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方、学校课程总计划

时间:2019-05-15 11:08: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地方、学校课程总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地方、学校课程总计划》。

第一篇:国家、地方、学校课程总计划

学校三级课程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课程计划》,开齐科目、开足课时,落实两表(即: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在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并实施、管理好校本课程。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明确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2、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即“四会”)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3、在加强双基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通过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技能。

5、加强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加大对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估力度,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6、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与行为、学习习惯。

7、努力创设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合作与沟通机制,为师生的和谐发展搭建平台。

三、课程实施

(1)教学是学校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建立教学管理网络是国家与地方课程有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证。学校要完善学校、教科研室和教导处、教研组及年级组三级管理网络,实施对课程的管理。

(2)加强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管理,把管理的重心从教案管理转移到课堂教学管理,研究制定发展性的学业评价及考试管理制度。

(3)备课要实行分层管理,因人而异,注重实效,防止用单一化的备课模式来统一要求教师。给优秀教师提供广阔的自主设计空间,鼓励他们根据自身的素质特点,设计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而对新教师和其他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指导或规范的管理.

(4)作业管理要立足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避免重复劳动。各学段都要严格控制作业量,原则上一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二、三年级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时。同时,要继续推广第一轮课题研究中的“自我发展性作业设计”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自己探究感兴趣的作业。教科研室和教导处应根据教学质量管理的要求,规范教师作业检查的行为,并倡导多样化的、富于实效的作业检查或批改方式。

(5)考核要着眼于改进教师的教学与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反对把获取分数作为教与学的目的。考核方式要多样化,可采用闭卷、开卷等书面方式,也可采取口试、操作、表演、展示等方式。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侧重能力与素质的立意,注重选择现实生活的材料,杜绝设置偏题、怪题。

(6)根据国家教材多样化的政策,学校应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专家指导下,选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科书(地方教材须经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

(7)提倡教师教学创造性的理解和运用教科书,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和积极思维的空间。启发学生质疑、探究,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要。

(8)在时机成熟时,学生将有权选择学校课程中的选修课,有权对学校课程做出自己的评价,有权对自己所学的课程提出改进建议;学生也应主动配合教师完成课程任务。学生家长及有关的杜区人员对学校课程也应有知情权,评价权和建议权。

第二篇: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

2009-2010学 武安市贺进镇贺进小学

文章关键词索引:学校国家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内容摘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即学校校务会,它是学校课程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发的课程计划制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指导各处室工作。教导处是学校课程管理机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将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体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

1、均衡性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

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地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如:一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旨在适应儿童生

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综合实践活动(问题的提出、问题的研究、成果展示);校本课程包括:校本教材、安全法制、课信息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

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四、三级课程设置表

1、教学时间

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每期分别20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1—2周。

各学期20周教学时间安排:各年级每期上课18周,复习考试

1周,综合实践活动1周。

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为30课

时(一、二年级分别为26课时、28课时),每课时上课40分钟。

3、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

程、学校课程,均在周一至周五的教学时间内按课表进行。

4、班队活动每周安排一课时(周一第六节),主要进行常规教

育、开展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环境教育、心理教育。

5、活动课(乐器学习,除了学生外,全体教师也参加学习,学习自己爱好的乐器;有横笛、唢呐、竖笛、葫芦丝、口琴、电子琴等。)程安排为,每周二、周五下午。

6、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

7、我校地方课程课时安排为,每周一二年级2课时,三四年级

3课时,五六年级4课时,占义务教育阶段总课时的10.2%。设置普通话、实践与创新、道德与法制等,使用相应的教材。

8、校本课程结构设置

(1)学校篇:通过开设学校篇课程,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过程,增加学生知校、爱校、兴校的责任心。

(2)革命英烈篇:了解家乡涌现出了革命英雄前辈,明白现在美好时光来之不易,从而珍惜今天幸福生活。

(3)家乡篇:让学生了解近些年来家乡的巨大变化,了解一些家乡生产生活结构。

(4)京娘湖传说故事:京娘湖是河北省著名旅游景区,离我们贺进镇不到30公里,也是我们区域值得自豪的,因此开设此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

(5)低年级识字:加增学生识字兴趣,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学习生字的方法。

(6)英语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7)舞蹈、乐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实现舞蹈素质的早期开发,掌握了吹奏一种乐器的技能,为学生后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8)普通话与贺进方言:目的是提高学生说好普通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起他们对说好普通的渴望,加大语文课堂的补充和课外延伸。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即学校校务会,它是学校课程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发的课程计划制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指导各教研组工作。

教导处是学校课程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计划、执行、检查、指导、评估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联手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力的形成。

2.制度保障: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校本教研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教师、学生评价方案等。学校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保障课程计划的真正执行。

第三篇:地方课程计划

柏城小学地方课程计划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教育局2011年工作要点》精神,以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目标,积极、稳妥、有效地进行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二、地方课程的教学课时及教学内容设置:

1、课时安排:根据上级课时计划安排,地方课程每周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级各两课时,学校在进行教学时,地方课程课时不得随意挪用或挤占。

2、教学内容设置:

(1)《成功训练》教育:在地方课时中每周每年级安排一课时进行《成功训练》教育,在课程设计上划分为“社会适应教育”、“基础学力训练”、“自我管理教育”、“情意教育”等学习领域,每个领域的划分只具有相对意义,其内容与其他课程和学习领域有很大的交叉。每个学习领域又划分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各种想法情境活动内容。

(2)《家乡》教育:在地方课时中每周每年级安排一课时进行统编教材《家乡》的教学。让学生充分的了解自己的家乡吉林,从而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工作要点:

(一)坚持学校地方课程的开发、实践与研究工作,推进区域的特色文化资源建设,服务好学校的“全面”教育教学理念。

1、继续加强对地方与学校课程的实施、开发现状的调研与分析,在对话和研讨的过程中推动课程发展。

2、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以及做好与上级领导、专家的交流与沟通,通过交流、研讨就共性的问题进行充分探讨与沟通,帮助学校地方课程实施过程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3、充分发挥学校地方资源优势以及学校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加强校际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进步。

4、建立学校地方课程教科研研究小组(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发挥教研小组的集体作用,正常开展系列实践与研究活动,丰富教科研形式,为推动学校地方课程的有效、正常的开展服务。

5、结合学校的课题研究以及所取得的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一方面以地方与学校课程中的系列活动统筹规划学校总体计划,使学校课程开展找到实实在在的项目,另一方面以课程的理念规范整个实践与研究

(二)坚持理论学习和研究,增强教师课程理解能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案例研究为抓手,结合实践,与教师一起就学校地方课程实施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并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稳扎稳打,不断提升对校本课程开发、地方与学校的理解水平和实践能力。

2、以“小课题”研究形式推进地方与学校课程的开展,围绕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缩小研究切口,加大研究深度,以实践中生成的问题为课题,重视研究过程和成果的应用价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按计划推进学校地方课程的开展、实施、开发工作,关注学校地方课程实际实施情况,引导和组织学校、教师就学校地方课程开发、开展的有关问题进行专题性研讨和学习。

4、适时举办不同层次的专题研讨沙龙,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学校地方课程有效开发与利用,地方与学校指导教师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平台。

5、引导教师重视积累和反思,并组织教师进行地方与学校案例撰写与分析,增强对地方与学校课程的理解和领悟,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更具科学性。

6、加强学习,完善地方与学校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获得最新信息,并注重对有效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理论的学习和钻研,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努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柏城小学干部教师读书工程计划

为了落实《干部教师读书工程实施方案》,营造书香校园,塑造学校文化,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决定实施以“读书伴我成长”的读书工程,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扩大教师阅读视野、丰富阅读内容、形成阅读习惯、提升精神境界、提高综合素养为目标,以建设书香校园为载体,以教师发展为核心,通过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引领生活方式,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教师成长,带动学校整体水平及全体教师教学能力的共同提高。

二、活动主题

干部教师读书工程的主题是:“读书伴我成长”。通过读书活动,引导干部教师把学习研究当作工作的主旋律,增强读书学习的主动性,把读书学习作为促进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逐步提升个人的教育理论功底,更好的指导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个人教育风格,提升教育内在品质,促进学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工作要求

1、干部、教师要制定读书计划。教育局推荐郑金洲编著的《教师如何做研究》一书作为必读书目,干部、教师要结合阅读学习,把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走出教育科研误区,学会从实践中寻找、捕捉、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并与实践紧密结合,形成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学案例等成果。同时,各位干部、教师要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参考教育局推荐阅读书目,选定阅读文章、刊物或教育教学专著,制订符合个人实际的读书计划。

2、合理安排读书时间。干部、教师要结合市里组织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开展情况,有效利用业务学习、政治学习、教研组会、节假日、寒暑假时间,开展读书活动。同时建立每日半小时学习深思制度,每位教师每天要保证半小时以上的读书与学习时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整理自己的工作轨迹,反思自己的工作得失,做到读思结合、读议结合、读研结合,把读书的过程变成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使广大干部、教师在研究中学习提高,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切实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3、开展“四个一”主题读书活动。即做到每天阅读一篇教育教学相关文章,书写100字的读书笔记(书写笔记时要注明学习文章的题目和作者);每两周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 ;每月阅读一本教育教学刊物,每学期阅读一套教育教学专著,及时把握前沿教育理论、教育思想,鞭策教师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提高教育科研和教学水平。

4、组织教师开展一次读书体会评选活动。

四、活动措施:

1、迅速掀起读书热潮,根据学校推荐的篇目,每人可到图书室另选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

2、落实阅读时间:集中读书时间为周六上午。分散阅读时间由教师自行安排,但要保证每天至少半小时。

3、及时做好读书笔记。

4、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撰写教育随笔、读书体会。

5、干部、教师读书情况每月检查公布一次。要求字迹工整,提倡用楷书或行楷,杜绝草书。

6、学期末进行读书笔记展评,读书学习体会、教育随记、教育案例、教育反思和教育成果展览。评选“读书标兵”,学校进行物质奖励,并把评定分数纳入评选优秀级部、优秀备课组中去。

五、组织领导

长:孙彦起

副组长:葛玉贵

员:闫秀贞

陈玉芬

逄玲

张楠

六、具体安排

2月份:

1、制定干部教师读书工程实施方案。

2、每位干部教师制定读书计划,组织交流。

3、购买相关书籍,下发读书学习的资料。

3-4月份:

1、开展《教师如何做研究》学习体会评选活动。

2、每位教师认真做好读书笔记,互相传阅。

3、组织进行教师读书活动阶段性评价,以评促读。

4、3月25号上交读书学习体会。

5-6月份:

1、开展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活动。2、6月10号上交上传读书学习体会。3、6月25号进行教育教学案例研讨,上交上传材料。

7月份:

1、下发假期阅读的有关书籍,进行假期阅读指导。

2、举行“读书论坛”活动,交流假期阅读体会。

3、评选“读书标兵”。

第四篇:2011-2012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教研计划

**初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地方学校课程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深化课改为核心,全面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推进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意见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认真学习有关的课程纲要,并根据实际教学调整完善课程纲要。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地展示,人际交往和分工协作能力得到提高,遇事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及心理承受挫折能力得到培养。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体会,使教师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明确地方学校课程的内涵。通过教育观念的改变,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地方学校课程中来。

2.通过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3.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4.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5.发挥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6.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整理的方法和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交流能力

三、工作措施:

1.地方学校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生生活实践经验,从日常生活中组织学习内容,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在组织学习内容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搭起一座认知的桥梁

2.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要回归生活,我们不能将学生囿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3.以学生自主经历、体验、探究为主,使学生体验生活。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注重让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探究、发现、感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把知识学习与人格养成融为一体。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接触、了解社会,对身边的一些现象进行积极的观察和思考。学生通过操作实践,体会到了自己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愉快情绪,也体验到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喜悦,真正达到了体验生活的目的。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制定教学计划以及加强课题的研究

十月份:指导学生开展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学习以及完成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

十一月份: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评;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

十二月份:探讨课堂教学模式,做好工作总结,通过课程实践,进行反思,客观评价课程开发的实际效用。

第五篇: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具体实验目标:

1、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探索与课程实验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引导教师自觉实践“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3、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校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尝试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评价。

4、注重学科整合,改变以往学科缺乏整合的现状,形成新型的新课程体系。

5、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动力,促进教科研人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批骨干教师队伍。

6、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体现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优势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保障措施

1、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实验工作中的核心、示范与指导作用。

组成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陆继华

副组长:王运凤 成员:宋洪霞 李延 郑冉 赵静 齐慧

⑵认真做好集中备课,与培训、反思、研究结合起来,并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保证每个教师都参与进来;同时加强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并积极推广本校或外地的先进经验。

⑶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新课改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案例研讨和阶段评估等活动。结合新教材做好典型课的示范教学及讲座。

⑷建立课改实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研究问题,规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建立教学研讨制度,定期召开课改教学研讨会,分析、研究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建立评比奖励制度,定期组织优秀课(含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等评比,对在课改实验中取得显著成绩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2、加强宣传,突出培训

充分利用墙面宣传和其他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作广泛的舆论宣传,使学校、社会、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并参与课程改革。

3、课题带动,科研推动

采用“培训、实践、科研”三结合的实验工作方式。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新课程教学工作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对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教学方式的变革,评价体系和考试制度的改革。

四、实验措施:

1、师资培训。“先培训后上岗”。课改工作中教师观念的变革是最重要的,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实验,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要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制定校级培训方案。培训内容:①小学新课程标准解读;②新课程编写的新理念等;③新教材的使用及教法;④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⑤新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培训形式:专题讲座、参与式活动、大组学习、讨论、座谈、观看教学录象等。

2、教学研讨。教师教学理念的真实体现在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研究活动无疑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

(2)公开教学。上实验课、示范课,对比课、重点探究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教学活动评比。优质课评比、课改案例、优秀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重点探索高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推广课改中的经验。

3、优化管理和研究机制。

(1)建立学校课改领导工作制度:随堂调研制度、工作协调制度、每月评议制度、资料过程管理制度等。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学校课改实验的组织、管理、协调和实施工作。

(2)建立实验研究制度,加强集体备课,每月开展一次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活动,进行一次实验教学观摩活动。

(3)及时充实、提高课程实施条件,包括教师、教具及各种设施设备的选择、提供与扩充。

(4)组织教师在职培训,结合开展新课程“三优”评比活动:优秀实验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

〈5〉制定关于教学与学生学习情况评价的规章制度,并能切实指导这些评价工作。

安站小学

安站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推动我校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使地方课程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按照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特制定我校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一、地方课程设置的目标与原则

以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发展观为指导,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作为地方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地方课程新体系。

(一)目标

1、科学高效地开设地方课程,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

2、增强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理解,强化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增强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形成地方课程特色。

4、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5、推动我校课程管理,加强课程研究队伍的建设,提高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能力。

(二)原则

1、系统性原则: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依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和认知规律,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课程门类和教学内容。

2、整合性原则:地方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区域化和本土化,要与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课程进行有机整合。要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乡、安全、法制教育等地方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并可通过讲座、上大课、学生选修等方式进行。

3、独立性原则:地方课程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作用,有自身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它和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共同构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三者相辅相成,不能用国家课程代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4、实践性原则: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尽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和探索,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发展性原则: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课程门类和内容,突出本校的校本特色。

二、地方课程的内容

地方课程包括几个方面:(1)《传统文化》;(2)《民族团结》;(3)《健康教育》。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地方课程主要开设专题教育(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法制教育、民族常识、环境保护、禁毒、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绿色证书教育。各校要根据教材内容、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合理整合、科学规划,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地方课程内容体系。

三、地方课程的实施

1、课时分配:

为确保地方课程具有明显的综合性、专题性、实践性,地方课程的开设不宜每门都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年逐学期开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育要求分别开设,具体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区域化和本土化特点突出,实践性强,所以各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各科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主题讲座、专题报告等形式灵活开展。

2、实施办法:

地方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克服灌输式的教学弊端,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地方课程的实施,应充分发挥新课程的功能,避免“学科化”倾向,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可以采取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交往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鼓励学生研究、讨论、调查、考察、测量、设计、制作、服务等具体活动。

地方课程的实施,还要注重相关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整合,注重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分析和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地方课程的评价

1、学校评价:教育局将加强对学校实施地方课程的督导与评价,督促学校落实地方课程计划,切实开好地方课程,并将其纳入到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估指标之中,以反映过程性材料为主。

2、教师评价:重点评价教师在实施地方课程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和实效。

3、学生评价:重视学生在地方课程中的发展性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以“自我参照标准”为主;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方式上要多样化,可采取考试、考察、汇报、演示、竞赛、成果展示、反思、论文等多种形式,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的成长记录中,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积极探索便于教师普遍使用和学生进行积极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法,提高教育评价的有效性。

五、地方课程的管理

1、课时管理:由家乡校教育局负责地方课程的统一规划、安排的管理工作。

2、教师管理:地方课程的任课教师由各校根据本校实际统筹解决,学校要鼓励教师担任地方课程的教学工作。

3、教学管理:教研部门要在行政部门领导下对学校实施地方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开发、指导、管理、培训等工作。

安站小学 校本课程《阳光体育》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本学期,我校将进行《阳光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工作。以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设置趣味性、小型化、多形式的体育健康活动,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同时把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加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提高教学工作实效,促进和谐校园等工作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进学校整体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二、《阳光体育》组织机构:

1、《阳光体育》领导小组 组长:陆继华

成员:王运凤、宋红霞、李延、李敏

2、《阳光体育》开发小组 组长:陆继华

成员:王运凤、宋红霞、李延、李敏、张红、荣云

3、《阳光体育》实施小组 组 长:李敏 副组长:张红

组 员:李延、荣云、李丙霞、赵玉环、郭玫、解玉双、李冬梅、张平、薛大燕、洪宁、冯德琴、马新华

4、各活动项目责任人:各班班主任

5、指导教师:李敏、张红、李延、荣云

三、实施目标: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充分认识体育活动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积极作用。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

3、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保证学生在每天能到室外去,保证每天能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教育计划。

4、与体育、艺术2+1活动相结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的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5、建立学校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氛围,形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活动内容

一年级:

跳绳、掷沙包、抛接球、拍球、障碍跑

二年级:

跳绳、掷沙包、踢毽子、呼拉圈、拍球接力、三年级: 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抛实心球、呼啦圈、跳竹竿舞

四年级:

跳绳、踢毽子、呼拉圈、踩高跷、推抛实心球、跳竹竿舞

五年级:

跳绳、踢毽子、踩高跷、篮球、推抛实心球、跳竹竿舞

五、活动时间

大课间、每周二至周五的下午第二节课后为集体活动时间。以班为单位分期分批进行活动

六、教材要求

学校要求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参考有关教学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自编教材的教师学校给予适当奖励。

七、教学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多给学生活动与创造的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活动项目。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八、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

(3)学生成果可通过活动、竞赛、评比等形式进行才艺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内。

2、教师评价。

(1)任课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3)教导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期末对阳光体育活动进行考核,对教学、实施优秀者,学校给予适当的奖励。

九、运作机制

1、管理网络。

校长→分管校长→教导主任→阳光体育教师→《阳光体育》直接实施教师→《阳光体育》辅助实施教师。

2、运作流程:

制订计划→组织动员→教师申报→确定项目→开展活动→成果展示→评估总结。

校本课程安站小学《手工编织》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手工编织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开发学生智力,使手工编织活动得到全校学生的参与,并带动家长积极参与。

二、活动主题

小天地、大舞台、齐动手、创和谐、促提升

三、活动内容

1、以班级为单位确定内容,在老师的培养带动下,师生共同活动,齐动手,共创造。主题鲜明,个性突出,展现班级特色,凸显本班特色。

2、活动时间:每周二——五下午2节后20分钟。

3、活动内容:发挥教师、家长、学生的聪明才智,自主学习、自主创编各种、各类编织作品。利用网上学习、民间搜集、市井整理等进行创编活动。

四、组织领导 学校设立“手工编织开发委员会” 组长: 陆继华

副组长:王运凤 宋红霞 李延

成 员:刘梅 冯德芹 张平薛大燕 解玉双 李冬梅 李丙霞 赵玉环 郭玫 李敏 陈燕

2009-9-15

校本课程安站小学古诗文背诵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工整,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小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可增加孩子语言积累,提高孩子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有助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校较早地提倡和实践古诗文诵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古诗文诵读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特制定本方案。

二.组织领导

组 长:陆继华

负责学校读书活动的全面工作。成 员:各班语文老师

辅导本班学生的古诗词诵读,并负责安排本班学生达标。

三.活动时间安排及主要措施

(一)、时间安排:每天可安排10--20分钟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也可以作为家庭作业让家长监督完成。

(二)主要措施

1、重在记忆,不求甚解。古诗文句式工整,易读易记,适合小学生背诵;小学生又处于机械记忆的最佳时期,所以重点是让学生多记多背。至于理解,随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人生阅历的丰富,会逐步实现。

2、下要保底,上不封顶,鼓励多背,不作统一要求。

对全体学生只做“保底”的统一要求:三、四、五年级每周最少2篇,一学期按15周计算,每学期最少30篇;

一、二年级每学期最少20篇。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多背,超出的部分不作统一要求。

3、记录。

每班发一本古诗文背诵记录本,每生一页。学生每背过一首,经老师或组长确认后即可将题目记录在本子上。记录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比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记录时,要严格把关。

4、激励原则

鼓励学生多背,按照学生背诵的数量,由各班和学校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精神奖励。三、四、五年级每学期达到50首,授予“古诗文背诵之星”称号;三、四、五年级每学期80首,一、二年级每学期达到40首,授予“古诗文背诵小博士”称号;三、四、五年级每学期达到100首,一、二年级每学期达到60首,授予“古诗文背诵大王 ”称号。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

每学期学校组织一次古诗文背诵比赛活动,以营造氛围,展示成绩。活动由语文教研组具体实施。学校鼓励各班自主开展古诗文背诵比赛活动,学校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

5、及时复习巩固。

教师要督促学生经常复习已经背过的篇目,防止遗忘。各班语文教师对学生已经记录在册的篇目要经常抽查,保证所有记录在册的篇目能够熟练背诵。学期末,学校组织教师对各班的背诵情况进行检查。

四、检查方式和内容:(1)2位教师为一组进行检查;

(2)检查学生的背诵数量是否达到最低标准线;

(3)随机抽取各班三分之一学生,检查登记在册的篇目是否已经背熟。每生随机抽查10首古诗,计算出该班学生背熟的篇目占总数的百分数。(4)检查定于每学期期末考试后进行。

五、考评办法:学校根据每学期末的检查成绩,评选、奖励古诗文背诵优秀学生和先进班级。并将此成绩计入班级考核。

下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总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总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方课程开设计划

    地方课程使用计划 为了切实推进初中课程改革,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建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组成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促进我校地方课程和......

    地方课程实施计划

    地方课程实施计划华山中心小学一、指导思想 1、为贯彻落实辽宁省《关于严格执行课程方案落实课程计划的通知》的各项要求,促进我校对基础教育的开发。 2、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

    地方课程活动计划

    地方课程活动计划 三洞中学教师:韦学富 2012-9-6 一、指导思想 以三都发展为活动素材,继续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工作,围绕学校教科室教科研工作思路,开拓创新,扎实活动。形成民主、......

    2013-2014年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_2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 (2013-2014学年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 在坚持......

    小学地方课程活动计划

    张沟小学地方课程教学、活动计划 2014年春期 一、指导思想 以南召县发展为活动素材,继续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工作,围绕学校教科研工作思路,开拓创新,扎实活动。形成民主、开放、高......

    二年级地方课程授课计划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砖舍小学许来军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共有三个教学班。整体看,学生对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很感兴趣,并渴望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因为在一年级学过一些......

    赵庄小学地方课程计划

    2013-2014学年地方课程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施指导意见》为依据,根据教研室的安排,地方课程的开设重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关注学生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