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语文综合训练(三)
高三语文综合训练(三)
一、(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棕榈(lǘ)香茗(míng)排难(nàn)解纷
B.酝酿(niàng)潜(qián)力 心宽体胖(pán)
C.教室(shì)时分(fèn)良莠(yǒu)不齐
D.作(zuō)坊 抽屉(tì)解(xiè)甲归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暄 无事生非 震撼 常备不懈
B.剪彩 莫衷一是 通辑 真知灼见
C.饯别 相铺相承 间谍 见微知著
D.绵亘 鸦雀无声 部署 名声雀起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这一错误举动,__________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______________了中国人民和亚洲广大受害国人民的感情,也_________了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作出的一系列____________表态和承诺。中方将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方提出___________交涉。
A.摧毁 损害 违反 郑重 严正
B.损害 伤害 违犯 庄重 郑重
C.损害 伤害 违背 郑重 严正
D.伤害 损害 违背 郑重 严正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法轮功练习者受李洪志精神控制,竟引火自焚,对他们这种糊涂做法,我们真是不可理喻。
B.张老师退休后,一心一意搞根雕创作,他抱残守缺,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
C.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不翼而飞,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D.杂技演员在钢丝绳上颤颤巍巍地走着,如同阪上走丸,让观众为他们捏着把汗。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美国和德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飞机在空中飞行,其尾气可直接影响气候变暖
B.科学精神就是一种合理的怀疑精神,以怀疑精神开辟通往真理的道路。
C.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也随着树枝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D.现在,许多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少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为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山峰如屏,溪水如歌,鹅孵石铺就的古道,将你带入古老意境的同时,也将你引到了爱莲堂前。_______________大多数书写的是周敦颐和他的两位优秀后裔鲁迅、周恩来的名言警句。伫立堂中,你会情不自禁地去寻觅三位周氏奇人间千丝万缕的牵系。
①大门两边一副“心传承孔孟,道学启程朱”的对联
②一副“心传承孔孟,道学启程朱”的对联刻在大门两边
③言简意赅地道出源远流长并对后世有极大影响的周子理学
④言简意赅地道出周子理学的源远流长和对后世的影响
⑤堂中悬挂着好些书法作品,争奇斗妍的作品中
⑥堂中悬挂着好些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争奇斗妍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④⑤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又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筐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节选自《明史·杨继宗传》)
7.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盗逸 逸:逃跑 B.用王翱荐 用:采用
C.若比户稽核 比:比较 D.濒行 濒:临近
8.比较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遇学官以礼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B.为祛除之 公为我献之
C.继宗即发牒取库金 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
D.惟杨继宗一人耳 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
9.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
B.以一仆自随,署萧然
C.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
D.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杨继宗爱民的一组是()
①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 ②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③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④金具在,与我印券
⑤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 ⑥继宗即发牒取库金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⑥
1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继宗针对当时狱囚病死较多的情况,按时供应饮食,下令每三天洗浴一次,使很多囚犯活了下来。
B.杨继宗重视教育,任嘉兴知府期间,大力兴办社学,发展了当地的教育事业。
C.杨继宗是个清廉的官员,孔儒突然搜查他的府衙,发现箱子里只有几套破旧衣服,惭愧地离开了。
D.太监们向杨继宗索取钱财,杨继宗不敢给,因为他们不能出具有效的凭证。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5题
“有意味的形式”,这是西方世界流行的影响极大的关于艺术本质的一种理论。近几年国内不断有人探讨这种理论,并被一些人所采用。英国的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1881—1966)在《艺术》一书中首先提出了艺术乃是“有意味的形式”的美学假说。其后被西方现代派普遍接受,被推崇为“从逻辑上说,这大概是现代艺术理论中最令人满意的”理论。克莱夫·贝尔认为,“有意味的形式”是艺术品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根据。“离开它,艺术品就不成其为艺术品;有了它,任何作品至少不会一点价值没有。”那么,什么是“有意味的形式”呢?克莱夫·贝尔认为它由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一是形式,一是意味。所谓形式,是指作品各个部分和质素的纯粹组合关系,如线条和彩色构成的组合与关系。所谓意味,是指艺术品的形式所唤起的一种不可名状,不可言传的特殊的审美感情,它既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也不是一般人心目中的美和美感。它是在审美观照艺术品时才有的神秘的感情体验。克莱夫·贝尔从他的“有意味的形式”这个基本观念出发,贬低再现性的艺术品,认为这种艺术品不是靠纯粹的形式去唤起人们的美感,而是靠与艺术无关的社会生活内容,他说,“按我们的审美假说,它们称不上艺术品”,“因为感动我们的不是它们的形式,而是这些形式暗示或传达的思想和信息”,“再现往往是艺术家低能的标志”。克莱夫·贝尔还贬低艺术的美的性质,他认为“美的”这个词语是用功利、同日常感情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美只是世俗之人眼中的美,而不是一种引起真正的审美感情的那种美。克莱夫·贝尔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个基本观念并没有解释清楚。一位美国学者早就指出,他的理论患了“恶性循环”病。当人们问他,“有意味”是什么意思呢?他回答说,它是由形式所唤起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感情。可当人们问他,这种审美感情来自何处?他又回答说,它来自“有意味的形式”。结果是用前者解释后者,又用后者解释前者,什么也没有解释清楚。在我们看来,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根本问题是否定社会历史因素的作用,因为他最终把引起那种特殊的审美情感的原因归结于“终极的实在”、“高踞于万物之上的上帝”。他的理论的唯心主义的实质是明显的。但我们借用“有意味的形式”,并加以改造,用来说明艺术的审美特征,还是可以的。
12.下列有关“有意味的形式”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有意味的形式”是由英国的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首先提出的美学假说。
B.该假说被国内外现代派普遍接受,成为当前国内外流行的影响极大的关于艺术本质的一种理论而备受推崇。
C.克莱夫·贝尔认为“有意味的形式”包含形式和意味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有意味”即由形式所唤起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感情。
D.根据“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论,克莱夫·贝尔认为再现性艺术品是靠与艺术无关的社会生活内容,去唤起人们的美感。
13.对文中加粗词语“不可分割”的正确理解是()
A.“形式”决定于“意味” B.“形式”和“意味”都不能缺少
C.“形式”决定“意味” D.“形式”和“意味”是同时出现的14.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在审美观像镜子一样照进艺术品时才有的神秘的感情体验。
B.它是在审美观像光线一样照射艺术品时才有的神秘的感情体验。
C.它是在审美观像照相机一样对艺术品摄影时才有的神秘的感情体验。
D.它是在审美观对着艺术品时才有的神秘的感情体验。
15.以下说法与文意不符合的一项是()
A.克莱夫·贝尔所说的“纯粹的形式”是指艺术品各个部分和质素的纯粹组合 B.克莱夫·贝尔所说的“真正的审美感情”是指由艺术品的形式唤起一种不可名状、不可言传的特殊的审美感情。
C.克莱夫·贝尔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个基本观念没有解释清楚的原因是他的理论患了“恶性循环”病。
D.“终极的实在”、“高居于万物之上的上帝”是引起克莱夫·贝尔所说的由艺术品的形式唤起的一种不可名状、不可言传的审美感情的原因。
四、(18分)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我非画家
冯骥才
近日画兴忽发,改书桌为画案,开启了尘封已久的笔墨纸砚,友人问我,还能如先前那样随心所欲么?
我曾有志于绘画,并度过15年的丹青生涯,后迫于文革剧创,欲为民族记录心灵历程,遂改道易辙,步入了陌生的文坛。然而,叫我离开绘画又何具其难。
画者练就了一双画眼。大千世界各种形象随时随地、有光有色流过眼前,偶有美感,即刻被这双眼捉住,尽情地痴醉其间,这是何等的快乐。这些快感一层层积存心中,闲暇时便一片片翻出来看,这又是何等美妙的享受。时而,浩阔深幽的心底,会悠然浮起一幅画来,它不是那些眼见过的画面,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我不过没有时间将它形之于纸,却常常这样完成了绘画所必需的全部思维过程。
文学的思维也包含着绘画的思维。
文学的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无论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文学是绵延不断的画面,绘画是片断静止的丈字。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绘画是用笔墨写作,画中一点一线,一块色调,一片水墨,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同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己;站在画面上的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尚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时的心又有何异?
文学给予我画的,只是更凝聚的境界,更自由的联想,还有文学的本质要求:不重复、绘画允许重复,文学不允许重复。
在一种艺术里呆久了,易生麻木,今人称之为:感觉疲劳。自己创造的,愈有魅力,愈束缚自己。与之疏远一段时间,相隔一段距离,反而能更好地感觉它;艺术的表现欲望,压抑它反倒能成全它。这样,每每写乏了,开砚捉笔,展纸于案,皎白的一张纸上好似布满神经,锋毫触之,敏感异常,仿佛指尖碰到恋人的手臂,这才是绘画的最佳状态。放笔纵墨,久抑心中的形象便化作有情感、有呼吸、有灵性的生命,活脱脱呈现出来。
艺术,对于社会人生是一种责任方式,对于自身是一种深刻的生命方式。
我为文,更多追求前者;我作画,更多尽其后者。
至于画风画法,欲言无多,一任自然而已。风格是一种气质,或是一种生命状态,风格无法追求,只有听任生命气质的充分发挥。若以技法立风格,匠也。
友人说,我还是不愿意你成为画家。
我笑而不答。画家这两个字,对于绘画本身无从帮助。
16.第1自然段“先前那样随心所欲”具体指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
17.第5自然段中写道,“画非画,文非文”,在作者心目中,这“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文”是______________。文中又写道,“画同文,文亦画”,作者的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6分)
18.友人说,我还是不愿意你成为画家,“我笑而不答”。到底作者愿意什么?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说“我非画家”,是由于他已离开绘画而步入了文坛,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比绘画大。
B.“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是说这心中的“画”,是完成了绘画创作的全部思维过程而产生的,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
C.本文语言流畅,挥洒自如。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比喻、反复、排比、对偶等辞格的运用,乃至文言词语句式的调度都恰到好处。
D.“……仿佛指尖碰到恋人的手臂”,比喻艺术表现欲望受压抑时绘画的最佳状态。
E.本文运用比较手法纵谈绘画与文学创作的内在联系,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息和哲理色彩。
五(27分)
20.将下面的长句改写为三个短句(不得改变原意,可以增删个别词语)(3分)
布什总统私下里与顾问讨论了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的德国总理施罗德和华盛顿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查德·格普哈特赞成的俄罗斯打算加入北约的问题。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依照下面这段话中画横线部分的句式,补写与之相应的句子。(3分)
中华民族是具有“大一统”传统的有凝聚力的伟大民族,中国历史上虽然有过多次的“分”与“合”,但纵观历史进程,“统一是主流,乃常态,为国人所称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是有关爱因斯坦的情况,请筛选最重要的材料,用简明的语句写一段介绍爱因斯坦的文字(最重要的材料不能遗漏,不超过100字)(6分)
①爱因斯坦1921年发现了光电效应,为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奖。②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相对论。③爱因斯坦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④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⑤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1955年去世。⑥英国大物理学家汤姆生激动地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⑦爱因斯坦是一位可以和牛顿媲美的科学家。⑧普朗克发现了量子论,量子论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构成了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相关的句子(4分)
(1)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向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3)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霖铃》)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
2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鹿 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分析“空山不见人”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诗人把握了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阅读下面文段,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千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六、作文(6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
明人周密在《齐东野语》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群猩猩长着人一样的面孔,既能说话,又会发笑。嗜好饮酒,喜欢空鞋子。有个人把他们所喜好的鞋子摆在野外诱惑猩猩,自己藏在附近窥伺。猩猩看见这些东西,知道是投下的诱饵,就大肆谩骂这个人及他的祖父、父亲。他们还互相告诫不要落入圈套,呼朋引伴、边骂边离去。但没走多远,猩猩又回回头张望,既而互相商议道:“何不尝一尝?”然后回转来,先用指头蘸取品尝,接着就昏头昏脑也忘了先前的戒忌,开怀畅饮起来,直到醉醺醺地抓起鞋子套在脚上。那个藏在附近的人冲出来,将这群跌跌撞撞的猩猩收擒了。
文中的猩猩是人们嘲笑的对象,但我们人类在面对诱惑时又能比猩猩高明多少呢?请结合文意,联系自身或社会实际,以“面对诱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题材不限。
高三语文综合训练答案
(三)
一、1.D 2.A 3.C 4.C 5.B 6.D
二、7.C 8.C 9.C 10.A 11.D
三、12.B 13.C 14.B 15.A
四、16.步入文坛前的15年那样自如地作画。
17.①片断静止的文学(或“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的再现”)②绵延不断的画面(或“用文字作的画”)③文学创作和绘画本质是相同的。
18.①作者愿意既为文以作画。②而不在乎画家、作家的头街。③因为为文是作者对社会人生尽责任的方式。④作画是作者自身一种深刻的生活方式。
19.A、D
五、20.①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了打算加入北约的想法。②德国总理施罗德和华盛顿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查德·格普哈特表示赞成。③布什总统私下里与顾问讨论了这个问题。
21.分裂是逆流,为变态,为国人所不齿。
22.爱因斯坦(1879-1955),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相对论。相对论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1921年他因发现光电效应,荣获诺贝尔物理奖。(表述不求与上文一致,但主要信息不能少)。
23.(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杨柳岸,晓风残月。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4.(1)“空山不见人”正面描写了空山的杳无人迹,突出了山的空寂清冷,渲染了一种静的气氛。
(2)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他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意境。
25.翻译: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是了解您的,您为什么这样不了解我呢?(或您却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深了,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羞愧地走了。
第二篇:高三语文综合训练(二)
高三语文综合训练(二)
一、(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厚薄(báo)卑鄙(bǐ)赴汤蹈(dǎo)火
B.骠勇(piào)场(cháng)院 螳臂当(dāng)车
C.闯(chuǎng)荡 炽(zhì)热 度(duó)德量力
D.脖颈(gěng)脊(jī)梁 间(jiān)不容发
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繁琐 别出新裁 毕竟 变本加厉
B.范畴 兵荒马乱 简练 要言不烦
C.肄业 人心慌慌 讴歌 瑕不掩瑜
D.编纂 戳力同心 曝光 斐然成章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围棋手人才辈出,但与聂卫平相比,仍然嫩了一点。论棋风他们各有长短:有的洒脱,却失之____________;有的精细,却失之____________;有的果断,却失之___________;有的勇猛,却失之_______________。
A.不韧 草率 鲁莽 柔弱
B.草率 不韧 柔弱 鲁莽
C.不韧 柔弱 草率 鲁莽
D.鲁莽 柔弱 不韧 草率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7月13日晚上,多少中国人为北京申奥成功而弹冠相庆,开怀畅饮。
B.小张因看不惯小李贪小便宜的毛病而说了他几句,小李立即予以反击,两人投桃报李,互不相让。
C.张老师得了关节炎,很多人向他介绍验方,但他屡试不爽,直到现在,上下楼还很困难。
D.脱离实际,凭主观想象制定实施方案,这种闭门造车的做法怎能带来好的结果呢?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大会后,很多企业领导端正了认识,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大了整顿的力度。
B.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中日贸易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C.这是一位知识十分渊博的王老师的得意门生。
D.昆仑山哨卡冰天雪地,人烟稀少,是远离祖国的边疆哨所之一。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衔接最好的是()
我们应该坚持以___________为基础,___________为龙头,___________为榜样,___________为窗口,带动全社会一起做好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工作。
A.新闻媒体 党政机关 学校 公共服务行业
B.学校 党政机关 新闻媒体 公共服务行业
C.党政机关 新闻媒体 公共服务行业 学校
D.公共服务行业 新闻媒体 学校 党政机关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李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优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吾老,不及见此,此参政他日之忧也。”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大营宫观,靡有暇日。旦亲见王钦若、丁谓等所为,欲谏则业已同之,欲去则上遇之厚。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当时,遂谓之“圣相”。沆性直谅,内行修谨。言无枝叶,识大体。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公退,终日危坐,未尝跛倚。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沆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至于桓颓壁损,不以屑虑。堂前药阑坏,妻戒守舍者勿葺以试沆,沆朝夕见之,经月终不言,妻以语沆,沆曰:“岂可以此动吾一念哉!”家人劝治居第,未尝答。弟维因语次及之,沆曰:“身食厚禄,时有横赐,计囊装亦可以治第,但念内典以此世界为缺陷,安得圆满如意,自求称足?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丰屋哉?”
7.对下列句子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少有忧勤,足以警戒。少:年少,年轻。
B.人莫能干以私。干:干预。
C.身食厚禄,时有横赐。横:出乎意料。
D.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巢:鸟窝。
8.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
②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
③遂封岱、祠汾,大营宫观。
④当时,遂谓之“圣相”。
A.两个“则”相同,两个“遂”也相同
B.两个“则”相同,两个“遂”不同
C.两个“则”不同,两个“遂”也不同
D.两个“则”不同,两个“遂”相同
9.对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的“相”即宰相,亦称丞相,唐宋时亦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B.文中的“参政事”、“参政”都是“参知政事”的省略,“参知政事”即为副宰相。
C.文中“烦上听”的“上”是表示对尊长地敬称,“公退”的“公”也表示敬称。
D.文中的“太祝”“奉礼”是掌管祭祀、祝祷的级别较低的官员。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3分)()
①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
②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
③若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
④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旦因为公务过于繁忙而盼望清静太平,而李沆则以为天下过于安定,对朝廷未必是好事。
B.为了防止皇上渐生侈心,李沆经常拿过去一些旱涝灾害及盗窃案件对社会的危害作例子,劝说皇上要提高警惕。
C.李沆家堂前药阑损坏,他的妻弟想以此试探他对修建宅第的态度,但他却始终不表态。
D.李沆之所以不肯治第,是考虑到天下百姓生活尚苦,居住条件仍然很差。这件事反映了李沆关心百姓疾苦的情怀。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2分,每小题3分)
诗人谈艺往往能跳脱理论家的框框,直接而富于感性,精妙奇逸,令人神往,英国19世纪初的诗人布莱克对同时代的画家雷诺兹的批评便大可玩味。雷诺兹是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其画颇受名公贵妇的喜爱。然而布莱克对他却有不客气的批评:“一个在心里找不到任何灵感的人不该斗胆自称艺术家。”
布莱克的批评,大抵是要强调艺术家独到的感觉和思想,以及特异的表现手法。但是以雷诺兹的身份的地位,他的运笔方式和表现手法,难免要受的时尚及上流社会品味的制约,所以他也有他的难言之处。不过,以布莱克的话来衡量我国古典诗词的意象组合之美,倒会发现我国诗人十分善于表现他们心里的感觉、思想并捕捉一闪即逝的灵感。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姻笼十里堤。”(杜牧)意象也随之更换。各是一种情感,又各是不同的意象组合,因而是不同的感觉气氛。
可是这里的意象虽有交叉,如横柯上蔽,但仍然不是纯粹的意象组合。本文所指的意象组合,是指意象之间没有动词连接,而是通过几个特定的名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幅气氛和谐对比强烈的画面图景。陆游《书愤》中的名句“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风大散关”便把战争中的情景烘染得历历在目。虽然没有使用动词,却造成了磅薄的气势,其间所传达的,是沉雄豪壮的感觉气氛。又如元代马致远那首著名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末句的“断肠人在天涯”与前面的“小桥流水人家”形成鲜明的对照,把天涯不许子羁于行程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佳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状羁旅行役,六种景物,涵盖着声响、色彩,其间又有远景和近景之分,虽未置动词,而人物之动态自在其中;看似未抒情,然情致溢于言外,时间、地点、节令都暗含其中,不愧为写景状物的高手。
于此可见,意象组合乃是缺少谓语动词,并且也不设置任何虚字,只是将几种意象有机拼合,构成一幅立体的艺术画面,意象之间,似乎是役此游离的,实是被无形的情绪线索牵连贯穿,隐隐地,有着一条艺术思维的意脉。欧美意象派诗歌大师庞德说意象是“理性和情感的复合体”,以其衡量意象组合这种特殊句式,便甚为醒豁。
意象作为感觉中的具体对象,诗人当以情思为灵魂,用灵魂串接意象,使意象渗透诗人的思想感情。在词中,为写婉曲深遂之意境,便有较为复杂的意象组合。辛弃疾《水龙吟·寿韩南涧尚书》谓:“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即平列三种意象。绿野、山泉、东山分别是唐代名相裴度、李德裕和东晋宰相谢安的退隐所居处,此用来隐喻韩南涧的高风亮节。意象之间,蕴含多种艺术修辞手法:互为对偶形成鼎足对(三句对);运用典故表现深厚之情谊,互文见义。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
古典诗词,格律甚严,然在意象组合这种特殊句式中,诗句的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又较松驰,对语意表达无甚重大影响的词语一概省去,造成言简义丰、辞约意繁、诗情虽藏而意脉袅袅不尽的美感效果。诗与画,皆重状写感觉,但诗不能把心物感应的色相美直接移入作品,诗的意象借助抽象的思维符号,作为传达感情信息的媒介,然而却具有点彩画法那种利用人的远看把点联成线条,由此产生颤动感觉的效果。意象组合句式,也可谓以点联成线的,画在之间略去解释性的中间环节,所以可以产生一种似断实连,貌离神合的跳跃颤动的美感。12.第1段中布莱克的话中的“灵感”的意思是()
A.心里的感觉、思想 B.艺术家独创的感觉和思想
C.运笔方式和表现手法 D.艺术家独到的感觉和思想,特异的表现手法
13.意象组合的两个条件是()
①缺少谓语动词,不设置任何虚字,将几种意象有机拼合,构成一幅立体的艺术画面。
②以情思为灵魂,用灵魂串接意象,使意象渗透诗人的思想感情。
③意象之间,被无形的情绪线索牵连贯穿,隐隐地,有着一条艺术思维的意脉。
④情感触境界而发生,境界不同,情感也随之变迁;情感变迁,意象也随之更换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4.本文概括诗歌意象组合的美感,正确的一项是()
①言简义丰、辞约意繁,诗情虽藏而意脉袅袅不尽的美感。
②在词中,为写婉曲深邃之意境,便有较为复杂的意象组合。
③寓繁于简,寓万千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
④画面之间产生一种似断实连,貌离神合的跳跃颤动的美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对原文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诗人十分善于表现他们心里的感觉、思想并捕捉一闪即逝的灵感的特点体现了他们艺术家的特质。
B.意象是诗人感觉中的具体对象
C.在意象组合这种特殊句式中,诗句的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较松弛这一特点,与古典诗词严格的格律形成了矛盾。
D.诗与画,都注重状写感觉,但画能够把心物感应的色相美直接画进作品,诗的意象必须借助抽象的思维符号,却具有类似点彩画法的艺术效果。
四、(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6—19题。
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在内容上把词从官词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就像超声波探测,就像电子显微镜扫描。你得佩服他的笔怎么就能伸入到这么细微绝妙的层次。他常常只用几个字,就是我们调动全套摄影器材也很难达到这个情景。
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柳永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身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一个重要位置。就像我们现在作为典范而临摹的碑帖,很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头,大部分连作者姓名也没有。凡艺术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一个特殊气候,一粒艺术的种子在这种气候下自然地生根发芽了。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他在这里没有堕落。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一个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雷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但是如果当初这一粒籽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也许还有如柳永那样的牢骚)之后,也就把那岩石启遍,痛下决心,既活就要活出个样子。它拼命地吸大地之精华,探出枝叶追日,伸着根须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己。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做着最大程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为什么逆境能成人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下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一个超乎这两个人之上的更新更完善的世界。而顺境下,时时天遂人愿,你心里没有矛盾,没有企盼,没有一个另外的新世界,当然也不会去为之斗争,为了创造,那就是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了。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了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916人,其中绝大多数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他们早巳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而柳永至今还享有此殊荣。
16.阅读第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①开头说“柳永于词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这“里程碑式的”是什么意思?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划线句子的意思看,柳永开创了—种什么样的作品样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6分)
①文中说柳永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的,请找出两个例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这“辩证道理”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最后说“柳永至此还享此殊荣”,这里的“殊荣”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果要概括全文的内容,下面列举的哪几项必不可少?(4分)
A.柳永在词的创作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B.柳永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个重要位置。
C.柳永艺术高峰的产生是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
D.柳永取得成功在于他正确处理了他与环境的关系。
E.柳永勇于在逆境中奋斗,从而创造了艺术的生命。
F.柳永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是他取得成就的基本条件。
五、(27分)
20.依据下面信息的内在顺序,将这一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3分)
以色列对已经埃及一名高级安全人士证实的埃及为阻止以色列“毁灭”巴基斯坦政权及其领导人阿拉法特将考虑派军进驻西奈半岛的消息立即作出准备派遣—支有实力的部队“保卫”该岛南部边界的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下文空缺处填上相关的句子,使前后文意贯通,构成排比句(5分)
生活是一部教科书,在这本书上,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在经受了失败和挫折后,我学会了坚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活这本书的引导、启示下,我不断地成长、成熟。感谢生活!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将其压缩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8个字。(4分)
来自上海、南京、武汉、镇江、重庆的19家大型企业近期在四川攀枝花举行的第二次长江流域大型企业水资源保护工作座谈会上发出了保护长江水资源共同宣言:建立健全企业节水和排污管理办法,认真履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真正作到企业污水处理率和达标率达到100%,对一切破坏环保事业的行为,自觉抵制,坚决打击。他们呼吁所有沿江大型企业共同保护长江水资源。促进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3.根据课文填写出相关句子(4分)
(1)然是役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黄花冈七十二烈土事略>序》
(2)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4)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怎样的衰痛者和幸福者?(《纪念刘和珍君》)
24.翻译文言文(5分)
旦亲见王钦若、丁谓等所为,欲谏则业已同之,欲去则上遇之厚。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25题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5.(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又往往与对自己的怀疑和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天才,都并非自信的人,相反,倒是有几分自卑,他们知道自己的弱点,为这弱点而苦恼,又不肯毁于弱点,于是奋起自强,有了令人吃惊的成功。
周围平《智慧与人品》中有—句发人深省的话:“我相信,天才骨子里大都有一点自卑,成功的强者内心深处往往埋着一段屈辱的历史。”请仔细揣摩这句话,联系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以“感谢自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高三语文综合训练答案
(二)
一、1.B 2.B 3.C 4.D 5.B 6.B
二、7.C 8.D 9.C 10.D 11.A
三、12.D 13.C 14.D 15.C
四、16.①开创性的(“前所未有的”或“创造性的”均可)②市民文学(“市井文学”或“市民通俗文学”均可)
17.①例证1:柳永曾发过牢骚 例证2:柳永四次大考才中了进士的 ②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
18.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
19.A、D、E
五、20.①为阻止以色列“毁灭”巴基斯坦政权和其领导人阿拉法特,埃及准备派军进驻西奈半岛。②这条消息已经埃及一名高级安全人士证实。③以色列针对该信息作出了准备派遣一支有实力的部队“保卫”该岛南部边界的决定。
21.在遭受到误解和委屈时,我学会了宽容;在经历了失落离别后,我懂得了珍惜。
22.19家沿长江大型企业,近期在攀枝花召开座谈会,发出了保护长江水资源的共同宣言。
23.(3)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2)相逢何必曾相识;(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4)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4.王旦亲眼目睹了王饮若,丁谓的所作所为,想劝止他们可自己早已参与其中了,想要辞官又觉得皇上对自己不错。(这时)才感到李沅原来的见识是那样高远,感叹道:“李文靖真是圣人啊!”
25.(1)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2)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的展现出来。(意思对即可)
26.评价标准同高考。
第三篇:高三语文综合训练(一)
高三语文综合训练
(一)一、(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谙(ān)熟 麻痹(bì)西风东渐(jiān)
B.庇(bì)护 答(dā)理 安步当(dàng)车
C.发酵(jiào)根茎(jìng)管窥蠡(lí)测
D.擂(léi)鼓 盥(guàn)洗 拾(shè)级而上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宁谧 瑕瑜可见 赝品 山青水秀
B.喝彩 繁文缛节 痉挛 消声匿迹
C.凯觎 洪福齐天 急躁平心而论
D.厮打 名不副实 瞭望 跻身其中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国家__________普通话,__________规范汉字。
②制定本法第四章法律责任的指导思想是:对__________本法规定者应该由有关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
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__________了,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它。
A.①推广 推行 ②违犯 ③颁布
B.①推行 推广 ②违反 ③公布
C.①推广 推行 ②违反 ③颁布
D.①推行 推广 ②违犯 ③公布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从郑州到西藏,路途遥远,山高水长,要骑车旅游实在不易。
B.一些不法商贩,为了抬高棉花价格,故意囤积居奇,准备善贾而沽。
C.有些私立学校的老师,年龄近七十岁,可谓师老兵疲,教课已力不从心。
D.为了观看灯火晚会,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家属院已是十室九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学生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注意写身边的真人真事,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神舟”号的试飞成功,标志了我国航天技术有着新的发展,对突破载入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C.日本最高法院竟无理判决揭露南京大屠杀事实真相的东史郎等人败诉,公然为右翼势力否定南京大屠杀的丑恶表演。
D.据介绍:济南市所属山区海拔较低,人类活动频繁,尤其是近几年对南部山区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是导致野生植物生存环境恶化,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春天,为我们的心灵提供了我们能享受的一切,轻松地解除了心头的焦虑和感情上的纷扰,___________,从大自然的微笑中,显露出来。
①充满了闲适欢愉 ②感受到了闲适欢愉 ③田野将是一片新绿,飘逸着令人沉醉的馨香,到处倾泻着春天的歌 ④田野将是一片新绿,飘逸着春天的歌,到处倾泻着令人沉醉的馨香 ⑤大地整个一副快乐的神态 ⑥整个大地一副快乐的神态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二、文言文阅读(共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王烈英名著于海内。道成德立,乡党归仁。其诱人也,皆不因其性气,诲人以道,使之从善远恶。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曰:“我邂逅迷惑,从今以后将为改过。子既已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或问:“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反与之布,何也?”烈曰:“昔秦穆公,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今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
间年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行数十里,欲至家,置而去,问姓名,不以告。顷之,老父复行,失剑于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于是永失,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遂守之。至暮,剑主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老父揽其袂,问曰:“子前者代吾担,不得姓名,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请子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乃语之而去。老父以告烈,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见。”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人也。烈叹曰:“韶乐九成,虞宾以和,人能有感,乃至于斯也!”遂使国人表其闾而异之。
(《三国志·魏书十一》)
7.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邂逅迷惑 邂逅:偶然,一时
B.遂使人推之 推:访求
C.人能有感 感:感想
D.其诱人也 诱:诱导
8.比较下列各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
②乃语之而去
③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人也
④人能有感,乃至于斯也。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A.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A.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也不同
9.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成德立,乡党归仁 乡党:同乡人
B.知耻恶,则善心将生 耻恶:羞耻与罪过
C.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 购募:招求失主(来领取)
D.间年之中 间年:隔年
10.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与现代汉语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我邂逅迷惑,从今以后将为改过
B.人能有感,乃至于斯也
C.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
D.其诱人也,皆不因其性气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烈劝人从善,从不管那人性格脾气怎么样,他只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诲人
B.王烈盗牛者赠布,是因为他认为盗牛者能悔恨自己的过错,懂得以恶为耻,这样的人将要产生善心,于是给他布劝他做好事。
C.“代担人”拾到老父之剑后,先是想放下剑离开,但担心别人拾去后,失剑人会永远失去宝剑,想捡回去再招求失主,又怕出差错,于是就一直守在那里,直到失主出现。
D.盗牛者做了坏事,怕让王烈知道,老父发现有人做了善事又急着要告诉王烈。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清朝的灭亡给中国带来了一个真正的时代,社会震荡,世事忙乱,人们也没有心思去品咂一下这次历史变更的苦涩厚味,匆匆忙忙赶路去了。直到1927年6月1日,大学者王国维先生在颐和园投水而死,才让全国的有心人肃然深思。
王国维先生的死因众说纷纭,我们且不管它,只知道这位汉族文化大师拖着清代的一条辫子,自尽在清代的皇家园林里,遗嘱为“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他不会不知道明末清初为汉族人束发还是留辨之争曾发生过惊人的血案,他不会不知道刘宗周、黄宗羲、顾炎武这些大学者的慷慨行迹,他更不会不知道按照历史的进程,社会巨变乃属必然,但是他还是死了。我赞成陈寅恪先生的说法,王国维先生并不死于政治斗争、人事纠葛、或仅仅为清廷尽忠,而是死于一种文化:
凡一种文化正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若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王观堂先生换词并序》)
但是王国维先生又无法把自己为之而死的文化与清廷分割开来。是《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红楼梦》《桃花扇》《长生殿》乾嘉学派、纳兰性德等等把两者连在一起了,于是衣冠举止,生态心态,也莫不两相混同。我们记得,在康熙手下,汉族高层知识分子经过剧烈的心理挣扎,已开始与朝廷产生某种文化认同,没有想到的是,当康熙的政治事业和军事事业已经破败之后,文化认同竟还没有消散。为此,宏才博学的王国维先生要以生命来祭奠它,他没有从心理挣扎中找到希望,死得可惜又死得必然。知识分子总是不同寻常,他们总是要以政治军事的折腾之后表现出长久的文化韧性。文化变成了生命,只有靠生命来拥抱文化了,别无他途;明末以后是这样,清末又是封建制度的末尾,因此王国维先生祭奠的该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清代只是他的落脚点。
12.下列各项对文中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
A.“清朝的灭亡给中国带来了一个真正的时代”是说清朝的灭亡使中国摆脱了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统治,真正开始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
B.王国维的死让全国的“有心人”肃然起敬。
C.作者引用陈寅恪先生的话,意在说明王国维先生不是为清朝尽忠而死,而只是死于“一种文化”。
D.文中说王国维先生的死因“众说纷纭”,但从其遗嘱看,他之所以选择自尽,是为了避免“义无再辱”。
13.对王国维先生死因的深层探究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
A.社会震荡,世事忙乱。王国维无法再专心从事自己的研究,内心痛苦,所以自尽。
B.作为清朝臣民,看到清朝的灭亡,他决心为清朝尽忠,所以,选择在皇家园林自尽。
C.随着清朝的灭亡,他所认同的中国传统文化衰落,内心痛苦之极。他的死,表面上是为清朝尽忠,实质是死于一种文化。
D.王国维说“义无再辱”是将自己和黄宗羲顾炎武等大学者的慷慨行迹对比,认为自己不象他们那样有骨气,似乎感到了羞辱,所以自杀。
14.对文中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王国维死前非常苦恼,他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该为文化而死,还是该为清廷而死。
B.“一种文化”是包含了多种意义的广义概念,如正值衰落的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稳定的某种文化认同等。
C.“在康熙手下,汉族高层知识分子的心理挣扎”与“王国维的心理挣扎”本质并不一样,前者为反清复明,后者为忠于清廷。
D.作者举《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红楼梦》等例子,是为了说明这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1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为()
A.根据当时社会的发展,王国维自尽是必然的。
B.一个文化大师在社会变革时期因在心理挣扎中找不到希望而自尽,令不可惜。
C.一个汉族人在清朝灭亡后的1927年还留着辫子,为清朝尽忠而死,让人遗憾。
D.作者列举了诸多著作、学派,旨在说明清代在传统文化方面成就极高,因而影响也极深。
四、(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时令已是初冬,静儿从城郊采来一把野花,兴冲冲地让我辨识。
“皮菜花”,我一下便认出来了。这是在荒碱地里生长的一种野生植物。春上,它开始萌芽,油亮、肥厚的叶片贴着地面,从菜心向四下一层层铺展开。入夏不久,就会从根部娉娉婷婷地拔出两根、三根细长的梗儿,长到尺余,分出许多枝丫。入秋,就开出一簇簇的白色小花儿。秋冬之季,它虽然也风干了,但梗儿细瘦且坚挺,花儿虽枯而不谢,在诸多经不住严霜而纷披衰萎的野草丛中,它便隐隐有了一种鹤立鸡群的王者性质。
静儿挑拣出几枝,经过整修制作,扎成一束,取代了案几上花瓶里那束塑料花。
皮菜花也真有几分不俗,黄豆般大小的花儿,花瓣薄如蝉翼,几百朵,上千朵花儿密密挤挤而井然有序地结满枝头,成团成簇,瘦骨铮铮的花梗儿疏密有致,洁白如云的花簇高低错落,宛如一支素净典雅的白珊瑚。插一束在案头,别有一番情致。
我喜爱上皮菜花了,并且,还不断赋予这种喜爱以新的内涵。从发现它的形美,到悟出它的神美。
第二年的深秋,比头一年早一些日子,静儿又去野外采回来一束皮菜花。一进门,就嚷说她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她把花束凑近我:“爸爸,你瞧,你仔细瞧”。
女儿不无神秘地把手里的花束一拍,从上面星星点点飘落下一些什么。我仔细看那茶几上的飘散物,竟是一朵朵鲜黄的有五个瓣的小花儿。我再察看静儿手中的花束,尚没飘落的黄色的小花,就嵌在那所谓的“小白花儿”的怀抱里。不细心观察,是很难发现的。
哦!那些被我们称之为花的,竟是皮菜花的花托,真正的皮菜花是这些小黄花。
不知怎的,当我的视线再落到那束曾被我形神兼爱、赞叹不已的皮菜花上时,却顿觉黯然了。什么非凡的适应性,顽强的生命力,永不凋落的情致的,紧密团结的精神,全是人造的。我好像受了那“小白花”的欺骗,不由望之生厌了。
我对静儿说:“新的不用换了,去年的那束,也扔掉!”
“为什么?”静儿不解而不平地盯着我,“它不还是原来的它?它哪一点变了呢?为什么您就不喜欢它了?”
……
是呵!不还是那束皮菜花吗?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无一变化,而我为何就不喜欢它了呢?我对它喜欢与厌恶的分野,竟在于它是花不是花!哦,我,还有人们,有多少认识仅是从概念出发呀!
16.第5自然段写作者“从发现它的形美,到悟出它的神美”,其中“神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不超过35个字,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对皮菜花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旨(不超过18个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我”喜欢皮菜花是因为它不仅形美,而且神美。
B.“我”厌恶皮菜花是因为它竟是一朵朵鲜黄的五个瓣的小花儿。
C.“我”对皮菜花的态度从喜欢变为厌恶,其实不关花的事。
D.对客观事物的喜爱,要不断赋予这种喜爱以新的内涵。
E.客观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在不断变化的。
五、(12分)
20.将下面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不超过75个字)(3分)
这项计划旨在提升核武器制造能力
这项计划投资数十亿美圆
这项计划要实现核武器制造设施现代化
美国正悄悄进行一项计划
这项计划由已退役的美国空军上将、现主管国家核安全管理局的约翰·戈登领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划线部分填上两个恰当的分句,使它与所给的例句句式相同,但所举例句的内容须是正面的。(5分)
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
答 假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渎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意思,不超过15个字。(4分)
莫斯科时间7月13日18时10分(北京时间22时10分),图际奥委会主席胡安·萨马兰奇在莫斯科的世界贸易中心会议厅宣布:“有幸举办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是北京。”
出席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的105名委员参加了今天的投票,北京在第二次投票中以56票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在这一轮投票中,多伦多获得22票,巴黎获得18票,伊斯坦布尔获得9票,而日本的大坂在第一轮即遭淘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23.名句填空[共4分,每空1分,(1)—(3)题任选2题,第(4)题必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2)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已亥杂诗》)
(3)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解缙·对联)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诸葛亮《出师表》)
24.阅读下面宋诗,按要求答题。(共6分,每小题2分)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帐,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1)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颔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两句为人们赞叹传诵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阅读下边一段文言,翻译画线的句子(5分)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小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唧唧和哼哼,在迷宫里一同找到了一个很大的奶酪站,他们兴高采烈,整日在此享受。突然有一天,奶酪神奇地消失了,嗅嗅和匆匆毫不犹豫地穿上跑鞋,头也不回地离开此地,去别处寻找新的奶酪。他们如愿以偿,很快就找到了更大更好的奶酪;而唧唧和哼哼对谁动了他们的奶酪,先是惊讶,继之怒骂,之后等待一—等待别人把奶酪送回来,但始终没有人把奶酪送回来,唧唧在劝说哼哼无效的情况下,只好独自寻找奶酪,他冒着危险历尽艰难,终于也找到了更好的奶酪,而哼哼虽饿得奄奄一息,却还在苦等。
请联系社会现实,以“奶酪被动之后”为话题,写—篇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综合训练答案
(一)一、1.C 2.D 3.C 4.B 5.D 6.A
二、7.C 8.D 9.B 10.A 11.A
三、12.D 13.C 14.D 15.C
四、16.神美的含义是指它有非凡的适应性、顽强的生命力、永不凋落的情致、紧密团结的精神。
17.“我”前后态度是先喜欢,后厌恶。因为“我”先入为主地对皮菜花形成了带有明显主观色彩的看法,甚至是一厢情愿地不断赋予皮菜花以新的内涵,直至成为概念,形成定势思维,所以当新发现打破了自己原先的概念时,又主观地“望而生厌”。
18.只从概念出发认识事物是错误的。
19.AC
五、20.美国正悄悄进行一项投资数十亿美元、由已退役的空军上将,现主管国家核安全管理局的约翰·戈登领导旨在提升核武器制造能力并实现核武器制造设施现代化的计划。
21.假若当初李世民不礼贤下士,从谏如流,怎么能赢得贞观之治,大唐盛世的基业呢?假如当初齐恒公不胸怀宽广,捐弃前嫌,怎么能获得号令诸侯,雄视天下的霸业呢?
22.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六、23.(1)寄意寒星荃不察;(2)化作春泥更护花(3)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4.(1)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谰色彩中蕴着哀伤。
(2)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有着思乡情结。
(3)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于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
25.正因为我很爱吃鱼,所以才不接受。如果我接受了鱼,一定会有迎合人的脸色,有了迎合人的脸色,就会歪曲违背法律,歪曲违背了法律,就会被罢免宰相的职位。(到那时)即使我很想吃鱼,他们肯定不会长期送给我鱼吃,可我又没有能力自己供自己鱼吃。
七、作文,评分标准同高考
第四篇:高三能力训练三
高三英语能力训练三
语法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Taking a taxi in a certain Eastern European country can be ___1___ shocking experience.It is said ___2___ some taxi drivers have metal wires struck into the passenger seats.And ___3___ a button is pushed, the seat will give you an electric shock.These taxi drivers don’t do this ___4___ fun.They do it to tourists ___5___ argue about the ridiculous(可笑的,荒唐的)fares they charge.Some drivers charge as much ___6___ ten times the legal fare.They have a secret switch which ___7___(make)the meters much faster.If you refuse to pay, you are really in for a shock.In one case, a German woman had no choice but to pay US $120 for a US $20 ride from the airport.She said that she was really ___8___(take)for a ride, but what could she do? Besides the electric shock, she was verbally(口头地)abused and threatened with physical ___9___(violent).She has only one piece of advice for tourists, “Take the bus ___10___ stay at home.”
阅读理解: Betty and Harold have been married for years.But one thing still puzzles old Harold.How is it that he can leave Betty and her friend Joan sitting on the sofa, talking, go out to a ballgame, come back three and a half hours later, and they’re still sitting on the sofa, talking? What in the world, Harold wonders, do they have to talk about? Betty shrugs(耸肩).Talk? We’re friends.Researching this matter called friendship, psychologists Lillian Rubin spent two years interviewing more than two hundred women and men.No matter what their age, their job, their sex, the results were completely clear: Women have more friendships than men, 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content and the quality of those friendships is “marked and unmistakable”.More than two-thirds of the single men Rubin interviewed could not name a best friend.Those who could were likely to name a woman.Yet three-quarters of the single women had no problem naming a best friend, and almost always it was a woman.More married men than women named their wife/husband as a best friend, most trusted person, or the one they would turn to in time of emotional distress(感情危机).“Most women,” says Rubin, “identifies(认定)at least one, usually more, trusted friends to whom they could turn in a troubled moment, and they spoke openly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relationships in their lives.”
“In general,” writes Rubin in her new book, “women’s friendships with each other rest on shared emotions and support, but men’s relationships are marked by shared activities.” For the most part, Rubin says, interactions between men are emotionally controlled---a good fit with the social requirements of “manly behavior(行为)”.“Even when a man is said to be a best friend,” Rubin writes, “the two share little about their innermost feelings.While a woman’s closest female friend might be the first to tell her to leave a failing marriage, it wasn’t unusual to hear a man say he didn’t know his friend’s marriage was in serious trouble until he appeared one night asking if he could sleep on the sofa.”
61.What old Harold cannot understand or explain is the fact that______.A.he is treated as an outsider rather than a husband
B.women has so much to share
C.women show little interest in ballgames
D.he finds his wife difficult to talk to 62.Rubin’s study shows that for emotional support a married woman is more likely to turn to ___.A.a male friend
B.a female friend
C.her parents
D.her husband 63.According to the text, which type of behavior is NOT expected of a man by society?
A.Many of them do not have a best friend
B.Don’t often share their emotional feelings.C.Complaining about his marriage trouble.D.Going out to ballgames too often.64.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best supported by the last paragraph?
A.Men keep their innermost feelings to themselves.B.Women are more serious than men about marriage.C.Men often take sudden action to end their marriage.D.Women depend on others in making decisions.65.The research done by psychologist Rubin centers around _____.A.happy and successful marriages
B.friendship of men and women C.emotional problems in marriage D.interactions between men and women
Keys: 语法填空:
1.a
2.that
3.when
4.for
5.who/that 6.as
7.makes
8.taken
9.violence
10.or
阅读理解
61-65 BBCAB
第五篇:第六章 综合能力训练·语文学科综合能力训练(三)
[第六章 综合能力训练]·语文学科综合能力训练(三)
一、选择题
1.填入下面句子中方框处的最恰当的文句是:()
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
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B.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修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 书面语言的发展
C.翻译作品日见其多,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D.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修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座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
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
C.他的脸色跟纸一样白。
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
4.其诗词为苏轼所赏识,在文坛上并称“苏门四学士”的作家是:()
A.黄庭坚 秦观 张耒 辛弃疾 B.司马光 秦观 张耒 黄庭坚
C.黄庭坚 秦观 张耒 晁补之 D.黄庭坚 秦观 白朴 晁补之
5.“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 是()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D.杜甫、杜牧、杜荀鹤
二、现代文阅读
《礼记》中有一句颇有点辩证法精神的话?quot;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对于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来说,这个规律是有启发性的。比如一首乐曲,光是一股劲儿地快,一股劲儿地紧,从头到尾都是强音,那就显得很单调,没有什么节奏感了。□□□在《琵琶行》中所描写的那支曲子,开始有”大弦嘈嘈如急雨,□□□□□□□“的一段,接着有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的一段,后来又有”银瓶乍破水浆迸,□□□□□□□“的一段,这倒是很合乎一张一弛的规律的,我相信,弹奏起来一定很优美动听,可惜我们谁都没有听到过。
一幅画,也是如此。布景成局,全凭有疏有密,有浓有淡,相间相成,方能错落有致。只密 不疏,则必嫌迫塞。只疏不密,则必嫌□□。只浓不淡,则嫌□□。只淡不浓,则嫌□□。(1)虽然不同的艺术风格难免各有所偏,(2)一个作品总有一个作品的基调,(3)或 以强烈见长,(4)或以柔和取胜,(5)但”单打一“的旋律和笔墨终究是容易使人感到单调的。
推而广之,写小说,写戏剧,甚至写评论文章,亦无不如此。假如小说中段段都是高潮,那么,高潮就反而不突出了;戏剧中场场都密锣紧鼓,让观众的神经拉得像弓弦一般紧,就反而不明确了。比如《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一回,写到林冲发现陆虞候来暗害 他,特地买了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准备跟他拼个死活,可是作者在这里不肯急转直下,却 又回过头来,写上林冲去看管草料场,在大雪中出门买酒吃那一段比较轻松的笔墨,然后再 转向高潮。我看,这些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浪墨,没有它们穿插在其中,就显不出一张一弛、一起一伏的妙用了。弛,正是为了张;伏,正是为了起。
有些同志不大懂得一张一弛、相间相成的道理,常常主张把作品中、文章中一些乍看起来似乎与主线主题并无直接关联,而其实与主线主题颇有些内在联系的所谓”闲笔浪墨“大笔勾销。他们这样做,似乎是为了艺术的完整性,实际上倒往往破坏了艺术的完整性。”牡丹虽好,还仗绿叶扶持。“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把绿叶全部去掉,只剩下一朵光秃秃的牡丹花,那还有什么好看呢?
一张一弛的规律,不仅适用于作品的艺术结构,似乎也可以适用于艺术家和作家的创作过程。古人说,画家作画,有时候需要”解衣磅礴,有凌厉一切之雄“,有时候又需要”揎袖摩 挲,有动不逾矩之妙“(见《芥舟学画编》)。这话说得有道理。艺术创作,自然是极度紧张 的劳动。不过,作者在精神上却不宜弄得过分紧张,太紧张,反而会失常态,疑是疑非,患 得患失,产生不出好作品来。杜甫云:”五日画一水,十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 如肯留真迹。“(《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这是真正懂得创作甘苦的经验之谈。有时候,稍 为”弛“一下,倒是会对创作有好处的。
1.在第二自然段的空格中分别填作者的姓名和诗句
《琵琶行》的作者是:□□□
大弦嘈嘈如急雨,□□□□□□□。
银瓶乍破水浆迸,□□□□□□□。
2.填入第三自然段的空格最合适的词语是()
A.繁缛 空松 单薄 B.单薄 繁缛 空松
C.空松 繁缛 单薄 D.空松 单薄 繁缛
3.第三自然段划线的句子是一个多重复句,第一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1)/(2)(3)(4)(5)B.(1)(2)(3)/(4)(5)
C.(1)(2)/(3)(4)(5)D.(1)(2)(3)(4)/(5)
4.第四自然段在论证过程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这是为了论证 的观点。
5.第五自然段中作者引用了”牡丹虽好,还仗绿叶扶持“这句话,”牡丹“比喻□□□□。(用文中词语回答)
6.全文从文艺作品的□□□□和文学艺术家的□□□□两个角度论证了文艺创作的规律。
7.本文最恰当的题目是()
A.起与伏
B.张与弛
C.艺术结构与艺术创作
D.辩证法与文学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 君曰:”视吾家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 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正日。孟尝君顾谓冯谖曰:“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何市而反 ②不拊爱子其民
③孟尝君不说 ④矫命以责赐诸民
A.①买 ②子女,后代 ③说话 ④兼词,之于
B.①卖 ②子女,后代 ③高兴 ④各位
C.①卖 ②以……为子 ③说话 ④各位
D.①买 ②以……为子 ③高兴 ④兼词,之于
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中“所以”表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
B.“收毕矣”中的“矣”表示的语气与“先生休矣”的“矣”相同。
C.“臣窃计”中“窃”与“窃以为君市义”中“窃”均表谦词。译为“私自、私下”。
D.“驱而之薛”、“今君有区区之薛”、“乃今日见之”中的“之”的用法各不相同。
以下3~5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3.①未至百里 ②先生休矣
A.①在薛地未走出一百里
②先生算了吧
B.①距离薛地还有一百里
②先生算了吧
C.①在薛地未走出一百里
②先生休息去吧
D.①距离薛地还有一百里
②先生休息去吧
4.①臣窃矫君命 ②使吏召诸民当偿者
A.①臣下私自假托君王的命令
②派人召集各位应当偿还债务的百姓
B.①我私下里假托您的命令
②派人召集各位应当偿还债务的百姓
C.①臣下偷偷地纠正您的命令
②派人召集各位百姓中应当赔偿的人
D.①我暗中纠正您的命令
②派人召集各位百姓中应当赔偿的人
5.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A.孟尝君对他回来得这样快感到奇怪,穿戴好后接见他。
B.孟尝君责怪他办事急促,一边穿戴一边接见他。
C.孟尝君对他回来得这样快感到奇怪,一边穿戴一边会见他。
D.孟尝君责怪他办事急促,穿戴好后会见他。
6.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一项是()
A.孟尝君让冯谖去讨债,冯谖却当众烧了债券,百姓感激冯谖,称颂他万岁。
B.冯谖当众烧毁债券,为孟尝君买回了“义”名,回来后却不为孟尝君所认同。
C.孟尝君对冯谖的做法深为不满,及至后来去薛地时仍耿耿于怀。
D.齐王以“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为借口,赶走孟尝君,孟尝君只好去薛地自立为王。
四、文学鉴赏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甲)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月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乙)江上 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化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1.对上面两首诗的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面是()
A.甲诗首句意思是江北阴沉的秋天的天空一半开朗了。“半”字用得精彩,使人自然想到雨过天晴,阴天半开,蓝天露出的景象。
B.甲诗次句写向晚的云雾带着雨意,低徊容与,悠然静穆。“低徊”,指暮云低徊移动,静中有动,情趣横生。
C.乙诗首句内部顺序应是“西风漾江水”,意思是说和亲人分手站在船头,眼看江不荡起粼粼微波。
D.乙诗中的“离情被横笛”和甲诗中的“青山缭绕疑无路”都是描写眼前之景,直抒胸臆。
2.对这两首诗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三、四两句写江行的特殊感受,景中有人,景中有意,“青山缭绕”,千帆忽见,寻常景物,启人遐思。
B.乙诗三四两句先点明“离情”再用呜呜咽咽,凄凉幽怨的笛声加以渲染,使沉重的心情更加沉重。
C.两首诗都以“江上”为题,甲诗通过泛舟江上所见到的景物,表达了自己萧散恬淡的心绪 ;乙诗虽题为“江上”,其实写的是离别之情。
D.两首诗摄取的景物不尽相同,甲诗写了晚云、青山、风帆,乙诗写了江水、岸花、笛声,但这些都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3题:
汴河曲 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3.对这两首诗字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李诗首句正是写汴河春色,意思是:汴河碧波,悠悠东流,堤上绿柳成阴,望中无限春色。
B.李诗中的“隋家宫阙”句和皮诗中的“水殿龙舟”语都说汴河之滨的炀帝行宫往日豪华已荡然无存。
C.皮诗首句意思是:人们都说隋朝灭亡跟凿运河有关。这是总结陈述历来人们对开凿大运河 的认识。
D.皮诗第二句意思是:可至今南北千里,全依赖着这条河流往来。这里强调大运河的百年大 利。
(三)阅读“你好,南方的山”,回答第4题:
你好,南方的山
李 瑛
对于我们南方的山,
我的诗怎能用吝啬的语言,
满天阳光,满天云雾,满天雨水
碧绿、深紫,好不奇幻。
而且还有满坑满谷的大树,
而且还有轰轰响的飞泉……
既然你微笑着站起身来迎接我,
我就要停下来:“你好,南方的山。”
4.下面是对《你好,南方的山》一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段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要用最美的语言,最大的限度地来歌颂“南方的山”的强烈愿望。
B.诗人借助“满”字的反复使用,借助声响效果,涂抹出“南方的山”晴雨皆宜的奇幻图画,流淌出逼人的豪迈气概,鲜明的地方特色。
C.诗末的拟人手法,人但使诗的情趣大增,而且作者流露出的感情也越发显得自然、亲切、浓烈。
D.这首诗语言简法明快,准确形象,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对祖国河山的由衷热爱。
(四)阅读黄巢的两首菊花诗,完成下列各题: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菊 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残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5.第一首中“飒飒”形容秋天的萧瑟冷落,点明菊花所处的环境,“青帝”是古代传说中的司春之神。
B.第一首中的“蝶难来”和第二首诗中的“百花杀”都运用了鲜明的对照,突出菊花御风傲霜,高于蝴堞,高于百花的气质和性格。
C.古人赏菊的日子是在重节“九月九”,而第一首第一句却写成“九月八”是为了押韵的需要。
D.第二首末句中“黄金甲”既指菊花的金色花瓣,也暗喻起义军的黄色战袍,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6.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首后两句表面上是写作者要主宰自然界,暗中却在抒发力图改变王朝统治的决心,充 满浪漫主义诗情。
B.第二首前两句暗喻农民起义将像菊花开放一样兴起,唐王朝将像百花凋零一样衰亡。
C.两首诗都运用比兴手法,咏菊喻志,赋予菊花以强大的生命力,暗喻诗人的宏大抱负。
D.两首诗都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革命气魄和斗争精神,具有强烈的思想力量 和艺术魅力。
五、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当一位大使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成功的秘诀时,安南讲了这样一件往事:我至今记 得17岁时 老师给我们上的一堂课,老师手里拿着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他问我们:“孩子们,你 们看到了什么?”我们齐声回答:“一个黑点!”这时,老师说:“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 张白纸吗?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
语文学科综合能力训练参考答案(三)
一、1.C 2.D 3.B 4.C 5.B
二、1.白居易 小弦切切如私语 铁骑突出刀枪鸣
2.C
3.D
4.例证法 对比论证法 弛,正是为了张;伏,正是为了起
5.主线主题 “闲笔浪?quot;;所谓闲行浪墨
6.艺术结构 创作过程
7.D
三、1.D
2.B(不同,一表肯定语气,一表祈使语气)
3.B(注意上文语境)
4.B(①句注意对话语境,②句注意句式特点)
5.A(注意”怪“的用法和”见“的意思)
6.B(A项应是”称颂孟尝君万岁“;C项中孟尝君后来终于理解冯谖的用心;D项”自立为主 “错,”薛"本是孟尝君封地。)
四、1.D 2.D 3.B 4.A 5.B 6.D
五、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