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3课 打电话 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课文教学视频动画播放
13打电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与幽默。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相声主要内容。
(1)学生自学,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学,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啷
(3)交流: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顺。
二、再读课文,深入品悟
1、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说话啰唆,废话连篇,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的啰唆?请先浏览课文找找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自主学习。
3、集体交流:
(这样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只要学生能找到并说明理由均可。)
4、想像:
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样?
师小结:所以到最后不但浪费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耽误了事情。
5、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了解特点,学习表演
1、学了这个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2、小结:
是的,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它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表演中说、学、逗、唱是它的主要形式,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引人发笑,让观众们在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中,在阵阵笑声中得到启迪。
五、拓展阅读
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再次感受相声的语言魅力。
【板书设计】
打电话──相声
说话啰唆通俗易懂
废话连篇风趣幽默
耽误事情语言夸张
说话要明白简练给人启迪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打电话1
打电话
教学内容:教材第132——133页。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打电话方案,并找出最优方案的过程,体验画图分析、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打电话的最优方案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打电话的最优方案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探讨最优方案
1.教师出示问题:15人的合唱队接到紧急演出,通过打电话通知每个队员,如果每分钟通知1人,怎样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
2.小组讨论: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最快方案,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全部通知到。
教师巡视指导,给学生留中够的探索时间,如学生有困难,可提示:老师在第一分钟通知的队员也可以通知其他的队员。可用图示的直观形式进行分析。
预测会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方案:
(1)一个一个地通知,一共需要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这种方案最简单,当然需要的时间也最长。
(2)分组通知。如:平均分成3个组,每组5人,通知完15人至少需要7分钟;如果平均分成5组,每组3人,则需要7分钟;如果按(4,4,4,3)分成4组,需要6分钟;如果按6,5,4分成3组。需要6分钟„„
教师用图示的方式直观地表示出学生的每种方案,帮助学生计算出所需的时间。问:是不是分的组越多用的时间越少呢?
引导他们观察得出不是分的组越多所需的时间越少的结论。(3)还有更快的方法吗?怎样保证时间最少呢?
只有每个接到通知的队员都继续通知后面的队员,直到全部通知到为止,这样每个接到通知的队员都不空闲才是最快的方案。
教师用图示的方法直观地展示了这种方案,按照时间的顺序,用不同的颜色动态地显示了每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和总共通知的队员,得出这种方案一共需要4分钟。
二、发现规律
1.仔细观察示意图,第一分钟时,有几人打电话?打完电话后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共有多少人?除去教师,通知到几名学生?第二分钟呢?第三分钟呢? 你发现了什么?每增加1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人数有什么规律? 2.你能找你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发现一:每增加一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数正好是前面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也就是第n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数等于前(n-1)分钟内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发现二: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就是一个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为an=2n,发现三: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总数就是(2n-1)人。
三、应用规律
1.既然大家都发现了这一规律,那么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6分钟、7分钟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探讨,然后汇报。
2.老师要通知50位学生来学校举行活动,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提醒学生在具体实施中还有个问题要解决,那就是要设计好打电话的顺序,也就是说每个队员要清楚他接到电话后,后面要怎样继续通知其他队员。因此这个方案还需要事先制定好一个打电话的流程示意图,让老师和每个队员都明确接到通知后,按照怎样的顺序通知后面的队员。只有严格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方案执行,才能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三个重要
1.生活经验很重要。
如果本课由教师整齐划一的要求学生按教材不同方案的顺序依次教学,显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使活动过程过于机械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很重要,为了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启迪学生的思维,我特意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研究氛围,鼓励学生毫无顾虑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启发他们设计各种各样打电话的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形成了相当的经验,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并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也不是知识的呈现者,而是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最后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在第二种方案的过程中,就已经初步感悟到当教师在通知其他同学时,已得到通知的学生也应投入到打电话的行列之中,设计方法的热情很高,他们积极思维。各种方案中,既有生活经验的迁移,又有学生的创造性设计,这样既扩大了知识的信息量,又开拓了他们的思路。
2.逻辑推理很重要。
在发现规律的教学环节中,我通过图示引导学生有序思维。第一分钟时,有几人打电话?打完电话后共有多少人(这里包括教师)知道这个消息?第二分钟呢?第三分钟呢?通过“层层剥笋”,规律一步步明晰,道理不说自明。
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发生了“飞跃”或“质变”,这一阶段正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而学生在思考打电话的时间与通知到的学生人数问题时,常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不能抓住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即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是一个等比数列。为了克服思维的表面性与不求甚解的毛病,我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得以充分暴露,使思维深刻。
3.符号化思想很重要。
打电话方案的记录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用文字完整描述,可以用数字1-15分别代替15名学生逐条简单记录,还可以用画图示的方式形象记录。在课堂上,我提示学生“用图示的方法”来记录。虽然学生展示的结果各不相同,但无论哪一种图示都体现出数学的简约美。
数学发展到今天, 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数学用的语言与通常的语言有重大区别,它将自然语言变为一种简明的符号语言。我在本课打电话方案的记录上从正反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符号化的思想。首先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将日常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其次, 我还请部分同学板书,引导学生将看懂抽象的符号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把符号化思维渗透于教学的始终, 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第三篇:人教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最后一分钟》教案.doc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2.doc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1.doc 《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珍珠鸟》教学设计3.doc 《珍珠鸟》教学设计2.doc 《珍珠鸟》教学设计1.doc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3.doc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2.doc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1.doc 《有趣的汉字》教案.doc 《学会看病》教案3.doc 《学会看病》教案2.doc 《学会看病》教案1.doc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3.doc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2.doc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1.doc 《鞋匠的儿子》
教案4.doc 《鞋匠的儿子》
教案3.doc 《鞋匠的儿子》
教案2.doc 《鞋匠的儿子》
教案1.doc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3.doc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2.doc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1.doc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3.doc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2.doc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1.doc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2.doc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1.doc 《我爱你,汉字》教案.doc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3.doc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2.doc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1.doc 《松鼠》教学设计3.doc 《松鼠》教学设计2.doc 《松鼠》教学设计1.doc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案.doc 《窃读记》教学设计3.doc 《窃读记》教学设计2.doc 《窃读记》教学设计1.doc 《七律·长征》 教案2.doc 《七律·长征》 教案1.doc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案3.doc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案2.doc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案1.doc 《难忘的一课》 教案3.doc 《难忘的一课》 教案2.doc 《难忘的一课》 教案1.doc 《梅花魂》教学设计3.doc 《梅花魂》教学设计2.doc 《梅花魂》教学设计1.doc 《毛主席在花山》 教案3.doc 《毛主席在花山》 教案2.doc 《毛主席在花山》 教案1.doc
《落花生》教学设计3.doc 《落花生》教学设计2.doc 《落花生》教学设计1.doc 《狼牙山五壮士》 教案3.doc 《狼牙山五壮士》 教案2.doc 《狼牙山五壮士》 教案1.doc 《开国大典》 教案3.doc 《开国大典》 教案2.doc 《开国大典》 教案1.doc 《鲸》教学设计3.doc 《鲸》教学设计2.doc 《鲸》教学设计1.doc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3.doc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2.doc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1.doc 《桂花雨》教学设计3.doc 《桂花雨》教学设计2.doc 《桂花雨》教学设计1.doc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3.doc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2.doc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doc 《斗笠》第二课时 教案.doc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3.doc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2.doc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1.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3.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2.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1.doc 《慈母情怀》教案3.doc 《慈母情怀》教案2.doc 《慈母情怀》教案1.doc 《遨游汉字王国》教案.doc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3.doc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2.doc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1.doc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13《打电话》教学设计
12.《打电话》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平常说话呀,要讲究艺术。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话,风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晏子的能言善辩让我们领略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由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领略相声这门艺术独特的语言魅力。(板书课题:12.打电话——相声)
介绍相声的知识。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1、浏览全文,想想这则相声说的是件什么事?
2、相声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说话啰唆、废话连篇)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悟
1、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说话啰唆,废话连篇,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的啰唆?请先浏览课文找找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自主学习。
3、集体交流:
(这样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只要学生能找到并说明理由均可。)
例如:
⑴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⑵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⑶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⑷长安大戏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
„„
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唆、废话连篇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把他取名为啰唆,真是名副其实,让人不由得发笑。
4、想像:
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样?
师小结:所以到最后不但浪费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耽误了事情。
5、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了解特点,学习表演
1、学了这个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2、小结:
是的,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它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表演中说、学、逗、唱是它的主要形式,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引人发笑,让观众们在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中,在阵阵笑声中得到启迪。
3、学习表演:
⑴观看录像(或听录音)《打电话》。
⑵同桌合作或自已找伙伴分角色读相声《打电话》。
(因为语言比较通俗,讽刺意味比较浓,所以朗读的重点是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读出讽刺意味。)
⑶找学生上台试着说一说这个相声。
五、拓展阅读
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再次感受相声的语言魅力。
【板书设计】
打电话──相声
说话啰唆 通俗易懂
废话连篇 风趣幽默
耽误事情 语言夸张
说话要明白 简练 给人启迪
第五篇:五年级下册打电话
《打电话》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2—133页“打电话”。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2、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生活中应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
3、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讨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
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教具学具:
课件、铅笔、直尺。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 讲解法 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遇到了一个困难,你们愿意帮帮我吗? 生(齐声):愿意。
师:你们真是热心助人的孩子!事情是这样的:老师突然接到一个紧急通知(加重语气,停顿强调)一个合唱队共有15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你们帮老师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通知他们呢?
生1:发短信。生2:打电话。生3:打他父母的手机。……
师:同学们说得好。打电话是一种好方式。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如何打电话。(板书课题)
二、交流合作,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学生小议。
师:如果打一个电话需要1分钟,要使15人都接到通知,需要多少时间?
生1:15分钟。
师:让老师一个一个地通知,要用15分钟,太慢了,有没有方法让时间缩短一些?
生2:老师通知一个同学后,那个同学就通知另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又通知别的同学,一直到完,这样会快些。
生3:可以分组通知。由老师通知组长,再由组长通知其他组员。
师:好,我们现在就来研究如何分组通知。
2、分组讨论,探讨方法。
师:如果分组通知,可以分几组? 生1:3组。生2:5组。……
师:分成几组通知更省时间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分组方法来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可以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出来,并算一算用了几分钟。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进行指导;小组汇报,共同改进方案)师:哪一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的探索成果展示给大家分享? 生3:我们组把15人平均分成5组,先由老师打电话给5位组长,用了5分钟,再由5位组长打电话给2个组员,又用2分钟,一共用了7分钟。如图:
生4:我们组是把15人分成3组。如图:
师:那你用了几分钟?
生4(想了想):还是用了15分钟。师:你这个方案能不能少用一些时间?(生4犹豫了一下,还是摇摇头。)师:谁能说出这个方案用了多少时间?
生5:我是这样想的。老师通知3个组长用了3分钟,3个组长同时通知其他4个组员用4分钟,这样,一共只用7分钟。
师:好。(对生5赞许地点点头,又对生4说)你没有想到要同时打电话,是吗?(生4点点头)如果我们能够同时打,会节省很多时间。
师:这个方案能不能改进,再少用一些时间呢?
生6:老师第1分钟通知第一组组长,再由组长通知4位组员,第一组只需要5分钟就能通知完。这样,第二组要用6分钟才能通知完,而第3组需7分钟才能通知完。当第一组通知完后,第三组还有2个人没有通知,可以调一人给第一组组长通知。这样,只要6分钟就能通知完15人,又节省了1分钟。
师:是不是分的组越多用的时间越少?
生7:不是。分的组越多,老师打电话给组长用的时间越多。
3、讲究策略,优化方案。
师:还有比分组通知更能节省时间的方法吗?
生1:老师先通知第一个学生,用了1分钟;老师在通知第二个学生的同时第一个学生可以通知第三个学生,又用了1分钟。如此类推,让接到电话的人都来打电话,通知完15人只需要4分钟。
师:你的想法真棒!请你把你们组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分享 师:这位同学的方案真好,我们以掌声来鼓励他。(热烈的掌声)只是他画的图有点乱,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吧。(师生共同把上图修改整理成如下示意图)
第1分钟
第2分钟
第3分钟
第4分钟
新增人数 1个
2个
4个
8个 累计人数 1个
3个
7个
15个 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为什么?
生2:我会选择最后这种。因为这种方案最节省时间。师(补充):如果先安排好打电话的先后顺序,最后这种方案是最省时间的。
三、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师:这样通知最节省时间。当中还隐含着一定的规律,你们发现了吗?(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规律)
生1:前一分钟的新增人数×2=后一分钟的新增人数。
演示:1个 2个 4个 8个
×2 ×2 ×2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下一分钟新接到通知的有多少人? 生1:16人。
(板书:第5分钟的新增人数 8×2=16人)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1:前一分钟的累计人数×2+1=后一分钟的累计人数。生2:前一分钟的累计人数+后一分钟的新增人数=后一分钟的累计人数。
生3:第几分钟的新增人数×2-1=第几分钟的累计人数。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计算,5分钟最多能通知多少人? 生4:31人。15×2+1=31人。
(板书:第5分钟的累计人数 15×2+1=31人)生5:我是这样算的。16×2-1=31(人)(板书:16×2-1=31人)
生6:还可以这样算。15+16=31(人)。(板书:15+16=31人)
师:如果要通知50人,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生7:6分钟。因为第5分钟最多才能通知31人,第6分钟最多能通知31×2+1=63人,所以要通知50人,最少需要6分钟。
四、巩固练习,知识延伸
师:同学们爱看《西游记》吗? 生:爱看。
师:我们知道《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会变。今天,就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关于孙悟空变成了多少个的问题。
1、孙悟空会变,每分钟能变一次。他第一分钟变成2个;第二分钟每个又都变成2个;第三分钟每个又都变成2个。照此类推,第六分钟一共变成了多少个?
2、孙悟空会变,每分钟能变一次。他第一分钟变成3个;第二分钟每个又都变成3个;第三分钟每个又都变成3个。照此类推,第六分钟一共变成了多少个?
五、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觉得打电话也要讲究方法,要考虑怎么打才更节省时间。
生2:我的收获很大。这节课的学习,使我知道数学中有很多规律。我以后一定要努力学习数学,学习更多的数学规律。
六、板书设计
打电话
第几分钟 第几分钟新接到通知的人数 到第几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总人数
… 2n-1 32 …
…
n 2n-1
《打电话》教学反思
《打电话》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综合应用中的一个新增内容。本内容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之后,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下面就如何把握目标重心、如何选择好的问题、以及教学过程中如何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机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理解目标,抓住重点
理解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对于有效地开展教学无疑是非常重要。“打电话”的教学经历了从“重结论”到“重过程”、从“重知识”到“重思想方法”的思路转化。提出问题后,我让学生尝试解决“怎样打电话时间最省”,教师通过较为明确的引导,最佳方案的得出是很快的,只经历了“逐个通知”,“分组通知”,“所有人同时通知”三个阶段,而教学重心落在对最佳方案规律的探究和应用上。这样,从教学效果看,无疑学生对于规律的理解与掌握是深刻的,反观课堂,学生充分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体验?体会到优化的思想?能用数、式、图、表等多种模型和方法探索问题和描述结果?还将探究“怎样打电话最省时”的过程作了较大的铺陈,我不作明确引导,而是有意让学生不断经历试误的过程,让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认识得出不同的方案,尽管此环节的教学时间大大增加,但方案更多样了,过程展开更充分了,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方法的多样性与优化的思想,并体会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我在《打电话》教学中的目标定位,不是单纯追求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形成,而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叫学生获得活动的经验,独特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积极的情感体验等等。当然这节课体现的还不够,我会在今后教学中继续努力。
二 善提问题,引起兴趣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问题是关键, 对于选择什么样的问题,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但应以学生为基本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本节课的问题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例如你知道那些时间的名人名言?用什么方法通知学生?喜欢看《西游记》吗?《西游记》里你最喜欢谁?这些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所以能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从课堂反应看,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兴味盎然的。
其次,本节课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弹性和开放性是指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并且不同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能展示不同的个性和思考水平。如:当学生提出分组通知的策略时,有分3组的,有分5组的,有平均分的,有不平均分的,有先多后少的,有先少后多。
第三,问题具有适应性。所谓适应性,是指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学生经验与这一任务是否相匹配、相适应。
三 充分思考,充分交流
提出问题之后,我为学生留出了较为充裕的思考与实践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多种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我共设计了三次逗留:①“分组是个好办法,怎么分呢?”②“分组越多越好吗?试着研究一下。”③“让前面打完电话的同学同时打就能节省时间了,好主意!怎么分组呢?”这三次逗留中,每次提出问题之后,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从而得出各种方案,教师尽可能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多种情况,并努力搜集和捕捉学生中好的资源与好的问题,并呈现各种资源。因此才有了学生多种精彩的方案设计与层层递进的问题呈现。
其次,充分交流,资源共享,有效互动,促进生成。从教学过程看,打电话的方案从低层次的“逐个通知”到较为常规的“分组通知”,从“平均分组”到“分组可以有不同”,从“老师、组长同时打”到“每个接到通知的人都同时打”,方法从低层次到最优化,学生的理解与认识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其“逐步优化”的线索是相当清晰的。从而达到“资源共享,有效互动,促进生成”之目的。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有必要组织学生思考:“在这些方法中,哪些方法是对的,哪些方法是错的,哪些方法比较好,为什么?”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思维之间的碰撞,学生就有可能认识到原先自己的认识是错误的,或不完善的。这样,经过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个人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学生群体之间的讨论和思维碰撞而形成正确的认识。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关注捕捉信息、判断信息和处理信息,不断激发学生向高层次思考,从而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促进新方法、新观点、新创意的有效生成。
《打电话》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打电话》是人教版教材第十册第六单元统计中的第四节课。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安排了优化思想的学习,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打电话”这部分内容是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每个队员。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2、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生活中应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
3、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讨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 :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二、说教法
学情分析
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步学会学习。
教法与学法:
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之间的多边活动。教师主导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把他们真正地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他们主动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这节课时,我采用了引探教学法进行教学。
引探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一种新型教学法,核心思想是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它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基本原理,符合小学数学教学原则,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引导、激发、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在学生内心深处点燃希望的火花,不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尽可能的为学生的探索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机会,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参与到“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来。
教学手段:学生动手操作,同时配合小组合作以及教师的讲解
三、说程序
这部分内容是1课时进行教学。
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遇到了一个困难,你们愿意帮帮我吗? 生(齐声):愿意。
师:你们真是热心助人的孩子!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合唱队共有15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请你们帮老师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通知他们呢?
生:打电话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如何打电话。(板书课题)
二、交流合作,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学生小议。
师:如果打一个电话需要1分钟,要使15人都接到通知,需要多少时间?
2、分组讨论,探讨方法。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进行指导;小组汇报,共同改进方案)师:哪一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的探索成果展示给大家分享?
3、讲究策略,优化方案。
师:还有比分组通知更能节省时间的方法吗?
第1分钟
第2分钟
第3分钟
第4分钟
新增人数 1个
2个
4个
8个 累计人数 1个
3个
7个
15个
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为什么?
三、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师:这样通知最节省时间。当中还隐含着一定的规律,你们发现了吗?(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规律)
生:前一分钟的新增人数×2=后一分钟的新增人数。
演示:1个 2个 4个 8个 ×2 ×2 ×2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下一分钟新接到通知的有多少人? 生:16人。
(板书:第5分钟的新增人数 8×2=16人)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板书:第5分钟的累计人数 15×2+1=31人)(板书:16×2-1=31人)
生:还可以这样算。15+16=31(人)。(板书:15+16=31人)
师:如果要通知50人,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生:6分钟。因为第5分钟最多才能通知31人,第6分钟最多能通知31×2+1=63人,所以要通知50人,最少需要6分钟。
四、巩固练习,知识延伸
师:我们知道《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会变。今天,就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关于孙悟空变成了多少个的问题。
1、孙悟空会变,每分钟能变一次。他第一分钟变成2个;第二分钟每个又都变成2个;第三分钟每个又都变成2个。照此类推,第六分钟一共变成了多少个?
2、孙悟空会变,每分钟能变一次。他第一分钟变成3个;第二分钟每个又都变成3个;第三分钟每个又都变成3个。照此类推,第六分钟一共变成了多少个?
五、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六、板书设计
打电话
第几分钟 第几分钟新接到通知的人数
到第几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总人数 2 3 4 4 15 5 6 16
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