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三一教学目标(写写帮整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上人口增长状况。运用图表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
2、通过数据和图表资料,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状况。
3、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增长模式。
4、联系不同国家和本地实际,学会辩证的分析人口问题,初步形成科学的人口观。(2课时)
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1、分析实例,说明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2、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对当地社会和
经济的影响。
3、通过人口流动的讨论,学会客观的分析某一人口移动现象。(2课时)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1.通过图表资料,了解世界及我国的人口分布大势。
2、分析影响地理分布的地理因素,说明世界人口分布大势及形成原因。
3、辨析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说出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4讨论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观点,分析与判断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和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理解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2课时)
单元活动
1.学会阅读各类地理统计图。
2、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图表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2.初步学会运用资料,绘制比较复杂的地理统计图表。
3、初步学会图文转化方法。(2课时)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1.运用资料说明城市起源的条件、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城市化的含义及衡量指标,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3、能够运用有关文字和图表资料,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2课时)
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1、举例说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交通区位、经济基础、政治文化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变化。
3、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形成的原因。
4、以某一地区为例分析城市体系中不同规模城市在数量、服务功能和辐射范围上的差异。(2课时)
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
1、了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原因和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特点。
2、举例说明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3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4、调查学校所在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分析其形成原因。(2课时)
单元活动 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
1、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和主要功能。
2、举例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
3、通过实例说明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以及在医疗、救护中的作用。
4、举例感知地理信息系统的强大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体会地理学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课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1.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2能判断农业区位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地域的形成条件。
3、综合实例,探讨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二者协调发展的观念。(2课时)
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1、学会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能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初步懂得衡量工业区位合理性的标准是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
3、通过工业部门之间、地域之间的联系,培养综合看待问题的观念。
4、通过探讨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产业结构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观。(2课时)
第三节旅游业与地理环境(选学)
1、通过学习了解旅游业及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作用。
2、通过学习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理解地理环境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3、学会通过案例说明旅游业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旅游区环境保护的措施。(2课时)
单元活动学会电子地图
1.通过电子地图及其应用,拓展学生视野,认识现代科学技术在地理中的应用。
2、通过学习光盘电子地图使用的基本方法,提高收集地理信息的技能,提高应用现代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2课时)
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一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1、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合理的选择最佳地域联系的方式
3、理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主要方式的作用及发展趋势。(1—2课时)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
1.知道交通运输站点的类型特点。了解交通运输线路区位选择的一般方法,以及城市交通网规划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能够收集有效信息并利用交通运输线路区位选择的理论和方法对某一地区的交通线路的类型选择、布局提出合理建议和方案。
3、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建设,树立科学的决策观。(2-3课时)
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1、通过对交通和通信发展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交通和通信的发展能够促进全球化的进程。2通过分析交通发展和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理解交通发展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运用交通运输的发展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1课时)
单元活动全球定位系统与交通运输
1、运用多媒体演示,使学生了解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构成。
2、通过多媒体演示和案例介绍,使学生掌握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
3、通过阅读教材GPS在公共交通车辆导航中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中的应用。
4、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全球定位系统手持机的简单使用。(至少1课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三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认识区域
1.结合实例,说出区域的含义,明确区域的划分是以某一指标为依据的。2.结合实例,识别均质区和功能区。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基本特征。(2课时)
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1.了解区域差异的含义。2.运用地图或资料,比较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究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3.能够阅读和使用专题地图,说明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并分析区域差异。4。学会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3课时)
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1.以美国五大湖工业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的阶段性。2.分析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对某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人类生产的影响。
3、通过对“匹兹堡”不同发展阶段特征的分析,揭示人们在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时,应关注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探索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4.通过分析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人地关系,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人地关系。(2课时)
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1、了解分析区域差异的基本思路。
2、掌握区分区域差异的主要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域的差异。(1课时)
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了解“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地中心论”“人地伙伴论”三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认识其演变的条件、原因,分析不同人地关系思想对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2.通过自主学习,深化对人地关系三种思想内涵的理解。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了解不同人地关系思想的代表人物及论著;通过现代媒体(电视、广播、互联网、报刊等)获得人地关系的新思想、新观念。
3、初步了解“人类应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1课时)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通过认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领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能够结合《21世纪议程》,阐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3.通过了解《21世纪议程》和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2课时)
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1、结合实例,说出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主要问题,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2、说明我国针对国情,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出的行动纲领,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通过分析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提出的行动纲领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自己在可持续发展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课时)
单元活动 学会小区域调查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进行科学调查的方法。
2、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和实施野外考察、访问、调查等实践活动。3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4.初步学会撰写调查报告5.通过小区域调查,使学生对家乡的区域地理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形成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关注和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1课时)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1.结合图示,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理解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2.通过阅读黄土高原的位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
4、通过黄土高原案例分析,初步学会分析区域水土流失问题的思路和方法。(2课时)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结合鲁尔区的背景资料,分析资源型工业区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
2、运用资料说明资源型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针对鲁尔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说明解决问题、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和措施。4.通过对鲁尔区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案例的分析,归纳分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2课时)
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
1.以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为例,说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的特点,并引申到我国很多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以加深对资源跨区域调配背景的认识。2.通过比较南水北调东、中、西线工程,总结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线路选择应注意的问题。3.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的学习,充分认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课时)
单元活动走进“数字地球”
1.理解“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了解数字地球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2.结合实例,了解数字城市的含义、主要内容及其应用。3.了解数字校园及其为我们学习带来的便利。4.激发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探究、解决地理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环境、资源、人口问题的整体认识。
第四单元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1.根据有关资料,分析长江流域不同河段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探究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与综合整治的对策措施。3.以长江流域的开发整治为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4.通过学习探究,进一步树立人地协调发展观念。(2课时)
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根据图文等相关资料,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土地开发现状。2.根据图文材料,归纳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布局主要特点,3.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4.通过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学习,初步掌握分析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思路和方法。(3课时)
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运用地图,简要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2.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进程。3.结三角洲地区的学习,了解经济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并初步掌握分析经济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思路与方法。(2课时)
单元活动 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
1.结合前面三节的学习,归纳并了解区域开发与整治的基本内容和研究的一般步骤。2以我国西部为例,通过分析所收集的资料,合城市化、工业化等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问题。4.针对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对策措施。5.通过对珠江归纳区域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尝试提出区域开发与整治的措施。3.学会参与实践,锻炼收集资料、获取有用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的能力。(1课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1.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宇宙具有物质性、多样性和运动型等特点。2.通过对太阳概况和太阳活动的分析,说明太阳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分析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条件)。4.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宇宙观。(2课时)
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2。运用教具或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自转运动,理解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3.以河流、风、洋流为例,说明了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产生的影响。4.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2课时)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通过观察或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运动,分析说明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成因和运动规律。2.通过绘图较,锻炼学生运用地理图表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提高空间思维能力。(2课时)
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 分析,说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和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进而总结出四季更替的成因。3.通过读图、绘图、分析、比
1.在活动中学会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并根据所学知识对地理信息进行判断。2.通过活动,学习在野外辨别地理方向的基本方法,提出活动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3.激发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严谨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在野外的生存能力,增强学生在野外的生存能并锻炼意志。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1.利用演示图,说明岩石圈的结构。
2、观察岩石标本,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3.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4.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5.通过学习和探究,提高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环境观。(2课时)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1.明确大气圈的概念、组成与结构,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3.5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系统的特点。(4课时)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
1.明确水圈的概念和组成。2.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学会运用有关图表解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5.通过学习水循环及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2课时)
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1。通过活动,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掌握气候类型判断的一般步骤和方法。2.在活动中锻炼搜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等。(2课时)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通过地图和地理事实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通过景观图片和地理分布图等,学会读图分析的方法,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感受自然环境的和谐美,激发探究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的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2课时)
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通过举例或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2.归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并运用有关原理分析和解决其他问题,体会“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4.感受环境的整体美和和谐美,激发探究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的兴趣,增强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2课时)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1,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案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分析解决地理问题。3.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1课时)
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
1.提高识别等高线地形图缓坡和陡坡、山脊和山谷、鞍部和陡崖的技能,学会判读较为复杂的地形图;学会判读与绘制地形剖面图。
2.培养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解决相关问题,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2课时)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1.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学习,使学生明白自然资源的概念,理解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含义,并能够加以区分。2.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原理,分析自然资源在形成和分布上的共性特征;从人类开发利用的角度,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培养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3.以土地资源为例,帮助学生理解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形成正确的资源观。4.通过剖析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而造成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实例,使学生理解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课时)
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
1.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深刻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防灾减灾意识。2.通过学习洪水和洪灾问题学会分析诱发自然灾害的种种因素,揭示自然灾害的诱发机制和发生规律,明确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其危害,寻求防灾减灾的方法、措施。
3、通过分析洪峰、洪灾和泥石流的相互关系,加深对自然灾害之间关联性的认识。4.通过探究洪灾的成灾特点,尤其是人为因素对洪灾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1课时)
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1.通过了解不同时期全球气候的变化,认识自然条件是变化的。2.通过分析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理解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3.通过探究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影响,认识全球变暖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2课时)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1.通过单元活动了解遥感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领域。2.初步掌握和利用遥感影像中的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对遥感影像进行简单解译的方法。3.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在地理科学中的应用,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影响。(2课时)
第二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4辩论
肖海滨专栏: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研究资料汇编·必修4
辩论
编写意图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经常用到辩论,大到国际谈判,小到琐事争辩,辩论是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达成共识的重要手段。在语文学习中,开展辩论活动,不仅为适应社会生活做必要准备,而且借此可以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与准确的表达能力。
辩论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思想修养,还要在技能、技巧方面受到锻炼,为此,教材提供了必要的辩论知识,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期望通过活动的开展,加深学生对辩论的认识与了解,训练初步的辩论的技能。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培养合作的精神,培养摆事实、讲道理的科学精神;在活动过程中,提高思想修养和语文素养,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建议
一、关于“指导与探讨”
这一部分对辩论做了一点知识性的说明,同时对学生参与辩论活动提出了总的要求。教师在组织辩论活动前后,可以根据学生需要和实际情况,对这一部分内容有所侧重,或有所补充。
二、关于“实践与交流”
设置第1、2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辩论的语言特点,初步了解辩论的言说方法和技巧。教材引用了两段辩词,提出的几个问题以及要求完成的学习任务,都是为了让学生不断加深对辩论的认识与理解,激起对辩论的兴趣。教师在组织这一活动时,可以补充一些材料,也可以让学生查找一些优秀辩词,相互交流,共同分享。
第3题属“设题辩论”这一环节,教材设置三个论辩情境或话题。第一个话题来自学生生活,所提出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值得我们深思。开展这样的辩论,可以帮助我们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引发我们对高中阶段的学生如何走向社会进行较为理性的思考。因为它切入学生生活,学生会有话可说。教师在指导时不要急于做出对错是非评判,而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刻、辩证而全面的剖析。第二个话题涉及我们日常生活消费问题,对这一话题学生也不会感到陌生,但要展开深入的辩论,必须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现象做一些了解并掌握有关法律知识。所以,教师在组织开展这一辩论活动前后,可以搞一点延伸性的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引导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第三个话题是“能否以成败论英雄”。这一辩题涉及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当然,不是简单地说教,而要引导学生通过辩论来澄清。
第4题列举了5个“参考辩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针对学生的需要有所选择,也可以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展开辩论。
本次辩论属于专题辩论,要组织得严密一些,可以模仿“大专辩论赛”的形式来开展。教师在组织指导辩论活动时,要关注学生的全员参与,特别要鼓励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积极参与。比如,除了辩手之间的“辩论”外,还应该有正反双方的自由辩论,在这一环节可让更多的同学来参与;再如,多分几个辩论小组,多选几个辩题,同样也能让更多的同学有更多的参与机会。辩论,是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用来激活学生思维,促发学生深入思考,在活动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等等。也就是说,教师对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广度与深度,参与的过程和在过程中的表现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不能仅仅关注那些能言善辩的学生,更不能使活动变成少数几个同学的表演舞台,而其他大部分同学只是听众和旁观者。
有关资料
论辩场上的听、看、思(高永华)
有些论辩者上得场来,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诘问辩驳,有时甚至没有听清对手的发言内容,就反驳起来,结果是说了很多,却言不中的,没有力度;或者漏洞百出,被人抓住;或
肖海滨专栏: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研究资料汇编·必修4
者上了人家圈套,陷入被动。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的失利,不是输在口才上,而是输在疏于观察,不善于捕捉信息上。通常在论辩过程中,辩者思维高度紧张异常活跃,攻防态势变化多端难以预料,所以,辩者必须善于审时度势,准确把握辩场情况、敌我动态,权衡利弊,得体应对,才能驾驭整个论辩进程向着有利于本方的方向前进。显然,论辩者不仅需要善说,而且要注意捕捉现场信息,处理好说与听、看、思的关系。
悉心观察。要观察论辩对手的表情举止,观察观众、评委或法官等的情绪变化,收集有关信息。一般情况下,人们的举止神情往往是下意识的流露,从中我们可以洞察到比语言表达更真实更微妙的思想感情变化;从对方的典型动作中可以判断其性格特征和内心活动等信息。
仔细倾听。一方面要留心对方辩手的发言和陈述,听出话意的关键之点,话外之音及话语的失误、逻辑漏洞等;另一方面还要监听本方表述内容可能出现的失当之处。这里所说的倾听,不仅指听觉要集中,而且要脑耳并用,十分专注地听,把听的过程变成获取与理解信息的过程。一般说来,专注倾听的状态,不可能自发发生,需要主观的努力,排除干扰,才能听到本质,抓住要害,听到更多东西。如孟子曰:“跛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准确判断。对于现场捕捉到的语言信息、情感信息、思想信息要综合起来思索,迅速加工处理,对其性质和意向做出准确判断,采取相应对策。比如,对方论点明显偏颇,难以立足,开口时一定不能理直气壮,必然闪烁其辞;对方言辞偏激,表明他受某种观点蒙蔽,不能自拔;对方话语不集中,说明其缺乏前后一致的主张;对方说假话作伪证,说明其已经理屈词穷,等等。
请看实例:在一起妨害公务罪案中,在法庭辩论时,辩护人突然提出:“按照有关规定和证据学的要求,医院的伤情鉴定是超过了24小时才做出的,所以鉴定没有证明力。”
公诉人听罢,立即意识到这是杜撰的,没有法律依据,于是反问:“请辩护人说明‘超过24小时验伤无效’的法律依据何在?”
辩护人本想蒙混过关,不料为对方抓住,自知失言,在答辩时回避了。
公诉人则看出对方心虚,抓住不放,乘胜追击,在下一轮辩论中明言指出:我国法律从无必须在24小时之内验伤之说,医院的伤情鉴定又是实事求是的,因此,该鉴定完全具有证明力。
至此,辩护人说不出法律依据,实为本人杜撰,因此无法辩解,陷入窘境。
此例生动地说明,辩者不仅要在辩前了解对手,掌握辩论,而且上场后,还要把眼睛盯住对手,把双耳功能开动,让大脑高速运作。如此听其言,观其色,析其心,判断对手的心态和意向,就能提高本方应变能力,及时采取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对策。当发现对方的漏洞时,就要攻其不备,乘虚而入;当发现本方出现失误时,就要立即进行修补,以巩固阵地;当战局出现有利时机,就要见机行事,连连发难,扩大战果;假如进攻受挫,则应立即组织防御,稳住阵脚等。只有这样才可能大大提高本方攻防战术的针对性、有效性,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选自《交际与口才》2001年第4期)
第三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目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必修1
封面 扉页 版权页 编写人员 致同学们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沁园春 长沙 诗两首
雨巷
再别康桥
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鸿门宴 第三单元纪念刘和珍君
小狗包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四单元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包身工
飞向太空的航程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目录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朗诵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 《论语》 《大卫·科波菲尔》
后记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
扉页 版权页 编写人员 致同学们 目录 第一单元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
囚绿记 第二单元
《诗经》两首
氓
采薇 离骚 孔雀东南飞 并序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第三单元兰亭集序
赤壁赋
游褒禅山记
第四单元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我有一个梦想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表达交流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
演讲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修辞无处不在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名著导读
《家》 《巴黎圣母院》
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必修3
封面 扉页 版权页 编写人员 致同学们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
目录 祝福
3* 老人与海
第二单元蜀道难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琵琶行并序
7*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10* 过秦论
11* 师说 第四单元 动物游戏之迷
宇宙的边疆
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讨论 ★梳理探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名著导读★
《红楼梦》
《高老头》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必修4
封面 扉页 版权页 编写人员 致同学们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窦娥冤
雷雨
3* 哈姆莱特
第二单元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定**(莫听穿林打叶声)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7*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单元拿来主义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10* 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信条 第四单元 廉颇蔺相如列传 苏武传
张衡传 目录
★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发展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
辩论 ★梳理探究★
逻辑和语文学习
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名著导读★
莎士比亚戏剧
《谈美》
附录
中华文化精神
后记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必修5
封面 扉页 版权页 编写人员 致同学们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装在套子里的人
3* 边城 第二单元 归去来兮辞 并序 滕王阁序
6* 逍遥游
目录
7* 陈情表 第三单元咬文嚼字
说“木叶”
10* 谈中国诗
第四单元 中国建筑的特征
作为生物的社会
13* 宇宙的未来 ★表达交流★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
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
访谈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
有趣的语言翻译 ★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
《堂吉诃德》
第四篇: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编写说明 李松
一、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的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编写指导思想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各门类的特点及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都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重要在于理解和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启发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作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中国美术鉴赏框架结构和教学要点
中国美术鉴赏共18课,包括美术门类中的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绘画与民间美术。由于课时所限,还有些重要门类未包括,如书法、篆刻、摄影等。课程内容尽量兼顾美术发展的纵向演变与横向参照。选择各个门类、古今比较有代表性的作者与作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地了解和认识该门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参照《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等教材的内容与图像,以丰富相关知识。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1课时)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教学中可从进行美术作品的著录做起。著录过程是认真观察、理解、研究作品与作者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熟悉该美术门类艺术特点的过程。本教科书每课都有一些对具体作品的介绍和品评,可作为学生学习鉴赏不同门类美术作品的参照。
第二、三、四课属于工艺美术,课程所涉及的玉器、彩陶、瓷器、青铜器在中国古代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
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1课时)1.从石器制造的发展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与发展,包括对物质材料形体、质感、色彩,以及对称、秩序感等造型规律的认识与掌握;将玉材从石头中区分开来,是人类审美认识上一个重要的发展。
2.古代对玉的材料之美的欣赏与加工,不同时代体现着不同的审美观念,在原始社会后期和夏商周时代,玉器被赋予特殊的社会意义,成为贵族社会地位与财富的象征。而汉代以后,特别被人们所看重的是它的珍宝性。
3.对玉的审美在中国文化中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根据与玉有关的故事、词汇体会包含玉器在内的各类工艺美术作品的特点和艺术价值。相关链接:现代玉石、牙骨雕刻。
第三课《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1课时)
1.原始社会彩陶与素陶两方面的艺术成就。彩陶的主要代表是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与庙底沟类型;马家窑文化彩陶作品。素陶的主要代表是山东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黑陶器与白陶器。原始社会陶器制作已充分掌握了工艺美术造型与装饰的规律。
2.中国古代瓷器制造对世界文化有重要影响。古代瓷器艺术的成就突出体现在青瓷、青花瓷和彩瓷的作品上。
3.学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工艺)(选修)》第十课,陶瓷造型工艺制作,可以使学生从陶瓷原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理解陶瓷艺术作品设计、制作的特点,从中体会工艺美术的一般规律。相关链接:中国现代陶瓷作品。
第四课《楚王问鼎──商周青铜器艺术》(1课时)
1.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商后期至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都达到很高的成就,而又形成不同的时代特点。
2.青铜器艺术的成就具体体现于造型、纹饰和铭文等方面,青铜器中的礼器是奴隶主贵族政权、军权、神权和财富的象征。青铜器中的铭文(金文)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
3.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记住一些重要的青铜器种类和代表性作品,对其造型和装饰作出初步的分析。
第五、六课属于古代建筑。课程涉及宫殿建筑与园林建筑两方面内容。具体介绍的北京故宫、天坛、苏州园林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五课《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1课时)
1.北京明清故宫紫禁城为中国古代最高规格的宫殿建筑群,是明清皇室绝对王权的体现。以三大殿为主体的紫禁城也是北京城市的中心。2.北京天坛是坛庙建筑的代表,其主要建筑为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祈年殿运用多种象征手法体现祭天的功能,造型瑰丽而崇高。应结合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加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相关链接: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建筑类型;②故宫与北京城市布局的关系。③中国现代建筑。
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1课时)
1.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有北京的北海和颐和园。私家园林的主要代表是苏州园林。
2.中国古代有丰富的造园经验,其代表性的理论著作为明代计成《园冶》。中国园林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园林设计多以山水画的意境创造为旨趣,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表现效果,而在现代园林管理中往往由于对古代园林设计思想缺乏理解而损害了园林景观。需要结合当地园林环境建设,启发学生体会中国园林的特点。相关链接:①现当代建筑;②民居。
第七、八、九课属于雕塑艺术,中国古代雕塑主要有宗教雕塑,陵墓雕塑、建筑雕塑、肖像雕塑,以及各种民俗性雕塑等。在近世,传统雕塑艺术的传承发生中断,现当代雕塑是在接受西方雕塑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
第七课《视死如视生──古代陵墓雕塑》(1课时)
1.陵墓雕塑包括: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地上纪念性雕塑多为石雕,雕刻手法比较概括,突出其在广场上的观瞻效果。
2.俑类作品有陶、木、石、铜等各种材质,除秦始皇陵兵马俑外,一般形体较小,对现实生活有多方面的反映,形象比较生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比较这两类雕塑作品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加深对雕塑语言的理解。
第八课《妙相庄严──宗教雕塑》(1课时)
1.宗教雕塑包括佛教、道教等不同内容,而起主导作用的是佛教雕塑。
2.宗教雕塑的遗存主要有:石窟寺雕塑。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重庆大足石刻均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最为杰出的是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群。石窟寺将建筑、雕塑、壁画综合为一体,修建年代多延续很久,清楚地反映了艺术发展阶段性变化。20世纪前期,一些著名的石窟寺雕塑曾遭受帝国主义分子的劫掠、破坏。
3.寺观雕塑有泥塑、木雕、夹芝等多种材质,以泥塑居多,泥塑的装銮对作品的表现效果有重要作用。
4.中国宗教雕塑的作者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类型人物为参照,加以理想化,创造了很多富有生命力的宗教雕塑作品。在教学中需要启发学生将宗教美术中的迷信成分与成功的艺术创造区分开来。第九课《与时俱进──现代雕塑》(1课时)
1.包括大型纪念性雕塑在内的城市环境雕塑,由于设置于广场环境,要求雕塑语言概括,形式感强、能够适应从多角度去观赏。大型雕塑与环境的配合,和谐十分重要。2.架上雕塑: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欣赏,体会它们与大型雕塑在取材、表现和艺术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再就是体会不同材料的作品有哪些不同的特点。第十至十五课属于中国画。课程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十、十一课为古代墓室壁画与宗教壁画,这两课与第七、八课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有密切关联。相关链接为中国现代壁画。第十二至十五课为传统中国画的人物画(包括肖像画)、山水、花鸟三个主要画种。涉及古代作品和现代作品。教学中要尽量结合这几课内容,使学生对中国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第十课《幽冥世界的奢华──古代墓室壁画》(1课时)
1.汉唐时代将绘画视为“成教化、助人伦”的宣教工具。汉唐两代朝廷曾组织过以表彰功臣垂范后世为主旨的宫殿壁画创作,在历史上有过重要影响,可惜未能保存下来。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内容和绘画面貌的是东汉以来的墓室壁画和画像石及画像砖。画像石与画像砖是介于绘画与雕塑之间的一种美术样式,而主要是画。与之相类似的还有石刻线画或砖画(如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
2.贵族墓中的壁画内容涉及当时一些重要的政治活动和生活内容,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而其表现技巧也比较充分地显示了当时的画风特点。是研究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实物。
第十一课《天上人间──宗教壁画》(1课时)
1.宗教壁画的重要代表是敦煌莫高窟所保存的十六国至元代的佛教壁画。与雕塑作品相配合,遍绘于洞窟四壁、过道和窟顶。佛教壁画的主要题材有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等等。以唐代的佛画作品最为灿烂辉煌。
2.寺观壁画的突出代表是山西永乐宫元代道教壁画。作者继承了唐宋以来壁画创作的经验,成功地创作了三清殿内气象宏伟的朝元图和连环图画形式的道教神仙吕洞宾与王重阳的画传。
第十二课《传神写照──人物画》(1课时)
1.人物画中的肖像画在中国古代称为“传神”,强调要表现出对象的内在性情,是古代画论中精彩的部分。本课所选的图像,有的是直接写生的,如明清人物肖像;有的是具有肖像特点的历史画,如《步辇图》;有的虽然也是直接写生,但将对象加以理想化,如禹三鼎作的王士祯像。至于《韩熙载夜宴图》则是画家默记默画的作品。
2.现代人物画吸收了西画造型因素,加强了表现力,在表现现实生活,反映当代人物的精神面貌方面达到很高成就。第十三课《咫尺千里──古代山水画》(1课时)
1.山水画兴起很早,山水画创作理论也就成熟得很早,《林泉高致》为代表性的理论著作。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表现出了明显的阶段性。五代两宋是山水画发展高度成熟时期。元代以后浅绛山水、水墨山水兴起,文人画家成为画坛主流。
2.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古代绘画的巨构。画中以汴河为主线,表现了清明时节,北宋首都汴梁(今开封)的城乡生活,歌颂了工商业的繁荣。是一幅纪实性、民俗性题材的作品。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江山”就是祖国,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寄寓着对祖国河山的深深眷恋之情。当北宋被金人所灭亡之后,记录了首都繁华景象的《清明上河图》成为宋代遗民寄托故国之思的珍贵纪念物,并被一再复制。
第十四课《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1课时)
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新的山水画创作有较大的突破。画家继承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到生活中去,开辟新的绘画意境。突破已往的创作模式,形成新的山水画画风。
2.中国画由传统形式向现代形态转变,除了内容、表现手法之外,在形式上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设置环境作出相应的变革,人民大会堂《江山如此多娇》一画在这方面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第十五课《移情草木──花鸟画》(1课时)
1.花鸟画家为百花写照,为百虫传神,不是画动植物的写生标本,而是缘物寄情,借花鸟寄托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心灵感受,表达情操。
2.花鸟画创作有工笔、写意、白描、没骨等技法,教学中可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和传统中国画绘画技巧的丰富性。
第十六课《时代丰采──中国油画》(1课时)
1.油画作为外来画种,很快在中国得到认同并发展为与中国画齐肩的重要画种,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二十世纪中我国出现许多具有代表性画家与作品。2.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这不单是一个外来画种的引入问题,而是两种文化背景,两种艺术观念、两种造型观和表现语言的相互碰撞、交融,相互吸收借鉴。欧洲传统油画的造型基础训练、西方近代艺术思潮对中国当代美术和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要启发学生对世界文化有兼容并包、取长舍短的胸怀。
第十七课《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1课时)
1.本课以介绍版画、漫画的特点为主要内容,阐述了木刻是版画的重要门类,且版画还包括石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漫画也不仅只是幽默画,而且画法是多种多样的。2.木刻与漫画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运动中曾发挥过有力的宣传、鼓动作用,是现代美术史中光辉的一页。当时条件艰苦,许多不同画种的画家也都参与了木刻、漫画、宣传画的创作活动。在教学中可通过这些内容启发学生体会文艺家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应有的使命感。相关链接:抗战戏剧。
第十八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1课时)
1.民间美术品类丰富,渊远流长,具有独立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如民间剪纸,已继昆曲、古琴之后,列入2005年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无形遗产)代表作品名录。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有不少民间美术已濒于消亡,收集、研究、保存民间美术作品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2.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调查当地民族民间美术活动情况,民间美术的产生与发展与当地历史、文化环境,民俗生活的内在关系。理解作品中包含的朴素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精神,懂得珍惜、保护民间美术文化遗产。相关链接:民间戏剧、民间文学。
四、外国美术鉴赏框架结构和教学要点 第一课《大河之源一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
本课内容分为史前美术、古埃及美术和相关链接三部分。史前美术部分,着重介绍现已发现的人类、最早的洞穴岩画和人物小雕像,同时涉及有关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理论,.以引发学生对艺术起源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古埃及美术部分,着重介绍古埃及在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以加深对古代埃及文明以至整个世界文明的理解。相关链接部分,是外国美术鉴赏部分特别设计的一个内容。它是作为每一课课程内容的补充与适当延伸,以扩大学生对世界古代文明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可以作为学生自学或课外独立自主学习的内容。
第二课《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希腊、罗马美术》
本课内容分成古希腊美术、古罗马美术和相关链接三部分。古希腊美术部分,着重鉴赏古希腊美术中最突出、且最具影响力的人像雕刻和建筑艺术中的经典作品,包括作为西方古典建筑重要基础的、古希腊人创造的三种模式。古罗马美术部分,着重鉴赏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古罗马的多种建筑类型,同时鉴赏古罗马雕塑艺术最富有特色的肖像雕塑的代表作品。相关链接部分,选择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及其以后的受古希腊、古罗马美术影响最明显的人体雕塑和古典建筑的经典作品,以加深学生对古希腊、古罗马美术对后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的认识,初步了解西方古典美术的艺术传统。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本课内容,按照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产生的先后,分成三部分,分别鉴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达到初步了解并感受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正确对待宗教艺术,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尤其是了解建筑艺术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的。本课内容也有“相关链接”,以扩大学生的视野。第四课《“巨人”辈出──欧洲文艺复兴美术》
本课采用突出重点人物、重点分析经典作品的方法,着重介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最具有代表性的五个美术家、特别是被称为“巨人”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每人单列一节,重点分析他们的经典作品,从中体会经典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西方古典美术中的经典作品的方法。本课的“相关链接”部分,着重介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其他一些重要美术家和经典作品,以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欧洲文艺复兴这一伟大历史时期的认识和理解,体会美术的文化价值。
第五课《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艺术到浪漫主义》
本课内容较多,分成巴洛克艺术、17世纪荷兰绘画、法国古典主义美术、新古典主义美术和浪漫主义美术等五个部分,涉及绘画、雕塑、建筑和园林艺术等领域。它们都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即17世纪至19世纪上半期、欧洲美术中具有世界影响的主要艺术流派和主要艺术成就。对于了解这一时期欧洲美术的演变和发展、特别是了解和初步掌握这些外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流派和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进一步学习美术鉴赏的方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本课着重欣赏对我国美术曾经产生重要影响的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一些经典作品。分成“现实主义的旗手──库尔贝”、“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的画家们”、“以罗丹为代表的现实主义雕塑”三部分,另有“相关链接”,介绍同时期的其他重要的现实主义美术代表人物和代表作。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感受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初步掌握欣赏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
第七课《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本课的内容,表面上看比较单纯,只介绍两个流派,但是,这两个流派在西方美术发展史上极为重要。不仅是它们对后世的美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正如本课标题所展示的,它们是使西方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具有关键性的流派。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同时也针对国内有些美术史论书籍中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不确切解释,特地将本课分为“印象派名称的由来”、“印象派绘画追求什么”、“反印象派的后印象派”三部分。另外,本课也设有“相关链接”,使学生有可能了解其他一些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画家及其代表作品。通过本课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并感受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特点,而且初步了解西方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的主要区别。
第八课《新的探索──现代绘画、雕塑和工业设计》
本课的内容分成:现代绘画、现代雕塑和工业设计三部分,是外国现代美术最有代表性的三个领域。与外国传统美术相比,它们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呈现出纷繁复杂的艺术现象,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些现象,并能对这些现象作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分析,既不肯定一切,也不否定一切,从而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本课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教学目标。为了使学生对西方现代前卫艺术及其艺术思潮,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本课所选作品中,也包括一些并不是完全值得肯定、甚至需要加以批判的作品。第九课《科技和艺术的新结合──现代建筑》
本课内容是外国现代建筑艺术欣赏。根据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本课内容分成:“形式服从功能”、“重视建筑的空间以及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建筑形象和建筑风格的多样化”三部分。每个部分都选择一些典型实例加以分析与评价,以便使学生能够了解并认识外国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向,并能初步掌握欣赏现代建筑的基本方法,能对现代建筑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本课的“相关链接”,作为课程内容的扩充,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对外国现代建筑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第五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范文模版)
我的手机:***卞洪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
第一册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4
2诗两首
雨巷戴望舒7
再别康桥徐志摩9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11
4*中外短诗五首
断章卞之琳16
风雨芦荻16
错误郑愁予17
回旋舞保尔·福尔17
在一个地铁车站庞德18
第二单元
5兰亭集序王羲之20
6赤壁赋苏轼23
7*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26
8*游褒禅山记王安石28
第三单元
9记念刘和珍君鲁迅32 10小狗包弟巴金38 1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43 12*金岳霖先生汪曾祺46 第四单元
13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52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54
14包身工夏衍58 15*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孙德宏68 16*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曹智白瑞雪73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79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82 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86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89 朗诵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97 奇妙的对联101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
《论语》109
《大卫·科波菲尔》114
注:篇目前没有标号的是精读课文,标有*的是略读课文。
第二册
第一单元阅读
荷塘月色„„„„„„„„„„„„„„„„„„„朱自清
故都的秋„„„„„„„„„„„„„„„„„„„郁达夫
鲁迅散文两篇
秋夜„„„„„„„„„„„„„„„„„„„„
好的故事„„„„„„„„„„„„„„„„„„
囚绿记„„„„„„„„„„„„„„„„„„„„陆蠡
湖光水色„„„„„„„„„„„„„„„„„„„梭罗
写作口语交际人世百态——学习描写口语交际
第二单元阅读
诗经二首卫风·氓小雅·采薇
离骚„„„„„„„„„„„„„„„„„„„„„屈原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
白马篇„„„„„„„„„„„„„„„„„„„ 曹植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归园田居„„„„„„„„„„„„„„„„„陶渊明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
写作口语交际美的发现——学习抒情口语交际
第三单元阅读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鸿门宴„„„„„„„„„„„„„„„„„„„„„司马迁
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赤壁之战„„„„„„„„„„„„„„„„„《资治通鉴》
写作口语交际园丁颂歌——记叙的角度
第四单元 阅读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蔡元培
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未有天才之前„„„„„„„„„„„„„„„„„鲁迅
(另选一篇杨振宁演讲)
写作口语交际爱的奉献——叙议结合的写法演讲
梳理探究
汉语成语
修辞无处不在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
巴黎圣母院
第三册
第一单元阅读
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祝福„„„„„„„„„„„„„„„„„„„„鲁迅
项链„„„„„„„„„„„„„„„„„„„„莫泊桑
老人与海(节选)„„„„„„„„„„„„„„海明威
写作口语交际多向思维——选择议论的角度口语交际
第二单元阅读
蜀道难„„„„„„„„„„„„„„„„„„„„„李白
琵琶行„„„„„„„„„„„„„„„„„„„„„白居易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登高 李商隐诗二首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马嵬(其二)„„„„„„„„„„„„陆游诗二首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写作口语交际学会宽容——论据的选择和使用口语交际
第三单元阅读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劝学„„„„„„„„„„„„„„„„„„„„„荀子
过秦论„„„„„„„„„„„„„„„„„„„„贾谊
师说„„„„„„„„„„„„„„„„„„„„„韩愈
六国论„„„„„„„„„„„„„„„„„„„„苏洵
写作口语交际善待生命——论证方法口语交际
第四单元阅读
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
风蝶外传„„„„„„„„„„„„„„„„„„„„董纯才
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
时间机器„„„„„„„„„„„„„„„„„乔治·威尔斯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
写作口语交际
思絮飞扬——写作中的虚构
口语交际讨论
梳理探究
文体与语体
逻辑与语文学习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名著导读
家
高老头
第四册
第一单元阅读
窦娥冤(节选)„„„„„„„„„„„„„关汉卿
长亭送别„„„„„„„„„„„„„„„„王实甫
雷雨(节选)„„„„„„„„„„„„„„曹禺
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写作口语交际解读时间——横向展开议论口语交际
第二单元阅读
李煜词两首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 姜夔词一首
《扬州慢》(淮左名都)„„„„„„„„„„
写作口语交际发现幸福——纵向展开议论口语交际
第三单元阅读
拿来主义„„„„„„„„„„„„„„„„„„„鲁迅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弗洛姆
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周有光
青苹果和熟苹果„„„„„„„„„„„„„„„„盛洪
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蒙田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节选)„„„„„„„„帕斯卡尔
信条„„„„„„„„„„„„„„„„„„„富尔格姆
写作口语交际确立自信——了解反驳的途径口语交际
第四单元阅读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
苏武传„„„„„„„„„„„„„„„„„„„班固
张衡传„„„„„„„„„„„„„„„„„„„范晔
李贺小传„„„„„„„„„„„„„„„„„„李商隐
马伶传„„„„„„„„„„„„„„„„„„„侯方域
写作口语交际辩证思维——作一点辩证分析辩论
梳理探究诗词格律文学长河
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
名著导读
莎士比亚戏剧
谈美
第五册
第一单元
阅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药„„„„„„„„„„„„„„„„„„„„鲁迅 边城„„„„„„„„„„„„„„„„„„„沈从文 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写作口语交际逼近真理——怎样写得深刻
第二单元阅读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滕王阁序„„„„„„„„„„„„„„„„„„王 勃 阿房宫赋„„„„„„„„„„„„„„„„„„杜 牧 逍遥游(节选)„„„„„„„„„„„„„„„《庄子》 陈情表„„„„„„„„„„„„„„„„„„„李 密写作口语交际讴歌亲情——怎样写得丰富
第三单元阅读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宗白华 咬文嚼字„„„„„„„„„„„„„„„„„„„„朱光潜 谈中国诗„„„„„„„„„„„„„„„„„„„„钱钟书 孟浩然„„„„„„„„„„„„„„„„„„„„„闻一多 说“木叶” „„„„„„„„„„„„„„„„„„ 林庚写作口语交际思想文采——讲究文采
第四单元阅读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指印„„„„„„„„„„„„„„„„„„„„„„丹齐克 冰川的风格„„„„„„„„„„„„„„„„„„„位梦华 熊猫的拇指„„„„„„„„„„„„„„„„„„„古尔德 作为生物的社会„„„„„„„„„„„„„托马斯·刘易斯写作口语交际
创新思维——怎样写得新颖
访谈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
有趣的语言翻译
理科中的语文
名著导读
红楼梦
堂吉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