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 方 课 程 总 结
地 方 课 程 总 结
铜仁市第八小学:塘桥英
一学期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各项要求,认真开展地方课程的教学和管理,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认真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2、地方课程体现了地域性特征、针对性特征、现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和体现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地方课程是不同地方根据特定地域或社区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的课程资源设计的课程,因而,在适用范围上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或区域性。地方课程设计要充分研究地方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挖掘地方资源,体现地域特色。从课程目标上看,地方课程是针对实际设计的,它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地方或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社区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社区,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方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要充分反映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要求。从课程内容上看,地方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它不刻意追求理论
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深刻性及其对学生智力发展的认知功能,但特别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地方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地方或社区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因而,在地方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不应是接受式,而应是探究式、实践式的。
3、教学内容充实。根据实际,我校地方课程现阶段开发的主要内容是:齐鲁文化、实践活动、技术与技能、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7年级开设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技术与技能各一节。八年级开设一节健康教育、技术与技能、齐鲁文化。九年级开设一节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实践活动。
4、不足的方面
(1)地方课程资源体系不够充足。应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建立以书籍、实物、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体系。
(2)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较少。应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年级地方教学总结
铜仁市第八小学 :塘桥英
一学期的地方课程教学即将结束,在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在古诗词诵读中了解了古诗词的精髓,激发了诵读古诗词的兴趣,陶冶了学生们的高雅情趣,在成长教育的各项活动中通过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师生间和同学间的沟通和分享,实现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转变与改善,通过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积极配合等活动的情况,从而使学生能够达到自我发展、自我预防、自我矫治的目的,学到了一些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知识。下面我就从这两方面做简单总结:
一、诵读古诗,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新课标提倡在小学阶段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心灵沐浴书香。学校希望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领悟文学作品蕴藏着的灵性和思想,感受到那充满魅力、充满人性的语言美,让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震撼,在人格上得到熏陶,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素养和思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底色。
1、按计划实施了教学活动,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多读、多思,让他们在读中悟道理,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3、结合本班实际及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富于童趣。
4、教育活动中注重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和科学素质;让读书成为习惯,熏染学生美好的心灵,营造书香校园。
5、加强古诗词教学,重平时渗透,重朗诵理解,重背诵积累。
6、加强学生在课上、课前、放学时段的古诗吟诵,保证阅读时间30分钟以上。
7、优化评价机制,激励学生自主阅读。
二、深入扎实地引导学生学习《成长教育》,使学生学到了一些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知识
1、在平时的备课中,我认真研读教材,从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成长教育》的课堂内容,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利用各种载体,带领学生学习利于学生成长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达到自我发展、自我预防、自我矫治的目的,2、能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在学习安全自救这一单元时,我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实地亲手实践,使学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交通事故自救、急救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以校本活动课程为截体开展的各项活动,促进了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激发了诵读古诗词的兴趣,陶冶了学生们的高雅情趣。交通安全意识也比以前增强了。师生都深刻地体验到了参与之乐,诵读之趣,成功之悦!
第二篇:地方课程总结
八年级地方课程总结
唐艳丽
地方课是课改以来开设的一门新学科,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在地方课的实施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探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指导的内容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指导得多了,成了包办代替;指导得少了,学生的研究和探讨又不到位。可见学生的自主性在课题的研究中尤其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交流。如一学生对手工感兴趣,他便主动去找老师进行研究探讨,让老师对其实践活动提供帮助等。现在,我们教师、学生都具有了这方面的意识,有利于个性化发展。活动内容不再以课程参考教材设定,而是由教师或学生来制定。在制定中,我们充分考虑到校本的特点、学生的兴趣、教师自身知识的储备、学校拥有的资源的优势等等开展活动,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内容来源。不固定本班的师生的合作实践研究,在教学时有时感觉,在班级内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来自于伙伴和班主任的智慧资源都显得不足。因此,我倡仪教师一方面可采用年级打乱混合形式开展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互助互动;另一方面,以教师学习型小组为单位给予学生作指导。从而使学生在更加广泛的时空开展地方课,得到更加丰富的智慧资源。
由于课堂上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由“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型转变为平等的合作型”。教师的切入及时、准确,启发得力,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各抒己见,兴趣一旦被激发,思维就更加活跃。如果教师只是按图索骥,看图说话,那么学生的思维就要被限制,就不能充分体现双方面的互动性。教师应即时表扬踊跃举手发言的学生。这对被赏识的孩子是一个极大的激励,自尊心、上进心就能更好地发挥。
另外主要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运用挂图、实物、多媒体等组织教学,运用观察、信息搜索、讨论、社区活动等形式,充实教学过程。让学生与、家庭建立联系,采用“问问别人”的方式,培养学生不得社会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在探索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地方课是非常受学生喜爱的课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自身生长发育特点,了解必要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崇尚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本学期地方课的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三篇:地方课程总结
四年级《发现与探索》教学工作总结
(2012—2013)第二学期
杨爱民
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年又将过去。回顾这一年,在领导的关心、同事们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下,我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完成各项任务。在此,把这学期的工作稍作总结,也为这一年的忙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同伴互助,资源共享。
由于地方课程教材没有参考书,老师们备课时经常要收集大量的资料,教学难度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同伴间的互助尤其重要。特别是同年级的老师更应相互切磋,互相交流。在这点上,大家做得很好,一个个学而不厌,潜心钻研,经常与组内的骨干教师交流教学方法,共享教学资源,确实让人感动。
二、深刻反思,共同进步。
具备一点反思能力,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听课结束后,又对各位教师的授课进行了评课。评课现场,老师们各抒己见,给各位教师分别提出了两条优点和两条建议。同时,针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如“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地方课程的活动性、整合性、评价性的三条原则”以及“落实地方课程的多元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老师们认为,本课程可以不进行书面考试,但要加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相关教材可以设计多种形式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或反思。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记录、学生自 己的自我报告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其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分,而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进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促成课程目标的达成。本课程评价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因为倡导评价目标先行的原则,所以,需要教师在上课前,结合课程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目标的分析与准备,设计评价形式及评价标准。
三、物化成果,不断完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我的努力,我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别人相比,我的收获甚少,也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对课程的研究还欠深入,教学成果寥寥无几,但我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三级课程之一的地方课程一定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第四篇:地方课程总结
万泉初中
2011-2012学年地方课程总结
一学期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各项要求,认真开展地方课程的教学和管理,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认真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2、地方课程体现了地域性特征、针对性特征、现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和体现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
地方课程是不同地方根据特定地域或社区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的课程资源设计的课程,因而,在适用范围上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或区域性。地方课程设计要充分研究地方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挖掘地方资源,体现地域特色。从课程目标上看,地方课程是针对实际设计的,它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地方或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社区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社区,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方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要充分反映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要求。从课程内容上看,地方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它不刻意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深刻性及其对学生智力发展的认知功能,但特别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地方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地方或社区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因而,在地方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不应是接受式,而应是探究式、实践式的。
3、教学内容充实。
根据实际,我校地方课程现阶段开发的主要内容是: 齐鲁文化、实践活动、技术与技能、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7年级开设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技术与技能各一节。八年级开设一节健康教育、技术与技能、齐鲁文化。九年级开设一节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实践活动。
4、不足的方面
(1)地方课程资源体系不够充足。应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建立以书籍、实物、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体系。
(2)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较少。应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第五篇:地方课程教学总结
地方课程教学总结
张 力
2010——2011 学下学期结束了,为了更好的完成地方课程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地方课程教学总结如下:
一、目标实施方面:
1、本学期通过开展《可爱的四川》教学工作,本课程力图让学生深入了解四川独特的地域文化,四川精神、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四川、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2、通过国学启蒙教育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3、注重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使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
4、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逐渐了解四川的地域文化,理解并热爱四川传统文化,形成对家乡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四川、热爱家乡、维护民族团结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四川、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逐步确立为家乡和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能力方面
1、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四川历史、社会和自然中的问题,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2、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初步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能够做出有利于个人安全和社会安全的行为选择。
三、教学实施方面:
我在教学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课程目标上与国家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相衔接、注重过程与方法、更加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内容的选择上要体现四川特色、突出可爱的四川这一主题,根据知识性、科学性、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对学生有重要教育价值的学习材料;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要遵循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原则;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在内容呈现上要遵循多样性、活泼性、美观性相统一的原则;在课程实施上要遵循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发挥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做到了课堂和实践相结合。课堂上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发言。
当然教学中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有时,学生不重视,导致了课堂纪律欠佳。不过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今后的地方教学工作中,我将严把课堂纪律关,让地方课上得更加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