字的创新。没有思维创新,文稿就没有深度,就不能启发人;没有观点的创新,文稿就没有新意,就不能引导人;没有内容的创新,文稿就没有活力,就不能感召人;没有文字的创新,文稿就没有文采,就不能吸引人。因此,要坚持把创新作为文稿写作的最高追求,坚持与时俱进,力求常写常新。提高文稿的创新性,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立足实际,在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上下功夫。党的方针政策及上级决策部署是党委文件的基本理论依据,党委办公室在起草文稿时,必须根据上级的政策理论和决策部署精神,结合当前实际,立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特点及其优劣势、长短处,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研究、辩证思考,才能找准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的最佳结合点,才能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的工作思路、目标、重点和具体措施,最终达到推动实际工作的目的。可以说,坚持将上级的精神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是为党委政府及机关单位起草文稿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而两者有机“结合”的过程,就是一种认识不断深化和思维不断升华的创新创造过程,偏离了这一点,文稿起草工作也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2.拾遗补缺,在全面准确体现领导意图上下功夫。全面、准确体现领导意图,是文稿起草的基础、前提和立足点。但是,在许多情况下,领导所授意图不可能表露和体现得那么完整和明确。有时候,领导只是提出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去做深入的调查研究;有时候,领导只是讲个大致的思路,需要我们去延伸和拓展;有时候,领导的想法还不成熟、不系统、不具体,甚至只是一些片言只语的“意见”,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思考、补充、修正、细化和完善等“拾遗补缺”工作,才能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和明晰化。这种文稿起草过程中对领导提出的问题、观点、思路、意见、设想等进行“研究”、“阐述”、“延伸”、“拓展”以及各种“拾遗补缺”的系列过程,就是一种思想、思维和理念不断创新的过程,也只有通过文稿起草者不断地开展创新性思考、创造性劳动,才能使领导的意图和观点依据更充分、思路更完整、内涵更丰富、对策更科学、措施更有力。3.统筹兼顾,在吸收部门工作意见上下功夫。党委综合性文件牵涉到方方面面,一般来说,在起草文稿前和初稿形成后,都要请有关部门提供材料或提出意见;有些专题性文稿甚至常常是由部门代拟后送到办公室来加工、修改的,部分重要文稿还需要做反复的修改和意见征求等工作。因此,在文稿起草中如何对待部门提出的工作意见,是需要很好把握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里面要把握三个度:首先要提升高度,即要从全局和理论的高度来把握部门提出的工作意见;其次要选准角度,即要根据综合文稿所具有的原则性、指导性的特点来把握部门提出的意见;第三要掌握尺度,即要以系统论的观点和辩证的方法来把握部门提出的工作意见。无论是什么“度”,把握这个问题,也仍然离不开理念创新和开拓思维的能力。
4.匠心独具,在文稿的外在表现形式上下功夫。一篇内容翔实、有说服力的文稿,如果没有好的外在表现形式,就如同一个美丽的少女穿了一件朴素的衣服。党委办公室文稿起草工作虽然讲究庄重、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但也不排斥形象生动、文采斐然。在文稿起草中,要特别重视文稿拟好大、小标题。俗话说:“文章要好,标题要巧”,“看人先看眼,看文先看题”,标题犹如“文眼”,至关重要。好的标题,特别是对偶句、排比句式的标题,能增加文稿的文采和气势,使公文读起来朗朗上口,使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要达到这样的要求,非常不容易,需要文秘人员狠下功夫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并在工作中日积月累。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向古人学习。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我们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和追求,是达不到高境界的。
四、高度重视文秘队伍建设,切实解决“队伍不强”的问题
人是文稿写作的第一要素。没有一流的文字秘书,就没有一流的文稿质量。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的高素质文字秘书队伍,是提高文稿质量的根本保证。近年来,随着世情的变化,文秘工作岗位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很多同志不愿、不想在文稿起草工作上下功夫,致使各级党委办公室高素质的文秘人员青黄不接,文秘人才断档现象十分严重。加强文秘队伍建设,培养青年秘书人员和秘书骨干力量,已成为各级党委办公室的当务之急。解决好这一问题,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拓宽选人渠道,优化秘书人员资源配置。积极适应人才流动和人才竞争的形势,降低门槛,优化环境,改革秘书人员尤其是党政机关秘书人员准入机制,拓宽和疏通秘书队伍进入渠道。一是公开招考选拔。空出的公务员编制优先应用于考录选拔
办公室人才,积极从各领域招考秘书人才。同时,创新观念,放宽政策,积极从高等院校选拔综合素质优秀的毕业生进入秘书队伍。二是推行跟班培训。使基层单位秘书到区委办跟班学习成为一项制度,在跟班学习中发现和选拔优秀秘书人才。三是广泛调查挖掘。通过平时的了解掌握、基层部门的推荐和个人自荐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全区各乡镇、区直各部门、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一线工作的业务骨干和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列入秘书后备队伍名单,建立秘书后备队伍人才库,不断优化秘书资源配置。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秘书人员业务水平。培训是提高秘书人员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为此,要把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作为秘书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来抓。着眼于党委办公室事业发展对人才和干部素质提出的要求,制定和实施秘书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和计划,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秘书人员教育培训活动。一是创新培训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不定期地组织秘书到党校、外地参观学习,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专业和理论培训班,不断拓宽视野,拓展知识面。结合工作实际,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和学者举办专题辅导讲座和业务研讨讲座,提高秘书的政治业务素质。二是拓宽学习领域。各级党委办公室要督促秘书在学习秘书传统业务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协调处事、科技、经济、管理、现代化办公等与秘书工作有关的知识,努力使秘书人员成为“多面手”,切实做到张口能讲、提笔能写、动手能干。三是扩大培训覆盖面。定期不定期举办全区党委办公室工作培训班,力争全区党委办公室秘书人员都能接受培训,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3.注重人文关怀,营造秘书工作良好氛围。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不断建立和完善秘书工作激励机制,在政治、经济待遇等各方面对秘书人员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充分调动秘书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秘书工作的吸引力。二是政治上注重培养。秘书人员在领导身边长期从事参谋、助手工作,受领导的培养教育和熏陶,成长进步较快。为此,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唯才是举,坚持以能力取人,以素质取人,以实绩取人,充分调动秘书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推荐提拔,帮助优秀秘书脱颖而出,使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秘书人员从“幕后”走向“舞台”,走上领导岗位。三是工作上创造条件。有意识地经常给秘书人员出课题、定计划、交任务、压担子,多为他们提供一些参与协调处理重大问题的机会,多信任、多放手、多支持、多鼓励,让他们满怀信心、独挡一面地开展工作,保证秘书人员在其位、称其职、尽其责。四是生活上倍加关心。立足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秘书人员生活中的后顾之忧,特别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好家属工作调动、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安下心、扎下根,一心一意搞好工作。在业余活动方面,要搭建平台,通过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增进秘书和领导之间、秘书和秘书之间的交流,增强秘书人员的荣誉感和凝聚力,着力营造“严肃活泼、真抓实干、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第二篇:文稿起草心得体会
文稿起草“三台阶”
文稿是领导行使职能、推动工作、实时决策的重要载体。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文稿在领导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文稿起草工作,潜心钻研,精心打磨,使之成为“专攻术业”和“立身之本”。
“夯基垒台”——善于领会
文稿实质上是一种表达领导思想感情、体现领导工作个性、展示领导精神风貌的重要载体。文稿起草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所服务的领导是否认可和满意。因此,起草文稿必须要把准确领会和体现领导意图特别是工作意图作为先决条件,这样才能把握住文稿的主旨和基调,把握住行文的重点和方向。这一点上,除了主动询问以外,我们还可以仔细研读领导在不同场合、不同时期的讲话、文章,特别是一些能够体现领导思想和要求的发言稿、调研报告等,加以消化、归纳、提炼,用心揣摩领导习惯的立意角度和工作思路,与领导保持“同频共振”,想领导所想之事,谋领导所谋之策,言领导所言之语,这样才能为文稿起草打下坚固的基石,促使文稿内容与领导意图有效对接。
“立柱架梁”——勤于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做工作往往是厚积薄发,文字工作尤其如此。要提高文稿起草的水平,就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重视平时的积累,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库。一方面要专攻各项理论方针政策,对于文稿来说,理论是灵魂,政策是生命,只有拔高政治站位,才能在谋篇布局上有高度、有深度,确保起草的文稿有指导性和实践性。另一方面要博通经典文章、名言警句、诗词歌赋,有意识的摘录一些精辟深刻、发人深省、集思广益的文章。只有积淀足够的文化底蕴,才能在遣词造句时有新意、有特色,增加文稿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同时,积累知识不等同于堆积,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学习、整理、思考的过程,最后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样的日积月累,才能真正的实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添砖加瓦”——精于推敲
好文章都是反复推敲修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一篇初稿完成后,往往很多东西还比较粗,需要经过反复的修改完善。一是要审视思想上有没有问题,主题是否鲜明,观点是否站得住脚,措施部署是否符合实际;二是要推敲层次是否清晰明了,各部分、各个分论点之间的论证是否严密,架构是否合乎逻辑,段落间是否衔接紧凑,开头结尾是否遥相呼应;三是要斟酌语言是否精确,文字上不出纰漏,是对一篇文稿的基本要求。要确保没有语病和错别字,标点符号也尽量不要出现错用。修改文稿可以采用一个人阅读,其他人当听众的方式,一旦发现读着不顺口、听着不舒服、表述不妥当的地方,就要及时进行修改,力求达到文句干净、文笔生动的效果。同时还要广泛听取领导和同事的意见和建议,凝聚众人的智慧,才能形成一篇过硬的文稿。
“文章千古事,甘苦寸草心”。文稿起草工作是一种单调枯燥的工作,也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职业。自古就有“文可定国”之道。“文”能出思想、出成果、出风采,能展现巨大的精神力量,推进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我们要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做到参之有道、谋之有策,真正成为领导的“智囊”。
第三篇:办公室人员如何起草好领导讲话文稿
办公室人员如何起草好领导讲话文稿
办公室是指挥中枢,是办事机构,是“智囊团队”。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我的理解,首先要当好参谋,就是想办法,拿主意,辅助决策。其次要练好公文写作基本功,以文辅政。因此,当好参谋,便是办公室人员的重要职责,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公文、领导讲话等形式当好参谋助手,这就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智慧要高人一等,能力要胜人一筹,参谋要先人一招。毋庸讳言,当前,我们办公室干部参谋助手能力的发挥与客观要求还有差距,如:参谋
“浅”,有的同志遇事不能从全局出发,提出处理问题的意见、办法及建议缺乏力度;参谋
“弱”,对工作提不出具体落实的办法,上级精神与基层实际怎么结合心中无数,没有创造性工作;参谋
“单”,领导交待“一”就办个“一”,顺利的时候还能完成,一遇到变化,就乱了手脚,不知道如何随机处置。如何参谋?要开动机器常谋事。
我认为,当好参谋助手,办公室干部要具备超前意识,时刻想着应该干什么,吃透上头精神,掌握下头情况。领导决策前,广泛收集材料,提政策依据,供决策参考;决策实施后,又要主动反馈,协助领导发现解决问题。要换位思考讲高度。为谁起草公文,就站在谁的高度来写,换位思考讲什么、怎么讲,就是“开门当秘书,关门当领导”。如果不是这样,要么从业务部门角度考虑工作谈得琐碎;要么照搬照抄上级讲话,没有针对性,造成领导不满意,则是必然的。但是,起草领导讲话稿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邓小平同志指出:“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这深刻揭示了文稿在领导工作中的重要性。起草领导讲话稿是办公室人员服务决策和辅助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自身政治素质、理论水品、思维能力和写作功夫的重要途径。所以,写领导讲话稿要弄清三个问题,给谁写、写什么、怎样写。所以要做到“三研究”,研究人、研究事、研究文。今天,我就这些年来对领导讲话稿写作的看法和感悟与大家进行探讨,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起草领导讲话稿的基本知识
(一)怎样看待领导讲话稿?
领导讲话稿,是指以个人名义代表组织发表的书面材料,是处理公务活动的一种组织行为。这个定义,是我参考有关书籍和文章后的理解,不是权威说法,大家也可以谈自己的想法。无论怎么看,我们都可以感受到领导讲话稿的三个特征:一是以领导名义发表;二是代表组织行使职权的行为;三是处理公务活动的行为。
围绕这三个特征,要确立三个观念:
第一,领导讲话稿姓“公”、不姓“私”。领导同志发表讲话稿是基于公权力的一种组织行为,不是个人的事情。办公室人员在起草领导讲话稿时,要与写自己的文章区别开来,每一个观点、每一句话要有理论和文件依据,要符合实际情况,要体现领导同志的思想和意图。
第二,领导同志发表讲话稿是在行使“话语权”。一个人担任领导职务以后,就成为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引人关注。领导同志发表的讲话稿不一定是文件,却往往是文件的解释,政策的宣传,也是工作的部署。由此,可以得出一个领导讲话稿的概念,领导发表讲话稿就是在行使一种权利,即“话语权”。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帮助领导同志起草文稿也是在间接的行使“话语权”,具体讲叫“参谋权”。因为写进文稿的内容,如果领导同志没有否定,征求意见时别人也没有反对,就变成了组织决定。
第三,办公室人员要树立“以文立身”的思想。办公室工作需要大量的文字来体现。很多领导同志感叹,机关的人不少,但能动笔的人不多。我个人认为,“笔杆子”是办公室最稀缺的人才资源之一,能协助领导行使“话语权”的笔杆子是办公室最可贵的人才资源之一。现在,办公室干部素质越来越高,有培养潜力的人很多,如果每个人都能拿起笔为领导搞好服务,我们办公室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就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二)领导讲话稿的内在要求。
领导讲话稿最重要的使命是解决问题。这一本质,要求讲话必须先拟出提纲,而不能随感而发、随意而写,更不能信马由缰、写到哪里是哪里。因为领导讲话常常是代表一个班子、一个集体,讲话提纲须送领导审阅同意,重要讲话的提纲还要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所以,领导讲话稿内容上必须达到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政策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即做到“三讲”“四要”。
首先做到“三讲”。围绕上级精神讲。传达不能走样,贯彻不能变形,很多重要的、核心的精神要原原本本传达。结合工作实际讲。传达贯彻是过程,落实是目的,落实不能“空对空”,而要“空对地”,也就是把上级精神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紧扣解决问题讲。不解决问题的会议不需开,不解决问题的讲话不必讲。写讲话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推动发展。
其次做到“四要”。一要大处明晰。整个讲话讲哪几点、回答哪几个问题要十分明确。比如有的领导讲话稿第一点讲为什么,第二点讲是什么,第三点讲怎么做。总的要求是,层次必须分明,不能模糊甚至前后打架,逻辑必须严密,不能脱节甚至混乱。二要重点突出。少数讲话需要面面俱到,更多的讲话需要重点突出。三要观点鲜明。讲话是观点的集合,观点是思想的结晶。一篇讲话,主题是最大观点,还需要有众多的分观点、小观点来支撑主题,主题如“明月当空”,观点是“众星捧月”。这些观点可以通过分级标题来体现,也可以随处“闪烁”在讲话中。观点从哪来?从实践中发现,从思想上发掘,领导那儿可得到,基层干群中可得到,专家学者中可得到,个人学习研究中可得到。四要体例统一。通常的做法是,列提纲就应“提前控制”每个部分的篇幅,以求得总体结构的基本匀称。层次基本相同,一级标题下面可列二级、三级标题,根据需要去列,但最好基本相同。同一级标题最好用一样的句式和结构,差不多的字数和语气。因为整齐的标题形式,除了表情达意的明晰外,还特别易于传达贯彻、便于干部群众掌握。
(三)领导讲话稿的行文规范。
作为一种常见的、严肃的文体,领导讲话稿从形式到内容都必须力求完美,每一个观点、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合乎规范,不能有丝毫马虎,不能出现文字表述上的“技术错误”。
一是主旨明确。
领导讲话稿一定要有明确的主题。稿子的思想观点、引用素材、内容表述都要为主题服务,不能背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也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二是结构严谨。
任何一篇领导讲话稿都应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各部分之间相互承接、相互呼应,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层层递进、渐次展开。在谋篇布局的时候,先后顺序如何安排、重点内容如何突出,都要精心设计。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最常见的逻辑结构:首先,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深刻认识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增强责任;其次,根据上级组织的部署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明确总的要求、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政策措施;再次,围绕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明确组织保障和落实措施,建立可行的工作机制,使各项工作细分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三是格式规范。
领导讲话稿格式没有具体规范,但在实际工作中,均是严格按照公文格式规范来执行,这是在长期的机关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既是内容表述的需要,也是形式完美的需要。从标题、导语、正文到结尾,都要严格规范,不要随意省略,也不要随意变通。四是语言准确。
领导讲话稿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转化为执行者的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具有权威性、严肃性,白纸黑字,难以否认,必须在准确性上狠下功夫,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言而可行,不能有差错,不能随意乱说。这也要求我们办公室人员从开始起草到文稿出手,都要养成良好的锻词炼句习惯,一句话、一句话地写到位、抠准确,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好用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删掉废话,保留精华。在我分管政府办一科工作近两年的时间里,收到各单位、各部门上报的材料无数,有的文稿还是经过我们的科室审核过的,在这些稿件中,有些稿子可以说“每句话都有问题”,出现这样情况,我认为主要还是因为没有用心、没有尽责造成行文语言习惯不好,锻词炼句功夫下得不够。二、起草领导讲话稿的基本素养
文章写得好不好,当然要看能不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但从根本上看,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要看一个人学习的主动性、思想境界、实践经验和敬业精神。简而言之,就是素养决定质量。这里,我谈四个方面的体会。
(一)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
公文是公共政策的文字化,也是公共管理依据和体现,根本目的是要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每一篇公文的起草都需要丰富的、宽广的专业知识。领导讲话稿更是知识含量非常高的“作品”。在这一点,写稿子首先是要写知识。我体会,刚参加工作时,对写文章的技巧知之甚少,之所以常常有机会参加文稿起草,主要还在于学习的主动性。我总结,要想写好文章,必须要成为社会的“杂家”、机关的“专家”和写作的“行家”。
一是成为社会的“杂家”,具备较为广博的知识。
一方面,看懂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稿引用的概念、术语,准确地理解文件精神、把握领导意图;另一方面,了解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对每个领域正在发生的事情有大致的了解,努力知道怎样把文件精神与实际相结合起来,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二是成为机关的“专家”,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具备做好本职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我们办公室干部要常常问自己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你在哪一个方面懂得比别人更多、做得比别人更好?”如果没有,赶紧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准一个突破口,花大时间、下苦功夫去培养和形成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能力,使这项能力在机关具有相对优势;如果有,还要锲而不舍地追求和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使这项能力在机关取得更加明显的优势。这样以后,领导同志在着手某一项工作、起草某一个稿子时,自然会首先想到你,放心让你做。这是我们在办公室立足立身、顺利成长的核心能力。三是成为写作的“行家”,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
从本质上讲,写文章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我们在学习和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要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写领导讲话稿的特殊要求,了解各种文体的思维特点、格式规范和行文方式。在写作过程中,要时刻把握两个关键环节:归纳总结,加工提炼。归纳总结就是要善于对实践过程进行抽象思维,抓住最本质的特点,写出文章的亮点;加工提炼就是要善于对各方面的材料进行分析判断,综合加工,反复提炼,把精华的东西展示清楚,表现出来。(二)生活体会和工作经验。
写好文章的素养大量来自于生活。清朝钱泳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宋朝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没有丰富的生活体会和工作经验,写出来的文章特别是领导讲话稿,自己都会感到心中没底。
一是要增强自己的学习力。
我在这里讲的学习力,主要是指总结经验、提升自己,了解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读书识字。因为,对于办公室工作人员来说,基础知识的学习任务在学校里就完成了,现在需要的是岗位学习、终身学习。管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经验曲线”,又称为“学习曲线”,是指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的工作过程也是学习过程,从事这项工作的时间越长,积累的经验越丰富,总结的教训越深刻,工作起来就会轻车熟路,比新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有明显的优势。大家要善于运用“经验曲线”原理为自己积累优势。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两句话,第一句:美国企业家杰克·韦尔奇说,“你可以选择拒绝学习,但是你的竞争对手不会。”办公室工作其实也是一种竞争,是知识素质和学习能力的竞争。学校刚毕业时,每个人的知识差不多,但工作时间长了,就会显现出差别。因为有的人仅限于原来的书本知识,有的人却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第二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保罗·郎格朗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通过教育的普及,绝大多数人识字已经不成问题,但会不会真正的学习特别是对新知识新观点的学习仍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中央号召大家要做学习型干部,我理解,名符其实的学习型干部,不仅要坚持学习,而且要坚持用正确的方法学习。二是要培养自己的实践力。
学习是一种能力,实践更是一种能力。机关干部不是学校老师,不是理论研究者,学习和实践都非常重要。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躬行为启化之源。毛主席说,“调查是十月怀胎,解决问题是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要解决问题。领导讲话稿的任务是指导实践,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有的人文笔非常好,公文写不好,领导讲话稿写不好,为什么呢?正是因为他们缺乏工作岗位上的实践,缺乏必要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仅有调查没有研究也是不够的。毛主席还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前一句话知道的人很多,后一句知道的人不多。在调查研究中,我们不仅要把实际情况是什么搞清楚,而且要把应该怎么办搞清楚。总之,调查研究不仅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同样是文稿起草人员的一项基本功。三是要提高自己的加工力。
写文章特别是写领导讲话稿,是对理论认识和实际情况的加工过程。起草人员的大脑就是一个综合“加工厂”。我们每一个办公室工作的同志,都要学会发挥综合“加工厂”作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了解实际情况,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我们政府办公室的同志来说,理论上、政策上的原创权在上级党委政府,我们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把上级党委政府的精神与清镇实际结合起来,把功夫下在结合上,在结合上出创新成果。以上学习、实践、思考三个方面,构成了积累生活体会和工作经验的整体,我们都要努力做到学思结合、知行合一。此外,独立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决定着每个人在工作实践中能否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社会的向上发展是不可想象的。”每个领导干部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习惯,我们起草领导讲话稿也要有相应的独立思考能力。否则,稿子由谁去讲、文章由谁去写都一样,千篇一律,没有灵性。
(三)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
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决定着文章的境界。在这方面,我主要有四点体会:
第一,“文章为思想而写。”三国时曹植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宋朝周敦颐说,“文以载道。”写文学作品,不一定要有实用,但写公文一定要讲究实用。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领导干部的思想观点、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都要通过文字形式表现出来,否则没有办法传播和执行。
第二,为文第一要激动。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别人。感动就是用心去写。时下流行“感动”这个词,这个词之所以流行,就是大家感到心与心之间要贴近,要交融。毛主席说,“写文章是专为影响别人的。”文章有“心”,自己先用心,才能感动别人的心。有的人写文章要讲灵感,我体会所谓灵感,就是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为自己所写的东西而激动,激动可以激发灵感。当然,我还体会,写领导讲话稿是命题作文、是限时作文、是替别人作文,有灵感要写,没有灵感也要写,自己一定要端正态度;同时,写领导讲话稿也是一种“良心活”,只有我们用心、尽力,心甘情愿、加班加点地写,领导一定会善待我们。
第三,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做文先做人,文品是人品的重要表现。有的人文章境界很高,这同他的思想品格高尚是紧密相联的。正所谓,“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我们想写好领导讲话稿,就要经常从国家和民族的全局和战略考虑问题、总结过去、谋划未来,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大气。
第四,文风看作风。从文章的内容往往可以看出你的调查研究是否扎实。毛主席是最注重文风的人,他在《反对党八股》中说,“要使革命精神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的文风。”枯燥、冗长的文章是很乏味的。给大家讲一个朱元璋和茹太素的故事:洪武九年,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书皇帝,朱元璋叫人读到6370字,仍然没有进入正题,一生气,就叫人把他打了一顿板子。打完板子还要接着听。听到16500字时,才进入正题。朱元璋认为,茹太素建议的五件事情,有四件可取。17000字的奏章,只需要500字即可。之后,朱元璋把这件事的经过写成诏书,颁令天下,狠刹繁冗之文风。我们要记住,废话写得太多,是会被打板子的。
(四)认知高度和审美能力。
写好文章,要能够看懂好文章,多读好文章,有一定的认知高度和审美能力。高度决定视野。站得高,眼界才会宽;看得懂好的东西,自己才知道差距在哪里。这里,想和大家讨论一下文章的精、气、神,这三个方面集中体现了文章的高度和美感。
精:文章的意境。近代王国维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鹊踏枝),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修·蝶恋花),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此第三境也。”经历了这三种境界的人,写出的东西就会意境深远,引人入胜。在这里,我与大家分享一下一位70后副省长曾经不足2500字的发言,这位领导名叫费高云,生于1971年8月,是江苏史上首位“70后”副省长,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70后”省部级官员之一。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他在2017年担任江苏常州市委书记时的一篇经验交流材料。之所以作推荐,是因为从公文写作的角度看,此文可谓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该文篇幅精悍,结构严谨,脉络清晰,构思巧妙,尤其是行文中采用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引用大量接地气、带土味的大白话,使整篇文章生动活泼、兴致勃勃,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希望大家通过认真品读,从中能够学习体悟此类文章写作技巧。
文章标题:情暖民心润物无声
回应民意掷地有声
(标题采用对偶的手法,简洁明快,形式工整。“润物无声”与“掷地有声”形成了强烈反差和鲜明对比,“无”与“有”之间产生了反衬的效果)
正文开篇: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落实”,根本在于切实解决基层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密切干部群众“鱼水之情”(这部分谈认识,摆观点)。走访企业,我们给出创新良方;走访群众,我们谋划富民良法;走访干部,我们寻觅工作良计;走访名士,我们探问发展良策(这部分采用排比的手法,凝练地陈述在“大走访大落实”中采取的措施,尤其是“给出良方”“谋划良法”“寻觅良计”“探问良策”别具匠心,体现出作者的深厚功底)。常州深入开展“四访四求”大走访活动,既将省委“大走访大落实”的总体要求和核心内容贯穿其中,又融入发展处于关键阶段的担当意识和实干精神,解决了企业对转型发展的需求,呼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汇聚出强大合力(这部分对“四访四求”活动作以准确定位,陈述活动取得的成效)。
第一部分:访出亲民爱民好作风
开展大走访,就是要以在一线的状态、沉下去的劲头,做到“硬板凳”坐得了、“凉白开”喝得惯、“群众手”握得紧,实现党员干部作风的大转变(此处用形象的话语,阐述开展大走访应该秉持的态度)。
因人而异访。用“一秘笈、两携带、三搭配”模式同各类人群说上话、交上心(此处用词口语化,通俗易懂,通晓直白),党员干部自创《大走访秘笈》,总结归纳走访不同对象的注意事项:携带工作证亮明身份、携带鞋套走家入户;以男女搭配、本地外地干部搭配、老中青干部搭配的方式,破解心理防备、方言障碍、年龄代沟,不仅敲开百姓家门,更敲开群众心门(此处用语朴实接地气,让人感觉有温度)。
因地制宜访。最真的情况在车间,最实的情感在田头(此处运用富有哲理的语言,陈述观点)。党员干部深入车间,听企业转型发展的困难和诉求,把“三位一体”奖补政策、科技创新“29条”介绍给企业;深入田头,向农户宣传农业转型十策、强农惠农十条、富农增收十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因时而动访。走访农村,充分尊重农民的作息习惯;走访社区,利用晚上或者双休日开展“月光访”和“周末访”;走访企业,利用企业员工用餐间隙开展“错时走访”,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确保访民不扰民。(第一部分出彩的地方是,总结出了“因人而异访”“因地制宜访”“因时而动访”三个做法,提纲挈领,一目了然)
第二部分:访出排忧解难好点子
开展大走访,重在办实事、解难题。广大党员干部走农户,与群众真心“攀亲戚”;进企业,为发展按下“快捷键”;去工地,助项目跑出“加速度”(这段采用比喻手法,通过真心“攀亲戚”、按下“快捷键”、跑出“加速度”几个关键词,陈述了大走访的做法)。
问题交办靠机制。探索建立“纵向联动”+“横向统筹”的问题办理机制,走访单位首先立足自身,统筹资源尽力解决;属于镇村层面可以解决的问题,及时交办,督促解决;需要辖市区或市级部门办理的,委托办理,跟踪督查;对共性疑难问题进行归纳梳理,重点研究解决,确保每天有人关注问题、每个问题都有着落,尽早让基层、群众遇到的难题画上句号。
提质增效强服务。针对大走访中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跑马拉松”问题,我们变传统窗口的“细分业务制”为“综合项目制”,使得大部分事项可以一个窗口一套材料办结。针对大走访中企业反映的工程验收资料不共享、流程无法变更等问题,各地推出“竣前辅导”,协调相关部门提前进场,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办理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店小二” 式的服务(这段采用比喻的手法,如:办事“跑马拉松”、“店小二” 式服务)。
各显其能解难题。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就业创业、医疗保障等问题,各地各部门进行重点突破、制度化解决。溧阳市“4大环节、5项清单”提高办理成效,高新区“ABCD” 工作法有效解决难题,钟楼区“加减乘除”法助力企业转型发展,市人社局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业务已经成功覆盖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这段采用借代的手法,如:“ABCD”、“加减乘除”)。
第三部分:访出和谐稳定好局面
坚持把排查化解基层矛盾和安全隐患,作为大走访活动的阶段性重点,努力把问题矛盾解决在基层一线,把安全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这里提出大走访活动的重点和目的)。
“走遍走全”实现精准覆盖。坚持市县镇村四级联动,确保党员干部全覆盖、镇(街)村(居)全覆盖、各类企业全覆盖、群众家庭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注重点面结合,扭住“牛鼻子”、抓在关键处,推进“三查”常态化,加大对重点人群排查管控力度,全市流动人口登记率95%以上、重点人员登记列管率100%,寄递业从业人员登记率达95%以上(这部分运用数字作以支撑)。
“访深访透”化解矛盾隐患。在大走访中突出排查化解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尤其是重点领域的矛盾,以及感情、债务等易发“民转刑”案件等纠纷,防范个人极端事件、重大恶性刑事案件。提档升级三级综治中心,全力打造枢纽型实战型平台。建成合成侦查中心、合成防范中心等现代警务平台,全市刑事、“八类”“两抢”案件数连年下降、破案率连年上升。
“落细落实”确保和谐稳定。坚持发展与稳定并重、富民与安民共进,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深化平安常州建设,群众安全感、法治建设满意度、政法队伍满意率“三大核心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成绩。常州市运用稳评思维化解“邻避”风险做法受到中央综治办肯定,“百姓议事堂”“和谐促进会”等基层治理典型多次被《人民日报》推介。(这部分采用“走遍走全”“访深访透”“落细落实”三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语,陈述主要做法和成效,总结到位,新颖别致)
第四部分:访出常态服务好机制
引导党员干部逐渐由“组织指派去”变为“内心主动去”,切实把大走访活动上升为深化“两学一做”、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长效举措。
“即知即改”+“标本兼治”。群众反映问题承诺15日内解决或答复,不再担心问题反馈“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各地各部门在及时解决个性问题、具体问题的同时,也着力突破根本性、全局性的难题,梳理形成了看病难看病贵、农村养老、老小区改造、流转土地补偿等33类城乡居民共性难题,以及融资难融资贵、招工难用工贵、审批程序复杂等23类企业共性问题。市领导牵头包办、全程跟踪管理、纳入督查系统,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
“集中走访”+“长效服务”。立足常态长效,在经济薄弱村建立“项目专员”“第一书记”派驻机制,协助村“两委”班子兴办惠民实事、加强基层治理,变“走访”为“常驻”;在社区成立了由党员志愿者、热心居民组成的法律援助、矛盾调解、环境巡查、扶贫帮困、家政服务等10支“红色帮帮团”特色队伍,专门开通便民服务热线,深入社区家庭解决实际问题。
“线上抢单”+“线下服务”。着力营造“亲”“清”政商关系,建立服务企业的“一网一号一群”。在市重点企业微信群里,各重点部门一把手“滴滴抢单式”服务,群内提出的问题均能在15分钟内得到解答,答复率达100%,赢得广大企业家纷纷点赞。党员干部走访时发放的联系卡,背面印有涵盖八大方面惠民富民政策的二维码“小程序”,无需下载注册,扫码即用,不仅能进行搜索,还能直接提问和“召唤”线下服务,让服务群众24小时不掉线。(这部分最精彩的地方是,采用了做法+目的的写作手法,归纳提炼出了“即知即改+标本兼治”“集中走访”+“长效服务”“线上抢单”+“线下服务”这三个别具特色的小标题,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文章结尾:群众的满意是我们走访的根本出发点,更是检验落实成效的关键所在(这里与开头相呼应,形成闭环效应)。我们将认真贯彻省委决策部署,坚持不懈做好“大走访”这篇文章,持之以恒推进“大落实”这项工程,摸实情、寻良策,办实事、解难题,“润物无声”情暖民心,“掷地有声”回应民意,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种好群众认可、百姓满意的常州幸福树(这段是表态性的话语,是经验交流发言的常规写法)。
气:文章的气势、结构和语言流畅。下面,我结合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庆典欢迎晚宴上的致辞》谈谈文章的“气”,这篇讲稿我把他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问候:(这部分特别问候现场重要嘉宾、大领导,及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这是致辞的基本是规定动作)
行政长官梁振英先生,候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同胞们,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时隔9年,重临美丽的香江,同大家共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我感到十分高兴。在此,我代表中央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体香港居民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第二部分为回忆和肯定:(此部分习总用三句短语统领三段话,高度凝练,又比较优美,主要内容是回顾过去、肯定成绩,特别是肯定发展成绩,一般在场面上必不可少。习总在这里用了两个“点赞”,可能有不少人觉得这种“流行语”不够大气、庄重,非要用一些干巴巴的词,那么你看到了,总书记都敢这么用,你还怕什么呢?)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香港特别行政区迎来20周年的生日。回想当年,游子回归母亲怀抱的一幕幕感人场景仍历历在目。我们还记得,香港政权交接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雄壮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的神圣庄严。我们还记得,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进驻时,香港同胞冒着瓢泼大雨热烈欢迎的兴奋激动。我们还记得,在喜迎回归的日子里,神州大地张灯结彩,男女老少载歌载舞,举国同庆的幸福欢乐。这些历史画面已成为全体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春耕夏耘,万物生长。20年间,“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就像一棵幼苗,在风雨中茁壮成长,结出了累累硕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确立的特别行政区制度有效运作,民主政制依法推进,政府效能、法治水平等多项指标均比回归前大幅提升;经济平稳增长,竞争力和自由度在全球名列前茅;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人均预期寿命位居世界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央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但主要还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广大香港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要为香港同胞点赞!为所有作出贡献的香港社会各界人士点赞!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在统一的国家之内,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个别地区依法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在过往的人类政治实践中还从未有过。前人用超凡的勇气探索和突破,后人要以坚定的信念实践和发展。前进道路并不平坦,但我们实行“一国两制”的初心不会改变,决心不会动摇。我们要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恒心,推动“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更大成就。
第三部分为希望和鼓励:(习总用了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国家三个相信,层次清晰。论点和材料高度一致,材料支撑论点,论点概括材料。论证时不是简单喊口号,而是立足实际,有逻辑地说明。比如第二段相信香港,分经济优势、区位优势、制度优势几个层面论证,列举了诸多细节,具有说服力。)
在这里,我想对香港同胞讲“三个相信”。第一,相信自己。中国人是了不起的。我们有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在有史籍记载的多数时间里,中华民族在经济、科学、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都走在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尽管中国在近代以后落后了,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华民族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香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现代化大都市,是一代又一代香港同胞打拼出来的。香港同胞所拥有的爱国爱港、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灵活应变的精神,是香港成功的关键所在。我要特别指出的是,香港同胞一直积极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对此,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从未忘记。香港同胞不仅完全有能力、有智慧把香港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而且能够继续在国家发展乃至世界舞台上大显身手。第二,相信香港。香港发展具有很多有利条件和独特优势。香港经济高度自由开放,人员、货物、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这是吸引国际资本、留住本地资本的重要因素。香港法律、会计、监管等制度同国际接轨,服务业完备,政府廉洁高效,营商环境便利,深得外来投资者信任。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是连接内地和国际市场的重要中介,是国家“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服务平台。迄今香港仍是内地最大的外来直接投资来源地和境外融资平台,同时也已成为内地最大的境外投资目的地和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更为重要的是,香港享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不仅能够分享内地的广阔市场和发展机遇,而且经常作为国家对外开放“先行先试”的试验场,占得发展先机。“沪港通”、“深港通”以及即将开通的“债券通”都在香港试点。香港只要巩固和提升这些优势,就一定能够留住并吸引各方投资和人才,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中把握机遇,促进本地创新创业,开发新的增长点,续写狮子山下发展新故事、繁荣新传奇!第三,相信国家。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祖国始终是香港的坚强后盾。经过近40年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目前,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我国科技实力日益强大,高性能计算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北斗导航、载人深潜等尖端成就相继问世,高铁走向世界,自行研制的大飞机首飞成功。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倡导的亚投行已批准成员达80个,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有1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一个多月前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中国倡议引领世界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祖国日益繁荣昌盛,不仅是香港抵御风浪、战胜挑战的底气所在,也是香港探索发展新路向、寻找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的机遇所在。国家好,香港会更好!
第四部分为共鸣收尾:(此部分在引起听众共鸣
“爆点”中结尾。最后的祝福是宴会致辞中必不可少的,此部分习总引用流行歌曲,一篇好致辞里总要安插一两个这样能引起听众反响、共鸣的“爆点”,给观众新鲜的刺激。)
同胞们、朋友们!正如香港一首流行歌曲中唱到,“自信好要紧,应该放开胸襟,愿望定会一切都变真”。只要我们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国家,坚持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够开创香港更加美好的明天。我提议:为国家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为在座各位朋友及家人的健康,干杯!
(这篇讲稿高屋建瓴,气势宏大,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鼓舞。这样的稿子,普通人是写不出来的。百人学道,十人悟道,一人行道。学写稿子的人很多,写到这样的境界,惟有“笔杆子”中的国手)
神:文章的文采、文眼、警句和得体的修饰手法。我们再学习一篇范文——《毛泽东·长征》:“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这段话算上标点符号只有439字,文中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警句、名句层出不穷,结构紧凑。一次又一次追问,一层递一层纵论,高潮迭起,文采飞扬,大气派、大感情、大手笔,堪称千古绝唱。
三、领导讲话稿的写作技巧
(一)写前“三问”。
写稿子前,有三个问题要自己:一问写这篇稿子有什么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二问要用什么素材,表现什么内容?三问属于什么文体,应该突出什么特点?这三个问题搞清楚了,写起来心中就有底。
(二)形式严谨。
文体的形式是基本不变的。学写文章,模仿是最近的一条路。先有模仿,后有创造。机关工作人员,要做工作的有心人,系统地收集、占有以往出现过的文体,当前具有权威性影响的文体,特别是一些优秀的范文。需要写什么样文章、需要写什么方面的文章,先找出范文来研究,反复阅读、反复揣摩,从中借“气”,以便最快地知道写成什么样子才能过关。善于模仿,可以借鉴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别人的思想高度。你不妨问自己两个问题:你系统地用心读过的书有几本?你读一篇文章花得最长的时间有多久?读得越精,学得越深,模仿能力越强。当然,模仿主要限于形式,不是单纯地做“文抄公”,而要善于做有创造性的“拿来主义”者。具体文字表述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写出新思想新内容。
(三)内容创新。
文章是研究出来的,尤其是领导讲话稿。陈云说,“要用90%以上的时间作调查工作,最后讨论决定不到10%的时间就够了。”做到了这一点,写起文章来一定游刃有余。研究的目的在于理清思路,明确措施。措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产物,必须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经得起历史检验。
(四)话语体系。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话语体系。起草领导讲话稿,要用政治话语体系;在学术界讨论问题,要用学术话语体系;与普通群众打交道,要用百姓话语体系。起草领导讲话稿,在语言表述上,一是要注意专业术语的科学性、准确性,不能误用、错用,不懂的东西要查资料,或者向专家请教。二是要注意文章的表现力。表现力是文章的魅力所在。要用读者、听众明白易懂的语言,采用他们习惯的表述方式,把问题讲清楚、说明白,最好能写得明白如话。不要故弄玄虚,让人云里雾里。三是要注意感染力。适当地用一些适宜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四是要注意文字干净。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如果领导说你写的东西语言干净,你要记住,这是最高的评价。
(五)为文“出处”。
写文章要有依据。写领导讲话稿更是如此,引话、用典都要务求准确。在一定的范围内,上级领导的讲话稿就是要广泛传播,指导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知识产权”,你可以“大胆”地抄。在不少场合,不抄还过不了关。抄关键的话,抄准确的话,抄经典名言和权威话语,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抄也是加工转化的过程,有时候可以抄原文,有时候要抄“意思”,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情况,换成自己的话。当然,不能抄得一成不变,否则会把稿子写成上级领导讲话稿的“双胞胎弟弟”。
(六)精细打磨。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批评“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像洗脸之后再照照镜子一样,就马马虎虎地发表出去”的现象,说这叫“不负责任,到处害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所谓精雕细刻写文章,功夫多在修改打磨上。打磨的方法主要有四种:一要做到“三堂会审”:先从内容上审视,看思想上有没有问题,主题是否鲜明,观点是否正确;再从形式上推敲,看层次是否清晰明了,看结构是否合乎逻辑,看各级标题间的联系,看主题、观点、材料的关系,看段落和层次的连接,看开头与结尾的呼应;最后从语言上斟酌,看语言生动与否、句子通畅与否、词语准确与否、文字与标点正确与否。二要做到“三步走”:第一步认真看,第二步大声念,第三步模拟讲。三要做到“三校”:眼校(看),口校(读),指校(用手指点着查)。四要做到“三改”:
一是自己要推敲,反复朗读、提炼、加工,使句子精炼、准确、通畅;
二是要请别人修改,虚心采纳别人意见,讲真理、不讲面子,择善而从之;三是要在实践中检验,结合现实的反映不断修改完善。另外,在修改完善中,还要牢固树立少犯错误的观念和良好的纠错习惯。有人说,“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做人的原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但是,领导讲话稿不能有万分之一的错误,必须以“天使的梦想”为标准。一篇讲话稿写好以后,要注意,看以往,曾经错在什么地方?防止出现重复错误;问自己,这次可能会错在什么地方?避免出现新的错误。
(七)写作过程的体会。
写领导讲话稿是一种“苦差事”,但是苦中有得。我感受最深的有四条:
第一、素材第一,动笔第二。
写文章就是写材料。把材料收齐了,可以从容动笔,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二、认真第一,聪明第二。
写领导讲话稿无疑需要智慧和技巧,但并不是最聪明的人写得最好,往往是最认真的人写得最让领导放心。有人说,“动机决定一个人干什么,能力决定他能否干成,态度决定他干得是否出色。”“态度决定一切。”想写好文章必须要有端正的态度,一个字、一个字地校对准确。“魔鬼在细节!”一句之差、一字之错,也许就会让你由“天使”变为“魔鬼”,这两者之间只有很短的一段距离。第三、速度第一,完美第二。
写文章不是建筑工程,而是设计构图,在正式实施之前,随时都可以修改,甚至可以“先开枪、后瞄准”,在行动中逐步走向完美。我曾见过有的人写稿子,动笔前,左思右想,烦躁不安,烟抽了一缸,纸撕了一筐,开场白还没有写出来。这样做,人越写越痛苦。我主张先写快、后写好。第四、领导第一,自己第二。
从公文的性质而言,基本不会成就“一家之言”,也就无所谓“个人尊严”。一定要按照领导要求去写,不要凭自己喜好,胡乱“抒情”。当然,从人生的意义上,保留自己的个性和文风是很有价值的,但最好体现在属于自己个人的作品中。(八)如何才能“写得快,写得好。
”写领导讲话稿,必须既快又好。快是一种能力,好是一种境界。
“写得快”的方法,我认为包括六个方面:第一,练就过硬的基本功,达到五快,即记录速度要快,打字速度要快,收集资料要快,归纳整理要快,加工提炼要快。第二,能超前作准备。掌握工作规律,增强预见性和主动性,思想上提前介入,材料上提前准备,工作上提前动手,程序上先快后好。第三,全心身地投入。精神不能走神,精力不能分散,作风不能漂浮,专心启动、专心写作、专心完成。第四,勤于积累素材。平时要勤于耕耘,建立自己的数据库,系统化整理可能有用的资料,随时知道从哪里可以及时找到素材。第五,善于模仿。每一种文章都有内在的写作规律和特定的写作要求,绝大部分在以前都出现过。对那些经过反复锤炼、反复修改后形成的“模板”,要认真研究,善于模仿,大胆借鉴,少走弯路。第六,加强协作。善于开展分工协作,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完成文稿起草任务。
“写得好”的方法,主要是要加强五种能力培养:第一,练好学习和调查研究两项基本功,吃透“上情”,熟悉“下情”,了解“外情”。第二,打牢知识功底。打造自己的学术专长,在某个领域达到一定高度;广泛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第三,能在思想上吃苦。真正花苦功夫去学习、去思考、去钻研,打破思维“局限”,摆脱习惯“路径”,发挥“加工厂”作用。第四,善于换位思考。用心体会领导同志的思、言、行,把领导同志的“关注点”作为思考的“着力点”,按需“生产”。第五,善于总结经验。对照领导同志的批改和实际执行的效果,进行反馈思维,其善者取之,其不善者弃之。第六,提高语言表现力。研究和掌握写作规律,善于谋篇布局,精于逻辑思维,长于语言表达。第七,既注意内容,又注意细节。这需要我们完成文稿初稿后开展八问自查,即一问文风是否平实、二问逻辑是否严谨、三问措辞是否准确、四问句子是否简短、五问措施是否具体、六问数据是否可靠、七问对象是否分清、八问行文是否有错。这八问,无论是对文稿的修改还是对公文的审核都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最后,有出自荀子的这样一句话与大家共勉: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句话的意思是,道路即使很近,不走也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不做也不能成功。就象我们办公室文稿写作一样,你不去写,不用心去做,你如何知道你不行呢?
第四篇:文稿起草与文学创作
文稿起草与文学创作
虽然我们在讲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时,在外在形式上把诗歌、小说、散文和剧本划为文学类文本,把应用类文体如传记、新闻、报告、各种公文等划为实用类文本,但在实际操作时,却很难、也无必要完全将二者区别划分开来。因为文学最重要的因素是情感,而以实用为主旨的说明描述,即便是有意回避,也会隐约带出作者的情感,也就包含了文学性,也就不能将其排除在文学之外。
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本职岗位上运用文学、享受文学,用文学带动工作水平的提高,用文学审视人生、修养身心,有着自我陶醉式的体验感悟,虽不敢算作“文人”,也可以称作“文友”。这种实践和感悟基本上分为两个方面。
在文稿起草中有意融入文学因素,在恪守公文规范的前提下,用文学的浸润增强其感召力、吸引力,使枯燥冷硬的公文语言活泼起来。
参加工作以后,特别是进入机关便与文稿起草结了缘,成为“写材料”的人。这自然不能称之为文学创作,不能凭着自己的兴趣和感受来工作,那样准会闹出笑话。一般初次接触此项工作的人最容易在这一点上犯愁,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调整,迈过了这道坎儿,就基本上迈上了工作的第二个台阶了。文稿起草体现的是集体的、组织的或者说是领导者个人的思想和意图,起草者首先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意图,准确地领会和表达意图。在这一阶段掌握基本的、相对固定的一些要求,形成一个基本的框架,在这个平台上体会、理解,逐步形成符合规范的又有自己特点的路子,才可说是进入了门道。如果再向前进,则就需要融入文学的功效了,这就涉及到了文学的实用性问题。这是在掌握情况、吃透精神、理解意图、适度超越等艰苦的工作到位之后,才能着手展开的一个动作,如同给一盘即将出锅的菜肴添加作料,需要用量适度,需要掌握火候,简言之就是在“润色”。过火了味重菜焦、矫揉造作,过轻了寡淡不及、索然无味,也可惜了前面所做的努力。所以我们说文章需要反复修改,需要认真推敲,修改、推敲的效果如何则取决于主要包括文学功底在内的写作能力。这些年来,我起草完成的领导讲话、经验总结、工作报告等,自己也说不清有几百篇了,每一篇都需要付出极大心血。我曾经用一个多月时间,起草了一份重要会议的报告,引起热烈反响,被称为“近年来最好的工作报告”,赢得了不少的赞誉。那时的感觉自己就是一个主要领导,说得出格一点,这实质上是自己写出的东西得到领导满意和广泛好评的主要条件。我还写过一篇反映一个农村班子团结进取创造业绩的报告文学,一万多字,发表在《娘子关》上,文学色彩的要求就比熟悉的公文写作重了许多。反映本部门一位普通工作人员事迹的人物通讯《“打杂”之中天地宽》被中央办公厅《秘书工作》刊发后,我对公文与文学关系的认识大大深化。
我们这些机关中“写材料”的人,对那些具有鲜明特色、社会反响好的领导讲话及文件报告,总要认真学习研究,力求从中得到更多教益。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的讲话独具特色,严肃的语言中透射着活泼,恰如其分地引用典故、格言,说明深刻的道理,时常迸射出文学的火花,极少见到难以忍受的官腔。尽管他已经退休,他的讲话文稿一直为我们所推崇。当然,与身边的“高手”共同起草文稿,哪怕是他们把你下功夫写好的一个稿子完全否定,那也是得到他们“真传”的最好机会,这个机会不一定人人都可得到。
挖掘文学的实用性作用,并非是简单地做加减法,硬生生地加入作料,而是浑然天成,不露痕迹,天衣无缝,使作品具有独特风味。文学创作的最高标准自然,文稿起草的最高标准应该也是自然。因为自然比较真实,但又很难表述出来,这确实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要把文稿写活泼,在规定的框架内,用简练优美的文字增添文采,使其熠熠生辉,放射出瑰丽的色彩,这应该是另一层次的文学创作。
通过不懈的创作耕耘,从亲身经历中感悟社会,探索人生真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充分挖掘文学对人的修养功能。
参加工作30多年,年龄也超过了半百,猛然发现离退休已不到10年了,需要归纳总结一些东西,需要放弃一些不必要的顾虑,参与和体味更多的活动。这样,自己熟悉和热爱的文学就成了称手的工具。2008年举全国之力承办奥运会,全国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激发了我强烈的写作欲望。这一年,我写的《关于“吃”的记忆》通过亲身经历的事情,反映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业绩,获得全市征稿一等奖。《我的工龄三十年》通过自己参加工作后分别在学校、区级机关和市级机关三个十年的亲身感受,反映了我淋浴着改革开放春风锻炼成长的自豪和信念,获得市政协征文一等奖。我还写了《包场看电影》征文,也在全市获了奖。《三十年前的冬季》则是运用诗歌的形式,在铿锵的回忆和感叹中,赞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得到了好评。这一年汶川大地震后,我饱含深情创作了诗歌《为人师表德昭千秋》,表达了对在抢救学生中英勇牺牲的5位人民老师的敬意和怀念。
每写一篇回忆性、纪实性的文章,总是把它当作一种生活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当作从曾经有过的挫折和教训中找寻启迪的重要过程,以便能够校正生活的航标,使自己今后的路子走得更加坚实、坚定。每写一篇文章,往往是一个偶尔的因素就确定了想写的内容,然后便是较长时间的酝酿思考,一旦时间充裕,就立即下手动笔,把自己的精力封闭起来,集中时间拿出初稿,再慢慢修改润色。写完后,感觉是记录了一段正在或者已经淡漠的历史,加固了一个应当留住的记忆,心上便轻松了许多。2009年,我写了《创业进取的岁月》,反映了我曾经做过的10年老师生涯。《生日》、《责任》是我自己及家人过生日时的描述和感叹。还有《聚会》、《老爷“南巡”》、《那位美丽的大姐》,《了望那根标杆》、《雪之三弄》、《镜头中的阳泉更加美丽》,《雪之三弄》都是生活中切身的经历和感受。《三个“没想到” 一生统战情》在《中国统一战线》登载。《哦,童年》则是以轻松欢快的笔调记录的十段童年故事,公开发表后着实让我们当年的那些“小伙伴”们兴奋了一段时间。《老师你好》回忆了我在学生时代以及参加工作初期将近30位老师对我的教诲,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敬意。
要让文章成为文学作品,成为别人能看、爱看并且能留下印象的文字,那就必须有真挚的感情,首先要感动自己,不能无病呻吟。这个功夫的深浅主要看作者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实际生活中即使一件很平常的事,如果要讲给别人,效果会因人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的差异而大相径庭。讲得兴趣盎然、起伏跌宕者,必然有较好的文学功底,这种功底不一定是读书多就能具备;讲得昏昏欲睡、味同嚼蜡者,也不一定就是文化程度差。要下苦功夫,还要有悟性。几十年做文字工作,服务和接触领导同志,受到他们高层次的人品、能力、修养的感染和熏陶,确实使我获益匪浅,也使我的文章添加了灵气。
在机关工作,而且做文字稿件工作相对多一些,时常会听到一些溢美之词,如“你是秀才”,“文章写得不错”,“又看到你的作品了”。然而,连续多年一直听到这样的话,似乎就发现了另外的意思——“除了写点文章,其他方面你不行!”我的同行中有发表了不少优秀作品的领导就受到了这样的评价。之后我便消沉沮丧,有意要疏远文字,强化“其他方面”。时间再长,冷静下来,发现有些上当。机关工作中,文字水平是基本功,文学修养显示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更是提高“其他方面”的总纲。有了这样的醒悟,方向更加明确,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更加注重读书学习,注重研究探索,更加用心从事练笔和文学创作。这三年来,除了处理日常工作文稿,我还细心编辑《阳泉统一战线》刊物,创作了20多篇散文、诗歌,大都在《阳泉晚报》、《娘子关》发表,与此相应的是我在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有了新的长进。
这条路子还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因为这是成为学习型干部的要求,也是适应新时代新任务的要求!
第五篇:浅谈如何做好文稿起草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文稿起草工作
□东方煜晓
如何做好文字工作,结合工作实际,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四条途径。
一、勤于学习,提高素质。文字工作政策性强、理论性强、业务性强、涉及面广,要求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1、养成学习的习惯。学习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向报刊学习、向书本学习、向领导学习、向同志学习、向群众学习等。对于一些重要内容,要进行研究的学习。
2、打牢理论功底。文字秘书更应该努力学习,始终站在理论前沿,坚定政治方向,紧跟时代步伐。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学习是长期的、持续的、永恒的,要深入钻研、融会贯通,不能流于形式、浅尝辄止。
3、精通专业知识。对秘书学以及办公室各项业务知识,要了如指掌,这是做好文字工作最起码的前提。
4、了解一点文学常识。文字工作与文学创作具有互补性。文秘人员的文学修养决定着文秘写作的深度和穿透力,影响着文秘写作的效率,有助于增强文秘人员的创造力等。毛泽东的田家英中学时代即用此笔名在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和书评等,引起成都文坛的注意。在延安时,曾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鞭挞国民党专制的文章《从侯方域说起》,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后经胡乔木推荐正式做
毛泽东的秘书。
二、善于积累,占有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平时不注意收集材料,那么在做起文章来就难以得心应手。
1、学会观察。处处留心皆学问。经常留意所见、所闻并记录下来,特别是注意记录领导的言论。
2、学会分类。对各种材料进行归纳、分类。如按体裁可分为正式公文、日用公文、专用公文等;按内容可分为纪检、组织、宣传、政法、农林、水利、文教等,然后立档备查。
3、学会“剪辑”。经常从报刊上裁剪一些有用的文章,以备后用。
4、学会“上网”。利用现代媒体,查阅、下载、存储资料等。如台海形势报告会主持词的撰写。
5、学会“征集”。采取调研、开座谈会等形式,有目的的掌握有关材料。
三、精于构思,谋篇布局。只有肯动脑筋,才能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体现在公文写作上,除了立意正确外,一般要做到“一个清晰、四个符合”。
“一个清晰”,就是思路清晰。在下笔之前拟就一个比较详细的提纲,特别是篇幅较长的文稿,更要编写出非常具体的提纲。磨刀不误砍柴工。要养成在写作前编写提纲的好习惯,拟定出一级、二级标题,甚至拟定出三级标题。
“四个符合”:
1、符合上级精神。不管是起草文件,还是起草讲话稿,一定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并与上级的政策、文件、会议、领导言论等精神保持一致,不能背离,更不能歪曲。
2、符合实际情况。各地各单位基本情况不同,在执行上级政策时,采取的具体措施也会有所差异。对上级精神,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不能不切实际的盲目照搬照抄。
3、符合领导意图。构思的标准很多,重要的一条就是符合领导的意图。为此,我们要做到“平时我学领导,写前我问领导,写时我是领导”。起草文稿前,要尽量多的了解领导的思路、想法、语言风格等,明白领导想讲什么、怎么讲,想突出什么、强调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等。重要的文稿事先可约请领导谈谈思路和要求。
4、符合受众口味。无论是拟写文件,还是起草大会报告,都要看对象(听众或读者)。比如,在种类研讨会上,发言稿可以理论性强一些、逻辑性强一些,如果会议召开到村一级,就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性,做到深入浅出。
四、敢于创新,锻造精品。包括内容和形式两大创新,具体包括:
1、主题要新。比如,在农村工作会议上,部门领导、分管领导对农业和农村工作已讲得很多了,主要领导还讲什么?经过征求领导意见,他的讲话主要谈如何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大致思路是:农民收入的现状,收入减缓的原因和不利影响,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等,效果较好。
2、思路要新。要在层次上做到清晰,我的体会之一,是要学会概括和提炼,如信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主动出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再比如劳务输出工作思路是“增加数量,提高质量,搞好报务,引导创业”。
3、提法要新。观点要新颖、独到。如政法委“月五筹资法”、“值十防范法”等治安防范办法和“每人每天一分钱,家家户户保平安”提法就很好。
4、结构要新。比如总结工作时,不一定都是按照经济社会工作的顺序拟写标题,可以用实现了“五个增长”、推进了“四项改革”、解决了“一个历史性课题”、做到了“五个加强”等进行表述。
5、角度要新。如组织工作会议“求真务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节,是从要破除本位主义的政绩观、形式主义的政绩观、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单项出彩的政绩观、消极无为的政绩观等五个方面,进行反面论述,角度新颖。
6、语言要新。要多用口语,少用书面语。在适当的地方,可以进行修饰。如“精神文明建设绝不是软任务”说法,简洁明了。
7、标题要新。如《计生工作要做到“四个转变”》一文,可拟写这样四个小标题:变高压政策为优惠政策;变管理为主为服务为主;变暴风骤雨为和风细雨;变要我计生为我要计生。再如一次计生现场会上的讲话,在总结工作措施时,是这样写的:超前抓、抓超前,基层抓、抓基层,重点抓、抓重点,示范抓、抓示范,合力抓、抓合力等,运用回环辞格,比较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