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教材说明

时间:2019-05-15 11:0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下)教材说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五年级(下)教材说明》。

第一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教材说明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教材说明

依据本套教科书“放低起点,小步快进,激励自主,成功达标”的编写原则,本册教材在第一、二学段教材编写特色的基础上,遵循《语文课程课标》第三学段的目标要求,从课文的遴选到练习的设计,从教材的编排到呈现的方式,从课型的确立到“积累与运用”栏目的设计,较之以前,都有了一些改进或变化。为了配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的使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读懂教材,使用好教材,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内容、编写特点、教学目标与实施建议作简要的介绍,供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参考与借鉴。

一、本册教材的基本内容

本册教材继续按主题组元,其八个单元的主题大致为:

风景名胜爱的颂歌

真情世界智慧人生

科学视界尊重生命

革命传统传统文化。

(附本教材的目录两页)

每个单元包括课例、“积累与运用”两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3篇(含批读课文),略读课文1篇。精读课文后列有导学、导教功能较强的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则较简略,它有助于师生正确把握课型。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了“课文链接”,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积累与运用”由温故知新、语海拾贝、互动平台、口语交际(或综合性学习)、习作与自主阅读六个栏目组成。全册共有精读课文22篇(含两篇批读课文),略读课文8篇;“自主园地”附有8篇自学课文,共计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到批读,到略读到自学,按四个层次编排,体现循序渐进、由扶到放、由讲读到自学的设计思路。

本册要求会认、会写163个字。为了便于教学,这些生字先分别在精读课文后的生字方格里列出;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教材后又附有生字表。

二、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1.选文上:既突出多元视角,又具有文化品位

翻开本册教材,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呈现在大家面前。细细浏览,我们会发现本册教材选文的视角多元,品质高,且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适合儿童阅读的中外名家名篇约占了二分之一,足见其文化教育含金量高、文学品位纯正。

选文视角的多元与具有文化品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展示地域风情的名家美文。如第一单元以写景为主的主要课文,那柔情似水的《故乡的“水墨画”》让学生走进故乡那涨满菱角的池塘,观看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的嬉戏,去采撷刚出水的、鲜嫩的、清甜的菱角;那洋溢欢声笑语的《海滨仲夏夜》让学生欣赏“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以及苍穹中那“一串流动的珍珠,和满天的星星互相辉映,煞是好看”的美景;而热情奔放的《草原即景》,像寂静的、广袤无边的大海,而风呼啸时,又像奔腾的千军万马,动与静的草原带给人们无穷的遐想;还有那弥散淳朴民风的《吐鲁番的葡萄沟》等,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示着华夏大地自然的美,让学生与作者一道去欣赏祖国山川的美景,让学生的心与优美的文字一起飞扬。其次,是用真情编织的爱的颂歌。如二、三单元的课文以叙述与抒情为主,这八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对荡气回肠的友情、催人泪下的亲情、梦绕魂牵的乡情进行了热情的讴歌;对生活、青春以及儿童的“异想天开”予以了由衷的赞美与真诚的欣赏,展示了人世间的真、善、美。如《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通过对爱德华在灾难中第三个电话内容的寻觅,让我们从他朴实无华的生命留言

——“妈妈,我爱你”中,感受到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挚爱与无限的眷恋;十八岁的少女达格妮从大音乐家弹奏的《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优美乐曲中,不仅听到了真诚的祝福“你是黎明的曙光,愿幸福陪伴着你”,更感受到了“信守了10年前的诺言”的美好诚信;还有《我和乌丽娜》中两位小朋友逛古城、数古桥中结下的诚挚的同学情谊……这些课文用“人性的美”、“心灵的美”、“情感的美”,给学生的心田注入真、善、美的清流,引导学生崇善、从善。

第三,彰显中外人民智慧的发明创造。如四单元的课文就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毕升的梦想》让我们在为爱动脑筋的毕升的执着而为之倾倒的同时,更为他的发明对世界文化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而感到骄傲自豪;从《最佳路径》的创意中,我们再次真切地感受到有不少的创造发明都曾有一段“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过程,可见丰富人生阅历是多么的重要;《迟到的奖赏》用深情的笔触,介绍万维网的发明者科学家蒂姆把公众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以发展科学、造福人类为己任,为人类营造一个统一的网络世界,方便“人们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他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的确让人心生敬意;《与太阳赛跑》用大朋友的口吻告诉小学生:要做生活的强者,就要始终走在时间的前面,“假若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让学生感到“惜时”不仅仅是一种人生态度、进取精神,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第四,有弘扬民族文化的经典名胜。如八单元的课文充盈着优秀的传统文化气息,脍炙人口的《诗词两首》,既让人感受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那清新的田园风光、淳朴的乡村生活,又让人领略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季美景;《我爱你,中国汉字》深情地赞美了汉字独有的魅力与韵味,它的形象、声音、气味,它蕴含的情感,发生的变化,想象的魅力,“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那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读来令人振奋;《闻名中外的“三孔”》让人们在欣赏古建筑——孔庙、孔府、孔林的壮观时,一面感受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文化的博大精深,一面不得不惊叹建造者们的巧夺天工,“三孔”布局的完整、造型的优美、工艺的精湛、碑刻的珍贵、孔墓的大气等。

第五,有趣有益有用的科技天地。在《有趣的生命时钟》中“走进绚丽多姿的生物世界,我们会发现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命时钟,许多生物的活动是按照昼夜的节律周期进行的”;在《送你一片绿阴》中,领教“爬山虎”的特点与作用——“我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大”,“不仅可以吸收环境中的噪音,而且能够吸附飞扬的尘土”;在《体验“航天生活”》中感受像云一样轻柔的“航天飞机服”,体验“失重”状态的美妙,无定式的睡觉姿态的可笑;在《采访周博士手记》中认识太空水、纯净水、矿泉水、开水各自的利与弊。科技文章不仅能增加学生的科普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第六,尊重生命的美好境界。在《珍珠鸟》中让学生体会作者与珍珠鸟的和谐相处,认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义;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体验小女孩的孤苦无依,她只能在火苗中想象好吃的烧鹅、圣诞树的美丽、奶奶的温柔慈祥,生命在寒冷与饥饿中,在充满火光的期盼中燃尽,使我们倍加珍惜幸福的生活,亲情的温暖。在《胡杨赞》中,认识胡杨“长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地千年不腐”的生命,胡杨“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的毅力,胡杨“只知道默默地奉献,从来没有索取”的高尚品行;《到山下去看树》中感受战士们长年驻扎在冰天雪地的高原默默奉献生命的崇高,以及到山下去看树的悲壮与“奢侈”。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生命的顽强,意志的坚定,想象的美好。

第七,具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故事。《贺龙钓鱼》中,简陋的鱼竿“凝聚着贺龙革命必胜的信念,对战友骨肉般的深情厚谊。”让学生认识老一辈革命家高尚的情怀;《小兵张嘎》中,小嘎子勇夺敌枪的机智勇敢让人钦佩与崇敬;《江姐》临刑的话语“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展示了革命者对死亡的从容,对敌人的蔑视,对革命的坚定信念;《骄傲吧,祖国》中,我们看到第一个涉足死亡地带——南极腹地文森峰登山探险的一名中国女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不懈探究的身影,体验“中国人在南极发现铁矿”的喜悦、自豪、骄傲!

综观整册教材的阅读文本,无论是经典的童话,厚重的传统文化,革命的故事,还是优美的散文、动人的诗歌,抑或是科技小品文,新闻作品等都给予了学生多方面的精神营养,心灵陶冶,让学生受到古今中外经典作品的感染和优秀时文的激励,以培植学生美好的情感,使之能涵养品性,净化情感,充实精神,提升思想。

2.体例上:既注重学段衔接,又不失螺旋上升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增强,本册教材的精读课文、批读课文、略读课文所占的篇幅较之以前有所调整。全册书32篇课文,其中有22篇精读课文,8篇略读课文,批读课文仅有两篇。批读课文的呈现形式有所改变,即不再由编者作旁批引领,而是把批读的空间完全留给学生,让学生借助课后的提示自主阅读,自主批注,养成边读、边想、边动笔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阅读的质量。

“课文链接”——为了帮助学生学好文本,同时增强生活阅历,开拓文化视野,积淀文化底蕴。本册教材的部分课文,如《草原即景》《生命的药方》《和太阳比赛早起》《献给守林人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毕升的梦想》《小兵张嘎》《江姐》《诗词两首》《闻名中外的“三孔”》等,在课后新增了“课文链接”的栏目。这栏目或介绍相关作家生平事迹与主要文学成就,(课文链接118页、171页)或简介相关的背景知识或资料的(课文连接136页、)为学生的阅读扫清了障碍,引领学生走进经典,亲近名师,提升品位。

“互动平台”——进入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习得必要的读写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本册教材的八个《互动平台》通过师生或者学生之间的即兴交流讨论,帮助学生及时地梳理、巩固本单元或本期需要学到的相关的、也是必要的读写知识与方法。如一单元(19页互动平台)重在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形象;二单元(40页互动平台)则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线索与思路;三单元从习作的角度(62页互动平台),既引导学生感悟本单元课文结尾的作用,又鼓励学生尝试着写出有创意的、吸引人的结尾,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五单元(104页互动平台)重在巩固已学会的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七单元(152页互动平台)让学生把握写读后感的方法;八单元(173页互动平台)启迪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这些“互动平台”的内容既源自本单元的文本,又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读写目标的要求,做到了突出学段特点与年段特点,让学生在把握年段特点的基础上,由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习作,上升到自主发展。

3.练习上:既强调基础学习,又不失学法引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的练习上。本册教材在练习设计上既强调基础学习,又不失学法引领。课后的问题与练习,紧扣教材重难点,突出年段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积累与表达的语文素养。如《故乡的“水墨画”》(课后练习5页)一课后先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情景。”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课文内容;接着设计了“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在描写中的作用”,这道题重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咬文嚼字”,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进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感;第三道题抄写叠词,既让学生积累语言,又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叠词的音韵美,节奏美;最后一题是背诵课文2.3段。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从词语积累上升到句段积累,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本册教材每篇精读课文后都安排了三道或者四道题,有的引导朗读或默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有的抓住重点段落或重点语句进行深入理解;有的从表达方式上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特点;有的要求勾画出段落的中心句,或归纳每一段的内容;有的从抄写、背诵方面提出要求。“课后练习”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阅读方法,同时也更加关注文本,揣摩语言。

另外,课后练习还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以体现自主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比如,有的课文要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课文中有不少描写景物的好词佳句,选自己喜欢的抄一抄”,选作题中还设计了一些动手题,如《最佳路径》的选作题(73页)“通过多种途径,查一查有关迪斯尼乐园的资料,对你感兴趣的信息进行整理,然后张贴在学习园地与大家分享”,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有的则明确指出“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加强学习的指导性,增强教材的操作性,以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的相辅相成。

课后练习的设计,注重开启学生思维,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给予学生自主体悟、自由表达的空间。如《生命的药方》(27页)课后练习的3题指出“生命的药方”指的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30页)的第二题让学生说说从爱德华的第三个电话你想到些什么?《最佳路径》(73页)第3题“格罗培斯从卖葡萄的老太太那里受到了启发,你又从格罗培斯那里得到了哪些启示?”……诸如此类的练习设计,既倡导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理解与体验的差异,引导学生想自己所想,悟自己所悟,又注重文本正确的价值取向,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在一起,以便落实课标精神。

“积累与运用”中的练习设计也很有针对性,重视各种形式的语言、词语的积累。

“温故知新”旨在引导学生巩固旧的知识,发现新的语文学习的规律与方法。如一单元(18页)让学生领会特别的比喻句;二单元(39页)认识由AABB式的四字词构成的反义词;三单元(61页)认识与了解形式多样的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在表达上的作用;四单元(81页)理解四字词中关键字的意思;五单元(103页)感受转折关系关联词的作用;六单元(127页)从“徜徉”、“流连”、“漫步”、“徘徊”等词语在句子中的运用,知道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让学生感受汉语的丰富性与变化性;七单元(151页)将象声词单列成一道题,突出象声词的作用,让学生感受母语丰富多彩的表现力……通过词语、语言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库,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语海拾贝”或是成语(18页),或是农谚,或是经典名句(127页)

或是对联,其形式丰富多彩,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

“词语拾趣”(39页)用词语转换的形式,让学生在乐中积词、趣中记词。

本册教材的八次习作,旨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让他们乐意写。一单元写童年的生活;二单元写自己的一天;三单元以礼物为话题进行习作练习;四单元(83页)练习写一次运动会;五单元写自己做过的家务事;六单元写表现自己能干的事;七单元写一篇读后感;八单元(174页)写一个最开心的节日。这八次习作都是从生活入手,选材的范围广,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从多角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记录生活。让他们感到:只要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就能找到习作的资源。让学生感受到习作就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日常生活;习作就是把生活中自己所思所想所为表达出来,让他们在习作中感受表达的乐趣,写作的快慰与自信。

本册口语交际一共五次: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设计(40页)、就小女孩在“海啸”中的机智发表自己的看法、(63页)述说自己在与同学交往中的愿望、(128—129页)说说自己看电视、电影后的感想、(152—153页)

讲传统文化故事(173—174)。这些口语交际既贴进现实生活,又符合儿童的生活阅历,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互动交流中吸取智慧,学会思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本册教材无论是课后练习,还是“积累与运用”都在强调基础学习的同时,注重学法的引领,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持续发展,奠定较坚实的基础。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自主认识163个生字,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会使用字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书写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抓住文章大意。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关键词语在句子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4.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阅读叙事性作品,能了解事件梗概,简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能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诗歌,能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美好的情景。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5.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会查找和处理资料的方法,学着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6.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勤思考、乐动笔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和内容梗概。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四、本册教材的实施建议

1.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在高年级识字、写字虽不是教学重点,但是在教学中,对于笔顺偏难、笔画偏多、容易混淆的字,教师要作具体指导,引导学生用规律认记生字。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要随课完成。对于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要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写字时要给学生留足时空,让他们从容地写、端正地写,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2.重视阅读教学

精读课文的教学:

重视朗读、默读、批读指导。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都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根据课型的特点及具体要求,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理解内容,读中体会感情,读中领悟表达方法。本册重点在提高默读的速度,培养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边动笔勾画、批注的习惯。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给学生的默读留足时空,循序渐进地提出默读要求,以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

品读词句,抓重点词语,积累语言。本册课后练习安排了相当数量的抓重点词语体会其表情达意作用的练习,这对学会学生品词品句、积累语言大有裨益。

研读课文,体会情思,领悟表达方法。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文体特点,充分利用课后习题、或《积累与运用》中“互动平台”的读写知识与方法的提示,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选择地读、思、记文中需重点领悟的部分。精读课文可采用多种方法教学:或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或联系生活思考、联想和想象,理清课文的线索和思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或引导学生联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课文的人物、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中,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本册教材重点要引导学生把握“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阅读方法和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把握说明方法重点要让学生领会使用了这些说明方法后,文章有哪些不同或表现力。

略读课文的教学:本册安排了8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只要抓住重点(或内容的,或写法的)“粗知文章大意”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在方法上,教师要更放手,让学生运用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3.重视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教材安排了五次口语交际话题,如有“选感兴趣的项目说设计”;有“就在海啸中小女孩的聪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说心里”,有“交流看电影的观后感”,有“说说有关传统文化的故事”。本册的口语交际教学,要根据话题内容,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讲清楚事情,在语言表达的准确上、内容的丰富上和思维的清晰上给以指导。对一些不文明的语言要加以纠正。在互动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发言。要把口语习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他人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4.重视习作教学

创设情境,激活思维。习作应关注儿童的情感世界,应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愉悦和谐的心境,激活形象思维,使学生的情感、思维、想象均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激发学生表达的冲动,为学生的真情表达奠定基础。

减少束缚,抒发心灵。给学生习作一定的选择自由,尽量让学生围饶习作要求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本册的习作大多都是生活习作或体验习作,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充分用好教材的资源,解放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生活,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二是教师要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儿童的习作,不要用成人的要求束缚儿童。

澄清误区,加强指导。我们在吸收、消化习作新理念的同时,不能走入“二元对立”的误区,要处理好“个性发展”与“统一指导”、“自由表达”与“规范练习”的关系。

强调个性,但不能忽略有效的“统一指导”。我们应以文本为凭借,抓住契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言语实践,降低习作的难度,缩短生生之间的差距。当然,“统一指导”要讲究时机和方法。既不能没有,也要尽可能地越少越好,要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积累的成功的习作经历和经验,为学生自由与个性的习作奠基。到了高年级段,“统一指导”应逐步淡出,学生自主的成分应逐渐增加,直至完全自主。总之,我们既不能因为信奉统一指导而磨灭学生的个性,也不能只为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的机会而缺少了如何更好地张扬个性的有的放矢的指导。

倡导“自由表达”,但不能回避扎实的练习。某些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一学期只完成教材规定的八篇作文,这是不恰当的。没有一定量的习作练习就不可能带来质的提升。当学生经过练习形成了必要的习作技能之后,学生面对习作题目才会文思涌动、下笔成文。至此,学生才达能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的境界。因此,本册教材还随文安排了一些有价值的小练笔。对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千万不要让有效资源流失或浪费。

5.重视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次综合性学习:即做读书卡,做自己的习作集,在实地观察、或采访、或查资料等实践活动之后,举办《有趣的生物世界》的报告会。综合性学习:一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活动中更多的是起组织、调控、辅导、检查等作用。二是合理安排课内外的活动时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尽量都让学生动起来,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言语实践能力。

以上是编者就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及使用建议作的一个简要引领,仅供老师们参考,不当指出,敬请老师们斧正。作为编者,我们更真诚地期待老师们就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给我们提一些真知灼见,以便我们能更好地为实验区的老师们正确地用好教材服务。

撒播真善美的种子;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吸纳当今中外时文;

开阔学生阅读视野;

加强学生能力训练;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第二篇: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全册教材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习作”和“练习”组成,共27篇课文,分为七个单元。本册教材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第一单元为“春光无限”透射着自然美和人性美;第二单元为“科技之光”弘扬国威,展示最新科技术成果;第三单元为“有志竞成”赞美了优秀人物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第四单元为“世界各地”展现劳动者的聪明与创造智慧;第五单元为“亲情依依”折射出浓浓的亲情和人际关系和谐的美好;第六单元为“八一壮歌”展现出中国军人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第七单元为“人与自然”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对自然的审美感受。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习惯

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二)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三)识字、写字

准确认读216个生字,掌握153生字,继续练习写钢笔字、毛笔字。、(四)口语交际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五)阅读

要着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学会学习语文的能力。

(六)习作

1.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2.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学习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三、教学注意事项:

(一)语文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语文教育要坚持语文训练和人文熏陶的统一,阅读课要以读为根本,着力培养好四种能力。

1.实实在在的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认读能力。

2.实实在在的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朗读与感悟能力,重视读中指导,充分发挥教师朗读的示范作用,研读重点词语,让生品味词语使用的精妙。

3.实实在在的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4.实实在在的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享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要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当学生产生与课文的价值引导相悖的观点时,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组织学生研读课文、思考比较、讨论争辩。引导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咀嚼语言,吸取精华,受到美的熏染,得到情感的升华。

在一篇文章的教学中,不要面面俱到,可直奔重点段,抓住重点,关键词句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章的内涵。名背诵

(三)习作教学要有序进行 1.本册习作可概括为五个特点:(1)体裁多样化;(2)内容生活化(3)表达的自主化;

(4)注重学生的观察力培养;(5)注重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2.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标准》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培养良好的文风,应从多方面入手,最重要的是以下几个方面。(1)解放学生。让学生有时间能够走出课堂,能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丰富他们的生活,增长他们的见识,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爱写、想写。

(2)正确引导。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要他们做到诚实守信,能够关注社会和他人,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调查,学会收集和整理资料,感受生活,要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他们写出富有个性,富有真情的习作。

(3)要切实使用好与课本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充分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

四、课时安排:86课时左右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1.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课本承接前9册“习惯篇”的内容,继续在课本开头安排了有关自主修改和通过多种渠道学语文的图片,作为全套教材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系列之十。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抓好本册所安排的关于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语文的习惯培养,把它们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比如,本册习作课文中,专门安排了修改作文的练习,就应该将其作为一次习惯培养的实践来进行教学。

2.第一单元的主题为“春光无限”。本单元由一首现代诗歌,三篇叙事散文,两首古诗组成,通过诗歌、散文的形式,让学生们充分感知春光的美好。乃至感受到春光也来源于自己----有儿童的地方就有春天!古诗的描绘更加证实了这些,那飞入菜花得意的蝴蝶,十分懊恼的儿童,二者相映成趣,透射着自然美和人性美。春光在哪里?春光在青山碧岭之间——“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走遍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春光在小天使般的儿童身上——“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春光在喷花的海棠树间——“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华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春光在冰清玉洁的梅花的花瓣上——“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春光在红杏枝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春光在黄蝶飞舞的菜花丛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诗歌,描绘了植树造林对于改造荒山野岭,改善生态环境的巨大作用,表达了少年儿童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科学的认识,抒发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怀。

《暖流》记叙了1994年年底,江泽民主席在天津视察期间,到南开大学看望师生,使南开大学涌动着暖流。全文通过对主席神态、语言、动作的刻画,表现主席的平易近人、关心同学、知识丰富。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感纯真的散文,课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儿。

《早》是一篇精美的游记,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的描述,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古诗两首》都是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篇描绘的是幽静安逸的田园风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和追逐黄碟的生动画面,前两行写春天景色的特征,后两行写儿童的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习作1》是一次写景状物类习作。本次习作教学教师应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将具体观察的影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习作要点讨论”对例文的写法作了简要而精当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和借鉴例文的写作方法。《练习1》共安排了五个板块,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其中诵读与欣赏、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学会本单元2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观察时做到按一定的顺序并能抓住重点,还要能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文本,能谈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

4.学生能学会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和种种趣闻以及相关诗歌。5.能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6.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7.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8.学会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或困难时向别人请求帮助,也要学会帮助别人。

四、课时安排: 14课时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第二单元的主题为“科技之光”,有三篇课文组成。一篇是通讯报道,两篇是科普性说明文。

《梦圆飞天》生动、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课文以“孪生兄弟”这一亲切有趣的表达方式阐释了地球和火星既相似又有差异这一深奥而复杂的科学道理。

《神奇的克隆》以浅显的话语向我们介绍了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一)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篇课文。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并能准确而简练地回答课后相关问题。

(二)过程目标

1.通过能从具体的语句中,领悟科学说明文严谨、科学的表达 方式。

2.通过场面描写,运用想象结合课文具体情景谈感想,学习语 言实践运用。

3.通过文本的学习,开拓课外阅读内容开启学生探索科学的心 智。

(三)情感目标

《梦圆飞天》成功运用了场面描写的手法。分别描写了送行、发射、问候三个不同的场面。为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表现主题发挥了作用,使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科学研究的志向。通篇层次清晰,过渡自然,尤其是段与段的连接,承上启下间转承自如,用语生动、准确,很值得学生学习,并在自我习作中运用。

《神奇的克隆》一文以通俗易懂,儿童化的语言,揭开了克隆的神秘面纱,展示了克隆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美丽图景,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四、课时安排: 10课时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第三单元主题为“有志竟成”。由5篇课文、一篇习作、一个练习组成。

《海伦〃凯勒》这篇课文对海伦“不幸”的命运,“艰难”的成长过程进行描述集中体现了海伦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让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走进海伦的内心世界,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郑和远航》是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全文分为两个部分,1~5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场景及经历,最后两个小节写了郑和七次远航的,时间跨度、到过的国家以及远航的重大意义。在写作特色上,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郑和总共七次出使西洋,本文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对其余作了概括说明。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的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

《精读与略读》是一篇自渎课文。学生通过自学把握文章大意,教师梳理讲解即可。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字的。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2.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5.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6.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7.凭借文本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我国古代人民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 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豪情。

三、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的精神。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2.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阅读史书、关注历史的兴趣。3.引领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 历程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所在。

四、课时安排 14课时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大教学主题是“世界各地”,由3篇课文、一篇习作、一个练习组成。3篇课文分别是状物类散文《秦兵马佣》,说明文《埃及的金字塔》、散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习作要求学生模仿例文《龟山汉墓参观记》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练习中重点训练标点符号的使用、欣赏《老残游记》片段、抓住特点介绍世界名城。整组教材的共同点,从内容上来说,展示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民族文化,展现劳动者的勤劳与智慧,从表现形式上来说,都抓住它们的特征,围绕中心词、中心句来写,纲目分明,条理清晰。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24个一类生字,5个二类生字,认识多音字“乘”,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及部分成语,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并加以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重点句子。过渡句:“兵马佣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文首概括句:“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佣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闻名的音乐之都。” 段首概括句:“兵马佣规模宏大。”“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有条理地进行介绍及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

4.领略世界各地的风光,感受劳动人们的勤劳和智慧,感受各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5.学会正确使用双引号、冒号、书名号、顿号等标点符号。6.了解部分世界名城的雅号,收集资料,抓住特点介绍感兴趣的城市。

三、课时安排: 12课时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以“亲情依依”为主题,安排了《爱如茉莉》、《月光启蒙》、《我和祖父的园子》三篇叙事散文和说理文《谈礼貌》。

《爱如茉莉》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被照顾她的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

《月光启蒙》本文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的月光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

《我和祖父的园子》主要描写了“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园地,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谈礼貌》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社会生活更美好。

整组教材折射出了浓浓的亲情和人际关系和谐的美好。我们应当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教学。根据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会感恩,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热爱关心我们的父母,懂得尊重他人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认识事物和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习4篇课文,一篇习作,一个练习。

2.能正确书写生字30个,认识8个二类字,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出现的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4.通过文本理解,感受亲情的美好,学会关心、爱护自己身边的人。

5.学会有礼貌地与人相处,学会尊重他人,关注自己的行为规范,提高自己的行为修养。

6.学习读懂征文启事,了解启事的格式,学会抓住征文启事的要点领会习作要求。

7.通过演讲,锻炼有顺序,有层次地发表观点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段体会文章所蕴藏的丰富情感。

2.培养学生分析文本、体会情感的能力。

3.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四、课时安排:12课时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以“八一壮歌”为主题,安排了一首律诗和两篇叙事文章,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军人的风采。前两篇课文都是写长征的,歌颂中国工农红军的崇高精神,表现手法有所不同;后一篇是讲人民解放军如何与洪水作斗争的,表现了新时期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英雄形象。

《七律 长征 》这是毛泽东同志于1935年10月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壮举。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途中过草地时,彭德怀为了解决红军战士的断粮问题,忍痛下令枪杀自己钟爱的坐椅大黑骡子的事,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大江保卫战 》这是一篇充满激情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3.学习运用联系课文内容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5.口语交际:影视剧评说。大胆与别人交流,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6.习作教学: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课时安排:10课时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以为“人与自然”主题。由两首古诗,三篇叙事散文组成,另有一个习作以及一个练习,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大自然的审美感受。

《古诗两首》中,两首诗同写六月的西湖景色,各具特色,各有风味,表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动的想象能力,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两首古诗有着许多内在的联系:它们都是写西湖的,一个是疾风骤雨下的西湖,瞬息万变;一个是艳阳下的西湖,浓彩艳丽。两首诗为我们营造了多姿多彩的西湖,将我们拉到了西湖边,在浓郁的西湖文化里感受西湖,品味诗词,可谓诗情画意。

《望月》鸟语花香人所共爱,清风明月人所共享。在古代诗人的眼里月亮是一首首动情的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作家赵丽宏的眼里月亮是一幅美丽的画——“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银色的花边,”在小外甥的眼里月亮是天的眼睛——“像眼睛,天的眼睛。”

《灰椋鸟》在护鸟使者徐秀娟的眼里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水》在一个缺水的孩子眼里,水弥足珍贵——“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母亲用一把大铁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

《习作7》要求我们展开想象,将迷人的星月引发的奇特联想用笔描绘出来。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编写的故事结构要清晰,叙事要具体完整,有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形象鲜明的人物。交代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能围绕所要揭示的主题。

《练习7》通过语文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用的交际语,学生能简单运用,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诵读与积累使学生熟记与时光有关的词语,感悟时光的转瞬即逝,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利用口语交际,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环保情况,指导学生学会提出建议,增强环保的意识和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绿线格内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背诵、默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古诗。

三、课时安排:12课时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三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 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58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22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从上个学期期末测试结果来看,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共八组: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

(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生字表

(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

(二)教材特点: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2、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3、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4、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5、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变化

6、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单元重点、难点

第1单元: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第2单元: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第3单元: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第4单元: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第5单元: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第6单元: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7单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第8单元: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三是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四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写字150个,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体现双向互动。

2、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2、培养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要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时间安排:

课 时 第1周~第3周

第一组

走进西部

12课时

第3周~第4周

第二组

永远的童年

13课时

第5周~第6周

第三组

语言的艺术

10课时

第7周~第10周

第四组

他们让我感动

12课时

第11周~第13周

第五组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13课时

第14周~第15周

第六组

走进信息世界

14课时

第16周~第17周

第七组

作家笔下的人

10课时

第18周~第19周

第八组

异域风情

10课时 选读课文:

8课时 总

计:102课时

第四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7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7、祖父的园子导学案设计(上)

五河县沫河口中心小学 黄友刚

一、学习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迫害、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厘米、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

三、知识链接

1、草履虫: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体圆筒形,前端较圆,中后部较宽,后端较尖;从背上看,形状像倒置的草鞋底。全身布满大致同长同细的纤毛,纵行排列,用以行动。身体的一侧有一条自前端斜向腰部的凹入小沟,称“口沟”。口沟底有口,口沟内有较为长密的纤毛,可鼓起水涡而摄取水中的细菌和其他有机物作为食料。

2、进化论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创立的关于物种起源和发展变化规律的学说。

3、哥白尼与“太阳中心说”:在古代,人们由于眼界狭小,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有限的,太阳、月亮和众星都围绕地球运行。16世纪,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根据30年的天文观察和推算,认为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在每时每刻地环绕太阳运转。但那时欧洲的封建教会不支持这样的观点,谁提出这个观点,就会遭到教会审判异端教徒的法庭的迫害。所以,哥白尼直到临死前,才把自己关于“太阳中心说”的著作发表。

布鲁诺的遭遇:布鲁诺是意大利的科学家,他是哥白尼的推崇者,而且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他指出宇宙中有许许多多像太阳系一样的星系,而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由于热情传播这一新天文学说,他被教会推到审判异端的宗教法庭,在监禁7年后被活活烧死。

伽利略的遭遇:17世纪,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非常赞同哥白尼的观点,他寻找方法,给这种观点以科学的证实。但是他还是遭到了教会的谴责。宗教法庭把他传去,不断地审讯他,折磨他,让他跪下宣誓放弃自己的观点。但是当伽利略站起来后,他不禁喃喃自语道:“可是,地球仍然在转动呀!”后来,伽利略被监禁在家中,不许外出。

4、词语积累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禁”读jīn。如:听爷爷讲他过去的苦难,我情不自

禁地流下了眼泪。

轻盈:这里形容动作轻快。如:她迈着轻盈的步子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如:在集体生活中要自觉地约

束自己的言行,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绞尽脑汁:费尽脑筋,拼命地思考。如:这道难题我绞尽脑汁也没找出答案。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如:周老师很严厉,讲话时总是一本正经的样子。

澄澈:水清见底。

天赋:自然具备,生来就有。

进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演变。

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

眉目:事情的头绪。

困窘:形容为难;感到难办。本课指我面对老师的误解和同学的嘲笑,不知道怎么办好。

5、读后感:《童年的发现》

今天,我们学习了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童年

时的一项科学发现,重点叙述了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作者那种求知若渴的精神和

他那惊人的想象力读后我很受启发。他之所以在童年就会有这个发现,主要是因为:第一,敢于提问;第二,反复思考;第三,大胆想象。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要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大胆思考,更重要的是要有勤奋钻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是充满神秘的。小时候,我对什么都感到好奇,喜欢看《十万个为什

么》,还经常跟在爸爸、妈妈身后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人是从哪里来的?火箭怎么

能升上天空?什么是原子弹?为什么一年要分春夏秋冬?这些问题常常使爸爸、妈妈都目瞪

口呆,他们被我问住了答不上来时显得很狼狈,有时就胡乱编个答案搪塞过去,我也就似懂

非懂地相信了他们。

通过学习《童年的发现》,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科学是一项严谨的事业,来不得半点马

虎和虚假。曾经听说,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来的。可我曾看过著名生物学博士曹虎的一篇文章

《人类是从哪里来的》,才知道人类的远祖到底是森林古猿还是海猿,至今还是一个谜呢!

我想,长大后,我一定接过这根科学的魔棒,象费奥多罗夫那样弄清究竟谁是我们的老祖先。

第一课时

一、问题逻辑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6、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二、学法指导。

1.课前,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读一读。

2.本课的重点是讲作者童年的发现。着眼点不要放在发现本身,而应该放在发现的过

程上。也就是说,应该知道“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要自主读书,充分地读书,了

解作者是怎么发现的。通过读议明白:作者童年时之所以会有这个发现,跟他的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是分不开的。

3.要在读书中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反复读书尝试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跟

大家交流讨论。比如:“做梦飞行真的是在长身体吗?”“老师为什么误解我?”“作者最后一句

话是什么意思?”等等问题。对于涉及到的生物学的知识,有兴趣的同学可课外查阅资料解决;

跟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可深入读书,展开讨论来解决。

4.要重视有感情的朗读,有感情的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体会作者好学探究的精神和

大胆的想象及作者的情感。要注意指导对发现过程的朗读。关于描述梦的一段,通过“只

要……就……”“甚至”“那样……那样……”“似乎”等词语,要读出梦的神奇和梦中飞行的美

妙;关于请教老师有关梦的问题部分,要读出好奇的心理和迫切探究的心情。

5. 关于写字的学习,应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匀称,笔画简单的“汁、亏”两字,不

能写得过于单薄;并且注意联系已有知识,总结书写规律,如“胚、臂”两字,部首同是月字,但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月”的写法也不同。结合这两个字,回忆学过的其他月字部的字,掌握书写规律。

6、关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的学习可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1)找出有关的句段。(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

或一个词语。(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三、学习反思。

四、作业布置。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3、写出近反义词

近义词:祸患()迷恋()妨碍()惊讶()

反义词:轻盈()澄澈()

五、归纳小结。(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1、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

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由()引出了为什么会在()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

2、课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讲“我”九岁时发现了(),却在后来因此受到()。第二部分(“我的发现起于梦中飞行”到“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讲“我”发现()前后经过。第三部分(“又过了三四年”到全文完),讲“我”在课堂上得知自己()竟然与()完全相同2010-04-20 22:14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8、童年的发现导学案

五河县沫河口中心小学 黄友刚

第二课时

一、问题逻辑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3、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二、学法指导。

1、根据自己的理解,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重点理解。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

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可以举例,比如:在科学史上,科学家受迫害的事例很多。如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曾因为在天体运动上的发现受到审判并被投入监狱。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都要有足够的()去面对„„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2、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三、学习反思。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①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③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3、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五、归纳小结。(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1、本文是对往事的回忆,回忆的内容按()先后安排。文中有多处()的描写。这些描写把“我”()过程中及()前后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了。

2、本课讲的是作者(),反映了儿童()的特点和惊人的()。

3、课文先概述了(),然后具体叙述(),最后写()。

4、作者语言(),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但“我”从中也()。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说明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说明

班级:六年级 科目:语文 任课教师:罗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六年级第二学期使用。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准确诠释先进的课程理念,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 质、特点,在保持第三学段风格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新的探索。

本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同时也是第三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老师们已经使用过小学高年段的前三册教材,为理解和把握本册教材打下了基础。为了让老师们更清楚地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作简要的介绍,仅供教学时参考。

一、课程设置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 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个学段识字量,故从六年级上册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本册要求会写 8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 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教材后面附有生字表,按课序列出本册要求书写的80个字。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高年段前三册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读变调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技能要求与创新实践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六年级下册教材,既注意落实整体性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目标。为了落实整体性目标,首先是对课文的严格筛选,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匆匆》《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手指》《北京的春节》《藏戏》《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中选编的阅读材料,有一些是回忆小学生活的文章,还有儿童诗、书信、演讲稿、建议书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热爱生活(“人生感悟”专题)、民族团结(“民风民俗”专题)、爱国主义(“深深的怀念”专题)、了解多元文化(“外国名篇名著”专题)、热爱科学(“科学精神”专题)等方面的专题。还设置了以“告别母校”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难忘小学生活”。另外,上承五年级下册旨在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的专题“中国名著之旅”,本册教材编排了“外国名篇名著”单元,这组教材在让学生接触一些经典的外国作品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自学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阅读、欣赏优秀作品的意识和能力。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详写和略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浏览。当然,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六年级下册特别重视将小学阶段所积累和习得的各种学习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二)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六年级下册是在前面十一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本册教材的结构和思路对前面的教材有一定的继承,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以期向初中教材平稳过渡,使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能够适应中学教材,缩短升入中学后的不适应期。首先是在专题设置方面的继承与发展。如第一组“人生感悟”单元。之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过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之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衔接有些难度。为此,我们在六年级下册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希望能够通过本组的学习,加强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有了一定的基础,到初中再学习相关单元时,就不会感觉有太大的落差。“阅读链接”的呈现方式和用途与以往相比,有所继承和发展。有的仍然是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有的成为课后思考练习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如第五组,在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后面,链接了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而这个阅读链接同时也是课后第四题——阅读下面的“阅读链接”,结合课文想一想,你感悟到了什么,再简单写下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把链接内容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同时又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体现了最后一册对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要求。再如第二组,在课文《北京的春节》后面,链接了梁实秋的《过年》片段和斯(女字旁予)的《除夕》片段,这也是课后最后一个思考题的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将这两个片段同课文中的相关段落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自己的习作有什么启发。这里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在四年级上册“作家笔下的动物”单元中,学生初步接触了同一作家写的不同文章和不同作家写的同题文章,但是那时的对比是基于一篇篇课文,而到了六年级下册的对比阅读,是在一篇课文之内进行的,一课的容量更大,对比的角度更多、更细)。从形式和作用上来说,这种阅读链接的编排与人教版初中教材衔接得十分紧密。“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的设计,与以往所有单元都不同,不仅更加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这组教材,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相同。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激发了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这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安排是比较切近的。人教版教材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安排文言文,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册在相应单元里各安排了一篇,分别是《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本册安排了两篇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了四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了一点认识和了解,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有3篇文言文,篇幅也相应要长一些,有了小学的基础,学生对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不会感到陌生和困难。另外,与本套的其他各册教材不同,古诗词并没有根据内容安排在相应的专题中,而是在六个单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这10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没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艰深,适合小学生读读背背。这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向初中教材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

(三)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进一步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与高年段其他各册教材相同,本册各专题的导语除第一组和第六组外,都分为两个自然段,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迁移训练过程。“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如,第二组“民风民俗”。这一组的学习内容包括了解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还要求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民俗,进行小调查。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要了解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第二段明确了要学习的读写方法,还布置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调查,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课例:第一篇课文是老舍的作品《北京的春节》,课文后安排了“阅读链接”,让学生看看不同作家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春节的,各写出了春节的什么特点。在这篇课文的思考题中,还为本组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了铺垫,让学生想想、说说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后三篇都是略读课文,分别从戏曲、建筑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介绍了不同民族的特点,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在课文《各具特色的民居》之后,安排了“资料袋”,展示了一些其他民族的特色 建筑。在后面三篇课文前的连接语中,都渗透了本组的学习重点,让学生着重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为学生后面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了铺垫,也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编辑思路。本组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其实在本组的导语中已经有较为明确的布置,学生将在这段时间内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并利用在课文学习中习得的方法进行习作,写完之后相互交流、修改,最后可以编一本民俗作品集。交流平台采取了两个学生对话交流学习收获的形式,一个是谈自己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另一个是谈从本组课文的学习中学到的习作方法。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材在编排上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我们相信,只要教师准确理解教材内容,用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学生学习完整组教材,单元学习目标是不难实现的。本册教材联系教学实际,确定各个专题在教材中的位置,关注各个专题及课文的内在关联,使整本教材成为一个整体。如,三月开学的时候,适逢春节刚过,将“民风民俗”这个专题安排在第二组,并以《北京的春节》一文开头,有助于学生回忆刚过不久的春节情景,便于教学。将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安排在教材的最后一组,此时已是毕业前夕,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回忆成长足迹,表达惜别之情,为母校再做些事情„„水到渠成地把听说读写训练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四)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自主学习学生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本册教材,希望能够通过比较系统的导学设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本册导学系统的安排大致沿袭高年段前三册的思路。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交流平台”这个栏目,一般地说,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的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依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本册第五组的“交流平台”除了安排了一个与本组主题有关的话题以外,还设置了一个整体回顾六年以来学习收获的内容,让学生小结、交流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获得的语文能力,等等。

(五)“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的第六组是一个单独的综合性学习单元──“难忘小学生活”。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围绕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向母校、师友告别。而后分成两大板块──“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出活动建议,提供若干阅读材料。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用各种语文形式记录小学生活;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为母校做点事,写倡议书、建议书,互留赠言,并策划一台毕业联欢会。综合性学习的编写,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除了学习专题和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学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三、各单元教材分析、教学思路与教学目标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下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二)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8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对于书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对于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鼓励学生勤查字词典,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独立识字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识字量和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提出。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工夫。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等,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来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并处理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正确导向的关系。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阅读教学要注意提示阅读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册教材每个专题都安排了读写方法方面的内容,需要重点学习的有三个:一个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安排在第一组。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结合“交流平台”中的提示,体会如何在阅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获得自己的见解很感受。第二个是“文章的详写和略写”,安排在第二组。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段落,体会详写和略写的好处,还可以适当想一想如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然后在单元末的“交流平台”中进行总结回顾。还有一个是“文章的叙述顺序”,安排在第三组。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学习、总结。

(3)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教学精读课文,还要注意抓关键词句。本册相关练习主要安排在课后第二题或第三题,以不同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有的指向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的指向 体会表达效果。如,第一组的课文《匆匆》课后第二题: 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又如,第五组的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后第三题: 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联系全文想一想,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需要指出的是,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理解和把握,课后题往往仅是举个例子,主动权应更多地掌握在教师和学生手中。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可以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议课文中需重点体会的部分,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关于语言积累,本册教材课后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较宽泛,如,“背诵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抄下来”“抄写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有的要求比较明确,如,“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加强学习的指导性。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最好能与运用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教学生归类整理语言材料,高效、有序地做读书笔记。可以根据某方面的共同特征,把词句归归类,在课文里学过的词句旁边补充类似词句。可以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分成“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等几大类,再分别抄写下来;可以归类整理本单元或前几个单元学过的词语,如,“专心致志”“锲而不舍”“满不在乎”“游手好闲”可以归为一类,“落荒而逃”“鱼贯而入”“蜂拥而至”可以归为一类;还可以补充以前课内外学习中积累的词语,这样归类整理语言材料,可以帮助学生采撷同类内容,丰富语言系统,有助于提取运用。另外,还要注意帮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之间搭桥。课文中的某个词语用得好,某些语句写得好,可以随机设计相关练习,如,用词语写几句话,交流课文中的语句好在哪里,还可以用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还可以让学生在习作时,尝试借用相关语句或学习其写法。

以上几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是从整册教材来讲的。具体到每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特点各有侧重。教师可参照教材的安排,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特色。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本册中有两篇形式独特的略读课文,是安排在“外国名篇名著”中的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师在教学这两课的时候,不要将梗概或精彩片段当作精读课文来教,可以让学生自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教学的重点要放在“浏览”上,通过两个精彩片段的阅读,教给学生浏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在阅读长篇作品时,通过浏览抓住精髓,边摘录精彩句段,边写写心得体会。通过这两课的教学,还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经典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四)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有的需要创设情境,如,谈自己的理想;有的需要引导回忆,如,说说自己难忘的“第一次”;有的最好能提前布置,如,谈自己了解到的民风民俗。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五)习作教学 本册教材的习作安排有两种形式,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5次习作,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6次小练笔。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前面说过,本册教材每一组习作,都根据习作内容,相应地提出了要求。教师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如,第四组,口语交际和习作合在了一起,教材提供了两个角度,可以先写后说,也可以先说后写。对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教材没有在每一组中对习作修改给予提示,并不意味着某次习作可以忽视修改。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本册明确安排的“小练笔”有一次,在第五组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本册还有多次在课文之后安排学生动笔的练习,如,《匆匆》课后第三题: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仿照课文的写法,再写几句;再如,《北京的春节》课后第四题,布置学生简单写写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又如,《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后第四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和阅读链接,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悟。这样的安排,不仅可以使学生及时把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自然迁移到习作中,更能使动笔成为学习的一种常态,成为学生的一个习惯。当然,教师在教学时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上的练笔安排,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学生进行练笔,但切忌拔高要求。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写日记或写读书笔记,这是提高习作能力的好办法。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第六组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与前几册教材相同。关于本组教材,请注意以下两点: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阅读材料后都有提示语,提示阅读要求、方法或提供相关信息。如“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有特点,我要把他们写下来”,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在写人的时候要突出人物的特点;“让我们也试着用演讲的方式,和母校告别吧”,提示学生注意写演讲稿的方式,并试着作一次演讲。教学中要落实要求,有计划地开展活动,用各种语文形式来回忆小学生活,与母校告别。两个部分的阅读材料只是给学生一些例子,从活动的角度方面给学生一些引导,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

本单元有一些活动必须在课外完成,例如,制作成长记录袋、班级纪念册,策划毕业联欢会。教师要安排好时间,课堂上主要是布置学习内容、交流活动情况、展示活动成果,课外则要根据活动计划,一步一步地开展学习活动。最后的联欢会,先布置学生去策划、准备,汇报演出则要等到离校之前再进行。

(七)“古诗词背诵”的使用 本册教材在最后一组——“综合性学习”后面,安排了10首古诗词背诵,包括7首古诗和3首词。本册是全套教材的最后一册,前面11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掌握了一些了解古诗词大意的基本方法。这组中安排的古诗词,是为了体现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而设计的,提供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余利用自己在小学阶段掌握的语文能力来独立学习。因此,这10首古诗词,不要求教师像以前教学古诗那样,占用教学时间来详细讲解。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自学时,要利用每首诗词下面的注释大体了解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家长或同学,重点放在读读背背上。

(八)“综合复习”的使用 本册教材最后安排了“综合复习”,这既是为了给老师提供一些复习的材料,更是为了向老师提示一种复习思路和复习方法。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的复习也应注重综合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不是做那些脱离听说读写实际的单项的题目。“综合复习”提示的复习思路和复习方法是:选择贴近学生阅读能力的材料,并凭借阅读材料设计能锻炼和检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题目,使学生在独立阅读和独立完成题目的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综合复习”中选用的9篇阅读材料,内容各异,形式多样,旨在检查学生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凭借这9篇文章设计的题目,涉及到小学毕业生所应达到的语文能力的方方面面,主要有:能朗读、默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认字、理解词语;能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的顺序;能联系实际谈谈阅读的体会感受等。还结合阅读安排了仿写、缩写、写由阅读想到的人和事、写读后的感想等多种练笔。除了利用阅读材料进行复习,还安排了“给外地亲友写封信”,这是通过实实在在的通信活动,复习写信这一最常用的应用文。希望教师从本班学生实际出发,切实用好这些综合复习材料。如果有条件,还可参照这样的思路和方法,作适当补充。既然是复习,就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学自练、自测自评,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具体使用办法可参考后面的“‘综合复习’使用说明及练习提示”。

下载小学语文五年级(下)教材说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五年级(下)教材说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说明.doc李瑾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说明 一、总体介绍《课标》对进入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新的目标。教材编写者认为,理解这些目标,既要着眼于前两个学段的学生达到的......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课内拓展★

    课内拓展 1.《草原》的作者是(),他是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代表作《 》。 2.袁鹰的《 》,茅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文章,都采用了借物喻人的......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公开课听后感

    区公开课比赛听后感姓名:陈康娇3月17、18日,学校语文组组织了老师们去外校观摩关于区公开课比赛的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受益匪浅。 17日分别听了《桂林山水》、《蜜蜂引路》、《......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教学计划(5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本学期共有学生61人,其中男生 31 人,女生 30 人,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山里,在学校寄宿。大部分孩子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活泼可爱,对学习......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说明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说明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七色光”“口语交际”几个部分组成。1、“入学教育”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的教案2

    5.《古诗词三首》【预习提示】阅读课文,填空:《泊船瓜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秋思》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长相思》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九册,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

    五年级下册劳技教材说明

    五年级下册教材说明 觉林小学:付芳华 一、教材概况: 本册教材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的精神,又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编写。本册教材为二期课改后实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