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民族艺术改造我们的课文
用民族的艺术形式改造我们的课文
太和县宫集中心学校宫心亮
摘要:
课堂平淡无奇,时间一长就觉得乏味、单调,能不能用民族艺术来对课文作适当的改造,使之泛出五彩光辉呢?我觉得用得比较成功的艺术改造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用山东快书改造故事性强的文章
2、用戏曲和流行歌曲的形式改造诗歌
3、用对联的形式对课文内容加以总结,或用旧体诗对现代文加以改造 关键词:
民族,艺术,改造,兴趣,能力
正文:
小时候,我非常喜欢在上午放学后到集市的说书场听说书的,常常误了回家吃饭,只好忍着饥饿又去上学。后来在收音机里又迷上了艺术家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杨家将》,再后来又喜爱上了听山东快书和地方戏„„这些我们民族独有的艺术使我听到了无数动人的故事,认识了无数鲜活的人物,同时也学到了许多在课本上很少得来的美妙语言。
等做了教师后,学了许多教学理论,看了许多教学论文,也积累了许多教学方法,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老觉得课堂平淡无奇:介绍背景、读课文、分析课文、适当拓展,布置作业。再好的方法重复多了也会让人疲倦,这种方法时间一长就觉得乏味、单调,了无生气,学生听课不积极,老是听老师讲,就是不愿回答,学习不主动,不积极,对文本不愿意多读,只在教师的要求下象征性地读上几句。当然这不仅仅是教学方法不足的问题,也还有课文本身的问题,我们的课本所选的课文有些是不具有“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文学形式,内容又较枯燥,这就难免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来。
不过,课本不能变,只能让我变。怎么办呢?
课堂教学法的多样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毛主席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
因此我就想,能不能用民族艺术来对课文作适当的改造,使之泛出五彩光辉呢?我就从切身感受入手,我喜欢我们民族独有的那些艺术,便想着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去,用各种形式去加工改造课文,使它们在形式上多种多样,以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我发现了民族艺术形式在教学中的极大魅力,学生不仅能去主动深入文本,学习的积极性得到空前的提高,而且能够对之进行恰如其分的改造,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迅速增强。
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用得比较成功的艺术改造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用山东快书改造故事性强的文章
学生们都爱听故事,对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是很感兴趣的,因为这种形式干脆,紧凑又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因此,我在教学故事性强的课文,如小说、民间故事等文章时,常运用山东快书的形式对课文加以改造,效果特别好。
如在教学《景阳冈》和《猴王出世》时,我让学生先熟悉课文,把教学的重点突破后,再进行改写。他们字斟句酌,对课文作了潜心研究,等改写好后选几个改得好的表演性地读给同学们听,并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我自己也进行改写,然后把我改成的快书用表演的形式说给学生听。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反映特别强烈,非常欢迎,同时也能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对文章的改写研究上来,如此这般,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就深入得多了。学生必定先对课文有了非常准确熟练的把握,才能做到这一步,既能让学生学到课文的重点,又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更能让学生学得有趣味。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改写后的快书。
《景阳冈》
各位观众听我讲,今天我说说打虎英雄武二郎。
那一天,武松来到了阳谷县,半路到了一酒店。
店前旗上写了五个字,说是“三碗不过冈”。
他要了几斤熟牛肉,又让老板把酒上,他一连到喝了十八碗,歪歪斜斜要上冈。
老板一见忙拦住,客官那,喝了这些“透瓶香”,怎能还要上山冈?
前面山上有猛虎,莫要前去把命丧。
武松说:“不是有虎把命丧,是你想谋财害命坏心肠。
就是有虎也不怕,看他怎能把我伤。”
说着话,一步一步上了冈。
山上一座山神庙,门上贴着一张榜,上面盖着官府的印,说有大虫在这景阳冈
已经伤了几十条人命,单身客人千万别过冈。
武二郎,看了榜文心暗想:
原来店家好心肠,不曾用谎话把我诓。
转身回去他定笑我,不如上冈走一趟,碰不着老虎是我巧,碰着了,我不死来它就亡。
想到这,哨棒插在腰间上,红日西坠就到了冈上。
这武松,刚刚喝了十八碗,酒力发作心里忙,看见一块大青石,就想躺下睡一觉,哨棒靠在石边上。
武松刚刚睡下去,一阵大风刮得狂,睁眼一看不得了,一只猛虎跳出来,吼声如雷震山响。
武二郎,啊呀一声跳下来,抓紧哨棒闪一旁,再说大虫饥又渴,泰山压顶扑过来,好武松,将身一闪不着忙。
大虫一下扑了空,腰胯一掀又扑上
武松挪身又一闪,把虎又闪在一旁
那猛虎,一连两次扑个空,怒吼一声霹雳响
竖起尾巴似铁棒,啪的一剪扫过来,武松轻轻又一闪,身子站在地当央
那老虎,一看三招不管用,这还怎样当大王,从头再使又逞强。
看武松,双手抡起了哨棒,从半空,使尽力气劈下来,喀喇喇,一声响,恰好打在树枝上,连枝带叶打下来,哨棒断了整两截。
看那老虎又过来,忙把哨棒丢一旁,双手揪住那虎头,一把按在了地上,脚往那虎双眼和面门上踢,痛得老虎直叫娘,浑身虎劲没处使,两爪扒在黄泥上
身下扒了一个坑,越扒越深象个塘。
武二郎,把那老虎一直按进坑里去,左手揪紧老虎的顶花梁,右手拳头像铁锤,拳如擂鼓打在虎头上。
一连打了五六十拳,直打得,老虎眼耳鼻口鲜血直淌见了阎王。
再去找到那哨棒,又打一回才歇晌。
再想把老虎拖下冈,手脚酥软没力量,想想还是先下去,明天再来弄下冈。
这就是,山东好汉武二郎,拳打猛虎威名远,英雄从此美名扬。
当然,这里只是举一例而已,还可以把许多课文改编出来,学生既学到了课文的精髓,认识到了人物英雄气概,又锤炼了自己的语言使之朗朗上口,更可用此为演出蓝本,真是一举多得。
二、用戏曲和流行歌曲的调子唱出诗歌
古时候诗歌的最初形式就是歌,那是用来歌唱的,后来才有专门的诗人作的诗。诗的押韵的特点很适合歌唱,我们不妨在教学诗歌的时候运用歌唱的形式,让学生既能学会诗歌,又能在歌唱中获得学习的快感。
我们可以采用戏曲的形式唱诗,也可以采用流行歌曲的调子唱诗,也可以用民间小调的形式唱诗。即使学生对于乐曲都不熟悉也无妨,我就鼓励他们可以用自己最自由的方式唱出,那怕是哼哼或大声的喊也行,只要有自得其乐的意味就行。
通常我是先引导学生运用他们喜欢的有相近基调的歌曲的调子唱,再运用他们熟悉的戏曲段落套上去,这样采用多种的方式让学生去唱出来,学生自然有激情,他们往往唱得很投入。如我教《蒹葭》时,就用了电视剧《在水一方》的主题曲唱;教七
言律诗时如果是深沉的,就用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开头曲去唱,如果是欢愉的诗我就教学生用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调子来唱;如果是五言,既可以用此曲调,也可用最古朴的旋律自由唱出,如同电视剧中“三顾茅庐”时刘备听到的古风一样透着纯朴。有时,有的诗不太好套用现成的,我干脆就用地方的琴书和大鼓的腔调给他们示范,来个随意的。
学生们在这样的示范之下,热情高涨,纷纷用上自己所熟悉的乐曲唱出来,在欢天喜地中就牢记了这首诗,这要比单纯的读呀读呀有趣得多。在下课以后,他们往往又边玩边唱,开心得让人羡慕,在不知不觉中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
三、用对联的形式加以总结,或用旧体诗对现代诗文加以改造
对联和旧体诗(如律诗、绝句、古风)是我们民族独有的文学形式,是世上最精美洗练又具有建筑美(结构)和音乐美(韵律)的文学形式。我们在学习完课文以后,可以用此种形式去归纳总结所学的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对所学掌握透彻,又能锻炼学生锤炼语言使之精粹的能力。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常用到对联去概括,而用旧体诗的形式就少了些。
如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听的冷兴龙老师的一节示范课——《泥人张》,他就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容概括成两幅对联:
第一回合海张五无故挑衅,颇露流氓习气
泥人张有理反击,显出智者风范
第二回合海张五恼羞成怒,大骂泥人张
泥人张奇招在胸,贱卖海张五
我在教学《故乡》后,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有学生概括为
“少年英雄天真活泼见识多,与我亲密无间;
中年木偶勤劳善良反应迟,和我咫尺天涯”。
横批:渴望新生活
这一幅对联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旨给概括出来了,很是精彩,赢得全体学生的喝彩,而那位作对联的学生也显得骄傲自豪而精神飒爽。
再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叶赛宁的《夜》后,我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五言古诗,同学们在经过十多分钟的紧张思考后都能改写成很好的诗作,下面是其中一位同学改写的。
《夜》
原诗:河水悄悄注入梦乡,改诗:河水悄入梦,幽暗的松林失去了喧响。深林静无声。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夜莺歌沉寂,长脚秧鸡不再欢嚷。秧鸡不复鸣。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夜来空幽幽,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溪水唱轻轻。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明月泻清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万物银光中。
大河银星万点,大河星灿灿,小溪银波微漾。小溪波粼粼。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旷野草衔露,也闪着银色的光芒。银光闪晶莹。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夜来空幽幽,大自然沉浸在梦乡。天地梦沉沉。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明月泻清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万物披银龙。
四、运用说唱艺术的形式读课文
有些课文很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不仅在内容上写出地方特色,而且在语言运用上也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这时候,再用平时的读课文的腔调就不太合适,有时甚至于用普通话读还不如用方言读得生动形象,如改造后的山东快书,只能采用我们这里的言语去说才有味,如果非要用普通话说,那就会很可笑。这时候就要灵活变通一下了。
如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和刘绍棠的《蒲柳人家》,语言风格明显有评书的的特点,这时候你要再用平时的读法,就没有了味了。必是采用如同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的那种语调方能读出气势和韵味来。
再如教《人民英雄纪念碑》时,我把毛主席题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这一部分模仿了毛主席的湖南话读出来,学生就很感兴趣。
总之,物以稀为贵。正如人们常常不满足于粗茶淡饭而追求饱眼福、饱口福一样,吃腻了大鱼大肉的贵族会对布衣之食垂涎。在教学中人们不断地追求创新,不断的喜新厌旧,这样才会有活力,才会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欢乐,使学生“乐学”。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粗浅的体会,我在实际教学中,常常运用,收到了令人惊喜的效果,学生喜闻乐见,听课情绪高涨,我上课也有劲了。在对课文的改造过程中,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又能在改造过程中对课文进行艺术的再加工再创造,这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篇:改造我们的学习读后感
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有感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在干部会上所做的一篇重要报告。对于当时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进行了分析、批评,使广大干部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得到提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思想理论保障。
虽然现在时代不同了,但作为一名大学生,文章中所提到的许多东西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要“认真地研究情况,从客观的真实的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的愿望出发”。这一点也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应具有的品质和学习态度。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是在与知识和真理打交道,尽管我们应该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但是,在客观真实面前,我们还是应该保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无论是学习、工作、为人处世。
此外,对于历史研究方面,我们许多同学的历史知识并不多,觉得历史并不重要。其实这种态度是非常错误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正如唐太宗所说“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从历史中我们可以总结很多经验,吸取很多教训,从中获得有用的知识,改正自己的不足。而且,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从中可以体会到许多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此外,通过中国近现代史这段屈辱的历史,我们也应该更加懂得要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还有就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们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交流日益增多,许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没必要作为一种伟大真理而学习了,其实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尽管马克思主义已经诞生一百多年了,但他的光辉却始终没变,甚至更加耀眼。
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得以顺利进行,才有了新中国的成立,才有了现在的美好生活。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发展的理论,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主要应该看我们怎么理解和运用,我们对它的认识、理解和运用要尊重客观事实。
毛泽东认为,与主观主义态度对立的,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毛泽东强调,要“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要“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做周密的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不“割断历史”。“不单要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这一报告中,毛泽东对在当时特定历史时期内,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特定要求。但是,报告中却始终贯穿着,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务实作风。
怎样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怎样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是<< 改造我们的学习>>着力要解决的问题。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但是,针对党内当时的思想作风,毛泽东指出“不但有缺点”,“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这些缺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注重研究现状”。二是“不注重研究历史”。三是“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只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毛泽东指出,这三个方面“是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这种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我们队伍中确有许多同志被这种作风带坏了”。毛泽东指出,这些都是主观主义的。违反了科学,违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向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实际统一”这一基本原理的反面:“理论和实际分离”。
此外,毛泽东同志还对自己的观点用两种对立的态度标明了一下:一种是“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割断历史,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的主观主义的态度,另一种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实事求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我们要学习并保存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杜绝主观主义的态度。
除此之外,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位国家主席,在百忙之余,能深刻体会到当时党的学习态度的不足,并且有条理地指出并加以纠正,这种认真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着实令人钦佩。毛泽东在解放前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确实是做到了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毛泽东思想的提出,也确实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这篇文章给了我深刻的启示,让我受益匪浅,希望大家也能从中体会到深刻的真理。
第三篇:改造我们的学习读后感
读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感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在1941年延安干部会上所做的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运动中的重要文献之一。毛泽东在这篇报告和《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著作中,从思想方法上进一步总结了过去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的路线分岐,分析了相当广泛的存在于党内的非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作风。这主要是主观主义的倾向、宗派主义的倾向和作为这两种倾向的表现形式的党八股。他明确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就是我们的任务。”
从当时时代背景来看,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共产党已经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总路线,党的工作是有成绩的。但是,党内还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学风有些不正,就是有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毛病;我们的党风有些不正,就是有宗派主义的毛病;我们的文风有些不正,就是有党八股的毛病。这些不正的作风,在遵义会议以后,虽然已经不占统治地位,但是它们还在经常作怪。抗日战争爆发后,党在大发展中增加了70余万新党员,他们的积极性很高,但其中绝大多数出身于农民或其他小资产阶级家庭,因为斗争任务紧张,党对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还很不够。我想这也是毛泽东写出《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原因。
从文章结构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严密的论证了“改造我们的学习”和以马列主义的思想原则整顿党内作风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也是毛泽东思想立足和发展的原因所在。
整篇文章旗帜宣明的反对资本主义、主观主义,对他们的批判更是合情合理、入木三分。细读文章时,不禁对毛主席油然生畏,因为这篇文章是在当时抗日战争处于火热化的残酷时期,针对部分党的领导干部出现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倾向而作的,但这篇文章对于多年后的今天、对于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态度都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不得不萌生敬畏之情。文中指出了党内存在的缺点,并指出要纠正这个缺点,否则工作就无法更进一步。一是不注重现状,缺少对国际国内现状的研究。二是不注重研究中国历史,只知道研究马列,却忘记了自己的祖宗。三是不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在学习国际革命经验方面,只知学马列,不能应用于实际。违背了马列关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毛泽东同志从正反两方辩证地看待我们的学习方法。一方面,从赞美的视角肯定地回顾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长,同时也肯定了中华人民的救国存亡的奋斗,进而更是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地位。另一方面,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较为清晰地阐述了我们在学习上的缺陷。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既要研究现状,也要研究历史,更要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他清楚地看到我们需要立足于国内及国际两个环境。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对于“学习”二字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缺少的不仅是专业知识,一个系统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缺乏创新精神!我们已经进入终身学习的时代,要与时俱进,改造学习方法。我们在学习上需要实事求是,需要学习王进喜在革命年代的那种毅力,“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同时我们更应该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强大祖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学习应该是一种态度。态度决定人生、观念决定命运。积极的人生态度铸就的是健康成功的人生,消极的人生态度不可能演艺波澜壮阔的人生。所以,我们也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要绝对的通天文晓地理是不现实的,但对于我们丰富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识,就要以切实的危机感、适当的紧迫感和高度的责任感来对待,牢固树立 “学习永无的止境”的态度,在工作和生活中加强学习,在平凡的岁月里持之以恒。学习应该是一种追求。人生除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外,应该还需要高尚的精神追求来支撑,特别是年青人,不仅要胸怀抱负、志存高远,更要脚踏实地、奋发图强。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大部分人通过多年学习、认知世界之后,就满足于对万事万物的一知半解之中,淡化了对学习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从而表现出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精神状态。俗话说刀不磨会生锈、人不学要落后,社会是与时俱进、千变万化的,所以人在学习上的追求也应该是永无止境的。学习应该是一种能力。学习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过程,体现了一个人的能力。首先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人时刻都有学习的机会,同样的环境和条件,有些人知识面广,而有些人却一问三不知,关键就在于怎么去学习。因此要有“观一芽发而知春来,见一叶落而知秋到”的敏锐思维,善于在书本中学习理论,在工作学习经验,在实践中学习技能。对于我们大学生的学习,“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情的减退。”我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应该时刻警醒自己,对待学习要认真,来不得一丝马虎。毛主席说的对,“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而且,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要害怕失败,害怕错误,有了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改正,“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文章警示了我们反对主观主义等不良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理论结合实际的优良作风,我们应树立学习、学习再学习理念,调动我们的学习的激情、培养我们的学习习惯,使我们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
第四篇:课文《我们手拉手》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通过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然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知道怎样与同学平等相处,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引导教育学生成为有爱心的人。课堂教学很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以下两点:
1.以生活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处处以学生的生活为资源。从让学生说说自己与同学交往中发生的快乐和不快乐的事,到怎样解决交往中出现的问题,都是源自生活,又回归生活,使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在感悟体验中明理。
课堂上,我积极调动学生的经验,让他们从自己实际交往中产生的心理感受来体验同学间的团结友爱、互敬互让、诚实守信以及互相帮助的重要性。所以,本节课的道德观点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通过引导他们讨论、观察、交流、沟通等活动,由学生自己感悟体验出来的,这样的感受学生是永远不会遗忘的。
课堂上,我积极调动学生的经验,让他们从自己实际交往中产生的心理感受来体验同学间的团结友爱、互敬互让、诚实守信以及互相帮助的重要性。所以,本节课的道德观点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通过引导他们讨论、观察、交流、沟通等活动,由学生自己感悟体验出来的,这样的感受学生是永远不会遗忘的。
第五篇:改造我们的学习
《改造我们的学习》读后感
王振洪2011年6月10日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我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研究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研究今天的中国的世界,是进一步了,研究中国历史也有某些开始。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其表现是:
1、不注重研究现状2,不注重研究历史3,不注重马列主义的运用。并指出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危害:危害之一:根据想当然发号施令;危害之二:对自己的历史一点都不懂,只剩下了希腊和外国故事;危害之三:谬种流传,误人不浅。接下来写到两种态度:主观主义和马列主义。最后结论部分,提出具体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方法,具体有三条:
1、研究周围的环境;
2、研究中国的历史;
3、理论联系实际。
毛主席的这篇文章中提出的党内的一些人士的问题,在现在我们身上依然存在,读完这篇文章,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
文中提到许多革命同志学习马列主义并不是为了去革命实践,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这跟我完成公司读书计划一样,没有目标,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不懂得读书学习来的东西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从去年开始,姜总要求我们读书要跟我们工作联系起来去思考,写读后感也要将书中所讲到的联系结合到工作。我想这也是姜总的出发点。不深入地去联系实际工作的情况去思考,只能去被动接受学习的内容。而不能去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想法去碰撞得到一些方法。不能简单的为学习而学习,要带着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状态去看一些适合的书籍,这样才是会读书,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我们做作任何工作,都要注意主观主义的错误,不能想当然。在业务过程中根据自己对客户的了解或者对客户的话自己想当然去判断、下结论,不去理性地从实际出发,进行分析,很容易思路被客户牵着走,这样反而不利于客户的开发。克服主观主义需要对事物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得到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减少错误。
《改造我们的学习》告诉我们理论跟实践相结合是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读完这篇文章启发我的学习和工作方法都需要改进。希望改进我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