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公开课听后感
区公开课比赛听后感
姓名:陈康娇
3月17、18日,学校语文组组织了老师们去外校观摩关于区公开课比赛的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受益匪浅。
17日分别听了《桂林山水》、《蜜蜂引路》、《春日》、《桥》、《搭石》和《匆匆》;18日听了《伯牙绝弦》、《识字3》和《乡下人家》等课程。我对此最大的感受是:教师语言要独具魅力。当我听着教师们的课时,做课老师那或优美煽情,或简洁流畅的语言,使我想到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思绪,也让我感动不已。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其次,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以语文课文为例子,通过老师的引导帮孩子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和规律的学科,其中教学过程就是老师引导孩子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文中人、景、物的对话,甚至是与编者对话的过程。读书很重要,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建立在“熟读的基础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书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朱熹,读书要有声、有色、有情、有韵,要读出文气,读出感情,学生才能对课文中的感情有所把握,在朗读中升华自己的感情。在我看来,语文的教学,学生的朗读是根本,思考是关键,发现问题是手段,老师的引导则可以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去。如《伯牙绝弦》的学习,老师给出了学习古文的方法:
1、借拼音,读准字;
2、凭注释,读通文;
3、知文意,显节奏;
4、解其意,韵味长。学生则根据老师所给的方法,开始自主学习。老师的作用是通过导学提示来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也就是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来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觉得自己还应该要做到:
1、转变师生角色,在以后的课堂当中,知识性的内容自己尽量少说,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将重难点感悟出来。
2、课堂上的过渡语要自然,而不是生硬地从上个片段直接转到下个环节的学习。
3、提高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在课堂上遇到突发状况时可以冷静解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在阅读课文的学习当中,从对文章逐段的分析上转移到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上来,不断培养孩子的整体感知能力。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过程要凸显重点,不要面面俱到。
第二篇:语文公开课听后感
对于先学后教这个学术性名词,我们并不陌生,但是因为自己没有亲身实践这个课题,总觉得是隔岸观花,看得并不真切。昨天听了我校五年级老师的语文先学后教课——《将相和》,心里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下面来谈一谈。
两位老师在上课前都与精心设计了导学稿,上课时学生根据导学稿自学自悟,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和能
动性。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切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赵老师的导学稿问题设计得十分巧妙,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人物的品质特点,如在学习廉颇心里对蔺相如十分不服气的一段话时,赵老师问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蔺相如真的只是耍耍嘴皮子吗?如果你是廉颇身边的一位大臣,该怎样劝说廉颇呢?”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对前面两个小故事内容的梳理,对蔺相如这个人物形象的概括总结。赵老师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可惜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急于让学生回答,结果学生说得支离破碎,没有达到概括总结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如果给学生多一点时间思考,甚至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动笔写一写,我相信学生会回答得很精彩。
听了两堂课,我也有一些困惑,语文课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承载着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目标,如果每堂课都这样先学后教,有些文章中所蕴含的人文性将如何体现?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回答问题东拉西扯时,教师也不作引导,随着学生说到哪儿是哪儿,语文的整体感知将怎样实现?小组合作时,差生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差生原本不会做的题目在小组合作后会做了,是真正学懂了,还是从优秀生地方抄来的?一上课就让学生根据导学稿自学,学生在课堂上完整地读一遍文章都没有进行,就急于打开工具书做作业,这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吗?语文课听说读写的能力真正得到训练了吗?一节课,没有学生朗读课文的声音,没有写作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这算达成分层目标了吗?
第三篇:公开课听后感
公开课听后感
中心小学:王丽丽
作为一名教师,每一次的听课都是我学习的大好机会,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12月5号我聆听了刘敏、王莉和夏雯三位教师的课,让我感受颇多,先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1、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把表演的舞台还给学生,用心做一名好导演。”这正是适应新课标的要求,通过这几节课我们可以看出这几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在本次听课中,我看到每位教师都在努力体现这一点——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而是现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例如:刘敏老师的识字课,她采用游戏过关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与乐,使学生在玩的时候就掌握了知识。
2、体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创设教学情景。
新课程标准要求孩子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通过听这些课,我体会到教师要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从情景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理解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在《香港,璀璨的明珠》中,王莉老师将整节课设计成“带领学生游香港”的形式,让学生分小组当导游,带领大家学课文,使学生从头到尾保持学习的激情。教师又时刻关注学情,用精彩的过渡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最后模仿说话练习,归纳总结,圆满结束了本堂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进一步巩固了知识。
3、体现主动性学习,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俗话说:心灵手巧。我们老师要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的手脑结合。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地学习知识。在王莉老师的课上,带领大家逛游乐园时,有一个小组模仿海豚表演,既活泼了课堂,又巩固了知识,同时还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听了三堂课,给我的总体印象是:
1、每一位教师都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努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精练、丰富、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4、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的一种方式。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今后我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四篇:公开课听后感
公开课听后感
明立春
作为一名教师,每一次的听课都是我学习的大好机会,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上周四我聆听了黄有丹、乔继珍和胡红兰三位教师的课,让我感受颇多,先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1、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通过这几节课我们可以看出这几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在本次听课中,我看到每位教师都在努力体现这一点——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而是现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体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创设教学情景。
新课程标准要求孩子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通过听这些课,我体会到教师要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从情景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理解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在《倍数、因数》中,乔继珍老师通过讨论“师生关系”入手,自然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为后面的教学打好铺垫。在最后,乔继珍老师以学生喜爱的游戏——学号分别是1、2、3的倍数的同学站上讲台,圆满结束了本堂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进一步巩固了知识。
3、体现主动性学习,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俗话说:心灵手巧。我们老师要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的手脑结合。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地学习知识。
听了三堂课,给我的总体印象是:
1、每一位教师都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努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精练、丰富、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4、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的一种方式。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今后我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走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
第五篇:公开课听后感
按照汇报课计划的安排,于4月2日开始了全校教师的汇报课活动。本次活动听课共计45节,8个学科。从听课效果来看,看得出老师们对于此次活动非常重视。课前准备较充分。
由于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大处着眼,研磨细节”,要求年组教师备大课,因此,此次汇报课有不同于往年的特色之处。下面就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的听课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语文课(二年、四年、五年)
两名教师讲一课(两课时),这样就要求两名教师要一起研讨每课时的重点及教学目标。不同年段,两个课时的安排重点是不同的。从听课中发现,教师能科学的进行课时分配,每课时的重难点确定准确,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重难点也能有效落实。
1、二年级:第一课时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第二课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课文,发展学生语感。
优点:学生识字方法多样,如归类识字、图文结合识字等等;能从字的音、形、意去理解记忆;并且能在具体语境中感悟字词的含义;能对学生的读书习惯进行培养和熏陶;对于学生的朗读能进行适时有效的指导。
不足:写字指导不到位,不能依赖多媒体。写字必须有教师的板书,重点讲解演示写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没有对课标和教参进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教师的教学有些内容已经超标了,导致对于教师的提问学生不知怎么回答。
2、四、五年级:第一课时识字写字,初读课文,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优点: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且别具一格,独具匠心;能抓住关键语句,感悟人物性格;教师的教学语言很丰富,直接将学生带入文本;学生的每次读文,都带着问题去读,使读更有目的性;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感悟文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五年《会飞的蒲公英》第二课时,每个问题都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感受。
不足:提出问题后,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师生不能共鸣,教师的感情已掀起波澜,可学生的心中却风平浪静,导致课堂教学成了老师的独角戏,成了老师展示自己文采的阵地,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个别教师没有深入文本,导致课堂教学不够厚重,每个人物的感悟、事件的理解都是蜻蜓点水,学生的感情怎能升华?
二、数学课(一年、三年、六年)
优点: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重点知识的演示讲解;多数教师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且能有效落实;教学中能够扶放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能通过创设生活问题情境进行数学教学,使数学更具生活色彩;多数课堂习题设计很好,能有效的为目标达成服务。
不足:三维目标没有有效落实,注重知识与技能,忽略了过程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学方法单一,使得整节课课堂气愤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师包办现象又有发生,当教师启发已经很到位的时候,有些教师还是按捺不住,不够相信学生,总是将本应学生表达的内容教师包办了。
综上所述,不一定全面,但本次汇报课却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思考。审视——定位——反思——发展,一时间在我的头脑中不断的闪现这四个词语。确实,十多年的课改历程,我们曾经小心谨慎的上好每一节课,要考虑新的课改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目标定位……,可这阵风似乎已经平息,课堂上我们不再煞费心思的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再大费周折的揣摩我们的教学方法,一切又开始顺其自然,“我说你听”“我问你答”。由此带来的就是现在的课老师们上得很累,学生听课精神不好等等,这是老师普遍的心声。因为备课时老师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与感受,所以实施中学生也会毫不留情的不买你的帐,任凭你声嘶力竭。我们应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了,然后思索我们应该把自己的课堂定位在哪?是教师还是学生?接着反思一下,我们的课之所以上得这么累,原因何在?课备得简单松懈了,上课可能就会麻烦疲惫了。最后,我们就要思考我们自身的发展问题了,没有上述三方面的积淀,发展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由此,我想到了窦桂梅老师的一句话“教育是要抓反复的”,切不可风过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