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务会计现代化改革的相关探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在深化发展,给各个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会计的现代化改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经阶段,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实施现代化的财务会计改革措施,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一、财务会计现代化改革的必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财务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财务会计的需要,财务会计现代化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为了适应管理与会计业的发展需要,重新构架会计结构体系,重构会计理论。其次,日益发达的资本市场需要可靠的会计信息,现阶段很多学术界预计会计职业界对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不满,主要是因为这种财务会计报告没有给人们提供需要的有价值信息,不能满足新时期的要求。现行的会计报告大都只是关注过去,而不重视未来,加之企业自身需求的发展,会计环境的变化,导致现行的财务会计管理出现了很多弊端。最后,我国会计信息的滞后性,不能满足企业多目标决策的需要,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价值管理,但是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只是进行简单的记录和计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的客观需要;此外,有关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的研究,使会计学的研究范畴需要进行重新定位。
二、财务会计现代化改革的措施 1.完善会计科目体系,加强资金管理建立健全的会计科目体系可以进一步加强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保证会计账目的科学性。对于大宗材料购买时要依据实际的使用量合理确定购买数额,防止浪费;在大宗材料的使用过程中要及时对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清查盘点,使对大宗材料的管理逐渐步入规范化的轨道。对于的固定资产管理要进一步坚持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取消“固定资金”科目,并建立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科目,同时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增设固定资产净值和原值等科目,保证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在会计账目中都可以得到正确反映。此外,为了加强资金管理,还应该逐渐细化财务会计部门的财务管理,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级核算科目,这样一方面可以方便上级部门的检查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保证会计账目的科学性和规范化。2.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确定一般都经历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时以获得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会计管理的目标,但是这一目标确定不能有效的协调政府、职工、债权人、股权人之间的关系,而且没有充分考虑货币
第二篇: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改革分析
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改革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逐渐提高,社会上对于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大,近些年来,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经济形式和经济活动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因此传统的会计教学方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缺乏基本的实践技能,不能有效迎合大背景的需要。因此,本文就当下我国财务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浅要谈谈其主要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改革
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财务会计作用巨大。财务会计不仅可以科学地对企业的各种财务活动进行记录、控制和管理,而且可以估计、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活动,为企业领导人制定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会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得以不断的丰富与完善,会计有自然科学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性质。作为企业运行基础的会计作为一门应用型的技术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也是高校开设财务会计课程的主要原因。但是,当下财务会计课程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财务会计课程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大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一、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师资水平低下
会计的产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正是因为会计的出现,为人们日常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便利,由此可见财务会计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很大的比重。而在高校中会计专业的核心就是财务会计,因为财务会计这门课程难度比较大,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就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专、技校在开设会计专业课程的师资教学水平来看,普遍存在教学师资水平低下的限制因素。部分老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素质。而且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素质的培养。
(二)过于注重核算细节章节的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过于注重会计教学中核算细节的教学,其实这些内容应该让学生留到课下去完成,但是大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根深蒂固,依旧使用传统“满堂灌”的教育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核算细节的教学,一堂课下来都是根据教材的内容给学生讲授怎么样编制会计分录的问题。使得会计学习非常枯燥乏味,学生自然提不起来兴致学习,自然就会丧失学习会计财务的积极性。
二、提高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的优化措施
(一)开展互动性教学方式
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对于互动教学模式使用比较少,因此财务会计的教学效果长期得不到提高,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侧重于师生互动,尊重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去,大大提高?W生学习财务会计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效率大大提高。比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自己查找关于企业的业务案例,比如笔者在课堂上会出现一些错误,之后再请同学们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顾听老师讲,很少有时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在互动性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学会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就留给学生大量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也是对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会计知识的检验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知与理解。
(二)逆向思维的教学方法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组织财务会计课堂教学中,可能会针对具体的案例和内容实施教学,但是很少会从企业的经济报表的角度去分析研究,会计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在一定程度上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会计的存在形式起着直接性的作用。因此,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和经营状况也会显示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但是如果教师忽视了企业的财务报表会使得学生不能系统学习知识,也就不能真正理解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资金变动是不是存在问题。因此,作为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师,必须重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财务会计各项运营的作用。而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展逆向思维,仅仅针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报表对企业可能会产生的影响。经过实践证明,逆向思维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企业在处理会计事物的基本理念与思路,从而帮助学生建设系统的会计思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素质。
(三)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一本合适的教材在财务会计教学中能够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市场上各种教材琳琅满目,学校在选择教材的时候一定要选择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的书籍,在满足学生对理论知识需求的同时,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素质。同时又给教师更多可供发挥的空间,从而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适当引入实际的案例并结合教材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财务会计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合理调整教育教学计划,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并结合实际的案例在不脱离课本内容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财务会计教学的效率。为学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的人才,促进财务会计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玉.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5):183-184.[2]胡翼霞.财务会计教学问题及教学方法改革策略分析[J].才智,2017(13):198.[3]裘益政,樊晓琪.基于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导向的财会专业实验教学改革[J].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浙江工商大学教学改革论文集,2012(00):181-185.[4]王素玲.《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研究――基于国际化管理型人才培养模式视角[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05):128-131.
第三篇:财务会计课程改革会议记录4
课 程 2013改 革 会 议 记 录
年12(月)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教研会议记录
(四)与会人员:会计教研室全体教师
时 间:2013年12月18日 缺席人员:无
主要议题:《中级财务会计》岗位分工课程改革设计 会议记录:
2013年12月18日下午会计教研室主持召开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教研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会计教研室全体教师。会议紧紧围绕“《中级财务会计》岗位分工课程改革设计”这一主题开展。
张学军老师提出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中级财务会计》在专业课程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其前导课程有《基础会计》,后续课程有《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决定其专业水平和发展能力。经过多年的建设,本课程已经形成经典的框架体系,然而,统一划齐的课程结构并不能完全满足高职教育的需要。并提出了建立以岗位分工为基础的课程框架体系。教研室相关教师结合我院实际对《中级财务会计》岗位分工课程改革设计进行了探讨。并达成一致意见认为《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建设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就业需要,为实现从学习者身份到会计从业人员身份的尽快切换,应当综合考虑企业实际,建立以岗位分工为基础的课程框架体系,增加案例的引入,形成真实的工作情景,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具体设想如下:
(一)课程框架的项目划分
以会计岗位分工替换报表项目作为课程的基本框架,从而形成任务导向的项目制课程体系
(二)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
各个项目下的具体内容必须仔细筹划,区别于传统的教学内容,不仅要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必须创设真实的岗位情景,使学生获得实际操作机会。
(三)案例体系设置
让学生能够系统的了解企业的业务和整个核算系统,课程的案例资料应来自于同一个企业,而且各个业务之间互为关联
(四)突出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为基本标准,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取舍,并充分利用企业、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企业实际案例,丰富凭证资源,确定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主要教学路线,突出学生自主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
最后,张学军老师结合会议议题提出,《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建设,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就业需要,建立以岗位分工的为基础的课程体系,目的在于缩小教学与就业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尽快适应岗位角色,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同步提升其实际操作水平。
第四篇:现代化论农村税费改革与税制
论农村税费改革与税制现代化
论农村税费改革与税制现代化
作者
周倍良,清华大学法学院
自从有了国家,便有税与费。
我国古代社会以农立国,税(费)也就成了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政来源。“皇粮国税、天经地义”便成了中国千千万万农民身上的一道沉重枷锁。“苛捐杂费猛于虎”、农民不堪重负、身受其害。进入现代,由于历史条件和经济水平的限制,农业税曾一度是我国各级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时至今日,我国仍为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多的几个对农业征收税费的国家。2005年,伴随着全面取消农业税的浪潮的兴起,这个问题似乎走到了终点,但问题是否就这样简单呢?全面取消农业税是否就“一劳永逸”了呢?农民还要不要征税?怎样征?农村税费改革怎样与税制现代化相结合?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税制改革过程中农村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的角度,来揭示农村税收改革与现代税制的互动关系。关键词:城乡二元化的税制格局 城乡统一税制 现代税收制度
农业税是我国最古老的税种,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如秦汉时期称为“田租、口赋”;唐朝称为“租、庸、调”;后改为“户税”和“地税”;清朝叫做“丁漕”;民国时期称为“田赋”。
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和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农业税演变成对从事农林牧渔生产、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实物税。建国初期曾一度是我国各级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积累原始资本、建立新中国工业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税占整个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而这种城乡二元化的税制格局,也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导致“三农”问题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90年代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农业税也吸引了更多关注的目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创造条件,逐步统一城乡税制”的新思路,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 1
革试点的各项政策,取消农业特产税,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时隔不久,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又进一步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一步降低农业税税率或免征农业税”,引发世人对农业税的关注。2005年新春伊始,在一些发达省份的带动下,一场全面取消农业税的革命拉开。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宣布取消农业税。其他省也将采取相应的措施。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央和地方财力显著增强,地方已经有能力给农民更多实惠,因此此次全面取消农业税实乃水到渠成之举。
取消农业税,对农民权益的保护意义重大。我国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并以磅礴之势迅速推向全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但随着改革的进程,“三农”问题却越来越突出。“三农”问题是在转轨时期,旧体制保留有余而新体制跟进不足所造成的,“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权益的保护问题。过去计划经济对农村产生的是到村到组、到边到角的影响,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延伸到农村社会的各个角落,如果根除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农村中存在的问题几乎都可以迎刃而解;农产品购销政策的改革、户籍改革和三提五统的取消等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农村改革最根本的是要给予农民完整的权益保障。
现实阶段,取消农业税是从大局观的高度和政策选择的角度考虑和解决农民权益的保护问题,对农民权益全面长期的保护(尤其是相关的土地权益)和农村市场化的进程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取消农业税,对基层政府职能转换意义重大。
由于农业税的特定征收对象和现行农村的治理特点,只要农业税存在下去,基层政府与农业税的征收行为始终会难解难分地纠结在一起。而且某些基层政府把农业税的征收演化成了竭泽而渔式的恶性“收、养”机制,这不利于基层政府职能的转换。
农业税的取消无形地剥离了基层政府不规范权力的又一依仗,基层政府的行政行为将会逐步得到规范,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同时,取消农业税,对解决农民负担和农民增收意义也很重大。
需要正视的问题
一举取消延续几千年的“交皇粮”政策,农民可谓欢欣鼓舞,对于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完善我国税收制度
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但问题是否就这么简单,取消农业税,是否就真的等同于农民负担完全减轻?取消农业税是否就像有的人所称的那样“农民从此不用再缴税了”吗?在全面取消农业税的大跃进中,我们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做好准备了吗?
笔者认为需要全面而长远地看待这个问题。既要看到我国农村的现状,又要将其放到现代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来考量。
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加重了乡村两级债务和财力缺口,使乡村组织运转困难增大,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受到影响。
资料显示1997年全国村级负债(不包括企业)1978亿元,村均27万元,扣除债权,净负债1035亿元,村均净负债14万元;乡级政府平均负债365万元,净负债182万元。农村税费改革减少了乡村财源,多数乡村收入锐减,基层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农村义务教育、乡村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一系列涉及农业生产、社会发展的大额投入项目,在国家还没有新的固定投资渠道之前,都没有保证。农村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出现停滞或因缺乏资金而得不到维护的状况。
缺口资金在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不现实的情况下,基层政府为正常运转,很有可能将现在的财政收支困难问题及历史债务包袱转移给种田农民,或巧立名目,或乱集资、乱摊派,出现减负反弹现象,因而最终无法完成税费改革的初始目标。
解决办法
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建立现代型的税收制度
取消农业税,只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标之策。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村发展水平,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从而总体上完善我国税收制度,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税制要求的新型农村税收制度。而农村税费改革是一项综合性改革,其完成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现代税收制度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严格来说任何经营者都需要纳税。纳税成为每个公民的义务。我国目前全面取消农业
税只是取消了农民关于农业生产的税收,但不等于取消对农民的征税。这是需要在观念上转变的。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建立现代税收制度的大趋势。
因此,农村税费改革也应纳入到这个大系统中来。参照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范例,当前的主要任务便是积极推进城乡统一税制改革。
按照国民待遇原则和政治平等法则。
从均衡城乡负担、国民平等纳税角度出发,积极推行城乡统一税制改革,使城乡居民的税收权利与义务平等,消除不应由农民承担的税费份额,让农民享受到应该享有的平等的国民待遇,使城乡居民得到大体平等的公共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税费制度改革设计的社会使用效率和制度收益。
按照这一目标,应当在农村全面取消各种农业税,而代之以征收各种现代型税收。具体措施如:
(1)加快全面取消各种农业税的步伐,争取尽快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
(2)征收财产税或资源税。
自己的财产和使用国家资源都应该向国家纳税。如按土地使用面积、等级和用途类型在农村开征土地使用税;
(3)征收营业税。
这主要是针对农民的经营性活动;
(4)征收增值税。
严格来讲,农业生产是有增值部分的。按照增值税的内涵,只要有增值,有购进生产资料和原料,就应当交纳增值税;
(5)征收所得税。
全世界范围内,经营者只要有营利,就得交纳所得税。我国农民以前没有。随着建立现代税制的要求,也应对农民征收其收入的个人所得税。
2、建立规范的公共财政系统。
按照公共财政规范的要求,改革支出管理体制,彻底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支出政策,切实发挥政府财政的社会再分配功能作用,向城乡提供相对均等化的公共服务。需要:
(1)重新界定财政支出范围和财政预算安排顺序,保证乡镇政府实现其只能和农村公共事业的资金来源;
(2)改革财政支出方式,完善财政预算支出管理制度,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增加对农业投入,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乡镇的财力缺口,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
3、建立适应现代化需要的农村基层治理结构
积极推行乡村行政事业机构改革,改革和精简乡村机构、压缩人员、节约开支。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科学界定乡镇政府职能范围,合理设置机构,切实减少政府工作人员;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减少政府对基层的经济社会事务的直接干预;精简机构,压缩乡村干部人数。通过这一系列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从而减少财政开支,也减轻农民负担。
总之,要大胆探索与国际化和市场化相适应的农业税制体系。
由于我国农业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程度非常低,短期内还不能像其他市场经济国家那样,对农业实行与其他纳税对象同样的税制。
但基于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农业税制也有一个与国际接轨的问题。
因此,我们要大胆探索农业税制改革方向,如以上提到的将农业税改为土地使用税和产品税,建立以农户收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
当然为了防止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巧借名目乱收费等不良现象的出现,所以应尽快加强此方面的立法活动。
针对目前地方财政所出现地困难局面,各级地方政府应积极改变过去过分依赖农业税这种不合理的税收制度的弊病,充分发挥其他税收的作用和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增加转移支付的力度,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将成为关键。
第五篇:财务会计课程改革会议记录2
课
程
2013改 革 会 议 记 录年10(月)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教研会议记录
(二)与会人员:会计教研室全体教师
时间:2013年10月16日
缺席人员:无
主要议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工学结合改革
会议记录:
2013年10月16日,会计教研室召开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会议。会议由会计教研室主任张学军老师主持,会议围绕“《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工学结合改革的途径”这一主题进行。经过与会人员讨论,最后达成如下共识: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在高职高专中课程中属于核心课程,当前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主要是以传授理论为主,造成了高职高专的学生无法把课程内容和实际工作岗位相结合。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试图探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工学结合改革的途径,并把真实的工作岗位合理引入课程中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
一、主要改革途径包括以下几种:
(一)采用“课岗融合”的教学模式,重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
(二)与会计代理服务公司合作,实现情景教学
(三)与会计事务所建立校外见习基地
(四)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改传统重知识的掌握情况为重职业能力的考核
二、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高专《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优势
(一)通过“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能够快速提高学生会计业务处理技能
(二)通过“工学结合”可快速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教师素质
(三)通过“工学结合”可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优势。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要大力推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其重点是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而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