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吉平 《永远的白衣战》.doc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永远的白衣战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商南县过风楼镇中心小学丰汉朝王吉平
邮编:726308联系电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
3、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分享所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
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
教法学法:重点感悟,加强讨论和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春天,充满了生命力。然而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回到2003年的那个春天,那个春天不再生机勃勃,全国上下都沉浸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紧张气氛中。
二、感知背景
1、点击“背景资料”,通过浏览图片、文字,感受这场灾难。
2、看了上面的资料,你对非典有什么感受?
3、非典时期,许多白衣战士为了抢救病人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今天我们学的就是其中的一个感人事例。(齐读课题)这位战士的名
字叫——(引说:叶欣)
三、精读课文,体会形象
(一)学习2—3自然段
1、非典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非典”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非常危险。在课文中我们能感受到这一点吗?课文哪一句话体现了这种危险性?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课文。(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出示,你为什么能从这句话感受到非典的危险性?(战争是残酷的、艰苦的,充满着血腥的气味和生命的死亡。虽然防治“非典”没有炮火纷飞,没有硝烟弥漫,但是有着与战争一样的残酷和危险,用“没有硝烟的战争”来比喻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表现了防治工作的巨大危险和极度艰巨。)
3、这真是一场充满危险的战争啊!谁能读好?
4、对!就要读出战争的紧张、危险。齐读。
(二)学习4—7自然段
过渡:面对这样的危险,我们的白衣战士没有退缩,叶欣就是这样一位代表,她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读一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叶欣的,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1、交流
(1)出示:随着医院“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①你为什么觉得这句最能感动你呢?
②理解“身先士卒”: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头。
③我们往往在什么情况下会打电话?叶欣为什么拒绝接听电话,是她不爱自己的家人吗?
④她为了病人的安危放弃了自己的父母、丈夫、孩子,让我们带着敬仰之情读好这句话。
过渡:除了这里还有哪里感动你了?
(2)出示:叶欣急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检测心率、血压、呼吸…… 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
①叶欣是怎样抢救梁先生的?“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监测心率、血压、呼吸”。
②从叶欣抢救梁先生的一系列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精湛的业务,“高效率”)
③你会读好这句话吗?高效率要读出节奏快!齐读。
过渡:叶欣的工作时高效率的。还是怎样的?(出示: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那她工作的高强度体现在哪?
(3)出示: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①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叶欣工作的高强度?
②包括前面的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也体现出叶欣工作的高强度。③指导朗读
过渡: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高效率地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抢救工作还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中啊?(高风险)
(4)出示: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必须将堵塞期间的大量浓血痰排除出来,而这又是最具传染性的。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她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够不让自己的同时受感染,她心甘情愿!①这一过程是最具传染性、最危险的,看图文介绍。
②如果你是叶欣你会怎么想呢?(这是每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想法,这是合情合理的。也许叶欣曾经也这样想过。但是她想的最多的还是什么?)
③面对这高风险的抢救工作叶欣怎么做的?面对其他想冲上前去抢救的护士她怎样表现的?
④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她在做出这个举动时心里想了些什么?过渡: 3月4日清晨,叶欣仍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科室,……
(引读课文第七自然段)从这里你又感受到她是怎样对待工作的?(认真、无限忠诚)
四、总结全文,深化课题
1、叶欣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既崇高又美好,她在人们心中就是一位天使。那让我们把课题改为《永远的白衣天使》好吗?(学生交流)
2、夸一夸。
创设情境:这里是“感动中国2003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现场。接下来这位获奖嘉宾是——来自广东的护士长叶欣。假如你是节目主持人,你的颁奖词是什么?
3、深化感情,激情朗诵《白衣天使之歌》。
板书设计: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高风险
叶欣高效率舍己为人
高强度
第二篇:永远跟党走观后感(王平)
《永远跟党走》电视片观后感
“他是石城的坚强卫士,他走得太早了„„”这是观看《全海之歌》的一位老军垦深情地对记者说道。剧中的主角就是被群众誉为“石城卫士”的兵团优秀共产党员,农八师、石河子市公安局副局长、城区分局局长丁全海。
丁全海生前的足迹,充盈于耳际的是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办案经历和无数个为民解忧的感人故事„„。“大案不破是警察的耻辱,命案不结是警察负债!”、“要站在群众的角度和利益上执法”、“咱警察不能让群众寒心”„这一句句铿锵之言今天还回荡在他身边工作战斗的同志们脑海中。
丁全海的感人故事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下面两则:
1999年深秋,丁全海接到线索,几名常年在石河子等地流窜的毒贩将在乌市进行毒品交易,他立刻带领3名刑警火速前往抓捕。为了确保不让一个毒贩漏网,丁全海把惟一一件防弹衣递给青年民警何金光,安排他在宾馆周边排查,自己持枪冲进毒贩交易的房间。待何金光确定宾馆周围没有其他犯罪嫌疑人,也冲进房间时,只见丁全海与一名犯罪嫌疑人正持枪互相指着对方的脑袋,气氛非常紧张。看到又闯入一人,犯罪嫌疑人下意识地把注意力转向何金光。刹那间,丁全海扑上前去,将其制服。当何金光拿起犯罪嫌疑人的枪支查看时,发现枪膛内的子弹其实已经击发,只是卡壳了„„“太险了,丁大队与犯罪嫌疑人持枪对峙的场景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真佩服他的勇敢和果断。”想起当年的场景,何金光感慨地说。
2002年冬,丁全海接到举报,沙湾县乌兰乌苏镇一带有歹徒持枪威胁群众。因为情况紧急,他立刻率队前往抓捕。到达现场得知侦查员金铭刚没带枪,丁全海立刻拔出自己的手枪交给金铭刚,自己带头冲了进去。“当时是临战状态,只要枪声一响就会有人殉职。丁大队把枪交给了我就等于把生的机会留给了我。我事后问他,你当时
都没想把枪给我了,你咋办?丁大队一笑说,他工作时间长,经历的事情多,遇到危险有的是办法对付„„”金铭刚哽咽了。
从这两件事情可以看出,一个在生死关头想到身边同志安危的丁全海一定是大家爱戴尊敬的、能处处为群众办实事的好领导、优秀共产党员。其他任何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发生在他身上毫不为过。
他能做出这样的贡献,我想还是如当前所说的,对党忠诚,有坚定的信念,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无论身处何处,都能为人们群众做出实事好事。
2010年12月16日,经石河子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丁全海患肝癌晚期,10天后丁全海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在短短49年的人生经历中,他用实际行动无声地诠释了“人民警察,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里”的庄严承诺。
王平
二〇一三年八月一日
第三篇:凉茶营销战“永远在一起”
凉茶营销战“永远在一起”
王老吉和加多宝的纠缠越来越精彩了,恰如美国民俗学家汤普森所归纳的文学“母题”中最经典的类型:背叛、复仇、战争……爱听这样的故事似乎是人们的天性。
最近一次的战火燃起于2014年末――这也是临近春节凉茶销售旺季的时间节点――广东省高院一审宣判,红罐装潢权由拥有王老吉品牌的广药集团所有,加多宝公司败诉,并需赔偿前者1.5亿元。
审判暂时结束,王老吉和加多宝的公关战再次开启。广药第一时间向媒体发布了对己有利的审判结果,旋即宣称打算将1.5亿元的赔偿款(尽管还没真正到手)用于公益,并希望“结束恩怨,健康发展”。加多宝除了强调在己方上诉的情况下,一审判决无法律效力,更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使出了“自嘲”的公关招数“卖凉茶世界第一,打官司倒数第一”,并宣布全球召集律师备战二审,博得数万转发和评论。对此,王老吉方面则迅速回应:别装了。
加多宝和王老吉就像是争夺王位的孪生兄弟,营销手段针锋相对。加多宝说“对不起”,王老吉就回“没关系”;加多宝请来定位理论创始人之一特劳特做顾问,王老吉就请定位理论另一位创始人里斯;加多宝经营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王老吉就赞助江苏卫视的跨年晚会;王老吉以8100万元拿下《新闻联播》第一单元正一10秒广告位,加多宝就豪掷亿元斩获《天气预报》栏目的特约冠名。
不过,加多宝和王老吉可一点不想如网友起哄的那样,和对方“在一起”,它们真正渴求“在一起”的对象,是那些参与其中的网友――它们的潜在消费者。
针锋相对
实际上,消费者一开始就参与到这场营销大战中。大约两年前,加多宝在“广告语案”中败诉之后,打出的“悲情营销”牌“对不起”系列文案,一度被视为经典危机公关案例。而王老吉随即出现了相对应的“没关系”系列文案,而这组据说是网友的恶搞之作,最终被王老吉模棱两可地当做了官方回应。
“加多宝的(公关)表现一如既往的好。这次王老吉的反应还是有点慢,不过进步已经很大了。”长期研究观察凉茶行业的和君咨询合伙人刘广磊如此评价最新战况,“王老吉在外装设计上领先一步,提前设计并借势红罐官司一审胜诉,发布了2015年新春纪念罐,王老吉的公关反应速度已经提上来了。”他认为,更加注重消费者深卷入度和个性化口碑传播的新媒体,将是近期王老吉和加多宝营销大战的主战场。
“年轻人”和“参与感”也成为王老吉和加多宝新一轮营销策略中的关键词。加多宝品牌部副总经理王月贵向记者表示,消费者对品牌的感知和评价已不仅局限于产品本身,尤其80后、90后的主流消费人群更注重分享和交流。所以加多宝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线上线下的联动营销,比如,加多宝在《中国好声音》等节目的娱乐营销中凸显参与感,2014年加多宝先是在《中国好声音》第三季开播前推出好声音促销装,每周上线不同主题的创意海报预热,节目期间在微博上持续发起相关话题,微信上设置“摇一摇”,让观众实时给自己喜爱的好声音学员投票。
而王老吉在回复《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的邮件中则称,2014年是王老吉新媒体的“营销元年”,开始呈现“线上结合线下”、“传播结合终端”的O2O整合营销模式。比如,王老吉用《舌尖上的中国2》原班制作团队拍摄原创微纪录片《平衡》,并招募正宗美食之旅免费试吃团,微博、微信上“和王老吉一起吃霸王餐”的持续扩散,几周内就吸引了上万人参与到线下的试吃活动。
一起吸睛
美国营销专家劳拉.里斯曾经表示,王老吉和加多宝若要形成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之间的竞合关系,就应该区分品牌和品类,“对于任何拥有两个主要品牌的品类来说,领先者应该推销这个‘品类’,第二品牌应该推销‘品牌’。换句话说,加多宝应该推广凉茶的好处,而王老吉应该宣传‘正宗凉茶’这一个品牌优势”。
但这种正统的定位理论似乎无法适用王老吉和加多宝之争。不同于“两乐”各有品牌区隔定位,王老吉和加多宝的竞争一直都是你死我活的博弈,都标榜自己才是唯一的“正宗”。但这种针锋相对却又创意十足的营销战,迎合了大众围观的心理,不但吸引了传统媒体的报道,更利用各种社会化营销手段让人们通过转发、评论等方式参与其中,在这个信息过剩的碎片化时代,不断吸引人们稀缺的注意力。
屡屡败诉的加多宝,利用事件营销战推广了自身品牌,反转了不利影响。而胜诉的王老吉也借此弥补了在渠道和销量上的劣势,以及锻炼了自身的营销能力。“上次打架,加多宝和王老吉的营销手段,就像师傅和徒弟,师傅主动在打,徒弟被动在看,而现在,徒弟也学到了很多招。”刘广磊说。
有趣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加多宝和王老吉一起做大了中国的凉茶市场,让这种“防上火”的本土饮料,逐渐代替以往的碳酸饮料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主流,甚至打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加多宝和王老吉打架,深受其害的是行业老三和其正。按照刘广磊的推测,加多宝和王老吉的市场份额已占到凉茶市场的八成以上。行业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凉茶行业的市场增幅同比超过30%,远高于10.6%的饮料业平均水平,市场规模超过300亿元。而曾经的饮料品类“老大”碳酸饮料,其份额则继续低迷。
接受《21CBR》记者采访的几名业内观察人士都认为,王老吉和加多宝之争称得上是新时代营销商战的典型案例。正如美国公关营销专家David Scott在《新规则》中所言,在社会化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公关与营销开始融合,企业可以绕过传统媒体,直接与消费者沟通。相应的,传统单向而强势的广告硬推送,也逐渐被双向而有参与感的软性创意营销所替代。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传播方式的创意互动,加上传播内容――也就是二者相争背后的品牌历史和故事的跌宕起伏,使加多宝和王老吉的营销大战相比一般的数字化营销,效果更加出众。
未来可能有更多玩法,凉茶行业的营销人士陈玮为加多宝出谋划策:“加多宝如果最终败诉失去红罐,反而可以制造话题让消费者参与进来通过网上或者线上线下来投票,帮助加多宝选择罐子的设计,这样反倒将不利的事情,变成非常好的传播机会,引发全民讨论甚至购买的热潮。”
第四篇:《七律·战宛平》读后感
《七律·战宛平》读后感
与网友聊天,谈到一首诗,网友对之大加赞赏,却又说不具体。在他的指点下我找到了这首诗。这首诗2015年6月26日发表于某论坛上。当时全国上下都在准备庆祝中国抗日战争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看得出,作者心情激动,热血沸腾,适时挥笔写下了这首七律,表达了缅怀先烈,庆祝胜利的赤子之情。
我看诗,历来是只注重内容,不看格律。因为人家可能用的是古韵,我不懂,即使是新韵,由于我的普通话不够标准,在平仄方面我也不具备可靠的辨别力,至于拗救我也只知道基本的东西,所以为了藏拙,我总是对格律不置一词,只看内容。我不喜欢过于古奥费解的,不喜欢风花雪月的,也不喜欢无病呻吟,牢骚满腹,指桑骂槐,闪烁其词,空洞说教的,当然满纸标语口号也算不得好诗。
看这首诗,觉得很对我的胃口。诗写得大气凛然,豪气冲天。我先大大地点了个赞。然而平静下来,细看,却觉得颇有几点可商榷之处。老朽不揣冒昧,略说如下。
先把原诗抄录下来:
七律·战宛平
悼念二十九路军抗日阵亡将士
七秩轻弹一指间,卢沟喋血忆当年。
大刀闪闪云空落,壮士潇潇马裹还。
永定桥头狮怒吼,宛平城下鬼嚎天。
忠魂傲骨今何在,林海松涛听杜鹃。
先看首联:“七秩轻弹一指间,卢沟喋血忆当年。”卢沟喋血发生在1937年,标志着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距今年(2015年)是78年,不是七秩(七十年)。七十年是抗战胜利至今(2015年)的年数。虽不确,但因为是写诗嘛,可以用约略数。卢沟喋血忆当年是倒装句,实际是忆当年卢沟喋血。倒装是诗家语一大特点,会读诗的人不会误解为“(今天)卢沟喋血(了才)忆起了当年。”问题较大的是“轻弹一指”,这是错用。错用来自于误解。
作者本意是,时间过得太快了,弹指间七十年过去了。问题在弹指,弹指有好几个含义,读者自己可以百度一下。然而轻弹一指,那弹指显然是动作,而轻弹一指是说动作轻盈,轻快。武侠小说里常用来描写某高手武功高强,举重若轻,好整以暇,一击而成。
当弹指用来表示时间短的时候,弹指是名词,而且是专有名词,这一概念出于佛经,弹指是一个时间单位。
以下一段是百度来的:
(弹指是)梵语之意译。即拇指与食指之指头强力摩擦,弹出声音;或以拇指与中指压覆食指,复以食指向外急弹。於印度,弹指有四义:
(一)表示虔敬欢喜,据法华经卷六神力品载,诸佛之謦欬声与弹指声普传至十方,大地皆起六种振动。
(二)表示警告,据新译华严经卷七十九载,善财童子至弥勒菩萨之楼阁前,弹指出声,门即开启令其入内。
(三)表示许诺,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载,有二龙王请世尊准许彼等为优婆塞,世尊弹指允之。
(四)时间单位,弹指所需之极短暂时间,称为一弹指或一弹指顷。关於一弹指时间之长短,诸说不一,如大智度论卷八十三谓,一弹指有六十念。俱舍论卷十二(大二九。六二上):「如壮士一疾弹指顷六十五刹那,如是名为一刹那量。」现今一般常用语「一弹指」即源自佛教经典。〔菩萨处胎经卷
二、观无量寿经、华严经探玄记卷
十八、祖庭事苑卷三〕(参阅「一弹指」78、「刹那」3731)
换算:
一日一夜=30须臾=1.2万弹指=20万眨眼=24万瞬间=480万刹那;
一日一夜为86400秒,一“须臾”为2880秒,合48分钟,一“弹指”为7.2秒,一“眨眼”为0.432秒,一“瞬间”为0.36秒,一“刹那”为0.018秒。
以上皆为佛教用语,多为音译。
请注意第四个意识,弹指是时间单位,是专有名词。
专有名词是不能分开来用的,分开用就不是原意了。比如马力,一马力不能说一马之力,焦耳不是烧焦了耳,牛顿,安培、欧姆,海里、卡路里也都不可分开来用的,但约定俗成,在不引起误解的情况下可以简化。但也不可随心所欲,任意简化。你不能把公斤简化为公,简化为斤也不可以。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早已想起毛主席的那个名句了:“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里老人家究竟用的是哪个意思,行家们莫衷一是,我们也不必深究,反正毛主席怎么用都是对的,都说得通。老人家并未把弹指拆开来用。如果拆开,无论你写成:弹你一指,弹他一指,虚弹一指,遥弹一指,弹出一指,弹了一指,还是轻弹一指,重弹一指都是一样的,弹指都是动作,不是时间单位。
再看颔联,“大刀闪闪云空落,壮士潇潇马裹还”.诗的副标题是悼念卢沟桥抗日阵亡二十九路军将士,应该是倾向写实的。二十九路军的大刀队赫赫有名,大长中华民族志气,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然而,将士们的大刀闪闪自云空落下,虽然豪迈,却让我有神话的感觉,是人太高了还是云太低了?大概是抗日神剧看多了,也是神来之笔吧?这还可以,可以算是夸张,至于夸张得是否过度还可以讨论。可是“壮士潇潇马裹还”问题可就不小了。潇潇形容刮风下雨,如风雨潇潇;形容小雨,如潇潇微雨。而萧萧形容马嘶声,或风吼声,如大家熟知的荆轲的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姚雪垠在其长篇小说《李自成》里有一篇的回目就用了“雷鸣虎吼马萧萧”.马萧萧,风萧萧都有人用,可萧萧不等于潇潇。所以壮士潇潇绝对不行;壮士萧萧也不好,意象不雅,含义不明。马萧萧行,萧萧马不行;马潇潇不行,潇潇马更不行。“壮士潇潇”什么意思?怎能如此搭配?“马裹还”又是什么情况?壮士被马(群)裹着回来了?如果你想用“马革裹尸还”的意思,那么革不可省略!马革,革是主体,是核心,马是修饰成分,所以,马革可以简化为革,不可以简化为马。我想,作者听说过“马革裹尸还”,却没有弄清到底是什么意思。马革即马皮。军人战死沙场,同伴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运回营帐或运回家乡安葬。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该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马援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毛泽东主席的亲生儿子毛岸英同志不幸在朝鲜战场牺牲,彭德怀元帅请示毛泽东主席是否要把毛岸英尸体运回国内安葬,毛泽东主席说出一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所以是“马革裹尸”,不是“马裹壮士”.另外,“云空落”,“马裹还”也不对仗。
以上几处知识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事先翻翻字典,查查百度就可以了。现在有一些人心情浮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赶时间,追风头,造成创作上粗枝大叶,知识上不求准确,似是而非。我认为,知识上出了错是必纠的,知识上的准确是必究的。辛苦一点,认真负责才是正理,对读者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
再看颈联,“永定桥头狮怒吼,宛平城下鬼嚎天。”.狮怒吼对鬼嚎天对仗不工。怒吼是壮谓结构,嚎天是动宾结构,结构不同,这是对仗的大忌。
尾联问题不大,“忠魂傲骨今何在,林海松涛听杜鹃。”.尾联紧密扣题,悼念二十九路军抗日将士。那些为国捐躯,英勇牺牲的将士们,你们的忠魂傲骨都在哪里呀?青山林海的松涛声中传来杜鹃的阵阵哀鸣。这里隐含着“杜鹃啼血”这一典故。
(杜鹃啼血是一个典故,传说古蜀国有国君名杜宇,又称望帝,被臣子逼位,逃于山中,死后忧愤,化而为鸟,名为杜鹃鸟,终日悲啼,以至嘴角流血,血流到花上,就是杜鹃花。在古诗文中,杜鹃是一种悲鸟,但凡心中哀伤悲痛时,往往会借这鸟来表达,所以但凡出现杜鹃,即是表达一种悲伤。
其实,杜鹃鸟就是布谷鸟,又因其声“布谷”,像“胡不归”(为什么不归),又成了思乡思家的一个象征。
反正,杜鹃是种悲鸟,含着伤感。)
以上括号中的表述摘自百度。
由此可见,杜鹃悲鸣,杜鹃啼血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表达悲伤、哀怨的心情。
这一意象,悲则悲矣,愤则不足,忿和奋则无有。用来表达我们悼念抗日先烈的心情尚差强人意。道理不言自明:悼念正常死亡的父母、亲戚、朋友、同事,用“杜鹃悲鸣”也就足够了。悼念先烈只悲哀、悲伤和悲痛是不够的,还应该有悲壮、悲愤、悲忿和悲奋。从而激励后人继承先烈遗志,学习先烈的精神,团结奋起,不怕牺牲与敌人做殊死的斗争。
2015年7月16日
第五篇:《道德讲堂》王吉
《道德讲堂》观后感
我们班在下午参加了学校的《道德讲堂》,它给了我很大的感触,也让我明白了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好人,这些好人往往就在我们身边。平民英雄,凡人善举,令我感动不已。
此次道德讲堂共分为七个环节,分别是:唱歌曲、看短片、诵经典、讲故事、谈感想、送吉祥、行善举。
在第二个环节,看短片中,我们看到了赵书兵的诚信故事。2010年9月13日,足彩14场胜负玩法第10081期开奖,全国共中出6注500万元头奖,其中一注就是赵书兵帮助彩民垫付彩金购得的,当中奖彩民得知自己中奖时,买彩票的钱还没有付,彩票也不在自己手上,而是在销售这张彩票的网点负责人—赵书兵手中。得知手中的这张彩票中了大奖之后,赵书兵丝毫没有犹豫,第二天一早便拨通了中奖彩民的电话,通知对方到网点取走彩票。
虽然他只是一个买彩票的,但他却有着诚信的美德。通过一件小事,宣扬了他的好品质。
今天,道德讲堂让我感受到:我们要做一个从小有道德修养,文化素质的好学生。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做起,让道德、诚信之花处处绽放!
三年六班王吉2014.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