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精品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创建精品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以高职《秘书实务》课程为例
郭珊珊
(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柳州 545007)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我国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加强对精品课程和建设力度,能够带动专业课程和改革和创新,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有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高职学院课程建设和进程。本文以高职文秘专业《秘书实务》课程为例,从教育教学观念和转变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方案等方面深入地探讨了应如何进行课程改革、创建精品课程的可行性。
[关键词]:精品课程 建设规划 高职文秘 教学改革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建设在各高校受到普遍的重视。2003年4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全国高等学校开始启动精品课程建设,使课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的内涵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教育部从当年开始启动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计划是“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高等学校非常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水平的教学工作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必须抓住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众所周知,影响教学质量的三个核心要素是教师、学生和课程。课程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的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任务之一,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院也积极开展了精品课程的创建工作。实践表明,精品课程的建设对我院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本文将结合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对文秘专业的课程建设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期推进本专业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精品课程的内涵和定位。
教育部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由此可见,精品课程是一个体系,其内涵应包括:(1)课程选定: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妁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21世纪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课程。
(2)教材配备:系列化、立体化。(3)教师水准:教学水平与学术水平兼备。(4)[作者简介]郭珊珊(1974—),女,广西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文理系讲师,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语言文字、秘书学。
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模式和特色教学方法,形成讲授、质疑、讨论、作业有机联系的教学模式。针对传统教学中的弊病,要特别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增加课堂演示实验或开设培养实际能力的综合性探索性实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和网络(远程)教学,让学生在网络中学习到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增加学习的渠道。要有后续课程建设规划,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5)教学成效:学生学习兴趣日增,教学效果好,并具有辐射效应。
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院校的“宽口径,厚基础”不同,基础理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专业技能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同时.更要突出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精品课程的定位应体现为“职业性、技术的应用性和示范性”,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在优质课程的基础上,建设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适用性强的教学内容优秀的教材、针对性和应用性强的实验和实训环节、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高水平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使学生真正接受高质量的精品教育,使教师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提高教学和学术水平。因此,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精品课程的建设应是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具有高职高专特色,有一定的受益面,已初步形成自己课程风格,在专门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课程。
二、当前高职文秘课程建设面临的困境与改革的方向
目前全国有300多所高等院校及高职院校设置了文秘专业,尽管培养的秘书人员层次不一,但其所设置的课程及使用的教材大同小异。大专、本科,甚至中专.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上无明显差异。在课程体系中,还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能力、重分化、轻综合等“四重四轻”的问题,造成毕业生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一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需要大量的素质高、专业技能过硬、适应性强的秘书人才;另一方面,有不少文秘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却“销路”不畅,甚至毕业即失业。这种现象说明,目前文秘专业的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作为高职教育的文秘专业.就要从文秘职业特点出发.而不是单纯从党政部门行政职位的角度来确定培养目标。要真正认识到职业技术教育文秘专业主要是为现代各类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培养秘书的。因此,高职院校的文秘专业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根据现代企事业单位实际需要设定培养目标.开设相应课程,并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就业,并能尽快适应工作需要,成为广受社会和企业欢迎的秘书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体
现一定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以往我们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往往只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知识轻其他知识,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重视不够.实践课在总教学时数中所占比重不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掌握职业技能较少。有的学生在校理论考试成绩较好,但一到各种实际岗位上就无所适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常常因口头或书面表达能力、公关活动能力、办公自动化操作技能、应变能力等不过关而遭淘汰。
为此,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确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新课程体系,把本专业的骨干课程按精品课程的要求加以建设,通过精品课程的创建从而推动文秘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市场需求相统一。
三、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创建精品课程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核心能力培养,选定本专业的骨干课程。文秘专业的课程改革应从如何培养和提高本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出发,总的选定原则是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21世纪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课程。本门课程的建设对相关课程的改革起到促进作用,能较好地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我们不妨先从《秘书实务》这一课程入手,突出对学生文书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公共关系等方面技能的培养。
(二)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按照教育部(教高[2003]1号)文件的精神,学校要在课程建设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被确定为精品课程建设的课程,课程组要根据课程特点,明确具体建设目标,制定详细的建设计划并认真实施。这就要求文秘专业的课程组要在制定规划时要体现先进性与实用性,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
(三)建设高水准的师资队伍。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课程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态度认真的教师队伍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目前,文秘专业教研室正应积极建设一支“双师型”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秘书实务》的主讲教师已获得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达到“双师型”要求。我院文秘专业课程负责人和课程主讲人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已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虽然我们的教师大都直接从高校毕业,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缺乏社会实践的经验。为提高文秘教师的实践能力,增加本专业的双师比例,系部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我们的教师也积极参与实习基地的建设,在工作中熟悉职业环境,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方法,提高传道授业技能。同时,还要广泛吸收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秘书工作人员、同行专家到我院担任兼职教师,进行秘书实务有关内容的教学与指导,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同时,还应按学院要求全面推行“老带新”制度,以进一步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力度。
(四)完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成果。理论教学应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内容应与理论教学相配套,形成完整体系,突出产学结合特色,能很好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并尽可能考虑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接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大纲必须系统,完整,指导思想把握准确,能充分体现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成果。例如,《秘书实务》课程,就应围绕企事业单位秘书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文书档案管理和办公自动化技能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确立课程内容的新体系,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大纲目标明确,基本教学内容与选择教学内容规划清楚;实践教学内容具体,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将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主要内容上纳入大纲中,充分体现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要求。
(五)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职业为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在教学中把讲授的重点由单纯讲知识本身转向同时讲授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思维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精品课程还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同时还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在《秘书实务》这类文秘专业骨干课程的教学方法上要推行以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改革,以案例教学为主,增加课堂讨论、模拟训练等灵活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发表观点、亲身体验的机会,努力培育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情感,增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教师队伍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制作课件的技能,与有关专业教师合作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能对所提供的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六)加强教材建设。精品课程要采用高水平的统编教材,教材要系列化。高职教育,教材要充分体现教学的针对性。一般要有主修教材、辅修教材、实验教材和实训教材,特别是“立体化”的多媒体教材。教材是是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改革的集中体现,要反映最新的职业动态和教育科研成果,要体现教学改革的特色。因此,要创建《秘书实务》这类精品课程,老师们还应尽量与从事此项工作的专家共同编写精品课程的教材、参考资料,加强实训、多媒体等教材的配套建设,使教材的针对性、实用性更强。
(七)加强实践环节建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实践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用性、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创造必要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院系应建立诸如办公自动化、文书档案实训室,对学生进行办公室业务的实训、人际沟通情景训练,也可进行会务、接待、公关工作的情景模拟训练;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开设社会实践课,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等途径,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接触文秘实践的环节,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学到实用的、必须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
(八)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和内容。
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和内容也是课程建设和一个方面,课程和考核与方法应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结果。考核和内容以了解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并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在考核上均有两个成绩:理论教学成绩和实践教学成绩。
总之,对于我院来说,精品课程建设还刚刚起步,存在问题在所难免,相信在以后的运用过程中会不断完善。开展创建工作,不仅对我院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而且为教师自身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机遇。我们将在精品课程创建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提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海春.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3月第1期.[2]吕鸿.高职文秘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12月第6期.[3]宋世全.肖乐明.新形势下精品课程建设探讨[J].航海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
第二篇: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牛泉镇圣井小学 雷建波
尊敬的各位领导、下午好:
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我校现有9个教学班,268名学生。一年来,我校认真落实上级各项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以德立身,为善最乐,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厚基础、长人文、展个性”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在常规管理、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德善育人、小组合作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借此机会,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课程建设管理,厚基础、长人文、展个性。
1、创新课程管理,确保开足开全课时。针对我校师资缺乏、老化、教师普遍兼课的实际,为着力提高考查科目的开课质量,学校制定了课堂教学监控制度。每天由学校值班中层进行不定时查课,检查教师是否按课程表上课。二是每班安排一名学生记录本班的上课情况。学校将教师上课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从而确保课时开足开全。
2、丰富课程建设,增长知识,展现个性。结合教研室“共读一本书”的要求,教导处灵活调整课程表,将每周五下午设为“阅读写作指导课”。语文教师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时光。学校设计了高年级阅读记载卡《花香满园》和低年级阅读记载卡《我的地盘》,让学生阅读后及时做笔记。另外,学校把周三下午第二节和活动课定为学生“快乐周三”选修课时间,开设了跳棋、花样跳绳、器乐、诵读、计算机、绘画、呼啦圈、折纸、粘贴画、泥塑、灯饰、燕子石等各类社团或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3、深化行规礼仪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学校开发了校本课程《行规礼仪儿歌读本》。通过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对《行规礼仪儿歌读本》进行系统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习惯。
二、夯实常态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有效性。
1、全面推广单元模块教学。在推广过程中,学校分三步走:学习—模仿—示范。学校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单元模块教学研讨活动,然后学校马上进行二级培训,使老师们能及时掌握新的模块教学方法。同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吴亚萍教授的《上好一类课》和李怀源的《从整体教学到整体教育》的报告,通过先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到逐步成熟进行示范,使老师们初步掌握了模块教学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改变备课方式,提高备课有效性。学校实行课本行间备课、教参批注、预案批注加精品备课的方式,改变了过去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备课方式,使老师们能节省出大量的时间研究教材、研究教参、研究课标、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分析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学校还提倡个性化的备课,激发教师的创造能力。
3、强化常规教学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教研室“校长进课堂八项基本要求”和镇教办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对常规教学监督、检查的有关规定》,校长和教导处每周对任课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质量检测、教研活动、教学创新等常态教学进行监督检查,并作详细记录,检查结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
三、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坚持开展半日教研活动。各学科教研组以“单元模块教学和小组合作教学研究”为主题,每半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利用《学情分析记载卡》和《即时教研记载卡》及时积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话题,并拿到教研活动中讨论、研究、解决,积极推广优秀教师的小经验、好做法,老师们在学习、积累和反思中,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
2、在开展常规教研的同时,将网络教研落到实处。开学以来,学校专门制定了网络教研考核办法,制定了各学科网络教研轮流值日表,每次确保至少两名教师参加网络教研,并将教师参加网络教研情况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同时,我校积极参与镇教办组织的镇域课题研究联盟活动,定期与中心小学、希望小学开展校际专题教研,共享镇域优质教学资源,努力提升业务水平。
3、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我校承担了一项市级课题《构筑理想课堂的行动研究》,一项省级重点课题《小组合作学习“捆绑式”评价的探索与研究》,均已立项。今年,我校教师参与的省级课题《利用网络研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已经结题。研究过程中,我校坚持“课题研究、课堂改革、教师学习、半日教研”四位一体,积极推进“改——学——研”一条龙的主题式课题研究策略,确保课题研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培育教育教学特色,打造教育品牌。
1、红色教育,德善育人。挖掘圣井特有的德育资源,着力营造“莱芜县委第一任书记刘仲莹家乡”的红色教育氛围,结合重大节庆日开展系列革命传统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提升德育实效,彰显学校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2、打造“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课前,老师们将课前预习卡及时发放给学生,学生将预习中已经掌握的知识和预习中的疑惑记录在预习卡上,教师通过预习卡及时汇总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保证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
课中,为了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一是学校强力推行,要求各班要在形式上将学生每4人分为一组。二是在分组的要求上要异质搭配,即每个小组中各设一名学习较好的学生为组长和副组长,两名学习困难的同学为成员。由组长和副组长帮助两名学习困难的同学,同时组长负责本组的学习、纪律、作业检查等。三是制定合理的小组评价办法,要求教师对小组定时进行捆绑式评价。四是制定小组合作学习考查办法,设立考查领导小组,定期对各班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情况进行考评。将各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教师评价的过程资料进行打分计入本班教师的考核成绩。
课外,同学们可以在各村建立的合作共同体中预习、探究、讨论、相互指导。通过努力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以深入人心,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也日益彰显。
努力就有收获。一年来我校多名教师先后荣获市区级优质课一等奖、市区级学科带头人,连续三年荣获区器乐才艺展示一等奖,学校办学经验《德育花开香满园》刊登在《莱芜日报》上,综合实践成果《燕石飞翔雕琢金玉》在《中国体卫艺》上发表。
以上汇报,只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缩影,不当、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多加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第三篇:加强特色创建 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特色创建
提高教学质量
(2011—2012学下期全面工作计划)
郭店镇前时完全小学
2012年2月 加强特色创建
提高教学质量
一、指导思想:
依据市教体局2012年工作要点和2012年基础教育工作要点,参照我镇中心校的全面工作计划,紧紧围绕“以改革创新求发展,用特色内涵铸辉煌”的工作思路,坚持“四个不动摇”的基本要求,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统领,以规范办学行为为前提,以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点,以“让学生实现在共同基础上的有个性发展,让教师实现在自我更新上的专业化发展,让学校的特色更凸显”为目标,以“道德课堂”“导学法”课堂教学改革为拳头,以科学细化管理为抓手,围绕开发实施校本课程、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抓实学校常规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五项工作重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完善学校各项管理,继续加强学校特色建设,促进学校的规范发展、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最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的战略目的,争取为郭店镇教育做出新的贡献。工作目标:
1、总目标:努力保持郭店镇乃至新郑市的教育教学管理的上游帽子,力争成为同类学校的佼佼者。做好今年三月份新郑市第12届小学段教育教学校际交流工作。
2、德育管理目标:
通过德育常规教育,抓实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同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达到经常化、制度化。
3、教育质量目标: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95%以上;参加市、镇各类运动会成绩名列前茅。特别是乒乓球要在全市小学活动中处于领先地位。
4、教师培训目标:教师队伍学历达标率100%以上;专科60%以上,本科达30%以上。教科研工作务实认真。
5、财务管理目标: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进行财务管理,收支两条线;节省开支,创办节约型学校。
6、常规管理目标: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切实做到依法执教,依法治校。
7、安全综合治理目标:重大人身火灾事故为零;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和重大刑事案发率为零;安全事故和重大违纪案件为零。主要工作:
一、突出德育实效,抓好德育活动,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本学期我校继续强化德育的目的意识,把德育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目的和归宿,创新德育途径和活动形式。
首先通过参加“文明美德伴我成长”寒假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师生的品德教育。新的学年,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断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我们将把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参加市教体局的“文明美德伴我成长”寒假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师生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时代精神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其次我们在本学年将以“行风评议人民满意学校”和“三查三评”活动为契机,从学校的日常管理入手,加强学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每个教师在学期初都要与学校签订《综合治理责任书》、《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责任书》、《严禁推销辅助读物责任书》、《控辍保学责任书》等责任书,同时每个教师还要向社会、学生公布自己的师德承诺书,以此来校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
第三,我们要从习惯养成的小事抓起,注重学习常规和学习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我们将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播报校园内的好人好事,并利用升旗时表扬先进,点出落后,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德育实践中体验道德与人格的魅力,使德育回归生活。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利用节假日和纪念日,搭建活动平台,通过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环保教育、法纪教育、珍爱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感恩师长讲文雅,友爱同学不自大,事前三思不冲动,有怒不在人前发;校园都讲普通话,公共场合不喧哗,物品用过放原处,垃圾废物不乱洒”的习惯养成目标。
第四、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
新的学年,要根据市教体局要求,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书香校园建设等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设施配置,加强教师培训,创新心理咨询方法,健全心理健康档案,广泛开设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努力提升我校学生心理品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书香校园建设工作要围绕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促进师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习习惯,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第五、加强家长学校和少先队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本学期,我们要通过“三抓三落实”(抓师资、抓培训、抓示范,落实教材、落实老师,落实课时),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孩子的欣赏教育。同时,至少开展两次家长座谈会,及时倾听家长的心声,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教师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的优势,向家长们宣传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共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进一步发挥少先队教育阵地教育学生的积极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组织全体学生扎实开展各项社会实践和红领巾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努力拓展学生的教育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六、我们认真研究、制定新课改形式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并发挥其导向作用,引导教师在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充分挖掘课堂本身的道德性,对接课改,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通过营造充满尊重、关怀、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构建道德的课堂,使教师在道德高尚的环境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二、抓好课程改革和常规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12,市教体局对学校工作的重点要求是:坚持“以改革创新求发展,用特色内涵铸辉煌”的工作思路,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课堂文化。为实现这个工作目标,我们将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加大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力度——教学常规管理要力争做到“六认真”“三加强”“一轮换”。
“六认真”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认真辅导、认真检测、认真撰写。“认真备课”即备自己的课,备真实的课,备加强批注的提高课。“认真上课”即上完整的课,上有激情的课,上有纪律的课,上有质量的课。“认真批改”即批改及时,批改规范,批改全面,批改创新。“认真辅导”即注重课堂补差,加强平时补差,提倡友情补差。“认真检测”即认真进行单元过关、期中过关、期末过关,认真批阅评讲,搞好查漏补缺。学习永威经验,力争做到教学效果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认真撰写”即撰写教后反思,撰写教学论文,撰写教学设计和案例。“三加强”即加强起始毕业年级管理、后进生管理和质量监控。“起始毕业年级管理”:起始年级着重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毕业年级重点抓好教学质量,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毕业年级的教学质量更是学校的脸面,毕业班任课教师要树立团队意识,齐心协力,科学备考,通过召开家长会、学生动员会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多种措施确保人人及格,人人争优;“后进生管理”:各班建立后进生档案,跟踪管理,实时监控。“质量监控”:建立科学的师生质量监控体系,落实监控措施,随机抽查课堂教学情况,随机听课。期末前举行体音美综合学科质量抽查考核和写字教学质量检测,体音美及其他小学科成绩要记入学生期末考评之中,但严禁期末以学生成绩给学生排队。
“一轮换”即本学期继续严格实行学生座位轮换制。学生座位严禁依据平时测试成绩或是否遵守纪律进行排定,而要根据学生的身高和视力特点进行小循环或者大循环,确保学生座位的排置与轮换公平、合理、合情、合法。
(二)继续深入开展打造“书香校园”活动,进一步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在认真总结上学年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市教体局“关于道德课堂教师读书活动”和学生暑期读一本好书规定,要求修订师生读书计划、完善措施,确保师生读书活动的实效性,同时加大监测考核力度。为了巩固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与管理,在上学年教体局先后两次为我校配备了将近1200册的图书,为广大师生的阅读提供良好的平台。我们根据韩军教授提出的“一、二、三”阅读方针和本市有关“阅读课”的指导意见,每周设置1-2节阅读课,充分保证了全体师生的阅读时间。下面就阅读内容具体提出具体要求如下:
1、小学低年级段〈
1、2年级〉
(1)阅读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2)诵读儿歌、童谣和古诗词。(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填空式读书笔记。
(4)积累成语、谚语、名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2、小学中年级段(3—4年级)(1)阅读著名童话、寓言、故事。(2)阅读浅显的科技文章,儿童报刊、人物传记、历史名著。(3)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50篇。
(4)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会做摘录笔记,每周不少于300字。
3、小学高年级段(5—6年级)
(1)开始阅读文学名著及科技文章。(2)背诵优秀诗文60篇。
(3)两年内课外阅读量为100万字,每周做摘录笔记400字,每学期不少于12000字。
4、市教体局“关于道德课堂教师读书活动”和学生暑期读一本好书的有关规定:
教师:《班级问题诊断》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 《李平老师讲语文》 《课堂问题与争鸣》 《教师成长密码》 《问道课堂:高效课堂理念与方法的26个追问 》 《学校智道》 《发现班主任智慧——追求充满人性的教育》《善待杜郞口——李镇西教学随笔》
学生:《辫子姐姐主题公园·我们永远不分开》,《辫子姐姐主题公园·我的王子同桌》、《辫子姐姐主题公园·最想要的礼物》,《非常任务》,《“绑架”来的朋友》。
继续倡导师生树立“时时学习、处处学习”意识,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每天记录至少500字学习笔记或读书随笔。
开拓性地搞好班级图书角建设活动,加强师生读书成果展示交流,积极开展主题阅读演讲、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知识竞赛、经典诗文诵读等活动,要求全员参与,评选学习标兵,营造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
(三)以“导学法”课堂教学大赛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道德课堂”诊断交流活动。
首先是在教学中积极践行“导学法”,主动开展以“导学法”为主要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并要求教师详细掌握“导学法”基本模式中“预习——研讨——检测”三个阶段中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导学法“三主”原则,把“导学法”积极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2012年上半年根据市教体局指示,在本校开展第二届“导学法”课堂教学大赛活动。学校要充分发挥领导的引领作用,通过理论学习、课堂展示、观课议课等活动,全面提升广大教师学科能力和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用大赛促进分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听课、评课、研课活动的开展,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实践、认真思考、反复总结,形成分学段、分学科、分课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提升全体教师的“八大教学素养”,促进课堂生态文明的形成。
其次积极组织“道德课堂”诊断交流活动,逐步提升课堂教学实施品质。进一步学习道德课堂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的“八大素养”和推进道德课堂建设的“十大行动策略”,加强道德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要在道德课堂理念的引领下,以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为目标,继续做好课标解读、纲要编制、作业建设以及学习小组建设等探索,把编制课程纲要与解读课标、与备课上课辅导等相结合,进行思考和研究,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再次要实现角色转变,提高教育质量。教师要以学生和自身的发展为指向,牢固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思想,积极开发、利用多元课程资源,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要努力实现角色转变,使课堂教学实现由以传授知识为主到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转变,实现由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到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探究学习的转变,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要实现由以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为主到以评价学生参与学习为主的彻底转变。
第四、继续做好课程标准解读工作。学校要按照《新郑市全面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工作实施方案》(新教体〔2011〕5号)文件要求,对2011—2012学年上期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进行反思和梳理,进一步改进工作措施,优化方式方法,完善相关制度,继续深入开展学科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工作。要继续把细化课程标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新学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一项重要工作,利用学期初的时间再次集中学习相关报告和文件,使每个教师全面掌握细化解读课程标准的技术要领和操作流程,把解读课程标准的成果落实在每个课时的教学准备和实施过程中。
第五、依据市教体局要求,分课型探索有效教学模式。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本学期,我校将组织教师积极研究,探索有效教学模式。学校通过选题立项——行动研究——鉴定验收——实践应用等步骤,进行新课型的研究。最终通过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实现课堂教学创新,构建“道德”课堂,精心打造“一号工程”,努力让学生实现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让教师实现在自我更新上的专业发展,让学校实现在均衡基础上的特色发展。最后要继续强力推进教科研工作,不断提升工作实效。(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借助打造书香校园等活动,为教师精选校本教研的理论书籍、专家讲座光盘,并广泛收集教育报刊和教育网站上的学习资料。教师除学习学校推荐、印发的资料外,还要主动扩展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将读书笔记、教学反思、教学日记有机结合,在学习中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与体会,创造性地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研讨活动,使校本教研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行动。(2)搭建交流平台,加强研讨交流。我校将积极为教师搭建校本教研交流平台,经常组织教师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利用集体备课、区教研等形式,开阔教师视野,启迪教师智慧,广泛交流,形成教研合力,推动校本教研的健康发展。(3)设置科学流程,促校本教研落实。我们校内教师间的教研活动仍将按照“教学问题提出——问题的分析诊断——教学研讨——教学总结反思与提高”模式开展。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和提出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把它转化为研究的问题,设计操作办法,并在实践中实施操作。自己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为疑难问题提出并上交;然后教研组长根据个人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并归类;接着我们将号召全体教师不定时进行教学问题的研讨,此时我们可以利用手中的资料,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我们再把通过研讨获得的体会,以总结反思的形式形成教研的成果。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提高。(4)以课堂教学达标晋级、达标评优活动为载体,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我校要把课堂教学达标晋级和新课程教学达标评优活动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堂达标晋级活动,要以开展这两项活动为契机,重点抓好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和教学方法的优化,另外,我校要充分发挥一级达标课教师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每期每人至少做两节以上的公开课供大家研讨学习,以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认真开展阅读、实验和电化教学工作,有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学年,教体局为我校安装配置了一流的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和多媒体室等。本学年,我校将根据有利的教学条件,切实抓好阅读、实验、电化教学工作,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把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突破口。我们认真学习并落实好《新郑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加强阅读、实验、电化教学的工作意见》、教研室下发的具体指导意见和新郑市阅读、实验、电化教学工作的会议精神,建好、管好、用好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和光盘播放室、多媒体室,切实抓好阅读、实验和电化教学工作。本期我校拟加大投入,把三项教学活动所需经费列入开支内容,做好预算。要不断完善学校实验仪器器材和图书数量,及时购置一定数量的光盘等教学资源,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要把实验课、阅读课教学安排课时、排入课表,并有教师兼课,使实验课、阅读课教学有辅导、有作业、有考评。继续积极开展“献一读十”活动,完善班级图书角,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1、要加强阅读课教学工作的指导,通过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积极引导教师改进语文和英语学科的教学策略和课堂教学方法,通过打造书香校园,促进学生读书活动、演讲比赛、阅读知识竞赛等活动的开展,努力提高我校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备教案、备学生,提出一些能起主导作用,能在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理解、创新的问题,吸引学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境界。各班教师要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阅读方面的指导,引导并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
2、要加强实验教学常规管理,提高实验课程的开课率。我校要加强仪器室、实验室的管理和使用,切实提高实验仪器等各种教学设施的利用率,创造条件,保证实验时间,提高实验的开出率。我校要把实验操作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
3、要加强电化教育工程设施的管理与应用,提高课堂实效。我校要认真学习贯彻《新郑市中小学电化教学指导意见》和《新郑市中小学电化教学工作方案》,由李长朝主任负责领导设备的管护,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合理运用远程教育设备、电教教材、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化教育资源和设备,强化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和,使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真正走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要及时下载远程教育和网络资源,以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核心,推进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学校还要组织教师进行应用培训,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开展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技能学习,让教师能够科学运用网络资源,为学习、教学创造便利条件,让所有教师都能把它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五)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校基础教育平衡发展。
今年,我校将以教师学科基本功训练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学科组的教研合力和学校的综合实力为目标,抓学科建设,通过学科水平的提高,促进我校基础教育内涵发展、优质发展。我校将定期组织语文、英语、数学学科教师进行基本功比赛,并将结果作为学校考评的一项内容。积极参加市教研室及镇中心校组织的学科基本功比赛,对于取得成绩的教师,我们学校要加大考评中的奖分力度。
(六)遵循教育规律,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1、坚持做好学生的减负工作。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创造条件和空间。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不超过8小时)。加强对作业有效度的监控,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关注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同步发展,分层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2、依法落实控辍,解决好进城务工子女就学和“留守学生”管理问题。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我们要保护学生在校学习的合法性和乐学性。要依法落实控辍保学工作。要依法落实 “控辍”:通过劝学“控辍”、助学“控辍”、爱生“控辍”、制度“控辍”等措施,不断提高学生巩固率。要特别解决好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就学和“留守学生”管理问题。
3、要加强课程管理,确保开齐开全课程。尤其是要加强本校各功能室以及器材的管理,确保“用好器材,育好人才”。
(七)继续以小黑板的利用和作业日志的完善为抓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学期,我校针对镇中心校提出的完善作业设计和合理利用小黑板的要求,针对我校实际,做出如下安排-----对于小黑板的利用上,为了增大课堂容量,我们提倡教师节节使用,要求教师最起码要做到在备课或做课前准备时首先想到使用小黑板并能科学合理地发挥小黑板的作用;在作业日志方面,我们做到作业设计专门装订并节节带上,在作业设计上不但有课堂作业设计情况,还要有双休期间的家庭作业布置情况。另外,本学期,我校还要求每位教师准备作业库。对于此项工作,学校将在学期初、中、末各检查一次,我们还将随时访问学生,查看学生的练习情况,然后与教师的作业设计对照后进行考评,确保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八)加大普通话使用力度,尽快在学校形成普通话应用氛围。
本学期,根据市教体局和镇中心校指示精神,我们仍要求教师在授课和读书之时,积极使用普通话,相互监督,相互鼓励并相互学习。争取用2010-2011学年下期一期的时间,完成全体师生由上课说普通话到进校园就说普通话的彻底转变。
(九)充分利用班班通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保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学期,我校在市教体局的关怀下和镇中心校的直接领导下,圆满完成了学校的班班通现代化设施的配备工程。我们学校做到了班班能上网,室室通网络。在新的学年里,我们将充分利用已有的现代化设施,确保继续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丰富课堂活动形式,为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三、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师生评价机制
1、加快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学校要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为根本,主动挖掘优质教育资源——乒乓球运动,积极构建“适合学生需要”的学校课程体系。把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排进课表,统一管理;抓好教师培训,使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明晰实施目标,掌握实施技术,具备实施能力;统整学校教师和学生中的有效课程资源,加强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创编,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文本素材。以便中小学校际交流活动中展示本校的课程建设成果。
2、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师生评价办法。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积极实施以“综合、动态的学生成长记录册”为载体,以“记录学习和生活中的成长故事”为方式,以“基础性发展目标+学科学习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特长展示”为主要内容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通过反映差异,凸现个性,展示特长,努力构建“学业成绩、个性发展、创新精神、综合实践和道德素质”诸方面和谐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鼓励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发展、特长发展和全面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四、加强和改进体育艺术和卫生教育工作。
首先积极开展课外文体活动,认真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严格落实“两课两操两活动”的要求,保证学生每天至少进行1小时的体育锻炼,提高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质量,我校毕业生的体育测试合格率争取达95%以上。认真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档案,继续在学校开展传唱《阳光体育之歌》和坚持健康长跑活动,做到人人会唱,人人能跑。
其次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并把健康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开课率达100%,备课有计划,上课有教案,课程表上有安排,学生考试有成绩。通过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卫生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90%,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加强学生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和毒品预防教育。积极开展传染病、常见病、地方病(特别是手足口病和H1N1甲型流感等)的宣传和预防。做到人人知利害,生生会预防。坚持传染病疫情晨检和及时上报制度保障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强对学校学生食堂及食品卫生的长效管理和监督检查,切实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最后我校要成立体育、文艺代表队,并经常进行训练、组织活动,争取在2011-2012学年下期的春季田径运动会、“晨光杯”乒乓球比赛等不同级别的赛事中取得骄人的成绩。
五、加大特色学校建设步伐。
我校要牢固树立“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发展”的思想,大力实施“学校特色发展战略”,总结完善学校办学经验,美化校园环境,提高校园文化及办学品位,逐步形成以“乒乓文化”为龙头的办学特色,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同时,本学期我们要加大特色学校的投入性建设。围绕特色加大投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特色项目的训练与督促,完善各种评价激励机制,使校园文化反映特色,使特色项目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六、重视教师技能测试、新课标测试和普通话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校教师年轻化的趋势在逐渐减退。为了响应市教体局组织的教师技能测试和新课标测试,也为了切实提高我校教师的自身素质,我们准备在本学期里,除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外,利用双休日和假期,组织年轻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针对部分老教师知识陈旧、对新课标理解不透和普通话不太规范的特点进行义务培训,我们的目标是---齐头并进,决不落下一个人。
七、向黄小学习先进经验,实践“1+X”捆绑式管理模式,做好今年春季的校际交流工作。
黄水路小学是一所先进的城区小学。2012年,在新郑市教体局“1+X”捆绑式管理模式的影响下,黄水路小学和我校成为了互助共同体试点捆绑学校。我们学校虽然教师资源紧张,但仍将投入最大精力,争取在办学思想、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特色发展等方面与黄小接轨,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共同提升,实现高水平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黄小领导教师的帮助下,力争使我校的校际交流工作成为推介前时教育,郭店教育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八、后勤和安全工作要落到实处,保证教育的全面发展。
后勤工作做到: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帐目清,结算及时;坚决杜绝乱收费、乱开支现象,对于学校的大项开支一定要经教代会研究决定后方能实施并力求做到日清月结。
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安全工作领导组,明确责任分工,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工作计划、安全工作方案,落实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完善安全工作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利用学生集会时间对全校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保证每两周约有1个课时的安全教育时间,每月要集中全校教职工及学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报栏、板报、广播等手段进行安全教育。做好安全演练,每期不少于两次。严格安全工作月报制度,每月25日以前上报,及时排查、整改,做到防患于未然。
我们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牢固树立学校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把维护学校安全放到重要位置。我们将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学校”活动,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文明、安全的良好环境;要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一把手”责任制,与分管领导、班主任、相关人员签定安全工作责任书;定期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要下大力气全面提高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尤其要把学校防火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要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内容之中,邀请学校法制副校长来校作法制讲座、安全讲座等,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九、抓好教育信息工作,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全体教师都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的收集、整理、撰写并及时上报等工作。此项工作是一项宣传学校、提升自身素质的实际工作,要求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且每位教师每期至少有一篇文章在有关刊物上发表或在新郑教育信息网上发布,期末考评我们将以发表信息的层次、级别为依据进行奖分。
十、紧依国策,抓好计生工作。
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关系国运民生的头等大事。我们在新学年内,将加大对计划生育管理对象的政策、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协同计生部门做好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工作。由于我校教师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我们除做好教师内部已婚育龄妇女和男性职工配偶的健康检查外,还将督促老教师做好子女的计划生育工作;另外,我们将执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制度,并且在小学高年级进行生理卫生及人口与国情教育,确保此项工作万无一失。
最后、综合治理和稳定工作也不容忽视。
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和综合治理工作是学习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为了搞好此项工作,本期我校安排了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从周边环境的各项治理和社会关系的协调入手,配合各级政府机关严管细抓,确保学校育人环境纯洁、干净、和谐。
总之,在即将到来的新的学期里,我们一定会为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各项工作争创一流,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调整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论文关键词:宽基础活模块 调整课程结构 “单元式”教学模块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材(第二版)的编写过程,从艺术幼教调整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论点出发,阐述了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单元式”教学模块的组合方法。并提出了新教材的使用意见。
一、编写《音乐》教材的背景
中等职业学校艺术幼教专业《音乐》教材第二版,在2001年9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音乐》教材的第一版是1995年9月出版的,由黑龙江省教材编写小组承担编写。该教材对当时的幼教专业诸学科音乐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
为了精简课程,改革课程结构,我们将乐理、视唱练耳、声乐、欣赏综合起来,编写出以“单元为模块”的实验教材。它摒弃了沿用多年,传统单科教学的模式,将音乐诸学科综合化,形成了与课程结构改革相匹配的教材—《音乐》。这种“单元式”教学模块的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在相对少的课时内,在增加教学知识含量的基础上,提高了教学质量,能够完成对学生必要的音乐理论与技能的训练。这本教材从出版至2001年9月之前,一直被认为是中等职业学校幼教专业教学改革的重氨教材。
经过几年对《音乐》教材实验体系改革的探索,依据1995年至2000年11月的“中等职业学校幼教专业课程结构改革实验课题组的阶段性实验成果”,并听取了基层学校对改革后教材使用意见的反馈。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了对该教材的研讨,并于2002年对此教材重新修订、调整和完善。
二、新教材以“宽荃础、活模块”为专业发展方向
为了适应了新的社会需求,满足学生升学与就业的要求,从艺术幼教专业特点出发,2001年9月第二版的《音乐》教材把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今后的发展联系起来。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需要音乐素质的培养,《音乐》教材则为他们提供了提高专业素质的学习内容。如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就应该有音乐方面的修养,而《音乐》教材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高考升学的学生要求有较宽厚的专业基础,在教材中的知识含量及难度,可使他们进人考场。如:音乐专业的学生,有一部分要参加高考升学,而与《音乐》教材相配套的《音乐练习与辅导》着重体现了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幼教专业着重培养幼儿教师,但在目前“择业多选”的形势下,要求学生多掌握一些专业知识,可以对她们改选“文秘”“社区服务”“空姐”等就业方向大有益处。
在第二版《音乐》教材的编写研讨过程中,全体参编人员将教材编写定位在“宽基础、活模块”的专业发展方向上,使教材适用于艺术、幼教诸专业。
三、“单元式”模块的课程结构改革简介
1.调整课程结构的目的中等职业学校艺术幼教专业“课程结构改革实验”教学计划对音乐课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实验”将幼教专业传统的学科:乐理、视唱练耳、声乐、欣赏等单科教学综合为一体“音乐课”。目的之一是减少课程门类,节省教学时数、克服不必要的重复、避免知识与技能训练上的分散、割裂现象,达到精讲多练的目的;目的之二是从系统论观点看,只有必要的综合,才能真正使相邻学科知识与技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把综合的作用落到实处。这一“实验”的成果以教材和教学形式固定下来,推广出去,的确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整体音乐综合能力。
2.“单元式”教学模块的组合以往的课程改革多是针对单一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进行的。学科之间的衔接、进度和相互交融、渗透等问题欠缺。因此,《音乐》教材尝试了对音乐诸学科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式”模块组合,在各单元内部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单元式”教学模块的组合如下:
由于音乐诸学科既有密切联系的一面,又有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一面,将传统的乐理、视唱练耳、声乐、欣赏的单科教学整合起来(变单一为综合),编写的教材以单元为单位,每个单元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欣赏等四部分。这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条块结合,即从纵向看自成体系,横向看相互联系。教学中以“单元突破,诸科联系”为主线,即在每个单元教学过程中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各个击破,然后将歌曲贯穿于各单元之间,使它们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相互衔接、相互影响,使整个课堂教学不失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单元式”教学符合艺术幼教类专业教学规律和特点,它知识覆盖面广、实际操作性强、材料集中、循序渐进。“单元式”教学模块的设计是按照艺术、幼教教学大纲及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定位的,能够培养出适应能力强、“一专多能”的艺术幼教专业毕业生。
四、新教材《音乐》的使用意见
1.保证教材使用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音乐》教材共分20个单元,每学期4个单元,二年半完成。因为,新教材中乐理、视唱练耳、声乐、欣赏四部分专业知识已经覆盖了音乐专业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技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任意删减某一单元的课程(可根据专业的需要对课程进行精讲或略讲)。要按照教学基本要求的课程设计,按知识体系的衔接进行有序教学,以保证教材使用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采用电化教学手段电化教学对《音乐》课的学习会产生良好的效果。《音乐》教材提供了全书20首教学歌曲的范唱与伴奏录音带,这给声乐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我们建议广大师生充分利用电化手段进行教学。范唱可以给学生了解歌曲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演唱技巧等多方面知识提供第一手音响资料。音乐课上师生共同听录音,探讨对歌曲技能的学习,尤其是对歌曲进行细致、深人地分析、挖掘很有意义。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歌曲演唱的要求用伴奏带进行“模唱”时,科学的发声和规范的电化教学会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达到整体优化的水准。
3.贯穿主线、突出重点
①贯穿主线。《音乐》教材中20个单元的教学,一直以声乐为主线,由浅人深地将乐理、视唱练耳、欣赏等专业基础理论课融合起来,从讲清、讲透理论知识出发,要求学生把理论与声乐实践紧密结合。
②突出重点。《音乐》教材所涉及的4个学科教学内容就是音乐专业的骨千课程,它们虽然有机的联系起来,但每单元教学要注意突出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的教学重点,讲清难点。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技能一定要通过精讲多练去完成,培养学生娴熟的专业技能技巧。
4.建议将《音乐》教村与辅助教材配套使用这套教材从艺术幼教专业特点出发,突出了知识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在《音乐》教材中着重强调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在《音乐练习与辅导》和录音带部分着重体现了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音乐》教材和《音乐练习与辅导》各单元教学内容相对应、由浅人深、循序渐进。《音乐》录音带提供了全书20首教学歌曲的范唱与伴奏。本套教材形成了集学习指南、习题荟萃、音响示范于一体的教学实用版本,是一条龙学习、训练的教学用书。
第五篇:创建高效课堂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创建高效课堂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贞元镇宋家小学
李
婧
高效课堂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它犹如一缕春风吹进校园,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高效课堂就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教学任务,取得最大的教学成果,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收获,因此高效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目标。
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创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是——老师备课与学生的课前预习同步。备课是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根据教学过程的客观需要,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也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不论新课还是旧课、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要认真备课。没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是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首先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大纲。根据大纲吃透教材内容,通过备课,把教材中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归纳起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其次,钻研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教材,掌握教学目标要求,以确定教学重点并分解教学难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教法,认真备好教案。否则,在这40分钟,我们只顾自己在课堂上侃侃而谈,而忽略学生的反应,学生听一会儿肯定走神,这样的教学效果不佳。上课一定要设计好问题,你认为一问一答,学生起来发言就是双向交流吗?我们要根据文本设计出有一定深度、值得学生思考的问题,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断提醒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应该随堂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变老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变学生“学会”为学生“会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课前预习与老师课前备课同等重要,试想,学生课前不预习,仅靠上课读几遍课文,上课又怎能与老师形成默契呢?“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学生读熟课文。双边活动的进行才能有的放矢。教师每上一课之前,都应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我认为完成目标的前提是读熟课文。每一篇课文,学生应该能独立概括文章内容或复述课文,然后再完成目标任务,这样久而久之,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效课堂的延伸——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 1 活跃的因素,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因此,我们首先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新颖、独特的导课方式,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灵活衔接的课内外知识,学生参与教学时老师的赏识,无不激起学生的热情与兴趣?
语文学习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仅靠学懂教材上的文章要提高语文成绩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达到一定的读书量。因此,如何激励、督促、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是新课改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我平时也注意积累一些趣味语文,比如: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比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能让人体会出诗人那种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学生感觉有意思,也会找来诗句细细品味。又如:同学们读懂了曹植的《七步诗》后,我又向他们介绍了郭沫若的《反七步诗.》,这两首诗都是描写了“煮豆燃萁”这一生活现象,然而作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结论,前者是“萁”在残害“豆”,后者却歌颂了“萁”那种成全“豆子”,牺牲自己的精神。从学生惊奇而又明亮的的眼睛中我看到了求知的欲望,我借机鼓励他们多读书。我还经常鼓励学生平时多看一些课外书刊,从而广泛涉猎多方面知识。如读报、听广播、看电视新闻等形式,多积累新鲜语汇;我还时常把一些优秀作品介绍给学生、推荐学生阅读。提倡他们互相借阅手中的课外读物,互相学习交流,让他们在多边活动中感受名著魅力,理解古人所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汲取语言精华,丰富文学素养。这样学生把读书当作是一种“需要”,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的自觉行为。在全班掀起看书高潮。有人误认为,学生读“闲书”,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其实不然,调查显示:课外阅读量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的一种直接关联——爱读“闲书”的学生普遍成绩较好。学生的阅读面拓宽了、思维开阔了、素养提高了,也有利于他们在考试中拿到好成绩。
高效课堂的提升——加强积累和总结
学习语文,首先要训练学生日常积累,这是基础工程。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这个基础是否坚固,厚实,否则就是空中楼阁。那么积累哪些知识?怎么积累?学生自己准备一个 “集锦簿”,抄一些易错的字、成语、名言警句、2 好的段落、文章。根据新课改的特点,语文试题答案的不唯一性,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分类积累,如:字词这一项,特别是四字词语,要求学生根据类型积累,如写人物神态的、人物心里的、人物品质的、含反义词的、含近义词的、寓言故事的„„句篇有名言警句、古诗、词等。珍惜时间的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表达朋友情谊的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有写人物品质的,有表达思念家乡的,有写少儿生活的,有赞美祖国山河的、有极富哲理的、有写春夏秋冬的„„要在引导学生把课文中以及课外积累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断记在读写笔记中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融会贯通。长期坚持,强化学生对语汇的记忆储存,日积月累,将课文的语言文字变成自己的储备和财富。可能有同学抱怨记忆性的知识太多,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博赞说:“人脑好像一个沉睡的巨人,而我们只用了不到1%的脑力。一个正常的大脑记忆容量有大约6亿本书的知识总量,相当于一部大型电脑存储量的120万倍。”、“如果人类发挥出其一小半潜能,就可以轻易学会40种语言,记忆整套百科全书,获得12个博士学位。”可见,人类对其大脑的开发还远远不够,同样我们对记忆的开发也远远不够。”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经过科学的训练,人的记忆会越来越好。学生们听后很是惊讶,又感到新奇,大有试试的姿态。
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每个教师有自己的“法宝”,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你有你的“刀路”,我有我的“剑道”,以上只不过是我浅陋之见罢了。愿和大家互相切磋,继续寻求更好的方法。