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基层调研中的难题

时间:2019-05-15 11:2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化解基层调研中的难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化解基层调研中的难题》。

第一篇:如何化解基层调研中的难题

如何化解基层调研中的难题

作者/ 韩立坚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把是否坚持调查研究提到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高度加以论述和倡导,调查研究之风在全党进一步兴起。在实际工作中调研工作的开展并不平衡,存在着上热下冷的状况,一些基层领导并没有把调查研究摆上应有位置,这也是这些地方领导工作比较薄弱、领导水平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所在。基层调研为何那么难?应该如何化解调研中的难题呢?本文就此作了些研究与思考。

基层调研为何那么难?

基层领导是党和政府组织领导体系的基础,与群众接触最频繁,在调查研究工作中有着距离近、成本低、效率高等天然优势。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基层调查研究却很难。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不重视,基层调研难以摆上位置。虽然我们党历来强调调查研究,但不少人认为调查研究是高层领导的事,与基层关系不大。一是认为基层的任务主要是执行,不需要调研,上级一声令下,下级闻风而动就行了。上级对下级的工作要求也常常是“不问过程,只看结果”,听汇报只听怎么行动、有多大效果,很少征求基层意见,听取基层的声音,有的连基层的调研报告都不愿意看。这种只重命令、不重问计的工作态度,压抑了基层调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认为熟悉基层情况,调研是多此一举。有的领导觉得本地区本部门就那么大摊子,对多大规模、多少资源了如指掌,与群众接触也多,有什么情况不了解?即使下去调研,也是带着已有的框框,找一些数据和事例填充而已。与群众座谈,也是指示多、布置多,征求意见少,对不同观点甚至持反对态度。有的则把调查研究理解为“做文章”,只是发表发表装点门面,根本不注重调研成果的运用,实际工作还是遵循自己固有的那一套。三是拍脑袋办事,不习惯调研。工作中遇事不与群众商量,不认真研究和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凭主观意志和个人好恶办事。为了所谓“政绩”,即使劳民伤财也在所不惜。例如城市建设中大量的拆了建、建了拆,造成不应有的浪费和折腾;在招商引资中大量的低产能项目结构雷同、重复建设;在兴办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流转中只注重行政手段,而未能抓好典型,引导和帮助群众克服困难。正是由于没有把调查研究摆上应有的位置,一些地方经济工作才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工作不求新,基层调研难以形成风气。从调查的情况看,一些基层领导不重视调查研究,与因循守旧的精神状态密切相关。主要存在这样几种倾向:一是老一套,把工作视同交替轮回的四季,去年是怎么做的,今年还是怎么干,在研究和部署工作时,至多根据上面要求和外面形势,把数字、口号、提法变动一下,工作谈不上什么创新。二是应付式。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是应付上级检查,得过且过,许多问题能拖则拖。例如对待上访问题,不是把群众信访看作听取民声、了解民意的窗口和平台,以解民难、平民怨、赢民心,而是派人截访,什么问题也不解决,只求一时息访。三是等靠要。随着国家扶贫开发力度的加大,许多贫困地区面貌得到了根本性改变。与此同时,一些基层领导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他们不是通过深入调研找准制约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症结,思考和寻求发展对策,紧紧抓住扶贫机遇有一番大的作为,而是把发展的基点和希望全部寄托在上级和外部帮扶上,对上级汇报工作不是讲自己有什么举措,而只是要钱要物。大量的非耕地资源不去深度开发,而是年复一年等待上级扶持,群众称之为“抱着金饭碗讨饭吃”。没有求新求变的强烈愿望,自然难有开展调查研究的内在动力。

三、作风不扎实,基层调研难以真正开展。一些地方长期存在着一些不好的倾向。一是跟风。工作随大流,往往一阵风。上级提倡了,外面有人搞了,自己也跟着搞,不问为什么这样搞,有什么好办法,怎样才能真正做好。例如有些地方搞设施农业,一搞一大片,只图数量,只求表面上轰轰烈烈,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农资供应和购销服务等却很少研究和过问,以致有的蔬菜大棚荒草丛生,有的改种传统粮食作物,亏损拆毁,不但严重浪费国家扶持的钢材和薄膜等物资,而且严重挫伤了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的积极性。二是走形式。抓工作就是几个点、几条线,装扮盆景,目的在于“打造形象”,取悦领导,而不是坚持点面结合,把点上的经验推到面上,促进工作的整体提升。三是造假。汇报工作看场合、看气氛,典型有反有正,数字可大可小,随机变化,特别是难以稽考的CDp、人均收入、工业投入乃至外资到账、入库税收等,不断水涨船高,弄得国家统计部门难以掌握真实数据。在这种不良风气影响下,还需要什么基层调研?又怎么能搞好基层调研?

四、环境不宽松,基层调研难以实事求是。与基层一些领导接触,他们反映调查研究有三怕:一怕影响地区形象。调查研究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实事求是,离开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不但不能成为决策的依据,而且会误导决策。因此,调查研究不但要认真总结成绩,而且要指出客观存在的问题。一些基层领导对剖析问题有顾虑,有的只是蜻蜓点水似的写几句无关痛痒的话,有的干脆只唱颂歌,把调查研究搞成了评功摆好,变成了抬轿子,有的甚至把问题说成了成绩,混淆了是非。二怕上级抓住辫子。上报的材料一般正面典型为多,负面材料则较为少见,所以上报负面材料很容易引起上级重视,如果被列为反面典型,基层可能承受难以想象的压力。因此,基层领导工作中非常缺乏有一定深度的典型调研,即使配合上级领导和部门调研,基层也不愿意完全展示真实的一面。三怕得罪有关方面。在基层调研中,由于怕得罪有关领导(包括前任)和有权部门,即使发现一些问题,也很难实事求是地指出。这种选择性的调查研究,效果必然大打折扣,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

那么,该如何从基层实际出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一、增共识,把调查研究作为基层领导工作的基本方法。基层调研仅靠一般号召和简单行政手段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引导基层重新认识调查研究,形成新的共识。第一,基层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党中央提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并规划了两个100年的路线图,这是前无古人又无先例的伟大事业。要实现这一伟大构想,处于最前沿的基层领导就必须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研究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学习可资借鉴的新经验,寻求能够突破的新路径。在基层岗位上,无论你的阅历多么丰富,领导艺术多么高超,都没有老本可吃,都必须兢兢业业搞好调查研究。第二,基层工作的职能决定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调查研究。基层工作的主要职能是落实和执行决策,但并不是不需要决策。实际上如何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出发,如何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来决定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就是一种决策,是执行上级决策的决策。执行的过程也是一种决策的过程。无论执行还是决策,都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包括基层在内的所有领导工作的必备手段。第三,基层工作的要求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合格的、称职的、优秀的基层领导工作者,必须有一种实干精神。而这种“实干”不仅仅是听命令、肯负责、能吃苦,还必须重视和善于开展调查研究,在工作中能够有所发现和有所创新。基层领导必须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基本功,做到视野开阔、充满底气、善于开拓、不辱使命。

二、转作风,把调查研究作为基层领导工作的传家宝。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重视和搞好调查研究,就必须切实转变基层领导作风,做到“三个尊重”。一要尊重群众。习近平同志指出: “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树立牢固的群众观念,自觉放低身段,打消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改变下车伊始哇啦哇啦、自以为是指手画脚的恶习,牢固确立以民为师的意识,虚心听取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自觉求教于民。二要尊重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调查研究的重要基础和源泉。调查决不能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上网络,坐在办公室关起门来研究问题;不能满足于自己的老印象,一知半解就浅尝辄止;更不能满足于主观成见,想当然拍脑袋。调查研究既要有目的、有计划、有主见,又不能带着主观框框去曲解、图解实践,不但要“身入”,而且要“心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掌握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三要尊重科学,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敷衍,一定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社会发展较快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既要解剖点上的问题,又要掌握面上的情况;既要听顺耳的话,又要听逆耳的话;既要敢于坚持真理,又要勇于修正错误。对于一些负面的东西,既不能回避,更不能打棍子、抓辫子,而要鼓励群众讲真话。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

调查研究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基层领导必须认真学习、认真实践,不断提升调查研究的能力和水平。要认真学习基本理论。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学习中央的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学习本地和外地包括国外的新鲜经验,学习有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前沿知识,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努力使自己在调研工作中有一个较高的理论视点和宽阔的研究视野,要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调查研究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我们不但要调查好,搞好量的分析,而且要研究好,实现质的提升和飞跃。那种只满足于一个大概印象,连笔记都懒得记,不作深入研究和思考的调查研究,只是徒具形式,于事无补。在调查研究中一定要注重和善于用调查研究之矢,射经济社会发展之的,服从和服务好我们的小康和现代化建设大业。调查研究的方法要与时俱进。在运用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有效方法的同时,要适应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新形势,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努力提高调研的效率和科学性。基层特别要注重和善于发挥与群众接触密切的优势,通过社会网络论坛、群众信访渠道、服务乡村和企业、结对帮扶等多种途径,利用与群众接触的各种机会,了解和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愿,更好地摸实情、懂实务、办实事,使调查研究常态化、便捷化。

四、建规范,把调查研究作为基层领导工作的铁制度。开展调查研究,不但需要基层领导高度自觉,而且需要结合基层工作特点,建立和坚持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加以规范。一是调研论证制度。基层领导,对工作中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问题,必须坚持不调研不决策、先调研后决策的制度,通过听证、论证、公示、座谈等多种形式,从根本上消除拍脑袋决策现象,使决策过程成为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集中群众智慧的过程,成为凝聚民心的过程。二是调研工作制度。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2010年印发的《关于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意见》,规定省部级、市县级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每年分别不少于30天、60天。基层也应陔建立切合基层实际的调研工作制度,调研工作时间应该远远多于对于上级领导规定的时间,决不能以会议多、工作忙为理由而有所压缩。三是蹲点调研制度,蹲点调研、解剖麻雀是过去常用的一种调研方式,在信息化时代依然管用。要注意选择问题多、困难大、矛盾集中的乡村、社区和企业蹲点调研,倾听群众心声,找准问题症结,谋划发展对策。四是专题研讨制度。选择本地区、本部门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组织专题调查和研讨,可收到加强基层交流、集中基层智慧、听取基层意见、培养和选拔基层人才的多重效果。五是学习培训制度。实施任前培训、任中轮训制度,组织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交流,介绍经济和社会发展前沿信息,帮助基层领导不断提升思想理论水平和调研工作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沿海工业园管委

第二篇:用幽默化解难题

用幽默化解难题

威廉•D•埃利斯

在面对生活中较为激烈的冲突时,我们中有许多人因采用直截了当的回击而败下阵来,而来点幽默,也许就能使我们赢得胜利。就拿我的一位年轻朋友来说吧,他因上班迟到,收到了一份最后通牒。就在这之后不久,他又在上班的路上遇到了交通堵塞。尽管萨姆以往迟到了总会有个正当的借口——家里有人得了重病——可是这次,他认定这个惯用的借口再也不会奏效了。他的上司也许正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在演练着开除他的演说词了。

上司确实如此。萨姆9点35分走进了办公室。办公室里如同更衣室一般安静,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地工作。萨姆的上司朝他走了过来。突然,萨姆强作欢笑,猛地伸出手来,说道“你好!我是萨姆•梅纳德,我现在申请在35分钟之前刚刚空出来的那份工作。疾足者能先得吗?”全屋里的人哄堂大笑。上司忍着笑,走回自己的办公室去了。萨姆运用了唯一能获胜的工具——笑声,保住了他的那份工作。

在处理我们生活中难以应付的局面时,幽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但却又常常被忽视了的手段。它可以用来解决分歧、表示道歉、说“不”、进行批评、让别人根据你的要求做事又不丢面子。对于某些工作来说,幽默是唯一能获胜的工具。它是讨论敏感话题的一种办法。在讨论太敏感的话题时一本正经地对话,可能会引起激烈冲突。例如,许多人都认为电视喜剧演员,如今为了种族间和宗教间的相互包容所起的作用,比其他任何论坛的人都更大。

幽默通常是防止小误会升级到大问题的最佳方法。最近,我的一位邻居在妻子开车送他去机场的路上,与她发生了一点口角。上了飞机后,他感到很痛苦,知道妻子也很难过。当他妻子两小时后回到家时,接到了一个长途电话。“受话人‘Mrs.I.A.Pologize(夫人,我道歉)’,”接线员拖长声音说道,“名字的拼写为P „。”一眨眼功夫,电话线两端的人的整个一天由阴转晴。

一位思维敏捷的英国女主人举行一个正式晚宴,宴请八位贵宾,希望取得他们对一个大型慈善活动的赞助。那时英国盛行简朴,所以她派孩子们端菜送饭。她知道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当他儿子像走钢丝一样小心谨慎地端进一只很大的烤火鸡时,真的发生了一件事情。男孩很顺利地用胳膊肘推开餐厅的双开式弹簧门,但是门又反弹了回来,把鸡撞到餐厅的地板上了。

那男孩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客人们盯着自己的盘子看。女主人只是转过头来,微笑着对儿子说道:“不要紧,丹尼尔,把它捡起来,拿回厨房就是了。”——她吐字非常清楚,所以儿子会领悟她所说的意思,——“把另一只拿来。”

一个眼神,一句幽默,饭桌上令人脸红的尴尬场面很快就变成了心照不宣的乐趣了。

幽默之所以能消除敌意的对抗,其力量在于无言的承诺:“我的朋友,你让我脱身,我也让你走人。”其诀窍就是权当你的对手是心怀好意,微微一笑——适可而止。擅长此道的加拿大总督罗兰•米切纳,去视察一所公立学校时,遇到了正在罢工的维修工人设置的一条气势汹汹的纠察线。如果他从纠察线前退缩回去,就会严重损害总督府的形象;如果他越过这条线,可能一下子就会让政府陷入棘手的劳工争端问题。

他在考虑这事的时候,更多的罢工工人聚集起来,拦住了他的去路。突然,他脸上的那一点灰白胡子向两边微微一翘,像柴郡猫一样咧嘴笑道,“你们都出来看我,真是太好了!”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回响,“谢谢你们。我们可以进去了吗?”纠察线向两边分开了。当纠察队员们开始咯咯笑的时候,总督正迈着大步,轻快地踏上了学校的台阶了。

以后当你陷入有关种族问题的尴尬境地时,借鉴欧洲共同市场的外交代表们的作法。在历史进程中,几乎每一个成员国都曾遭到至少一个其它国家的入侵或背叛,所以共同市场之间的相互和谐必须不断地得到巩固。有一种方法就是对民族特征的调侃。最近,一位刚到共同市场布鲁塞尔总部的代表自我介绍说他是瑞士(无海之国)的海军部长。大家听了都笑起来了。

这位瑞士代表反嘲道,“嗨,为什么不行?意大利(无财之国)不是还有财政部长吗?” 当然,幽默通常不仅仅只是笑笑而已。当幽默以更为巧妙的形式出现时,就具有特洛依木马的特性:没人会提防它;我们接受它,只是因为它看上去有点像个小小的木制玩具。然而,它一旦进来了,就能在城市内引起改革、反叛和抵抗。例如,有人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人挡住了德军的占领,除了英勇的英国皇家空军以外,还有英国式的幽默也起了很大作用。举一个例子就足以说明问题:这个著名的故事说的是一位妇女在伦敦遭轰炸期间,最后被人费力地从被炸成瓦砾的家中救了出来。当问她“你丈夫在哪儿?”时,她掸掉满头、满胳膊的砖灰,回答道,“正在利比亚打仗呢,那个胆小鬼!”

当生活把我们逼到绝境中时,我们首先要问的一个问题或许就是,“我们可以用笑声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肩负重任之人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重大问题——而且通常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美国陆军参谋长乔治•C•马歇尔将军努力让当时尚未准备好的美国参加二战时,在就哪一方面最需要支持这一问题上,他遭到了最高统帅的激烈反对。马歇尔觉得我们最需要的是高度机械化的地面部队,而海军出身的罗斯福总统则认为我们主要的需要是一支强有力的海军部队,另加一支大规模的空军部队。在与总统越来越激烈的争论中,马歇尔据理力争,并开始酝酿更强有力的反驳。最后,在一次异常激烈的会议上,一贯板着脸的马歇尔挤出一丝笑容,笑着说道:“总统先生,您最好还是不要把海军说成‘我们’,把陆军说成‘他们’吧。”

罗斯福从眼镜上方审视了一下马歇尔,然后突然大笑起来。很快,他更加客观地研究了马歇尔的建议,终于采纳了加强地面部队这一方案。

有时候,幽默不仅仅能避免争论,挽回面子或者保住工作;它还能挽救生命。维克托•弗兰克尔是个精神病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囚禁在一个德国的集中营里。随着幸存的囚犯人数越来越少,囚犯的生活条件越来越恶劣,弗兰克尔和他最亲密的难友极力寻找办法来求生。在这些侮辱人格的集中营中,除了营养不良、劳累和疾病以外,因绝望而自杀是最大的杀手。

作为一个精神病学家,弗兰克尔知道幽默是人最好的求生武器之一,因为它能让人远离恐怖,即使是片刻的远离也好。于是,弗兰克尔制定了一条规则,他和他的朋友每一天必须编造一个有趣的轶事讲给对方听,特别是讲一些他们获得解放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受到这种藐视一切的笑声的感染,其他人都被吸引住了。一名饥饿的囚犯预言说将来他可能会出席一个盛大的正式宴会。当汤被端上来时,他会打破礼节,哀求女主人说,“从最下面捞吧!”

如果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幽默能成功地运用的话,那么你我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不能用它来解决的呢?

第三篇:如何化解靠天吃饭难题?

如何破解靠天吃饭难题?

8月7日,立秋,这一天的到来,意味着夏天的正式结束。然而,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夏天似乎太长了,说它长,是因为高温、闷热的天气持续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今年的夏天又似乎太短了,说它短,是因为本该雨量最为充沛的夏天,竟然在多个地区同时闹起了雨荒,降雨的日子是那么的稀少,显得夏天是那么的短促与匆忙。

据悉,目前全国已有12个省份受到不同程度的旱灾,受灾农田面积已达5800万亩,并且旱情仍在蔓延。据农业专家介绍,旱情期间,我国黄淮、华北、西北大部分玉米处于喇叭口期,水稻处于孕穗期,正是需水临界期,生长发育快,需水量大,目前持续的旱情已造成局部地区作物生育进程受阻,受灾农田正面临着减产甚至绝收的风险。

这一现象表明,我国粮食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改变,同时也折射出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脆弱。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破解中国农业靠天吃饭这一难题呢?

加大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河南是今年旱灾的重灾区,据河南省民政厅报告,截至8月7日9时,河南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1580.4千公顷,其中绝收74.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0.1亿元。

虽然河南旱情严重,但各地情况并不相同。记者调查了解,豫北因灌溉条件较好,多数县市玉米生长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反观豫南地区,由于农业灌溉条件差,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不足,此次旱灾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尤其严重,部分县市玉米几乎绝收。

要想改变“连年旱连年灾,连年灾连年减”的怪圈,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完善排灌、排涝、防洪堤等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农业基础设施。只有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才能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局面;只有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水平,才能为农业生产建起牢固的保障线;只有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才能降低自然灾害影响、提高农民抗灾减灾能力。

转变方式,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

在干旱时节,提高农田的灌溉用水利用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曾有分析人士表示,用大水漫灌方式进行灌溉,一亩地一次要用100立方米水,一季作物一般要浇4遍,也就是400吨,如果改用喷灌,100立方米就可以解决;若用地灌,那就更加省水了。由此可见,破解靠天吃饭难题,很重要的一个举措就是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要想在防范自然灾害中占得先机,利用科技手段发展现代农业是必然的选择,节水灌溉

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传统农业主要依赖资源的投入,而现代农业则日益依赖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投入,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的先导和发展动力。然而,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普遍存在科技成果应用少、科技转化率低、农民科技素质差等问题,如何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农民的科技素质就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如何才能借助科技的力量发展现代农业防范自然灾害?分析人士指出,政府需要加大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对农民在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帮扶力度,帮助农民掌握科学、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同时,还要加大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力度,大力推广高效新品种,发展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广泛开展病虫综合防治、抗旱增产等技术。

利用科技发展现代农业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我国农业生产靠天吃饭难题的必然选择,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提供保障,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

据统计,自然灾害每年给中国造成1000亿元以上的经济损失,受害人口2亿多人次,其中农民是最大的受害者。那么,如何才能减轻农民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不可抗力带来的经济损失呢?如何才能使农民迅速恢复再生产能力呢?

农业保险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选择。作为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维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法宝,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致经济损失提供补偿,它对防范化解农业生产风险,提高防灾抗灾和灾后恢复能力,实现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目标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意义重大。

从国外农业发达国家情况来看,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能达到实际收益的80%至90%,但我国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还比较有限,并且还存在着对政府补贴依赖性过强、市场化运作不足、险种单

一、参保率不高等问题„„

要想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继续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推进完善配套法律法规、推动农业保险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健全服务网络,建立科学有效的农业风险分散和管理机制。只有不断提高农业保险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中国的农业保险体系才能真正成为防范农业灾害风险的利器。

综上所述,破解农民靠天吃饭难题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集中国家的力量发挥集体的智慧,需要我们调动一切可供利用的技术、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需要健全农业保险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地保障。只有切实做到这些,我们方能摆破解靠天吃饭这一难题,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增强农业生产的基础,为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化解社保费清欠难题

化解社保费清欠难题

——衢州创新模式提高社保费征管质量纪实

一粒沙不能建起一座高楼,一滴水不能灌概一亩农田,可是百川纳于海,则可以荡涤旧物,注生新洲。社会保障是一项关乎国运、惠及子孙的事业,我市也着力架起利国利民的社会保险彩虹。

社会保障体系,让千家万户沐浴在公共财政的阳光之中。为了阳光普照,个中也有曲折,前行的道路有着一个个需要迈过的难题。当社保费在1998年交由地税部门征收之后,社保费的欠费管理始终是摆在前面的一道难过的“坎”。衢州地税人正是清醒地看到了这个难题,他们以持之以恒地精神、不屈不挠的作风、开拓创新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化解社保费清欠难题的新路子。

创新与坚持,成为走好这一条科学发展之路的重要因素,衢州地税正是从全心全意为了提高社保费征管质量的理念出发,重视源头上的分析,多举措有效清欠并不断完善清欠方法,从而对加强社保费欠费管理方面进行有力的探索。

“努力与汗水叠加,创新与探索并重”,几年的时间,衢州地税的社保费清欠工作绽开了喜悦之花。从2002年衢州地税局规费处成立时欠费余额占当年征收额比的16.5%,到2008年底压缩到了0.97%。而为了这一个数字,衢州地税仍在默默地努力„„

重源头:摸清底数寻对策

社会保险费,关联千家万户,情系百姓民生。但在执行过程中,全社会也要营造这样的认识——社会保险制度实行权力义务对等原则,也就是劳动者在享受社会保险权利的同时,必须依法履行一定的社会保险义务。

地税机关承担着征收社保费的主体地位,征收社会保险费是必须履行的一项重要职责。欠费的管理、清缴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税务机关社会保险费征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追本必须溯源。社保费原由社保部门负责征收管理,自1998年10月起逐步移交给地税部门征收。移交初始,地税部门接收了社保费欠费数据,包括社保部门在向地税部门移交前就已形成的大量死欠。

细细地分析这部分死欠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正处于企业改制高峰期,大量改制、破产企业应缴而未缴的社保费,在社保部门的数据库中均列为欠费数;二是社保部门一直以来对参保人数采取每年下达任务的方式来展开扩面工作,而实际上如按当时的征缴模式,很难真正完成每年省里下达的扩面任务,以致每年累积的虚数形成了很大一笔欠费额。据统计,衢州社保部门向地税局移交的数据中,这一类的陈欠就达2000余万元。

与此同时,社保费前期欠费清理工作缺乏相应手段,力度也不够。地税部门接手社保费征收,先后经历了代收、被动征收、主动征收等阶段。在代收、被动征收阶段,由于社保费征管法制不完善,地税部门也尚未确立征收主体地位,对于应征的各项社保费,每月只是由社保部门发送数据,地税部门被动去收,至于收了多少费、征收到什么程度、存在着多少欠费、如何实施清欠等这些问题,缺乏执行的刚性和相应的手段。

除了部门之间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合,导致地税、社保和参保单位与个人的信息脱节、工作烦琐、效率低下。人手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因为基层地税征管人员少、工作量大等原因,清理欠费的力度显得不够,客观上导致大量缴费人不按时缴纳社保费。从衢州地税接手征收至2002年底,欠费累计余额不断增加,达到了0.37亿元,占到当征收费款2.23亿元的16.59%。

除了企业欠费之外,从目前的欠费构成看,灵活就业者的欠费占总欠费额的70%以上。而不得不看到,现行社保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部分缴费人缴费意识不强。因为我国的社会保险事业起步较晚,作为五大保险主险种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非是全部就业期内均需缴费,而只需交足15年保费,到达退休年龄后即享受相应待遇。特别是在《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前,只要缴足15年,缴费基数的高低和缴费年限的长短与养老金的多少关系不相对应,造成相当数量的缴费人断续缴费,而缴费人断续缴费期间社保部门仍然发送应征数,地税部门却无费可收,从而使欠费日益增多。

看到了产生欠费的种种原因,如何突出重围成为键。要想真正地把社保费欠费这个难题解决,就不能打无准备的做,只有摸清了底数,分析出成因,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成为衢州地税加强社保费欠费管理的一把钥匙。

扩思路:重视清欠不畏难

找到了源头,首先在思想上要先重视,并且要打开思路。可以说,清欠工作的正常展开,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广大缴费人按时缴纳社保费的自觉性,使缴费秩序得到了进一步地规范。但由于社保费欠费成因复杂,欠费管理缺乏现成的管理方法,才导致清缴欠费难的现象仍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迎难而上需要统一思想,对待欠费首先应该摒弃掉畏难情绪。衢州地税在征收社保费10余年间,从事这项管理工作的人员变化较大。有些同志存在“现官不理旧账”的思想,不愿触及以前的欠费,这样必然会致使欠费越积越多,长期下去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清理工作变得难度越来越大。但是作为社保费征管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欠费长期堆积在那里肯定是不行的。衢州地税从维护广大缴费人合法权益的高度出发,把清理欠费工作切实抓起来。通过一系列的发动,以及明确工作思路,内部形成一个认识:清欠工作再难,只要去积极想办法,开动脑筋,办法总是会有的。

而接合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省地税局相继提出加强社保费欠费管理的要求,衢州地税把加强社保费欠费管理工作列为规费重点工作,不仅要求相关处室分析欠费原因,制定清欠方案。同时要求征管分局加大清欠力度,把清缴工作分解任务,落实到人。

同时,在整个清欠工作中,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得到了广大缴费人的理解和支持:一是经常举办企业财会人员培训班,辅导缴纳社保费的有关政策;二是每年都结合税收宣传活动,把社保费征管的相关知识编印成小册子,分发给广大缴费人;三是经常在当地报纸上刊登社保费征管的政策及问题解答,使更多缴费人清楚按时缴费的重要性;四是利用市广播电台《行风效能热线》,开展缴纳社保费相关知识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宣传使足额、按时缴纳社保费的意识得到了提高,推动了清欠工作的顺利展开。

社保工作不是一个部门的单兵作战,如何发挥部门联合的作用,衢州地税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完善有关办事程序。在认真分析欠费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各种清欠方案,与相关部门共同商量清欠对策,统一口径、形成合力。地税部门在清理欠费上要采取的措施,都事先征得社保部门的认可,做好部门之间的衔接。

而通过税社联网,更提高了清缴效率。目前,地税部门与社保部门在参保、中断、转移、退休等手续的办理中难以做到同步,信息系统的不对称是产生欠费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衢州地税规费管理处多次组织有关人员与市、区社保局的同志举行了联席会议,针对社保费征缴环节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先后对“统一代码”、“信息传递期限”、“滞纳金返还审批”、“工伤保险扩面工作”、“中断缴费作非正常户管理”、“社保费汇算清缴基金的核算”、“地税启用新版操作系统后双方数据说明”等问题,统一了意见,并形成制度。

除了思想上的重视,还在考核上体现。欠费管理是社保费征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局将任务细分下去,对相关工作量进行挂钩考核,从而对清欠工作加大考核力度。这其中就发挥《税友2006》的管理职能,把所有社保费欠费都列入视野中,这样这项工作做到一目了然,在考核的激励下,负责的工作人员不断完善清欠工作的办法,建立清欠工作制度,实现了把社保费欠费率降至最低的目的。

而依托《税友2006》系统强大的信息资源,采用各种形式,开展重点费源监控工作,突出对重点欠费户的管理。将欠费数额较大的欠费户作为重点,纳入重点监控数据库进行管理,及时记录和监控征收管理情况,加强欠费动态信息管理。督促分局及时跟踪掌握欠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追缴欠费,逐步形成依托信息化手段强化欠费监控管理的新型工作体系。

正是端正的思想,扩开了思路,这让清欠工作的开展有着一个很好的开端与环境。这也是一改过去的“单兵作战”,而变成现在的“协同作战”,达到了全社会多角度地重视起社保费清欠管理。

多举措:有效清欠促公平

“有效地清欠工作的展开,是对社保公平性的一种展现。”在找到了源头,加大了重视之后,衢州地税清欠工作如行云流水般开展。

首先是核销“历史死欠”,在面对大量的历史陈欠中,有相当部分是企业改制、破产期间所形成的陈欠,由于人去楼空,根本无从追缴,虽然作为挂账处理,但仍构成欠费数,影响了社保费的征缴率。为此,地税部门与社保部门进行了多次协商,着手对改制、破产企业所欠费款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对因企业改制、破产等原因并经人民法院裁定确已无力支付的近1300万元欠费,报经衢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核销,妥善处理了历史遗留问题。

旧的去掉了,更要防范新的欠费产生。为了规范缴费秩序,就要杜绝新欠,从2004年开始,衢州地税严格了滞纳金加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4年底,欠费余额压缩到了2300万元,只占当年社保费收入的2.16%。《税友2006》上线后,数据管理更加规范,更是有力地支持了对逾期缴纳社保费加收滞纳金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发挥其强大的管理功能,在社保费申报模块中认真做好社保费费种鉴定工作,确保做到对企业的全覆盖。并认真做好企业“一户通”税(费)扣款协议的签订及后续检查,确保每个征期的扣款成功,基本做到企业缴费部分无欠费。

由于国务院条例规定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加收比例偏高,严格加收滞纳金后,很多人表示不理解,部分欠费人提出欠费事出有因,要求返还。对此,地税部门一方面做大量、细致的解释工作,做到应征尽征;另一方面,对确因银行、社保、地税等部门的原因造成欠费而形成的滞纳金,采取与社保、财政部门联审的办法,核实后予以财政返还,从而化解了征纳矛盾。

随着清欠工作的铺开,衢州地税设置了专人清欠,使欠费做到常理常清。因为社保费欠费的清缴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而随着缴费人就业地流动,缴费人经济状况的变化,每个征缴期内都会出现很多的欠费。特别是在社保部门发送数据的灵活就业者人群中,中断缴费的现象更是频繁发生,而社保部门却依旧每月向地税部门发送应征数。对于这些逐月累积的欠费数,如不及时的清除,作为社保费征收主体的地税部门来说,有着推卸不掉的责任。

通过几年来清理欠费的实践,衢州地税局采取了设置专人专岗,负责清理社保费欠费的办法,由分局安排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从事清欠工作。在每个征期后,就对欠费进行一次清理,理出欠费名单。对欠费者采取通过电话、短信、信函等办法催缴,督促欠费人补缴欠费。正是通过专人催缴的办法,每个征期结束后,只需对欠费进行一次清理,分门别类一目了然,让清欠工作变得更加有效、快捷。

另外,还采取“中断”处理,从而减少“死欠”。在清理欠费的工作中,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欠费是灵活就业缴费人在以前,因经济困难或到外地就业等原因造成的。现在来补缴一方面要加收数额较大的滞纳金,再就是有限的收入难以补齐以前的欠费,而这些人又都是想续交社保费以获得将来的养老和医疗保障的。

根据这一情况,按照现行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去中间、加两头”的原则,实行“中断”处理的办法。即通过催缴,把欠费人请到分局,向其宣传相关政策,对确实无力补缴以前欠费的,则办理“中断”手续。办理“中断”手续后,核销以前的欠费数。在办理“中断”手续的同时,还与欠费人签订续交保证书,以确保他们在到达退休年龄时能交足15年以上的保费。

采取了“中断”处理的办法来清欠,受到了广大欠费人的欢迎,认为地税部门办事比较人性化,不是死板地催缴欠费,而是从保护参保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妥善处理欠费问题。此举也得到了社保部门的认可,社保部门凭地税部门开列《中断处理单》进行记账,税社双方的协作配合,更有力地促进了清理欠费工作。

结束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春潮中,春天的旋律优美动人,唱响着“保障富民”主题歌,社会保障大堤就象和谐音乐的五线谱一样稳如泰山,扩面、征缴、稽核、清欠就象一个个音符亮点频闪、浓墨重彩,谱写出篇篇动人乐章。衢州地税清欠工作虽然是其中的一小块,但折射出衢州地税人“持之以恒、开拓创新”的精神,与时俱进,用智慧、汗水、才华、毅力和事业心,更加出色地为全市的发展大业铺桥筑路保驾护航。

第五篇:用精细化化解作文难题

用精细化化解作文难题的几点做法

作文与阅读并列为语文教学的双翼,而且作文还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可想而知。但众所周知作文难教,大部分学生都犯愁写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普遍缺乏作文的热情;二是缺乏写作素材;三是缺乏组织语言的能力;四是缺乏架构文章的能力。这几个方面如果能解决掉,无疑学生写作和教师作文教学的问题就都解决了。我们在实际的作文教学操作活动中,运用精细化理念化解了教师和学生最头痛的写作难题。

作文精细化理念认为作文的过程是师生共同的成功体验,应该是一个充满情趣、发展生命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观察体验、情感思维的综合能力的形成过程。生活体验是作文的基础和源泉,开放阅读是作文借鉴的窗口和杠杆,情趣思维是基础作文的灵魂和重点,写作方法是基础作文的外衣和体现。作文的教学思想应着眼于学生的情智发展,着力于语文实践活动,着重于语言的内化进程。作文精细化教学提倡从生活入手,以情趣观察、情趣阅读为基础,以情趣思维训练为突破口,以章法指导为抓手,以写法指导为要素,巧妙地把思维训练和写作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又快又好地练习写作。作文教学是演绎艺术与科学的精彩世界:作文教学的艺术在于营造气氛,创造心灵的共振,拨动心灵的琴弦,做好空间的文章;作文教学的科学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追求思维的创新,提高习作的效率,做好

时间的文章。

叶圣陶曾在《论写作教学》一文中精辟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我所进行的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每次作文我都会围绕作文教学精心设计作文指导和相关的作文活动,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从学生所熟知或了解的事物入手,这样就可以做到让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节在学生作文中有所体现。我还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对于一些要求学生以较陌生的写作对象进行写作时,我更是大量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和展现情景,以降低写作难度。例如,在指导学生完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黄河,母亲河”的写作时,我先为学生播放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因为学生刚刚学过这篇课文,现在以歌曲的形式呈现,学生不仅在熟知的歌词中感受了音乐美,也很自然地再次体会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然后再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有黄河的视频,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辅以写作指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对我国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尤其是了解今天的黄河遭到污染的严重情况,学生自然就产生了对母亲河——黄河倾诉的冲动。写作时可以以倡议书的形式来写,也可以用童话、寓言、书信、诗歌甚至是戏剧的形式来表达。有付出就有收获,作文的展示效果是令人欣喜的,有的同学善于抒情,笔下自然就会流淌出滔滔的黄河情结;有的同学善于思考,就以“一滴黄河水的诉说”这种特殊方式,来警醒世人对黄河的保护;有的同学善于想象,就以“我心中的黄河”为题,写满了对黄河的憧憬。在作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触动了学生的写作灵感,开拓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拥有了自己的灵魂。如果我们面对这样的写作内容,不为学生创设情景,尤其是对于远离大海的山村孩子来说,那是无从写起的。

我总是积极合理地评价学生习作,从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今天作某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也就是说,通过学生的习作,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洞察学生的思想,甚至是学生的困惑。因此,我在作文批阅过程中,不仅对习作进行合理评价,更注重针对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或困惑,给予更多的鼓励,这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

叶圣陶曾形象指出:“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尽地流注出来。”写作素材的来源便是生活认识的积累。因此,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热爱并投入生活,从而丰富生活认识的储备,就成了作文时素材的重要源流。我在教学中重视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

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并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写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活水”了。生活认识的蓄积,也包括阅读书籍等间接吸收知识的方式获得。我在精细化理念的指导下制定具体措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做好了铺垫。例如,开展课外阅读时,我首先为学生指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目的地把课外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我认真确定学生课外阅读的导向,及时向学生推荐优秀篇目、可读篇目,指导学生订阅相应的报刊,布置阅读作业,及时检查阅读摘抄笔记。我还定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方法到位。此外,我还指导学生进行读书笔记或读书随笔的互相交流。如此一来,学生作文时有了思想、生活、技巧上的指导,有了可资借鉴的范例,有了习作的素材和语言的积累,作文时自然能妙笔生花,也就不会望“题”兴叹,害怕作文了。

我在进行作文精细化教学过程中还注重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关注取材、构思、起草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我会指导学生学习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学会利用材料表现主题。我重视学生的联想、想象、比较等能使材料增值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学生多进行象征、比兴、托物言志等写作技能的训练。

精细化作文理念倡导为做人而作文,在内容上求真;以作文

促做人,在章法上求善;以作文述做人,在语言上求美。作文精细化教学,意在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积淀学生的文化修养,抒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创新生活;引导学生用五官去观察,用大脑去综合,用心去体验,用笔去描绘。作文精细化理念轻松化解了一系列作文教学难题,为学生作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下载如何化解基层调研中的难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化解基层调研中的难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变废为宝,化解项目用地难题

    变废为宝,化解项目用地难题近年来,***镇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正确面对土地难题,采取骨髓移植、移花接木、整容美颜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废弃厂房车间再利用和荒地开发力度,变“万人嫌”......

    巧妙化解雅思口语考试难题(★)

    巧妙化解雅思口语考试难题 雅思口语考试更加注重考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但这并不能表明不会有一些带有专业性的话题出现,,那么,在遇到专业性话题是,该怎样巧妙地应对呢?接下来,......

    提高群众思想认识化解信访难题

    提高群众思想认识化解信访难题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提升群众思想认识,转变群众观念,改善民本民生,信访工作实现了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由矛盾上交到基层化解的转变,营......

    浅谈如何化解初中生作文难题

    浅谈如何化解初中生作文难题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语言活动,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新时期教学改革的要求下,如何提高初中生的作文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

    **镇变废为宝,化解项目用地难题

    骨髓移植 移花接木 整容美颜xx镇变废为宝 化解项目用地难题近年来,xxx镇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正确面对土地难题,采取骨髓移植、移花接木、整容美颜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废弃厂房车间再......

    中基层调研问卷[合集]

    中基层骨干调研问卷公司名称: 盂县恒泰常顺煤业有限公司 时间:2010年12月2日被调查人员:各部门经理、部分主管和骨干1、 请问您现有主要工作内容有那些项目:__________90万吨升......

    服务基层解难题

    龙山县文物管理局 2012年“服务基层解难题,优化环境促发展” 作风建设主题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基层管理七大难题

    基层管理七大难题 八九点管理培训咨询公司总结历年来为中国石化、中国移动、中国电力、奔驰汽车、通用汽车、富士康集团、莱钢集团等国内众多大型企业提供班组长胜任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