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备选课题
附件一: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备选课题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调查研究
1、和谐社区(村)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或典型调查
2、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3、抗灾、救灾体系机制建设情况的典型调查
4、某地食品安全问题调查分析
5、社会诚信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6、某地诚实守信典型人物或事件调查
7、幸福指数与收入的关系调查研究
8、城镇老龄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9、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
10、农村养老问题调查
11、某地孝老爱亲典型人物或事件调查
12、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3、城市流浪动物救助状况调查
14、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
15、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及原因分析
16、某地见义勇为典型人物或事件调查
17、大学毕业生职业道德状况调查
18、基层干群关系和谐程度调查
19、养老方式变化趋势及原因调查分析
20、某地敬业奉献典型人物或事件调查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调查研究
21、资源节约型企业典型调查
22、环境保护典型人物或事件调查
23、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调查
24、区域性环境污染问题调查
25、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26、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调查研究
27、某环保组织发展状况调查
(三)建设创新型社会调查研究
28、企业在创新中崛起和发展的典型调查
29、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典型调查
30、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典型调查
(四)经济发展问题调查研究
31、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典型调查
32、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
33、电子商务在某地发展状况调查
34、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状况与趋势分析
35、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36、拉动内需的制约因素调查分析
37、家乡的消费状况调查(收入的主要支出及其所占总收入的比例,食物、衣服、居住投入、教育、娱乐等)
38、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39、中部崛起战略与湖北的发展
40、武汉动漫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五)三农问题调查研究
4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调查
42、城市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调查研究
43、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调查研究
44、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典型调查
45、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
46、某地农村网络普及情况调查
47、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状况和管理问题调查研究
48、实施义务教育免费后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
49、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农村住房状况的调查
50、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51、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前后的思想观念变化的调查分析
52、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
53、农民文化娱乐生活调查分析
54、某地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
55、某地农村道德建设状况调查
56、某地农村“三通”工程实施状况调查
(六)就业问题调查研究
57、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58、大学生创业典型调查
59、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
60、大学生对兼职状况调查
61、大学生村官典型调查
62、大学生西部就业典型调查
63、大学生支教(支农)典型调查
64、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市场调查
65、本地区国企职工下岗再就业典型调查
66、本地区退伍军人转业调查
(七)素质教育调查研究
67、高考结束后,考生心理状况调查
68、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效和经验的典型调查
69、学风建设之我见——对某校学风的调查与思考
70、艺术类大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看法的调查分析
71、影响推进素质教育各种因素的调查分析
72、大学生科学素质状况调查
(八)和谐文化调查研究
73、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建设的典型调查
74、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和伦理道德建设的调查研究
75、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和分析
76、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研究
77、大学生文明上网情况调查
78、动漫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
79、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8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调查和分析
81、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
82、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83、网络不文明用语调查研究
84、本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研究
(九)建党90周年专题
85、红色革命老区发展调查
86、红色革命遗址探访调查
87、革命老人探访调查
88、反腐倡廉的优秀党员典型调查
89、贯彻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基层好干部典型调查
(十)其他
90、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管理中作用调查研究
91、调查当地45岁以上的人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看法(感情)
92、家乡计划生育情况调查(每家的孩子数量、以及当地人的人口观念)
93、有关收入分配及家庭收支状况(不同阶层、地位、职业)的调研/
94、公共事业民营化的案例研究
95、本地区青年参军积极性调查
96、公益广告的社会影响调查
97、广告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调查
98、大学生心目中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媒体调查
99、新媒体发展状况调查
100、本地区媒体影响力调查报告
第二篇:中文系暑期社会实践备选题目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中文系暑期社会实践备选题目
一、哲学类
1.当前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典型调查与分析 2.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典型案例调查 3.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嬗变的调查与分析 4.发展市场经济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典型调查 5.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与伦理道德的新课题研究 6.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先进文化问题典型调查研究
7.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8.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的典型调查研究 9.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与分析 10.当代青年个性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11.当前青少年中华传统民族精神现状调查与分析
12.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典型调查 13.关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典型调查与分析 14.科学发展观落实体制和机制调查研究
15.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调查研究
二、经济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3.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4.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 5.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研究
6.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研究
7.我国与周边地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 8.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
9.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 10.债券市场发展与规范化研究 11.农民收入问题调查
12.农民税赋负担问题调查 13.民间投资问题调查
14.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
15.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16.商业保险问题调查与研究 17.地下钱庄问题调查与研究 18.公共事业民营化的案例调查研究 l9.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调查研究 20.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发展调查与分析 21.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 22.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典型调查 23.积极利用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结构调查 24.金融风险防范与我国金融业改革研究 2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查 26.农业产业化典型案例调查与研究 27.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调查研究 28.当前我国名牌战略案例分析 29.当前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 30.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三、法律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宪政问题 2.宪法监督与宪法解释研究
3.法律赔偿执行难问题调查研究 4.知识产权法研究 5.信息安全法研究 6.电子商务法研究 7.政务公开制度研究 8.新婚姻法实施后问题研究
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问题研究 10.当前文化法制调查与分析 ll.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 l2.公司法有关问题研究 l3.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l4.当前中国法律援助的实践调查与思考 15.当前中国公益诉讼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l6.中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调查研究
l7.新世纪新时期推进我国行政法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l8.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 l9.“三农”问题的有关立法争议问题调查研究 20.中国实施反垄断法的理论与实践调查研究
四、社会学类
1.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变迁调查与分析 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3.目前职业的社会声望调查研究
4.当前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5.当前单位制度和社会归属感研究
6.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与分析
7.社会公平感与纳税行为的关系研究 8.当前新社会阶层的调查研究
9.当前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10.当前家庭保姆问题调查 l1.当前社区服务问题调查研究
l2.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l3.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 l4.妇女地位及妇女问题调查研究
15.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 l6.社会生活中中介组织的现状、成因及发展趋势
17.城市与农村生育观的差异、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l8.农地征用中侵犯农民利益情况调查研究
l9.农民对土地的意识变迁及其成因调查
20.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救助工作调查与研究 21.城市中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 22.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
23.大众传播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24.当代时尚流行的调查与社会心理学研究 25.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调查与研究 26.当前大学生服务社区的调查与分析 27.当前城市社区功能完善调查研究
28.当前干部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及加强舆论引导的对策建议 29.当前社会各阶层思想动态调查与分析 30.当前值得注意的社会动向及其分析
31、农村社会保障情况的调查
32、农村医疗现状调查
33、农村计划生育落实情况调查
34、农村白、红喜事费用情况调查
35、农村交通情况调查
36、农民收入问题调查
五、教育类
1.当前学校乱收费问题调查研究 2.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 3.当前中学新课改的跟踪调查研究 4.当前中小学学生道德现状调查
5.加强中小学国防教育问题研究
6.现代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7.当前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
8.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9.调整教育结构,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调查研究 10.我国远程教育发展调查与研究
11.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方式调查研究 l2.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13.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调查研究 l4.加入WTO、留**和教育的改革开放研究 15.从学生角度谈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l6.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改革调查研究 l7.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
l8.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中小学教育 l9.当前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典型调查 20.当前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调查
六、管理类 1.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调查与分析 2.科技企业的战略定位与组织设计
3.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典型案例调查研究 4.中国银行组织再造实践调查研究 5.我国私营企业二次创业问题调查 6.中国家族企业问题调查研究
7.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调查与分析 8.企业、组织、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调查 9.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 10.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11.企业在创新中发展的典型调查与分析 12.非法传销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13.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法制化、规范化调查研究 14.影响中国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分析 15.反腐倡廉的典型调查和案例分析 16.中国行政管理审批制度改革调查与分析 17.当前政府绩效评估机制调查研究
18.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调查与分析
19.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作用和行政改革研究 20.村民自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1.加入WTO后商会(企业家协会)现状调查与分析 22.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23.医疗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4.服务型政府建设个案研究 25.城市社区发展调查与研究
七、语言文化类
1、农村中小学教育、师资队伍、学校设施情况调查
2、农民闲暇娱乐情况调查
3、农民文化消费状况调查与统计
4、乡村图书馆,乡村文化广场现状调查
5、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6、民间手工艺品调查
7、民间故事搜集与整理
8、民间游戏搜集与整理
9、农村奇特风俗见闻
10、某地区方言与普通话的主要差异
11、某地区的方言形成原因
12、家谱保留情况调查
13、当地名人基本情况调查
14、某位名人故里的产业化研究
注:开学报到后,每位同学必须上交一篇社会调查报告,以上提供的题目仅作参考,同学们也可选择更有价值和感兴趣的课题开展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具体要求如下:
(1)字数:个人实践论文要求3000字以上,团队论文5000字以上,团队成员不得超过8人。
(2)打印稿论文要求排版整齐(宋体,标题小二,正文小四,单倍行距),手写稿要求字迹工整,段落清晰。
(3)报告中要求明确写出此次社会实践调查的日期、地点、人员及行程。(4)内容真实,要求有自己的切身体会。
(5)个人实践论文要求有影像资料或相关单位证明(影像中要求有本人),团队要求有影像资料及相关单位证明(影像中要求有团队成员)
第三篇:备选课题题目
教育部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个性化学习开发与提高教学效率研究》
《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阅读教育研究与实验》
中国教育学会
《学校教育最优化的实验与研究》
《学校文化建设研究》 以上为总课题名称 以下为备选子课题名称
教师发展性研究与评价
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有效教学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各专业学科渗透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策略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整合的实践研究 数字化校园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变革 构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机制研究
个性化学习开发与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非智力因素开发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绩效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信息技术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 信息技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各专业学科渗透的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有效教学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策略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整合的实践研究 信息环境下学生主动求知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幼儿数学量概念教学的研究 数字化校园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教学
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整合应用研究 新技术条件下《通用技术》探究性学习研究 提高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条件下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 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究
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变革 信息技术条件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条件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农村小学多媒体教学模式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能力培养和发展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德育发展的研究 利用网络自主预习构建交流体验式课堂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与研究 关于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 网络环境下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农村中学多媒体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农村地区多媒体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研究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究
阅读教学中句子赏析方法的研究
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的尝试与研究 创设初中语文教学精彩与灵动课堂的研究 篮球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教师互动式成长模式研究 农村初中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农村中学多媒体教学策略的研究
农村地区多媒体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研究 信息技术下提高学生生物实践能力的研究 电教手段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运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幼儿观察讲述能力 不同学科开展“国学精华”活动的主题方式特点 新技术条件下普通高中化学的探究式教学研究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究
中学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数字化校园与小学语文整合的研究
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减轻农村初中生课业负担策略的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参与式教学模式 及其效果的研究
信息技术条件下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的应用 家园沟通中的问题及其改善策略研究 特殊群体德育实效性研究
构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机制研究 构建和谐而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初中“学校发展性评价”的实施和研究 普通初中创新课程实施运行机制的研究
良好习惯之项目内容、养成方法途径的研究
普通高中基于学科教学的实践性学习探索
加强“学研型”备课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构建特殊家庭与学校协同教育平台的实验研究 整体构建和谐校园的研究
学生自主管理与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高中美术特长生专项培养的研究 科技教育基地环境建设研究
中学历史高效四步十二式自读教学实验与研究 学校德育创新体系的构建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梯队建设研究 教师校本培训内容、方法途径的实验研究 注重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研究 教师培训及教学资源配置研究 孔子教育思想与教改相结合研究
紧密结合生活的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教师发展性研究与评价 体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与研究
高中生物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玉溪市少数民族聚居区高中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高中地理动态生成性教学研究
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研究 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实践
统筹城乡教育管理体制的探索与研究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与能力发展关系的研究 小学校本课程及教材开发的内容、形式、方法的研究 当前普通高中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国家意识的培养
以和仁管理、和雅德育、和乐教学推动学校和谐发展 小组合作模式下班级自主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研究 构建有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成因减负的方法经验研究 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良好习惯之项目内容、养成方法途径的研究 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研究
合作探究,引领释疑教学方法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问题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从学习兴趣入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
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
读书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迪庆藏区小学开设民族团结课程的意义和问题研究 读书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弘扬龙文化,培养“四好”少年的实践研究
教师的梯队培养研究
以和仁管理、和雅德育、和乐教学推动学校和谐发展 小组合作模式下班级自主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研究 构建有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成因减负的方法经验研究 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良好习惯之项目内容、养成方法途径的研究 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研究
合作探究,引领释疑教学方法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问题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从学习兴趣入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 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
读书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迪庆藏区小学开设民族团结课程的意义和问题研究 读书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弘扬龙文化,培养“四好”少年的实践研究 教师的梯队培养研究
九年一贯制学校基础性生涯辅导的实践研究
开发学校特色的校本选修课,促进学生多样性发展研究 基于网路环境下的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 学生心理活页——心理健康教育文本研究 九年一贯制学校基础性生涯辅导的实践研究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改革的研究
新形势下高中生良好习惯之项目内容、养成方法途径的研究
阅读教学“诵读与家乡”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形式、方法的研究 春城小学“三生教育”研究
“突出才能学生”培养系列问题研究 小学志愿者活动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
“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学校均衡发展背景下绿色德育的研究 “三导一侧”模式在教学中的实施
创建“绿色大课堂”校本课程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初中阶段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普通高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的行动研究 “学案导学 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探索适于本地实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校园特色文化与学生社团建设 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培养策略研究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优秀高中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高中教师课堂教学八项基本技能培训的实验研究 欠发达地区生命语文教育
数学应用习惯及意识的培养研究
听说读写一体式教学──以听说促写作的研究 基于儿童学习心理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中学校园环境现代化建设研究
“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其转化的实践研究
各科新教学方法、模式的研究——“生本大课堂”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校本课程开发和社团活动开展对学校文化生活影响的研究 农村高中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小学各学科渗透德育的形式、方法、内容的实践研究 国际理解教育研究与实践
创意法教育在中小学各学科应用研究
家校合作促学生发展的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问题研究
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
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和规律探究 作文教学的创新研究
针对不同潜质学生的培养模式多样化的研究 利用乡土资源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研究
依托古镇资源开发学校文化建设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农村中学生绿色、低碳、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模式的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读书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促进高中生自立自主学习生活和适应社会能力形成的研究 数字化监控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和习俗对校园文化影响的研究 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四格一体”的校本化德育研究 读书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班主任工作管理的实践研究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梯队建设研究
教师校本培训内容、方法途径的实践研究 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各学科渗透德育的形式、方法、内容的实践研究 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农村学校学科渗透德育的形式、方法、内容的实践研究 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 关于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的策略研究 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良好习惯之项目内容、养成方法途径的研究
学分制条件下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中职生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研究
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健康人格培养的研究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导学案教学探究
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因,减负的方法途径的研究——厌学的心理负担 高层次举办中外合作高中课程项目的实践研究 EAP身心训练法在教师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意识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 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研究 高中新课程下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 253高效课堂模式行动研究 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各科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模式的研究 山村中学班主任工作管理的实践研究 当前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基于公平教育视角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培优辅差教学策略研究 学校德育绿色管理模式探究
提高教学与管理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高中新课程标准改革实施中各科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教育教学模式及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 寻找中国语文教学的有效基因
进行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紧密结合生活的物理课堂教学
城市化进程中初中小班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感悟作文”教学研究
开放课程教学流程需求分析
石林彝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业成绩相关性研究 适应就业的课堂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的实践研究 “三学两评”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开发
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因,减负的方法途径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增强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践研究 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创新德育形式的研究
农村中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实践研究
数学意识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
各学科渗透德育的形式、方法、内容的实践研究 农村中小学班主工作——“问题学生”转化的研究 山区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德育教育研究 新课程实施中教法和学法的转变
学 生 英 语 自 学 能 力 的 培 养 策 略 词块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问题,减负的方法途径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基于案例探究式教学方式的研究 高中生公民意识的培养研究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课型的开发与研究 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
提高高中教师激发学生发展潜能的素养的实践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现代学校绩效文化建设研究
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 初中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 素养教育背景下阅读教学新探
“后进生”心理问题及其转化的实践研究 多元价值取向下的教师校本学习研究
创建研究型团队,走科研兴校之路的实践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校本培训的内容、方法与途径的实践研究 提高校本研修实效性的实践研究 小学大课间校本化的实践研究
城乡结合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方法研究
各科校本课程及教材开发的内容、形式、方法的研究
挖掘和利用区域文化资源,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中学历史教学策略的研究 “超越教育”的精细实施与深度推进研究
高中教育教学中帮助中等学生走出学习瓶颈问题研究 数学意识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
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
以“过程思想”引领教学创新的行动研究 绿色、低碳、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研究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普通高中绩效文化建设研究
高中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开发学校和地方特色的校本选修课,促进学生多样性发展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良好语感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读懂学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效性的研究 生态体验下经典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倡导文明礼仪,构建幸福校园
班主任工作管理的实践研究
革命老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 “阳光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的探索
开发学校和地方特色的校本选修课,促进学生多样性发展研究 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与学校德育特色教育研究 信息技术下的高效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 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 高中各科新教学方法、模式研究
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深化探索与成果推广 新课程背景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中学校“强化思想引领,构建精神家园”实验研究 普通高中基于学科教学的实践性学习深化探索
抓两头,带中间,分类推进,整体提升学生素质研究 小学生自主性学习品质的培养研究 中学作文教学的创新研究
新课改理念下新课堂实施策略研究实验
以校本教科研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之策略研究 以金华理学思想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构建与研究 数学探究课堂与数学意识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学校环境文化的校本建构与特色研究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原因与对策 针对不同潜质学生的培养模式多样化的研究 开展天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 高中青年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和规律探索
“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其转化的实践研究 高中生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校数字化管理的研究 数学探究课堂与数学意识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资源的开发 以金华理学思想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构建与研究 动态校本语文课程开发实验研究
以国学教育为载体,创新德育教育形式的有效研究 创办具有自身和地方的特色中小学校的实践研究 “学、导、练”教学方法的行动实验研究 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及教材开发之行动研究 全寄宿学校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研究 借鉴现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规范中小学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证研究 班主任工作管理的实践研究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 青少年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
推进高中新课改,打造“自主教育”办学特色研究 开发音乐美术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多样性发展研究 “小主人”高效课堂改革研究 幸福教育课程实验与研究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农村小学利用地区资源进行德育品牌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以“主题研修”为载体,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实践与研究 “学教练考”教学法研究
分学年自主管理管理模式实践研究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梯队建设研究
学校规范化管理研究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示范研究
边疆地区高中小班化教学实践研究——云南开远一中关于小班化教学的探索 “育人为本”内涵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生活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 “生”“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双主体教育 促师生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
提高小学高段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基于无线网络环境下的移动学习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普通高级中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的校本实践研究 高中生数学意识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
广东省中山市濠头中学“以美育人”办学特色实践研究 提高文化软实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研究 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索中学德育工作创新 ‘乐教乐学’内涵的研究与实践
一般高中多元发展模式建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教与学行为方式转变研究
农村“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其转化的实践研究 教育要多元化 人生化 社会化 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各科新教学模式的探究 高效课堂教学的理论探索与模式构建
创建现代学校管理特色的实践研究
项目化教学在创新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开展环保教育的实践研究 新课程条件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各科新教学方法、模式的研究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知法守法用法意识的实践研究 自制实验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生活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校本行动研究
“自学引导、当堂达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梯队建设研究
建设理解文化与科技教育相融合的特色学校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符合学科特点的小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的研究 小学爱的文化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改变坏习惯与养成好习惯的行为改造之个案研究 育人为本内涵的研究与实践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梯队建设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学生读书习惯养成的研究
农村小学利用校本资源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研究
深度教学模式在初中各学科有效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数学科校本化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
高中新课程课堂自主探究式教学基础知识随堂清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 以发明创造与专利申报为突破口的青少年‘双普’教育模式研究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城乡结合部学校教与学的方法研究 农村高中学校感恩励志教育设计与操作的研究 师范学校生态课堂构建的实践研究
农村小学高年级优秀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生本教育下的快乐学习与自主管理
教师校本培训内容、方法、途径的实践研究 生本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生精神成长与拓展身心潜能的研究 阅读教学1+N 情景体验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各学科渗透德育的形式、方法、内容的实践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中小学教育资源创新应用研究
话语霸权与平等交流—对新型师生观的思考研究 教育均衡发展与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研究 基于文本解读范式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尊重合作并富有超越精神的校园文化创生研究 以学施教'四环节教学策略实践与研究
提高普通高中初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策略研究 利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
攀枝花民族中学课堂对话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我校教育科研的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政企联合创新农村中小学办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三维互动立体课堂'探究与实践 对家庭教育要素的分析研究 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河南省漯河卫校中等专业学校优质课工程研究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重视和创新普通高中体音美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探究与实践 实施照顾差异的反馈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135”自主互动高效幸福课堂模式 诵读经典美文 提升语文素养 园本培训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新农村小学开放教育模式的研究
提高反思能力,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校内专项实训基地的设计与建设的实践研究 开展社团活动丰富学校文化生活的研究 校企合作,教育就业一条龙实践研究 高效性课堂教学的研究
开展“特色活动”培养学生广泛意趣,发展学生能力的研究 为留守儿童打造‘成长乐园’的实践研究
以任务导学单为核心的教学实践研究 对素质教育的哲学思考
高中学生历史学科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开展物理小制作小实验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研究 利用导学案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一、学校教学管理最优化变革研究
1、学校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最优化变革研究;
2、学校教学管理最优化变革研究;
3、特色学科教学管理最优化变革研究;
4、特色学校教材管理最优化变革研究;
5、学校学科均衡最优化变革研究
6、学校教学环境建设最优化变革研究;
7、学校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最优化变革研究;
8、课程教学最优化变革研究;
9、学校考试评价制度最优化变革研究;
10、校本课程开发利用最优化变革研究;
11、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最优化变革研究;
13、幼儿园传统德育最优化变革研究;
14、幼儿园阶段新课程教学最优化变革研究;
15、小学阶段新课程教学最优化变革研究;
16、初中阶段新课程教学最优化变革研究;
17、高中阶段新课程教学最优化变革研究;
18、职业学校教学与就业最优化变革研究;
19、电化教育最优化变革研究;
20、中小学校长科研兴教最优化变革研究
二、教师教育教学最优化变革研究
1、教师队伍建设最优化变革研究;
2、教师提高教科研能力的最优化变革研究
3、教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优化的研究;
4、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最优化变革研究;
5、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优化变革研究;
6、教师教学能力的最优化变革研究;
7、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最优化变革研究; 8.教师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最优化变革研究;
9、教师小班化课堂教学最优化变革研究;
10、教师课堂观察分析的最优化变革研究;
11、青年教师的成长策略最优化变革研究;
12、名校教师的教学策略最优化变革研究;
13、教师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能力最优化变革研究;
14、科研性教师素质自我培养最优化变革研究;
15、教师备课最优化变革研究;
16、教师科研差生班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变革研究;
17、教师复式班课堂教学最优化变革研究;
18、班主任教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优化变革研究;
19、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教育最优化变革研究; 20、教师学分制教科研最优化变革研究;
三、学校课堂教学最优化变革研究
1、课堂教学最优化变革研究;
2、课外辅导教学最优化变革研究;
3、中小学语文教学最优化变革研究;
4、中小学数学教学最优化变革研究;
5、中小学英语教学最优化变革研究;
6、中小学艺术教学最优化变革研究;
7、小学生识字教学最优化变革研究;
8、中学生作文教学最优化变革研究;
9、中小学考试方法最优化变革研究;
10、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最优化变革研究;
11、中小学科学教学最优化变革研究;
12、学分制教科研最优化变革研究;
13、网络教学健康发展最优化变革研究;
1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优化变革研究;
15、学生潜能开发最优化变革研究;
16、校本课程开发最优化变革研究;
17、低年级课堂阅读最优化变革研究;
18、升学段学生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变革研究;
19、小学生作业形式、作业评价最优化变革研究;
20、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庭作业形式,作业评价最优化变革研究;
本课题选项指南仅供参考,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已有的研究基础,另外自行选择子课题。
第四篇:课题备选主题
附件
(一)虹桥一小数学主题课例研究选题征集整理稿
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
1、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2、如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点拨?
3、基于项目的学习课例研究(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设计的学习)
二、教学资源研究
1、如何对有困惑的教材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并提出新的见解?
2、计算教学如何体现数学化思想?
三、教学设计研究
1、关于“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
2、练习课的设计策略
3、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4、关于数学欣赏课的研究
5、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的研究
6、小学数学“除法运算”教学课例分析与研究(乘法运算、面积、周长、体积)
7、小学数学错例分析课课例研究
四、教学过程研究
1、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与价值?
2、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
3、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
4、如何提高课堂反馈的实效性?
5、关于课堂上学生独立作业时间的研究
6、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策略多样化与基本方法之间的关系。
7、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与呈现
8、如何提问能促进学生有效思考?
9、如何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10、如何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说明:2012年《主题课例课题研究集锦》发布在学校“教师工作管理系统——观点报告”上
第五篇:暑期社会实践课题成果
暑期社会实践课题成果
今夏,我队参观了位于浙江省温岭市的江夏潮汐能发电站,从发电原理、工作流程、发展历史、现状前景等方面深入了解了潮汐能发电这种低碳获取电能的方式。
一、发电原理
潮汐发电与水力发电的原理相似,它是利用潮水涨、落产生的水位差所具有势能来发电的,也就是把海水涨、落潮的能量变为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发电)的过程。具体地说,潮汐发电就是在海湾或有潮汐的河口建一拦水堤坝,将海湾或河口与海洋隔开构成水库,再在坝内或坝房安装水轮发电机组,然后利用潮汐涨落时海水位的升降,使海水通过轮机转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由于潮水的流动与河水的流动不同,它是不断变换方向的,因此就使得潮汐发电出现了不同的型式,如单库单向型,只能在落潮时发电;单库双向型,在涨、落潮时都能发电;双库双向型,可以连续发电,但经济上不合算,未见实际应用。世界上第一座具有经济价值,而且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是1966年在法国西部沿海建造的朗斯洛潮汐电站,它使潮汐电站进入了实用阶段,其装机容量为24千瓦,年均发电量为5.44亿度。
二、电站简介
初步弄清楚潮汐能的发电原理之后,江夏发电站的工作人员耐心地给我们介绍了这座发电站。江厦电站虽然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潮汐电站,也是世界第三大潮汐电站,但是其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却并不大。江厦电站的站址最大潮差8.39米,平均潮5.1米,先后安装了6台机组,单机容量从500千瓦到700千瓦,最后一台机组是在2007年10月投入运行,目前总装机容量为3900千瓦。目前国外最大的潮汐能电站法国朗斯发电站,装机容量为40万千瓦,其次是俄罗斯的一座潮汐能电站。江厦电站虽然发电量小,但是能够对沿海尤其是海岛居民用电提供帮助。目前海岛用电成本过高是个难题,如果利用潮汐能这个既便利又清洁的能源,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同时,江厦电站还集发电、围垦造田、海水养殖和发展旅游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潮汐能的选址很有讲究,最好是位于喇叭口形状的海湾,这样更便于发电,江厦电站所处的地形就是这样。另外还有一个好处,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携带的泥沙沿海岸线南下,对电站影响很大,容易造成淤积,江厦电站运转这么多年受到的影响都不大,就是因为正好处在喇叭口的位置,海水通过河口进入电站的库区,从而产生潮头来并网发电。
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尽管目前江厦电站的发电成本要高于一般火电站和水电站,但是积极开发利用海洋能源,将会为未来的能源体系铸造一支新军。
三、潮汐能开发利用的历史
众所周知,浙江省不但潮汐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好,而且一直以来对潮汐能开发利用较为重视。40多年来,我国潮汐能开发利用活动和建设大多发生在浙江省或与该省有关。自1958年以来,浙江省对主要的潮汐电站站址开展了大量的规划设计和选点考察工作,同时陆续建成了一批小型潮汐电站,至80年代中期长期运行发电的尚有4座(占全国一半),而到目前为止仅剩2座(全国3座)。可以看到,浙江省潮汐能开发利用活动,也即我国潮汐能开发利用活动大概经历了4个时期。
1.潮汐能资源普查阶段(50-60年代)
1958年,在我国沿海各省掀起了一股开发潮汐能的热潮,浙江省则以钱塘江口潮汐能开发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资源调查工作。经对全省11处较大港湾和河口进行踏勘后,初步估算得到全省沿海潮汐能资源总装机容量为915.9万kW,年发电量可达227.4亿kWh。
1958年10月,全国潮汐发电会议在上海召开,“钱塘江口潮汐电站建设”成为会议的中心议题,并形成了 “钱塘江河口等大型潮汐电站要抓紧研究” 的会议决议。1959年11月,浙江省将“乍浦潮汐电站”列为钱塘江下游综合治理第二期工程,并把工程初步规划方案正式上报中央。同年12月,该方案被国家计委列入近期建设计划。1960年4月,国家科委和水电部在杭州召开钱塘江河口综合治理开发科技工作会议,制定了1960-1962年科技发展规划,确定了潮汐能开发的9项研究任务,即河口潮波特性、泥沙运动、河床演变、松软地基处理和水上施工技术、水工结构形式,以及低水头大流量水力发电机组型式和机组结构、机组制造的代用材料等方面的研究。1961年,因遇自然灾害,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科研规划实施进程推迟,潮汐电站建设项目也趋于停顿。
但从全国来看,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从广东到山东沿海还是建成了一批(约40余座)小型潮汐电站,总装机容量达583kW。浙江省在这一时期也建成了几座小型潮汐电站,至今有据可查的有汛桥(临海)、沙山(温岭)、清江渡(乐清)、双合(岱山)和铜盆铺(鄞县)等5座潮汐电站。这批电站装机规模均很小(一般几十千瓦),机电设备简陋,水轮机转轮为木制,发电机多为感应电动机改装。其中长期运行的仅有沙山潮汐电站一座。
2.潮汐能资源开发论证阶段(70年代)
70年代浙江省潮汐能开发活动,主要围绕着江厦潮汐试验电站的选点、规划、设计和建设进行。
1970年7月水电部批示该部驻浙第十二工程局,“对潮汐能资源进行查勘提出规划,选择试点工程,搞好勘测设计工作。”1972年3月水电部第十二工程局在提交的《乐清湾综合开发技术经济调查报告》中,提出了开发乐清湾潮汐能资源的4个比较方案。其中第一方案,即现在的江厦电站方案;第四方案为江岩山至漩门港以内库区一次性开发方案。经技术经济比较,考虑到试验电站的规模和投资,最终确定江厦港作为我国潮汐试验电站的首选站址。1972年3月,国家计委批准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工程,并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次年4月,试验电站工程在温岭县地方在建的七一塘围垦工程的基础上开工建设,至1978年土建工程竣工。
在这一时期,浙江省除开始研建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外,沿海各县还先后建成一批小型潮汐电站,它们是象山县的高塘、岳浦、吉港、兵营,玉环县的海山和洞头县的北沙等6座。这批电站多数建在当时大电网未达到的孤岛和边远沿海地区,装机规模都在150kW以上,但长期运行发电的仅有海山和岳浦站。
由此可见,浙江省在五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建成的两批小型潮汐电站,总数有11座之多,但大都在建成不久即废弃。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两批电站建设均处在“大跃进”和“文革”时期。而且,建站前对自然环境条件调查不充分,论证不足,建站后又出现库区泥沙淤积严重,水轮机等设备简陋、质量低劣,对海水腐蚀、海生物污损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更没有处理好电站与排灌、通航的矛盾,以及对间隙性潮电未能采取补救措施,用户感到使用不便等问题,从而导致这些电站在建成后不久就陆续关停废弃。
值得一提的是,处于乐清湾和象山港的沙山和岳浦潮汐电站,是当时建成的11座电站中运行时间最长的2座,直至80年代中期大电网到达后,才因设备陈旧、经济效益低下而停止运行。
3.国家试验电站建设阶段(80年代)
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开始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但能源供求矛盾日趋突出,故国家决定重点加速发展农业、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基础产业。于是,潮汐能开发利用开始受到我国沿海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浙江省潮汐能开发同样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主要围绕着江厦潮汐试验电站的建设和万千瓦级潮汐电站的前期工作展开。
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建设
1980年5月底,江厦潮汐试验电站经过近7年的建设,第一台由我国自行研究设计制造的500kW灯泡型贯流式双向潮汐水轮发电机组试运行成功。1983年,原国家科委将江厦潮汐试验电站的研建列为国家“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85年12月,江厦潮汐试验电站5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为3200kW,设计年发电量为997万kWh。1986年1月,由原国家科委和水电部主持,在浙江省临海市召开了江厦潮汐试验电站科技攻关项目评审会议。评审委员会对电站取得的技术成果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给予了高度评价。1987年,江厦潮汐试验电站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万千瓦级潮汐电站选址前期准备
在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建设期间,浙江省科协组织下属12个学会、研究会的30余名高中级科技人员,于1983年5月,开展了万千瓦级潮汐电站的选点考察,并推荐位于象山港末端的黄墩港峡山坝址方案作为万千瓦级潮汐试验电站站址。经初步估算,该站址可装机容量可达5万kW,年发电量为1.3亿kWh。至于乐清湾潮汐能资源开发,专家们认为它是大型潮汐电站的理想站址,但因规模大,涉及面广,应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就潮汐能、港口、水产和土地四大资源权衡利弊,统筹规划协调后,方能提出综合开发方案。1984年7月,原国家科委海洋组也曾组织国内专家,对浙江省象山港内的黄墩港和乐清湾,以及福建省连江县的大官坂和平潭县竹屿口等站址进行了一次联合考察。专家们一致认为,浙江省的黄墩港潮汐能丰富,泥沙淤积不明显,建站与航运、海防、围垦等矛盾不大,海上建筑物只需建造一座2km长的大坝,即可形成发电水库,该站址可进行内容广泛的潮汐能开发和综合效益的科研工作,可为大型潮汐电站提供科学依据。缺点是工程量大、投资多、短期不易见效。建议浙江省对健跳港和铁港(狮子口)站址再做工作,并与黄墩港对比后提出一个最佳站址。
于是,在1984年9月,浙江省科委又组织了一次三门湾健跳港潮汐能开发专题考察。专家们经过对该港内黄门峡、锁木渡、凤凰山、罗城和龙江等坝址的实地考察,以及分析对比后提出:处于健跳港内中段的凤凰山和锁木渡坝址对下游港口影响较小,可装机2.0-2.5万kW,容量适中,与黄墩港坝址相比具有潮差大、投资小、施工期短等优点,近期实施的可能性较大,故建议对此站址先期进行可行性研究。
1985年春,浙江省科委把健跳港潮汐电站可行性研究列为该省重点科研项目。并于1988年8月提交了“健跳港万千瓦级潮汐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凤凰山为电站坝址,装机容量为1.5万kW,年发电量为4500万kWh,工程总投资1.172亿元,施工期4年。工程建成后对环境影响较小,库内无淹没损失,筑坝后可以便利库内两岸交通,且可为今后大型潮汐电站开发提供经验,故认为该站具有开发建设价值。
4.万千瓦级潮汐电站选址阶段(90年代)
90年代从国际到国内都呈现了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大好环境。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要求各国,为了保护环境,限制有害气体排放,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我国政府承诺承担义务,并最早提出旨在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21世纪议程》。国家计委、科委、经贸委及水利部、电力部、农业部和海洋局等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沿海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均在有关规划、计划中提出包括利用海洋能在内的开发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和措施。而潮汐能资源量比较丰富的浙江和福建两省,其开发积极性更高,在上级主管部门和专业单位的支持下,开展了万千瓦级潮汐电站选址的前期工作。
1991年9月,电力部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了浙闽沿海潮汐电站规划选点工作,从全国潮汐能第二次普查[5]获得的浙闽沿海数十个万千瓦以上的站址中,筛选出11个条件较好的站址(其中有浙江省的黄墩港、狮子口、岳井洋、健跳港和乐清湾等5个站址),进行了重点规划设计,经技术经济指标分析比较,推荐健跳和狮子口分别作为万千瓦级和10万千瓦级潮汐电站近期开发项目。
1999年,国家电力总公司华东勘测研究院受浙江省电力局委托,完成了健跳港潮汐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提出该站址是我国当前条件下适宜开发的最佳潮汐能资源利用区。并进一步推荐锁木渡为坝址,开发方式为单库单向落潮发电,初选装机容量为2万kw,年发电量为5000万kwh。
然而,值得遗憾的是,由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并经多年反复勘测、论证完成的“浙江省三门县健跳港潮汐电站(万千瓦级)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依然束之高阁,至今未予评审。
四、潮汐能发电的现状和前景
目前人类社会消耗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煤、石油和天然气。排放的大量有害有毒物质,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同时,地球上这些资源的储存量是有限的。面对能源与环境的双重挑战,研究开发利用清洁和可再生的新能源已在世界发达国家兴起。因为潮汐能有着清洁,能量来源广而且蕴含量巨大等特性,它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目前各国政府都在采用鼓励政策开发再生能源。潮汐能发电有许多优点:潮汐能是一种清洁、不污染环境、不影响生态平衡的可再生能源。潮水每日涨落,周而复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完全可以发展成为沿海地区生活、生产和国防需要的重要补充能源;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可靠能源,很少受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全年总发电量稳定,不存在丰水、枯水期的影响;潮汐电站不需淹没大量农田构成水库,因此,不存在人口迁移、淹没农田等复杂问题。而且可用拦海大坝,促淤围垦大片海涂地,把水产养殖、水利、海洋化工、交通运输结合起来,大搞综合利用等。
浙江省海岸线曲折,多海港、河口和岛屿,且处在强潮地区,因此蕴藏着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据上世纪80年代普查成果统计,浙江省可开发的潮汐能资源装机容量为879.8万kW,站全国总量的40.8%。可提供年发电量达263.94LkWh,占全国总量的42.7%。我国是世界上潮汐能丰富的国家之一,潮汐能开发已有40多年的历史,建成并长期运行的电站有8座,总装机容量6120kW,但我国的潮汐电站规模都较小,即使是号称亚洲最大的温岭市江夏潮汐实验电站,其总装机容量也只有法国朗斯潮汐电站(24万kW)的1175。我国的一些沿海地区具有建设大型潮汐电站的资源优势。因此,在潮汐能丰富的滨海地区如福建、浙江、江苏3省和上海市沿海,建立大型潮汐能发电站是大势所趋怕1。浙江潮汐能蕴藏量约占全国的一半,具有建设中、大型潮汐电站的条件。据勘察,浙江可以建造IOMW级潮汐电站的理想站址就有十多处,潮汐能可开发装机容量达891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63亿度。规划在乐清湾、象山港、健跳港建550MW、50MW、30MW的潮汐电站。浙江省潮汐发电的兴起要追溯到1958年。主要兴建了临海讯桥、温岭沙山、乐清湾江渡岱山双合及铜盆铺等地的小型潮汐发电站;对杭州湾巨型潮汐发电站也开始组织前期研究和规划。现运行的潮汐能发电站主要有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和海山潮汐电站等。
潮汐能发电要突破的难点在大力发展潮汐能发电,就要克服潮汐能发电的局限性,主要有:潮差和水头在一日内经常变化,在无特殊调节措施时,出力有间歇性,给用户带来不便。但可按潮汐预报提前制定运行计划,与大电网并网运行,以克服其间歇性;潮汐电站建在港湾海口,通常水深坝长,旌工、地基处理及防淤等闯题较困难。故土建和机电投资大,造价较高。潮汐电站是低水头、大流量的发电形式。涨落潮水流方向相反,水轮机体积大,耗钢量多,迸出水建筑物结构复杂。而且因浸泡在海水中,海水、海生物对金属结构物和海工建筑物有腐蚀和沾污作用,放需作特殊的防腐和防海生物粘附处理等。潮汐发电站又有投入的资金高,然而一旦落成,潮汐能电站将给浙江省以至全国带来巨大财富的特点。另外,虽然江厦潮汐发电站规模在世界上占第三位,但是由于是试验性潮汐发电站,设计时预计每年发电量为1047万kWh,而实际完成60%左右,能量转化效率不高,而且应用的潮汐
涡轮机技术含量较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长一段差距。如今面对世界能源短缺的现实情况,浙江省也和全国一样,由于工农业生产加速发展而导致电力短缺。在探索发展能源新路上,潮汐能和其他新能源一样,已受到很大重视。浙江省是潮汐能利用资源富集的省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目前浙江省潮汐发电工程还处在规模建设的前期试验阶段,而且出于资金和技术两个瓶颈问题约束,呈波浪式势态发展。要使潮汐能资源开发规模跃上一个台阶,一方面,在经营和技术改革上,要做好规划方案,提高电站建设的质量及经营管理水平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国外已有潮汐能发电技术的研究以及开发的对潮汐能利用的新技术。我们可以积极借鉴英国、瑞典等潮汐能发电技术相对成熟国家的新技术,例如新型的潮汐发电装置、水下潮汐电站等。并且应自主研发出该方面的新技术,发展浙江省的潮汐能发电事业,争取成为引领潮汐能发电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
另外,在筹资的问题上,可以除发展以外,开发海上养殖、围涂、旅游和交通等方面,以增加对新技术领域的开发的资本。政府也应加大给予潮汐能利用的开发优惠条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如税收减免和电价补贴等优惠政策来吸收投资者,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电力竞争,使投资者更注重技术和管理的改革。这样,使得浙江省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和积极的技术开发,从而实现潮汐发电在本省更快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