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漫谈中国古代调解制度
漫谈中国古代调解制度
作者:新沂市人民法院:胡长庚发布时间:2009-03-05 11:56:31调解作为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曾对我国古代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由于调解不需要昂贵的诉讼费用,加上方法灵活,程序简便,因而深受民间欢迎,成为我国古代社会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
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调解最早可追溯到奴隶制社会的周代。《周礼.地官》记载的官名中就有“调人”,是专门负责调解事务的官员,他的作用是“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
秦汉时,县以下设乡,乡设有秩、啬夫和三老,掌管道德教化和调解事务,调解不成再到县衙起诉。汉代司法调解程序比较复杂,先由受理诉讼的司法机关依据原告诉状写成爰书,将爰书发往被告所在地的县廷或者戍所候官,再由县廷或者戍所候官将爰书交由乡啬夫或者期限层候长负责验问,调解以息讼。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官府大多根据“礼”的内容,调解民事纠纷。
在唐代,基层分设乡正、里正和村正,有权处理地方上的轻微刑事案件,并对民事纠纷进行调解仲裁,不能取决方交府县处理。
元代时调解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广泛运用调解方式解决民事纠纷成为元代诉讼的一大特色。调解的方式有民间调解和司法机关调解,民间调解由基层社长负责对邻里间民事纠纷“以理喻解”,调解结果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一般不能再依同样的事实和理由提起诉讼。
明代将儒家“无讼”观念付诸实践,即使出现民事纠纷,也尽量以不烦扰官府,由民间自行调处和息讼为上策。明初,各地各乡设立“申明亭”,由本乡人推举公直老人并报官备案,民间纠纷小事由老人主持,在申明亭调解。调解不能和息的,再向官府起诉。明中后期,各地推行“乡约”制度,每里为一约,设“圣谕”、“天地神明纪纲法度”牌位,每半月一次集合本里人,宣讲圣谕,调处半月来的纠纷,约吏记录,如当事人同意和解,记入“和薄”,不同意者可起诉至官府。
清代民事纠纷的调解分为诉外调解和诉内调解。诉外调解又称民间调解,主要有宗族调解和乡邻调解,族内纠纷一般先由族长或乡邻调解,不得轻易告官。关于诉内调解,据清代《顺天府档案》中记载,宝坻县嘉庆15年至25年中自理的案件244件,其中有90%的案件以调解方式解决。
第二篇:中国古代婚丧礼俗漫谈(最终版)
中国古代婚丧礼俗漫谈
一、傣族婚俗礼仪
傣族青年男女结婚,一般实行从妻居的习俗,即男到女方家上门,因此婚礼主要在女方家举行。婚礼开始前,新郎新娘先要到佛寺拜佛,祈求吉祥幸福,白头偕老。举行婚礼这天,男方家派出的亲朋好友到女方家参加婚礼的人特别多。他们陪着新郎,一路敲着象脚鼓和芒锣,喜气洋洋地来到女方家,沿途还鸣放鞭炮和鸟铳,以增加喜庆气氛和驱除邪魔婚礼首先从女方家的门口开始:在地上铺一条花毯,在上面摆一张小供桌,桌上摆放着鲜花和果酒。新郎和新娘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并排坐在花毯前,请和尚念经。念完后,和尚用彩色丝线分别束在新娘和新郎的手腕上,以示祝福。接着,男方要走进女方的家,这需要经过几道关卡:一是到门口时,竹门已比关闭,男方需放鞭炮、付礼钱,门才打开让男方通过;二是登竹楼时,男方被女方的人阻楼,男方需付礼钱才能登楼;三是进了屋后,新娘被藏起来,见不着新娘。男方需付礼钱和敬酒,几番恳求,几经周折,新娘才被送出来。这一系过程包含着考验新郎的意味,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气氛。
接下来是举行拴线仪式:在竹楼的堂屋里摆上一张小桌,上面放着两个用芭蕉叶做成的圆锥形帽子,下面放着煮熟的雌雄鸡各一只。桌上还放有男方送给女方的礼物,如衣服、筒裙、银裤带、手镯等。此外放着糯米饭、红糖、芭蕉、盐巴、白线等。拴线仪式开始,新郎新娘排跪在婚礼桌前,接受老人的祝福和来宾的祝贺。接着由主婚人致贺词,在座的人们都要伸出右手搭在桌子上,低首聆听贺词。贺词完毕后,新郎新娘每人从桌子上扯下一团糯米饭,在酒里蘸一蘸,然后点鸡、盐和白线等物,每人需连点三次,点完后双把饭团放回桌面。这时,主婚人拿走桌上一根较长的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祝福新婚夫妇幸福吉祥,生的儿子会犁田、盖房,生的姑娘会织布、栽秧„„拴线后,桌上的一只鸡献给主婚人,另一只鸡拿给小伙子们去分吃,预祝他们早日找到心爱的姑娘,也来幸福地拴线,其余的东西全部放在新婚夫妇的帐子边,过了三天才能吃。拴线吉束后,便开始宴请宾客。席上的菜肴多带有傣味特色,其中有一腕是生血加料血炖,以象征着婚姻的吉祥。席间。新郎新娘要殷勤地向宾客敬酒,宾客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新郎新娘回答,有的则要求新郎新娘表演节目等,不时逗得大家开怀大笑,气氛热烈而活跃。
成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届时要杀猪、杀鸡(有的人家还宰牛),备办丰盛的酒席宴情新朋好友和一寨父老乡亲。举行婚礼之日,在新娘家堂屋内设置“茂欢”(直译为魂桌),摆上一至三张篾桌,用芭蕉叶铺面,上摆煮熟的雌雄鸡一对,和用芭蕉叶盛装的糯米饭以及米酒、舂盐棒、食盐、芭蕉、红布、白布、白线等物。雌雄子鸡需用傣语称为“索累东”的芭蕉叶做成的叶帽罩盖。作好举行婚礼的准备后,新娘的女友,要陪伴新娘梳洗打扮,等待新郎登门。新郎亦在家中梳洗更衣,在亲朋好友陪同下,到新娘的竹楼上举行结婚仪式。
仪式开始时,主婚人端坐在“茂欢”后的正中位置,长者围桌而坐,一对新人按男右女左的位置面对主婚人而跪,亲友围于两旁。坐在“茂欢”跟前的人伸出右手搭在桌上,静听主婚人念诵祝诩。主婚人揭去盖在食物上的叶帽,先为新郎、新娘祝福:“今天是个美好、吉祥的日子,现在是一天中最好的时辰,你俩恩恩爱爱结成夫妻,金凤与铜凤结成一对,日子会幸福美好,愿生子会得子,盼生女会得女,祝福你们幸福美满,永不离分……”。
主婚人念完祝词后,新郎、新娘各在桌上揪下一团糯米饭,蘸点米酒、食盐、舂盐棒、芭蕉后摆在桌前。主婚人拿起一条长长的白线,从左至右缠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祝愿新婚夫妇百年好合,无灾无难。在座的长者也各拿两缕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手上,边拴线,边念些祝愿词……。此刻,在坐的其他亲友亦纷纷拿起白线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同时祝贺新郎新娘爱情像澜沧江水一样沌洁,生活像甘蔗一样甜美。拴线后桌上的一只鸡献给主婚人,另一只鸡分给在场的小伙子们吃,祝他们早日得到姑娘的爱。最后请一位高龄老者将桌上的糯米饭捏成三角状,放上盐巴置于火塘三角架上,任其自焦而落,预示生活坚实,爱情牢固。
二、自我评价
①本学期请假两次:一次由于人口普查实习,一次由于班级集体听讲座的原因外,其他课时全勤;②上课状态较为专注,因为老师清新的授课风格和各式各样新奇的婚丧礼俗都是我耳目一新,所以我上课积极性很高;③处于对中国婚丧礼俗的兴趣,课后我还寻找并观看了《湘女潇潇》《五朵金花》等影视资料,对中国婚丧礼俗做进一步的了解。总体来说,本学期我给自己的评价为90分。
三、意见和建议
①老师讲课的线索都是沿着历史的顺序,介绍各朝代的婚丧礼俗,我希望能更多看到在同一时期内,各地各民族的婚丧礼俗和方式;②课件以文字居多,同学们难以有具体、深刻的记忆,课堂积极性不高,我希望老师在以后的可见中多添加图片和视频资料,穿插介绍各地区各民族的独特的神话传说,以拓展同学们的视野、增加趣味性。
第三篇:医疗纠纷调解制度)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
根据全州“百个区域场所平安建设创建工程”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院建立平安医院创建领导小组,受理本院范围内的医患纠纷,设立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室,由医务科负责调解工作。
(一)主要任务:
一、是调解医疗机构与患者或患者家属之间的医疗纠纷,防止矛盾激化,维护正常的诊疗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二、是通过调解工作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医疗知识,尊重社会公德,预防纠纷发生;
三、是向创建“平安医院”领导小组报告医患纠纷和调解工作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基本原则:
一、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规定的,依据医学知识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进行调解;
二、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三、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四、接受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及创建“平安医院”领导小组的指导。
(三)调解工作程序:
一、受理。依医患纠纷当事人(患者或家属和医疗机构)申请受理调解,当事人没有申请的,也可以主动调解,但当事人表示异议的除外。当事人申请调解纠纷,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受理调解纠纷,应当登记。
二、指定调解主持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患纠纷,应当指定1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为调解主持人,并可由患者或家属从专家库中选择兼职调解员。遇重大复杂纠纷或根据需要可以指定若干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参与调解,必要时可请当地乡镇(街道)和患者常住地人民调解员参与。
三、调解准备。调解主持人分别向双方当事人询问纠纷事实和情节,了解双方的要求及其理由,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征集资料,核实情况,向专家咨询,做好调解前的准备工作。
四、依法调解。调解一般在调解机构内进行,根据需要也可以在便利当事人的场所进行。调解前应告知当事人关于人民调解的性质、原则和效力及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调解主持人应当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根据当事人的特点和纠纷性质、难易程度、发展变化的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开展耐心、细致的说服疏导工作,促使纠纷当事人互谅互让,尊重科学,引导、帮助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调解不成的,要防止纠纷激化,引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五、制作调解协议。经调解成功的,应制作调解协议,协议书使用司法部统一的文书格式。调解协议应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纠纷简要事实、争议事项、双方责任、双方达成的共识及履行方式和期限等。调解协议应由双方当事人和调解主持人签名,加盖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调解协议一式三份,双方当事人各执一份,调解机构留存一份。
医疗机构调解室所出示的调解协议一式肆份,需报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加盖印章,双方当事人各执一份,调解室和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各留存一份。
(四)调解工作机制:
一、联动联调机制。各地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与所在地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之间建立联动联调工作机制,整合资源,交换信息,密切配合,提高调解工作效率。对复杂、疑难的医患纠纷,卫生行政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要及时沟通、互相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努力化解矛盾。必要时可向上级机关请求医学、法学专家支持。
二、回访机制。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适时进行回访,并做好记录,确保调解协议落实到位。
甘南州藏医医院医务科
2015年4月
第四篇:社区调解制度
人民调解委员会各项制度
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制 人民解委员会主要职责 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矛盾纠纷登记制度 矛盾纠纷交办制度 督查、督办制度 共同调解制度
矛盾纠纷调处回访制度 调解工作总结评比制度
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制度
1、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城区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负责本单位的调解工作。
2、调解工作坚持:“防激化、创三无、争先进”为主要目标,积极维护社会稳定。
3、经常向职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职工自觉学法、懂法、用法、不违法。
4、调查了解并及时掌握每个家庭及其它不安全因素,做到经常分析、研究、及时进行教育,及时化解,使一般纠纷不出单位,重大纠纷及时报告。
5、建立调解登记薄,做到调解有登记,件件有着落,使调解工作逐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6、调解委员会要经常组织调解人员进行学习有关党的方针、政策、熟悉调解工作。
7、调解人员要经常深入群众,工作要扎实,方法要灵活,头脑要清醒,政策要明确。
人民解委员会主要职责
1、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不断加强民事调解组织建设网络化。
2、及时发现,依法调解,妥善处理和疏导矛盾纠纷,减少诉讼,防止矛盾激化,避免民转刑案件和非正常死亡的发生。
3、通过民间纠纷调解工作,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居民遵纪法,尊重社会公德,努力减少民间纠纷的发生。
4、搞好矛盾纠纷信息工作,及时将辖区内民间纠纷的发生、发展和调处情况及建议,向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1、各矛盾纠纷调处机构要认真做好排查工作,及时排查处理各类不安定因素;
2、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实行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相结合的方式,每月的8号、18号、28号对辖区矛盾纠纷进行集中排查,并作好登记上报工作;
3、各基层社区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的结果,每月7号、17号、27号报城区办事处调处中心;
4、各排查单位将排查的不安定因素认真汇总,及时调处,按时上报,重大情况随时上报。
矛盾纠纷登记制度
(一)、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所在单位、家庭住址等。(二)、发生纠纷的情况。包括发生纠纷的时间、地点、原因、后果以及双方当事人争执的焦点和要求等。(三)、纠纷的调解过程。包括调解纠纷的时间、地点、方式、次数、主持调解人员和参加调解人员的姓名,调解人员在调解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收集了哪些证据,以及调解人早对纠纷的看法和处理意见等。(四)、调解结果。调解结果包括调解成立和不成立两种情况。不论哪种情况,均应进行记载。调解成立的,主要记明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的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和调解人员签名或者盖章。调解不成立的,也应该记载不成立的主要原因。(五)、对不属于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纠纷或调解不成功的纠纷应注明移交的有关部门和移交的承办人。
矛盾纠纷交办制度
1、县城区办事处调处中心对受理的各类矛盾纠纷进行认真梳理分类,分流交办;
2、对应分流交办的矛盾纠纷,由调处中心填写交办单,当事人持交办单到指定单位处理;
3、对于重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在分流交办的基础上做好协调协助,共同处理。
督查、督办制度
1、调处中心对应归口办理的矛盾纠纷实行转办、交办制度,由对口单位负责办理;
2、调处中心对分流案件的调处情况随时进行督查督办;
3、通过督查督办,确保矛盾纠纷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得到依法、及时处理
共同调解制度
为使发生在我辖区及附近单位的民间纠纷得到及时、妥善正确的调处,结合单位实际,现制定本制度。
1、不论为主持调解还是协助调解,均应本着对当事人负责,对群众负责的精神,认真对待。
2、积极与有关各方保持联系,进行调查研究,收集纠纷的事实材料;主动采取措施,防止纠纷激化;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促使当事人达成协议;敦促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
矛盾纠纷调处回访制度
矛盾纠纷调处回访制度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了巩固调解成果,防止纠纷反复,而对纠纷调解已达成者所进行的检查访问制度。
1、人民调解委员会对于纠纷调解已达成者或未造成者一律要执行回访制度。特别是对重大疑难纠纷,调解员要定期进行回访。
2、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纠纷回访过程中,要注意发现、纠正调解工作中的错误,改进工作,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以巩固调解的成果。
3、回访的对象主要是当事人和知情人,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要注意收集群众的反映,以便全面了解情况。
4、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进行回访时,要了解当事人的思想动态,继续进行法制宣传与道德教育等思想工作,督促双方履行协议。
5、对未能达成调解协议并结束调解后,人民调解委员会应主动上门回访纠纷当事人,了解矛盾纠纷解决与否及发展动态,劝告当事人冷静、理智、正确对待,依法办事,不可感情用事,扩大纠纷事态,以防止纠纷扩大激化或转化。
6、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每次回访必须有详细的回访纪录并存档。
调解工作总结评比制度
1、人民调解工作实行一年两总结制度,半年初步总结,一年全面总结;
2、总结内容是:半年或一年来开展调解工作的基本情况与估介,调解、预防纠纷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工作中的教训、失误及其原因,以及今年工作的安排;
3、参加人员为办事处调解委员会及各基层调解委员会成员;总结的目的是发扬成绩,找出差距,克服缺点,改进工 作。、4
第五篇:大调解制度
大 调 解
工
作
制
度
伊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
调解委员会办公室工作制度
1、协助调解委员会领导指导各级调解组织开展调解工作。
2、制定调解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
3、负责做好调解申请登记、印发调解文件、通知等工作。
4、按调解规定程序做好争议当事人和相关单位的联系沟通工作,并做好调解前的核实调查工作。
5、制定调解事项的时间安排,做好各项调解前的准备工作,及时化解矛盾。
6、组织调解,做好调解记录,填写好调解书。
7、检查督促争议双方履行调解协议,调解结束按事结案并整理案卷。
8、对群众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做好争议预防工作。
9、做好调解资料的整理归档及管理。
10、按做好调解工作总结,统计上报工作。
11、做好调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12、完成调解委员会和镇其他领导交办的其他工
例会制度
1、调委会每月召开一次调解工作会议,总结研究当月工作情况。
2、学习有关调解政策规定和业务知识。
3、研究发生和调解纠纷情况、交流工作经验。
4、检查纠纷情况、登记簿册填写情况。
情况报告制度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全乡矛盾纠纷排查情况,并积极有效、稳妥地进行调处,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特制度本制度。
1、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报档案、完善调解记录和处理结果记录,设立情报报送员。
2、对已发生的矛盾纠纷及时按照法律、法规、政策进行调处,对处理过的矛盾纠纷要进行跟踪调查,收集反馈情报,防止反变,严防民转刑矛盾的发生。
3、对所发生的矛盾纠纷,随调处、随报告。对无法处理的矛盾纠纷更要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并严格控制事态发展。
4、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机构要每月向镇调处中心报告一次本月矛盾纠纷排查及调处情况,重大事件需一事一报。
领导接待包案制度
1、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安排轮流参加调处中心值班接待,现场接待群众来访,解答群众难点、热点问题咨询,每月至少一次。
2、对坐班接访的矛盾纠纷可以当场解决的,当场调结;不能当场解决的,要及时移送相关部门限期解决,并实行跟踪督办。
3、调处中心负责值班领导批示内容的具体落实、分流、督办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报送相关领导。
4、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明确由一名领导干部亲自负责处理。
5、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矛盾纠纷,应由领导包案处理:
(1)到中央、省、市、县重要场所或重要会议会场的非正常集体访。
(2)长时间未解决的涉及群体利益的矛盾纠纷问题。
(3)市、县领导批示件中的重要案件。
(4)可能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危及社会稳定的纠纷问题。
(5)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难度大或涉及本地区多个部门责任的复杂疑难矛盾纠纷问题。
6、包案领导应负责主持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相关部门具体落实,审核签发结案报告。
7、凡领导包案处理的矛盾纠纷问题应本着急事先办的原则,尽快办结。
8、将领导包案制度落实情况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
9、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将对领导包案的办理情况加强督查,每季度对领导包案件的完成情况进行通报。
10、对领导包案后因行动迟缓、处理不当,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包案领导的责任。
社会矛盾纠纷协调会办制度
1、调处中心要建立矛盾纠纷协调会办制度,增强解决矛盾纠纷的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
2、镇调处中心各成员单位以及纠纷当事人所在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增强合力。
3、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可召集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就该纠纷进行协调会办,及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寻求解决纠纷的最佳方案。
4、参加会办单位部门应各司其职,不推不诿。
5、调处中心对协调会办过程进行督查,及时汇报有关情况。
6、调处中心在会办过程中,根据工作需要可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听证认证制度
1、对反映强烈、复杂、疑难、涉及广、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和社会不稳定的矛盾纠纷隐患问题,呈报分管司法行政工作的相关领导审阅,确定是否召开听证认证会。
2、听证认证会一经确定,矛盾主体双方必须参加,必要时可邀请人大、政协、信访、新闻媒体等参加。
3、听证认证会前期准备工作由区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组织并安排准备相关资料。
4、矛盾纠纷相关人推举参加听证认证的代表不得超过5人,发言按主持人指定的顺序进行。
5、会场必须保持肃静,任何人不得大声喧哗,不得干扰和影响听证认证会的正常进行。
6、对于听证认证结论中的有关问题,采取现场解决或限期督促落实的办法解决。
7、听证认证工作结束后,涉及的听证认证材料交区司法局及相关部门整理,归档。
8、听证认证地点根据情况临时设定。
矛盾纠纷公示公告制度
1、及时将矛盾纠纷调处的情况进行公示公告,进一步听取群众意见,完善实施方案。
2、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公告时间不得少于5天。
3、对公示公告后群众反馈的意见由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受理。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对群众反映的有关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应向群众公布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对署名的,应将调查处理结果告知本人或单位。对违规违纪的,要按党纪政纪严肃处理,对触犯法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查处。
督查回访制度。
1、调处中心对各村调解工作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对分流指派后的纠纷及时进行指导和督查,指导村建立调解责任制,并定期了解掌握调处进度和调处结果。
2、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和管辖不明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联合调处,明确主办、协办单位和责任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服从调处中心统一安排,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调处任务。
3、调解中心办公室对已调结的矛盾纠纷,应采取适当方式回访当事人,了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听取当事人和群众对调处结果的意见和建议。
4、回访中发现调处工作有失误的或矛盾纠纷有重新激化可能的,应迅速采取措施予以妥善处置,并及时请示汇报
5、调处中心对重大矛盾纠纷及本中心自行调处的矛盾纠纷,要坚持定期回访和随时回访,进一步稳定情绪,巩固调解成果。
奖惩考核制度
1、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分年中与年终两次考核,考核采取记分方法。
2、矛盾纠纷调解领导具体负责考核工作,对年中、年终分别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考核结果纳入各村各单位综合考核内容。
3、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单独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单位、政府评选先进的依据。
4、对年中、年终考核落后的单位分别采取黄牌警告、通报批评、责令整改等措施,对单位负责人不得评为先进。
接待受理与分流指派调处制度
1、对申请调解的纠纷当事人有关部门要热情接待,及时登记受理。
2、调处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及有关成员单位对当事人申请调解的纠纷,按照分工负责、对口接待的原则。
3、对当事人申请人调解的纠纷不履行对口范围的,有关单位必须向调处服务中心报告,由调处服务中心统一按规定指派分流,4、对受理的重大疑难纠纷,受理部门调解有难度的应及时报告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组织综合力量调解。
5、各调委会对服务中心指派分流的矛盾纠纷必须及时进行调处,并将调处结果在二十日内报服务中心。
重大纠纷快报制度
1、各村调委会对本辖区内发生的重大纠纷,应受理的当日上报镇司法所;
2、对受理己激化或受理后虽经调处仍趋激化的纠纷,应及时报镇司法所;
3、快报内容包括:纠纷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原因、涉及的人数、调处措施的落实等;
4、镇司法所对接报的重大纠纷及时组织力量进行调处,并于接报当日(最迟次日)将调处结果上报县司法局;
5、纠纷快报实行一事一报。
矛盾纠纷统计分析制度
1、镇调处中心应当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进行统计。
2、按要求及时填写月报表、季报表、全年报表,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上报上一级主管部门。
3、根据统计数字对全乡发生的矛盾趋势进行分析,提出预案、防范措施等,并以书面形式按半月或月上报上一级主管部门。
联动联调工作制度
1、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部门多,要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联防联调的合力。各单位和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作用,要根据纠纷的特点,相互配合,积极调处。
2、相互毗邻的村之间,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联合调解委员会,负责调处涉村际之间的矛盾纠纷;本镇内涉及两个以上村的,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调处或召集相关村人民调委会联合调处。
3、重大疑难的矛盾纠纷或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村难以调处的涉及多部门的,乡有关部门应当相互配合,积极参与调处;必要时,成立专门调处小组开展调处工作。
调处回避制度
调解中心工作人员在调处社会纠纷案件中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申请回避,当事人以及与该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有权申请其回避:
1、是案件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2、本人或者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
3、与案件当事人有其它关系,可能 影响对案件公正处理的调解中心领导决定调解员和记录人的回避
矛盾纠纷预测预警制度
1、各村、直单位对矛盾纠纷的苗头和倾向要及时向本级调解办反映,调解办应立即向有关领导汇报,提出应对措施,需要由上级部门协调处理的要及时向上级调解办反映。
2、对旱灾、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以及移民、拆迁、征地补偿等敏感问题或敏感时期可能引发矛盾纠纷,协调领导小组应提前进行研究预测,责成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进行摸底调查,掌握情况,事前防范,防止矛盾纠纷的发生。
3、各村、直单位应定期对辖区内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进行摸排,汇总分析,提出预防对策。
矛盾纠纷排查分析制度
1、每月开展两次为矛盾纠纷排查,如遇特殊情况可做临时调整。
2、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调处服务中心、司法所、派出所等有关成员单位参加矛盾纠纷排查。
3、领导小组成员必须亲自参加排查工作,不得无故缺席。
4、对排查出的纠纷和参与调处的纠纷,每个领导小组成员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并形成书面材料在领导小组例会上通报。
5、每个领导小组成员每季度要撰写一篇关于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预防的调研文章。
社会矛盾纠纷限期办结报告制度
1、各有关部门、单位对调处中心分流调处的矛盾纠纷,或调处中心直接组织调处的矛盾纠纷,一般应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或向上移送。
2、重大繁杂或跨地区的矛盾纠纷,应在30个工作日内办结,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办理时间,但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3、办结后,属分流调处的矛盾纠纷(含调解未成的)要填写《分流调处结果反馈表》,及时报调处中心;
4、不能按时办结的,要及时向调处中心书面报告原因。属调处中心直接组织调处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按照《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及时报告制度》办理
档案管理制度
1、上级有关文件、领导讲话、工作总结、会议纪要、照片音像资料等应妥善保管,及时整理归档;
2、调处中心相关工作资料,如当事人申请、原始证据材料、调查、调解笔录、调解协议书、回访记录等应及时装订归档,做到一案一卷;
3、对各类档案必须编制检索目录,按分类装订,保证档案资料的整洁完好;
4、矛盾纠纷案卷应由专人负责保管,并遵守保密规定
首问负责制度
1、实行首问负责制。负责值班接待的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或预约调处有关矛盾纠纷,应当按照“首次接访,全程跟踪,负责到底”的原则处理。
2、对分流到有关部门或下级单位调处的矛盾纠纷,要随时掌握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进度,及时了解调处结果。
3、对于经过调解不能达成协议或当事人要求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的,要及时提供相关服务;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协助办理法律援助有关事宜。
调解组织学习制度
1、政治学习制度。调解中心组织全体工作人员每个星期五下午进行政治学习,内容主要按照党工委、办事处和上级的统一部署并紧密结合时事政治进行,方法采取个人自学基础上,集中座谈,交流学习体会,提倡做学习笔记。严格学习纪律,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质量。一年组织2-3次学习检查主要是看笔记、组织汇报交流和考试。把政治学习纳入评先创优工作内容,结合年终考评一并进行。
2、业务学习制度。调解中心组织全体工作人员每周集中半天学习业务知识,内容以调解业务为主,同时注重现行法律法规、科技文化知识学习,一般采用阅读法律、领导和专业人员辅导讲座、调解个案分析研究等形式,突出新时期调解工作新业务和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学习和研究。严肃学习纪律,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调解人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多看、多学专业书报杂志,全面提高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