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义和乡2011年大调解工作总结
义和乡2011年大调解工作总结
2011年,我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县政法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我乡实际,始终坚持“打防并举,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着力发挥“大调解”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全力精心构筑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努力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今年在“大调解”工作中,我乡各级调委会共调处群众各类民间纠纷148余起,涉及人数500余人,矛盾纠纷受理率100%,调解成功率达100 %。其中涉及征地补偿、拆迁安置、赡养纠纷、婚姻家庭等各类社会矛盾以及一些个体性问题,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整体稳定,有效地保障了我乡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健全体制,完善网络,明确职责。今年6月份,乡党委下发了《关于成立义和乡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和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的通知》,党政办、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安办、土地、村建等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我们还着力巩固和整顿了5个人民调解委员会,每个调委会都选聘了2名专职调解员,充实调整了20名义务调解员和20名义务纠纷信息员。在村民小组建立维护稳定群众自治协会组织,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治安积极分子的积极作用,排查反馈存在于基层群众中的各种不稳定信息,及时化解各类矛盾,从而形成“村—村民小组—群众协会”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的工作网络。同时,明确了各级组织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严格实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管辖责任制,坚持分工负责和联合调处相结合,属地管理和集中调处相结合,做到了信息联通、纠纷联排、力量联动、矛盾联调。对本地区、本单位的重大矛盾纠纷,明确责任主体,实行定领导责任、定单位(部门)责任、定调处时限的工作制度,努力做到纠纷矛盾调处件件有回音,事事有反馈,重大案件有报告,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大调解”机制的正常运行。
二、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制。一是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村相应建立健全了预警机制,形成信息员、村民小组、村、乡四级预警网络。乡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指导村调处中心、村调委会每半月进行一次纠纷排查,重大节日和敏感期必须及时排查,并将排查结果报区调处中心。乡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每月月末上报县大调解联席会议办公室。预警信息员、调解员发现重大纠纷和集访苗头,随时上报,并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调处,并及时通过信息渠道向上级报告,切实防止民转刑案件和集访、越级上访事件发生。二是健全检查考评机制。乡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明确了主要考评考核标准,把大调解的各项指标进行细化分解,进行量化考评考核。三是落实社会矛盾纠纷调处责任制。各单位对属于本辖区调处的矛盾纠纷,要切实负起责任,及时化解,不得把矛盾纠纷推向上级、推向社会,达到一般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疑难纠纷不出乡。四是实行问责任制。对群众上门要求调处的矛盾纠纷,实行问责任制,不管找到那个部门都应热情接待、主动受理,然后转交责任部门调处,切实防止矛盾激化。
三、统一标准,确保质量。一是统一制度建设标准。乡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及人民调解委会统一建立了重大纠纷快报、重大纠纷(社情)汇总分析;重大纠纷协调调解、纠纷排查专项治理、重大纠纷管辖督办等制度;各调委会统一建立健全工作责任、例会、学习、考评、业务登记、培训、统计、档案管理等八项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和规范了大调解工作业务台帐。二是统一业务建设标准。在“大调解”工作整个过程中,从纠纷调处申请、受理、告知、调查、调解、制作协议书,到协议履行及回访等方面都建立了完善的制度,并严格运作程序,克服工作中随意性,坚决做到既重视实体上的合法规范,又重视程序上的合法规范。三是统一队伍建设标准。各调委会组成人员实行选举与聘用相结合,并报司法所审查、备案;司法所负责培训调委会主任,8月17日举办了全乡基层调解员培训班,参训人员20名;同时下发了文件,对基层调解员进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严格按标准落实奖惩。四是统一协调中心和调解室建设标准。协调中心必须要
有办公室、调解室、档案室。调解室必须要在20平方米以上,并有明显标志。全乡统一了上墙公示栏,从而使乡、村两级协调中心规范化建设得到了加强,使调处中心成为整合力量、联动各方的调处机构和工作平台。
虽然在今年我们的大调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一是个别村对大调解机制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差距比较明显;二是村调处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资金的投入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影响了大调解工作向更高层次拓展;三是部分社区调解室没有达标,基层调解员的培训工作尚需进一步规范;四是我乡矛盾纠纷面宽量大,“大调解”协调中心配备人员太少,无法全面负担起我乡全面协调工作。
今年的工作已经入尾,为了更好地做好大调解工作,我们对明年工作初步打算如下:
一是进一步健全大调解体系。调处服务中心机构健全,制度完善,人员到位,切实保障大调解各级组织网络管理规范,运行有效。加强组织协调,继续加大对大调解工作的指导、督促和考核。根据制定的大调解量化考核标准,对大调解工作开展情况实施检查考核,确保大调解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进一步建立完善大调解信息预警机制。按照县上关于加强信息预警机制建设意见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大调解信息预警机制,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完善信息网络体系,加强纠纷排查工作,提高矛盾纠纷预警能力。
三是严格落实矛盾纠纷调处责任制。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矛盾纠纷调处的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单位,实行分级负责,归口调处。
四是进一步加强村上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基础建设。规范公示内容,健全基础台帐,完善工作制度,严格考核奖惩。
五是大力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按照为人公正、办事公道、有群众威望、懂政策法律的要求,选好配强调解队伍。加强调解员教育
培训和管理,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威信高的高素质调处队伍。积极推行首席调解员制度,坚持调解员持证上岗,努力提高调解质量。
六是继续推进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切实按照“六有”、“四落实”、“四规范”的标准,大力推进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努力减少和预防因邻里纠纷引发的民转刑案件的发生。民间纠纷调解率达到98%,成功率达到95%以上。对因邻里纠纷引发的命案将实行“一票否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进一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因地制宜,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把我乡的“大调解”,建设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为创建“平安义和”做出新的贡献。
义和乡大调解协调中心2011年11月22日
第二篇:2011年罐垭乡大调解工作总结
2011年岱林乡大调解工作总结
2011年我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政法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我乡实际,始终坚持“打防并举,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着力发挥“大调解”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全力精心构筑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努力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在“大调解”活动中,我乡各级调委会共调处群众各类民间纠纷13余起,涉及人数43余人,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7%。其中群众性来访13批,涉及人数170余人;个体性纠纷9件,涉及人数23人;涉及劳动保障、低保、建筑纠纷等各类社会矛盾以及一些个体性问题。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整体稳定,有效地保障了我乡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网络,明确职责。
今年,乡委下发了《关于成立岱林乡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和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的通知》,党政办、综治、司法、公安、信访、土地、村建等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我们还着力巩固和整顿了9个人民 调解委员会,每个调委会都选聘了2名专职调解员,充实调整了36名义务调解员和36名义务纠纷信息员。在村民小组建立维护稳定群众自治协会组织,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治安积极分子的积极作用,排查反馈存在基层群众中的各种不稳定信息,及时化解各类矛盾,从而形成“村—村民小组—群众协会”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的工作网络。同时,明确了各级组织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严格实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管辖责任制,坚持分工负责和联合调处相结合,属地管理和集中调处相结合,做到了信息联通、纠纷联排、力量联动、矛盾联调。对本地区、本单位的重大矛盾纠纷,明确责任主体,实行定领导责任、定单位(部门)责任、定调处时限的工作制度,努力做到纠纷矛盾调处件件有回音,事事有反馈,重大案件有报告,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大调解”机制的正常运行。
二、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制。一是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村相应建立健全了预警机制,形成信息员、村、村民小组、乡四级预警网络。乡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指导村调处中心、村社区调委会每半月进行一次纠纷排查,重大节日和敏感期必须及时排查,并将排查结果报区调处中心。乡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每月最后一天上报市大调解联席会议办公室。预警信息员、调解员发现重 2 大纠纷和集访苗头,随时上报,并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调处,并及时通过信息渠道向上级报告,切实防止民转刑案件和集访、越级上访事件发生。二是健全检查考评机制。乡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明确了主要考评考核标准,把大调解的各项指标进行细化分解,进行量化考评考核。三是落实社会矛盾纠纷调处责任制。各单位对属于本辖门调处的矛盾纠纷,要切实负起责任,及时化解,不得把矛盾纠纷推向上级、推向社会,达到小纠纷不出组、一般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社、疑难纠纷不出乡。四是实行首问责任制。对群众上门要求调处的矛盾纠纷,实行首问责任制,不管找到那个部门都应热情接待、主动受理,然后转交责任部门调处,切实防止矛盾激化。五是建立领导接待、包案制度。乡、村两级都确定了领导接待日。乡定期安排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村每月排出处理纠纷值班表,党政领导按照职责分工,对重要信访来访、重大纠纷和上访案件,特别是久拖未决的问题,实行包案处理,负责包案的领导要一包到底,亲自处理,直至息诉停访。
三、统一标准,确保质量。一是统一制度建设标准。乡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及人民调解委会统一建立了重大纠纷快报、重大纠纷汇总分析;重大纠纷协调调解、纠纷排查专项治理、重大纠纷管辖督办等制度;各调委会统一建 3 立健全工作责任、例会、学习、考评、业务登记、培训、统计、档案管理等八项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和规范了大调解工作业务台帐。二是统一业务建设标准。在“大调解”工作整个过程中,从纠纷调处申请、受理、告知、调查、调解、制作协议书,到协议履行及回访等方面都建立了完善的制度,并严格运作程序,克服工作中随意性,坚决做到既重视实体上的合法规范,又重视程序上的合法规范。三是统一队伍建设标准。各调委会组成人员实行选举与聘用相结合,并报司法所审查、备案;司法所负责培训调委会主任,3月15日至23日举办了全乡基层调解员培训班,参训人员10名;同时下发了文件,对基层调解员进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严格按标准落实奖惩。四是统一协调中心和调解室建设标准。协调中心必须要有办公室、调解室、档案室。调解室必须要在20平方米以上,并有明显标志;全乡统一了上墙公示栏。从而使乡、村两级协调中心规范化建设得到了加强,使调处中心成为整合力量、联动各方的调处机构和工作平台。
四、存在 的问题和困难。一是个别村对大调解机制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差距比较明显;二是村调处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资金的投入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影响了大调解工作向更高层次拓展;三是部分社区调解室没有 4 达标,基层调解员的培训工作尚需进一步规范,四是我乡矛盾纠纷面宽量大,“大调解”协调中心配备人员太少,无法全面负担起我乡全面协调工作。
五、明年工作打算。一是进一步健全大调解体系。调处服务中心机构健全,制度完善,人员到位,切实保障大调解各级组织网络管理规范,运行有效。加强组织协调,继续加大对大调解工作的指导、督促和考核。根据制定的大调解量化考核标准,对大调解工作开展情况实施检查考核,确保大调解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建立完善大调解信息预警机制。按照市局关于加强信息预警机制建设意见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大调解信息预警机制,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完善信息网络体系,加强纠纷排查工作,提高矛盾纠纷预警能力。三是严格落实矛盾纠纷调处责任制。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矛盾纠纷调处的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单位,实行分级负责,归口调处。在当地发生命案时,司法所要及时了解情况,对属于因民事纠纷引发的命案,要实行责任倒查。四是进一步加强街道办事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基础建设。规范公示内容,健全基础台帐,完善工作制度,严格考核奖惩。五是大力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按照为人公正、办事公道、有群众威望、懂政策法律的要求,选好配强调解队伍。加强调解员教育培 5 训和管理,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威信高的高素质调处队伍。积极推行首席调解员制度,坚持调解员持证上岗,努力提高调解质量。六是继续推进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切实按照“六有”、“四落实”、“四规范”的标准,大力推进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努力减少和预防因邻里纠纷引发的民转刑案件的发生。民间纠纷调解率达到98%,成功率达到95%以上。对因邻里纠纷引发的命案将实行“一票否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进一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因地制宜,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把我区的“大调解”,建设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为创建“平安岱林”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大调解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大调解”半年工作总结
2011年上半年,我区在区政法委、区整合治理办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围绕“平安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健全大调解网络,集中力量,多措并举,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将大量的民间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我区的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为己任,以调解民事纠纷为重点,“大调解”工作发挥出了合力,一大批重大、复杂、社会影响面广的矛盾纠纷得以及时成功化解,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区政法委委书记任组长、综治、司法、群工、法院、检察院、公安、办事处、社区、村委会等相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大调解”工作体系,我作为区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现将这半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以来的工作成绩
今年上半年,我区继续加大在对各级调解组织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由综治委指导大调解工作协调领导机构及工作机制。到目前为止,全区已建立各类调委会31个。通过横纵网络的完善,全区化解处置重大矛盾纠纷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起到了有效的解决各类矛盾的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协调机制,促进矛盾纠纷问题依法化解
1、加强组织协调,落实领导保障。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列入综治领导责任制和“平安建设”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区综治委定期召开社会稳定分析会,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议程,专题研究部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社区村调委会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分析例会,认真研究分析辖区矛盾纠纷动态和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把握矛盾调处工作的主动性,促进基层社会的安定稳定;区调处中心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深入基层了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实行面对面的指导,加强检查和督促,确保纠纷问题得到落实。
2、规范运作机制,推进工作开展。一是落实督导机制。专门成立了以分管政法的区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综治、法院、司法、信访、公安派出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督导组,每周下基层督促检查工作进展,对发现的情况较复杂、牵涉面较广的疑难纠纷问题进行研究,落实工作责任。二是落实未结纠纷调处责任制。区调处中心加强未结案件的回访跟踪,及时掌握调处进度情况,对在调处工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积极帮助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在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及开展群体性事件隐患排查调处活动期间,区调处中心专门下文对未结纠纷进行任务分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五定”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和分工,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取得实效。三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对全区各级调解人员进行重新摸底登记,对 2 不胜任或长期缺位的调解员进行调整充实,建立区定期派人参与重点区域内村居月例会制度,畅通信息渠道,发挥村(社区)信息员的作用,随时掌握社会不稳定因素的苗头动向,组织法律工作者深入村(社区)参与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的调处。
3、落实工作制度,促进调解规范。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调委会规范化建设标准,结合我区实际,规范了调委会各项工作制度的内容,上墙公示牌的规格、标准,落实了调委会的“五有、六统一”。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纠纷排查、纠纷登记、纠纷回访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规范了调解程序和调解文书。区调处中心及时指导各村普遍建立了办公室工作职责、协调领导小组联络员制度、例会制度、矛盾纠纷月专报等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预防机制,严格落实例会制度、调处责任制、信息报送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二)务实创新形式,推进纠纷化解工作新发展
1、开展法制宣传预防工作。今年上半年,我区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把开展专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与法制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广大群众法律意识,促进矛盾纠纷预防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建立一支以人民调解员为骨干,扎根基层的普法宣传队伍,在做好大调解工作的同时,又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把化解纠纷问题放在预防矛盾纠纷发生上,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二是通过调解个案,运用生动的调解案例在基层和群众 3 中开展生动直观的法制宣传,把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转变成法制教育过程。充分运用广播、墙报等各种宣传形式矛盾排查调处工作的重要作用,编印有关法律常识分发到社区,加强了对群众的宣传教育,起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群、影响一片的效果;三是在党委、政府重大政策出台前后,有针对性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增强广大群众对政府中心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四是充分运用调处信息简报等宣传活动载体,及时反馈基层的工作动态,介绍成功做法,交流典型经验。
2、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上半年,我区针对结合重大节日、阶段中心工作,全面部署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专项活动。各级调解组织按照统一部署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把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与专项治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排查调处久调不决的纠纷积案,及时发现和化解突发性的重大、疑难纠纷,切实防止矛盾纠纷激化或发生群体性事件,有力促进社会的稳定。一是围绕热点问题开展排查调处。在开展全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中,各级调解组织把工作重点放在影响农村稳定、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问题上,及时调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农村的稳定。二是围绕中心工作化解重点难点纠纷问题。各级调解组织立足本职,在化解婚姻家庭、邻里等常见性民间纠纷的同时,主动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化解了大量城区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劳资关系等突出矛盾 4 纠纷,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地方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三是围绕经济发展主题做好生产经营纠纷化解工作。调处中心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劳资问题、工伤赔偿、工程款拖欠等纠纷问题的整治力度,及时化解经济类纠纷问题,有效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了当地经济健康发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针对本区劳资纠纷比较突出,与相关单位协调一致,加强劳动仲裁工作,有效化解大量的劳资纠纷。
3、探索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一是积极探索公调、检调和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促进大调解机制形成良性互动格局,同时完善制度,形成规范、系统、经常的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有力促进社区调解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三)加强队伍建设,推进调解理论水平新发展
1、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造就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知识精、工作作风 硬的调解队伍,是有效开展调解工作的保障。今年来,由我办协调负责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继续完善调解员参加典型案例分析、调解格式文书制作评比等制度,通过各项制度的落实,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2、加强信息报送,畅通业务交流渠道。充分利用现代办公资源,设立专门电子信箱,积极鼓励各村、社区以电子文档的方式报送工作信息,缩短信息收集周期。同时,积极畅通对“上”和对“下”两条渠道,对“下”通过加强与信息员的日常沟通,了解相关工作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对“上”主动了解上级信息编发要点,及早谋划有关信息。不断整合 5 资源。
3、加强工作调研,提升调解理论水平。积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对了解掌握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数据统计,量化分析,把握矛盾纠纷问题的根源,提出建设性工作意见。
通过工作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通过每次纠纷调解过程,其实也是在对公民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的过程。但也只是调解工作治“标”,而调解工作要治“本”,只有通过抓好对公民的普法学习教育来提高公民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从而更加有效地避免或减少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的发生。一是长期坚持到村、社区进行法律培训和法律知识讲座,以案释法,利用老百姓身边的案例解释法律,产生良好效果。二是多形式多渠道进行法制宣传,逐步增强公民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四篇:尚武大调解工作总结(尚武)
尚武镇人民政府
2011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总结
根据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开展纷‚大调解‛工作迎检自查工作的通知》(综治委发[2011]26号)文件精神,我镇认真对照工作目标,逐一梳理,现将我镇 ‚大调解‛工作总结如下:
2011年,全镇各级党政紧紧围绕建设强镇和,高度重视‚大调解‛工作,坚持‚大调解、大服务、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全面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机构综合协调,司法所、人民法庭,派出所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既充分发挥作用,又相互协调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大调解‛组织网络,有力地维护了全镇社会稳定和治安大局平稳。1-11月,全镇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件,调处成功 件,调处成功率达97%,制止群体性械斗 件 人,防止群体性上访 件 人。
一、坚持党政主导,做到五个落实
1、思想认识落实。
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大调解‛工作,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作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治本之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长远之计,纳入各村各单位党政‚一把手‛工程抓好抓落实。
2、组织领导落实
镇党委政府为切实做好‚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照‚一个领导小组、一个协调中心、一班工作人员、一个工作阵地、一笔工作经费、一套运行机制‛的‚六个一‛标准进行建设,一是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和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尚武镇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协调工作中心(镇综治办内),同时把‚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主要工作议事日程来抓,保证了工作的落实。各村(社区)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小组,按照横到边,纵到底的要求建立完善了镇、村、社、连户四级工作调解工作网络,全镇建立镇村级调解中心8个,从组织体系确保了工作的落实。三是以预防和化解基层矛盾为重点,建立调委会和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同时,各村(居)、镇级机关单位也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居民小区、农村院落集中区建立调解室,四是加强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劳动保障、综治、信访等部门的联动配合,成立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受理调处涉及全镇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五是加强调解员的培训和人民调解指导等工作,今年对全镇的调解员集中进行了业务培训学习,共培训调解员80余人次。
3、工作责任落实。
镇党委、镇政府把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纳入全镇综合目标管理,作为综治、维稳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记入领导干部抓综治、维稳工作实绩档案。同时,与各村、镇级各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落实责任。二是精心制定了尚武镇关于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意见,确保了工作的有序开展。
4、经费保障落实。
按辖区总人口人均不低于0.5元的标准将调解工作经费和调解员工作补贴纳入财政预算,有力地调动部门了各级调解组织的积极性。
5、检查考核落实。
镇政府将各村各部门‚ 构建行政、司法、人民调解相衔接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有效预防、妥善处置各类群体事件‛工作情况作为重点督查项目,每月在全镇进行通报,并作为年终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定期或不定期到各村各单位开展督导工作,有力推动了‚大调解‛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健全‚大调解‛体系、落实责任主体
1、建立规范化工作机构。按照有办公人员、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有标志牌、有印章的‚五有‛标准,整合资源,设立镇大调解协调中心及其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镇综治办,负责收集掌握工作信息,整合各方调解力量,协调处理重大矛盾纠纷等工作;协调中心下设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大中心,分别由镇司法所、镇综治办、人民法庭负责。各村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站,由村两委会负责整合各方调解力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同时,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上及企业事业单位、社会调解组织建设,在司法所、法庭设立调解室,在派出所设立行政调解室,镇交警队建立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道路交通事故行政调解室;在镇司法所设立医疗纠纷调解室,构建了纵向覆盖村、社两级,横向覆盖各部门、各行业的大调解组织网络,形成了‚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工作‛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2、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加强对全镇大调解工作的指导,推动大调解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镇党委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和《尚武镇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实施细则(试行)》;镇大调解领导小组相继下发了《尚武镇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联席会议制度》、《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尚武镇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施办法》、《‚大调解‛工作督查督办制度》、《尚武镇‚大调解‛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尚武镇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工作规程(试行)》;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意见。
三、注重源头治理,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按照《尚武镇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施办法》,坚持镇每月、村每半月、村民小组每周排查一次矛盾纠纷,及时发现和掌握各种不稳定因素,对排查出的问题落实了责任单位、责任人,限期解决;对重大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或向上级汇报,并及时解决。按照‚分级负责‛、‚归口调处‛和‚属地管理‛的原则,整合各方面调处力量,从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出发,从苗头上发现问题,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及时发现和化解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抓早、抓小、抓落实,妥善预防和处置各类社会矛盾。今年以来,全镇人民调解调处纠纷 件,调解成功 件;行政调解受理纠纷 起,调解 起;司法调解受理纠纷 起,调解 起。
四、探索对接机制,拓展化解矛盾纠纷渠道
1、建立三大调解对接机制。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相互对接制度,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的相关部门纳入调处中心工作之中,将资源、人员和工作职能全面进行有效对接,坚持既相对独立、各司其职,又相互衔接、整体联动的原则,畅通‚三大调解‛之间的流程,建立健全调处材料移交、立案前告知、审理中委托调解和邀请调解、联席会议、信息通报和工作交流等工作制度;整合调解力量,建立健全调解指导员制度、调解员担任陪审制度、特邀调解员制度。
2、探索工作对接机制。一是‚公调对接‛机制。实行镇大调解协调中心与公安局、派出所、村调委会三个不同层面的有效对接。二是提升‚诉调对接‛整体水平。健全和优化对接工作运行机制,大力推行诉前调解、委托调解与协助调解,注重调解质量和效果,做到能调则调,案结事了。三是探索建立其它对接工作机制。以大调解工作机制为主线,不断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对接机制,探索建立‚检(检察)调对接‛、‚授(法律援助)调对接‛、‚访(信访)调对接‛、‚劳(劳动保障)调对接‛等新机制建设。通过对接机制的建立。真正实行化解矛盾纠纷资源的再整合、调解职能优势的再联合、调解合力的再聚合,真正使矛盾纠纷得到合理分流,实现协调中心与部门职能优势的互补,进一步提升大调解整体效能。
五、积极转变工作方式,创新构建多元化调解模式。
1、坚持‚三调联动‛,增强大调解工作针对性。一是延伸工作触角,拓展调解工作领域。调整充实大调解工作成员单位,加强各相关领域专业性调委会的建设,将劳动争议、医疗纠纷、交通事故及部分治安案件、情节轻微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害案件,逐步纳入人民调解受理范围,确保凡是出现矛盾纠纷的领域,都有人民调解组织开展工作。二是加强部门协作,实现调解机制有效衔接。以司法、信访、综治为平台,由司法所牵头,公安、信访、劳动等多个职能部门联动调处矛盾纠纷,实现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的衔接。
建立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既充分发挥作用,又衔接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新机制,形成了调解工作的强大合力,有力提升了调解工作的整体效能。
1、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的对接。一是强化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建立镇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村(居)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8个,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有人民调解员 人,并落实了调解联络员和信息员。二是探索人民调解进驻镇派出所机制,对法律规定可以调解的治安案件和矛盾纠纷,积极引导当事人就近就便选择人民调解解决纷争。三是联动调解化纠纷。
2、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对接。一是法庭设立了温馨和解室,进一步完善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对接机制,认真做好‚便民、利民、惠民‛工作。二是抓好诉前引导。群众到法院申请立案要求以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时,经立案法官审查,属未经调解组织调解的纠纷,告知当事人到所在地人民调委会申请调解,积极引导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的方式解决纷争。三是抓好诉讼调解和执行和解。法庭对审理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相邻关系、宅基地等当事人之间关系比较紧密,通过积极组织庭前、庭中调解,未能达成调解意见的民事案件,以及涉及双方当事人联系比较紧密的执行案件,采取委托当地群众信任、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人民调解员‚说和‛,消除隔阂、消除分歧,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意见和执行和解,促进家庭和谐、邻里和谐。四是抓好业务交流。加强对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业务指导,专门建立了‚调解指导员名册‛确定了调解指导员指导的范围。五是抓好人民调解协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六是加强检调对接。明确了检调对接案件的适用范围。
2、完善工作机制,推进调解工作创新
一是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防机制。通过‚因人预防,因地预防,因事预防,因时预防‛工作方法及‚纠纷排查、纠纷研判、纠纷预警‛工作措施,着力增强人民调解纠纷预防功能。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矛盾纠纷排查信息情报网络,即时或定期组织开展排查和分析,掌握各村、各行业纠纷的特点和规律,落实针对性预防和化解措施。加强矛盾纠纷信息员队伍建设,吸纳村民小组长、治保人员以及其他社会热心人士加入到纠纷排查队伍中来。二是完善上下联动、条块协作机制。按照调解组织层级管辖,对上与对下负责相一致,区域性与行业性调委会协作互动的原则,矛盾纠纷当事人第一时间向所在村委会、行业性调委会提出纠纷调解申请,所在村委会、行业性调委会认为情况比较复杂、调解有困难的,向上一级调解组织提出参与调解或委托调解申请。上一级调解组织接到申请后,及时指派专业调解员参与调解或及时审查受理申请,组织专业调解组,破解疑难复杂纠纷。三是完善人民调解优先机制。按照‚先调解、后诉讼‛、‚先调解、后裁决‛的原则,司法所与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在诉讼和行政裁决中先行人民调解的制度。与法院建立诉讼调解对接机制,扩大伤害案件、治安案件委托调解的范围。对社会救济、失业保险、劳动争议、拆迁补偿、医疗事故、交通肇事等大量与行政管理有密切关系的矛盾纠纷,协调相关行政机关通过委托或其他方式让人民调解组织参与化解。
3、优化运行质态,增强处置矛盾纠纷的能力创新
1、完善预警排查。认真开展矛盾纠纷的分析预测,做好季度情况通报,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坚持对矛盾纠纷的受理调处与主动排查相结合,镇每半月一次、村(居委会)每周一次组织排查矛盾纠纷,并实行‚有矛盾报纠纷、无矛盾报平安‛的‚零报告‛制度。
2、深化特色调解。从实际出发,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擅长调处某种类型和特定区域矛盾纠纷的‚调解专家‛,诊治矛盾纠纷的‚疑难杂症‛,努力提高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扩大人民调解能手的个人品牌效应。
3、增强‚三种能力‛。切实增强调解工作人员的‚三种能力‛。即,增强协调联调的能力:严格按照部门联动、上下联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切实加强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内外之间的协调联动。增强抓早抓小的能力:抓早、抓小、抓苗头,注重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纠纷的发生,将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增强攻坚克难的能力:增强解决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引发的重大矛盾纠纷的应急处置能力。
五、注重源头治理,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1、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做好群众工作,要时刻相着群众,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尽心尽力把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办好。认真落实关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好社会弱势群体反映强烈的工作和生活问题。
2、正确引导群众诉求表达途径。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个别群众对社会不满,思想存在问题,提出一些不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要求,我们有针对性地、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引导群众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认识自己的根本利益和实现自身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3、加强道德法制教育。加强道德法制教育和正确的舆论引导,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构建风正、气顺、劲足、和谐的社会氛围。
五、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大调解工作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各乡镇都成立了大调解协调中心,落实了一名分管领导专门负责大调解工作,配备了工作人员,但多数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时间、精力难以保障。
二是调解员队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各乡镇、各部门调解队伍不够稳定,结构不够理想,素质参差不齐。
六、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大调解组织调解工作台帐制度,督促乡镇和部门切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人,结合‚大接访‛实行包案制度,限时限地限人调解。建立‚大调解‛信息管理平台和台帐,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二是抓好稳定风险评估、集中排查化解、衔接联动配合,从源头上减少稳定隐患和矛盾纠纷。
三是落实综治成员单位联系乡镇工作职责,综治成员单位指派人员定期到乡镇了解、督促、指导工作;按照分片包干的原则,由政法各部门对乡镇大调解各项工作进行检查;镇‚大调解‛工作办公室对全镇各乡镇工作情况进行抽查,总结推广经验。
镇大调办
第五篇:大调解工作总结
岱林乡2011“大调解”及矛盾纠纷大排查
工作总结
岱林乡地处西充边陲,与南部、顺庆三县交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法律意识不强、社会矛盾纠纷层出不穷,为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去年7月份我乡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群策群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举措据统计一年来该乡调处中心就接待来访20批次,受理矛盾纠纷52件,直接调处52件,防止矛盾激化11件,做到了阶段性“四无”
一、责任到位
新时期下矛盾纠纷出现新问题、新特点,岱林乡党委非常重视,由党委、政法综治牵头、调处中心、司法、职能、社会各方整体联动,工作体系授予调处中心矛盾纠纷调处调度、调处督办、责任追究三大职权对社会矛盾纠纷登记、受理、调度、管理了调处中心有责有权大调解主体更为人员组成科学
二、网络健全、机制创新
在组织网络上建立全乡了乡调处中心、村调处委员会、村民调解和调解信息员大调解工作网络全乡9个村、都成立了调
解委员会共有专职调解员18名义务调解员40名、信息员62名.二、在工作制度上了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职责制定了接访受理登记制度、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社会矛盾纠纷移送和归口管理制度、重大疑难纠纷报告制度等多项制度健全了乡党政包案和接待日制度、矛盾纠纷分流和移送机制、纠纷排查预警机制还制定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考评细则》并列入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三在对接机制上强化了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密切合作了调处中心与公安、法院等职能优势互补
三、整合力量、分工合作
在纵向上由乡、村调委会每月一次矛盾纠纷大排查在时期调解组织对辖区人员和地段逐级层层摸排“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总要求调处中心每月工作例会对排查结果分类汇总、梳理分类对有倾向性矛盾纠纷隐患处置预案指派专人超前介入了矛盾纠纷,土地林权纠纷和邻里矛盾问题引发矛盾极具性和倾向性如不或者处置不当容易乡调处中心联合公安、国土、林业等制定了矛盾纠纷预防和调解预案使预防和调解此类纠纷性意见矛盾也了化解一起过激事件
横向上“受理、分工管理、依法办理、限期”工作原则有访必接、有案必受以“满意”为服务宗旨整合调解资源改进和
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了由“一人打锣”向“众人敲鼓”转变大大了对矛盾纠纷反应和化解能力。
2010年我乡的“大调解”工作在乡党委和县综治委的正确领导下,矛盾纠纷大排查工作有序进行,有效化解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倍加努力,扎实推进“大调解”工作在我乡深入开展,为我乡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