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解制度

时间:2019-05-12 04:1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调解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调解制度》。

第一篇:大调解制度

大 调 解

伊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

调解委员会办公室工作制度

1、协助调解委员会领导指导各级调解组织开展调解工作。

2、制定调解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

3、负责做好调解申请登记、印发调解文件、通知等工作。

4、按调解规定程序做好争议当事人和相关单位的联系沟通工作,并做好调解前的核实调查工作。

5、制定调解事项的时间安排,做好各项调解前的准备工作,及时化解矛盾。

6、组织调解,做好调解记录,填写好调解书。

7、检查督促争议双方履行调解协议,调解结束按事结案并整理案卷。

8、对群众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做好争议预防工作。

9、做好调解资料的整理归档及管理。

10、按年度做好调解工作总结,统计上报工作。

11、做好调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12、完成调解委员会和镇其他领导交办的其他工

例会制度

1、调委会每月召开一次调解工作会议,总结研究当月工作情况。

2、学习有关调解政策规定和业务知识。

3、研究发生和调解纠纷情况、交流工作经验。

4、检查纠纷情况、登记簿册填写情况。

情况报告制度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全乡矛盾纠纷排查情况,并积极有效、稳妥地进行调处,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特制度本制度。

1、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报档案、完善调解记录和处理结果记录,设立情报报送员。

2、对已发生的矛盾纠纷及时按照法律、法规、政策进行调处,对处理过的矛盾纠纷要进行跟踪调查,收集反馈情报,防止反变,严防民转刑矛盾的发生。

3、对所发生的矛盾纠纷,随调处、随报告。对无法处理的矛盾纠纷更要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并严格控制事态发展。

4、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机构要每月向镇调处中心报告一次本月矛盾纠纷排查及调处情况,重大事件需一事一报。

领导接待包案制度

1、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安排轮流参加调处中心值班接待,现场接待群众来访,解答群众难点、热点问题咨询,每月至少一次。

2、对坐班接访的矛盾纠纷可以当场解决的,当场调结;不能当场解决的,要及时移送相关部门限期解决,并实行跟踪督办。

3、调处中心负责值班领导批示内容的具体落实、分流、督办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报送相关领导。

4、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明确由一名领导干部亲自负责处理。

5、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矛盾纠纷,应由领导包案处理:

(1)到中央、省、市、县重要场所或重要会议会场的非正常集体访。

(2)长时间未解决的涉及群体利益的矛盾纠纷问题。

(3)市、县领导批示件中的重要案件。

(4)可能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危及社会稳定的纠纷问题。

(5)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难度大或涉及本地区多个部门责任的复杂疑难矛盾纠纷问题。

6、包案领导应负责主持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相关部门具体落实,审核签发结案报告。

7、凡领导包案处理的矛盾纠纷问题应本着急事先办的原则,尽快办结。

8、将领导包案制度落实情况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度考核。

9、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将对领导包案的办理情况加强督查,每季度对领导包案件的完成情况进行通报。

10、对领导包案后因行动迟缓、处理不当,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包案领导的责任。

社会矛盾纠纷协调会办制度

1、调处中心要建立矛盾纠纷协调会办制度,增强解决矛盾纠纷的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

2、镇调处中心各成员单位以及纠纷当事人所在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增强合力。

3、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可召集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就该纠纷进行协调会办,及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寻求解决纠纷的最佳方案。

4、参加会办单位部门应各司其职,不推不诿。

5、调处中心对协调会办过程进行督查,及时汇报有关情况。

6、调处中心在会办过程中,根据工作需要可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听证认证制度

1、对反映强烈、复杂、疑难、涉及广、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和社会不稳定的矛盾纠纷隐患问题,呈报分管司法行政工作的相关领导审阅,确定是否召开听证认证会。

2、听证认证会一经确定,矛盾主体双方必须参加,必要时可邀请人大、政协、信访、新闻媒体等参加。

3、听证认证会前期准备工作由区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组织并安排准备相关资料。

4、矛盾纠纷相关人推举参加听证认证的代表不得超过5人,发言按主持人指定的顺序进行。

5、会场必须保持肃静,任何人不得大声喧哗,不得干扰和影响听证认证会的正常进行。

6、对于听证认证结论中的有关问题,采取现场解决或限期督促落实的办法解决。

7、听证认证工作结束后,涉及的听证认证材料交区司法局及相关部门整理,归档。

8、听证认证地点根据情况临时设定。

矛盾纠纷公示公告制度

1、及时将矛盾纠纷调处的情况进行公示公告,进一步听取群众意见,完善实施方案。

2、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公告时间不得少于5天。

3、对公示公告后群众反馈的意见由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受理。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对群众反映的有关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应向群众公布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对署名的,应将调查处理结果告知本人或单位。对违规违纪的,要按党纪政纪严肃处理,对触犯法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查处。

督查回访制度。

1、调处中心对各村调解工作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对分流指派后的纠纷及时进行指导和督查,指导村建立调解责任制,并定期了解掌握调处进度和调处结果。

2、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和管辖不明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联合调处,明确主办、协办单位和责任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服从调处中心统一安排,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调处任务。

3、调解中心办公室对已调结的矛盾纠纷,应采取适当方式回访当事人,了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听取当事人和群众对调处结果的意见和建议。

4、回访中发现调处工作有失误的或矛盾纠纷有重新激化可能的,应迅速采取措施予以妥善处置,并及时请示汇报

5、调处中心对重大矛盾纠纷及本中心自行调处的矛盾纠纷,要坚持定期回访和随时回访,进一步稳定情绪,巩固调解成果。

奖惩考核制度

1、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分年中与年终两次考核,考核采取记分方法。

2、矛盾纠纷调解领导具体负责考核工作,对年中、年终分别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考核结果纳入各村各单位综合考核内容。

3、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单独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单位、政府评选先进的依据。

4、对年中、年终考核落后的单位分别采取黄牌警告、通报批评、责令整改等措施,对单位负责人不得评为先进。

接待受理与分流指派调处制度

1、对申请调解的纠纷当事人有关部门要热情接待,及时登记受理。

2、调处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及有关成员单位对当事人申请调解的纠纷,按照分工负责、对口接待的原则。

3、对当事人申请人调解的纠纷不履行对口范围的,有关单位必须向调处服务中心报告,由调处服务中心统一按规定指派分流,4、对受理的重大疑难纠纷,受理部门调解有难度的应及时报告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组织综合力量调解。

5、各调委会对服务中心指派分流的矛盾纠纷必须及时进行调处,并将调处结果在二十日内报服务中心。

重大纠纷快报制度

1、各村调委会对本辖区内发生的重大纠纷,应受理的当日上报镇司法所;

2、对受理己激化或受理后虽经调处仍趋激化的纠纷,应及时报镇司法所;

3、快报内容包括:纠纷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原因、涉及的人数、调处措施的落实等;

4、镇司法所对接报的重大纠纷及时组织力量进行调处,并于接报当日(最迟次日)将调处结果上报县司法局;

5、纠纷快报实行一事一报。

矛盾纠纷统计分析制度

1、镇调处中心应当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进行统计。

2、按要求及时填写月报表、季报表、全年报表,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上报上一级主管部门。

3、根据统计数字对全乡发生的矛盾趋势进行分析,提出预案、防范措施等,并以书面形式按半月或月上报上一级主管部门。

联动联调工作制度

1、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部门多,要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联防联调的合力。各单位和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作用,要根据纠纷的特点,相互配合,积极调处。

2、相互毗邻的村之间,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联合调解委员会,负责调处涉村际之间的矛盾纠纷;本镇内涉及两个以上村的,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调处或召集相关村人民调委会联合调处。

3、重大疑难的矛盾纠纷或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村难以调处的涉及多部门的,乡有关部门应当相互配合,积极参与调处;必要时,成立专门调处小组开展调处工作。

调处回避制度

调解中心工作人员在调处社会纠纷案件中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申请回避,当事人以及与该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有权申请其回避:

1、是案件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2、本人或者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

3、与案件当事人有其它关系,可能 影响对案件公正处理的调解中心领导决定调解员和记录人的回避

矛盾纠纷预测预警制度

1、各村、直单位对矛盾纠纷的苗头和倾向要及时向本级调解办反映,调解办应立即向有关领导汇报,提出应对措施,需要由上级部门协调处理的要及时向上级调解办反映。

2、对旱灾、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以及移民、拆迁、征地补偿等敏感问题或敏感时期可能引发矛盾纠纷,协调领导小组应提前进行研究预测,责成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进行摸底调查,掌握情况,事前防范,防止矛盾纠纷的发生。

3、各村、直单位应定期对辖区内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进行摸排,汇总分析,提出预防对策。

矛盾纠纷排查分析制度

1、每月开展两次为矛盾纠纷排查,如遇特殊情况可做临时调整。

2、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调处服务中心、司法所、派出所等有关成员单位参加矛盾纠纷排查。

3、领导小组成员必须亲自参加排查工作,不得无故缺席。

4、对排查出的纠纷和参与调处的纠纷,每个领导小组成员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并形成书面材料在领导小组例会上通报。

5、每个领导小组成员每季度要撰写一篇关于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预防的调研文章。

社会矛盾纠纷限期办结报告制度

1、各有关部门、单位对调处中心分流调处的矛盾纠纷,或调处中心直接组织调处的矛盾纠纷,一般应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或向上移送。

2、重大繁杂或跨地区的矛盾纠纷,应在30个工作日内办结,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办理时间,但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3、办结后,属分流调处的矛盾纠纷(含调解未成的)要填写《分流调处结果反馈表》,及时报调处中心;

4、不能按时办结的,要及时向调处中心书面报告原因。属调处中心直接组织调处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按照《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及时报告制度》办理

档案管理制度

1、上级有关文件、领导讲话、工作总结、会议纪要、照片音像资料等应妥善保管,及时整理归档;

2、调处中心相关工作资料,如当事人申请、原始证据材料、调查、调解笔录、调解协议书、回访记录等应及时装订归档,做到一案一卷;

3、对各类档案必须编制检索目录,按分类装订,保证档案资料的整洁完好;

4、矛盾纠纷案卷应由专人负责保管,并遵守保密规定

首问负责制度

1、实行首问负责制。负责值班接待的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或预约调处有关矛盾纠纷,应当按照“首次接访,全程跟踪,负责到底”的原则处理。

2、对分流到有关部门或下级单位调处的矛盾纠纷,要随时掌握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进度,及时了解调处结果。

3、对于经过调解不能达成协议或当事人要求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的,要及时提供相关服务;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协助办理法律援助有关事宜。

调解组织学习制度

1、政治学习制度。调解中心组织全体工作人员每个星期五下午进行政治学习,内容主要按照党工委、办事处和上级的统一部署并紧密结合时事政治进行,方法采取个人自学基础上,集中座谈,交流学习体会,提倡做学习笔记。严格学习纪律,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质量。一年组织2-3次学习检查主要是看笔记、组织汇报交流和考试。把政治学习纳入评先创优工作内容,结合年终考评一并进行。

2、业务学习制度。调解中心组织全体工作人员每周集中半天学习业务知识,内容以调解业务为主,同时注重现行法律法规、科技文化知识学习,一般采用阅读法律、领导和专业人员辅导讲座、调解个案分析研究等形式,突出新时期调解工作新业务和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学习和研究。严肃学习纪律,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调解人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多看、多学专业书报杂志,全面提高业务水平。

第二篇:调解制度01

序言

作为解决民事纠纷的机制之一,民事调解是我国固有的传统解决纠纷方式。由于立法和司法政策上的重视,调解被广泛地运用于司法实践中,贯穿于各类诉讼案件始终,调解成为解决纠纷的最主要方式。[1]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调解制度是民诉法的基本原则,在国内被誉为“优良传统”,在国外则被称为“东方经验”。以调解方式结案的民事纠纷案件,它不仅能够快速化解纠纷,从根本上息诉止争,而且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是,随着社会价值多元化、结构分散化、社会关系契约化,不但使有限的司法资源不堪日益增多的民事纠纷带来的重压,而且由于人们主体意识的觉醒,使得我国现行民事调解制度已经无法面对社会对解决纠纷的公正与效率的要求,这就要求对我国现行民事调解制度进行改革。近年来,许多学者围绕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存、废、改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司法实务界也对民事诉讼调解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改革,然而,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在理论构建和实务操作方面都未得到更好的解决。今年是新中国建国60周年,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年,为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2009年7月28日全国法院调解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召开,这次会议的召开对调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制定了新的目标。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法官,笔者就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现状、存在的弊端,提出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几点建议,以期对目前我国民事调解制度的改革有所裨益。

一、民事调解制度的概述

民事诉讼调解在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华优秀文化和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中华文化十分强调“以和为贵”、“息诉止争”、“息事宁人”、“喜调厌讼”等纠纷解决意识,注重发挥官方调解、民间调解、宗族调解制度的作用,重视着眼长远、追求和谐的纠纷解决艺术。人民司法在陕甘宁边区创造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就是继承发扬中华调解文化的范例。新中国成立以来十分重视调解工作,毛泽东同志1958年时指出:“解决民事案件还是马青天那一套好,调查研究,调解为主,就地解决”。(近期播放的连续剧《苍天》则是对那个时期“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回顾)1963年第一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正式把“调查研究、调解为主、就地解决”确定为民事审判工作的十二字方针。1964年将其发展为“依靠群众、调查研究、就地解决、调解为主”的十六字方针。1979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重申“十六字方针”,要求“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坚持“调解为主”。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颁行至1991年《民事诉讼法》颁布并实施,这一段被称为“着重调解”阶段。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将“调解为主”改为“着重调解”,规定:“能够调解的,应当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促使当事人互相谅解,达成协议”。“着重调解”意味着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和经济案件时,调解仍处于优先考虑的地位。1991年《民事诉讼法》至2008年4月1日新《民事诉讼法》颁布至今,这一阶段称为“自愿合法调解”阶段。针对有的审判人员将调解作为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有的片面追求调解结案率,甚至出现违背当事人意愿强行调解、违法调解的情况,《民事诉讼法》删去了《民事诉讼法》(试行)规定的“着重调解”,而代之《民事诉讼法》第9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2009年7月28日全国法院调解工作会议上王胜俊院长提出了正确理解“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将调解制度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上述调解制度在立法上的变化,我们不难看出,这样修改并不意味着对法院调解的淡化,而是让调解更符合民事案件的特点[2],更符合时代的特征,从而真正体现了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调解制度独特的优势和宝贵的财富。近年来,据《人民法院报》统计,全国各地的法院调解率有所下降,但经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仍有一半以上是以调解结案的,调解依然是人民法院运

用最多的一种处理民事案件的方式。

(二)、调解的概念及其特征

有关调解的概念,有各种各样的表述。江伟教授认为:“在在第三方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斡旋、劝说,促使他们互相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的活动”。[3]陈桂明教授认为:“将争议交由一定组织或个人居中调和,促使争议当事人双方互相协商谅解,达成协议,这种解决纠纷的形式就是调解”。[4]范愉认为调解是在第三方协助下进行的,当事人自主协商性的纠纷解决活动。[5]目前通俗地认为所谓调解,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发生纠纷后,在保持中立的第三方的主持下,通过疏导、劝说,使当事人互相谅解与让步,最终达成合意,从而解决纠纷的过程。我国当前的调解主要有行政调解、民间调解和诉讼调解。诉讼调解又称法院调解,是指在民事诉讼活动中,由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主持,协同有关当事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根据自愿、合法原则,通过说服和规劝,促使当事人平等协商达成协议,最终终结诉讼程序的活动。[6]

从上述表述可见,法院调解包含有三层意思:一是法院调解是法官、当事人共同参与的诉讼行为;二是法院调解是法官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商、互谅互让的诉讼活动;三是法院调解是人民法院依法调处当事人民事纠纷的一种结案方式。

[7]以调解方式解决民事纠纷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它体现了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特点。首先,法院调解是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以平等协商的方式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在调解过程中,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使其互谅互让,自愿达成调解协议,一旦调解成功,双方当事人一把能自觉地履行调解协议。因此,对双方当事人来说,和解息讼,无胜诉败诉之分,不仅有利于消除隔阂和对立情绪,而且有利于增强团结,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彻底地解决民事争议,维护社会的安定。其次,法院调解有利于减少诉讼,节约诉讼成本,提高办案效率。法院调解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只要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就能迅速解决纠纷,减少诉讼。同时,调解协议送达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立即发生与生效判决同等的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再行起诉或者上诉,这样就可以减少诉讼,节约诉讼成本,提高办案效率。最后,法院调解有利于普及法律知识,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主持调解过程中,一般要针对案件的事实和争议焦点向当事人进行法律宣传教育工作,引导他们分清是非和责任,尊重对方当事人的民事权益,自觉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还可以使参加旁听的群众受到生动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为此,我国《民事诉讼法》第9条、第85条、第86条、第87条、第88条、第89条、第90条、第91条对民事调解制度的原则、适用范围、法律效力进行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解的原则。我国民诉法第8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民诉法第9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可见,法院调解是以当事人行使诉权为基础,以当事人意思自治为条件,以当事人依法行使处分权为内容的一项诉讼制度。自愿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进行调解的前提必须是双方当事人自愿,不能有丝毫的勉强。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解工作必须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如双方当事人申请调解或双方当事人自愿接受调解。如果有一方不愿意调解解决纠纷,人民法院不能强迫其接受调解。二是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即双方都是自愿接受协议的内容,不能用强制的办法要求当事人接受调解协议的内容。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应当遵循自愿的原则,在双方自愿调解的基础上由双方具体协商,提出意见。合法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和双方当事人的调解活动及其协议内容,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即包括符合实体法的规定,也包括符合程序法的规定。一方面,人民法院主持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活动,必须按照本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另一方面,当事人双方达成的协议内容不得与民事法律中的禁止性规定相冲突,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和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2、调解适用的范围。我国法院调解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在适用案件上,无论是民事案件,还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无论是涉及人身权利的还是涉及财产权利的案件,无论案件的主体是公民、法人还是其他组织,只要有当事人进行诉讼,就可以适用调解程序,但法律规定的依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一些非诉案件除外。

3、调解的时间。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受理的民事案件在第一审、第二审和再审程序中,均可以在答辩期满后裁判作

出前进行调解。也就是说在适用程序和诉讼阶段上,无论是审前还是审中,都可以采用调解方式处理纠纷。

4、调解的法律效力。根据《民事诉讼法》第89条规定: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这也就是说当事人之间争议的纠纷通过调解得到解决后,在实体上他们之间所争议的实体权利义务关系按照调解协议的内容确定或者变更。在程序上诉讼中的其他行为终止,诉讼程序终结。对所达成的调解协议,当事人不得提起上诉。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已生效的调解协议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根据调解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三篇:五队调解制度(本站推荐)

灌南县五队中学调解工作制度

切实加强规范化调委会建设,深入开展以“防激化”为重点的人民调解工作。

1、成立学校“调解委员会”,庄健校长亲任“调委会”主任,成员由学校副校长、法制副校长、总务处主任、教导处主任、及各班班主任组成。

2、及时传达、贯彻上级人民调解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学习、培训,指导我校开展好调委会的培训工作。

3、不断加强学校调委会规范化建设工作。为认真贯彻做好上级人民调解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升调解工作整体水平,我校创新思路,大胆实践,多形式、多渠道地加强调委会的规范化建设。

4、着力指导调解组织开展以“防激化”为重点的人民调解工作。以“防激化”、创“平安校园”为目标,扎实工作,积极做好调解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灌南县五队中学二〇一一年九月

第四篇:医疗纠纷调解制度)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

根据全州“百个区域场所平安建设创建工程”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院建立平安医院创建领导小组,受理本院范围内的医患纠纷,设立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室,由医务科负责调解工作。

(一)主要任务:

一、是调解医疗机构与患者或患者家属之间的医疗纠纷,防止矛盾激化,维护正常的诊疗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二、是通过调解工作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医疗知识,尊重社会公德,预防纠纷发生;

三、是向创建“平安医院”领导小组报告医患纠纷和调解工作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基本原则:

一、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规定的,依据医学知识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进行调解;

二、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三、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四、接受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及创建“平安医院”领导小组的指导。

(三)调解工作程序:

一、受理。依医患纠纷当事人(患者或家属和医疗机构)申请受理调解,当事人没有申请的,也可以主动调解,但当事人表示异议的除外。当事人申请调解纠纷,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受理调解纠纷,应当登记。

二、指定调解主持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患纠纷,应当指定1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为调解主持人,并可由患者或家属从专家库中选择兼职调解员。遇重大复杂纠纷或根据需要可以指定若干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参与调解,必要时可请当地乡镇(街道)和患者常住地人民调解员参与。

三、调解准备。调解主持人分别向双方当事人询问纠纷事实和情节,了解双方的要求及其理由,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征集资料,核实情况,向专家咨询,做好调解前的准备工作。

四、依法调解。调解一般在调解机构内进行,根据需要也可以在便利当事人的场所进行。调解前应告知当事人关于人民调解的性质、原则和效力及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调解主持人应当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根据当事人的特点和纠纷性质、难易程度、发展变化的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开展耐心、细致的说服疏导工作,促使纠纷当事人互谅互让,尊重科学,引导、帮助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调解不成的,要防止纠纷激化,引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五、制作调解协议。经调解成功的,应制作调解协议,协议书使用司法部统一的文书格式。调解协议应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纠纷简要事实、争议事项、双方责任、双方达成的共识及履行方式和期限等。调解协议应由双方当事人和调解主持人签名,加盖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调解协议一式三份,双方当事人各执一份,调解机构留存一份。

医疗机构调解室所出示的调解协议一式肆份,需报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加盖印章,双方当事人各执一份,调解室和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各留存一份。

(四)调解工作机制:

一、联动联调机制。各地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与所在地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之间建立联动联调工作机制,整合资源,交换信息,密切配合,提高调解工作效率。对复杂、疑难的医患纠纷,卫生行政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要及时沟通、互相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努力化解矛盾。必要时可向上级机关请求医学、法学专家支持。

二、回访机制。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适时进行回访,并做好记录,确保调解协议落实到位。

甘南州藏医医院医务科

2015年4月

第五篇:社区调解制度

人民调解委员会各项制度

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制 人民解委员会主要职责 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矛盾纠纷登记制度 矛盾纠纷交办制度 督查、督办制度 共同调解制度

矛盾纠纷调处回访制度 调解工作总结评比制度

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制度

1、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城区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负责本单位的调解工作。

2、调解工作坚持:“防激化、创三无、争先进”为主要目标,积极维护社会稳定。

3、经常向职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职工自觉学法、懂法、用法、不违法。

4、调查了解并及时掌握每个家庭及其它不安全因素,做到经常分析、研究、及时进行教育,及时化解,使一般纠纷不出单位,重大纠纷及时报告。

5、建立调解登记薄,做到调解有登记,件件有着落,使调解工作逐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6、调解委员会要经常组织调解人员进行学习有关党的方针、政策、熟悉调解工作。

7、调解人员要经常深入群众,工作要扎实,方法要灵活,头脑要清醒,政策要明确。

人民解委员会主要职责

1、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不断加强民事调解组织建设网络化。

2、及时发现,依法调解,妥善处理和疏导矛盾纠纷,减少诉讼,防止矛盾激化,避免民转刑案件和非正常死亡的发生。

3、通过民间纠纷调解工作,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居民遵纪法,尊重社会公德,努力减少民间纠纷的发生。

4、搞好矛盾纠纷信息工作,及时将辖区内民间纠纷的发生、发展和调处情况及建议,向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1、各矛盾纠纷调处机构要认真做好排查工作,及时排查处理各类不安定因素;

2、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实行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相结合的方式,每月的8号、18号、28号对辖区矛盾纠纷进行集中排查,并作好登记上报工作;

3、各基层社区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的结果,每月7号、17号、27号报城区办事处调处中心;

4、各排查单位将排查的不安定因素认真汇总,及时调处,按时上报,重大情况随时上报。

矛盾纠纷登记制度

(一)、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所在单位、家庭住址等。(二)、发生纠纷的情况。包括发生纠纷的时间、地点、原因、后果以及双方当事人争执的焦点和要求等。(三)、纠纷的调解过程。包括调解纠纷的时间、地点、方式、次数、主持调解人员和参加调解人员的姓名,调解人员在调解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收集了哪些证据,以及调解人早对纠纷的看法和处理意见等。(四)、调解结果。调解结果包括调解成立和不成立两种情况。不论哪种情况,均应进行记载。调解成立的,主要记明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的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和调解人员签名或者盖章。调解不成立的,也应该记载不成立的主要原因。(五)、对不属于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纠纷或调解不成功的纠纷应注明移交的有关部门和移交的承办人。

矛盾纠纷交办制度

1、县城区办事处调处中心对受理的各类矛盾纠纷进行认真梳理分类,分流交办;

2、对应分流交办的矛盾纠纷,由调处中心填写交办单,当事人持交办单到指定单位处理;

3、对于重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在分流交办的基础上做好协调协助,共同处理。

督查、督办制度

1、调处中心对应归口办理的矛盾纠纷实行转办、交办制度,由对口单位负责办理;

2、调处中心对分流案件的调处情况随时进行督查督办;

3、通过督查督办,确保矛盾纠纷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得到依法、及时处理

共同调解制度

为使发生在我辖区及附近单位的民间纠纷得到及时、妥善正确的调处,结合单位实际,现制定本制度。

1、不论为主持调解还是协助调解,均应本着对当事人负责,对群众负责的精神,认真对待。

2、积极与有关各方保持联系,进行调查研究,收集纠纷的事实材料;主动采取措施,防止纠纷激化;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促使当事人达成协议;敦促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

矛盾纠纷调处回访制度

矛盾纠纷调处回访制度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了巩固调解成果,防止纠纷反复,而对纠纷调解已达成者所进行的检查访问制度。

1、人民调解委员会对于纠纷调解已达成者或未造成者一律要执行回访制度。特别是对重大疑难纠纷,调解员要定期进行回访。

2、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纠纷回访过程中,要注意发现、纠正调解工作中的错误,改进工作,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以巩固调解的成果。

3、回访的对象主要是当事人和知情人,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要注意收集群众的反映,以便全面了解情况。

4、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进行回访时,要了解当事人的思想动态,继续进行法制宣传与道德教育等思想工作,督促双方履行协议。

5、对未能达成调解协议并结束调解后,人民调解委员会应主动上门回访纠纷当事人,了解矛盾纠纷解决与否及发展动态,劝告当事人冷静、理智、正确对待,依法办事,不可感情用事,扩大纠纷事态,以防止纠纷扩大激化或转化。

6、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每次回访必须有详细的回访纪录并存档。

调解工作总结评比制度

1、人民调解工作实行一年两总结制度,半年初步总结,一年全面总结;

2、总结内容是:半年或一年来开展调解工作的基本情况与估介,调解、预防纠纷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工作中的教训、失误及其原因,以及今年工作的安排;

3、参加人员为办事处调解委员会及各基层调解委员会成员;总结的目的是发扬成绩,找出差距,克服缺点,改进工 作。、4

下载大调解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调解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法院调解制度

    论法院调解制度 发布时间: 2009-07-28 【我要纠错】 【字号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鸡西市鸡冠区人民法院民一庭 谭宝昌 内容提要 法院调解,亦称诉讼调解,是在法院审判......

    教师申诉调解制度

    教师申诉制度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学校《章程》,制定学校教师申诉制度。 2、本办法适用于本校教师对下列情况提出的申诉:对学校违反《教师法》规定,侵犯其合法权......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为了充分发挥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作用,协调好劳动关系,妥善处理企业内容的劳动争议和民事纠纷,保证企业行政和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稳定职工......

    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制度(本站推荐)

    调解工作领导制度 一、建立调解工作小组。组成人员应具备公正与热心,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水平。 二、调解工作小组的具体任务是调解涉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类矛盾纠纷。通过调......

    乡镇(大调解联席会议制度)

    xx镇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 联席会议制度 一、联席会议的职能 联席会议在镇综治委的领导下,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的指示精神,加强对大调解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

    山东华誉集团有限公司 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制度 第一条为了依法及时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决机制,切实加强......

    工商部门行政调解制度

    一、行政调解调解员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行政调解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调解员管理制度。 第二条 实行行政调解员选任制度化和规范化,培养和造就一支懂法律、懂政策、热爱工商行......

    论民事诉讼调解制度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根据双方当事人自愿合法的原则,促使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协商解决的制度。它不是对抗性的,也不是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