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院办公室调研督察总结材料
一、大宣传格局落实情况
中院与我院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中规定我院信息任务为国家级2条,省级7条,市级24条,调研任务为国家级2篇,省级4篇,市级2篇。截止6月30日,我院共编发信息25期27条,被省高院采用4条,市中院采用 条,完成省级调研任务6篇,市级调研任务2篇。
二、大督查格局落实情况
近年来,我院坚持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视察法院工作,上半年共邀请人大代表旁听案件1件,参加旁听人大代表6人,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法院6人次,走访人大代表10人次。同时,我院积极办理人大、政协及上级法院交办的案件,均能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三、加强司法政务管理的做法及建议
我院认真落实最高法院关于加强司法政务管理的有关要求,坚持为审判和执行工作服务的工作方针,抓好司法政务管理,为全院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提升司法政务管理水平,为公正、高效审判提供良好服务。
1、加强信息、调研工作。为给领导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有参考价值的依据,我院组织全院法官围绕审判工作、法院改革和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开展调研,提出对策,撰写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文章并在相关报刊和网站上发表。同时,进一步发挥信息联络员的作用,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使各部门在工作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能够及时上报有关情况,保证了信息畅通。
2、加强诉讼费管理及罚没收入工作力度。我院诉讼费纳入预算后,预收诉讼费由我院立案庭收取,当天收取的诉讼费,当天与农行结算,汇入指定的诉讼费专户,杜绝了坐收坐支。在罚金刑的执行方面我院要求干警要尽力做当事人及其家属的思想工作,促使罪犯本人交纳或其家属代其交纳,对于逃避交纳和暂时无力交纳的,加大监督力度,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的,随时强制交纳。
3、完善了电话接听,印章管理制度。办公室的工作虽然繁杂无章,看不到量化的成绩,但办公室无小事,有时可能因为接电话的态度不好而影响法院的形象,有时可能因为电话没人接而影响重要工作的及时落实,有时可能因为一个会议未及时通知领导出席而影响工作,为此,我院制定了严格的电话接听、登记、汇报制度,明确定由专人负责登记、汇报,以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印章管理要求更加严格,除正常的法律文书外,其它用章事项必须经领导签字批准,而且进行认真、详实的登记。
4、完善接待制度。接待是办公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最容易体现单位的形象。在接待工作中,我院注意接待的规格、费用的开支、食宿交通的安排。建立接待工作制度,对接待的礼仪、规格、费用标准等作出规定,并严格执行。只要有接待任务,办公室接到通知后,按照规定启动接待程序,接待室、参观点、车辆、汇报等工作都有专人负责,立即行动,避免了过去手忙脚乱的现象,树立了法院形象。
5、对档案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严格调阅、调卷的审批手续,除符合规定程序外,一律由档案室派专人进行,禁止调卷人自行带卷复印,保证了审判机密不泄露。
6、车辆管理规范化。对车辆管理进行了认真调研,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吸取其他法院的管理经验,制定了车辆管理制度,完善了车修、车燃、驾驶员管理派车等制度,建立了车修、车燃、行驶里程、机油三蕊更换等管理台帐,使车辆管理透明度更高,对司机的管理更加规范,节假日车辆都能停在院里,减少了车辆事故和浪费,为服务审判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对加强司法政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1、尽快改革法院经费保障体制。由于现行的经费保障体制使法院经费受地方财政影响较大,各地法院间经济状况不均衡,不仅影响法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严重制约了各项司法政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建议法院系统的诉讼费用由国税代收,直接进入中央财政。法院系统的经费都由中央财政负担,国家财政部根据全国人大批准的法院系统经费预算,按时足额拨到最高人民法院并逐级下拨。
2、注重调研方法,抓好两个结合。首先是上下结合,发动各部门共同努力,把调研任务分别交给有关部门或调研小组完成,发挥全院调研工作的整体优势;其次内外结合,除了抓好本院的调研外,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意见,考察借鉴兄弟法院的做法,使提出的对策和建议更加准确、全面。
3、建立调研人员的培训和使用制度。加强对调研人员的培训,或选送调研人员到上级法院跟班学习,或定期组织调研人员到兄弟省市法院交流考察,或安排调研人员承办各类型案件或参加案件合议,并对上述措施做出明文规定,形成制度,通过这些途径不断提高调研队伍的业务素质。
第二篇:法院办公室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人民法院办公室是法院司法政务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部门,任务繁重,职责重大。它承载着为法院全面履行各项职能提供参谋、协调、监督、保障的重要任务,是人民法院全面推进司法改革、公正高效地开展审判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职责是搞好法院队伍建设、物质建设和后勤保障工作,为审判工作提供物质保障和创造良好的条件。它同是又是法院的综合协调机构,是组织、协调和保障人民法院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中枢,承担着决策参谋、督办落实、组织协调、综合管理、服务保障等多项重要职能;是法院的“综合信息库”,又是法院的“形象大使”。其工作好与不好对法院的整体工作影响很大。而长期以来,法院办公室工作是沿袭过往而落后的传统,在很大程度上迟滞着法院司法改革的深化推进。因此,如何搞好法院办公室的管理工作,真正实现全面高效的优质服务,已是人民法院司法政务管理改革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当前基层法院办公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公正、高效、权威的现代司法制度的确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民法院追求的目标,为此为适应审判工作需要,首先须树立反映现代司法理念的思想认识,也就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然后是适应现代司法要求的司法制度、审判格局。但是,我们负责办公室工作的部门,服务领导决策、服务审判工作、服务人民法院的理念还不够强,或多或少存在有消极、懈怠、不思进取的思想状态,导致政令不够通畅,相关政务工作的停滞。为此,必须强化办公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二)部门职能交叉设置
当前基层法院的机构设置,基本上沿用着计划经济年代的模式,与上级法院相对应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基层法院自身的职能特点。在人员配备上,基本上是处于“官多兵少”状态,有些工作不得不聘用临时工作人员完成;在管理层次上,一项工作从院决策机构到落实到具体人,一般要经过二至三个层次,效率不高;在职能上,部门内部之间,与审判部门之间不少地方存在职能交叉,职能模糊现象;在工作任务的分配上,不少部门存在“以人定事”现象,谁能干就让谁干,不管机构职能,不管任务轻重缓急,造成工作能力强的人累死,干不了事的人闲死,严重地影响了办公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办公室人员相关素质有待提高
人员状况和综合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任务需要,办公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有差强人意之处。总言之,相关专业人才奇缺。办公室工作需要一批擅长心理学、文化艺术、财务、基建、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但不少法院长期以来上述岗位均由法律专业或其他人员进行轮岗或顶岗,有的法院甚至找不出一名专业人员。而且法院分管领导由于法官职务的特殊性,也同样缺乏相关的文秘、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导致管理工作乏力。
(四)管理制度不配套
虽然说管理出效率,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战斗力。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从目前基层法院落实情况看,尽管大都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是还很不全、不细,缺乏具体可操作性,在运行过程中抓得不严、抓得不死、落实乏力,有了问题是临时搭班子、抽人员,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之嫌,工作上秩序不够,考核标准不严,奖惩不能到位,这使办公室的管理处于一种时紧时松的紊乱状态。
(五)经费保障欠缺,管理难度加大
从近年来的运行管理情况看,基层人民法院日常经费供给和保障机制已初步形成,但由于受制于地方财政体制上的影响,法院的经费保障仍然停留在比较分散的层面上,省及中央财政给予的适当补贴,加大了地方财政的依赖性,法院所需经费拨付有时不能及时到位,使法院后勤政务管理难度大、压力重,一定程度上影响法院正常工作的开展。此外,信息化服务和现代化办公水平有待提高,该项工作必须有厚实的资金支持。
(六)缺乏长效激励机制
法院传统管理模式不注重考核和奖惩,过分倚重思想道德教育,忽视物质激励作用,不注重现代考核奖惩机制,往往以民主测评或者领导带有浓厚主观性的年终总结代替客观的考核,优秀与称职差不多,选拔、晋级、奖惩不与业绩挂钩,不能有效调动干警积极性,激发干警的潜力。
二、加强法院办公室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实现办公管理的科学化
(1)规范化。办公管理的规范化,就是要求管理工作按制定的原则、标准去实施。一是会议安排规范化。按格式化和程序化的要求,将会议安排涉及的各方面元素逐渐按定制模式固定下来,避免重复操作,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二是接待工作规范化。要根据接待对象的级别、来访目的,明确接待规格,制定接待工作规范和接待方案等,以便按章接待。
(2)程序化。办公管理的程序化,就是把日常工作分解成若干步骤并固定下来,以后办事就按规定的步骤去做。制定工作程序时注意按工作的先后顺序,把每一个步骤的做法、要求都要规定清楚。
(3)制度化。通过制定岗位责任制,对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和任务都必须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进行目标管理和考核,使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二)不断引进专业性高素质行政事务管理人员
做好办公室管理工作,离不开专业性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近年来,对法官职业化强调很多,但对法院行政事务管理人员的专用性讲得比较少,在客观上造成了政务管理工作缺乏专业性人才,使其变成了一项是什么人都可以干、可有可无的工作,导致办公室队伍庞大,效率低下,并且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为此,必须加强专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如从事司法财务工作人员应具备会计师职称,司法秘书工作人员要有较强政策理论水平和文字工作功底,党务人事工作人员要有很强的党性和公道正派的作风,所有人员都要会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工具,不断提高办公效率。要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激励机制,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效率和效能,畅通政务管理人员进口和出口,对于不适合岗位的人员要加强培训及时调整岗位,建设一支专业性高素质的政务管理队伍。
(三)加强办公室人员的培训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政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上级法院只注重对审判业务性的学习和培训,而很少对法院办公室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导致上下级法院、区域性法院之间在管理上不平衡、不统一和不协调。因此,应当从体制、机制和保障功能上入手,制定与现代审判管理相配套的管理机制,在纵向和横向上加强管理事务的经验交流和培训,以适应审判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对聘用人员的管理,要从多方面入手把好聘入关、用人关和监督关,落实聘用人员责任制,做到规范管理,规范使用。
(四)强化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措施
狠抓管理和强化功能是基层法院办公室工作的两个关键节点。由于人民法院工作的特殊性,光靠行政手段来搞好司法行政管理工作已经不能再适应司法行政改革和审判管理工作的需要,要用行政和经济相结合的手段逐渐变革不合理的管理体制。为此,要以强化管理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探索和完善司法办公室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
(1)强化管理措施。要紧密联系法院工作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台一系列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及时交流、学习和推广先进的管理做法经验。
(2)处理好管理和服务于审判的关系。必须着力解决好管理和审判效益的关系,既要从强化管理要效益,也要从服务审判工作要效益,要突出管理服务于审判工作这个中心。要正确处理好审判工作与办公室工作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综合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勤政与廉政的关系。
(3)加强上级法院对基层法院办公室工作的指导监督。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事务性工作进行监督的同时,还必须对下级法院行政性事务进行检查监督,进行上下级法院司法行政管理的联动机制,及时发现问题,便于整改提高。
第三篇:法院办公室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公正、高效、权威的现代司法制度的确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民法院追求的目标,为此为适应审判工作需要,首先须树立反映现代司法理念的思想认识,也就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然后是适应现代司法要求的司法制度、审...人民法院办公室是法院司法政务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部门,任务繁重,职责重大。它承载着为法院全面履行各项职能提供参谋、协调、监督、保障的重要任务,是人民法院全面推进司法改革、公正高效地开展审判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职责是搞好法院队伍建设、物质建设和后勤保障工作,为审判工作提供物质保障和创造良好的条件。它同是又是法院的综合协调机构,是组织、协调和保障人民法院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中枢,承担着决策参谋、督办落实、组织协调、综合管理、服务保障等多项重要职能;是法院的“综合信息库”,又是法院的“形象大使”。其工作好与不好对法院的整体工作影响很大。而长期以来,法院办公室工作是沿袭过往而落后的传统,在很大程度上迟滞着法院司法改革的深化推进。因此,如何搞好法院办公室的管理工作,真正实现全面高效的优质服务,已是人民法院司法政务管理改革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当前基层法院办公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公正、高效、权威的现代司法制度的确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民法院追求的目标,为此为适应审判工作需要,首先须树立反映现代司法理念的思想认识,也就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然后是适应现代司法要求的司法制度、审判格局。但是,我们负责办公室工作的部门,服务领导决策、服务审判工作、服务人民法院的理念还不够强,或多或少存在有消极、懈怠、不思进取的思想状态,导致政令不够通畅,相关政务工作的停滞。为此,必须强化办公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二)部门职能交叉设置
当前基层法院的机构设置,基本上沿用着计划经济年代的模式,与上级法院相对应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基层法院自身的职能特点。在人员配备上,基本上是处于“官多兵少”状态,有些工作不得不聘用临时工作人员完成;在管理层次上,一项工作从院决策机构到落实到具体人,一般要经过二至三个层次,效率不高;在职能上,部门内部之间,与审判部门之间不少地方存在职能交叉,职能模糊现象;在工作任务的分配上,不少部门存在“以人定事”现象,谁能干就让谁干,不管机构职能,不管任务轻重缓急,造成工作能力强的人累死,干不了事的人闲死,严重地影响了办公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办公室人员相关素质有待提高
人员状况和综合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任务需要,办公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有差强人意之处。总言之,相关专业人才奇缺。办公室工作需要一批擅长心理学、文化艺术、财务、基建、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但不少法院长期以来上述岗位均由法律专业或其他人员进行轮岗或顶岗,有的法院甚至找不出一名专业人员。而且法院分管领导由于法官职务的特殊性,也同样缺乏相关的文秘、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导致管理工作乏力。
(四)管理制度不配套
虽然说管理出效率,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战斗力。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从目前基层法院落实情况看,尽管大都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是还很不全、不细,缺乏具体可操作性,在运行过程中抓得不严、抓得不死、落实乏力,有了问题是临时搭班子、抽人员,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之嫌,工作上秩序不够,考核标准不严,奖惩不能到位,这使办公室的管理处于一种时紧时松的紊乱状态。
(五)经费保障欠缺,管理难度加大
从近年来的运行管理情况看,基层人民法院日常经费供给和保障机制已初步形成,但由于受制于地方财政体制上的影响,法院的经费保障仍然停留在比较分散的层面上,省及中央财政给予的适当补贴,加大了地方财政的依赖性,法院所需经费拨付有时不能及时到位,使法院后勤政务管理难度大、压力重,一定程度上影响法院正常工作的开展。此外,信息化服务和现代化办公水平有待提高,该项工作必须有厚实的资金支持。
(六)缺乏长效激励机制
法院传统管理模式不注重考核和奖惩,过分倚重思想道德教育,忽视物质激励作用,不注重现代考核奖惩机制,往往以民主测评或者领导带有浓厚主观性的年终总结代替客观的考核,优秀与称职差不多,选拔、晋级、奖惩不与业绩挂钩,不能有效调动干警积极性,激发干警的潜力。
二、加强法院办公室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实现办公管理的科学化
(1)规范化。办公管理的规范化,就是要求管理工作按制定的原则、标准去实施。一是会议安排规范化。按格式化和程序化的要求,将会议安排涉及的各方面元素逐渐按定制模式固定下来,避免重复操作,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二是接待工作规范化。要根据接待对象的级别、来访目的,明确接待规格,制定接待工作规范和接待方案等,以便按章接待。
(2)程序化。
办公管理的程序化,就是把日常工作分解成若干步骤并固定下来,以后办事就按规定的步骤去做。制定工作程序时注意按工作的先后顺序,把每一个步骤的做法、要求都要规定清楚。
(3)制度化。通过制定岗位责任制,对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和任务都必须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进行目标管理和考核,使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二)不断引进专业性高素质行政事务管理人员
做好办公室管理工作,离不开专业性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近年来,对法官职业化强调很多,但对法院行政事务管理人员的专用性讲得比较少,在客观上造成了政务管理工作缺乏专业性人才,使其变成了一项是什么人都可以干、可有可无的工作,导致办公室队伍庞大,效率低下,并且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为此,必须加强专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如从事司法财务工作人员应具备会计师职称,司法秘书工作人员要有较强政策理论水平和文字工作功底,党务人事工作人员要有很强的党性和公道正派的作风,所有人员都要会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工具,不断提高办公效率。要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激励机制,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效率和效能,畅通政务管理人员进口和出口,对于不适合岗位的人员要加强培训及时调整岗位,建设一支专业性高素质的政务管理队伍。
(三)加强办公室人员的培训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政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上级法院只注重对审判业务性的学习和培训,而很少对法院办公室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导致上下级法院、区域性法院之间在管理上不平衡、不统一和不协调。因此,应当从体制、机制和保障功能上入手,制定与现代审判管理相配套的管理机制,在纵向和横向上加强管理事务的经验交流和培训,以适应审判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对聘用人员的管理,要从多方面入手把好聘入关、用人关和监督关,落实聘用人员责任制,做到规范管理,规范使用。
(四)强化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措施
狠抓管理和强化功能是基层法院办公室工作的两个关键节点。由于人民法院工作的特殊性,光靠行政手段来搞好司法行政管理工作已经不能再适应司法行政改革和审判管理工作的需要,要用行政和经济相结合的手段逐渐变革不合理的管理体制。为此,要以强化管理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探索和完善司法办公室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
(1)强化管理措施。要紧密联系法院工作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台一系列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及时交流、学习和推广先进的管理做法经验。
(2)处理好管理和服务于审判的关系。必须着力解决好管理和审判效益的关系,既要从强化管理要效益,也要从服务审判工作要效益,要突出管理服务于审判工作这个中心。要正确处理好审判工作与办公室工作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综合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勤政与廉政的关系。
(3)加强上级法院对基层法院办公室工作的指导监督。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事务性工作进行监督的同时,还必须对下级法院行政性事务进行检查监督,进行上下级法院司法行政管理的联动机制,及时发现问题,便于整改提高。
第四篇:民情督察调研
访民情、强作风、谋发展
—大源镇全面推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督察制度
一、实施背景
为进一步拓展政风行风监督的渠道,拓宽镇党委政府广纳民声民意的途径,建立健全党委政府“访民情、听民意、聚民智、惠民生”工作机制,大源镇党委在全镇范围内大力推行社情民意观察、镇村干部作风建设督察制度,加强镇属职能部门行风建设和增强镇村二级干部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的意识,从而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履职能力,提高办事效率,营造风清气正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二、主要做法
1、精挑选,选好配强督察员队伍。督察员队伍好坏直接关系到督察工作能否落实到位,为此,镇党委在离任村书记中聘请了8群众威望高、思想觉悟高、工作热情高的同志担任镇村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督察员(兼任社情民意观察员),发了文件、聘书、督察证,明确了工作职责,进行了业务培训,并通过现场会议和远程教育视频系统在全镇党员、干部大会上予以宣布,使督察工作深入人心。这8位督察员长期居住在农村、多年担任村主要干部,会干事、肯干事,如华法浩曾担十多年的村党组织书记、在并村后担任村委会主任,熟悉村务工作,能在农村这片天地发挥较好的作用。
2、重机制,建立完善督察制度。为保障督察工作落实到位,镇党委建立完善了相应的联系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列席镇村重大会议制度、反馈处理制度等制度。一是根据就近、熟悉原则,将督察员按村进行分工,多的联系4个村,少的联系1个村。督查范围和对象是全镇15个行政村和镇村两级全体干部。二是根据工作性质,要求各村两委会定期邀请联系本村的督察员(观察员)列席村两委工作例会和村级重大会议,便于督察员(观察员)及时了解本村党务村务工作开展情况、村级规范化管理情况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等情况,督察员(观
察员)参加联系村会议原则上每季度不少于一次;三是确定工作内容,主要涉及党风廉政、行政效能、行业行风、重点工程4个大方面,拥有参与权、查询权、建议权、质询权、评议权。
3、明任务,扎实履行督察职责。镇党委规定督察员行使六项职责,即及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和镇党委政府的助手作用;积极收集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协助镇党委政府发现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定期对镇机关和各行政村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进行明查暗访,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发现的问题,努力达到“发现一起,纠正一起,教育一片”的效果;认真学习贯彻政策法规,积极主动当好新农村建设的调研员、方针政策的宣传员、经济发展的服务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基层组织建设的督导员,促进全镇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围绕依法行政、廉政建设、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重点,积极向党委政府出谋划策,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员;积极完成镇党委政府交给的其他任务。
三、取得的成效
督察机制建立以来,8名督察员重点对各村的创先争优活动情况、干部作风情况、重大村务开展情况、重大制度落实情况等进行了明查暗访、巡察监督,并广泛收集民意及时向镇党委反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效果,尤其是对增强村干部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的意识,促进镇村干部工作作风转变,发挥了体制内监督制度不可替代的作用。
1、访民情,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督察机制建立以来,8名督察员深入农户,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他们全程参与选举工作、自始自终站在选举第一线,当好了换届选举的调研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理性选举的引导员、规范程序的督导员,如稠溪村的督察员俞建荣在本次换届选举中,坚守工作岗位,面对重选的困境,发挥自己群众威望高的优势,坚持不懈做好群众工作,确保该村顺利完成选举工作;在征地拆迁工作中,他们积极宣传各项政策,带头作
好自己及家属的工作,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如亭山村的裘柏松,在村面临征地拆征矛盾中,主动宣传征地政策,并做好了亲朋好友的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他们走访农户,了解民情,积极呼吁,如骆村村督察员骆友根,面对山区竹农运竹难的问题,通过走访农户,提出了骆村、青山两村联建林道的建议,现两村林道正在建设中。
2、强督察,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3月以来,督察员对镇、村两级干部的工作作风进行了全面监督,镇、村两级干部工作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镇机关干部提出了 “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的口号,加大为民服务力度,如为解决外来民工子弟暑期管理难的问题,镇社会事务办组织70多名专业人员成立爱心假日学校,义务担任300多名外来民工子女教师;村级组织换届后,督察员对各村干部的办公值日、工程建设等进行监督,并与富阳市纪委、市监察局实施的关于深化作风建设治庸、治懒、治散“效能亮剑”专项行动结合起来,帮助镇纪委发现了一些平时难以察觉的违纪违规行为,共下发督查通报三期,对3名多次无故不参加重要会议、履职作风拖拉的村委干部实行了问责谈话。
3、惠民生,进一步助推社会发展。几个月来,督察员们奔走在基层第一线,新一届村干部上任后,他们对创业承诺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督促监督,如在督察员楼灿明的监督下,三岭村道路扩建已全面完工,娱乐场、健身场等正处火热建设中;面对门窗行业低小散的现状,督察员华法浩呼吁积极发展门窗协会作用,成立门窗市场,引起了政府重视;面对山区建房难的现实,蒋保国、骆友根提出参照觃口模式,进行公寓房建设,现蒋家、骆村、勤功三村公寓房建设正在规划征地中。如今,各督察员所联系村的民生项目有序进行中,水、路、电等老百姓所关心的民生工程都在规划或建设中。他们的辛勤付出受到了群众的赞扬,为进一步推进大源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大源镇纪委
第五篇:基层法院督察工作汇报
基层法院督察工作汇报
监察工作是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树立法院形象,维护群众权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监察机制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监察工作的有效开展。然而当前,在现行的司法监督体制下,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监督管理力度不强、协调机制不完善等诸种因素影响,基层人民法院的监察部门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职能作用,有的甚至形同虚设。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应建立健全多方协调机制,从而有效形成查办案件的工作合力。笔者拟从现状、原因和构想三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基层法院监察部门办案机制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大多基层法院监察室只有2人甚而1人,有不少还和政工部门合署办公,加之有的无审判实践经验,在查处违法审判工作中力不从心,工作开展困难很大。其次,由同级监察部门查处,被查处人满不在乎,设置关系网,阻力很大,顾虑和压力迫使办案人员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再者,办案人员私心杂念,怕得罪人,院领导怕出问题,怕影响单位政绩和荣誉,使得监察的工作力度不够,查处执行不严,查出来的问题在处理上往往避重就轻等。在此不赘述,笔者侧重谈谈基层法院监察部门在与法院内设其他部门,与上级法院及当地纪委监察机关的协调处理机制的现状及原因。
(一)基层法院监察部门与法院内设其他部门协调处理机制的现状及原因 从目前实践来看,基层法院的信访室、监察室、办公室等是日常接触当事人举报较多的部门。在实践中,这三个部门往往分别由不同的院领导分管,致使在处理当事人举报等问题上存在脱节情况,这就容易导致举报线索中断、举报问题查处不及时、包庇被举报人等情况发生。
其二,监察部门与法院内设其他部门监督职能划分不清。可以说基层法院各部门都有一定的监督职能,有的发挥审判工作自身的监督制约功能,有的则是用行政手段监督审判活动,如立案、审监部门对审判、执行流程的监控,政工部门对人的监督管理,监察部门对审判对执行对人和事的监督等,因部门与部门相互缺乏协调配合,监督职能混淆导致监督功能弱化。
其三,基层法院监察部门机构设置不科学。编制中基层法院政工部门、执行局是正科机构,法庭是副科机构,监察室与其他内设部门是股级机构,行政级别上监察室就低了一档,增加了在沟通协调工作中的难度。
(二)基层法院监察部门与上级法院监察部门协调处理机制的现状及原因 在举报等监督上,老百姓通常朴素地认为往上级法院举报肯定比向基层法院举报好,所以,上级法院往往掌握着基层法院较多的举报线索。可现有的四级法院共同处理机制并不畅通,彼此间沟通配合存有较大问题,一封举报信级级批转时长几个月可以说是正常的,致使当事人举报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极大影响法院的形象。虽说基层法院监察部门受院长和上级法院双重领导,但实践中基层法院更多的仅停留在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有的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态度,还对本院人员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竭力掩盖,不予上报。更谈不上主动向上级法院汇报、请求指导监察业务。上级法院直接参与基层法院查办案件的亦少之甚少。经统计笔者所在法院近三年的信访举报情况,上级法院批转信访8件,都仅要求上报查处情况,有的连核查情况都不需上报,仅仅只“阅处”两字的批办意见。
(三)基层法院监察部门与地方纪委监察机关协调处理机制的现状及原因 地方纪委监察机关通常的做法也是将涉及反映法院审理、执行案件有关问题的信访件转交法院处理,但双方之间并没有建立一套协调配合的机制。纪委监察机关认为把举报材料移交法院就算完成转了工作,并不关心问题的处理结果,他们也许认为,法院的问题涉及民商事、行政、刑事法律法规,业务性强,一方面有上级法院领导并把关,另一方面法院自身就是司法的部门,自行查处,应该不成问题;而法院对此重视并不够,仅简单撰写汇报材料应付交差了事。
二、基层法院监察部门办案机制完善之构想
(一)完善基层法院监察部门与法院内部各部门协调处理机制
监察室和其他庭室虽均属于人民法院的内设机构,但监察室作为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专门机构,其站立的高度和其他部门却是不一样的,它放眼的是整个法院的工作。因此,在机构设置上,监察室的级别应略高于其他部门。应配齐配强监察人员,监察室主任应进法院班子,并可列席审判委员会会议。日常工作中,监察室应多加强与法院内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力争使所有举报线索归口监察部门处理。要协助、会同法院党组和政工部门经常对党员干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使党员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要与审判监督部门配合,认真开展案件质量管理和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工作;要与执行部门配合,进一步规范委托评估拍卖工作和加强执行款物管理;要与刑事审判部门配合,进一步解决同案不同判问题;要与民商事审判部门配合,进一步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等。各业务部门的领导或廉政监察员要与监察部门经常保持沟通,在工作中发现的疑点和违纪违法线索,应及时向监察部门通报,实现监督信息共享。应废除廉政“一票否决制”,解除法院领导查处案件的后顾之忧。
(二)完善基层法院监察部门与上级法院协调处理机制
建立上下级法院监察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完善信息网络,拓宽信息渠道,避免责任追究案源的流失。一是要加强与上级法院监察部门的沟通联系。在老百姓心中,级别高的就能管住级别低的,上级法院往往受理许多涉基层的举报案件。因此,基层法院应及时与其沟通,了解举报情况,研究问题解决方案。二是基层法院监察部门在监督落实各项措施及制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并及时反馈给上级领导部门,建立起信息通报、备案制度。三是要增强办案合力。法院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业务性强,监察室在查个过程中,应多请示,积极争取上级法院监察部门的人员参与办案,团结协作,形成办案合力。上级法院监察部门要加强对下级法院办案工作的协调、指导,重要案件上级法院要派人参加或督促下级法院调查。这样,便于集中力量突破大案要案,有利于提高监察效果。
(三)完善基层法院监察部门与地方纪委监察机关协调处理机制
在法院还受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的体制下,法院监察部门仍归属于地方监察机关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法院指导和监督,避免内部监控不利、惩治不严、处理不及时、处分落实脱节等问题。法院监察部门应当经常地向当地纪委监察机关、纪工委积极反映情况,请示汇报工作。处理重大、复杂、疑难案件时,可请求与地方监察机关的同志组成联合调查组,协同办案。对于“一信多投、一访多走”的老大难问题,应当主动加强与各受理部门之间的联系,定期召开协调会,互通情况,共同研究,相互协作,避免多头受理和办理,从而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同时,法院应认真对待纪委监察机关转交的举报案件的办理,核查情况应及时反馈。
基层法院监察部门办案机制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完善好基层法院监察部门与法院内设其他部门、与上级法院、与同级纪委监察机关的协调处理机制,建立起上下协调、左右协调、内外协调的矩阵式工作机制,形成办案合力,基层法院监察部门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监督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